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厂家批发 > 推动批发零售业改造提升

推动批发零售业改造提升

发布时间:2021-08-08 17:58:29

① 农贸市场为什么要升级改造

农改超:思维方式的反思

农改超初期,政府把主要困难和资金补贴放在了原有农贸市场的善后清退上,忽略了生鲜超市的市场生存和环境适应能力,对农改超的困难和后续问题估计不足,当诸多现实问题扑面而来时,令各方始料不及,应接不暇;当这一轮热潮的泡沫逐渐散去,又有些手足无措。把农改超放在现代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造的背景之下,我们不难发现农改超思维上的局限性,而这些误区深刻地影响着农改超的走向和结果:

1、核心目的反思——为什么要农改超?

笔者曾考察过一些农改超的生鲜超市,有些还是政府扶持的试点项目,生鲜超市卖场无论是商品保鲜、陈列方式、设备配置和管理水平远远达不到提供高质量农产品终端销售的要求,面对这样农改超,不免令人心存疑虑,什么是农改超?如何评价农改超的实际效果呢?

“所谓‘农改超’,是指通过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引导大型流通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不适应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居民消费要求的原城市农贸市场,按照超市的经营业态、经营理念对城市农贸市场进行生鲜超市化改造,使其成为经营主体组织化、经营产品标准化、经营方式超市化及服务规范化,以经营生鲜农副产品为主的超市。”(《福建省“农改超”的实践总结与理论思考》作者陈清)关于农改超的目的,从初期农改超的有关规划文件可以看到相关描述:一是商贸流通现代化;二是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为生安全水平,或者是杜绝餐桌污染。

一段时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政府、业界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农改超作为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造的组成部分,其核心目的越来越清晰地定位于:通过优化、改造农产品流通渠道和流通方式,建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信息管理体系,最终解决食物安全问题。而对于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只是达到这个核心目的的方式之一。

无可否认,通过农改超推进了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提高,但是在农改超三年的热潮中,也确有相当部分投资者为了争取政策扶持,抱着明显的投机心理;借农改超之名,变相炒卖商业铺位有之;本末倒置,形似神不似的农改超更不在少数;政府未能制定出有效地农改超准入制度和评价标准,以及后续问题应对措施,对农改超过程中问题未能及时纠正;如果商家的投入和经营成本增加,盈利无望,商家难以为继;而农改超的农产品质量和卫生水平提升有限,加价不增值,农改超的目的难以体现,消费者很难为这样的农改超买单。

“本”之迷失,“标”将焉附,失去市场落脚点的农改超就这样步入了尴尬的窘境。

2、模式反思——什么是农改超?

就当前农产品的流通形式而言,农改超似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改超是基于对原有的城市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改造,它是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造中的一种形式;而广义的农改超则是基于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全方位改造,它是农产品超市化经营的集合,既包括农改超,农加超,也包括各种果蔬、肉类等农产品专卖店,以及原有连锁超市生鲜区经营,同时也不排斥通过升级改造,能够达到农产品安全标准的农贸市场,广义的农改超是多种模式并存,建立于多元化之上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造。所以应把广义的农改超进一步理解为现代农产品超市化经营。

从现代农产品营销渠道的角度来看,多种销售渠道会同时并存,并由于消费群体的变化,不同的渠道此消彼长,却很难以一个销售方式取代另一个销售方式,即便是在发达国家中,农贸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而象广州黄花肉菜市场和东川路市场,经过改造升级之后的传统街市(农贸市场),也拥有着可观的顾客群;而香港传统街市的质量信息快速反应机制也十分有效,更何况农改超的生鲜超市本身也因时因地存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一些城市“农改超”试点大起大伏可清楚说明这一点。

当农改超兴起之时,妄言以生鲜超市取代农贸市场,而农改超发展不顺利时,又对农产品进入超市经营之路疑问多多,以狭义农改超的尝试来评判现代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造的成败,视野未免狭隘,观点也有失偏颇。

从农产品流通的终端模式来看,无论是农改超,还是现代农产品超市化经营都存在着多种横向经营模式,形式和模式不同,但对农产品经营的衡量标准则是统一的,它包括:

——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应该覆盖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的所有方面,并在储运、加工、销售过程中确保农产品和食品安全卫生,因此应具备必要的冷链和其它软硬件条件;

——所有产品和原料在流通中保有它们的溯源,在需要情况下,可为有资格的机构提供溯源相关信息。当食品发现存在危害时,可以及时从市场召回,避免流入市场;

——参与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市场定位和目标消费群体清晰并有利可图。

3、思维反思——单点思维还是系统思维?

三年农改超实践,现实令我们逐渐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要从源头抓起,要从整个农产品和食品供应链的多环节入手,齐抓共管;而农改超的成功也需要强大的上游供应链的支持。农改超作为整个农产品产业链后段零售终端的一部分,如果仅仅寄希望于农改超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这种单一思维不免显得有些幼稚。这种思维方式忽视了来自农产品供应链上游环节的影响,也正是导致农改超受挫的主因之一。

由于农产品销售渠道改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思维方式的更新,以系统思维代替过去的单点思维,从农产品大流通系统的角度看待农改超:

首先,农改超需要来自农产品供应链上游生产、加工和物流配送等多环节的协调支持;需要农户、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零售网点的产业规划与综合改造;需要政府农业、交通、商业和卫生监督的等部门协调运作;更需要新渠道建设和旧有渠道清理整顿提升并重;

其次,由于农产品经营的质量和保鲜要求的特殊性,农产品经营对冷链的依存度较大,缺乏冷链为核心的硬件环境,这是目前国内除及时有效的农产品监督监测手段之外欠账较多的环节,而冷链系统建设则绝对不是一般企业能够独立承担的;

第三,作为复杂系统改造的一部分,农改超应是一个渐进的渠道优化过程,如果忽视其复杂性,不考虑其中的综合配套措施,甚至采用革命式推进手段,则势必事倍功半。

三、农改超——未来的出路何在?

三年多之后,农改超的泡沫逐渐消散,农改超的话题已成鸡肋,但是在中国农产品和食品质量问题日益受到公众瞩目的时候,作为农产品供应链的环节之一,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造仍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长期课题。

现代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发展方向:不是农改超,我们在零售终端环节还有其它选择吗?

回顾农改超走过的路,无论是从提高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保障,或是建立可追溯的农产品信息体系,还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改超或是农产品超市化经营的发展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就目前中国的农产品流通渠道而言,改造提升原有农贸市场和农改超是同等重要的两条道路。问题在于战略上认识不够充分,战术上规划漏洞百出,所以有必要在反思反省农改超的基础上,拓宽思路,提高市场认识和运作水平,重新规划,重振旗鼓。

2004年11月,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副司长徐加爱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4年超市食品安全论坛上说:“要加快“农改超”和“超改连”步伐,提高生鲜食品在便民超市等现代营销方式中的销售比重;推行“场厂挂钩”、“场地挂钩”,鼓励质量优、信誉好、品牌知名度高的食品在超市销售,大力发展安全放心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专柜。我们将以连锁食品超市为切入点,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培育出500家绿色市场。”

重新定位参与者的角色:农改超参与者应有更明确的角色分担

政府

工作原则:应充分认识和把握好政府行政手段和市场运作规律的关系,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忌越俎代庖,过多的以行政推动代替市场运作,避免舍本逐末。

工作目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农改超重点环节的投入;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和力度,建立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工作重点:加强政府在农产品流通渠道以及零售行业发展的系统研究规划;

农改超后续发展要有流通环境配套,特别城市农批市场的规范管理,农改超企业的农产品直采直配,要关注农产品流通渠道上下游之间的产业协调,鼓励发展农产品和食品半成品加工产业;

充分考虑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多元化结构,建立农改超企业的登记审核制度,鼓励有规模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参与,减少投机性以确保实效;

注意农改超的试点和扶持,做好布局规划引导,避免农改超企业之间过度竞争导致的低成活率;

在农产品加工配送等重点环节,加强政府在难点攻坚上的政策协调和投入。

企业

慎重决策:零售业的门槛低但是经营难度很大,需要较高的行业认识和专业化,因此对于每个农改超的投资者,特别是新跨入零售行业的投资者,应当注意行业风险,慎重决策,切忌盲目跟风;

准确定位:达到卫生安全标准的农产品及其经营方式,其成本会有所提高,目标消费群应以中高端顾客为主,所以农改超企业在消费群定位,超市选址和业态选型等方面要思路清晰;

管理体系:农产品经营由于行情变化快,容易出现损耗,所以在国外超市被形象地比喻为“成本部门”,农产品经营的盈利状况有赖于严谨高效运作的管理体系,建立管理体系是对每个农产品经营企业的挑战。

消费者

提高消费者健康消费的质量意识,消费者有权获得清晰的食品质量、构成成份、营养物质含量、营养物质功用以及如何合理均衡膳食等方面的信息。法律法规、标准的修订与执行应在公开、透明、互动的方式下进行。

未来食品市场的关注焦点:社区建设与农改超发展策略

随着城市新建社区住宅持续性大量投放市场,农村城镇化发展方向的确立,庞大的社区消费市场正在逐渐显现出来,五花八门的社区消费将会不断层次细分和具体化。而其中白领和中产阶级作为消费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他们将是食品安全体系建立最有力的支持者和消费者,在生鲜消费价格上也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农改超应从这个消费阶层及其社区寻找市场落脚点,当生鲜超市脱离以低价竞争为手段的市场定位,具有品质保证的食品和农产品才会拥有能够生存的市场空间。

http://www.ad-ren.com/forum/archive/index.php?t-22748.html
http://www.fstjj.gov.cn/fsnyjout/Web/Article/2005/04/13/0804001637C88922.aspx

请参考!

② 什么是“八大支柱产业”

1、石油化工产业
重点方向:石油化工产业重点向石化产业集群、精细化工材料、化工与精细化工、石油储备基地等4个方向发展。形成原油、石油炼制、清洁油品、润滑油产业链;有机原料、合成材料产业链;特种纤维产业链等一批产业链。
2、 有色冶金产业
重点方向:有色冶金产业重点向铝冶炼及加工产业、碳素及加工产业、铁合金及加工产业、钢及钢材产业等4个方向发展。形成煤炭开采、发电、电解铝产业链;炼铁、炼钢、钢材、钢板产业链;电解铝、铝合金板带箔材、汽车轮毂产业链等一批产业链。
3、 装备制造产业
重点方向:装备制造业重点向风电装备产业、汽车及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石化装备集群、自动化信息产业集群、专用设备产业集群等5个方向发展。形成风力电机、塔架、风电叶片、风电零部件生产及成套设备产业链;零部件配套、整车研发、生产、工程机械、汽车产业链等一批产业链。
4、 能源和新能源产业
重点方向:重点向生物能源、水电产业、火电及煤综合利用、热电联产、太阳能光伏光热产业、核电等6个方向发展。形成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液体燃料和生物能源生产产业链;水电开发、电网建设、热电联产、智能电网产业链;核能供热技术推广、成套设备制造和配套产品生产一体化产业链等一批产业链。
5、 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方向:重点向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航空航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5个方向发展。形成网络设备、系统集成等信息网络产业链;人用疫苗、治疗用生物制品产业链;航空航天技术研究中心、研发、设计、飞控仪器航空航天产业链等一批产业链。
6、 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重点方向:重点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创意农业、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等5个方向发展。形成玫瑰、百合种植、初加工、深加工产业链;休闲、观光等现代创意农业产业链;红鳟鱼、奶牛养殖、初加工、深加工等一批产业链。
7、 现代服务业
重点方向:重点向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新型服务业、面向民生的公用服务业、大众服务业等6个方向发展。通过加快改造和提升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宾馆业等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仓储、配送业等工作重点,形成现代服务业的各个产业链。
8、 文化旅游产业
重点方向:重点向打造标志性旅游节会品牌、黄河文化旅游、丝路文化、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等6个方向发展。通过整合全市旅游节会资源,打造闻名全国的黄河文化旅游品牌和沿黄经济带;大力发展传媒、出版、演艺、策划等文化产业,形成文化旅游业的各个产业链。

③ 贵州省的“三块长板”和“三块短板”分别是什么

三块长板: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三块短板:基础设施、教育医疗、脱贫攻坚。

2018年,贵州省与大数据相关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9.7%,与大旅游相关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投资分别增长24.5%和29.7%,与大生态相关的生态环保产业投资增长26.3%……这些数据背后,是贵州投资聚焦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三块长板”和基础设施、教育医疗、脱贫攻坚“三块短板”,提升发展后劲最直接的反映。

(3)推动批发零售业改造提升扩展阅读:

贵州以建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载体,全面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截至2019年,共引进国家部委、行业及标志性企业各类数据资源45个,三大电信运营企业贵安新区数据中心正式商用,华为数据中心、腾讯数据中心等龙头企业数据中心落户贵州。

同时,贵州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森林植被,全省重要水源地15度至25度坡耕地主要营造茶叶、花卉苗木和精品水果,25度以上坡耕地主要营造木本粮油和木本中药材等经果林,并加大自然的修复和保护投入。

贵州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贵州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15.8%,脱贫攻坚移民搬迁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59.9%。

近年来,各类投资有效提升了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后劲。据初步核算,2018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806.45亿元,比上年增长9.1%,增速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连续8年位居全国前列。


④ 农产品零售市场为什么会向超市、连锁、配送方向发展

首先是保证了农产品的销路同时也就保住了农民的收入,其次将农民盲目种植改为订单种植,再次是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⑤ 食品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意义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五”期间,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为动力,持续推进“工业强市、民资外资富市、科教兴市、环境优市”战略,团结拼搏,战胜了非典疫情和百年一遇的洪水、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外贸出口和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扩大消费市场,三大需求稳步增长,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结构优化、后劲增强”的特点。以人为本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动城乡生产生活环境优化美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功创建“广东省文明城市”。经过5年的发展,全市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乡面貌出现可喜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为“十一五”时期更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802.16亿元,比2000年增长65.2%。“十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8%。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5%。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十五”时期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91%,比“十五”计划年均增长11%的目标提高5.91个百分点。农村经济较快发展,镇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7%以上。

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协调发展基础得到加强。

“十五”期间,三次产业比重由13.8∶46.6∶39.6转变为9.9:49.6:40.5,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工业产业结构呈高级化趋势,轻重工业的比例由67∶33调整为58∶42。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25.5%。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打造出10个国家级产业基地。第三产业发展良好,在传统服务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以信息服务业、房地产和旅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新增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名牌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3、投资需求平稳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

“十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8%。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一批重大项目建成并发挥效益。能源建设速度加快,2005年全市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26万千瓦,110KV及以上变电站107座,电力供应能力不断增强。交通设施日臻完善,2005年全市公路密度达到71.6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330公里,成为全省拥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最长的地级市。港口航道建设与开发良好,水运优势日益明显,启动川岛深水港总体规划。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提高。通信基础设施发展迅速,2005年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97.93万户。

4、经济国际化上新水平,内源型经济取得长足进步。

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五”时期全市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1%。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强,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十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36亿美元,新增80多个超千万美元的大型项目。对内需求稳步增长,“十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8%。民营经济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力量。

5、各项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就。

十项民心工程稳步推进。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及医疗救治体系等三大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69.17万人,覆盖率71.27%。基本建立起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全面发展的社保体系。教育事业有新发展,创建了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405所,改造老区、山区学校81所,现有省一级中小学、幼儿园共77所,江门一中新校区建成启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取得成效,595所学校接入江门市基础教育信息网。文化名市建设全面启动,成功举办首届华人嘉年华活动。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计生人口工作得到加强,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3.66‰,期望寿命达到74.93岁。残疾人事业得到发展,建成残疾综合服务中心。
6、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城乡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十五”时期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达到15030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5366元,年均增长分别为9.8%和3.9%。2005年我市城乡储蓄存款余额851.93亿元,比2000年增加368亿元。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十五”时期全市有264条集体年纯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实现了脱贫。治安环境不断优化,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建成240多个“星光老年之家”。城乡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市区饮用水源符合国家饮用水源卫生标准;空气环境质量总体上保持国家二级标准水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为55分贝,优于国家标准。

7、政府管理创新迈出新步伐,体制改革成效明显。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部署,全面完成上一阶段行政机构改革。探索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率先对社会投资项目实行登记备案制。政府部门导入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和水平。稳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基本理顺市辖区的管理体制。国企改革得到深化,新型国资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显著,粮食流通体制和粮食国企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财政、卫生、文化、体育事业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8、民主法治工作有新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有新进展。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规范各类行政执法活动,城市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有了新提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得到加强。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村民居民自治工作扎实开展。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工商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加强媒体宣传,多层次开展精神文明活动,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二)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我市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我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1、发展的机遇

从国内外环境看,我市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为我市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发展新兴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政局安定,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上升期,并保持比较稳定的发展态势,为我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内环境。大珠三角合作和泛珠三角经济协作进一步深化,有利于我市进一步拓宽合作和发展空间。港珠澳大桥、广珠铁路和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的兴建,江中、江肇、江珠高速公路的上马和通车,银洲湖和川岛深水港的开发,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资源和地缘优势。

从我市自身来看,经济社会发展具备较多有利条件:一是我市已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综合实力得到加强。较多工业产业集群的涌现,有利于工业结构的优化,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新兴支柱产业的形成,促进物流业的较快发展。二是我市前一阶段对可持续发展的自觉探索与实践,优化了投资环境,为今后发展赢得了较大的环境与土地资源利用空间,有利于在经济增长方式持续转变过程中,推进工业适度重型化和深度轻型化发展模式,增加对内外资源的吸引力。三是随着铁路、公路、航道建设的进一步展开和完善,有利于生产要素在我市的集聚和流动,并为我市开发利用丰富的海洋和岸线资源提供条件。四是我市市场化程度较高,社会稳定,秩序良好,有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2、面临的挑战

从国内外环境看,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不断增多,使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我市经济受影响的可能性增大。国际市场资源性产品价格仍将处于高位,特别是短期内造成油价攀升的因素不会很快消除。同时,国内电、煤、天然气等资源产品价格逐步市场化,将直接导致资源价格上涨,预计“十一五”期间我省煤炭等原材料的调运依然紧张,这对要求能源及原材料大幅增加支撑大发展的我市将会产生一定的制约。周边国家和地区、国内及珠三角各城市竞相发展,将使我市在人才、市场、资本、技术、资源和重大项目引进等方面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国际市场国内化和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关系更为紧密,我市将面临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经济科技整体优势方面的更大压力。

从我市的现状看,经济社会环境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一是我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二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进展不快,产业素质不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高新科技龙头企业不多、规模偏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少,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与质量相对偏低,高层次人才和技术工人短缺。四是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之间、各市(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五是投资需求相对不足,产业链较短,项目带动效益力度不够。六是和谐江门建设亟须推进,就业、社保、教育、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开拓创新,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突破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奋力开创我市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抓好发展第一要务,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民资外资富市、科教兴市、环境优市四大发展战略,大力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个阶段,贯穿于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过程。

1、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我市发展的资源承受力和环境容载力,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科学开发的原则,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必须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区域和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构筑自主创新平台,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江门。

3、必须大力促进内外源经济共同发展,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新形势下,顺应国内经济国际化与国际经济国内化的发展潮流,立足我市经济基础,发挥区位优势,深入实施外资民资富市战略,扩大对外开放,抓住国内外发达地区新一轮产业重组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促进我市内外源经济共同发展。

4、必须积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以全局的眼光谋划我市城乡区域发展格局,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调整优化城乡区域空间结构。统筹城乡规划和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以中心镇和专业镇为核心的镇域经济发展,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5、必须加快建设绿色江门,为实现生态城市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深入实施环境优市战略,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原则,在工业强市和产业选择的过程中,建立起可持续发展决策、监督机制,营造宜居宜商环境。巩固提高“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的成果,争取早日实现“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全国生态城市”目标。

6、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从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进步,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民主法制,协调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构建和谐江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富民强市、文化名市、和谐江门建设取得新发展。

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3%以上。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更趋合理,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产业和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创新型江门建设取得新突破。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达到6∶53∶4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信息化综合指数达到80%。

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局,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充分利用我市区域优势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完善软硬基础设施,营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在国际新一轮产业重组和转移的机遇中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CEPA的实施,在产业、物流、运输等方面加强与港澳合作;在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进一步发挥我市作为珠三角与粤西和西南各省区的中转站作用。“十一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素质普遍提高。科技、文化、卫生、医疗、体育、教育等事业全面发展。全民科技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构建覆盖面广、惠及全民的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网络。多元化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初步建立。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毛入学率保持100%;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办好五邑大学和各大中专院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加快教育强镇、强县(县级市、区)创建步伐,2009年实现教育强市目标。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环境综合指标达到85分,城镇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为创建“全国生态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础。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宽裕型小康水平。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5%,非农就业比重达到35%,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7%和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38‰以内,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为2人,期望寿命达到75.5岁。

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地方安全执法体系及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健全,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得到有效控制。现代文化氛围基本形成,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全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基本形成文明法治、稳定和谐、宽容诚信的社会环境。

三、主要任务

(一)产业优化工程

1、优化结构,壮大规模,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行增量优选带动存量优化、适度重型化与深度轻型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改造提升现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主导产业,积极扶植未来战略产业,实现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提升,使工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支撑力,促进现代服务业相应发展。

努力把摩托车及零配件、造纸等产业提升为国内乃至世界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进一步加大摩托车及零配件技术研发能力的培育,重视行业内的技术研发合作,建立区域性的行业技术研发中心。以信息化和现代物流为依托,构建“摩托城”销售中心,提升区域的行业特质,加大行业内的产业聚集程度。造纸业重点发展中高档产品,严格控制制浆比例,强化绿色造纸。在银洲湖纸业基地建设过程中,注意引导各类造纸企业和配套产业向纸业基地的合理聚集。大力推广工业园区热电水冷联供模式,努力实现企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和园区工业用水的循环使用。

积极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纺织、金属制品、食品、家电、建材等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发展以石化产品为原材料的化纤纺织品,实施“大化纤”生产格局,重点开发差别化和功能性纤维、弹性织物、功能面料等新型纺织面料,推动涤纶直纺长丝、高强聚酯切片和锦纶6干切片等产品上规模,建成全国重要的化纤纺织生产基地。优化金属制品产业,鼓励发展不锈钢制品、水龙头、五金卫浴等重点产品。食品工业的发展以巩固传统产品、发展新型产品并举为原则,推动食品工业体系的壮大升级,在保持现有酱料、饼干、糖果等优势产品生产基础上,重点发展特色食品、绿色食品、功能保健食品,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打造江门品牌的绿色食品。以家电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重点,提高技术产品比重,重点发展绿色智能家用电器,开发新型、高科技含量的特种家电产品,向数字化、网络技术应用等方向发展,同时做大做强知名品牌企业集团,提高我市家电产品产业竞争力。建材制造业重点发展高档建筑装饰材料和新型包装材料,开发具有特殊功能的平板玻璃、涂料和水泥产品。

重点培育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强的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技术产业。加快电子信息工业结构调整步伐,以计算机外部设备、电子元器件等为重点和突破口,在强化现有优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基础上,重点打造汽车电子产业链。扩大化学原料药品生产规模,大力推进中药开发生产,加速发展精密医疗器械产品,积极介入基因工程领域,巩固酶工程和发酵工程优势,发展饲料酶、纤维素酶、酵母深加工产品和海洋生物制品。重点发展包括纳米新材料、磁性工业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等。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结合电厂建设,把能源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以大规模引进为主,大力培育和加快发展石化工业、装备制造、钢铁加工、汽车零配件、精细化工、精密制造等产业,逐步形成新的支柱产业群。调整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加快发展临港工业,打造沿海石化、钢铁、造船产业基地。抓好崖门口石化产业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我市沿海深水港优势,承接周边地区提供的石化原料生产石化中下游产品,延伸石化产业链条,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加快发展机械制造业,利用我市机械制造业在广东省的比较优势,向高精度、高效率的精密制造业发展,并大力推进装备工业发展,使机械装备工业成为我市的新兴主导产业。发展钢铁的下游产品加工,培育短流程的钢铁工业,充分借助现代物流业的优势,发挥钢铁产业与机械装备业、汽车零配件等产业的联动效应。充分利用现有摩托车产业的技术、人才优势,用错位发展理念培育汽车零配件行业。

积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大市。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拓展我市的海洋产业,形成以海洋渔业、临海工业、海洋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药业、海洋食品业等为主体的产业群,重点发展海产品深加工产业。同时,要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有效保护鱼类资源,实现生态平衡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调整优化服务业结构,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协调发展。

继续壮大旅游、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在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重点开拓温泉、海洋、碉楼等品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争创“中国最佳旅游度假休闲城市”。2010年,初步建立起能力充分、组织协调、运行高效、管理上乘、服务优质、安全环保的公路水路运输系统,与其他运输方式共同构筑布局基本协调和通畅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加快连锁经营从传统零售业、餐饮业向服务业的多领域渗透;鼓励发展社区超市、折扣店、便利店、社区型购物中心等新业态;高起点、高标准建立和完善摩托车及零配件、五金制品、水暖卫浴等工业品市场以及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大力发展物流、商务和会展等生产服务业。充分利用我市沿路、沿湖、沿江、沿海的交通优势,建立物流中心,发展物流产业。大力支持大型连锁企业、代理批发企业、第三方物流和大型工业企业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结合我市实际,规划发展物流仓储基地,以第三方物流为突破口,努力构建珠三角西部重要物流基地。大力发展法律、会计、审计、税务、咨询、评估、广告、策划、调查、就业和劳务中介、经纪代理等商务服务,积极引进、培育一批能承接国际业务的优秀中介机构。加快发展具有产业和区域特色的会展业,打造和培育更多的专业会展品牌。

培育信息、金融和科技等新兴服务业,积极创建国家信息化示范城市。加速信息技术向国民经济各领域的辐射和渗透,构建现代信息服务体系和电子商务环境。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完善地方金融体系,积极引进境内外银行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面向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和县(市、区)特色经济,建设专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公共科技信息平台。

巩固提升居民服务和餐饮等生活服务业。建立现代社区服务体系,通过社会招标方式,把物业管理、文化娱乐、康乐保健、购物餐饮等社区服务交由各类社会服务机构承办;引导医疗、金融、保险和商业等服务企业进入社区设点,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加强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建设。

深化服务业体制改革,促进服务业市场化。加快建立服务业分类管理体制,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建立公平、透明、规范、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提高服务业管理水平,加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现代服务业。

引导城乡居民树立新的消费观念。促进个人服务消费由自给型向社会型转变,消费方式由自我积累型向信用支持型转变。引导居民扩大在住房、汽车、信息、旅游、休闲、教育、体育健身等领域的消费,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努力扩大农村消费。

3、打造产业特色经济,与产业调整优化有机结合。

发挥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优势,从整合要素、共享资源、节约成本、加强环保的要求出发,以产业特别是支柱产业为龙头,扩大并完善原有产业园区。及时调整粗放式园区发展思路,建设若干个规模大、基础设施配套水平高、生活设施完善、综合服务质量好、对外来投资者吸引力强的工业集中发展区;有条件的要建成带动性强、集中度高、竞争力强的新兴工业城,促进招商引资实现质的飞跃。加快推进市高新区、银洲湖开发区、江沙工业走廊、广海湾开发区的建设,全面提升产业集聚的规模与质量。集中有限的财政资金作为工业载体建设的引导,大力吸引外资民资参与开发。统筹发展专业镇与园区经济,从节约有限资源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高度,把专业镇经济发展与产业园区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好专业镇和产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

4、大力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培育发展软件业,加速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和发展信息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人才培养与集聚,努力营造信息化发展环境。以信息化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管理创新,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文件档案信息化的发展,把我市建设为“国家信息化示范城市”。

(二)自主创新工程

1、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重点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坚持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大力促进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原始性创新,高度重视关键高新技术原始性发明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推进产业技术跨越式发展;强化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逐步形成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大、优势资源集成度高的产品和产业,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加强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促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的协调引导,形成更多的外围专利,促进外源技术内源化。坚持支柱和基础产业优先、核心和关键技术优先的原则,抓好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鼓励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新材料等领域,研发更多达

⑥ 唐百集团属于什么性质

唐百集团是唐山百货大楼的简称,属于国营企业


唐山百货大楼集团是河北商贸龙型企业,始建于1984年,2002年3月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成为大多数职工持股的股份制企业。集团下设10个分公司,8个子公司,2个专业总公司,1个物流公司。 经营面积30万平方米,经营25万种商品,企业总资产12亿元。2009年实现销售40亿元,同比增长25%。

集团简介

自2000年开始,企业不断拓宽经营领域,加快发展步伐,由单一零售业态发展成为集高端百货、大众百货、大型综合超市、电器专业连锁等多业态、大规模的经营格局。2000年利用被兼并企业的闲置资产兴建了以超市、百货综合经营为主的八方购物广场;2003年改建了原唐山百货公司一号楼,组建了以大众品牌、百姓价位为特色的东方购物广场;2004年对原唐山市新区商业大厦进行了扩建装修,组建了适合县域消费特色的北方购物广场;2005年组建了电器总公司,实施统购分销、专业连锁的经营模

唐山百货大楼

式,以占市区家电市场60%市场份额,确立了唐山家电市场的强势地位;2007年投资开发了3.7万平方米的凤凰购物广场,被省商业联合会授予“河北高端精品第一

店”。2008年又分别以合资控股的方式组建了志方购物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开平区规模最大的零售商场;以租赁的形式开发了人民购物广场,2009年完成超级商场及八方四层扩建改造工程,新开办了企新购物广场、南湖购物广场两大万米以上卖场,新增营业面积7万㎡。完成了市区的战略布局。目前,集团公司形成了西有八方、凤凰,东有东购、企购、志方,北有北购、人民,南有南湖购物,中有条式楼和超级商场,商业网络遍布全市的经营格局,整合了唐山商业的半壁江山。

企业的强势发展,推动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连续十几年保持全国零售百强企业,2006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商贸龙型企业。连续十几年保持了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中国商业名牌企业”等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几百项。

2董事长简介

唐山百货大楼集团董事长、总裁兼党委书记解仁义,中共党员,高级职业经理人,现任,唐山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会长。 他自1993年担任企业党政主要领导以来,把全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中,连续兼并11个亏损企业,接收了4000多名员工,承担了两个多亿的负债。在他的领导下,通过大刀阔斧的资源整合,改造提升传统百货业态,实施品牌化经营,引入现代主流业态,着力发展大规模、多业态、综合经营的运营模式,不仅逐步扭转了被兼并企业的亏损局面,而且妥善安置了所有被兼并企业几千名员工再就业,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2002年企业成功实现了产权制度改革。改制七年来,企业经济效益连年大幅攀升,连续多年销售、利润、利税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贸易系统名列前茅,企业由一个单体经营的普通商场发展成为拥有12个万米以上大卖场,营业面积40万平米,集百货、超市、电器、餐饮于一体的大型商贸集团,连续十几年稳居全国零售百强企业之列,成为唐山乃至河北省商贸企业的龙头。 2009年实现销售40亿元,上缴国家税金和企业实现利润双双突破亿元大关。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贸易系统先进集体等几百项荣誉称号。解仁义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商业服务业十大杰出人物等多项荣誉称号。曾连续当选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3董事长致辞

唐百大集团历经二十多年的创业发展,以勃勃雄姿屹立在凤凰城,成为唐山乃至河北商贸的龙头和旗帜。辉煌的发展历史,映照出唐百人自强不息的闪光足迹,展示了商海弄潮的风采,升华了“团结、严谨、创新、奋进”的企业精神。

历史开新元,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牢牢把握“抓创新机遇,实现新跨越,推进大发展”这个永恒主题,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驾驭市场能力和科学发展能力。在塑造现代企业形象,争创全国一流名店的征程上,坚持文明经商、诚信经营,以良好的商德、商誉取信于消费者,取信于供应商。继续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规模大、功能全、信誉好、实力强的优势,倾力创造品牌经营特色,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发展后劲。不断推进管理机制的创新,创造和谐经营环境,把唐百大集团建成外有竞争力,内有凝聚力,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企业。热忱欢迎各界朋友与我们精诚合作,共闯市场,实现双赢。

4所获荣誉

25年来我们获得过400多项奖杯奖牌奖励

所获荣誉

国家级奖励(部分)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中国零售业百强企业

中国商业名牌企业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全国商业服务业先进企业

商业文化建设贡献奖

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省级奖励(部分)

河北省百强企业

河北省文明单位

河北省诚信示范单位

河北省消费者信得过单位

河北省诚信企业

河北省最具竞争力企业

引领文明服务奥运示范单位

河北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5企业文化

企业精神: 团结、严谨、创新、奋进

企业理念: 顾客满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6发展战略

持续稳健的发展能力使唐百大集团不断急积蓄做大做强的能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了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 到2013年,销售目标100亿元,门店50个,资产达到20亿元。

7唐山百货大楼集团子(总)公司编辑

八方购物广场

凤凰购物广场

人民购物广场

启新购物广场

东方购物广场

志明购物广场

南湖购物广场

超级商场

电器总公司

钟表总公司

银河物流公司

财盛典当行

林西购物广场

8唐山百货大楼集团分公司

百货分公司

休闲分公司

女装分公司

男装分公司

鞋帽分公司

食品分公司

羽绒分公司

黄金分公司

针纺分公司

百货批发公司

⑦ 杜锦阳和物流园区

四季诗
年年岁岁有四季,
春夏秋冬相交替。
春天温暖百花艳,
夏日秀美好河山。
金秋硕果香九天,
冬季梅花报严寒。


桃李花开化严寒
鸟语花香春在还
枯草根底润春雨
万木复苏嫩芽青


烈日似火当头照
干热难耐汗珠飘
忽见乌云南天起
暴雨倾注凉意还


金秋十月果飘香
收获季节万人忙
五谷似金堆满仓
国民共富奔小康


雪花纷飞舞满天
高山峻岭白地毯
北国风光青松劲
如此画卷难收藏

宝安现代服务业规划(修订2006.11.6)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服务业走向全面对外开放的时期,是宝安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区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更是宝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时机,特制定《宝安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以指导宝安区现代服务业的稳健推进。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发展成就与基础

1、服务业稳步发展,已具较大规模

随着宝安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十五”期间,宝安区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翻了一翻多,200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已达到了447.50亿元。总体规模在全市六个区中仅次于福田区,位列第二名,比2000年的219.02亿元增加了228.48亿元,年均增速高达15.3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38.46%。服务业内部一些主要行业也已达到了较大规模,其中,商业饮食业为135.21亿元,房地产业为124.68亿元,运输邮电业增加值为71.64亿元,金融保险业为16.16亿元,其它服务业增加值为99.81亿元。

2、服务业的发展与全市的差距在缩小

“十五”期间,宝安服务业在全市服务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差距正在逐渐缩小。首先,宝安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深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呈大幅增长趋势,1999年这一比重为11.5%,2002年为13.9%,2005年为19.82%,6年提高了8.32个百分点。其次,宝安区服务业增加值占深圳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9年的10.32%,2002年14.63%,增长到2005年的19.15%,6年提高了8.83个百分点。

3、新兴行业快速崛起,服务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十五”期间,宝安服务业增加值所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36.47%到2005年只增加了不到2 个百分点,但整个服务业发展质量有了重大突破。在2000年以前宝安没有一家现代化大型百货商场和大型超市,而现在每个街道都有现代化大型超市或购物中心,甚至许多街道还出现了现代化链锁经营方式的商业网点和配送中心。区内布局的机场物流园区、大铲湾物流园区和观澜物流园区等大型设施在“十五”期间都完成了规划,多数已启动建设。一批新兴服务业正在稳步成长,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宝安地方税收的贡献由2001年的2.126亿元,增长到了2005年的5.796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由2001年的1.27亿元,增长到了2005年的3.72亿元,房地产业由2001年的1.58亿元增长到了2005年的7.54亿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由2001年的3451万元增长到了2005年的6567万元。

4、已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是地方经济的主要贡献部门

据经济普查,2004年末宝安区服务业的就业人员达45.5万人,占普查就业人员总数的23.8%。其中,批发和零售业3.1万人,占2.1%;住宿和餐饮业,1.8万人,占1.2%,房地产业2.7万人,占1.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7万人,占1.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46万人,占1.3%,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2.4982万人,占1.6%。服务业是宝安区个体经营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部门,全区服务业中个体经营户达96693户,占全普查个体经营户总数的92.74%。2005年全区一般预算地方财政收入是50.84亿元,而全区服务业的地方税收额已高达24.75亿元,其规模接近区一般预算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

5、发展的空间布局相对集中,有利于集聚效益的提高

宝安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呈现相对集中的趋势,国内外大商家、公司总部或分公司总部主要向中心城区聚集。“十五”期间先后有万佳、新一佳、天虹、沃尔玛、人人乐等大型商家入住宝城区一带,近期家乐福又在新安和西乡两个街道分别开了一家分店。2005年,新安、西乡两个街道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共计达124.18亿元,占全区的44%;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74.98亿元,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39.10%。全区仅这两个街道的服务业增加值超过了其工业增加值,其中新安街道的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了106.69亿元,超过其工业增加值的2倍。宝城一带已经发展成为宝安区服务业最集中的区域。

(二)发展机遇与有利因素

1、宏观环境转好。近年来,全球服务贸易增长远高于全球实物贸易增长,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逐渐转向服务业,引发了国际服务产业的大规模转移,引发了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成为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一个新特征。宝安过去在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工业化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化发展。但宝安服务业的发展在全市范围内的排名靠后,其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远低于罗湖、福田、盐田三个区,与龙岗和南山两区相当。发展相对滞后的服务业明显制约了宝安制造业档次和水平的提升,宝安有必要牢牢抓住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使辖区内服务业的发展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十一五”时期,我国为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保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把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这为宝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2、区域经济合作与政策环境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随着2004年6月《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在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随着CEPA的深入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力度必然加大,大珠三角地区合作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将进入新的阶段,这为宝安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空间,有利于宝安加大对香港服务业的招商力度,加强在商贸、物流、商务服务、信息中介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加速宝安服务业的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

3、珠三角为制造业配套的产业供应链的形成有利于宝安现代服务业发展。当前,以生产企业开展自营出口,全球或区域采购中心纷纷在珠三角地区落户的发展态势,客观上对珠三角地区业已成熟的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形成一定冲击,迫切要求对作为世界工厂或全球制造基地的珠三角生产供应链进行整合与创新,按照整个供应链减少成本和提高效率的需要来构造区域内的新型产业链,培育和构造为区域内生产链提供生产性配套的现代服务业。这说明包括宝安在内的珠三角地区客观上已经出现为产业升级提供完善供应链支持的产业发展趋势。这为宝安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现实需求和强大动力。

4、深圳特区内外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是宝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十一五”期间,在特区内外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特区内外发展的二元化结构将迅速缩小,在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体制,产业发展,人口发展,社会发展以及空间布局等方面将形成分工明确、统一、协调的一体化发展格局。这对处于特区外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宝安提供了一个很好发展机遇,将极大地改善特区外服务业发展的软硬环境,更有利于服务业高级人才在宝安安心工作。

5、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有利条件。一方面,深圳市委、市政府对宝安、龙岗两区实行全面城市化的战略措施,集体土地全部转为国有土地,这种巨大的改变,带来的是财富的巨大释放和资金的快速流动。宝安全面城市化将使过去的村镇市政设施、道路、公共活动场所以及卫生、治安环境等方面因此得到极大的改善,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必须的良好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深圳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的目标,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必须在特区外寻找新的产业发展空间和人居空间,这为宝安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口密度和服务的对象,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客户群。另外,宝安区工业化高度发达和规模巨大的制造业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利因素

1、基础薄弱,部分新兴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现代物流业在宝安区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型基础设施如大铲湾海港和物流园区等正在建设中,全区尚未建成良好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产业链尚未形成,缺乏现代物流管理和经营专业人才,物流社会成本过高。商务服务业与宝安巨大的需求不相匹配。技术转让中介、风险投资服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在宝安区基本上呈空白状态。商业网点布局总体上分散,信息化程度和现代化管理水平较低,连锁经营发展滞后,尚未形成合理布局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有特色有优势的旅游资源少,开发经营规模小,没有形成品牌优势。

2、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向型工业结构继续制约宝安服务业的发展。宝安区制造业是以“三资”、“三来一补”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为主体,原材料、资金、设备、技术等来源于国外或港、澳、台地区,销售市场也在国外或港澳台地区,这种“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实际上使宝安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加工生产基地”,造成与这些工业企业生产活动有关的购销环节、商务谈判环节、金融、法律、技术转让、信息中介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多落在了宝安区以外的香港或国外其它地区。

3、人口结构和消费水平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变,是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又一不利因素。宝安区人口结构以外来劳务工暂住人口为主,2001年末全区暂住总人口为254.86万,2005年末为294.56万,而与之对应年份末的全区户籍总人口分别为27.55万和35.49万。户籍人口的收入大多会在本地消费和投资,暂住人口的收入除一部分用于自己生活所需的消费外,大部分会转移到他们的户籍所在地去,从而造成这部分人口的消费能力和水平低下。宝安区这种现状户籍人口比例相对较小的人口结构,客观上不利于服务业的发展。

此外,宝安服务业发展还存在着较高的市场准入门槛,缺乏急需要的高端管理人才和高素质专业人才,企业经营规模小和核心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新兴服务业规模弱小,如动漫和网络游戏产业还处于萌芽状态;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起步晚,与宝安宏大的经济总体不相匹配。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战略选择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深圳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的要求,围绕实现“平安宝安、和谐宝安、繁荣宝安”的战略目标,抓住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特区内外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宝安的区位优势和制造业高度发达的优势,在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努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坚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消费性服务业”的原则;以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培育扶持创意文化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努力构建与现代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商务服务和消费服务体系,将宝安打造成珠江东岸和珠三角地区经济轴上重要的服务业基地,实现我区的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2、发展目标

积极推进全区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三大目标:一是提高服务业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把宝安建设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基地和生态旅游基地;二是围绕打造物流和文化两大支柱产业,形成优势明显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三是推进城市化,实现宝安作为现代化国际化城区应有的综合服务功能。

“十一五”期间,力争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左右,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规模超过1000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40%以上。

3、实施四大战略

资源导向战略。在服务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的选择上要充分利用宝安拥有的相对深圳其它区而言较为丰富和有特色的优势资源,即以宝安的海港空港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半岛海岸线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以及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为导向,紧密结合宝安现代化国际化城区建设,形成宝安服务业独特的竞争能力。

区位导向战略。宝安地处珠江入海口东岸,深圳西部、接壤东莞,是香港到广州的重要接点。相对于香港世界性经济中心与广州华南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宝安正好处于两城之间的中间地带,发展服务业要南承香港的辐射,并服务香港;北接广州的辐射,并要影响东莞,服务广州。

项目带动战略。立足全区现有产业基础,积极引进和落实具有先导性、示范性的现代服务业大型龙头项目,以这些项目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吸引更多有条件的国内外知名服务型企业在宝安投资、开展业务;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吸引长期在宝安开展业务,有一定规模的商贸、信息、物流配送和中介咨询等服务型企业的总部或区域总部落户宝安,从而提高全区现代服务业的总体水平。

名牌服务战略。通过实施名牌服务战略,在全区服务业中形成创设、培育、发展、宣传、保护名牌服务的氛围。将名牌产品的范围从注重工业产品扩展到服务产品。首先是树立宝安政府高效服务形象;其次是全力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品牌;然后是打造航空城等重点服务项目的品牌,最后,从小处着手,放眼全局,提高整个宝安区的服务业质量。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

抓好现代服务业产业的提升,功能和形态的建设,龙头企业和骨干力量的培育,重点项目的推进,努力做到:

(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提供坚实强大的基础

1、聚焦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打造宝安优势服务业

大力发展以仓储配送、连锁经营、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以及物流供应链整合和管理咨询等现代物流服务业,鼓励现代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重点扶持大型物流企业以宝安为据点拓展物流服务领域和业务半径,扶持为本地制造业提供物流供应链服务以及增强宝安产业体系根植性的物流项目或企业。做大做强宝安物流业,使之成为我区的支柱产业,把宝安区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物流强区。

加快大铲湾物流园区、航空物流园区、龙华物流园区、宝安固戍配送中心和观澜内陆集装箱仓储中心的建设。以这五大物流园区为核心,尽快完善包括疏港(包括航空港、大铲湾、福永码头)专用道在内的货运道路网络,加快作为重要物流节点的西乡综合枢纽货运站、新安、沙井、龙华、观澜、公明和松岗等宝安区内重点货运站的建设,形成宝安高等级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软硬件系统构建宝安物流信息平台,并做好与宝安商贸信息平台建设的衔接工作。利用沿江高速公路、西部通道建设的契机,力促从福永码头到前海片区之间的“深圳西海岸物流带”的尽早形成。

要用现代物流技术、服务方式改造和促进传统运输服务业的发展。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升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扩大全区运输服务的能力和服务范围;鼓励区内运输企业集团化、连锁化经营,提高运输服务的规模效应;推进物流标准化规范管理,发展多式联运,提高运输效率。进一步完善连结区内外的立体交通运输网,努力形成以国际机场、港口码头、现代化场站为枢纽,以公路、航道为骨架,陆海空和城市交通全面发展,物流畅通的现代化、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

重点项目:

●航空物流园区:

航空物流园区远期规划规模116万平方为。“十一五”期间,航空物流园区规划新建规模为40万平方米,新增物流总操作能力250万吨/年。

●龙华物流园区:

龙华物流园区远期规划规模约为65万平方米。“十一五”期间,龙华物流园区规划新建规模为25万平方米,新增物流总操作能力100万吨/年。

●大铲湾配套物流园区:

大铲湾物流园区远期规划规模为283万平方米。“十一五”期间,大铲湾物流园区规划新建规模约为40万平方米,新增物流总操作能力180万吨/年。

●观澜内陆集装箱仓储中心:

库区位于观澜新田环观南路一侧,建设规模占地面积为33平方米,规划有仓库面积8万平方米,堆场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接驳场4000平方米、装卸场占地面积为6.5万平方米等,将建设成为华南地区大型物流仓储基地。

●固戍区级配送中心:

在固戍建设以消费品的物流配送为主,集生产与流通加工、仓储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电子商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以本区域配送为主、兼顾市域配送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

2、培育和促进商务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加快宝安具有标志性作用的新中心区的总部经济集聚区、金融集聚区等中央商务区的建设步伐,积极引导各种商务功能在这一地区的集聚发展,为国际国内大资本的进入构建高效的现代商务平台。

建设各种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健全社会化、市场化科技服务体系。在宝安推进为重点工业制造业和企业服务的集研发、设计、服务为一体的各种行业CBD(商务中心区)的建设;培育和发展区域性、行业性生产力促进机构和专业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发展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及转移、科技信息咨询、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让、技术产权交易等科技服务业。

培育和完善多层次的中介服务体系。引导现有区内法律、会计、审计、国际贸易服务、调查咨询、广告策划、经纪代理、就业和劳务中介等一般中介机构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扶持有实力、有信誉、有品牌的中介机构或企业向多元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中介机构或企业落户宝安,推动商务服务产品和方式的创新,提高宝安商务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

3、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

全面贯彻落实《深圳市支持金融业发展若干规定》,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努力构筑以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重心,服务网点覆盖全区各街道,服务产品和业务丰富,既能支撑和满宝安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又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区级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银行、风险投资和保险等金融机构到辖区内开展相关业务和从事金融创新活动;鼓励和支持区内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优质企业争取直接或间接融资扩大生产规模或开拓新的业务。建立区级政府与金融机构信息交流沟通机制;积极优化金融业发展的社会信用环境。为实现把深圳建成国内一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的目标,要按照深圳市的统一部署,在宝安新中心区规划建设金融配套集聚区。

(二)提升城市消费服务业的素质和水平,满足居民富裕生活的需要

1、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

鼓励连锁经营。进一步提高全区商业连锁经营水平,支持发展包括直营连锁、加盟连锁和志愿连锁等多种形式的经营,推动连锁经营扩展到更多的零售业种业态和商业服务业,扩大连锁经营的规模和覆盖面。推动连锁经营企业提高后台管理水平,鼓励企业通过资本经营、战略合作和业务重组等方式,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的大型连锁龙头企业,增强连锁经营的竞争力和经营效益。

积极发展新型业态。大力发展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需要的零售业态,能充分发挥宝安区位优势,扩大商业辐射力的各种新型业态。重点:一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便利店和生鲜超市;二是各类突出低价或廉价销售的新兴零售业态;三是各类购物中心,鼓励在轨道交通一号线的重要站点或是交通枢纽站点,开发5-7万平米的都市型购物中心。

打造一批高标准的商圈。大力整治、改造各街道中心商业街,改善商业街区、道路、停车场等市容环境,完善商业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培育宝安标志性商业场所,树立良好商业形象的基础上,使全区拥有一至二个全市知名的商业中心,争取每个街道建设一条现代商业主街区。

有序发展便利规范的社区商业。按照国家要求,坚持“政府规划、市场运作、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发展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社区商业示范区。提倡规模在1-3万米的社区购物中心为主体的新型社区商业,改造提升传统沿街商铺和商住混合的社区商业,使社区商业既便民又不扰民。

大力发展现代批发业。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现代批发企业,鼓励本地企业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的总分销商、总代理商,积极吸引拥有大宗知名品牌产品总分销权、总代理权的企业落户宝安;吸引大型跨国商贸流通企业在宝安设立全国性或区域性的采购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调整、提高、创新有形批发市场,通过改造、升级、市场培育和新建,形成一批高能级的专业批发市场,其方向和重点是:突显本地产业优势和地缘优势的工业品批发市场,区域性的消费品分销市场等。

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的方式,提高电子商务在商业领域的发展水平。发展重点是:推动大中型批发市场都开通网上交易平台,实现网上订货、交易、支付和相关信息发布,推动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促进批发市场的现代化发展;推动大中型零售企业建设企业网站,并实现网上交易,力争使网上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交易总额获得较快的发展。

重点项目

●宝安中心区的都市购物中心:

位于宝安中心区的商业中心,用地面积10万平方米,商业面积30万平方米,与中心区地铁出口连成一体,集百货、品牌旗舰店、精致生活超市、美食广场、酒巴街、主题餐厅、星级会员俱乐部、书店等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

●福永的城郊购物中心:

是深圳市“十一五”商业网点规划的重点项目,占地面积在30万平方米以上,将建成一个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旅游、文化于一体的一站式大型消费娱乐购物公园。

●光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

位于光明街道,拟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由深圳上市公司农产品股分有限公司投资7.8亿元人民币兴建,实现作为全国各省市农产品集散地及出口东南亚物流交易中心基地。

●建一批有影响的市场:

规划建设西乡汽车销售专业市场,沙井电子专业市场,观澜体育休闲用品专业市场,公明内衣专业市场,大浪服装专业市场,以及福永家居建材专业市场。

●商业区改造:

25区改造定位为大型综合商业街,26区改造成为新型现代化商业中心,将22区旧工业区改造成配有较完善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的高档商住小区。

2、稳步发展房地产业

要顺应深圳房地产发展重点向特区外转移的趋势,配合宝安区城市化、旧村旧城改造、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区的需要发展房地产业。针对各街道各片区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分区发展模式,兼顾发展房地产二、三级市场和中介服务业;利用地铁线和其它基础设施建设调整房地产业的布局和开发重点。根据宝安非户籍低收入人口规模大的特点和《深圳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的安排,加大我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规模。以新安、西乡包括新中心城区作为宝安房地产业发展的重点片区,要围绕美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的居住和服务能,以旧城旧村改造为主发展房地产业。龙华和观澜片区要建设规模大、设计新颖、智能化、生态型现代住宅小区,以满足深圳未来中上层人口的居住。西丽-公明快速干道沿线的光明、公明、石岩片区房地产业要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的白领提供高档住宅小区;在广深高速沿线工业聚集的福永、沙井和松岗街道办发展为产业工人或职工居住的公寓。

3、丰富旅游服务内容,做强旅游业

进一步完善现代化国际化城区的休闲旅游观光功能。加大酒店娱乐设施、景点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等旅游业配套设施建设的力度,在每个街道布局建设高星级酒店;在保护好宝安地方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综合治理旅游环境,开发和组织有特色的新兴旅游产品,逐步完善未来宝安旅游目的地的整体旅游环境,增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吸引力,把宝安建设成为深圳市重要的休闲旅游和能辐射珠江三角洲的生态旅游基地。

大力发展休闲旅游。重点发展小型、精致、特色、并能适应不同文化品味和消费层次的环城休闲旅游,丰富周末和短途休闲度假活动内容,发展近郊家庭度假和经济型度假游,打造城郊休闲天堂以及都市人回归田园、回归自然的旅游形象。要充分利用观澜湖高尔夫球场与龙岗新建的“奥体新城”体育公园形成东西两翼组合匹配的有利条件,促进观澜湖高尔夫体育休闲旅游区的发展。

发展生态观光旅游。规划开发生态观光旅游产品,力争通过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工作,使“生态观光旅游”成为宝安区旅游产品或项目的重点品牌。

积极探索工业观光旅游。与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积聚基地的建设结合,利用宝安高度发达的选进工业制造产业群,发展现代工业旅游项目,设计工业旅游产品和观光线路,向游客展示宝安现代工业重点生产厂商、先进的工艺技术、先进的设备和管理理念,使工业观光旅游成为推广拥有强大先进工业制造业的“宝安区域经济品牌”的重要途径。

重视发展文化旅游。要重视宝安历史文物古迹、地方性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充分利用公明发现的“深圳第一窑”,位于观澜的深圳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114座古碉楼群、观澜老街和红色革命遗迹等宝贵文物资源,融合突出广府文化(沙井)、客家文化(观澜、龙华等)、产业移民文化和创业文化,构造宝安传统、本土文化旅游与现代、新本土、新民俗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文化旅游体系。

此外,还要探索和开发都市街区观光和购物旅游、地方节事旅游、特色餐饮旅游以及商务旅游等其它旅游项目和产品。

重点项目

●光明生态旅游区:

座落于风景秀丽的吊神山脚,青山环抱,空气清新,占地54.6平方公里。集观光、休闲、度假、体育健身于一体,拥有亚洲最大的观光鸽园、现代化观光奶牛场、万亩荔枝园

阅读全文

与推动批发零售业改造提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义乌批发花市场在哪里 浏览:445
昆明副食品批发公司电话 浏览:849
去东海批发水晶便宜吗 浏览:558
中大t恤布料批发价格表 浏览:916
义乌儿童袖套批发 浏览:65
找北京布鞋批发店 浏览:16
贵阳什么地方批发瓷砖 浏览:113
河北矿棉板批发 浏览:711
长春市童装批发市场 浏览:462
青岛高频电磁加热批发 浏览:213
合肥矿用开关柜批发 浏览:410
临沂嘉兴水果批发市场香蕉价格是多少 浏览:830
什么水果批发可以加盟 浏览:597
永年螺丝批发市场地址 浏览:906
广西杀菌灯工作灯厂家批发 浏览:506
欧妮批发商 浏览:538
外转子空调风机批发商 浏览:297
浙江柯桥批发格子布的地方 浏览:728
陶瓷佛像批发厂家地址铜像 浏览:853
河北金钢网铝型材批发 浏览: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