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旧州是哪个省
旧州是贵州省。
旧州镇,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地处黄平县西北部,东与新州镇接壤,南与上塘乡、野洞河乡相邻,西与浪洞乡、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相望,北与一碗水乡、遵义市余庆县比邻。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25千米,距州府78千米。 总面积224.29平方千米。
春秋时期为且兰国所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旧州镇。1992年,撤区(旧州区)并乡(旧州镇、红梅乡、石牛乡、石板河乡)建立旧州镇。
气候特征
旧州镇多年平均气温15.7℃。无霜期年平均29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9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2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60天,最长持续干旱天数200天(2011年),最大降雪厚度7厘米(2010年)。极寒持续最长天数65天(2008年)。
旧州镇镇内主要河流海阳河流入清水江至洞庭湖,上游由上塘乡老祖关和黔南州翁安县南水村流入海阳湖经何家榜村、桂花村、平西坝村、老里坝村、校场坝村、白子桥村、川心村、巢虎屯村进入施秉县、镇远县至清水江,境内支流有红梅河、冷水河,境内流长45千米。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旧州镇
B. 旧州在哪
旧州镇是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所辖的一个镇,位于安顺市东南面,距西秀城区37公里。东邻刘官乡和平坝县,南接东屯乡、双堡镇,西与宁谷镇接壤,北抵七眼桥、大西桥镇,镇域面积1169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292.9公顷,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大镇。
基本信息:
旧州位于安顺市东南面,距西秀城区37公里。古集镇始建于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原名安顺州。地理位置在东经105°14′~106°43′,北纬25°51′--26°42′之间,东邻刘官乡和平坝县。2006年获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称号,2008年成功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获批准授牌。辖24个行政村(97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总户数9496户,总人口40729人,居住有汉、苗、布依、仡佬等民族。
区域概况:
旧州镇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的洼地丘陵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处安顺老落坡山脉南麓型江河岸,最高海拔为境内老落坡山顶1603米,最低海拔为型江河出口处1378米,相对高差为225米,中部海拔为1417~1477米之间,东部海拔在1378~1463米之间,西部海拔在1425~1520米之间。
自然条件:
旧州镇地质以溶蚀地貌为主、次为浸蚀地貌,岩溶地貌,境内矿产资源储量大、质量好,可开采度大的有原煤、硅酸盐石、页岩石和高钙石灰石。境内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性风湿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年平均气温14.3℃,极端气温最高34.3℃,最低-2℃,无霜期269.9天,年均降雨量1360毫米。
旧州镇境内河流有型江河域,属长江水系,支流有五翠河、南门河、陇灰河、龙潭河、横水河、罗官河,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中小型水利设施有羊保水库、鹅项水库、仙人坝水利沟渠。境内农业生产,汉代已“耕邑聚”.元初,因为州府所在地,农耕技术得到较快发展。明朝以后,由于传入江南较为先进的农垦生产技术,境内田畴平坦,水源充足的地理优势得以开发利用,种养业有所发展,清朝晚期,鸦片种植泛滥成灾,民国时期境内农业生产留在清代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县政府立足于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大力扶持农业发展。1958年建成鹅项水库,1959年建成型江河仙人坝灌区拦截坝和左右干渠,1985年建成羊保水库。两库一坝自流沟渠总长47.17公里,灌溉面积8500亩。电力提灌站31个,灌溉面积4900亩。良好的农业水利设施和自然条件,培育了旧州“珍珠米”品牌,形成了优质米、优质山药、优质折耳根种植基地,有安顺“米粮仓”、“小江南”的美誉。
手工业状况:
旧州镇境内手工业历史悠久,明初就出现桑蚕种养业,清代时中等以上的家庭妇女皆从事纺织业,纺织品为精棉、麻纱布、中粗棉布。境内工业企业最早是出现于晚清同治年间(1870年)的鞭炮制造业,100多年来,虽然朝代几经更替,鞭炮制造业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维持2000余人就业的分散民营企业,次之为发电业,因旧州镇人口上千户,周边寨子相邻,1959年就出现过发电业,后因设备陈旧、电价过高、线路造价等因素停止,再次为旧州农具厂,该厂始建于1957年,首先把个人打铁的5盘炉子集中起来,打制合作社需要的农具统购统销,到1974年发展成拥有114人,分成银器、炸药、爆竹、水泥车间,成为拥有专门办公生产用房的综合性生产企业,最高峰为1977年,成为安顺县最大的器具生产基地之一,由轻工局从安顺市区招聘居民到厂就业,隶属于轻工局,1978年该厂划归地方,由旧州区旧州镇政府管理,1978年,因其炸药车间火药爆炸事故而倒闭。旧州水泥厂原建于1958年,1981年县社队企业局投资8.9万元扩大生产,年产水泥3000吨,至1992年承包给私人经营,先后投入200万元进行技改,到2002年达到年产水泥10000吨,拥有职工110人。
历史文化:
旧州、古云“安顺州”,是安顺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其东门外有碑记“今云黔地,古云梁州”,就足以证明旧州历史悠久和其在安顺政治经济地位的举足轻重了。历史记载:旧州原是安顺州所所在地,战国时期为夜郎国地,秦时为夜郎县,隋置宾化,唐置望江,宋改为普宁州,元改为普定府,顺帝十一年,置安顺州,成化吵徙安顺州于普定卫,从此安顺州才迁入今日的安顺城。穿越历史,我们不难想象旧州曾历经过何等的繁荣昌盛景象,同时也孕育了旧州古代灿烂的文化。古旧州城内有钟鼓楼、清元宫、万寿宫、城隍庙、胡广庙等古建筑,同时私学和官学众多。形成了旧州古文化。今天,旧州文化教育依然不失往日风采,镇内有旧州初级中学和旧州中学、旧州小学、旧州幼儿园,拥有学生4300多人。由于镇党委、镇政府的重视,各村纷纷建立村级小学,并新建了换代式的教学楼。同时,旧州镇初级中学因教学质量突出,吸引了刘官、黄腊、双堡、大西桥、东屯等周边乡镇的学生来此就读,且每年向安顺市一中、二中和中专学校输送大批成绩优秀的学生。
历史沿革:
春秋时为牂牁国辖地,战国为夜郎地,秦汉属象郡夜郎县,三国、两晋时隶属牂牁郡,南朝隶属夜郎谈指县,武德元年(618年),属彝族之播勒部即普里部所属之罗甸国,宋、齐、梁为宁州夜郎谈指县,隋置宾化,唐置望江,宋改普宁州,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年)隶云南省,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设贵州安慰司普定土府安顺州,州治即旧州,明洪武初年,安顺建普定卫城,成化年间州府迁住安顺,旧州易名为安顺州,隶属安顺军民府。民国3年(1914年),改安顺府为安顺县,隶属安顺县,为碧波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设旧州区公所至1991年12月撤区并乡,詹家屯乡、旧州镇、陇灰乡组成现旧州镇。1951~1990年,在安顺县、市三分三合历程中,均隶属安顺县辖,1991~1999年,隶属安顺市,2000年后隶属西秀区。
交通通讯:
镇内交通条件良好,有良好的通迅设施。元、清、明时,就有驿道穿过境内,民国35年(1946年)修通过境安(顺)广(顺)公路,1953年建成安(顺)旧(州)公路,同年修通旧(州)双(堡)公路,1985年修通旧(州)陇(灰)、旧(州)云(峰)、旧(州)汪(寨)等公路,2002年修通旧(州)羊(保)公路2014年8月1日开通屯堡大道,则旧州镇至安顺市只要35分,以镇政府所在地为中心形成延伸到各村的公路交通网络,通公路村的达100%.镇内邮递始于20世纪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成立邮电所,1958年升为邮电支局,邮递路线49公里。60年代开通电话,1992年境内开通程控电话。
教育和文化:
旧州镇教育方面,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境内有义学两所,一所设在清元宫,一所设在寿福寺。民国初期有私塾25堂,民国3年(1914)建有县立两等小学堂1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2002年,境内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26所,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数7198人,教师38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84%.
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事业的进步。境内农村多以传统的“跳地戏”、“玩花灯”、“舞龙”、“抬菩萨”、“唱山歌”为娱乐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卫生事业得到很大发展,建立公社卫生所、广播站、文化站,部分村寨建有卫生室、广播室。2002年,镇政府所在地有卫生院1所,个体诊所7所,农村卫生室17所;8个村安装了闭路电视接收站,25个村(居)委会安装了调频广播,电视机和收录机普及各村寨。镇政府所在地建有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娱乐室、老年健身场所、歌舞厅、游戏机室等,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经济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镇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发展、团结、奋斗”三面旗子,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全面贯彻落实“抓机遇、提速度、上台阶”的总要求,着力实施“古镇→名镇→重镇→强镇”发展战略,以执政为民谋福祉,齐心协力抓发展,万众一心促跨越,推动旧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
C. 贵州安顺刘官乡到平坝最早的车几点 多久一班
5645
12:00 - 13:06
全程约: 2小时
贵阳花果园
28分钟
从花果园至贵阳站
2小时
乘坐5645次列车 , 在新平坝站下车
9分钟
从新平坝站至平坝县委
平坝县刘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