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增加值怎么算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增加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基础指标。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即是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期时期内所生产的和提供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同时也反映了生产单位或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因此,建立增加值统计,将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提供可靠依据,是建立资金流量的基础。工业企业建立增加值统计,可以反映工业企业的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情况,为改善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依据,并促进工业企业会计和统计核算的协调。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又称要素分配法)。
(1)生产法
生产法是指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在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中,工业总产出是直接用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代替的。这一指标的计算价格与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价格一律与新税制的规定相一致,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但是,增值税是企业所创造的新增价值的一部分,属于增加值范畴,为了确保工业增加值要素的完整,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将本期应交增值税计入工业增加值中。由此按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公式应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现价、新规定)-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2)收入法
①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
包括本期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限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②工业中间投入
1〕工业中间投入的定义
工业中间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而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服务费用包括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的服务费用和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保险、金融、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的服务费用。
2〕工业中间投入的确定须遵循的原则:
一是必须是从外部购入的,并已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
二是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三是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必须是已经计入了工业总产值中的价值。
3〕工业中间投入的分类
工业中间投入按企业支付的对象可分为中间物质投入和中间劳务投入两部分。
a.中间物质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外购的各种物质产品的价值和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费用,包括外购的并在本期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向外单位支付的运输费、邮电费、加工费、修理费、仓储费等。
b.中间劳务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各种服务费用,这些费用构成非物质生产部门收入的一部分,包括利息支出、广告费、保险费、职工教育费、差旅费等。
工业中间投入按照具体内容,分为直接材料厂、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和利息支出五大类。
a.直接材料: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用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资料可直接取自会计产品成本核算的“直接材料”科目。如企业未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设置成本核算科目,则可从会计“生产成本”科目的供方发生额中,将属于直接材料消耗的项目汇总取得。
b.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运输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租赁费、差旅费、保险费等。可从会计“制造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制造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出中间投入价值。
c.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办公费、运输费、修理费、物料消耗、递延费用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绿化费、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土地损失补偿费、排污费、工会经费、财产保险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可从会计“管理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管理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效益工资(指工效挂勾企业按规定提取的新增效益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险费、财产保险费、待业保险费、折旧费、税金(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矿产资源补偿费以及上交给国家和地方的各种规定费用的办法倒算取得。
d.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运输费、包装费、办公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租赁费、展览费、保险费、广告费、差旅费等。可从会计“产品销售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产品销售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取得。
e.利息支出: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减利收入)。可根据会计“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计算。
4〕工业中间投入的具体计算方法
a.正算法:即将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属于中间消耗的部分分别相加(中间物质消耗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
b.倒算法:即分别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合计减去该三项费用中属于增加值的项目,如工资、福利费等,倒算出三项费用中的中间消耗,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支出,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倒算法计算比较简便易行。
③本期应交增值税
本期应交增值税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其计算公式为:
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进项税额-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
1)销项税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
2)出口退税:反映企业适用零税率的货物,向海关办理报关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而收到退回的税款。
3)进项税额转出数:反映企业购进货物、在制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必须转出的进项税额。
4)进项税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
5)减免税额:反映企业在报告期按国家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
6)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反映企业报告期内按国家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
7)年初(末)未抵扣数:是指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才会出现未抵扣数,年初(末)未抵扣数必须小于等于零。
上述增值税计算公式中的项目均可以从会计的“应上交应弥补款项表”中的有关项目取得。
小规模纳税企业,不分列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其本期应交增值税直接以销售额乘以征收税率(6%)计算。
有出口退税的企业,如果出口退税出现跨年度的情况在计算出口退税时,应加以调整,按本年应得出口退税计算,调整后应交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
本年应交增值税=本年销项税额×(现价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本年进项税额×(原材料消费总值/原材料购进总值-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 当企业的应交增值税出现负数时,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作为“0”处理。
请采纳。
⑵ 统计增加值率怎么算
增加值率=增加值/总产出*100%
在统计学中,用于计算增加值目前有三种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在这三种方法中计算增加值率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使用生产法来算。
生产法,顾名思义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计算公式: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增加值率越高,中间投入越少。
(2)批发零售业增加值率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统计学方法
常见的数据统计方法有:表格、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以淘宝运营童装店为例,为了方便统计每半个月的销售额,现在用以上这四种统计方法来演示一下。
1.表格就是通过画格子的方式来统计数据,在这里可以画三行横线,得到两条细长的格子,再把这两行均匀的分为15个上下格子。横一为日期,横二为销售额,半个月下来都填进去就一目了然。
2.折线是通过画点,把15天的销售额都连成一条折线,通过上下起伏来看波动的数据。先画一“L”形,横线作日期,竖线作销售额,销售额可以自己写一个数,一直往上数与数之间相差一样。均匀的把横竖线分为15份,每个日期对应多少销售额,就在“L”的半框里,以对应的日期和销售画横线和竖线,交叉的位置取一点。然后每天如此,再用直线连接这15个点,就能清楚的看到这半个月哪一天销售最好,哪一天销售垫底。
3.条形统计图作出的是条状的数据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一样,画“L”,横为日期竖为销售额。只不过这里不画点点,画倒立的长方形,然后通过高高低低的条形图来分析半个月的销售额。
4.扇形统计图就是把一个圆形,平均分为15份,一个月下来把所有的日销售额加起来,用当天的数据除以总数,乘以百分数。每一分里写上日期和当天销售额占总数的百分比,用这个百分数来统计半个月的数据。每个图的做法都不一样,但表达的意思都是同样的,这就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几种数据统计。
⑶ 市场增加值的市场增加值的计算
市场增加值 = 公司市值 - 累计资本投入
对于企业来说,市场增加值越高越好。高市场增加值说明企业为其股东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在理论上,MVA等于未来EVA的折现值,也就是说MVA是市场对公司获取未来EVA能力的预期反映。 如果MVA出现负值,则说明公司的经营投资活动所创造的价值低于投资者投入公司的资本价值, 这就意味着投资人的财富或价值在遭受损失。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目的就是要最大化MVA, 而不是最大化企业价值,因为后者可以非常简单地通过增加投资来实现。
EVA与基于利润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将股东的权益资本(机会成本)也计入资本成本,权益资本不再被忽略为“免费资本”,它克服了传统的会计利润没有考虑权益资本成本的缺陷,真正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业绩。传统的会计利润仅仅扣除了债务利息,没有考虑股东的资本成本,导致许多帐面上有利润的企业可能实际上是在损害股东的投资。例如当EVA值为负数时,此时尽管企业帐面上可能仍然有利润,但其价值却低于股东投资的权益成本(机会成本),如果股东将其投资投向其他企业,至少可获得与平均投资机会成本相等的收益。对股东而言,经济增加值(EVA)越多越好,这与企业的最终目的股东价值最大化完全一致。考虑全部资金的成本,会迫使经营者关注与库存、应收帐款、固定资产投资等 全部有关的资金成本,从而谨慎的使用企业的全部资产。
经济增加值是迄今为止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评价较为准确和合理的方法,它将会计利润转换为经济意义上的利润,它使经济收益与会计收益更趋于统一。EVA指标包含了很强的分析功能,可以更好的反映企业运营的内在机制。采用EVA作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衡量经营者的成功与否,以此来确定对经营者的激励报酬,使经营者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得到高度的统一,使经营者真正把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他们的奋斗目标。
EVA存在的不足是,它是以企业期初资产的帐面价值为基础,没有考虑市场价值的波动。针对于此,1997年,Jeffrey等学者对经济增加值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经济增加值(REVA)是以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为基础,其计算公式为:
REVA=本期企业调整后营业净利润—本期期初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该公式体现的理念是,企业期初的资本价值是其市场价值,EVA与REVA的区别是,EVA以资本的期初帐面价值为基础,REVA以资本的期初市场价值为基穿?REVA从市场意义上计算企业价值,显然更为合理。
⑷ 批发零售社会销售品总额增加值率是多少
GDP更能代表城市的发展水平。因为GDP是一个综合的核算指标,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因此,使用GDP及其构成就可以说明一个城市的经济规模、投资消费水平、进出口贸易状况、居民收入水平、企业营业收益等多个方面的情况。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是描述商业方面的一个指标,仅反映商业规模,对城市发展水平的描述力远不如GDP。比较全面的判断应该是这样的:如果A城市的GDP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B城市高,但GDP却低于B城市,应该说明A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不如B城市,但是商业发展具有优势,如需判断A城市的商业是否超过B城市,还需参照购销总额、库存、盈利情况等其他指标。
⑸ 增加值怎样计算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增加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基础指标。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即是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期时期内所生产的和提供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同时也反映了生产单位或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因此,建立增加值统计,将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提供可靠依据,是建立资金流量的基础。工业企业建立增加值统计,可以反映工业企业的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情况,为改善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依据,并促进工业企业会计和统计核算的协调。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又称要素分配法)。
(1)生产法
生产法是指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在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中,工业总产出是直接用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代替的。这一指标的计算价格与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价格一律与新税制的规定相一致,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但是,增值税是企业所创造的新增价值的一部分,属于增加值范畴,为了确保工业增加值要素的完整,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将本期应交增值税计入工业增加值中。由此按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公式应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现价、新规定)-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2)收入法
①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
包括本期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限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②工业中间投入
1〕工业中间投入的定义
工业中间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而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服务费用包括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的服务费用和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保险、金融、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的服务费用。
2〕工业中间投入的确定须遵循的原则:
一是必须是从外部购入的,并已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
二是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三是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必须是已经计入了工业总产值中的价值。
3〕工业中间投入的分类
工业中间投入按企业支付的对象可分为中间物质投入和中间劳务投入两部分。
a.中间物质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外购的各种物质产品的价值和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费用,包括外购的并在本期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向外单位支付的运输费、邮电费、加工费、修理费、仓储费等。
b.中间劳务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各种服务费用,这些费用构成非物质生产部门收入的一部分,包括利息支出、广告费、保险费、职工教育费、差旅费等。
工业中间投入按照具体内容,分为直接材料厂、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和利息支出五大类。
a.直接材料: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用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资料可直接取自会计产品成本核算的“直接材料”科目。如企业未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设置成本核算科目,则可从会计“生产成本”科目的供方发生额中,将属于直接材料消耗的项目汇总取得。
b.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运输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租赁费、差旅费、保险费等。可从会计“制造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制造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出中间投入价值。
c.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办公费、运输费、修理费、物料消耗、递延费用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绿化费、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土地损失补偿费、排污费、工会经费、财产保险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可从会计“管理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管理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效益工资(指工效挂勾企业按规定提取的新增效益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险费、财产保险费、待业保险费、折旧费、税金(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矿产资源补偿费以及上交给国家和地方的各种规定费用的办法倒算取得。
d.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运输费、包装费、办公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租赁费、展览费、保险费、广告费、差旅费等。可从会计“产品销售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产品销售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取得。
e.利息支出: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减利收入)。可根据会计“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计算。
4〕工业中间投入的具体计算方法
a.正算法:即将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属于中间消耗的部分分别相加(中间物质消耗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
b.倒算法:即分别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合计减去该三项费用中属于增加值的项目,如工资、福利费等,倒算出三项费用中的中间消耗,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支出,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倒算法计算比较简便易行。
③本期应交增值税
本期应交增值税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其计算公式为:
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进项税额-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
1)销项税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
2)出口退税:反映企业适用零税率的货物,向海关办理报关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而收到退回的税款。
3)进项税额转出数:反映企业购进货物、在制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必须转出的进项税额。
4)进项税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
5)减免税额:反映企业在报告期按国家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
6)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反映企业报告期内按国家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
7)年初(末)未抵扣数:是指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才会出现未抵扣数,年初(末)未抵扣数必须小于等于零。
上述增值税计算公式中的项目均可以从会计的“应上交应弥补款项表”中的有关项目取得。
小规模纳税企业,不分列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其本期应交增值税直接以销售额乘以征收税率(6%)计算。
有出口退税的企业,如果出口退税出现跨年度的情况在计算出口退税时,应加以调整,按本年应得出口退税计算,调整后应交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
本年应交增值税=本年销项税额×(现价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本年进项税额×(原材料消费总值/原材料购进总值-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 当企业的应交增值税出现负数时,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作为“0”处理。
⑹ 增加值率的计算
亲你这个算的是增加值的现价增速。相当于你去年生产了10件产品,今年生产了14件产品,比去年产量增速是(14-10)/10*100%=40%。
增加值率是增加值/工业总产值*100%。也不知道你所谓的增加值是不是根本就不是增加值,因为一般企业不核算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都是有营业收入就成了。
⑺ 经济增加值率计算公式和经营贡献度计算公式是什么
(1)产业部门贡献和贡献率的计算 产业部门贡献指产业部门增加值的增长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即经济增长率)的增加额,产业部门贡献率指在经济增长率中各产业部门的贡献所占的份额。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业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该产业部门当年增加值-该产业部门上年增加值)/上年国内生产总值 某产业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率=该产业部门增加值增量/国内生产总值增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中,经济增长率仅指不变价增长率,从而产业部门的贡献和贡献率也仅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指标。而国内生产总值的现价和不变价往往是不同的,各产业部门增加值价格变化的比例也往往是不同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能用现价计算的结果来代替可比价结果。后面要介绍的需求拉动和拉动率以及地区贡献和贡献率也是如此。 (2)需求贡献与贡献率的计算 需求贡献和贡献率通常也称为需求拉动和拉动率,需求拉动指各种最终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即经济增长率)的增加额,需求拉动率指在经济增长率中各种最终需求拉动所占的份额。计算公式为: 某种最终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率=该最终需求当年增量/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增量 某最终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某最终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要先算贡献率,再算贡献,原因是从需求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与从生产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和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往往是不同的。
⑻ 增加值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标准答案 :一、增加值或增值,其英文原文为“Added value”,日文为“付加价值”,是西方在经济核算中普遍采用的一个术语,它比总产值或销售额更为确切地反映经济效益。按西方经济理论,增加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增加的价值。企业或部门的总产值或销售额减去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原材料、半成品、燃料和电力以及劳务等的费用即为增加值,它包括要素成本和税金。
增加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基础指标。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即是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期时期内所生产的和提供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同时也反映了生产单位或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因此,建立增加值统计,将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提供可靠依据,是建立资金流量的基础。工业企业建立增加值统计,可以反映工业企业的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情况,为改善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依据,并促进工业企业会计和统计核算的协调。
二、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又称要素分配法)。
(1)生产法
生产法是指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在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中,工业总产出是直接用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代替的。这一指标的计算价格与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价格一律与新税制的规定相一致,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但是,增值税是企业所创造的新增价值的一部分,属于增加值范畴,为了确保工业增加值要素的完整,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将本期应交增值税计入工业增加值中。由此按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公式应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现价、新规定)-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①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
包括本期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限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②工业中间投入
1〕工业中间投入的定义
工业中间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而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服务费用包括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的服务费用和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保险、金融、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的服务费用。
2〕工业中间投入的确定须遵循的原则:
一是必须是从外部购入的,并已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
二是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三是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必须是已经计入了工业总产值中的价值。
3〕工业中间投入的分类
工业中间投入按企业支付的对象可分为中间物质投入和中间劳务投入两部分。
a.中间物质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外购的各种物质产品的价值和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费用,包括外购的并在本期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向外单位支付的运输费、邮电费、加工费、修理费、仓储费等。
b.中间劳务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各种服务费用,这些费用构成非物质生产部门收入的一部分,包括利息支出、广告费、保险费、职工教育费、差旅费等。
工业中间投入按照具体内容,分为直接材料厂、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和利息支出五大类。
a.直接材料: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用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资料可直接取自会计产品成本核算的“直接材料”科目。如企业未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设置成本核算科目,则可从会计“生产成本”科目的供方发生额中,将属于直接材料消耗的项目汇总取得。
b.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运输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租赁费、差旅费、保险费等。可从会计“制造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制造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出中间投入价值。
c.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办公费、运输费、修理费、物料消耗、递延费用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绿化费、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土地损失补偿费、排污费、工会经费、财产保险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可从会计“管理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管理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效益工资(指工效挂勾企业按规定提取的新增效益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险费、财产保险费、待业保险费、折旧费、税金(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矿产资源补偿费以及上交给国家和地方的各种规定费用的办法倒算取得。
d.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运输费、包装费、办公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租赁费、展览费、保险费、广告费、差旅费等。可从会计“产品销售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产品销售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取得。
e.利息支出: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减利收入)。可根据会计“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计算。
4〕工业中间投入的具体计算方法
a.正算法:即将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属于中间消耗的部分分别相加(中间物质消耗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
b.倒算法:即分别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合计减去该三项费用中属于增加值的项目,如工资、福利费等,倒算出三项费用中的中间消耗,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支出,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倒算法计算比较简便易行。
③本期应交增值税
本期应交增值税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其计算公式为:
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进项税额-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
1)销项税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
2)出口退税:反映企业适用零税率的货物,向海关办理报关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而收到退回的税款。
3)进项税额转出数:反映企业购进货物、在制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必须转出的进项税额。
4)进项税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
5)减免税额:反映企业在报告期按国家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
6)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反映企业报告期内按国家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
7)年初(末)未抵扣数:是指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才会出现未抵扣数,年初(末)未抵扣数必须小于等于零。
上述增值税计算公式中的项目均可以从会计的“应上交应弥补款项表”中的有关项目取得。
小规模纳税企业,不分列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其本期应交增值税直接以销售额乘以征收税率(6%)计算。
有出口退税的企业,如果出口退税出现跨年度的情况在计算出口退税时,应加以调整,按本年应得出口退税计算,调整后应交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
本年应交增值税=本年销项税额×(现价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本年进项税额×(原材料消费总值/原材料购进总值-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当企业的应交增值税出现负数时,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作为“0”处理。
⑼ 批发零售业增加值怎么算
直接减啊,比如本季度比上季度增加多少就直接用本季度的营业额减去上季度的营业额据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