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想在统计年鉴上查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和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购进总额两个指标,能在哪个目录下找到
可直接查统计年鉴 每个省市都有各自的 我是在网络文库里下的
② 经济周期性变化指标有哪些
经济周期性变化指标包括先行指标、同步指标、滞后指标三类,具体的主要指标则有GDP增长率、失业率、价格指数等。
(一)先行指标。先行指标是指预示未来月份经济状况和可能出现的商业周期性变化,并为分析者提供利率趋势变化早期迹象的市场指标。这些指标的高峰和低谷顺次出现在经济周期的高峰和低谷之前,因此对将来的经济状况有预示作用。先行指标有货币供应量、股价指数、房屋建造许可证的批准数量、机器设备的订单数量等。先行指标一般能在总体经济活动发生变化之前6个月达到顶峰和谷底。投资者采用该指标可以事先知道经济波动的转折点,从而采取恰当的投资策略。如当货币当局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它一方面显示了当局的政策意图,暗含着目前经济中的过热趋向;另一方面会带来利率的提高,利率的提高会带来企业成本的上升,减少盈利,从而降低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利率提高增加了股票投资的机会成本,因而必然导致投资的减少进而引起股票价格的下降。
(二)同步指标。同步指标是指其达到高峰或低谷的时间与总体经济出现高峰或低谷的时间大致相同的指标。同步指标可描述总体经济的运行轨迹,确定总体经济运行的高峰或低谷位置。它是分析现实经济运行态势的重要指标。同步指标的变动时间与一般经济情况基本一致,可以显示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并确定或否定先行指标预示的经济发展趋势。主要的经济同步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
(三)滞后指标。滞后指标是指相对于国民经济周期波动,在时间上落后于经济周期波动阶段的指标。此类指标的变化一般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变化,有助于验证先行指标所表示的经济趋向是否真实。如失业率,库存量,银行未收回贷款规模、全民固定资产投资、商业贷款、财政收支、零售物价总指数、消费品价格指数、集市贸易价格指数等。
③ 批发零售业的主要特征
零售业
1、交易对象是为直接消费而购买商品的最终消费者,包括个人消费者和集团消费者。消费者从零售商处购买商品的目的不是为了用于转卖或生产所用,而是为了自己消费。
2、零售贸易的标的物不仅有商品,还有劳务,即还要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如送货、安装、维修等。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加剧,零售提供的售前、售中与售后服务已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或领域。
3、零售贸易的交易量零星分散,交易次数频繁, 每次成交额较小,未成交次数占有较大比重,这是零售应有的定义。正由于零售贸易平均每笔交易量少,交易次数频繁,因此,零售商必须严格控制库存量。
4、零售贸易受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比较大。零售贸易的对象是最终消费者,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表现为无计划的冲动型或情绪型。
面对着这种随机性购买行为明显的消费者,零售商欲达到扩大销售之目的,特别要注意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需求兴趣,一定要有自己的经营特色,以吸引顾客,备货要充足,品种要丰富,花色、规格应齐全。
5、零售贸易大多在店内进行,网点规模大小不一,分布较广。由于消费者的广泛性、分散性、多样性、复杂性,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在一个地区,仅靠少数几个零售点是根本不够的。
零售网点无论从规模还是布局上都必须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出发点,适应消费者购物、观光、浏览、休闲等多种需要。
6、零售贸易必须依靠周转速度取胜。相对于批发贸易,零售贸易每次交易额小,因此必须注重提高成交率,提高贸易资本的周转速度,尽可能在同一时间内使贸易资本周转更快、更有效率,做到薄利多销,快买快卖。
批发业
与零售业相比较, 批发业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批发业的交易额一般较大。批发业基本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对于批发业而言, 资金较劳动更为重要, 资金问题往往是决定批发商经营成败的关键。
2、批发业的商圈比较大。中小批发商业一般集中在地方性的中小城市, 但经营范围会辐射到周围地区;大型批发商业往往分布于全国性的大城市, 其经营范围可以涵盖整个国内市场, 有些还可以开展进出口业务, 其商业圈还可以突破国界。
3、服务项目相对较少。由于批发商业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组织购买者而非个人消费者, 因此相对而言, 批发业的服务项目要较零售业少, 而着重于通信、储运、信息、融资等方面, 表现为组织对组织的服务,交易往往具有理性化。
(3)批发零售业等服务业指标回速度扩展阅读
从事批发零售类的客户,申请授信,除了要符合总行规定的有关条件外,还须符合以下几项基本条件:
1、注册从事批发、零售业务且年检合格的企(事)业法人;
2、在本地经营期限1年以上,对经营年限不满3年的要多加关注;
3、具有稳健的经营作风,稳定的供销渠道和良好的经营记录,并要提供进销货渠道的相关资料;
4、具有真实的销售背景,所经营商品市场情况比较稳定;
5、最低资本金要求:项目资本金比例要达到35%及以上;
6、通过人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查询显示与银行往来记录良好,对于禁入类客户要查明其逾期原因,其中因信用卡年费而造成逾期的客户可酌情考虑;
7、客户提供认可的担保,目前只有自有房产抵押和租赁权抵押。
④ 应收帐款周转率一般行业指标值为多少急
应收帐款周转率企业设置的标准值:3。
公式: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意义: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
分析提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要与企业的经营方式结合考虑。以下几种情况使用该指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第一,季节性经营的企业;
第二,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
第三,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第四,年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
(4)批发零售业等服务业指标回速度扩展阅读
根据应收账款的周转过程,赊销形成应收账款(记“应收账款”科目借方),收回现金形成应收账款周转额又使应收账款减少(记“应收账款”科目贷方),那么应收账款累计贷方发生额可以说是非常准确的应收账款周转额了。
所以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子应为年度(一定时期)应收账款累计贷方发生额。考虑到取数的方便,可作相应的变通处理。
由“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余额”等式可推出:应收账款(含应收票据)回收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余额。
其中:应收账款(含坏账准备)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可取值于资产负债表及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应收账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即本期赊销额在报表中不能取得,但可仿照《细则》的处理以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代之,这样便可取值于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因此,应收账款周转率公式应改进为: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回收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其中:应收账款回收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
⑤ 2011年 辽宁省的 工会统计年报工作 还没开始呢
2011年全市统计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30日 信息来源:统计局
--------------------------------------------------------------------------------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统计发展改革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一年,也是加快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做好今年的各项统计工作,对全面完成国家和省部署的统计任务,以及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和市政府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全市统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统计改革、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公信力为核心,着力建设“四大工程”,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主线,紧紧围绕全市“三项工程”和“五大任务”,创新思维,开拓进取,为继续保持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作出新贡献。
一、统一思想,顺应大势、把握形势,全面落实统计工作“三个提高”总体目标
虽然全球经济危机已经渐去,但国内外经济形势仍处在急剧变化之中。新的一年,统计工作面临的环境更趋复杂和严峻,统计基础工作缺失严重、统计制度方法还很滞后、统计中间环节受干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统计数据质量社会质疑声不断、统计能力与任务还不够匹配。2011年是加快推进统计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深化统计改革、推进统计建设的攻坚阶段。为此,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创先争优为出发点,以改革和服务为着力点,以政府满意、社会公众满意、基层企业满意为立足点,顺应大势、把握形势,不断增强推进统计改革和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对统计工作的指示精神上来,坚持把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作为统计科学发展的中心任务,加快建设基本单位名录库、企业一套表制度、数据采集软件系统和联网直报系统等互相联系、共为整体的“四大工程”,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统计工作。
二、充分认识建设“四大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力推进统计工作“四大工程”建设
建设“四大工程”,是统计理念的重大革新,是提高统计能力的基础、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的保障。因此,建设“四大工程”具有十分重要而迫切的意义。
一是积极做好我市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建设与维护工作。按照国家统计局下发的《全国统计系统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维护与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建好“三上企业”字典库,即从县级起逐级做好专业年(定)报统计调查单位与名录库的衔接、比对和核实确认工作。其次,建好“三下企业”和非企业单位名录库,以满足抽样调查的需要。
各级统计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一是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名录库的领导和组织协调。二是要设立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更新的专门机构,安排专人负责组织、协调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工作。三是要加强协作、相互配合,做好“三上字典”与名录库的衔接工作。四是要加大与工商、税务、民政、编制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力度,建立相关部门协作的工作联系机制。五是要全面审核更新名录库数据。每年要对名录库数据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审核更新,重点审核单位类型、组织机构代码、单位详细名称、单位详细地址、行业代码、登记注册号、登记注册类型、营业状态、从业人员、主要经济指标等,确保名录库基础信息地域覆盖完整、行业统计全面、单位鉴定标准、基础信息正确。
二是积极着手准备开展“企业一套表”工作。为逐步实现统计业务工作标准化与规范化,减轻基层负担,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升数据共享性,2009年8月,国家统计局决定在10个省推行以再造统计数据生产方式和业务工作流程为核心内容的“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2010年又扩大到12个省。2011年,辽宁省统计局决定,在盘锦市开展“企业一套表”的定期报表试点工作,拟通过不断探索,为全国2011年统计年报全面推行“企业一套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我市将按照省统计局“企业一套表”工作的总体安排意见,在2011年选择适合时机、适当地区开展试点工作,为年底“企业一套表”的全面推行做好思想上、组织上和技术上的充分准备。
各级统计部门一是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尽快开展工作,在机构、人员和网络建设方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二是要在市局开展试点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区可选择产业类型较为齐全的街道(乡镇)开展“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三是要统一管理调查单位。要按照国家调查单位管理的规定,重点对“三上企业”专业字典库与单位名录库进行比对、核实和确认工作,确认后的单位名录提供各专业年、定报使用,逐步实行调查单位的统一管理,不断提高名录库更新、维护水平。四是要创造条件,加强网络建设,为一套表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五是认真做好全面推行的动员、企业计算机配备等工作,要认真开展填报单位在网上填报的业务培训工作,让填报单位充分掌握填报方法和要求,及时解决填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源头数据质量。同时,还要提前做好“三上企业”填报“企业一套表”所需计算机等设备的落实工作。
三是加强建设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按照国家统计局建设功能完善、统一兼容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及省统计《“十二五”时期辽宁统计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总体目标中提出的“建立一调查单位一套表为载体,以联网直报为主渠道,能够准确及时完整获取调查对象原始数据,调查行为规范,汇总过程简约、加工过程可控的统计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及信息应用系统。”的要求,拓展我市统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深度与广度,切实抓住这个发展的机遇,提高我市统计数据处理各相应环节的速度与质量,特别是控制数据采集源头的质量,为顺利实现“四项工程”做好基础工作。各级统计部门要充分利用全市统计系统软件资源,努力提高数据质量和数据上报效率。
四是扩大和推广网上直报系统应用。2011年国家统计局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联网直报,并且把它作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需要采取的措施之一。市局工业、投资、贸易等专业部分“三上企业”已通过国家统计局数据采集系统直接上报定期数据。此外,2010年市局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进行了改扩建,2011年部分专业将通过该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试点,市局将帮助和支持所需县区完成报表定制与发布的培训和技术服务,切实提高联网直报企业的上报率和数据质量。
三、积极推动制度创新,精心组织各产业统计制度方法改革
2011年是国家统计制度方法实行重大改革的一年,按照国家、省统计局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积极组织实施各产业统计制度方法改革。
(一)国民经济核算统计
按照国家和省统计局推进和改革国民经济核算统计的总体思路要求,加强和改进国民经济核算统计工作。首先是完善GDP核算,规范全市及区县GDP核算工作。严格按照省统计局制定的季度GDP 核算办法,做好市本级的季度GDP核算,核实和监督各区县的季度GDP核算,确保数据质量。要努力实现市与区县GDP的衔接,研究和制定具体的衔接办法,使各区县与全市的GDP在总量、速度及产业结构(包括行业结构)上保持基本一致。“十二五”期间,要继续保持目前全市与各区县间GDP在总量上基本平衡的状态,缩小在发展速度上的误差。“十二五”末期,市与区县GDP在速度上的误差要控制在2%以内,使全市的GDP核算上一个新台阶。二是要做好投入产出核算,加强资产负债核算。要普及投入产出基础知识,熟悉投入产出表,做好2012年全国投入产出调查的准备。三是要加强资产负债核算工作,从业务知识和实际工作两方面,提高资产负债核算水平。
(二)工业统计
从2011年定期报表开始,规模以上工业划分标准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提高到2000万元及以上。在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局制度的前提下,一是要严格执行新增规模企业认定标准,对各县区新增加的规模企业,要上报企业营业执照、企业会计决算表、项目审批表等相关手续,市局将在一定阶段到现场查看部分企业。二是要认真做好数据的衔接工作,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的要求和我市实际,对区县采用统一打折系数、统一价格指数。全市的数据和区县的数据要衔接,同时做好新标准和原口径的衔接。三是要千方百计做好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工作,把提高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报表的数据质量作为2011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四是要做好规模企业的数据评估和审核工作,按照国家和省统计局的数据评估和审核办法,每个季度对各区县的数据进行评估和联审,对数据质量差的区县按照修正系数进行调整,对其工业增长速度进行控制。五是要积极顺应工业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工作,做好工业增加值环比速度的测算工作,做好工业一套表推行前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能源统计
从2011年定报开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填报范围,由主营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及以上,以及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增加“非工业重点耗能单位能源消费情况”季报,统计范围为年能源消费1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建筑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在此基础上市局还新增地方能源消费与单位GDP能耗季报、全社会用电情况月报、能源平衡年报。2011年,单位GDP能耗指标纳入区县年度考核制度,各区县要高度重视,继续加大审核力度,强化数据审核流程,特别要抓好万吨以上重点耗能企业的数据审核,不能出现有明显的逻辑错误和无原因的异常错误。同时,要加大能耗核算数据的评估力度,重点评估能耗数据与其它经济数据的匹配关系,要把能耗、GDP、工业增加值、用电量、主要耗能产品产量等综合评判,实现电耗以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合理衔接。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基础业务建设。市局将继续加强能源统计业务培训工作,分不同层次对区、县、乡镇及重点企业能源统计人员进行培训。
(四)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从2011年定报开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起点标准,由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改为“固定资产投资”。投资起点提高后,全市基数调整的幅度为15%。按照国家、省固定资产投资基数调整原则,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市局根据各地区投资占GDP比重,投资行业结构等情况进行测算和研究,制定数据调整方案,核定各地区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月度和年度综合数据,作为2011年定报和年报的对比基数。各地区也要做好本地区投资起点提高后的数据调整工作,总量、结构等主要指标数据要与全市衔接一致,并按照市领导的要求,继续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统计工作。一是要加强数据审核,重点监测房地产市场走势,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协调性。二是要完善建设领域数据质量协调性评估制度,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协调性。三是要按照国家新制度要求,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收集有关项目信息,跟踪监测项目进展情况,建立投资项目结转、新开工项目入库管理、重点项目现场核查和项目定期检查等制度,确保源头数据质量。四是要规范基层统计工作,强化基层统计基础建设。
(五)贸易外经统计
按照国家统计局和省统计局的有关工作要求,统一规范和建立健全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名录库和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个体经营户名录库,为2011年年报正式实行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和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个体经营户统计一套表打下坚实基础。全面加强限额以上统计,在2010年年报一次性核定限额以上单位名录的基础上,加强商品销售总值、类值和主要商品数量统计,以及报表之间数字匹配性、增速谐调性、趋势合理性审核工作。对2011年批零住餐行业限额以下抽样调查基期数据(2010年第四季度批零住餐行业限额以下数据)进行核定,依据国家制度规定按季度组织开展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抽样调查,按季度综合生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情况、住宿和餐饮业经营情况等报表数据。继续坚持主要数据下管一级。按季度公布全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数据。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统计,提高报表的报送率。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工作。
(六)农业统计
严格执行《农林牧渔业统计调查制度》,稳妥推进农业增加值核算,做好产品产量合理性评估,使本地区产品产量符合生产规律,与本地区和周边发展趋势协调,各区、县(市)在进行农业核算时,要做到“一个对比、三个匹配、七个核定”。“一个对比”即产品产量数据横向和纵向对比。在种植业方面,产量、面积及单产进行横向及纵向,也就是地区间和季度间的对比。畜牧业方面,要求存出栏比例、本季出栏与上季存栏的关系等方面的对比,畜牧业的增长要与自然规律相符合。“三个匹配”即第一产业产值、增加值变化与产品产量的变化匹配,相邻地区农产品单位产量、生产价格和中间消耗水平基本一致,农业总产值可比增幅与本地区农产品出售量、农户第一产业经营收入增幅匹配。“七个核定”即产品产量核定、产品生产价格核定、可比价农业总产值核定、中间消耗核定、增加值率核定、增加值核定、产值和增加值增长速度核定。全市数据与发展速度与各区、县(市)及开发区汇总数据保持一致。做好新增《设施农业生产情况》调查,加强设施农业发展研究工作,如实反映各地区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做好县域经济评价工作。加强农村经济运行的监测和预警。
(七)服务业统计
适应我市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需要,夯实统计基础,创新统计思维,不断开拓统计研究新领域。一是提高对限上服务业统计的重视程度,要充分认识到限上服务业统计制度是目前服务业统计领域不可或缺的数据来源,是服务业增加值核算和相关产业研究的重要基础。要加固其基础工作,下力气维护好企业名录库,解决企业配合度不高的问题。二是加强服务业运行监测,关注数据起伏变化,坚持服务业指标快报制度,定期编发分析报告;三是按照市领导要求做好服务业集聚区统计工作。四是加大新兴产业统计的研究力度。从推进服务快速发展的抓手入手,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集聚区的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建议。五是加快服务业统计与社会统计的融合,进一步密切与部门统计的合作,丰富社会统计内容,加强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性的分析和研究。六是跟进国家文化产业统计方案的推出,及时修订我市文化产业统计办法,完善文化产业增加值测算工作。七是全面完成2001-2010年妇女儿童两个纲要终期评估的统计监测工作。
四、认真做好人口普查后续工作、专项调查和各项常规统计调查
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进入数据处理和发布阶段。要按照国家和省统计局的安排部署,在完成普查表快速汇总、录入汇总和数据评估上报的基础上,发布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完成人口普查全部数据录入、编审汇总;编印人口普查资料汇编;组织开展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和课题研究;进行人口普查工作总结和表彰;对人口普查数据资料和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
启动R&D资源清查资料开发工作,发布清查公报,编辑清查数据资料汇编,组织课题研发,使清查资料在城市科技创新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清查工作划上圆满的句号。
积极开展好各项社情民意调查,努力将人民群众对于政策、决策的意见、建议和期待及时反映给党政领导机关,不断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积极开展沈阳市发展环境满意度调查,做好公共服务均等化满意度调查、区县(市)党政领导班子群众满意度调查、农村小康水平满意度调查。
加强对年定报的组织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各项统计报表制度,认真做好公众安全感调查工作。
五、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力促统计服务再上新台阶
要立足统计服务,深入调研,提升统计分析质量水平。2010年全市统计分析工作的重点,就是要结合中央及我市对经济工作的总体安排,紧密跟踪国际、国内重大经济发展形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党政领导关注的焦点问题开展统计分析。同时,要重点做好“十一五”经济社会建设成就回顾的系列分析,努力提供针对性强、参考价值高的统计分析报告。各地区要结合本地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涉及全市并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调研,并将有价值的分析成果及时上报市局。要不断创新完善分析研究手段,采用先进的经济、统计等研究方法,形成一批有影响、有份量的分析研究报告,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要继续做好《沈阳年鉴》、《沈阳统计年鉴》、《沈阳固定资产统计年鉴》、《沈阳农村统计年鉴》等资料的出版工作。强化统计监测体系建设,提升统计监督能力。要按月对各地区计划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加强计划指标完成进度的实时监控和经济运行情况的统计监测,配合市政府有关部门,考核调度各地区主要经济指标进度完成情况。要加强统计资料的整理工作,确保统计资料提供及时准确。一是规范常规统计资料的加工报送,市区两级都要按月度、年度编辑整理统计资料,注重质量和时效。二是注重统计数据的二次开发,将常规的统计资料与地方领导的现实需要相结合,加工出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统计产品。三是更好地满足地区领导对统计数据的急需,满足地区领导对统计数据临时性、紧急性的需求,确保数据提供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通过建设市区两级共享的经济普查地理信息系统,提升统计服务的技术水平。各区县要配合市经普办完成普查数据加工、规范整理普查小区图、描画行政街区边界等各项工作。
六、夯实统计工作基础,促进统计工作稳步发展
为保障统计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加大统计执法工作力度、信息化建设、统计基础建设,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维护统计的权威性。
(一)加强统计法制建设,为推进“四大工程”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按照国家、省统计法制工作要点的要求,切实做好统计“五五”普法总结表彰,启动统计“六五”普法工作,制定 “六五”普法规划并实施年度计划。充分利用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贯彻落实《统计法》、《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和即将颁布的《统计法实施条例》,做好现有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修订工作。全面推进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完成省局下达的年度办案目标,通报和曝光一批典型案件;做好全市专职统计执法检查人员的培训工作,结合统计从业资格继续教育和专业年报会议等平台,对全市统计工作人员进行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加强对执法检查和案件查处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评,严格执行统计违法案件备案制度和案卷评审制度,进一步提高全市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质量和水平。各地区统计局也要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强本地区的统计法制建设,不断推进全市依法行政、依法统计工作。
(二)大力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
深化《综合统计业务平台改扩建工程》应用,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完成升级、维护与管理等日常工作。建立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开展各项应急措施的演练,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完成我市至省统计局10M的网络通道拓宽任务。继续扩大和推广网上直报系统应用,配合专业处室和区县做好技术服务。全力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认真做好长表、死亡表的编审与上报工作,利用数据查询模板、新增审核公式等方式确保我市人普数据质量。配合普查处完成经济普查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积极研究探讨我市“十二五”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向企业一套表试点城市或先进地区学习,选择适合我市企业一套表制度的统计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配合专业完成统计数据电子档案建设。面向区县和专业开展信息化应用培训工作。
(三)加强统计基础和统计队伍建设。
一是按照国家、省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扎实规范统计基础,迎接二、三季度按国家考核方法评比的全省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大检查工作;二是建立我市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制度。针对我市乡镇级统计工作规范建立不完善的情况,参照国家和省的县、乡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建立我市两级统计工作规范细则,逐步使我市基层基础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继续完善乡、村两级统计人员信息库。
加强统计教育培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统计局《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积极组织开展全市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不断完善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方式,积极有效的做好基层统计人员培训工作。同时,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广泛开展统计人员继续教育,不断提升统计队伍整体水平。
七、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统计干部队伍素质
切实加强统计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依文件规定,认真做好部分处级领导岗位的干部配备及非领导职务晋升工作。加强干部的考核和管理,严格机关各项制度和纪律,注重实效开展各类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统计干部的综合素质。认真做好2011年度局、调查队系统公务员(工作人员)招录工作和军转干部接收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全市统计职称高、中、初三个等级考试报名和中、初级考试工作,确保考务工作万无一失。做好干部职工慰问工作,切实将组织的关怀送到职工心中。
认真贯彻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突出做好深化“四个一”和“一学三提”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开展比学习、比贡献、比服务、比修养活动,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法制意识。认真总结“一学三提”活动取得的经验,扩大活动成果,推动活动向纵深发展,作好典型的培养和选树工作。努力做好建党90周年的宣传工作,在局《机关生活》刊物上组织撰写专题文章;在七一前组织开展全市统计系统文艺汇演、征文、诗歌朗诵活动。充分发挥局机关工会、青工委作用,大兴“活力机关”建设,开展特点鲜明、丰富多彩的统计文化和廉政文化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奋战十二五、全力做贡献”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广大干部积极投身“办实事、解民忧、惠民生”活动,扎实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争当振兴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做优“共产党员工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责任制,加强行风政风建设,努力为全市软环境建设做出贡献。加强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八、其它工作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做好资料归档工作;保密、档案工作;财务及后勤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市局年度工作考核工作;做好地方调查队工作;组织落实好老干部工作。
主题词:统计 2011年 工作 安排
沈阳市统计局办公室 2011年3月14日印发
共印45份
⑥ 经济指标有哪些
数量指标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用以反映规模大小和数量多少等数量特征的各种指标。它用绝对数表示。如,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基本建设投资额、房屋竣工面积、职工人数等。数量指标对反映国民经济计划的实现程度,并据以规定各种具体比例关系等具有重要作用。它为各种有关质量指标的计算提供依据。
⑦ 常见的经济指标
1.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2.生产者物价指数(Procer Price Indexes)英文缩写为PPI,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3.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ct)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的总额。该指标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4.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第一产业是指种植业与养殖业 。也就是通常讲的“大农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掘业.制造业(工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
5.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经济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按照管理渠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个部分。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Social Retail Goods) 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其反映一定时期内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情况,反映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以及零售,市场的规模状况。 是研究人民生活水平、社会零售商品购买力、社会生产、货币流通和物价的发展变化趋势的重要资料。
7.货币存量或者说流通量。
M0=流通中的现金;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广义货币(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出现通货膨胀;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出现资产泡沫。
⑧ 什么是批发零售业具体是什么样的
批发零售业是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
目前,从宏观经济走势来看,居民收入水平整体上处于较快上升阶段。从长远来看,我国居民消费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结构上都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这为我国批发零售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中长期宏观环境。
零售业
①交易对象是为直接消费而购买商品的最终消费者,包括个人消费者和集团消费者。消费者从零售商处购买商品的目的不是为了用于转卖或生产所用,而是为了自己消费。
②零售贸易的标的物不仅有商品,还有劳务,即还要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如送货、安装、维修等。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加剧,零售提供的售前、售中与售后服务已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或领域。
③零售贸易的交易量零星分散,交易次数频繁, 每次成交额较小,未成交次数占有较大比重,这是零售应有的定义。正由于零售贸易平均每笔交易量少,交易次数频繁,因此,零售商必须严格控制库存量。
④零售贸易受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比较大。零售贸易的对象是最终消费者,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表现为无计划的冲动型或情绪型。
面对着这种随机性购买行为明显的消费者,零售商欲达到扩大销售之目的,特别要注意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需求兴趣,一定要有自己的经营特色,以吸引顾客,备货要充足,品种要丰富,花色、规格应齐全。
⑤零售贸易大多在店内进行,网点规模大小不一,分布较广。由于消费者的广泛性、分散性、多样性、复杂性,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在一个地区,仅靠少数几个零售点是根本不够的。
零售网点无论从规模还是布局上都必须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出发点,适应消费者购物、观光、浏览、休闲等多种需要。
⑥零售贸易必须依靠周转速度取胜。相对于批发贸易,零售贸易每次交易额小,因此必须注重提高成交率,提高贸易资本的周转速度,尽可能在同一时间内使贸易资本周转更快、更有效率,做到薄利多销,快买快卖。
对企业来说:
(1)企业有自己的经营门店,直接售予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商品和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如办公用品、小轿车等)的商品。
(2)企业无门店,通过网上或电话售予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商品和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
(3)企业对医院、学校等非盈利机构销售的中西药品、医疗器械、教学用品及设备等。总之,零售业的销售对象是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销售的商品是以生活消费或公共消费品为主。常见的零售业有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等以销售生活消费品为主的企业。
批发业
与零售业相比较, 批发业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①批发业的交易额一般较大。批发业基本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对于批发业而言, 资金较劳动更为重要, 资金问题往往是决定批发商经营成败的关键。
②批发业的商圈比较大。中小批发商业一般集中在地方性的中小城市, 但经营范围会辐射到周围地区;大型批发商业往往分布于全国性的大城市, 其经营范围可以涵盖整个国内市场, 有些还可以开展进出口业务, 其商业圈还可以突破国界。
③服务项目相对较少。由于批发商业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组织购买者而非个人消费者, 因此相对而言, 批发业的服务项目要较零售业少, 而着重于通信、储运、信息、融资等方面, 表现为组织对组织的服务,交易往往具有理性化。
对企业来说:
(1)企业以售给国民经济各行业用于生产经营、勘察设计、科研试验等商品为主。
(2)企业以售给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和其他服务行业用于转卖或经营的商品为主,包括售给外贸部门出口或加工后出口的商品。
(3)企业以直接向国(境)外出口的商品和委托外贸部门代理出口的商品为主。批发业的销售对象是另一个生产经营或转卖(含直接出口商品)的企业,销售的商品有生产经营用途,也有生活消费用途。
(8)批发零售业等服务业指标回速度扩展阅读:
从事批发零售类的客户,在我行申请授信,除了要符合总行规定的有关条件外,还须符合以下几项基本条件:
1.注册从事批发、零售业务且年检合格的企(事)业法人;
2.在本地经营期限1年以上,对经营年限不满3年的要多加关注;
3.具有稳健的经营作风,稳定的供销渠道和良好的经营记录,并要提供进销货渠道的相关资料;
4.具有真实的销售背景,所经营商品市场情况比较稳定;
5.最低资本金要求:项目资本金比例要达到35%及以上;
6.通过人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查询显示与银行往来记录良好,对于禁入类客户要查明其逾期原因,其中因信用卡年费而造成逾期的客户可酌情考虑;
7.客户提供我行认可的担保,目前只有自有房产抵押和租赁权抵押。
⑨ 2014年乐清经济金融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其他情况
2013年,乐清市经济克服了宏观形势走低和内生动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如下:
一、地区生产总值平稳增长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7.92亿元,可比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61亿元,比上年下降1.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92.97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工业增加值356.05亿元,比上年增长8.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5.34亿元,比上年增长3.1%。从GDP和三大产业在三区两市和温州全市的排名来看,绝对值排名都能够进入前三,增速排名相对靠后,其中GDP增速排在全市倒数第2位,第三产业增速排在全市末位。
指标名称
绝对值
增长率
三区两市排名
温州全市排名
三区两市排名
温州全市排名
GDP
2
2
4
10
一产
1
2
2
7
二产
1
1
3
4
#工业
1
1
4
4
三产
3
3
5
11二、工业经济实力逐步增强
2013年全市工业止跌回升稳步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1533.64亿元,增长4.6%,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1089.01亿元,增长3%。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12.87亿元,增长6.1%,在三区两市中总量居第1位、增速居第4位。其中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80.33亿元,比上年增长6.6%,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7.7%,占温州全市的44.5%,总量居三区两市第1位,但增速处在第4位;规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62.07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76.1%,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4%,增速较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低0.7个百分点;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40.89亿元,增长5.3%,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6.2%,在三区两市中总量居第1位,占温州全市的54.2%,增速居第4位,低于温州全市平均3.6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增长乏力
服务业一直以来是乐清市经济发展的短板,近几年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增速,占比也保持了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的增幅。但去年以来,受金融业、外贸出口和住宿餐饮等行业的影响,服务业增长速度明显减缓,仅增长3.1%,居温州全市末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7.3%,较2012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低于温州全市平均水平(46.8%)9.5个百分点,列温州各县市区倒数第3位。
究其原因,主要是服务业中四大主要板块表现乏力。一是金融业下降幅度过大。历年来,金融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30%,是服务业增长的中坚力量,2012年增长11.9%,但2013年下降4.1%,严重拉低了服务业的增幅。原因分析:由于企业资金链趋紧,全市金融形势比较严峻。二是批发和零售业增幅过小。批零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20%,也是服务业的主要组成部分,2012年增长13.8%,2013年同比仅增长3.9%,增幅收窄了10个点。原因分析:1.占限上销售额70%多的金属类、汽车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等三大行业,销售额同比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2.公款消费缩减、居民消费趋于理性、住餐企业“报小不报大”,以及国际和罗马两家大酒店歇业装修、金龙大酒店关闭等因素拉低了全市住宿餐饮整体发展水平;3.国家“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结束,降低了群众对家电消费需求。苏宁电器和人本连锁等大型连锁商场分流了部分顾客却不能纳入统计(数据归企业总部);4.高端消费大部分外流,中低端消费又受到网购的冲击。三是营利性服务业表现欠佳。这一块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约15%,2012年增长15.8%,2013年仅增长3.6%,增幅少了12个百分点。原因分析:企业营改增后一部分税收划归国税所致。四是物流业前景不明。2013年除公路运输小幅增长外,水运增幅都是负数,全年增速仅为2.5%。原因分析:1.全市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没有大型上规模的物流园区,基本靠“马路市场”服务“工业强市”;2.由于物流企业的“低、小、散”,既增加了统计难度,又存在漏报空间。
四、限上消费总体增长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88亿元,增长13%,高出温州市1.8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零业销售额实现167.32亿元,下降7.8%,其中:批发业销售额实现99.91亿元,比上年下降17.3%;零售业销售额实现67.41亿元,增长10.9%。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实现9.5亿元,下降4%,其中:住宿业营业额实现1.66亿元,下降13.6%;餐饮业营业额实现7.84亿元,下降1.7%。原因分析已在服务业中提及。全市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89亿元,同比增长8.1%,在温州三区两市中总额居第4位、增速居第2位。从四大行业看,限上批发业实现零售额0.55亿元,增长14.6%;限上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6.81亿元,增长9%;限上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56亿元,下降16.1%;限上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97亿元,下降0.8%。原因分析:2013年有4家餐饮业企业纳入到限上贸易统计库,从而拉升了全市限上零售总额及同比增速。
五、外贸形势尚未改善
2013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2.22亿美元,同比下降4.5%,降幅较2012年扩大了1.6个百分点,在三区两市中总额及增速均处第4位。外贸出口结束了2013年3月份以来的持续下降态势,全年实现外贸出口20.42亿美元,同比增长0.5%,增幅较2012年回升了8.9个百分点。原因分析:1.船舶行业“全军覆没”继续拉低出口增速,但也接近“触底”;2.虽然对东盟、拉美和非洲等市场的出口有所增长,但欧盟和北美市场持续低迷;3.部分出口型企业外迁(长虹塑料、波普电器、华潮电器等)和经营不善(森泰电器、宏达电器、正宇工艺品等)影响了全市出口。全年实现外贸进口1.8亿美元,同比下降39.4%,全年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原因分析:2012年,乐清市进口商品主要为进口精炼铜(占70.6%)和塑料,精炼铜进口企业除了贸易和生产用外,主要是作为融资渠道用,2013年由于国际市场铜价大幅下跌,国际、国内铜价倒挂明显,企业融资成本过高,风险增加;另外受温州借贷危机影响,银行信用证开证难,时间长,企业不敢贸然签订进口大合同,致使部分企业进口量大幅减少。
六、居民收入增长趋缓
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067元,增长8.3%,增幅较2012年下降了1.8个百分点,在三区两市中总额居第3位、增速居第5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9094元,增长9.4%,增幅较2012年下降了1.6个百分点,在三区两市中总额居第4位、增速居第5位。原因分析:受经济形势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减少,农民就业渠道有限,持续增收相对困难。
七、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2013年,全市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1.29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幅较2012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高出温州全市0.3个百分点,在三区两市中总量居第1位、增速居第2位。其中,税收收入47.80亿元,增长13.4%,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为93.2%。从主要税种看,营业税、契税和增值税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贡献显著,主要得益于房地产交易市场回暖。2013年全市营业税、契税累计增幅每月保持30%以上的增速,全年累计收入分别达到12.47亿元和3.9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2%和43.3%;受“营改增”、“免抵调”影响,增值税累计收入11.83亿元,增长14.7%。其他税种中,企业所得税累计达到7.97亿元,增长11.1%;个人所得税2.24亿元,比上年下降15.9%。(乐清市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