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现在蔬菜的批发价和零售价相差的大么
白萝卜一斤0.35元,西葫芦0.38元/斤,黄瓜0.7元/斤,西红柿1.3元.这是距离郑州市中心30分钟车程之外的批发市场价格,但一出这个门,蔬菜价格成了另外一个版本:西葫芦一斤1元,黄瓜2.5元,西红柿2.8元
零售价是批发价一倍多
❷ 蔬菜、水果市场怎么样做这些项目批发零售怎么样
蔬菜、水果现实利润很难说,因为有人亏有人赚。主要取决一下几点:
1 你批发蔬菜水果的路途是不是很长。
2 批发蔬菜水果的价格
3 市场的需求
你要能很好的把握蔬菜、水果市场行情。最近发现一个市场感觉挺容易做,无糖食品现在是个空缺,中国糖尿病人那么多。
随着城市人群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全球环境污染,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规律不正常。亚健康人群不断扩大,人们日常保健意识日益加强,无糖食品用品越来越受重视。无糖食品用品也逐渐成了“香饽饽”。
❸ 在蔬菜批发零售市场卖零售菜挣钱吗
如果你有敏锐的洞察力,就赚钱,反之还会赔钱,菜价先高后低,先买入者赔钱,菜价先低后高,后买入者不赔钱,先买入者赚钱,还要看车多车少,菜多菜少,以及菜的品质综合评定
❹ 关于创业,本人想开一家绿色蔬菜店,专营无公害蔬菜,想法行不行
方案三获利多
方案一:140*4500=630000
方案二:15*6=80 80*7500=600000 (140-80)*1000=60000 600000+60000=660000
方案三:设粗加工x天 16*x+6*(15-x)=140 x=5天
精加工15-5=10天
5*16*4500+10*6*7500=360000+450000=810000
望采纳。
❺ 蔬菜以批发价大量零售违法吗
蔬菜以批发价大量零售,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称赞的,也是卖菜人的良心所在呀,彼此双赢违法什么呢?
❻ 无公害蔬菜的特点和销售
1、蔬菜无公害生产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蔬菜无公害生产开发是指将蔬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卫生学等多学科的原理运用到蔬菜的生产、加工、贮运、销售以及相关的教育、科研等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污染的优质、安全蔬菜的产供销管理系统。以市场为导向,以无污染的生产基地为基础,以环境监测、食品检验为保证,以教育培训、宣传为推广手段,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动生态条件的优化及耕作技术的改进,依靠市场信息、优质产品和及时营销获得最大效益,因此,必须加强领导与组织,强化各个环节的密切结合才能保证这项工程的建设有所成效。 2、无公害蔬菜开发应以高新技术为手段:绿色蔬菜是无公害蔬菜的最高形式,其生产技术与一般蔬菜生产技术有其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其共同点在于都是依据蔬菜的生物学特点,制造良好的栽培环境,使其丰产、优质。在一般蔬菜中所注意的产品质量主要是指商品质量,即外观质量兼顾食用品质(质地、风味等),而无公害蔬菜生产,除对商品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外,还必须保证产品内在质量的提高,即无污染和营养丰富。所以说对无公害蔬菜的质量要求比一般蔬菜更高更严格。从生产技术上看,除了采用常规的栽培技术外,还应在播种、施肥、浇水、喷药、收获及加工等各个环节遵守无公害的控制标准。如使用的农药必须符合无公害蔬菜的特殊要求;化肥的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必须限制在不对环境和作物质量产生不良后果,不使作物产品在毒物质残留积累到影响人体健康的限度内;选用的品种尽可能地适应当地或特定的栽培方式,并对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力等。因此,必须不断地进行栽培技术改进,以适应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在技术改进中,既要保证蔬菜产量及商品质量,又必须防止产品污染,往往在技术选用和掌握上难度较大。不用农药,有的蔬菜病虫害控制不住,造成严重减产;用药过多,又会造成产品污染;化肥用量减少,可以造成减产;氮素化肥用量过大,又会明显提高蔬菜产品内的硝酸盐含量,有害人体健康。克服这些矛盾,可从两方面做起:一要掌握严格的农药、化肥施用标准,达到既不明显降低产量又能有效地防止污染的程度;二是采用“替代技术”,例如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代替单纯进行化学防治的方法等。无论是掌握施用标准或采用替代技术,其关键在于高新技术的应用。 3、无公害蔬菜开发,以市场信誉为首要条件: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在市场竞争中,产品质量是竞争力的表现。质量与信誉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质量谈不上信誉。同样质量也要靠信誉来维护,没有后者,即使质量再好,也会被假冒伪劣产品所淹没。无公害蔬菜的信誉必须建立在真实的质量基础上,要经得起产品检验及消费者信任的考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在商品的外观质量上吸引消费者,而且还要保证蔬菜的内在质量。外观质量再好,蔬菜产品内的有毒与有害物质严重超标,仍然称不上无公害蔬菜。蔬菜商品的内含品质,特别是污染的程度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通过检测难以确认,而进入市场的蔬菜种类及批量又很大,不可能都进行检测,这样,消费者对商品产生怀疑或假冒伪劣产品趁机鱼目混珠就不足为奇。这就是开发无公害蔬菜的一大障碍或最大难题之一。要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要组织好生产,完全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标准程序产出合格的产品,对不合格的产品宁可毁掉也不允许上市,确保产品质量,经得起检验;其次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树立品牌产品的信誉;第三要严格商标管理,堵住假冒伪劣产品混入的任何通道,保护好无公害蔬菜的市场信誉和生产者的利益。 4、无公害蔬菜生产开发应以科学管理以法律监督为保证;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对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有公认的定义,对它的认识,依各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科学水平的不同有所差异。有的国家侧重对原料作物生产环境的选择,有的特别强调控制作物生长过程中工业如化肥、农药等的投入,有的苛求于最终产品食品加工过程中人工合成添加剂的含量,有的则只对最终产品提出标准等等。虽然对无公害食品概念的认识不同,但大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有一定的标准,以便于这类产品进行科学的管理。 根据我国的具体条件,有关部门确定,我国的绿色食品的标准应同时符合以下三项原则:①产品的原料产地经有关指定部门审定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②原料的作物生长过程及水、肥、土条件符合一定的无公害控制指标,并接受有关指定环保监测部门的监督。③产品的生产、加工及包装、贮运过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最终产品须由国家级或指定的专门监测中心依据食品卫生标准检测合格,可见,无公害食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处处都有规定和监督,以保证产品的质量。但是这些产品要想在市场上形成优势,还必须加强对其商品性的管理,其关键是对其商品标志予以法律保护。由于传统农业习惯的影响和农产品商品率的限制,农产品很少使用商标,商标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尚未被人们所认识且有力地显现出来。无公害蔬菜的内在质量,特别是污染程度消费者无法判断,更需要对品牌和商标的信任。因此,建立健全的生产标准和相关法律,真正实现依法管理,才能保护好品牌,促进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5、无公害蔬菜的开发必须形成产业:无公害生产必须有相应的基地和规模,形成区域产业优势。生产单位过小,难以排除周边污染,形不成产业,没有规模,在市场上形成不了气候,也难以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的市场优势,即使有少量无公害蔬菜产品上市也只是作为点缀,或者以以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流于形式,难以开拓市场。目前我国广大农村还以家庭为主要生产单位,要形成区域产业优势,地方政府的正确引导,良好的组织和协调尢为重要。区域性的产业优势,良好产品质量和可靠的市场信誉,是无公害蔬菜生产、开发及实现效益滚动发展的基本条件。
❼ 我想种菜 纯天然无公害的蔬菜 一次农药都不打的 市场前景怎么样
蔬菜可以分为三类,1、无公害:这是任何一个蔬菜生产者都应当做到的,是最低要求。
2、绿色蔬菜:有很多限制,需要通过有关部门的认证,这是第二级的。
3、有机蔬菜:绝对不使用化学产品,限制更多,也是需要通过有关部门认证,这是最高级的。
你可以上网上了解一下,真正的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肯定是有前途的,前景也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