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供应商管理的管理制度
供应商管理的管理制度有:
一、总则
1.为了稳定供应商队伍,建立长期互惠供求关系,特制定本办法。2.本办法适用于向公司长期供应原辅材料、零件、部件及提供配套服务的厂商。
二、管理原则和体制
1.公司采购部或配套部主管供应商,生产制造、财务、研发等部门予以协助。2.对选定的供应商,公司与之簦订长期供应合作协议,在该协议中具体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双言互惠条件。3.公司可对供商评定信用等级,根据等级实施不同的管理。4.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不合格的解除长期供应合作协议。5.公司对零部件供应企业可颁发生产配套许可证。
三、供应商的筛选与评级公司制定如下筛选与评定供应商级别的指标体系。
1.质量水平。包括:(1)物料来件的优良品率;(2)质量保证体系;(3)样品质量;(4)对质量问题的处理。2.交货能力。包括:(1)交货的及时性;(2)扩大供货的弹性;(3)样品的及时性;(4)增、减订货货的批应能力。3.价格水平。包括:(1)优惠程度;(2)消化涨价的能力;(3)成本下降空间。4.技术能力。包括:(1)工艺技术的先进性;(2)后续研发能力;(3)产品设计能力;(4)技术问题材的反应能力。5.后援服务。包括:(1)零星订货保证;(2)配套售后服务能力。6.人力资源。包括:(1)经营团队;(2)员工素质。7.现有合作状况。包括:(1)合同履约率;(2)年均供货额外负担和所占比例;(3)合作年限;(4)合作融洽关系。
Ⅱ 我是企业负责供应的,求最后的供应管理制度
物料供应管理制度
第一条 供应事务的方针
1.供应部门必须经常从经济与使用效果两个方面出发,选择最合适的物品。
2.必须认真制订并审查采购计划,努力掌握采购技巧与技术;并且经常能站在公司的全局立场上,冷静思考与判断,谋求最有利的采购机会。
3.与供应商协调好关系,努力提高自身的谈判地位,以最小的代价与最佳的采购条件,达成每一笔交易。
4.避免供应业务给整个公司整体事务运作带来不利影响,有效地安排好物品的采购与供应工作。
5.加强成本意识,在不影响各部门事务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严格控制物品的收发领用量,杜绝一切浪费与不当消耗,保管好物品,使供应工作及时、准确。
第二条 供应事务的机构
1.供应事务分别由订购、验收入库与保管出库三个组承担,不同事务不得由同一个人兼管。
2.为了使供应工作专业化,使供应人员具有较高的商品知识、市场交易知识以及与供应商打交道的技能,可以按物品品种,如印刷制品、消耗品、杂品与器具等等,来划分各供应人员的职务工作。
3.主管科长乃至主管部长,有责任贯彻供应事务的方针,使供应机构的工作能紧紧围绕方针展开。
4.为了经常地把握市场中合适且优良的物品,从各部科选拔合适的人选,组成“供应物品研究委员会”。
5.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恳谈会”,邀请相关行业的关系户,共同探讨有效的供应问题,收集有关物品的信息,把握购买市场的方向。
6.定期与物品生产制造企业、中间商、批发商以及相关的协作企业进行联络,把握动向。
第三条 供应设置
1.订购、验收与保管三个组必须分开设置,但又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分组设置以及有关布局要便于三个组彼此联络。
2.订购组的事务室,要布置在便于外来联系业务者进出的位置。有关接待业务尽可能规范化与程序化,包括应答、交涉与接洽的语言都尽可能规范化。
3.物品接受与检验或清点,尽可能设置在宽广的场所,并配置适当的设备,以便进行充分的检验与核对。验收环节不充分,后患无穷,质量不合格,或数量不足等等,都成为本企业的损失。
4.保管场所一定要有遮掩与隔离,领用者或其他部门人员,不得或不能随便进入物品保管场所与仓库。
第四条 购买计划
1.供应物品的采购,原则上有计划,按批量统一进行。任何零星、分散的、无计划的采购,都会加大采购成本,并且不能确保获得最合适的物品。
2.订购组应该经常地对主要中间商与生产企业,以及市场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把各种调研结果记录下来,汇编成册。并且,由一线人员每天记录物品市场的价格变动情况,以及商品目录变动情况,使本公司的订购与交易谈判工作更富有计划性。
3.平时注意各种有利的交易条件,包括交货期、规格、支付条件、物品退换、折扣、送货与交货条件、交易方式,以及有关订购与接货事务等等。
4.如果分事业单位所在地的物品价格便宜,或者在当地采购合算,不必按总公司的采购计划进行,允许按下列程序进行当地采购:
(1)填写“当地采购申请传票”(一式三份),其中两份交总公司供应科。在申请传票中如实写清当地的价格。
(2)供应科据此进行测算,包括考虑批量采购折扣、运输费与采购或订购费等等,作出决策,在申请传票上作出批示,返回分事业单位,指示其按供应科的决定行事。
(3)返回分事业单位的“申请传票”,作为日后向总公司财务科结算的凭证。
第五条 用品规格及采购基准
1.编制标准的物品目录及其分类,对器具、备品、账票、消耗品等主要物品作出规定,以作为制订供应计划与供应事务的基准。标准目录尽可能具体、明确,例如账票,写明(1)名称, (2)格式,(3)纸张质地,(4)大小尺寸,(5)装订,(6)每册(本)页数,(7)单价,(8)色彩等等。
2.确定采购或订购规格与样品,在采购或订购时参照选购,或者提供给供应商,按规格与样品供货,并作为接货与验货的基准。
3.对特别重要的物品,必须从使用成本的角度审视,确定采购物品的规格及采购基准。
4.制订有关物品采购、供应以及改良物品的提案制度,改善物品供应事务。
第六条 供应事务的运行
1.供应事务的主管,应该经常检查部下在执行订购方针、计划以及处理事务过程中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2.任何一项订购或采购,都必须两人以上进行合议与商定后进行,以便使两个人的知识与见解相互补充,并且防止在选择供应商方面出现偏颇与舞弊行为。
3.采购人员必须公正自律,从企业的利益出发,采购合适与价格合理的物品。
4.在采购上既要注意“货比三家”,利用竞争竞价,谋求低成本购买上的好处;又要善于利用集中订购,以及长期订购的手段,提高交易地位,谋求有利的采购条件。
5.有组织地对供应商进行调查与选择,把握供应商的供货信誉、资信以及物品质量。
6.在选择新供货伙伴时,必须进行实地调查,按事先设计的调查用表进行填写,交给供应科长裁决。对一些重要的供应商,在确定供货关系前,双方的主管至少见面会谈一次。
7.原则上必须以订购单的方式进行订购。订购单一式三份,一份用于订购,一份用于进货验收,一份上报主管备案。
8.供应科应该不断地改进工作,促进供应业务合理化。
(1)设立订购台账,并依靠台账,对整个供应过程,包括申请、预算、订购、收发领用等过程,进行系统管理。
(2)编制订购日报,按日向主管、财务部门和保安部门作出报告。
(3)编制若干种标准的契约书格式,以提高供货或采购契约缔结的效率,避免签约时的失误。(4)对样品按各种规格、型号与形状,进行分类整理,便于采购计划的制订、预算的编制,以及订购与验收。
(5)对交易伙伴前来参观,以及对本企业供应设施、机械和操作方法进行研究,应予以接待。
(6)订购预算,以及与供应商有关的各种通报,必须尽可能转告相关部门。
(7)运用订购管理板,对订购事务进行管理。另外,运用订购管理卡,对订购与接货责任人员进行管理。
(8)对采购价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按类别编制报表,以示明供应商的价格情况,以及各供应商订购成本降低的意义。
第七条 物品的保管
1.对保管物品的仓库设施,包括货架、货柜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物品存放领取的效率,提高仓库面积利用效率,并且对各种物品进行合理分类,便于取存与有规则地码放。
2.保管物品的分类,原则上按下列标准进行:
(1)印刷物(按通用品、各部科用品,以及功能或性能进行细分) 。
(2)备品(按通用、特殊进行细分) 。
(3)低值易耗品(按使用频率细分,或按价格细分) 。
(4)其他按容量、重量、体积以及放置场所细分) 。
3.仓库中货架、货柜等,都得挂上现有物品领用登记卡,对收发领用量进行登记,并核算其余量,以防止丢失与被盗。
4.在物品仓库的事务室中,设置管理板,展示各物品申请需用量、库存量及需要订购量。
5.保管物品组,必须经常清理仓库各货架与货柜,及时清理死货、无用物品及废品,移入统一存放这类物品的指定地点或场所。
6.保管物品组必须制作仓库物品放置平面图,并在货架货柜上贴上分类与编号标签。分类与编号可以用不同颜色标出,或依物品类别用不同色彩表示。
7.按所保管物品品种统计并编制“收发领用月报”,送报订购组,以及主管科长。在收发领用月报中,对各部科实际领用数量进行统计。在库存余量边上,注明各部科已经提出的申请订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