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商品销售额与零售额的区别
1、概念不同
销售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或服务,从购买或接受应税劳务方或服务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切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向购买方收取的销项税额以及代为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零售额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
2、反映指标不同
零售额反映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来满足他们生活需要,是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货币流通等问题的重要指标。
销售额是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售给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零售额和售给社会集团用于非生产、非经营使用的消费品零售额以及农民售给非农业居民消费品零售额的总和。
它表明整个零售市场的总规模和总容量。因此,可以反映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动态,是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一个主要指标。商品销售总额是反映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商品以及出口商品的总量。
3、包含范围不同
商品销售额是指厂家给经销商的价格形成的销售。零售额是经销商在进货额的基础上加价后进行销售形成的销售额,销售额中包含了零售额。销售额是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计算方法:销售额=销售量×平均销售价格。
㈡ 销售额或营业收入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有什么区别
1、总各不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售给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零售额和售给社会集团用于非生产、非经营使用的消费品零售额以及农民售给非农业居民消费品零售额的总和。它表明整个零售市场的总规模和总容量。因此,可以反映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动态,是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一个主要指标。
2、额度不同:商品销售总额是反映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商品以及出口商品的总量。这个指标由对生产经营单位批发额(含对农民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对批发零售贸易业批发额、出口额、对居民和社会集团商品零售额组成。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商品销售总额的联系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包括商品销售总额中的对居民和社会集团商品零售额。也就是说,商品销售总额中的对居民和社会集团商品零售额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一部分。
3、法律规定不同:营改增制后货物销售和提供劳务的界限不太明显了。因此,销售额和营业收入之间也经常混用。但是在财税法律法规文件里两者的界限还是分的很明显的。
㈢ 生产总值和批零销售总额的差别是什么
生产总值是生产企业的生产数量乘以生产企业的销售单价。批发企业是从生产企业买入后批发数量乘以批发单价得出批发产值,零售企业是从批发企业批发来后销售数量乘以销售单价得出销售产值。
生产产值是出厂价,批发的价格是生产的出厂价加上批发的成本和利润,零售价格是批发价加上销售成本和利润,所以生产产值低于批零产值。
㈣ 商品销售总额的商品销售总额的填报[1]
在对企业进行执法检查中发现,批发和零售企业出现差错最多的指标是“商品销售总额”。如何正确填报该指标,也是批发和零售企业统计人员比较关心的问题。现在正值2006年统计年报及新一年定期报表期间,笔者结合执法及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给企业统计人员提个醒,目的是帮助企业统计人员正确填报“商品销售总额”指标。
一、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 “商品销售总额”是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购进、销售、库存(表号:e202-1)中的重要指标,及时、准确反映市场变化是该表的主要作用,所以统计制度要求上报时间较早,并且遇节假日不顺延。
究其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
1、企业结账滞后,造成月度数据的差异。该表为月报代年报,即每年1月到12月的数据相加为企业的年报数据,不须企业再报送本表的年报,各区县统计机构必须在次月的五日前上报市统计局。这就要求企业月底及时结账,才能准确计算出企业报告期的商品购进、销售、库存总额。但由于有的企业经营商品品种繁多、有的产业单位(门店)多、有的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企业销售单据不能及时收回记账等诸多因素,造成不能按时计算出正确的数据。
2、企业统计人员对指标理解有误
主要差错表现:“商品销售总额”漏加增值税、每月月度数据错为累计数、压月报送漏12月份数据、简单乘增值税税率、包含非商品销售的收入、把销售成本错填成商品销售额等等。
二、如何正确填报 “商品销售总额”正确的计算方法是报告期实现的商品销售收入净额加上与其匹配的销项税。根据企业经营活动、销售对象、有无外地产业等不同情况,填报“商品销售总额”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单产法人单位及产业单位在北京辖区的批发和零售企业:其“商品销售总额”等于商品销售收入净额加上与其匹配的销项税。若该企业当期销售商品全部为出口或免税商品收入,该企业的“商品销售总额”等于当期实现的商品销售收入净额。
2、有外省市产业的批发和零售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要求经营活动情况在经营地上报的原则,北京的法人企业报送e202-1表上的指标,只反映在北京辖区实现的报告期“商品销售总额”。既企业上报的商品购进、销售、库存总额指标均不含外省市产业活动单位的数据。
3、主营业务收入与商品销售收入的关系:有的批发和零售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仅只是商品的销售,兼营业务较多,有的企业兼营美容美发、有的兼营咨询服务等,以上收入在企业《利润表》上全部为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商品销售总额”应为剔除兼营收入后的商品销售收入净额加上与其匹配的销项税。
三、注意事项: 1、计算“商品销售总额”不要以商品销售收入简单的乘以固定税率。前几年,允许统计人员根据企业销售商品的不同乘以相应的增值税税率计算“商品销售总额”,年报时再按正确的数据调整。随着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多数企业商品销售适用的增值税不是单一的税率,有17%、13%及零税率等不同,按照新的规定,正确计算“商品销售总额”的方法只能用报告期商品销售收入净额加上与其匹配的销项税。
2、年报可以调整“商品销售总额”。在2006年《批发和零售业财务状况》(表号E103-1表)年报中增设了“商品销售总额”(含增值税)指标,是专为企业调整2006年“商品销售总额”差额而设,因《批发和零售业财务状况》表要求上报时间较晚,若发现上报的2006年“商品销售总额”各月数据仍有误差,可按本文谈到的计算方法给予调整,确保该项指标最终数据的准确。
㈤ 销售额与销售总额的区别与计算
销售额(sales amount)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六条的规定,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
其中,价外费用是指纳税人向购买方价外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延期付款利息、包装费、包装物租金、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但下列项目不包括在内:(1)向购买方收取的销项税额;(2)受托加工应征消费税的消费品所代收代缴的消费税;(3)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代垫运费:第一,承运 部门的运费发票开具给购货方的;第二,纳税人将该项发票转交给购货方的。
销售额的计算方法
销售额=销售量×平均销售价格
销售总额
会计学中,销售总额等于按销售价格计算的初始销售收入或流入资产的价值。
商品销售总额的分类
商品销售总额又分为批发销售总额和零售销售总额,
批发包括对生产经营单位销售额、对批发零售贸易业批发额、出口额;
零售包括对居民和社会集团商品零售额)。
㈥ 请问,商业统计方面,销售额与零售额的区别
零售当然是销售的一部分,他是排除在企业常规业务之外的东西,是零散的,就好像你说的批发的东西。也偶尔会有一些散货卖出,住宿餐饮业那个收入总称应该叫营业额,其中也有零售,比如开酒店的里面卖了几桶面或者矿泉水之类的,跟大类目不同的资金来源就是零售了。我自己是这么理解的,应该不是很对 大概意思差不多
㈦ 销售额和零售额的区别
区别如下:
1.性质不同
销售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或服务,从购买或接受应税劳务方或服务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切价外费用。零售额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
3.特点不同
销售额不包括向购买方收取的销项税额以及代为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零售额反映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来满足他们生活需要。
㈧ 批发和零售业怎么填
是填销售额。
㈨ 批发和零售业商品购进,销售和库存要怎么填
批发和零售业商品购进,销售和库存额统计表中商品销售额,是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数。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基本收入,如制造业的销售产品、非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的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属于损益类科目,其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