❶ 营销渠道的含义,渠道的类型有哪些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营销渠道是指某种货物或劳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时,取得这种货物或劳务所有权或帮助转移其所有权的所有企业或个人。简单地说,营销渠道就是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的具体通道或路径。
营销渠道的特征:
1.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生活消费)和用户(生产消费)
2.参与者是商品流通过程中各种类型的中间商
3.前提是商品所有权的转移
4.系统性
渠道的类型
一、批发商
二、零售商(无店铺零售、店铺零售)
三、代理商
渠道结构
营销渠道的结构,可以分为长度结构,即层级结构;宽度结构以及广度结构三种类型。三种渠道结构构成了渠道设计的三大要素或称为渠道变量。进一步说,渠道结构中的长度变量、宽度变量及广度变量完整地描述了一个三维立体的渠道系统。
1、 长度结构(层级结构)
营销渠道的长度结构,又称为层级结构,是指按照其包含的渠道中间商(购销环节),即渠道层级数量的多少来定义的一种渠道结构。通常情况下,根据包含渠道层级的多少,可以将一条营销渠道分为零级、一级、二级和三级渠道等。
零级渠道,又称为直接渠道(direct channel),是指没有渠道中间商参与的一种渠道结构。零级渠道,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分销渠道结构的特殊情况。在零级渠道中,产品或服务直接由生产者销售给消费者。零级渠道是大型或贵重产品以及技术复杂、需要提供专门服务的产品销售采取的主要渠道。在IT产业链中,一些国内外知名IT企业,比如联想、 IBM、HP等公司设立的大客户部或行业客户部等就属于零级渠道。另外,DELL的直销模式,更是一种典型的零级渠道。
一级渠道包括一个渠道中间商。在工业品市场上,这个渠道中间商通常是一个代理商、佣金商或经销商;而在消费品市场上,这个渠道中间商则通常是零售商。
二级渠道包括两个渠道中间商。在工业品市场上,这两个渠道中间商通常是代理商及批发商;而在消费品市场上,这两个渠道中间商则通常是批发商和零售商。
三级渠道包括三个渠道中间商。这类渠道主要出现在消费面较宽的日用品中,比如肉食品及包装方便面等。在IT产业链中,一些小型的零售商通常不是大型代理商的服务对象,因此,便在大型代理商和小型零售商之间衍生出一级专业性经销商,从而出现了三级渠道结构。
2、 宽度结构
渠道的宽度结构,是根据每一层级渠道中间商的数量的多少来定义的一种渠道结构。渠道的宽度结构受产品的性质、市场特征、用户分布以及企业分销战略等因素的影响。渠道的宽度结构分成如下三种类型。
密集型分销渠道(intensive distribution channel),也称为广泛型分销渠道,就是指制造商在同一渠道层级上选用尽可能多的渠道中间商来经销自己的产品的一种渠道类型。密集型分销渠道,多见于消费品领域中的便利品,比如牙膏、牙刷、饮料等。
选择性分销渠道(selective distribution channel),是指在某一渠道层级上选择少量的渠道中间商来进行商品分销的一种渠道类型。在IT产业链中,许多产品都采用选择性分销渠道。
独家分销渠道(exclusive distribution channel),是指在某一渠道层级上选用惟一的一家渠道中间商的一种渠道类型。在IT产业链中,这种渠道结构多出现在总代理或总分销一级。同时,许多新品的推出也多选择独家分销的模式,当市场广泛接受该产品之后,许多公司就从独家分销渠道模式向选择性分销渠道模式转移。比如东芝的笔记本产品渠道、三星的笔记本产品渠道等就如此。
3、 广度结构
渠道的广度结构,实际上是渠道的一种多元化选择。也就是说许多公司实际上使用了多种渠道的组合,即采用了混合渠道模式来进行销售。比如,有的公司针对大的行业客户,公司内部成立大客户部直接销售;针对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用户,采用广泛的分销渠道;针对一些偏远地区的消费者,则可能采用邮购等方式来复盖。
概括地说,渠道结构可以笼统地分为直销和分销两个大类。其中直销又可以细分为几种,比如制造商直接设立的大客户部、行业客户部或制造商直接成立的销售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等。此外,还包括直接邮购、电话销售、公司网上销售等等。分销则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代理和经销两类。代理和经销均可能选择密集型、选择性和独家等方式。图3形象地勾勒出了营销渠道的结构类型。
❷ 分销渠道的起点是什么终点是什么
起点肯定是 生产厂家,终点 就是消费者了!
❸ 一级、二级、三级批发商是什么意思
一级批发商:是全国或某地区的总代理,直接从厂家进货,享受最低的折扣,进货量最大,但通常有一定的任务指标。
二级批发商:相对一级是小区域的代理,从一级批发那里进货分销,进货价格会略高一些,因为一级要有利润。
三级批发商:最小的批发商,从二级批发进货,直接向零售终端进货或直接零售。进货价格再次抬高。
(3)营销渠道的起点是一级批发商扩展阅读:
批发商是指向生产企业购进产品,然后转售给零售商、产业用户或各种非营利组织,不直接服务于个人消费者的商业机构,位于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
批发商的概念是以前对商人的一种叫法,已经逐渐趋向于被淘汰。顾名思义,批发就是一批批进货,然后往外一批批地发。可见这样的生意没有什么计划,只是一个货物买卖的概念,而少了管理和控制。所以"批发商",一般是企业,用来说没有服务终端意识的坐商。
批发商是相对于零售商来说的,零售商就是只卖一个或二个产品,而批发商是买大量的产品,一般为2个以上的至几千几万都属于批发商。
批发商就是批量采购上一级供应商(如工厂、代理、经销)的货,然后再批量卖给下一级需求者(如零售商)的经济实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批发商
❹ 一级二级三级经销商有什么区别
一级二级三级经销商有什么区别:
1、收入来源不同
一级经销商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厂家返点,根据经销量上下有所浮动;二级经销商主要挣差价,从一级经销商手中低价收货,然后再提价卖给三级经销商;三级经销商的收入就是销售额和成本价之间的差值,这就是三级经销商的净利润。
2、面对对象不同
一个一级经销商负责一个厂家,下家是全部二级经销商;每个地区只有一个二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通过一级经销商拿货;三级经销商数量众多,从二级经销商处拿货。
3、货品价格不同
一级经销商因为没有中间商的原因,它的货品价格是最低的,其次就是二级经销商,价格最高的是三级经销商。
❺ 一级渠道,二级渠道,三级渠道指的是什么
1、一级渠道(one-level channel) 是指在制造商和消费者(或用户) 之间,只通过一层中间环节。这个环节在消费品市场是指零售商,在业务市场通常是指代理商或经纪人。
2、二级渠道( two-level channel )是指在制造商和消费者(或用户) 之间经过两层中间环节。这两层环节在消费品市场是指批发商和零售商,在商务市场则可能是指销售代理商与批发商。
3、三级渠道(three-levelchannel)是指在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再加上一道批因为小零售商一般不可能直接从大批发商进货。此外,可能还有层次更多的渠道形式。
渠道(英文为channel)通常指水渠、沟渠,是水流的通道。但现被引入到商业领域,全称为分销渠道(place),引申意为商品销售路线,是商品的流通路线,所指为厂家的商品通向一定的社会网络或代理商而卖向不同的区域,以达到销售的目的。
渠道,在商业领域,是由一些独立经营而又互相依赖的组织组成的增值链。产品和服务经过渠道的增值变得更具吸引力和可用性,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使得最终用户得以满意的接收。
渠道,在保险领域,可以包括营销、直销、银邮、后援、营运等渠道。
渠道的特点有——与公司相关、独立经营;在公司所制造的产品送达消费者的过程中发挥某种作用的经济组织。
(5)营销渠道的起点是一级批发商扩展阅读
由于分销渠道的设计是渠道成员在不同角度、不同利益和不同方法等多因素的影响下完成的,因此,渠道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渠道的冲突是利益之争,都是为了维持市场份额,保持竞争优势,争夺渠道控制权的结果。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渠道体系设计存在缺陷、渠道成员之间缺乏信息沟通,也可能是渠道成员的个体化差异造成的。
1、制造商与制造商之间的冲突。快速消费品(FMCG),尤其是食品、日化等产品所要求的技术含量低,制造成本低,行业易人性强,产品可替代性强。
2、制造商与渠道中间商之间的冲突,也就是制造商与其下游渠道成员之问的冲突,它主要体现为纵向冲突。
3、渠道中间商之间的冲突,即在同一渠道系统内在不同层面的各级中间商之间产生的一种冲突。
重要性
1、仅仅是通过技术领先和创新保持,企业在市场中维持其竞争力已变得越来越难。
2、营销渠道系统创造的资源对制造商的发展有弥补作用。
发展趋势
1、渠道运作:以终端市场建设为中心
2、渠道支持:由机械化转向全方位化
3、渠道格局: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
4、渠道结构扁平化
❻ 市场营销中的渠道层次具体是
根据中间商介入的层次,将分销渠道按级数来进行划分,如零级渠道、一级渠道、二级渠道、三级渠道。 一般而言,渠道越长、越多,企业的产品市场的扩展可能性就越大,但与此同时,企业对产品销售的控制能力和信息反馈的清晰度也越低。渠道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收益与发展。
零级渠道是大型或贵重产品、技术复杂所以需要提供专门服务的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零级渠道中,产品或服务直接由生产者销售给消费者。
营销渠道(Marketing channels)是指产品或服务转移所经过的路径,由参与产品或服务转移活动以使产品或服务便于使用或消费的所有组织构成。营销渠道可以根据主导成员的不同,分成——以制造商为主导、以零售商为主导、以服务提供者为主导的营销渠道,以及其他形式的营销渠道。营销渠道的根本任务,就是把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或用户联系起来,使生产经营者生产的产品或是提供的服务能够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形式、送给恰当的人。 现代渠道理论已从原来的长线渠道变得逐渐扁平化——传统渠道由经销商,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终端店组成,利润被渠道所瓜分。在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舍弃的一级批发商和二级批发商,直接对终端进行掌控,这样有利于产品的分销。适度在渠道上狙击对手,控制渠道可以说是做好营销的必要手段,甚至有渠道为王的说法。
❼ 什么是营销渠道,以及营销渠道的选择
营销渠道是传统上的流通规划任务,就是在适当的时间,把适量产品送到适当的销售点,并以适当的陈列方式,将产品呈现在目标市场的消费者眼前,以方便消费者选购。包括四大部分:
(1)商流:泛指商品的买卖活动
(2)物流:指商品买卖活动带来的物品流动。
(3)信息流:商品流动所伴随的情报资讯,如周转最快的商品是什么?哪些产品最能引起客户的兴趣每日、每月的商品销售量……等等。
(4)资金流通:指金融体系在流通过程中的配合应用,如信用卡、银行转帐……等。
大多数的生产厂商都不是直接将产品售给最终消费者,在生产者与最终消费者之间,有批发商与零售买入商品,取得所有权后再转售出去,还有经纪商、制造商业代表以及销售代理人负责寻找顾客。
营销渠道决策是企业的重要决策之一,会影响到其他的营销决策,如订价会随着采用大型经销商或高水准委托的变化而不同。公司的直接销售人员,也根据渠道的强弱而配备不同的人数。此外,公司的营销渠道决策是一项对其他公司的长期承诺而必须遵守,例如,营销区域经销授权后,必须遵守当初的协议。
营销渠道是靠外部力量的结合,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才能建立起来,它代表公司与中间商之间的长期承诺,也代表着公司的一项营销组合策略的选择,因此,我们在选择营销渠道时,必须要注意营销环境的趋势变化,以长期的眼光来规划企业的营销渠道。
(一)财务评估法
财务法(FinancialApproach)是兰伯特(Lambeit)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方法,他指出,财政因素才是决定选择何种渠道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这种决策包括使用不同的渠道结构所要求的资本成本,以得出的资本受益来决定最大利润的渠道。
(二)交易成本评估法
交易成本分析(TCA,Transaction Cost Analysis),最早由威廉姆森(Williamson)提出,该方法的重点在于企业要完成其营销渠道任务所需的交易成本,从根本上讲,交易成本与完成者的信息收集、治谈、监督表现等任务所关联,在TCA方法中,威痛姆森将传统的经济分析与行为科学概念以及由组织行为产生的结果综合起来,考虑渠道结构的选择问题。
(三)经验评估法
1、权重因素记分法
由科特勒提出的“权重因素法”是一种更精确的选择渠道结构的直接定性方法。基本步骤:
列出影响渠道选择的相关因素。
每项决策因素的重要性用百分数表示。
每个渠道选择依各项决策因素按1~100的分数打分
通过权重(A)与因素分数(B)相乘得出每个渠道选择的总权重因素分数(总分)
将备选的渠道结构总分排序,获得最高分的渠道选择方案即为最佳选择。
2、直接定性判定法
进行渠道设计选择时,直接定性判定法是最粗糙但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3、营销渠道成本比较法
把各个渠道模式的成本与收益作为最主要的评估因素,通过对投入和收益的比较选择成本低收益大的渠道结构。
(四)营销渠道评估数学模型
1、营销渠道成本比较模型
2、营销渠道利益比较模型
3、投资报酬率比较模型
❽ 销售渠道的起点是批发,终点是零售对还是错
这句话是错误的。
销售渠道的特征:
1、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生活消费)和用户(生活消费)。
2、参与者是商品流通过程中各种类型的中间商。
3、前提是商品所有权的转移。
(8)营销渠道的起点是一级批发商扩展阅读
批发与零售都属于销售渠道的中间环节,而不是起点和终点,因为销售渠道指产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所经过的通道或途径,它是由一系列相互依赖的组织机构组成的商业机构。即产品由生产者到用户的流通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形成的通道。
因此销售渠道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用户,而中间环节则包括各种批发商、零售商、商业服务机构(如经纪人、交易市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