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批发部怎么经营
不卖三聚氰胺,不赚昧心钱,卖完东西能安心入睡就好
2. 如何对批发商进行管理
转载
如何有效管理二级批发商
在快速消费品行业,随着深度分销模式在一些行业实施的成功,关于渠道扁平化的一直是媒体热闹话题,一些所谓的营销专家大力倡导取消二批,实施一批直控终端渠道模式和企业直控终端的自营渠道模式。笔者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笔者不否认渠道扁平化是渠道变革的方向,但为扁平而扁平,以牺牲渠道忠诚度和效率为代价的扁平化是一种陷阱。笔者认为二批不能盲目的取消,而且在大多数行业和区域市场二批的地位应加强。
一、目前传统渠道(厂家---一批商---二批商---终端)在许多行业的区域市场还是主流渠道,二批商是目前传统渠道中的重要成员。
二、渠道的扁平化是一项战略工程,因区域市场特性的存在,扁平化需要一个过程。
三、二批既是批发商又是零售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二批数量多,辐射面广,起到一批和厂家不能完全替代的作用。
五、某些被取消的二批并不会不再做生意,而是成为竞争对手的经销商。
六、一批和厂商对终端控制能力不强,二批的取消,必然造成渠道体系的弱化。
七、行业性质和区域市场特性决定二批存在的意义。如二三线啤酒、瓶装水、方便面等品牌弱、利润低;经济消费水平低、市场范围广、终端密度低的三、四级市场产品盈利率低。较低的盈利能力无法支撑因渠道扁平化带来的营销成本巨增压力。
二批,如何让二批不再是鸡肋?
有人说是二批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在取舍之间难以决断。不可否认,大多数二批因整体素质和观念落后,存在的一些问题使二批的效用影响了渠道效能的提升。但二批的问题并不完全是二批的原因造成的。
一、二批普遍存在的农民意识。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坑头,赛过神仙乐悠悠。这是对农民意识的生动写照。二批往往大部分都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虽然是商人,但骨子里还是农民,这种小富即安的自满意识和缺乏发展意识是他们的普遍特性。笔者前段时间到北京考察啤酒市场,曾访问过一个骑三轮车送啤酒的河南老乡,他说来北京13年了,一直是登三轮车送啤酒每天挣个百儿八十元养活全家三口。我估计他再干20家还是这样。目前郑州许多啤酒二批用三轮车上午送啤酒和收瓶,下午和晚上睡觉或打牌小赌,就守着那几个终端点年复一年。
二、二批对企业和一批信任度差。由于传统企业链长,二批作为中商环节往往是被企业遗忘或忽视的环节,企业缺乏与二批的交流和沟通,二批对企业的认识和了解有限。一些缺乏发展和管理意识的一批只是把二批当成赚钱的工具加在利用,有利润分配上随意性大、透明度低滋生二批对一批的不满情绪。厂家或一批在渠道扁平化进程中与二批抢夺终端资源,触动二批利益,引起二批不满。以上三种情况均容易生产二批对厂家和一批商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低下。
三、对当期利润过分看重,品牌忠诚度较低下。趋利的本性在二批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他们赚得起,赔不起,只看眼前,不顾长远。卖谁的赚钱他就卖谁的,至于卖多久,他们不考虑那么多。所以二批往往是多品牌经营,对品牌忠诚度较差。
四、终端运作能力差。二批往往资金有限、管理和服务能力差、害怕风险、不敢投入,终端渠道开发和控制能力较弱。而且有些企业自己开发的终端交给二批运作,如果监督和协助不到位,终端又会从二批手中丢掉。
五、二批短期意识强,过分看重眼前利益。对企业来说希望与渠道成员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现实中往往是一厢情愿。一些二批往往短期意识较强,缺乏长远的利益观念,只看重眼前利益,这种见风倒的墙上芦苇,一旦受到竞争对手的利益诱惑就容易反水,成为与厂家渠道战略发展的障碍。
六、品牌意识差,品牌忠诚度差。二批过分的短期趋利本性,使二批不但不重视自身的商业品牌建设和塑造,也不重视经营的品牌形象维护和提升,在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往往是今天卖张三的货,后天就卖李四的货,大后天又回来卖张三的货,甚至在厂家提供一定的促销和利润空间时,故意低价销售,追求销量提升,容易扰乱市场秩序。
加强二批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虽然二批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但二批仍是许多行业和区域市场无法逾越的门槛。在二批不能被一砍了之的现实下,惟有重视和加强对二批的管理才是正确的选择。
管理二批的目的并不是让二批对一批和厂家服服帖帖、言听计从,而是要达到三个目的:1.二批的短期利润和长期利润均得到保障;2.二批对一批、厂家的信任度和忠诚度最大化;3.二批的经营能力快速提升,不断发展壮大,迅速提升渠道效能。
要达到以上目的,不能单纯依靠企业的约束制机来对二批进行被动的管理,这样的管理不仅低效而且可能会适得其反。对二批的管理应是多角度的:一是通过企业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二批的行为;二是通过深度的交流和沟通,提供超越期望的服务提高二批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三是通过对二批能力的培养,提高其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批管理的具体方法:
一、建立完善并可有效实施的市场管理制度,这是高效管理的前提。对二批的有效管理必须建立以下制度:
1.区域市场二批选择标准,包括质量标准和数量标准。二批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谁都可以做。如某啤酒企业对二批的选择标准做了严格规定:
(1)至少有2辆以上三轮车或1辆以上机动送货车;
(2)3人以上的经营队伍;
(3)有1年以上啤酒销售经验;
(4)能够接受向公司交纳5000元保证金的条件;
(5)自愿接受公司的管理并签订销售合同;
(6)原则上年销售额在200万元以下的一批的二批数量控制在10个以内,200万~500万元的控制在20个以内,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控制在50个以内,避免二批数量过多造成终端冲突,确保市场良性发展。
2.二批的销售品种管理制度。对二批销售产品严格明确并写进合同,确保市场产品结构的合理性。
3.对专销型二批的奖励制度。
4.对低价销售或越区销售的二批的处罚制度。
5.对超额完成销售计划的二批的奖励制度。
二、科学的利润支付形式。科学的利润支付也是管理二批的有效方式之一。如某企业利用利润分期支付法,将给二批的利润分解为多个项目,如月度返利、季度销量奖、年终绩效奖、年度专销奖等,其实利润支付总额并没有增加,但利润的分期支付却能够提升二批的转换壁垒,使二批为了年终的奖励而不被眼前竞争对手的小利所诱惑,从而有效地控制二批。
三、加强与二批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客情关系,提高信任度和忠诚度。身份再低微的人也希望得到重视和尊重。由于二批存在于渠道链的中间环节,在终端制胜的思想影响下,无论是厂家还是一批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终端,忽视了与二批的交流和沟通,使二批产生不被重视的失落感,加上了解程度不够,信任度和忠诚度也较低下,渠道体系稳固性差。为此,要加强与二批的沟通与交流,而且一批要积极地参与其中,如企业领导、营销人员的多频次工作拜访、节日走访和慰问;向二批发放企业文化手册和产品手册;向二批寄送公司内部报刊;请二批到企业参观旅游(如金星啤酒在二批合同签订前会邀请二批到公司免费参观,让二批亲眼看到大企业、大品牌,提升合作信心,效果非常好);及时处理二批异议和问题等,增进了解,增强信任度与忠诚度。
四、为二批提供完善的服务。管理是为了规范二批行为,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而服务则是为二批创造超越期望的价值,创造差异性的竞争力。为二批提供服务主要包括:配送、铺货、资讯、业务培训、促销、终端开发、管理与服务等,尤其要重视为二批提供智力服务,使其观念更新、能力提升,积极主动地向市场要效益。
五、提升二批的经营能力。目前二批普遍素质不高,存在观念落后、思想保守、文化水平低、能力低下等不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助二批提升其经营能力是对二批最大的支持。
案例:某企业为提高一批、二批经营能力,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提升方式:一是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让做得较好的经销商现身说法,介绍经验,二批听得懂、用得着;二是派营销人员带领二批做市场,通过传帮带的教练式培训提高二批的经营能力;三是召开样板市场现场会,邀请二批到样板市场进行现场参观和考察,亲身感受成功的方法和经验。
六、减轻二批的市场压力。由于能力有限,加之市场竞争激烈,二批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忠诚度。企业和一批要抽出精力帮助二批缓解市场压力,尤其是新加盟的二批。在新产品上市时,可以帮助二批进行终端开发和维护,提高二批的配送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终端产品生动化展示和POP投入,提高终端品牌传播效率,重视终端公关、促销活动的实施和效果,提高品牌的认知度和消费者的消费激情,实现终端销售的顺畅,这样必然可以缓解二批的压力,提高二批的积极性和忠诚度。
七、为二批创造良好的经营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是保证二批积极性的重要条件。要加强对市场的检查与管理,坚决杜绝多次进货、越区销售、变换品种、低价倾销等行为,严格处罚和坚决淘汰害群之马。
八、为二批提供更多发展机会。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关键是如何能够满足其更大的愿望,让其赚更多的钱。发展才是硬道理,钱不是想来的,二批必须通过不断发展壮大才能赚到更多的钱。企业应该通过严格、公平的业绩考核,提高二批的发展意识,将优秀的二批逐步培养成为一级商,实现其业务量和业务能力的不断扩大和提高。
九、满意的利润保障。在商言商,利润才是惟一。对二批管理、服务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实现二批利润增速的最快化、利润总量的最大化和利润增长的最持久化。针对二批的短期趋利本性,一定要满足二批的短期利润期望,并使其对未来的利润有一个良好的预期。
3. 食品批发公司日常怎样经营管理及各项流程制度
一、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对食品经营食品质量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食品经营者必须遵守本制度。
三、列入进货查验的食品,是指消费者经常食用的食品,包括肉、禽、畜,粮食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饮料和酒类等食品。
四、经营者购进食品时,应查验证明供货方主体资格合法的有效证件,并按批次向供货方索取证明食品质量符合标准或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并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文本。
需要查验和索取的具体票证,由<食品索证索票制度>作出规定。
五、经营包装食品的,要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内容包括:
(一)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二)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产品标准号、定量包装。
(三)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
(四)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保质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
(五)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损坏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食品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六、食品经营者经营的农产品及其他散装食品,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检验或者检疫的,经营者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明,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上市销售。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经有关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
七、经营者应经常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文本。
八、经营者按照食品广告指引购进食品时,要注意查验是否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
九、市场开办者应配备相应的检测设施,对在市场内销售的食品进行自检,经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并登记检测结果存档备查。
十、市场开办者要指导经营者做好食品进货查验工作,检查督促经营者进货查验工作的落实,对经营者索取的重要食品的相关票证,应统一保管,集中备案,随时接受工商部门的检查。
十一、经营者在进货时,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应拒绝进货。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证上市食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索证索票制度是指为保证食品安全,在购进食品时,本单位员工必须向供货方索取有关票证,以确保食品来源渠道合法、质量安全。
第三条与初次交易的供货单位交易时,应索取证明供货者和生产加工者主体资格合法的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证明文件,每年核对一次。
第四条在购进食品时,应当按批次向供货者或生产加工者索取以下证明食品符合质量标准或上市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
1、食品质量合格证明;
2、检验(检疫)证明;
3、销售票据;
4、有关质量认证标志、商标和专利等证明;
5、强制性认证证书(国家强制认证的食品);
6、进口食品代理商的营业执照、代理资料、进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报关单、注册证。
第五条下列食品进货时必须按批次索取证明票证:
1、活禽类:检疫合格证明、合法来源证明;
2、牲畜肉类: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或畜产品检验合格证明、进货票据;
3、粮食及其制品、奶制品、豆制品、饮料、酒类:检验合格证明、进货票据。
第六条对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或者省级以上安全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牌产品称号的优质食品,可凭以上称号相应标识和凭证直接销售,免予索取其他票证。
第七条对实行购销挂钩的食品,可凭购销挂钩协议和供货方的销售凭证直接销售,免予索取其他票证。
第八条对索取的票证要建立档案,并接受市场服务中心和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
4. 批发商业企业的首要职责是什么
企业管理是通过调节企业生产关系、组织企业生产力来实现企业目标的活动过程。一般认为,企业管理具有二重性、科学性、艺术性等特性,对于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则有协调生产关系或合理组织生产力等不同看法。本文认为应从企业生产力组织及企业生产关系协调两方面去认识企业管理的特性,然后,以此为基础再确定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
一、企业生产力组织
企业生产力组织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二是正确预计未来环境的变化,合理调整生产力方向,与此相应,企业管理划分为经营管理与战略管理。经营管理表现出强规范性,战略管理表现出强工程性。
经营管理旨在实现已建立的企业目标,该目标通常被大量的经验证明是有效的,企业目标可分解为各执行部门的具体子目标。经营管理所关注的主要是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改进,并可较迅速地了解目标的执行情况,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比赛规则”,对于有经验的管理者来说是熟悉的,并能把握局势的变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也很快就能反应出来,问题一般较为具体,对于有经验的管理者来说也较为熟悉。简单地看,经营管理主要涉及规范维持及例外处理两个方面,规范维持是主要方面,例外处理是次要方面。在企业产品或服务形成的各个阶段,作业及管理活动都具有重复性,可按既定的工作标准、程序、责任制去进行,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工人的操作是有规范可循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决策活动也同样如此,企业就好似一台开动着的机器,只要不出现意外就能够正常运转。在笔者曾工作过的一个工厂,车间的工人们认为一般不需车间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他们自己就可以使车间正常运转。经营管理中例外出现的频次较低,一船也很快就能得到解决。全面地看,经营管理还要研究许多问题,又具有工程性,如怎样提高产品质量合格率,降低能源及原材料单耗,改进控制方法等,这些问题虽不影响企业按已有规范运行,却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必须深入研究。另外,从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力水平的角度考虑,规范维持及问题研究都只有在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下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单凭专家研究、设计及管理人员监督执行效果肯定难以理想,因此,经营管理还具有全员性。
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进行设计、选择、控制和实施,直到达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全过程,其主要工作一是探索和思考新领域,正确预计外部环境变化,重新确立企业目标。二是探索、建立实施新目标所需的技术及管理规范,初建的规范需要在不断修订中完善,例外出现的频率也会较高,这都需要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与经营管理相比,战略管理具有明显的工程性特征,主要是一个收集信息、建立信息系统以及运行系统进行加工、产出新目标及新规范的知识工程,待新目标及规范完全确立、成熟以后,企业战略管理便转入经营管理。新目标及新规范的产出对于具有深厚专业功底,有运行大知识系统的专家来说,完全有能力做到,工程质量是有保证的,企业生产力方向的调整不会比一个大型的水电工程复杂。战略管理的关键在于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在此方面,由于消费者需求具有稳定性、外显性,在充分占有信息的情况下,选择出错的可能性非常小。尽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新产品层出不穷,但相当多的产品或服务(按满足消费者某一特定的需求定义)只需做相应改进,寿命周期并不受影响,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快速升级换代就是如此,消费者对已有产品、服务的改进需要比对全新产品、全新服务的需求大得多,企业发展具有相当稳固的传统消费市场,而不是一味地要去创新、求变。对新的产品或服务需求,其认知也是一个并不复杂的知识产出过程,比如电子计算机,尽管它是本世纪的产物,但机械计算机的研制及市场早就存在,电子计算机只不过是技术进步的自然发展。退一步看,新产品或服务选择即使出错,其损失一般也在可控制及承受的范围以内,不会危及企业生存。
二、企业生产关系协调
企业生产关系集中表现在企业内部的利益分配上,企业每个成员都在追求各自的利益,企业生产关系调节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维护所有者利益,二是在此前提下使企业成员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协调起来,理想的企业目标是企业利益相关者收益的最大化,企业生产关系调节具有约束性、导向性。
企业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才加入企业的,企业是其投资的场所。当个人收益大于或等于期望值时,他会加大投资。当个人投资受到限制以及投资收益低于期望值时,如果退出成本较低,他会退出企业;如果退出成本极高,他就会自动地将投资水平调整到与收益相近或使损失最小的水平。各人的投资方向是否与企业目标方向一致,依据各人的投资收益函数而定,企业目标是个人投资收益函数的一个变量,当朝企业目标方向投资能给个人带来更大收益时,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就是一致的;当朝企业目标反方向投资能给个人带来更大收益时,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就是冲突的。由于人的“经济人”特性,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冲突是企业目标系统的本性状态。现实中,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所有者凭借所有权制定使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目标,影响企业目标的合理性及公平性。②代理入在行使代理权的过程中利用一切可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如“占山为王”,稳固自身地位,保护自身及追随者的既得利益;成立非正式组织,侵害企业目标;相互之间争权夺利,产生内耗;为满足自身的控制私欲,牺牲其他成员的尊严、利益以及企业目标等。③普通职工消极怠工以及成立非正式组织阻碍作业效率的提高。企业各成员对目标的影响力有很大差异,最有影响力的成员的个人目标最有可能与企业目标发生冲突,企业一般成员的个人目标通常不可能与企业目标发生重大冲突,另一方面,他们退出企业的成本极高,是前两种冲突存在的基础。企业实际上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共同体,各人都在竞争中追逐个人利益,追逐权力以及对权力的垄断,利用权力保护既得利益,这与市场中企业间的竞争与垄断极为相似,只不过是企业内部的垄断力量更强,企业中的官僚主义、人浮于事以及生产力组织的混乱是企业目标冲突在约束弱化条件下的必然表现,缺少管理的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此种状态。
企业成员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必须协调起来,调节手段之一是企业所有制性质对相关利益主体目标的强制排序,并维护所有者利益;之二是利用收益分配政策将个人目标导向企业目标。在私有制企业,出资人的目标第一,代理人(管理者全体)目标第二,企业职工目标第三。在公有制企业,企业目标(含社会目标)第一,职工集体目标第二,管理者及职工个人目标第三。目标排序避免了个人目标间的直接冲突,使企业目标系统有序化程度提高,但冲突不可能完全消除,各种冲突仍会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来。为此,还须进行强力约束、正确导向,约束、导向的焦点在代理人组织之内,代理人组织金字塔是企业运行的心脏,同时也是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发生冲突的主要场所。理想的状态是金字塔具有完全的开放性及竞争性,凡是有能力对企业目标做出贡献的人(包括一般职工)都可以进入金字塔,对企业目标不能继续做出相应贡献的人应降级使用或退出金字塔,金字塔中各人的位置依据各人能力和可能做出贡献的大小而定,并在收入上合理拉开档次。在充分竞争的情况下,代理入个人目标对企业目标的任何偏离都将处于广泛而严格的监督之下,这样,代理人个人目标就会与企业目标协调起来,代理成本达到最低点。但在私有制企业,这是无法从根本上做到的,出资者目标的优先性要靠代理人来维持,代理人组织不可能做到完全开放,委托者要维持其所有者地位就必须容忍代理人组织内的各种垄断现象存在,付出较高的代理成本。当然,一定程度上的开放及竞争是可能的,私有制企业的中低层管理岗位以及少数高层管理岗位一般都是开放的,起到了较强的导向作用,使代理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协调性达到所有者可接受的水平。在公有制企业,目标冲突同样主要是集中在代理人组织金字塔内,如何落实委托者地位,增强他们对代理人的约束以及增强代理组织的开放性、竞争性,目前仍在探索之中。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二重性、科学性、艺术性仅是企业管理的表层性质,认识尚不够深入。
三、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
企业生产力组织具有规范性、工程性,表明企业生产力如何组织在技术上是有“解”的,并且在企业生产关系调节到可使全员积极参与及专家群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企业可获得最佳“解”并按最佳“解”运行,企业管理就可达到理想状态。协调是管理的主要职能之一,或者说是一切管理工作的中心,因此,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协调生产关系,而不是组织生产力。
市场经济中,人具有释放自身生产潜力的内在要求,在完全竞争状态下,个人只有充分发挥、释放自身潜力,才能实现他的“经济人”、“社会人”以及“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是人所共有的高层次需求,一般情况下,它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人处于主动、进取状态,极端情况下,它可以调动人的全部力量,使人全身心地投入,正是人的这种积极进取及全身心地高度投入可以保证企业求得生产力组织技术的最佳“解”并按最佳“解”远行。企业职工积极进取、高度投入的前提条件是企业生产关系处于最佳状态,企业成为人人可追求自我实现的大舞台,每个人都可以“活”起来,这样,企业目标将是“帕累托最优”,代理组织内的非正常目标都将被清除,企业所有成员的个人目标都将指向企业目标,企业由此形成旺盛的活力。进一步地看,企业生产关系处于最佳状态的前提条件是企业职工分享企业的所有权或拥有所有权,只有职工有所有权,企业职工(含专家群)才有自主权,才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全面发展。
在企业生产关系没有调节到最佳状态以前,它有限制企业生产力发展的一面,甚至可以说,它总是在不同程度上阻碍着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倘若企业生产关系持续恶化,将最终导致企业消亡。中外大量的统计事实证明,企业失利、破产的根源在管理者内部,这一点还可以从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的衰落、消亡中得到间接证明。倘若企业主要管理者有极高的人品,企业管理会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以人为本,企业也会更加成功。因此,与其说管理是要不断进取、创新,不断产出新思想、新观点,还不如说管理就是要不断约束自己,通过约束自己去建立合理组织企业生产力所需的生产关系。通过调节企业生产关系去组织企业生产力,犹如顺水行舟,反之,若企业内生产关系不顺,再新、再好的想法、设计也难以得到推行。
5. 我想经营小食品批发行业。可是我对这个行业很陌生。比如如何找厂家,需要投资多少。应该如何签约。谢谢
看你需要做什么,还有是做流通还是商超,如果说只是做小的批发店面。办个体经营就可以了,如果要和商超合作,那就要办理商贸公司。厂家的话,食品招商网站上有很多。费用要看你代理的产品和厂家的要求,一般刚开做的时候,小厂家不会要求进太多货。但是做起来资金的流通很重要,压在货上面的钱及做的产品多少都有关系,我是做商超的,目前有一款流通上的牛肉干,很便宜,但我们业务涉及的很少,所以不想做了,如果想做,可给我留言,很适合做流通和批发。
6. 商品批发企业应该如何管理
人员管理、库存管理、销售、发货等方面都有专门的书籍。不能着急,建议先看看企业管理。
7. 什么是批发零售业具体是什么样的
批发零售业是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
目前,从宏观经济走势来看,居民收入水平整体上处于较快上升阶段。从长远来看,我国居民消费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结构上都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这为我国批发零售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中长期宏观环境。
零售业
①交易对象是为直接消费而购买商品的最终消费者,包括个人消费者和集团消费者。消费者从零售商处购买商品的目的不是为了用于转卖或生产所用,而是为了自己消费。
②零售贸易的标的物不仅有商品,还有劳务,即还要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如送货、安装、维修等。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加剧,零售提供的售前、售中与售后服务已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或领域。
③零售贸易的交易量零星分散,交易次数频繁, 每次成交额较小,未成交次数占有较大比重,这是零售应有的定义。正由于零售贸易平均每笔交易量少,交易次数频繁,因此,零售商必须严格控制库存量。
④零售贸易受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比较大。零售贸易的对象是最终消费者,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表现为无计划的冲动型或情绪型。
面对着这种随机性购买行为明显的消费者,零售商欲达到扩大销售之目的,特别要注意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需求兴趣,一定要有自己的经营特色,以吸引顾客,备货要充足,品种要丰富,花色、规格应齐全。
⑤零售贸易大多在店内进行,网点规模大小不一,分布较广。由于消费者的广泛性、分散性、多样性、复杂性,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在一个地区,仅靠少数几个零售点是根本不够的。
零售网点无论从规模还是布局上都必须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出发点,适应消费者购物、观光、浏览、休闲等多种需要。
⑥零售贸易必须依靠周转速度取胜。相对于批发贸易,零售贸易每次交易额小,因此必须注重提高成交率,提高贸易资本的周转速度,尽可能在同一时间内使贸易资本周转更快、更有效率,做到薄利多销,快买快卖。
对企业来说:
(1)企业有自己的经营门店,直接售予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商品和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如办公用品、小轿车等)的商品。
(2)企业无门店,通过网上或电话售予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商品和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
(3)企业对医院、学校等非盈利机构销售的中西药品、医疗器械、教学用品及设备等。总之,零售业的销售对象是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销售的商品是以生活消费或公共消费品为主。常见的零售业有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等以销售生活消费品为主的企业。
批发业
与零售业相比较, 批发业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①批发业的交易额一般较大。批发业基本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对于批发业而言, 资金较劳动更为重要, 资金问题往往是决定批发商经营成败的关键。
②批发业的商圈比较大。中小批发商业一般集中在地方性的中小城市, 但经营范围会辐射到周围地区;大型批发商业往往分布于全国性的大城市, 其经营范围可以涵盖整个国内市场, 有些还可以开展进出口业务, 其商业圈还可以突破国界。
③服务项目相对较少。由于批发商业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组织购买者而非个人消费者, 因此相对而言, 批发业的服务项目要较零售业少, 而着重于通信、储运、信息、融资等方面, 表现为组织对组织的服务,交易往往具有理性化。
对企业来说:
(1)企业以售给国民经济各行业用于生产经营、勘察设计、科研试验等商品为主。
(2)企业以售给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和其他服务行业用于转卖或经营的商品为主,包括售给外贸部门出口或加工后出口的商品。
(3)企业以直接向国(境)外出口的商品和委托外贸部门代理出口的商品为主。批发业的销售对象是另一个生产经营或转卖(含直接出口商品)的企业,销售的商品有生产经营用途,也有生活消费用途。
(7)批发业公司怎么运作扩展阅读:
从事批发零售类的客户,在我行申请授信,除了要符合总行规定的有关条件外,还须符合以下几项基本条件:
1.注册从事批发、零售业务且年检合格的企(事)业法人;
2.在本地经营期限1年以上,对经营年限不满3年的要多加关注;
3.具有稳健的经营作风,稳定的供销渠道和良好的经营记录,并要提供进销货渠道的相关资料;
4.具有真实的销售背景,所经营商品市场情况比较稳定;
5.最低资本金要求:项目资本金比例要达到35%及以上;
6.通过人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查询显示与银行往来记录良好,对于禁入类客户要查明其逾期原因,其中因信用卡年费而造成逾期的客户可酌情考虑;
7.客户提供我行认可的担保,目前只有自有房产抵押和租赁权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