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双泉金矿床
双泉金矿区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奇台、清河两县交界处,距奇台县城约180km,矿区中心坐标:东经90°17′31″;北纬45°02′50″,面积约0.5km2。
2003年,武警黄金第八支队薄科武等对东准噶尔地区的卡拉麦里-莫钦乌拉成矿带和库布苏成矿带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双泉金矿。截至2006年年底共提交333资源量13 388 kg,达到中型矿床规模,并成为东准噶尔地区规模最大的金矿床。
双泉金矿的发现启动了卡拉麦里-莫钦乌拉成矿带一轮金矿找矿热,2006年年底,武警黄金第八支队在双泉金矿东约25km处,发现相同类型的苏吉泉东金矿,该矿目前正在勘探,可望形成一中型规模的金矿床。
1 区域成矿地质环境
1.1 大地构造单元
双泉金矿构造上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二级单元)北缘古生代陆源活动带(三级单元)的卡拉麦里泥盆纪-石炭纪残余海盆(四级单元),产于其北侧边界断裂-清水-苏吉泉断裂带主构造中。
1.2 区域地层
区域上出露地层有志留系,主要为一套地槽早期的硅质页岩建造。泥盆系(见矿床地质部分)、石炭系(见矿床地质部分)、二叠系,主要为一套陆相的粗碎屑岩组成。三叠系,主要由一套陆相的红色橙黄色砾岩夹紫红色、黄绿色泥质粉砂岩和泥岩组成。侏罗系,为典型的内陆盆沉积。其中,晚古生界地层最为发育。
1.3 区域构造
本区位于天山-蒙古地槽褶皱系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内。区内构造发育,以断裂、褶皱构造为主,构造线总体方向为NW-SE向。
区域褶皱构造有哈萨坟复背斜、平顶山-萨热什克褶皱束、清水-南明水褶皱束和阿尔曼铁-北塔山复向斜。
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性质上压性、张性、扭性均有,但以压性最突出。这些断裂的形成主要随华力西运动的兴起而发生、发展。在以后的运动中虽有活动,但基本保持了当时的格局。根据规模可分为深断裂、大断裂、一般断裂。
深断裂以卡拉麦里深断裂为代表,该断裂在地貌上呈一宽100~300m的直沟,断面NE倾,倾角75°~80°,为高角度逆冲压性断层,并形成宽阔的破碎带,有的地方可见糜棱岩化带,断层泥、断层角砾岩也较普遍。卡拉麦里深断裂对本区地层、侵入岩、矿产和构造起着重要控制作用。断裂以北是强烈活动区,地层厚度大,褶皱强烈,断层非常发育,侵入活动频繁,且岩石变质程度高;其南则相对稳定。在成矿方面,卡拉麦里深断裂构成侵入岩侵入的主要通道,与其有关的次一级断层和裂隙则构成其良好的赋存空间。
大断裂以清水-苏吉泉大断裂为代表,位于卡拉麦里深断裂之北,西起清水泉,经苏吉泉,东端延至柳树泉以南1045高点被第四系覆盖;延伸方位280°~300°,长度>53km。该断层为一向北倾斜的逆断层,倾角一般在60°左右。在地貌上往往形成明显的负地形和构造阶梯。它与卡拉麦里深断裂组成一个断裂带,构成了超基性岩浆上升和赋存的有利因素,也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一般断裂中以NW向断层最为发育,其特点是和区域性构造线方向一致,多沿290°~320°方位延伸,具走向断层性质。断层规模较大,一般长10~10km。多以高角度逆断层出现,断面倾向NE,倾角50°~70°。该组断层一般在中石炭统早期即已形成,且大部分具有长期活动性,这在北塔山地区尤其明显。活动的结果,是北塔山在不断抬高。该组断层直接对超基性岩、含金石英脉起着控制作用,为其直接提供赋存条件。
1.4 区域岩浆活动
区内岩浆活动较为发育,侵入和喷出次数频繁,并具有较明显的旋回性,从超基性到碱性岩均有出现。其中以侵入岩为主,喷出岩次之。
侵入岩主要分布于卡拉麦里深断裂以北。喷出岩在卡拉麦里大断裂南北均有出现。区内侵入岩主要为华力西中期的产物,以中深成的最为发育,呈岩基及大小不等的岩株状产出;浅成岩多呈脉岩产出,岩株状的小岩体偶尔可见。燕山期侵入岩仅在拜斯巴斯它乌南东中侏罗统呈脉状产出。
华力西期深成岩包括7个侵入期次。第一侵入次—辉长岩类,主要分布于卡拉麦里深断裂北侧,岩体为脉状及小岩株状,受后期超基性岩的侵入破坏,一般呈残留体分布于超基性岩体中部或边缘。主要为辉长岩,偶尔可见辉长玢岩;第二侵入次——超基性岩类(
燕山期侵入岩在本区不发育,仅在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见有含石英辉绿岩脉(Nπ5),产于北塔山山前中生界内陆凹陷中。
2 矿区地质
2.1 矿区地层
矿区地层相对单一,以下石炭统和中泥盆统为主,周围零星分布第四系(图1)。
2.1.1 泥盆系
在区内广泛出露,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出露为中泥盆统平顶山组岩层(D2p),主要由一套正常浅海碎屑岩组成,以凝灰岩、砂岩、粉砂岩和砂砾岩为主。岩性主要为中基性火山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其底层为一层紫红色深海相沉积的硅质岩、碧玉岩。以清水-苏吉泉大断裂与上覆中石炭统南明水组地层不整合接触。
2.1.2 石炭系
分布于矿区南侧,是重要的赋矿地层,出露岩层为下石炭统南明水组。下石炭统南明水组(C1n)呈NW-SE向带状分布,出露面积较大,组成一高角度的复向斜,向斜的两侧均被断层切割,其南以卡拉麦里断裂与过渡带卡拉麦里组分开;北以清水-苏吉泉断裂与地槽型平顶山组分开,下界不明。该组主要由浅海相碎屑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并见有少量的火山熔岩夹层或透镜体。由于其处在构造挤压带上,因而岩层多已破碎和产生变质。岩石多片理化或千枚岩化。根据岩性、层序和沉积旋回,将其分为两个亚组:下亚组(C1na),主要由灰绿色及灰色片理化粉砂岩、千枚岩化粉砂岩、钙质粉砂岩组成,夹有砾岩、长石砂岩、凝灰砂岩、凝灰岩和灰岩透镜体;上亚组(C1nb),整合产于下亚组之上,以一层断续出露的压扁圆砾岩、砂砾岩和砂岩分开。本组仍以碎屑岩为主,与下亚组明显不同的是火山碎屑岩显著增多,并夹有少量中性火山熔岩或透镜体,岩性走向变化不大,由东向西碎屑岩粒度由粗变细,钙质成分逐渐减小,火山碎屑成分逐渐增多。
图1 双泉金矿区地质简图
1—第四系;2—下石炭统南明水组上亚组;3—下石炭统南明水组下亚组;4—中泥盆统平顶山组;5—石炭系中粒钾长花岗岩脉;6—石炭系细粒钾长花岗岩脉;7—蚀变带;8—矿脉;9—构造地球化学剖面及编号
2.1.3 第四系
广泛分布于工作区内洼地、沟谷、山前地带和河谷两侧及盆地边缘。主要为风积、洪积、冲积、堆积的铁质、钙质、泥质胶结等形成的砂质粘土、石英细砂、岩块及砾石沙土等松散堆积物。第四系主要为上更新—全新统洪积层,为未经胶结或微胶结具棱角状的砾石堆积,分选不好,一般自山前到洼地中心,砾径由粗变细,成分复杂。
2.2 矿区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较为发育,侵入岩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以北。喷出岩在研究区南北均有出现。区内侵入岩主要为华力西中期第一阶段侵入的斜长花岗岩和华力西中期第二侵入次侵入的超基性岩为主,周围零星分布闪长岩、辉长岩类。
第一侵入次——辉长岩类。岩体以小岩株状零星分布矿区,受后期超基性岩的侵入破坏,一般呈残留体分布于超基性岩体中部或边缘。单个岩体或残体长10~100m,宽10~50m。沿270°~300°方位延伸,与中泥盆统平顶山组、下石炭统南明水组为侵入不整合接触,接触面不平整,倾角陡。
第二侵入次——超基性岩类(
含辉纯橄岩及纯橄岩。暗灰绿色、暗绿色,具环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组成矿物为橄榄石及斜方辉石。橄榄石多蚀变成蛇纹石,辉石则形成绢石,构成岩石之假斑。
斜辉辉橄岩。易风化,在地表多形成灰白—灰绿色粉末。具环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组成矿物为橄榄石及斜方辉石。
第五侵入次——钠铁闪石花岗岩
第六侵入次——偏碱性的花岗岩体(
浅成岩在研究区不发育,以酸性岩为主,组成小的岩体或岩株。浅成岩的侵入时代,均属华力西中期。
2.3 控矿构造
双泉金矿受控于清水-苏吉泉韧-脆性剪切构造系统,其中,2(和1)号矿脉位于主构造带中,3,4号矿脉受次级的裂隙系统控制。
由于清水-苏吉泉大断裂的作用及次一级断层的影响,该构造带中岩石多已蚀变破碎,表现为一个强片理化蚀变破碎带。破碎带给侵入岩的贯入和赋存创造了有利空间,因此沿该带有大量的超基性岩脉、岩株分布,同时也为含金热液的贯入和赋存创造了有利空间,形成矿体和矿化体。
清水-苏吉泉大断裂为一向北东倾斜的逆断层,倾角一般>80°。在本区的表现形式为多条断层组成的构造片理化带,各断层往往在明显的负地形和山前出现,局部断层由于后期构造、热液活动形成矿(点)床(如双泉金矿)。该断裂可细分为以下几个断层(破碎带)。
F1破碎带位于矿区东南,长1600m,走向320°,大部分被第四系所覆盖,局部有露头可见,为一强片理化凝灰岩带,局部充填有石英脉。石英脉不连续,呈串珠状透镜体产出,断续长度约3000m。根据电法测定结果,该破碎带两侧
F2破碎带位于矿区中部,长2000m,走向320°,为一紫红色片理化泥质岩带,其北东侧为灰绿色基性凝灰岩,南西侧零星出露有碧玉岩、硅质岩,F2两侧
F3破碎带位于矿区中部,为1,2号脉所赋存的构造,长>5440m,宽100m左右,走向320°,全部被第四系所覆盖,由于矿区采矿大部分已剥开,为一强片理化蚀变千枚岩带,大部分地段充填有石英脉、金属硫化物而构成矿体(矿脉),激电联合剖面
F4断层位于矿区东北部,为一山前断层,全部为第四系所覆盖,从遥感影像特征看,其两侧具明显差异,断层北东侧呈现深灰色,岩性为深灰色层状凝灰质砂岩(泥盆系平顶山组),断层南西侧呈现浅灰色,岩性为灰色-灰绿色片理化凝灰岩(石炭系南明水组)。该断层为清水-苏吉泉大断裂构造带的边界。
3 矿体地质
双泉金矿区目前共发现1,2,3,4,5号5条含金矿脉,产于下石炭统南明水组中。矿脉主要受NW向的清水-苏吉泉断裂控制,并赋存在其内,矿床类型破碎蚀变岩夹石英脉型。
3.11 号脉
为断裂带内的破碎蚀变岩夹石英脉,以破碎蚀变岩为主。地表出露长约1.5km,宽1~15m,呈NW向舒缓波状展布,走向320°,南东段倾向NE,倾角75°~87°,北西段倾向SW,倾角78°~86°,中段为近直立。破碎蚀变岩主要为硅化绢云千枚岩,具片理化、糜棱岩化。颜色变化较大,与围岩界限不明显,主要为灰白色、灰绿色、灰黑色,风化呈黄褐色至浅肉红色,局部含碳呈黑色,污手。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条带状、糜棱状构造。石英脉为细脉状或石英透镜体状,呈条带状分布。
破碎蚀变岩因受动力挤压具浅变质现象,片理、劈理发育,局部发育小褶曲,断裂带内发育糜棱岩、千糜岩、构造片岩及石英透镜体,沿断裂带上盘(南西)岩石蚀变强烈。主要蚀变为绢云母化、硅化和碳酸盐化,沿片理面可见较强的丝绢光泽;其次为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矿化为黄铁矿化、毒砂化和褐铁矿化等。
3.2 2 号脉
矿石类型与1号脉相似,位于1号脉北侧并与其平行,地表出露长约3km,宽5~30m。沿北西向呈舒缓波状展布,矿脉主体走向320°,倾角近直立,南东段倾向NE,倾角75°~88°,北西段倾向SW,倾向74°~86°,中段为近直立。矿脉主要由硅化绢云千枚岩及少量石英(细)脉、石英透镜体组成。
破碎蚀变岩主要为硅化绢云千枚岩,具片理化、糜棱岩化。颜色变化较大,与围岩界限不明显,主要为灰白色、灰绿色、灰黑色,风化呈黄褐色至浅肉红色,局部含碳呈黑色,污手。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条带状、糜棱状构造。石英脉为细脉状或石英透镜体状,呈条带状分布。破碎蚀变岩因受动力挤压具浅变质现象,片理、劈理发育,局部发育小褶曲,断裂带内发育糜棱岩、千糜岩、构造片岩及石英透镜体,沿断裂带上盘(南西)岩石蚀变强烈。主要蚀变为绢云母化、硅化和碳酸盐化,沿片理面可见较强的丝绢光泽;其次为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矿化为褐铁矿化、黄铁矿化、毒砂化、褐铁矿化、黄铜矿化和孔雀石化等。
3.3 其他矿脉
3,4,5号脉已进行了槽探工程系统控制,其中3号脉位于1号脉北西约500m处,与1号脉同处于同一构造带中,矿脉地表呈 NW 向舒缓波状产出,产状38°~62°∠63°~87°,平均产状53°∠78°。以蚀变岩夹石英脉为主。矿脉主要由硅化绢云千枚岩及石英脉、石英透镜体组成。
4号脉位于3号脉北西150m处,与3号脉同处与同一构造带中,矿脉地表呈NW向舒缓波状产出,产状55°∠76°。以蚀变岩夹石英脉为主。矿脉主要由硅化绢云千枚岩及石英脉、石英透镜体组成。
5号脉为一条厚度较大的石英脉,位于1,2号脉北西延长部位,地表出露石英脉长约250m,宽10~20m,产状45°∠86°,施工槽探工程一条,控制石英脉宽18.2m。
矿石中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褐铁矿化黄铁矿、毒砂和孔雀石;脉石矿物有石英、玉髓、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和高岭土等。
3.4 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
矿床类型为含金蚀变岩夹石英脉型,矿石的自然类型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鉴定,初步认为可以分出2种:第一种为石英脉型矿石,石英脉宽0.1~2m不等,呈透镜状、香肠状顺千枚岩片理方向产出,长轴与矿脉走向基本一致,矿石结构主要为碎裂结构和隐晶质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第二种为蚀变岩型矿石,矿石片理发育,受挤压作用较破碎,这类矿石与硅化、绢云母化关系密切,品位稳定,但较低。组构主要为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和条带状构造。
双泉金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测温温度范围为190~319℃,存在3个峰值范围,160~180℃,200~220℃,340~380℃。
在双泉金矿所测的4个样品,δ34S值为3.54‰~10.68‰。
双泉金矿含矿石英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组成见表1。
表1 双泉及外围金矿床氢氧同位素组成
双泉金矿金矿石中黄铁矿(毒砂)3He/4He同位素组成见表2。
表2 双泉矿区及外围金矿石中黄铁矿(毒砂)3He/4He 同位素组
成矿期的蚀变矿物绢云母和与成矿有关的石英的激光显微探针40Ar/39Ar同位素定年结果为:3个绢云母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69±9 Ma,265±2 Ma,260±4 Ma,06B22-Q石英样品16个测点给出等时线年龄为269±8 Ma,表明金矿主成矿期成矿时代为269±9 Ma~260±4 Ma。
4 技术性找矿标志
4.1 直接标志
石英脉、金属硫化物形成的褐铁矿化或铁帽是直接找矿标志,如苏吉泉矿区地表产出的石英脉型金矿床。
4.2 蚀变岩标志
在构造蚀变带中注意寻找夹石英脉的蚀变岩型含金地质体一般夹有石英小细脉、夹有石英透镜体的蚀变岩含金性较好;黄褐色、红褐色的蚀变岩含金性较好。
4.3 构造标志
NW向构造控制本区金矿,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由NW向构造引起的挤压片理化带或韧性剪切带及其次一级的断裂常常是金矿形成的导矿构造、容矿构造。构造、断裂交会部位、切割部位常是有利的储矿构造;被线性构造切割部位非常有利成矿。
4.4 蚀变标志
金矿(化)体的围岩中发育的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方铅矿化、孔雀石化、毒砂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高岭土化等。
4.5 岩性标志
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华力西中、晚期中—酸性侵入岩是金矿的找矿标志。
4.6 地球化学异常标志
在成矿有利部位,一般都有Au异常显示,尤其是Au,As,Cu异常,异常稳定,强度高、衬度大,往往是蚀变岩引起的。
参考文献
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2006.新疆奇台县双泉金矿成因成矿模式及找矿预测研究(成果报告)廊坊: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
(路彦明编写)
Ⅱ 新疆乌苏乳业生产的骆驼奶粉怎么样
新疆乌苏乳业生产的驼奶粉怎么样,我觉得应该还是非常不错的,而且新疆那里生产的驼奶粉应该是比较纯正的,但是它的价格也是非常高的,因为它的产量也是非常低的。
Ⅲ 新疆特产都有哪些
1、库尔勒香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库尔勒香梨因具有色泽悦目、味甜爽滑、香气浓郁、皮薄肉细、酥脆爽口、汁多渣少、落地即碎、入口即化、耐久贮藏、营养丰富等特点,被誉为“梨中珍品”、“果中王子”。
2、哈密瓜。新疆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哈密瓜主产于吐哈盆地,它形态各异,风味独特,瓜肉肥厚,清脆爽口。哈密瓜营养丰富,含糖量最高达21%。
3、阿克苏核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素有“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其中,温宿县是全疆核桃种植第一大县。
4、新疆大枣。
指生长于中国新疆的枣子。多为扁倒卵形,果皮紫褐或紫黑色。而大枣,又名红枣、干枣、枣子,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已有八千多年的种植历史,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栗、桃、李、杏、枣)之一。
5、吐鲁番葡萄。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年第62号公告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吐鲁番在新疆中部的低洼盆地上,被称为“火洲”。
Ⅳ 新疆富蕴县喀拉通克铜镍矿床
一、大地构造位置
矿区位于准噶尔褶皱系,东准噶尔优地槽褶皱带北缘。按板块构造观点(刘德权,1996)将本区列入西伯利亚板块,北准噶尔洋内弧。
二、区域地质
(一)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以泥盆系、石炭系为主,奥陶系次之,侏罗系、二叠系及第三系零星分布,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广布。
中上奥陶统:加普萨尔群(O2+3jb)为一套浅海-滨海相陆源碎屑-海底火山喷发-碳酸盐建造组合。
泥盆系:由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D1t)和中泥盆统北塔山组(D2b)、蕴都卡拉组(D2y)组成,为一套滨海-浅海相陆源碎屑-海底中性火山岩-碳酸盐建造、海陆交互相中基性-中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碳酸盐建造、海陆交互相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组合组成。
石炭系:由下石炭统黑山砂组(C1h)海相-海陆交互相的中性火山岩及碎屑岩和南明水组(C1n)滨海-浅海相、海陆交互相的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及陆缘碎屑岩组合组成。喀拉通克铜镍矿、萨尔布拉克金矿和乔夏哈拉含铜磁铁矿均赋存于南明水组地层中。
第三系:由红砾山组和乌伦古河组及新第三系上新统昌吉河组成,主要分布于一些小盆地内。
(二)构造
该区位于加普萨尔复背斜内,背斜内由次级的莫勒迪尔巴斯复向斜、喀拉古拉复背斜、蕴都卡拉复向斜组成,呈北西向展布。断裂构造主要有NW、NNW和近EW向三组。本区的主要构造特征为:以NW向褶皱和断裂构成主要格架,其配套构造也很发育。
(三)岩浆岩
1.侵入岩
区内已知岩体133个,划为三个侵入期。
华里西中期:是本区主要侵入期,分为五个侵入次。第一侵人次是以中基性岩为主,构成锡泊渡—喀拉通克中基性岩带。主要有:单斜辉石岩、单辉闪辉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闪长岩等。岩石多属钙碱系列。喀拉通克铜镍矿即产于该侵入期的基性岩体中。第二侵入次主要沿乌伦古河大断裂分布,以铁质超基性岩为主,其纯橄榄岩中产有铬铁矿。第三侵入次以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为主,主要沿EW向断裂和NWW向断裂分布。第四、五侵入次的岩体很小,仅见有斜长花岗岩和钾质花岗岩。上述各侵入次有其相应的浅成岩及其脉岩,脉岩中石英脉部分含金、铜。
华里西晚期: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岩体很小。
燕山期:仅见花岗岩株和苦橄玢岩分布。
2.喷出岩
以中性喷出岩为主,酸性及基性喷出岩较少。其主要特点是:随地层时代由老—新,岩石成分由基性—中性—酸性呈有规律的变化。
3.火成岩的含矿性
对含铜镍有利的岩石是:华里西中期第一次侵入的含斜方辉石的各类中基性岩体为主,含橄榄石而不含斜方辉石的岩体次之。华里西中期第二侵入次纯橄榄岩中含铬铁矿。
华里西中期火山岩与铜金矿化关系密切,如乔夏哈拉含铜磁铁矿(含金)、索尔库都克铜(钼)矿等。
三、矿床地质特征
(一)成矿地质条件
1.地层
出露地层以下石炭统南明水组为主,中泥盆统蕴都卡拉组仅见于南部边缘(图2-6)。
下石炭统南明水组分为下、中、上三个岩性段。下段(C1n1)底部为紫红色岩屑砾岩,与下部中泥盆统蕴都卡拉组呈角度不整合。中部为紫色、杂色凝灰质粉砂岩、泥板岩,水平层理。上部为灰绿色泥板岩、粉砂质泥板岩夹硅质岩,水平层理。中段(C1n2)碎屑沉凝灰岩和沉火山砾岩,夹少量安山玄武岩。喀拉通克含矿中基性岩体即侵位于中上段中。研究表明:中、上段的沉积环境属“冒地槽”性质的以火山碎屑为主的浊积扇沉积环境或为远离火山岛弧或弧后盆地的一个拉张环境;沉凝灰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311Ma±16Ma。
中泥盆统蕴都卡拉组(D2y):下部为安山岩、辉石安山岩、安山质角砾岩;上部为炭质、硅质泥板岩夹少量火山角砾岩。
2.矿区构造
矿区位于莫勒迪尔巴斯复向斜东段,发育有次级褶皱和断裂。
褶皱构造:以NW向为主,次为NNW向。NW向褶皱在矿区内有三个向斜、两个背斜。两翼对称,轴面近直立。NNW向褶皱,为宽缓褶曲,由西向东有两个背斜、两个向斜,成斜列展布。NNW向褶皱带斜跨NW向褶皱。
断裂构造:主要为EW向和NNW向,次为近EW向和NE向。NW向断裂为主要控岩构造,基性岩体呈带状沿断裂分布。
3.岩浆岩及其含矿性
矿区内主要发育有海西晚期以辉长—苏长岩为主体的中性—超基性岩体,少量燕山期侵入岩及脉岩。
目前已发现中基性—超基性岩体10个,分为南北两个岩带,两带相距400~600m,其展布方向为3100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南岩带位于矿区南部背斜近轴部,由Y1、Y2、Y3三个岩体组成(图2-6)。该带岩体规模大,形态较规则,半隐伏,基性程度高,含矿性好;除此在南岩带尚有Y11。北岩带位于矿区北部背斜内,由Y4~Y9组成。岩体较小,形态复杂,分异不明显,含矿性较差。
区内其他侵入岩主要为酸性浅成脉岩,有石英斑岩、钠长斑岩、花岗斑岩和少量石英脉。
4.蚀变作用
含矿基性岩体侵位于南明水组中上段,致使围岩发生微弱的热接触变质作用。
(二)一号岩体特征
1.形态规模产状
一号岩体沿NW向和NNW向两组断裂交汇处侵位。平面上为一中部膨大的不规则透镜体(图2-7)。沿走向上盘面较平直,下盘面有较大弯曲。横剖面上,岩体呈向北东偏斜的漏斗状(图2-8)。岩体地表出露长695m,最宽289m,向下延伸由西向东增大;西部42线深150m,中东部28线深570m。岩体总走向3300,40线以东倾向陡缓交替变化,致使岩体下盘出现台阶;40线以西倾向SW,倾角700~900。
图2-6喀拉通克铜镍矿区地质略图Fig.2-6Geological sketch of Kalatongke Cu-Ni ore district
Q4—残坡积层和冲洪积层;E1-2—红铁粘土和砂质粘土层;C1n3-2—凝灰质泥板岩和沉凝灰岩;C1n3-1—沉凝灰岩、含炭凝灰质板岩;C1n2—沉火山砾岩、沉凝灰岩;C1n1—泥板岩、粉砂岩夹灰岩;D2y2—泥板岩夹火山角砾岩;D1y1—安山岩、安山质角砾岩;Q—石英脉;Φπ—钠长斑岩;λπ—石英斑岩;γπ—花岗斑岩;δμ—闪长玢岩;βμ—辉绿玢岩;v1—基性岩体及编号;αβ—安山玄武岩;1—地质界线;2—不整合界线;3—地层产状;4—背斜轴;5—向斜:6—逆断层;7—正断层
2.岩相和主要造岩矿物
岩体垂直分异良好,自下而上分为黑云辉石闪长岩相、黑云角闪苏长岩相、黑云角闪橄榄苏长岩和黑云角闪辉绿辉长岩相四个岩相带。各相带间呈渐变过渡关系,各岩相基本特征如表2-3。
3.岩石化学成分特点
一号岩体岩石的平均化学成分与诺科斯(1954年)的基性化学成分平均值和黎彤等(1962年)中国基性岩化学成分平均值比较,其主要特点是:富镁贫钙、碱值略高,硅、铝、钛均低于同类岩石平均值。与国内同类矿床相比,较白家嘴子、力马河、红旗岭等岩体偏酸性;与赤柏松、黄山东等岩体的岩化特征近似,但仍具贫钙富镁的特点。
岩石化学成分在各类变异图上的投影点都落于贫钙低铝富碱质富镁铁区,形成环境为造山带或岛弧火山岩区。
图2-7喀拉通克一号矿床地质图Fig.2-7Compound section of deposit No.1 in Kalatongke ore district
C1n3-2—灰白色泥板岩、含砾中粗屑-粉屑凝灰岩;C1n3-1—含粒中粗屑—粉屑沉凝灰岩、含炭质凝灰质泥板岩;1—黑云闪长岩相;2—黑云角闪苏长岩相;3—矿体;4—地质界线;5—岩相界线;6—背斜轴;7—向斜轴;8—逆断层及编号;9—地层产状;10—钻孔及编号;11—勘探线及编号;βμ—辉绿玢岩;δx—闪斜煌岩;λπ—石英斑岩
岩石平均化学成分的m/f值为2.20,主要含矿岩石橄榄苏长岩、苏长岩的m/f值均大于2.45,属铁质基性岩,平均成分的酸度(ASI)为45.1、钙碱富集度为55.2,属偏镁系列。一号岩体全岩矿化,主要成矿元素丰度w(S)=1.68%、w(Cu)=0.30%、w(Ni)=0.21%。
岩体化学成分特征表明:岩体属正常类型的铁镁质侵入体,铜镍硫丰度高,各种化学成分变化呈现良好的规律性,反映成岩过程进行了较好的分异演化;化学成分投影点说明岩体形成于较为活动的构造环境。
图2-8喀拉通克一号矿床地质联合剖面图Fig.2-8Cross sections of No.1ore body in Kalatongke deposit
C1n3-2—灰白色泥板岩、含砾中粗屑—粉屑沉凝灰岩;C1n3-1—含砾中粗屑沉凝灰岩、含炭质凝灰质泥板岩;1—黑云闪长岩相;2—黑云角闪苏长岩相;3—黑云角闪橄榄苏长岩相;4—黑云角闪辉绿辉长岩相;5—辉绿玢岩;6—石英斑岩;7—深熔-贯入型特富铜镍矿体;8—中等—稠密浸染状、胶结状富铜贫镍矿体;9—稀疏浸染状贫铜贫镍矿体;10—稀疏浸染—脉状贫铜矿体;11—氧化矿体;12—实测及推测地质界线;13—相变界线;14—断层及编号
表2-3岩相特征一览表Table 2-3Character istics of petrographical facies
4.岩石中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丰度及配分型式
岩体中微量无素丰度随岩石基性程度升高Cr、Ni、Cu含量增加,Ti、V则相对降低,稀土元素配分形式呈“W”型,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各类岩石稀土元素皆出现富集型配分模式,分馏现象明显,形态基本一致,但稀土元素总量却按橄榄苏长岩、辉绿辉长岩、苏长岩、闪长岩的顺序依次增加,表现出同一初始岩浆结晶分异中,轻稀土元素随岩石碱质增加、基性程度降低而递增的特点。另一种是致密块状特富矿石与矿区外围苦橄榄玢岩稀土总量低,基本上呈平坦配分模式,接近地幔岩或球粒陨石的丰度特征。
5.岩体同位素组成特征
岩体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285~298Ma;氧同位素组成变化为5.47‰~9.62‰,其中橄榄苏长岩具有幔源玄武岩的正常值,其余岩石随基性程度降低而升高,表明岩浆结晶分异的成因特征。
(三)矿体特征
1.矿体形态与矿石类型
一号岩体为全岩矿化,矿体占岩体体积的60%,主要分布于岩体中下部的黑云角闪橄榄苏长岩相、黑云角闪苏长岩相内。在辉绿辉长岩相中的黑云角闪橄榄辉绿辉长岩中也有少量矿体分布。矿体形态、产状基本与岩体一致(图2-8)。矿体由氧化矿和原生矿两部分组成。原生矿体由浸染状和致密块状矿体组成。浸染状矿体的矿石量占矿床矿石总量的92.4%,金属量占总量的61.8%,致密块状特富矿体的矿石量占总量的7.6%,金属量却占总量的38.14%。
矿床内共圈出矿体73个,主要为隐伏矿体,分为4种类型:
深熔贯入型矿体:分布于23区西南部埋深500m以下。赋存于主岩体中,两个板状矿体向北陡倾。分别长350m和700m。厚5~52m,延深466~1253m。两个矿体的Cu平均品位0.31%和0.29%,Ni平均品位8.48%和0.48%,Co平均0.029%和0.34%。含矿岩石为方辉橄榄岩、方辉辉石岩和辉橄岩。
就地熔离型矿体:共27个,最大者长150m,厚1.7~11.29m,平均6.98m,埋深429.5~627.5m,为贫矿体,产于角闪二辉橄榄岩中。
熔蚀改造型矿体:是主矿体深延部分,受后期辉长闪长岩体侵蚀改造的矿体。
后期热液作用叠加-贯入型矿体:沿新破碎带或辉长闪长岩体内部构造裂隙分布,多呈似层状、脉状和透镜体状。矿体长100~400m、倾斜延伸53~237m,厚1.51~6.1m为硫化物型贫矿。
按矿石构造和工业类型划分的矿石类型有:稀疏浸染状贫铜贫镍矿石、细脉-浸染状贫铜矿石,中等—稠密浸染状富铜贫镍矿石(含斑杂状、网脉状、胶结状富矿石等过渡类型)、致密块状矿石(致密块状特富铜镍矿石,致密块状富镍高铜矿石)。上述矿石类型,无论在平面上还是在剖面上,都呈环带状分布,以致密块状特富矿石居中,向外依次为稠密—中等浸染状富铜贫镍矿石—稀疏浸染状贫铜贫镍矿石(图2-9)。
图2-9一号矿床28线地质剖面简图Fig.2-9Geological section of line 26 of deposit No.1
δ—黑云闪长岩相;vo—黑云角闪苏长岩相;δνο—黑云角闪橄榄苏长岩相;βμ—辉绿辉长岩相;Ⅰ—致密块状特富铜镍矿;Ⅱ—中等稠浸染状富铜贫镍矿;Ⅲ—稀疏浸染状贫铜贫镍矿;1—富镍高铜特富铜镍矿;2—岩相界线;3—矿体界线
2.矿石构造和结构
矿石构造按成因分为4种类型:
岩浆熔离作用形成的构造:包括珠滴状、浸染状、浸染条带状、短脉状、斑点状、海绵陨铁状等构造;
深熔矿浆贯入作用形成的构造:块状、胶结状等构造;
岩浆后期和矿浆后期热液作用形成的构造:细脉—浸染状、细脉网脉状、马尾丝状、脉状、富铜块状等构造;
次生风化作用形成的构造:土状、粉末状等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斑状等,还有固溶体分离和交代结构。
3.矿石矿物成分
矿石矿物成分比较复杂,已发现有60余种。金属矿物有50余种,主要矿石矿物有:磁黄铁矿、黄铜矿、镍黄铁矿、黄铁矿、紫硫镍矿和磁铁矿等。贵金属矿物有:碲镍铂钯矿、铋碲钯矿、砷铂矿、碲银矿、银金矿、银镍黄铁矿、碲铋银矿等。少见矿物有:富镍硫铁铜钾矿等。
脉石矿物主要有:贵橄榄石、古铜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及其各类蚀变矿物。
4.矿石化学成分及其特征
矿石中所含化学元素常见近40种,主要有用元素为Cu、Ni,伴生有用元素有Co、Au、Ag、Pt、Pd、Se、Te、S等。各类矿石有用成分相同,表现地球化学场的一致性。三种矿石类型(贫铜贫镍、富铜贫镍、特富铜镍)中主要有用组分都是w(Cu)>w(Ni),但含量有明显差别。致密块状与中等—稠密浸染状,中等—稠密浸染状与稀疏浸染状矿石之间相对含量之差大致为4倍和2倍。说明成矿流体分异较为充分,矿化富集程度高。三种矿石类型的w(Cu)/w(Cu+Ni)值为0.632~0.573、w(Cu)/w(Ni)为1.342~1.714,说明成矿过程中Cu、Ni之间消长关系正常,按近似比例分配。
矿石中有用元素的分配特点为w(Cu)/w(Cu+Ni)>0.5、w(Ag)/w(Au)>1、w(Pd)/w(Pt)≥1、w(S)/w(Se)>1、w(Se)/w(Te)>1、w(Co)/w(Ni)>0.0n,这些特征与相对较中性的基性-超基性岩含矿特征是一致的。
成矿元素空间分布规律:矿体中有用元素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总的分配特点是:高含量在岩体中下部,由内向外含量依次降低,综合利用组分主要富集于高品位铜镍矿石中。成矿元素在不同水平上的富集中心,具有由东向西渐次向上迁移的规律,这与推断的岩浆和矿浆侵位通道在东面是一致的。
5.矿石中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各类矿石中稀土总量不高,为略具富集型的配分模式。其中块状特富矿石与网脉状矿石稀土配分模式为平坦型,不显稀土分异,与球粒陨石很接近,表明成矿物质是地幔来源,在一定物化条件下直接结晶形成的。矿化橄榄苏长岩略具富集型的平滑配分模式,与同处活动区的黄山东、红旗岭浸染状矿石相一致,说明它们具有相同或相似来源和形成条件。富镍高铜矿石稀土总量较高,出现正铕异常,这是矿浆结晶演化,局部热液性质更为明显的成矿溶液结晶形成的。
6.矿石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浸染状矿石和块状特富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都很稳定,几乎没有差别,同属正常铅范围,成分点都落在大洋火山岩铅的同位素范围内,说明都来自于地幔的玄武岩浆,未受地壳铅的污染。
一号矿床矿石的δ34S变化为—3.49‰~+3.00‰,平均值为0.44‰,有明显的塔式特点,峰值在0‰附近,具陨石硫特征,说明硫源来自地幔。
碳、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形成方解石的流体是岩浆水,方解石中的碳质来自岩浆的无机碳。
四、成岩成矿过程和成岩成矿模式
(一)成岩成矿过程
综前所述,起源于上地幔的亚碱性拉斑玄武岩浆,沿深大断裂上升到岩浆房,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液态层状分异。上层基性程度较低的岩浆在构造应力的驱动下,沿北西向断裂侵位,经结晶分异和熔离作用,形成二号、三号岩体和底部矿体。下层基性程度较高的基性含矿岩浆,沿北西向和北北西向断裂交会部位侵位,在相对封闭的较好环境中,基性含矿岩浆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结晶分异作用和熔离成矿作用,形成了垂直分异良好的一号岩体和浸染状矿体(原生矿体)。
底层矿浆,沿一号岩体侵位和构造贯入于一号岩体中下部,形成致密块状特富矿体(后生矿体),二者共同形成叠生矿床。不难看出,组成矿区南岩带的一、二、三号岩体和矿体,是同源岩浆结晶分异并以三、二、一的顺序次侵位形成的,其侵位高程依次升高,基性程度依次增加,含矿性程度依次增强。
图2-10喀拉通克铜镍矿床成矿模式图解Fig.2-10Metallogenic model diagram of Kalatongke Cu-Ni deposit
v1—一号岩体;v2—二号岩体;v3—三号岩体
(二)成岩成矿模式
概括一号岩体和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岩成矿过程,说明该矿床是起源于上地幔的亚碱性拉斑玄武岩浆,经中间岩浆房液态层状分异后,侵位于活动区的含矿基性岩浆就地熔离成矿和同源矿浆贯入成矿、并复合定位形成的岩浆熔离型叠生矿床。岩石的化学成分具有富镁富碱贫钙低硅铝、富硫铜镍的特点。岩体Rb-Sr同位素年龄285~298Ma;矿浆贯入的同位素模式年龄为279~278Ma。初始锶比值0.7033~0.70443。δ34S为—1.5‰~+1.84‰。成岩成矿温度1400~<300℃,成岩深度为深-中深。氧逸度(fo2)为10-10.12。其成岩成矿综合模式如图2-10。
Ⅳ 别人带奶粉,新疆的小孩子都喝什么奶粉
母乳是最好的食品,建议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或没有母乳或不能母乳喂养时可考虑奶粉喂养。奶粉是非母乳喂养宝宝的一种食品选择,就是普通食品,不是药品或保健品。
宝宝肠胃弱如何挑选奶粉?
选择营养成分容易消化吸收的奶粉,比如蛋白质或脂肪结构较好,或者特别添加益生菌、益生元的奶粉,或口感清淡的奶粉,以便减少宝宝的代谢负担。
1、看蛋白质结构:
选择奶粉要看蛋白质结构。蛋白质是由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组成的,理论上,乳清蛋白含量越高就越容易消化吸收,母乳中乳清蛋白一般占比60%-70%,牛乳蛋白质中乳清蛋白一般占比20%,而有些婴幼儿奶粉会对蛋白质比例进行调整,增加乳清蛋白的占比,这时需要重点看下乳清蛋白的含量占比,建议最好是占比60%以上的,但2、3段奶粉中乳清蛋白含量一般达不到这个比例。
此外,水解蛋白的奶粉或纯羊乳蛋白的奶粉中的蛋白质也相对好吸收一些,如果宝宝牛奶过敏就需要水解蛋白的奶粉。
2、看脂肪结构(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奶粉的脂肪结构也很重要,这里面有个热词叫OPO。这是容易被宝宝消化吸收的脂肪结构,OPO有助于软化大便,同时也能促进钙的吸收。相比动物油脂,植物油脂也更加容易吸收,代谢负担低,一般婴幼儿乳粉配料表中较常见的是脱脂乳粉,而非全脂乳粉。
3、看有无益生元/膳食纤维/GOS/FOS等:
一般认为,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是膳食补充剂,有助于肠道益生菌的增值,促进肠道蠕动,低聚半乳糖GOS、低聚果糖FOS等都可统称为益生元。
此外膳食纤维也是人体七大营养素之一,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菊粉等,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和消化,一般在孕妇奶粉中较为常见。
4、看核苷酸含量:
核苷酸是母乳中含有的重要免疫成分,但一般我们会忽略核苷酸对肠道营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肠道细胞的生长、发育和修复。核苷酸能够刺激体内的双歧杆菌群的生长,减少婴儿腹泻的发生率。
5、看有无益生菌:
益生菌可以维护肠道菌群平衡,提升肠道免疫力,降低腹泻,所以奶粉中如果有益生菌,也会是一个好的选择,没有的话也没有什么关系。
6、看乳铁蛋白:
乳铁蛋白是母体中非特异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之一,是母乳中的核心免疫蛋白,被誉为“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一般而言,牛奶中也可提取一定量的乳铁蛋白,大约是14公斤牛奶中仅能提取1g,含量很少,具有抗菌、抗病毒和调节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7、看口感是否清淡:
选择奶粉,口感清淡这点也很重要。口感清淡这个词主要是跟口感偏甜、偏香、偏香甜等相对应,就是减少了或避免了一些糖分或香精香料的添加,避免宝宝依赖于香甜的口感,减少这些成分的摄入,降低龋齿等可能性,也降低肾脏代谢负担等。
有些家长误认为宝宝爱喝某种奶粉就是好事情,其实需要了解爱喝的原因,一般而言,宝宝只要适应了清淡型的口感,也会很爱喝,这是好事情,但香甜的即使爱喝也不建议长期食用,在换奶时尤其要注意奶粉口感的变化,尽量选择口感清淡的奶粉。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比如OPO、益生菌等并非强制添加成分,奶粉中添加含量也不会很多,所以没有这些也完全是可以的,不用过于强求一种营养成分,在奶粉选择时做好营养对比,选择一款相对合适的奶粉就好了。同时,某一项营养成分好吸收并不表示该奶粉就一定好消化吸收,更多的是考虑奶粉整体营养的科学配比,以及宝宝的个体差异,冲调情况等综合因素。
Ⅵ 新疆东昆仑维宝铅锌矿
维宝铅锌矿地处新疆昆仑山东段祁漫塔格地区,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管辖,位于若羌县东南330km。
2002年4月,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南项目办向新疆地质调查院下达了“新疆昆仑山东段布喀达坂峰—依吞布拉克1∶20万区域化探”项目,它是青藏高原东缘国土资源综合调查项目的组成部分。2002年完成了13668km2区域化探采样。对样品分析资料进行整理后,发现了祁漫塔格铅锌地球化学异常带。2003年开展野外异常检证,8月对以铜、铅、锌元素为主的Hs-19号异常进行踏勘检查。由于铜、铅、锌三元素高含量采样点上游水系不太长,仅1km左右,加密采样意义不大,故选择岩石出露较好的东边山脊布置地化剖面测量。同时在整个汇水域内有基岩出露的地方进行追索,在水系西边山脊上发现了少量孔雀石化,进而又发现了少量铅、锌矿化的线索,在半山腰找到了品位较高的具有层控特征的铅、锌矿露头。在露头处布置探槽工程(就是后来的08勘探线)并沿走向进行追踪,当时就发现矿脉延续超过800m,最初发现的矿体露头位于矿体的东部(经过评价也是矿体品位较富的地段)。该矿被物化探大队命名为“维宝铅锌矿”。
一、矿床地质背景
(一)大地构造单元位置
矿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属塔里木-华北板块中的柴达木微板块之祁漫塔格古生代复合沟弧带中东段,南为库木库里新生代盆地,北邻柴达木新生代盆地。
(二)地层
区域内出露主要地层为中元古界长城系小庙岩组(Chx)石英片岩、蓟县系冰沟群狼牙山组(Jxl)带状大理岩和白云岩、中生界上三叠统鄂拉山组(T3e)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等。区内中酸性侵入岩发育,晋宁期—燕山期均有,以印支期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斑状二长花岗岩为主(图4-2-1)。
图4-2-1 维宝铅锌矿区域地质矿产图
维宝铅锌矿主要产于蓟县系狼牙山组(Jxl)条带状大理岩(后期蚀变为绿帘石、透辉石矽卡岩)和粉—细砂岩互层、大理岩化灰岩层内。该套地层呈北西-南东向分布,岩石整体属千枚岩相-低绿片岩相产物。岩石类型为中浅变质的碳酸盐岩、碎屑岩为主夹部分细碎屑岩、片岩的岩石组合。岩性主要有条带状大理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少量板岩等。其中碳酸盐岩类普遍发生矽卡岩化,其次为角岩化、硅化,节理、劈理构造发育。
(三)控矿因素
1)中元古代蓟县系狼牙山组为主要含矿地层。分布在该地层内的灰黑色大理岩化灰岩(或大理岩)之间的透辉石(绿帘石)矽卡岩是主要含矿层位。
2)矿体受后期构造作用(主要为北西—南东向逆断层)影响,矿体大多呈雁行式排列,其中局部发育有少量的近南北向的断裂,对矿体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3)矿体的贫富程度受构造影响较大,在挤压揉皱作用较发育的地段,一般Pb、Zn含量较高。
4)后期局部出露的小岩脉对矿体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四)矿床规模与矿体产状
据维宝铅锌矿东段已施工的探槽及钻孔资料,该段地表Cu、Pb、Zn矿化蚀变带宽在100~200m,在其东部为北西西—南东东走向,向西逐渐转为近东西向。矿体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形态为似层状、透镜状。矿(化)体主要产于条带状粉砂岩、泥岩、大理岩互层中。后期气(热)液沿岩石薄层层理面或裂隙面处发生交代作用而形成矽卡岩。赋矿岩石主要为条带状绿帘石(透辉石)矽卡岩。另在大理岩中也见有少量矿化。围岩矿化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矿化主要为黄铜矿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黄铁矿化等。
通过槽探工程控制,初步确定维宝铅锌矿东段地表共有矿体21条,其中工业矿体14条,低品位矿体7条,铅锌金属量主要集中在2号及5号脉,铅、锌储量约35万t,占总储量的一半。矿体特征如下。
L2矿体位于北部,呈脉状,北西—南东向展布,通过3条探槽及7个钻孔控制,地表长度在600m左右,宽4.2~10.16m,平均宽7.83m。该矿体深部延深大于285m,平均厚度20.33m,最大厚度达88m。地表矿体Pb品位为0.42%~12.26%,平均品位1.94%;Zn品位为0.53%~5.34%,平均品位1.87%。深部Pb品位为0.41%~4.61%,平均品位1.75%;Zn品位为0.52%~5.22%,平均品位1.13%。
L5矿体位于矿区的中部,呈带状分布,由5条探槽及7个钻孔控制,地表长约1000m,宽为2.60~37.13m,平均宽19.13m。深部控制斜深在370m以上,平均厚度23.64m。地表Pb品位为0.44%~3.71%,平均品位1.32%;Zn品位为0.56%~3.53%,平均品位1.7%。深部Pb品位为0.42%~10.02%,平均品位1.51%;Zn品位为0.61%~10.75%,平均品位1.9%。该矿体在深部有局部变富的趋势。
另外,L7号矿体在113.55~123.55m见铜铅锌矿体,Pb+Zn平均品位为5.78%,Cu2.22%。其中厚约1.15m的岩芯Pb+Zn品位达16.75%,Cu6.99%。
(五)矿床类型
矿石类型主要为细脉浸染型。矿石构造包括:浸染状、块状、条带状、角砾状及网脉状。矿石结构有中细粒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斑状结构、交代结构、胶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毒砂、磁黄铁矿、黝铜矿、白铁矿、磁铁矿、褐铁矿、孔雀石;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斜长石、绿帘石、绿泥石、透辉石、白云母、方解石、黑云母、透闪石、角闪石、铁钙榴石等。
围岩蚀变和矿化主要为矽卡岩化、黄铜矿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孔雀石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硅化等。
(六)矿体分布规律
1)矿(化)体主要产出于中元古界蓟县系冰沟群狼牙山组(Jxl)地层中。岩性主要有条带状大理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白云质灰岩夹少量板岩。后期气(热)液沿上述岩石的薄层层理或岩石的细小裂隙顺层交代而形成透辉石(绿帘石)矽卡岩。含矿岩性大部分具有条带状构造,属中—浅变质岩系。岩层产状受后期改造而甚为复杂,地层中广泛见有后期侵入的辉绿(玢)岩脉、基性岩脉等。
2)当含矿矽卡岩受构造作用较强时,含矿矽卡岩碎裂岩化作用较强,Pb、Zn平均品位一般相对较高。
3)当含矿矽卡岩中石榴子石含量较高时,一般Zn含量大于Pb含量。
4)当随着含矿矽卡岩内石英含量增高时,方铅矿、闪锌矿自形程度有增高的趋势。
5)随着深度的增加(在300m以下),方铅矿、闪锌矿自形程度有增高的趋势。同时,矽卡岩条带状构造越来越不明显;且岩石受后期构造挤压作用,局部碎裂岩化较强,岩层产状几乎近于直立;受后期热液活动影响,岩石见有一定程度的钾化现象。
6)当含矿矽卡岩附近有辉绿岩侵入时,铜矿化有加强的趋势,但其规模有限。
(七)矿物生成顺序及矿物世代
通过对矿石光薄片镜下鉴定,大致得出维宝铅锌矿床的矿物生成的顺序及其世代。
1)早期形成了透辉石—钙铝榴石绿帘石矽卡岩,主要矿物组合为钙铝榴石+透辉石+绿帘石+黄铁矿。
2)成矿期可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形成透闪石+钙铁榴石+硅灰石+方解石+钠长石+石英+闪锌矿+方铅矿,为主成矿期。第2阶段形成绿泥石+石英+方解石+重晶石+黄铜矿。第3阶段形成纯净方解石脉,属热液成矿期后的产物,不含任何金属矿物;第4阶段为表生作用阶段,形成了氧化矿物组合:铜蓝+白铅矿+褐铁矿。
(八)矿床成因的初步探讨
维宝铅锌矿产于蓟县系狼牙山组大理岩夹钙质粉砂岩段的矽卡岩带中,属层控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其主要证据如下。
1)矿体及其围岩原岩为粉砂岩、细凝灰岩,属远离火山机构的沉积产物。粉砂岩具有从下部的粗粒粉砂质向中部的细粒粉砂质再到顶部变化为泥质,具明显的韵律,韵律厚度以1~8mm为主,矿体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
2)矽卡岩化形成于原岩成岩后的静压力环境。除原岩粉砂被压扁外,没有观察到其他形变,即形变十分微弱,因而使得原岩韵律和粒序层得以较好保留。
3)含矿热液在静压环境下顺层交代,较粗粒部分交代较彻底,泥质部分交代不彻底,残余原岩成分较多。这是因为较粗粒部分的岩石孔隙较泥质发育,有利于含矿热液的流动和交代。
4)矽卡岩矿物以及金属矿物粒度均较小,同花岗岩类接触交代矽卡岩颗粒粗大完全不同,矽卡岩矿物粒度一般小于1mm,金属矿物(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一般均在1.5mm以下。
5)成矿阶段多期次。
a.富含Ag、Sb、Cu、Pb等元素的中—古元古界基底给沉积中的狼牙山组提供了富含Pb和Zn的硫化物。
b.晋宁期—加里东期碰撞造山运动使部分金属元素发生了物理迁移和化学变化,发生了破碎变形、重结晶等现象,使得地层中的Pb、Zn等成矿元素在有利的部位多期次活化转移,进一步富集。
c.在印支期造山运动过程中,受该期岩浆岩和构造的影响,Pb、Zn等成矿元素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迁移和富集,形成总体以层纹状为主,局部为致密块状的铅锌矿,从而形成具明显后期热液改造特征的铅锌矿床。
二、地球化学特征
(一)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通过1∶20万区域地球化学扫面,发现了祁漫塔格铅锌地球化学高背景带。
祁漫塔格铅锌地球化学高背景带位于测区中东部(图4-2-2),呈长100km,东部宽50km、西部宽5~10km的三角形。总体走向为北西,西边被第四系覆盖,东边延入青海省,区内面积约2500km2。Pb、Zn高值区高度重叠,是测区Pb、Zn富集程度最高的地区;加上该带同时富集Ag、Cd、W、Sn、Mo、Bi、U、Th等成矿元素,因此该带是测区富集成矿元素最多,元素组合最复杂的地区。同时也是测区Pb、Zn、Ag、Cd、W、Sn、Mo、Bi、Cu富集系数最高的地区。Pb最高值为799×10-6,大于200×10-6有8处;Zn最高值为610.3×10-6,大于300×10-6有5处。这表明该区具有寻找大型多金属矿的巨大潜力。
图4-2-2 祁漫塔格铅锌地球化学异常图
在祁漫塔格铅锌地球化学高背景带上,出露地层有新太古界—古元古界白沙河组(Ar3Pt1b),中元古界长城系(Ch)、蓟县系(Jx)。是一套深度变质—浅变质的变质岩系,以片麻岩、混合岩、片岩、大理岩为主。大面积出露的是三叠系喀勒拉组(T3kl),岩性为中酸性熔岩、凝灰岩。
(二)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在祁漫塔格地球化学高背景带内,共圈出地球化学综合异常19处。Pb用30×10-6圈出异常面积700km2;Zn用80×10-6圈出异常面积230km2。根据对所发现的化探异常的研究,分类排队,评序筛选,选择可能为矿致异常的HS-16、HS-19、HS-22、HS-23等11处异常进行了检查评价,在HS-19号异常发现了维宝铅锌矿,在HS-22号异常发现了蟠龙峰铁多金属矿,在HS-23号异常发现了攀岩峰铁矿。
该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带内出露地层有:上更新统(Qp3)风成砂;上三叠统鄂拉山组(T3e)的中酸性熔岩、凝灰岩、凝灰熔岩、流纹岩;中元古界蓟县系狼牙山组(Jxl)的条带状大理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少量板岩;上三叠统景忍单元的斑状二长花岗岩;上三叠统四干旦单元(Tγδ)中细粒花岗闪长岩。
维宝区域化探异常以Pb、Zn为主,伴有Au、Ag、As、Sb、Cd、W、Sn、Mo、Bi及大量铁族元素异常;各元素异常重合较好(见图4-2-3)。异常面积约144km2。主要元素的地球化学参数见表4-2-1。
表4-2-1 Hs-19号异常(维宝铅锌矿)地球化学参数表
注:Au、Ag含量单位为10-9,其他含量单位均为10-6。《新疆昆仑山东段布喀达阪峰—依吞布拉克1∶20万区域化探》报告中对测区内元素异常进行了统一编号。表中Cu7表示第7号Cu异常,Pb18表示第18号Pb异常,依此类推。这些单元素异常组合成Hs-19号异常(维宝铅锌矿)。
图4 - 2 - 3 维宝铅锌矿1∶ 20 万化探异常剖析图地质图图例见图4 - 2 - 2
由表4-2-1及图4-2-3可以看出,Cu、Pb、Zn具有三个浓度分带,且最高值点位重叠,最高值依次为93.1×10-6、291.9×10-6、359.7×10-6。Ag的最高值为1673×10-6,具有三级浓度分带,仅最高含量点与Pb有所偏差。Ag异常的面积为最大,达82.36km2;Pb异常面积为58.53km2,Cu、Zn异常面积为38km2及35.5km2。其正异常元素组合为Pb、Zn、Ag、Cd、As、Sb、Cu等亲硫元素组合,强度较高,其中尤以Pb、Zn、Ag、Cd异常最为完整,出现了内中外三级浓度带。As、Sb等前缘元素虽不及主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完整,但也较发育。亲铁元素往往形成负异常。上述元素的分布特征,表明该矿已出露于地表,但剥蚀程度不深,还有较大延深。各元素高含量点分布基本一致,指示出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三、化探方法技术运用
(一)工作方法
区域化探采样介质为水系沉积物,密度为1点/4km2,粒级为-10~+80目,分析了39种元素或氧化物。通过系统的数据整理,在研究区发现了大量的地球化学异常区带。在异常查证阶段,采用地质路线追索、地化剖面测量、地质填图、槽探揭露。后来又开展了1∶5万化探普查工作。在对维宝铅锌矿四年的普查评价期间,通过槽探、钻探,对矿体进行了初步控制。
(二)工作成果
1.区域化探异常的初步检查
通过地化剖面对异常浓集中心进行了初步的控制,发现了主要矿体。其中Ⅱ号地化剖面上的40~52号样点区间采集的4个样,控制宽为120m;Pb含量均为1000×10-6、Ag均为3200×10-9;Cu最高含量为1169.5×10-6,次为509×10-6;Zn最高含量为27056×10-6,次为22677×10-6、9503×10-6、7091×10-6;Bi最高为149.3×10-6,次为113.6×10-6,对应岩性为含铜铅锌矿(化)的凝灰砂岩、凝灰质粉砂岩。
2.1∶5万化探普查
根据2003年项目取得的初步成果,2004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勘查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公室决定在维宝铅锌矿周围开展1∶5万化探普查,由新疆地矿局物化探大队实施。
1∶5万化探普查是在维宝铅锌矿所在异常编号为Hs-17异常范围内进行的。获得的异常地球化学参数列于表4-2-2,异常剖析图见图4-2-4。
表4-2-2 Hs-17号异常1∶5万地球化学普查参数表
注:Ag含量单位为10-9,其他含量单位均为10-6。表中Cu12、Pb17等的含义同表4-2-1中的解释。
由表4-2-2和图4-2-4可以看出,1∶5万维宝化探异常主要以Cu、Pb、Zn、Ag为主成矿元素,并伴生W、Sn、Mo、Sb等元素异常。Cu、Pb、Zn、Ag元素异常具有三级浓度分带,最高值依
次为163.4×10-6、415.3×10-6、762.6×10-6、2040×10-9。
3.1∶1万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
矿区所做1∶1万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成果显示,区内主要成矿元素Pb、Zn、Cu等主要在狼牙山组(Jxl)地层内富集,其中Pb最大值大于1000×10-6、Zn最大值为1403.7×10-6、Cu最大值为179.23×10-6、Ag最大值大于2000×10-6、Sn最大值大于30×10-6,对应岩性主要为透辉石绿帘石矽卡岩,其次在该组地层中的片岩、千枚岩亦具有相对较高的含量值。矿区采集的岩矿石样中各元素在各地层岩性段中的含量列于表4-2-3~表4-2-6。
图4-2-4 维宝铅锌矿1∶5万化探异常剖析图金含量单位10-9,其余为10-6;地质图例同图4-2-1
表4-2-3 维宝矿区岩矿石样铜元素特征参数统计表
注:铜含量单位10-6。
表4-2-4 维宝矿区岩矿石样Pb元素特征参数统计表
续表
注:铅含量单位10-6。
表4-2-5 维宝矿区岩矿石样Zn元素特征参数统计表
注:锌含量单位为10-6。
表4-2-6 维宝矿区岩矿石样Ag元素特征参数统计表
注:银含量单位10-9。
从以上各表可以看出,矿区狼牙山组(Jxl)矽卡岩中各元素含量均相对较高。狼牙山组沉积基底的白沙河组(Ar3Pt1b)地层内的片麻岩,亦具有相对较高的含量,含矿性好。特别是Cu、Ag具有较高的背景含量,该组岩石极有可能为维宝矿床各成矿元素的富集成矿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同时在矿体底板中各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顶板。
四、验证结果
1)通过普查工作,控制铅锌矿化带长度在3000m左右,矿化蚀变带宽为100~200m。经过矿区所施工的42条探槽(完成土石方8000m3)和15个钻孔(总进尺4750m)验证,初步圈定铅锌矿体21条,其中工业矿体14条,低品位矿体7条。铅+锌333级资源量为22.47万t,铅+锌3341级资源量为38.96万t,累计求得铅+锌资源量为61.43万t。
2)求得伴生铜资源量1.7万t,伴生银资源量420t。
3)在维宝铅锌矿中部分矿体具有局部伴生稀散元素Cd、Ga、Se等,这为以后该矿床的综合利用及野外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节供稿人:李爱民潘维良)
Ⅶ 新疆有什么特产
新疆特产非常多,具体有:鄯善哈密瓜、吐鲁番无核白葡萄、库尔勒香梨、叶城大籽石榴、啊克苏薄皮核桃等等。
1、鄯善哈密瓜:鄯善哈密瓜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鄯善县的特产,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哈密瓜有180多个品种及类型,又有早熟夏瓜和晚熟冬瓜之分。
(7)新疆纯钙线零售批发扩展阅读
新疆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瓜果和瓜果之乡。
新疆是久负盛名的“瓜果之乡”,瓜果品种繁多,质地优良,一年四季干鲜瓜果不绝于市,如石榴、葡萄、无花果、巴旦杏、杏、桑椹、蟠桃、梨、阿月浑子、核桃、沙棘、伽师甜瓜、哈密瓜等。
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新疆地处西北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光照强,降水少,云量小所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故瓜果很甜
Ⅷ 新疆哈密市黄山铜镍矿床
一、大地构造单元
黄山铜镍矿位于新疆哈密市东南140km处。大地构造单元属天山地槽褶皱系(Ⅰ)北天山优地槽褶皱带(Ⅱ)范围,可以划分为3个三级构造单元;南部为中天山隆起带、中部觉罗塔格复背斜、北部为吐鲁番-哈密坳陷。按板块构造观点,何国琦、刘德全(1994),将黄山基性-超基性杂岩带列为哈萨克斯坦板块哈尔里克泥盆—石炭纪岛弧。岩带是沿着康古尔塔格韧性剪切带发生的张性断裂侵入的岩体形成的。
二、区域地质
(一)地层
元古宇主要出露在中天山一带。
长城系星星峡群:出露岩石主要为云英片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夹石英岩和大理岩,厚2810~5573m。
蓟县系卡瓦布拉克群:上部为云英片岩、角闪片岩、变质砂岩、石英岩和大理岩。下部以白云岩、大理岩为主夹片岩、片麻岩等。碳酸盐岩中含丰富的叠层石,厚1140~5434m。
古生界主要为石炭系和少量的二叠系。
下石炭统雅满苏组(C1y)主要出露在中天山隆起带之北,雅满苏断裂以南一带。为一套海相中性-酸性、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相变很大,富含腕足、珊瑚、头足类等化石。
下石炭统白鱼山组(C1b)整合于雅满苏组之上,为一套滨海相正常碎屑岩、碳酸盐岩夹少量碎屑岩。
中石炭统干墩组(C2g),上部以正常碎屑岩为主夹灰岩、火山碎屑岩。中下部则主要为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夹正常碎屑岩。厚为6671m。
中石炭统梧桐窝子组(C2w),在区内分布广泛,下部与干墩组呈整合接触。在烟墩—黄山—镜儿泉一带主要为一套基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和熔岩。总厚约7000m。
下二叠统红柳河组,零星分布,主要岩性为一套火山碎屑岩夹碎屑岩。
中生界出露于局部的断陷盆地中,主要有中-下侏罗统煤窑沟组地层。新生界主要为新第三系,为一套陆相碎屑岩,第四系为分布在沟谷凹地中的洪积物。
(二)岩浆岩
区域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华力西期的产物,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期内又划分为若干侵入次,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都有,以酸性花岗岩类出露最多,中性闪长岩类次之,基性-超基性岩出露较少。
黄山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位于烟墩—黄山—镜儿泉基性-超基性杂岩带中。该带基性-超基性岩体约20多个,属于华力西中期产物。在该带中已探明硫化铜镍矿床五处,其中大型两处,中型三处,构成一个硫化铜镍矿成矿带。
(三)构造
烟墩—黄山—镜儿泉铜镍成矿带,区域上受F8号断裂(即康古尔塔格断裂)控制,在南部受F12号黑山口断裂控制,其间形成一个NE向延伸规模较大的韧性剪切带。该带由一系列近于EW向的右行滑动平移断层组成。黄山和黄山东两个大型铜镍矿即位于该带内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中。岩体的侵位及形态、产状受F8断裂的次级构造控制。
三、矿区地质
(一)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属于上石炭统干墩组(C2g)的上部层位。按其岩性组合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五个岩性段。
第一岩性段C2g1:细碧玢岩夹石英角斑岩。
第二岩性段C2g2:砂砾岩、砂岩夹含炭变余砂岩。
第三岩性段C2g3:变余粉砂岩夹砂砾岩及砂质灰岩透镜体。
第四岩性段C2g4:砂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夹炭质灰岩、薄层及中-细粒砂岩透镜体。
第五岩性段C2g5:钙质砾岩、钙质中-细粒砂岩夹砂质灰岩、炭质灰岩透镜体。与梧桐窝子组(C2w)在区域上呈整合接触,在矿区范围内为断层接触。由于受区域构造的影响,上述地层均呈倒转产状,向南倾斜,倾角较陡(图2-14)。
(二)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主要有,花岗岩和基性-超基性岩两大类。
花岗岩类: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如西南部的花岗岩体,面积约20km2,矿区内仅出露其一小部分。矿区东部的黄山花岗岩体,面积0.15km2,为黑云母花岗岩。东南部尚有一些受断裂控制呈NE向分布的长条状花岗岩体。此外尚有一些规模更小的闪长岩或花岗闪长斑岩,多呈NE向分布,受断裂控制。
图2-14新疆哈密黄山铜矿床地质略图Fig.2-14Schematic geological map of Huangshan copper deposit,Hami City
C2g—中石炭统干墩组;C2g1—第一岩性段;C2g2—第二岩性段;C2g3—第三岩性段;C2g4—第四岩性段;C2g5—第五岩性段;基性—超基性岩体:第一侵入亚次:Φ3—斜长角闪橄榄岩体;第二侵入亚次;δ—辉长闪长岩相;v—辉长岩相;vv0—辉长苏长岩相;
基性-超基性岩类:在矿区内发现三个岩体。
Ⅲ号岩体:为闪长岩,出露于矿区东南部,长600m,宽30~50m,呈近东西向条状分布,无矿化显示。
Ⅱ号岩体:出露于矿区东部,呈NEE向长条状,长1900m,宽100~150m,为一岩墙,分异尚好,为二辉辉石岩、辉长苏长岩和辉长岩的岩石组合。地表具褐铁矿化、黄钾铁矾及少量的孔雀石,深部经钻孔验证有铜镍矿化,但达不到边界品位。
I号岩体:横贯矿区中部,东西长约3950m,平均宽度400m,东窄西宽,呈近东西向分布的岩墙,它是由不同期次的岩浆侵入形成的杂岩体,分异较好。地表可圈出三个矿化带,深部经钻探揭露有与岩相关系密切的规模大的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体存在。
(三)构造
矿区处于F9号断裂带上,矿区构造主要为断裂,受F9号断裂制约。矿区内褶皱不发育,仅局部有些较小的线型褶曲以及伴随断裂而形成挤压揉皱的挠曲。
F9断裂是成矿带内的导岩构造。它由区域构造F8和F12断裂诱导派生,以F8、F12为边界条件。在局部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两组剪切面中近EW向展布的一组,是矿区的序次最高的一组断层。黄山杂岩体和黄山东杂岩体都分布在该断裂带上。
在F9断裂带内,发育一组NE向的断裂,是F9的次级构造。黄山矿区的I号岩体、Ⅱ号岩体以及矿区西南的一些花岗岩体,均沿此组断裂侵位。杂岩体的形态产状,受其控制,是成矿带中的容岩构造。
(四)Ⅰ号岩体地质
黄山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以I号岩体的规模最大,分异较为完全。黄山铜镍矿床主要赋存在该岩体中,其地质特征简述如下。
1.岩体的规模、形态和产状
黄山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的平面外形像一头“虾”,头部位于西南、尾部伸向东部。东西长约3900m,岩体平面长轴方向各处不一,头部走向南西向,中部身躯近东西向,尾部向NEE伸展。东部最窄,不足100m,向东渐趋尖灭;中部宽度由400m增至500m;西部最宽,将近800m。出露面积约1.15km2。岩体北缘总体产状向南呈陡倾斜,南缘产状则向北倾斜,为一向南西侧伏的岩墙(图2-15)。
2.岩体侵入期次和岩相划分
岩体侵入期次和岩相的划分见表2-6。
表2-6黄山矿区I号岩体侵入期次和岩相划分表Table 2-6Periods and stages of intrus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petrographic facies of intrusion No.1in Huangshan ore district
3.主侵入体
I号岩体是矿区规模最大的一次侵入活动形成的。岩浆侵位后,就地分异,形成结晶分异的连续岩相序列——自东向西、自上而下依次出现:闪长岩相—角闪辉长岩相—辉长苏长岩相—角闪二辉辉石岩相—角闪二辉橄辉岩相—角闪二辉橄榄岩相—角闪辉橄岩相。
4.含矿岩体
含矿岩体主要分布在主岩体西南部,地表未出露。含矿岩体主要受NEE向断层控制,沿第二侵入亚次的主岩体的南侧侵入,切穿主岩体的不同岩相。该含矿岩体是沿岩浆通道处向上贯入而形成向北陡倾的单斜状岩体。含矿岩体虽有分异,但很不彻底,上下均有方辉辉石岩的透镜体或夹层。总的看,岩体下部基性程度较高,橄榄石含量高,向上基性程度减低,但整个岩体仍以辉橄岩为主,局部出现纯橄岩、橄榄岩和方辉辉石岩。后二者的出现范围较小。岩体中硫化物含量相当丰富,局部地段几乎全岩矿化,形成黄山铜镍矿的主体。可以想象,该期次的岩体是由富含硫化物的矿浆与岩浆同时贯入,经短暂熔离和结晶分异形成的含矿岩体。岩体中不论纯橄岩、辉橄岩、橄榄岩或是方辉辉石岩均可含矿。
该岩体与第二侵入亚次的主岩体下部的辉橄岩相,是分属不同期次侵入活动形成的两期岩体。
此外,第四侵入亚次的辉长闪长岩体主要分布于黄山杂岩体的中部,呈一“半月形”包于杂岩体外侧,南北长约400m,东西宽约200m。
图2-15122号勘探线剖面图Fig.2-15Profile of exploratory line 122
C2g3-中石炭统干墩组第三岩性段;C2g1—中石炭统干墩组第—岩性段;μδ—辉长闪长岩;
四、矿床地质
黄山矿区在地表及地下均发现有工业意义的矿体,但以深部与分异熔离作用有关的矿体为主,约占矿区总储量85以上。
(一)地表矿体
地表共圈定出三个矿化带,分布在主侵入体与辉长闪长岩体之间的蚀变带中,或主侵入体与围岩地层之间的蚀变带上,受断层控制。各含矿带的情况简述如下。
Ⅰ号矿化带:分布于岩体北缘,东西长约1050m,宽1~5.7m,走向950,倾向南,倾角620~67°,受F1断层控制,其中共圈定出P1、P2二个矿体。
P1号矿体:长350m;出露宽度1~3.9m,平均2.13m,倾向178°、倾角640。矿体产于绢云母-绿泥石蚀变岩中,呈似层状,矿化多沿断裂隙分布。平均品位Ni 0.45%、Cu 0.28%、Co 0.018%。
P2号矿体:分布于P1矿体之南,东西长约300m,宽约2~5.7m,平均宽度3.65m,矿体倾向177°,倾角62°~65°。产于绿泥石-滑石及绢云母-绿泥石蚀变岩中,形成片状构造。平均品位:Ni 0.47%、Cu 0.26%、Co 0.021%。
Ⅱ号矿化带:位于主岩体南侧,东西长约550m,最大宽度10.99m,平均宽度5.5m,走向55°,倾向N,倾角700~800。向下延伸最大可达92m。其中的矿体主要赋存于两期岩体接触带的绿泥石-滑石蚀变岩和辉长闪长岩中。
P10号矿体:地表形态为一椭圆状铁帽,东西长61m,南北宽55m,向下延伸可达20m,赋存在辉长闪长岩中,由黄钾铁矾、孔雀石、褐铁矿和铜蓝等金属氧化物组成。有用组分呈星点状或斑点状分布,有的呈细脉状充填于岩石裂隙中。矿石平均品位:Ni 1.65%、Cu 0.99%、Co 0.046%,是地表富矿。
Ⅲ号矿化带:分布于岩体西南部,东西长约250m,最大出露宽度11.65m,平均宽度5.61m,走向110°,倾向S,倾角47°~72°。其中矿体赋存于围岩与岩体接触的断层面上绿泥石-滑石蚀变岩中。
P13号矿体:矿体厚度虽小,但走向延长和深部延伸都比较稳定,斜深可达200~300m。矿体赋存于绿泥石-滑石蚀变岩中,因受断层作用,强烈的片理和糜棱岩化。有用组分呈脉状,微细脉状充填于片理和裂隙中。地表为铁帽,见有孔雀石、褐铁矿、黄钾铁矾及铜蓝等金属氧化物。地表平均品位,Ni 0.5 5%、Cu 0.2 3%、Co 0.028%。
(二)隐伏矿体
黄山铜镍矿主要矿体均为隐伏矿体,分布于矿区南部。
主矿体:赋存于第三侵入亚次的岩体中,东西长约650m,向北陡倾斜。由下而上共三层矿体:
底部第一层矿体(30号矿体),走向长600m,厚度20~80m,最大厚度达百余米,最大斜深大于600m。该矿体底部有透镜状的富矿存在。
下部第二层矿体(31号矿体),长近600m,多分叉,总厚度远小于30号矿体。
上部第三层矿体,仅分布于122线一带。含矿岩体呈枝叉状沿F31号断层穿插于主岩体中。铜镍硫化物矿化,分上下两层平行斜列于含矿岩体中。
次要矿体:赋存于辉橄岩相底部,东西长大于600m,西段视厚度6.62m,N1平均品位1.11%,中段视厚度6.83m,Ni平均品位0.34%,矿体隐伏于地下656~800m。
(三)矿石类型及矿石质
1.矿石类型
黄山铜镍矿区,含矿岩石种类相当多;主要岩石都可成为含矿岩石,如含矿辉橄岩、含矿橄榄岩、含矿方辉辉石岩、含矿辉长闪长岩、含矿绿泥-滑石蚀变岩、含矿绿泥-滑石千糜岩。
矿石的工业类型主要为硫化物原生矿石,地表一部分氧化矿石。前者又可分为:特富矿石、富矿石和贫矿石。特富矿石很少,富矿石可以圈定出单独矿体,大多数为贫矿石。
2.矿石的结构、构造
矿石构造有:水滴状、稀疏浸染状、稠密浸染状、斑杂状、块状、脉状和角砾状、片状构造。在蚀变岩中与热液作用成矿有关的矿石,常出现斑杂状和脉状构造。在构造破碎带的蚀变岩中的矿石多数是条带状、片状构造和千糜状构造。
矿石结构有:半自形粒状结构、包含结构、海绵陨铁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和填隙结构。
3.主要矿石
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辉钴镍矿、辉钴矿、马基诺矿、黑铜矿、紫硫镍铁矿、磁铁矿、铬尖晶石、钛铁矿、白铁矿。主要为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的组合。磁黄铁矿和镍黄铁矿有时表现为固溶体,黄铜矿一部分为与上述同期产物,一部分较晚时形成,表现为交代、穿插早期矿物。由于受后期热液活动的影响,又经常出现墨铜矿、紫硫镍铁矿。
4.矿石组分
矿石主要有益组分为Ni,共生组分Cu、Co、Ag。经电子探针物相分析证明Ni主要以硫化物形式出现。Co未见独立矿物,多数赋存于硅酸盐矿物中。矿区平均品位Cu 0.309%、Co 0.032%、Ni0.488%。
矿区伴生有益组分主要有Au、Ag和铂族元素。银比较普遍,一般含量在(2~3)×10-6,最高4.17×10-6。金含量很少。硒比较普遍,最高可达22.0×10-6,最低1.4×10-6。铂、钯含量较低,多数达不到综合利用标准。
有害元素,主要为锌和砷,铬和碲很微量。
(四)成矿序次的划分
按成矿作用的时间先后可划分为三期:即岩浆后期、热液期和表生期。岩浆后期,又可分出三个阶段。
岩浆期第一阶段的角闪二辉辉石岩相中,金属硫化物含量不丰富,但常见浸染状金属硫化物,有时可聚集成为厚约数米的矿体。成矿方式是岩浆熔离出的硫化物,由于重力作用沉降聚集而形成上悬矿体和底部矿体。
岩浆期第二阶段是含矿岩体岩浆侵入时的成矿阶段。由岩浆房分异形成富含硫化物的熔融体。
岩浆期第三阶段是晚期辉长闪长岩体侵入时的成矿阶段。其成矿作用是对前期已形成的矿体进行熔蚀和改造。其特点是黄铜矿的含量较上述各期的都较高。
热液期的成矿作用:岩浆期各阶段的成矿作用后都伴随有热液活动,金属硫化物沿裂隙充填形成脉状、细脉状矿石,或与先期形成的矿石叠加,形成交代混染状矿石。
表生作用,在地下水、大气降水和氧化等作用下使出露于地表的原生硫化物矿体风化,形成氧化矿石。
五、成岩成矿模式探讨
根据稀土元素总量及分配形式,硫同位素值和铷锶同位素初始比值等研究表明,黄山杂岩体的物质来源于上地幔。地幔物质大约相当于大洋拉斑玄武岩上涌到地下深处的岩浆房,岩浆进行分异,发生硫化物与硅酸盐两大类物质的熔离和熔离后的重力分异。脉动式的岩浆活动使略经分异的物质侵入到贮岩空间,在贮岩空间内进一步就地重力分异与结晶分异,金属硫化物在重力作用下逐渐聚集于岩浆房下部。
最初侵入就位的硅酸盐熔浆,形成以橄榄岩为主要成分的岩体。侵入就位的第二期次的岩浆总成分相当于橄榄岩的成分。。
富含金属硫化物熔体接近于辉橄岩的硅酸盐,最后侵入就位,形成第三次的含矿岩体,成为黄山矿区最重要的成矿岩体。
综合上述,黄山杂岩体成岩成矿可以概括为深部熔离,多次侵位,与就地分异相结合而形成的深熔-贯入型的矿床。
Ⅸ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基性岩墙群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时代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新疆库鲁克塔格阔克苏地区基性岩墙群由一系列NW向延伸的辉绿岩岩墙组成,其常量元素和微量、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其属于钙碱性玄武岩系列。K-Ar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辉绿岩生成时代为282Ma。辉绿岩3He/4He值变化不大,介于(2.03~7.1)×10-7,明显大于放射性成因的3He/4He值,远远小于地幔的3He/4He值。40Ar/36Ar初始值为507,40Ar/36Ar值变化范围为803~1214,表现出明显的相对于空气的40Ar过剩。辉绿岩He、Ar同位素特征是原始地幔和放射性成因源或地壳源的混合结果,它可能与塔里木、天山构造带发育的早二叠世裂谷作用有关。同时也暗示,上述地区的裂谷作用可能受到更深层次的构造活动的控制。
一、引言
库鲁克塔格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东北缘,属于塔里木地块的边缘隆起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局,以下简称新疆地矿局,1993)。前寒武纪基底广泛出露,最老的为深变质的TTG系列的托格杂岩体,其上被中深变质的表壳岩不整合覆盖。在深变质岩和花岗岩类岩石中密集平行分布中基性岩墙群,总数达数千条,密度高,黑白相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地貌景观,形似“斑马”,故野外称为“斑马”岩墙群(新疆地矿局,1993)。这些辉绿岩类岩墙未曾有过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的详细研究,本书着重从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角度对阔克苏塔格一带的代表性岩墙群进行系统研究,试图为该区的构造演化研究提供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的依据。
二、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
阔克苏塔格基性岩墙群位于兴地断裂南北地区(图1-1-1),主要由一系列近于平行、相互间距大致相等的辉绿岩岩墙组成,岩墙群的走向为330左右,近于直立或略向南东方向倾斜,倾角约78。单个岩脉宽几十厘米到数米,长几十米到数百米,脉体中心部位呈中细粒显晶质结构,边部具明显的冷凝边,冷凝边宽度与脉体的宽度成正比,数厘米到十几厘米不等。岩墙群侵入于前寒武系变质岩和花岗岩中,边界平直,局部具有追踪张的特征。系统的薄片观察表明,组成该岩墙群冷凝边部分的岩石总体上呈均匀中粒的半自形柱状和粒状结构,岩墙中心部位的矿物颗粒较粗,多呈次辉绿结构。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为近于等量的普通辉石和斜长石,普通辉石普遍具闪石化、绿帘石化等,斜长石多具弱绢云母化,另外,含有少量绿泥石和钛磁铁矿等,岩石样品总体新鲜。
图1-1-1 阔克苏塔格地区基性岩墙群分布地质简图
(据阔克苏幅1:20万地质图修编)
1—第四系;2—元古宇;3—太古宇;4—花岗岩类岩体;5—岩墙群;6—断层;7—采样点
岩墙主元素化学分析结果见表1-1-1,主要氧化物百分含量特征:①SiO2含量为40.68%~53.34%,总体属于基性岩类。②全铁的含量为8.47%~14.52%,平均10.04%。③全碱的含量为3.50%~5.85%,平均4.72%,其中w(K2O)/w(Na2O)在0.29~0.50之间。④TiO2的范围变化在1.07%~3.2%间,一般在1.07%~1.5%之间。
利用Irvine&Baragar(1971)判别图(图1-1-2)判别样品的岩石系列属性,结果表明,除一个样品落入碱性系列岩区外,其他样品全部落入亚碱性系列范围。亚碱性系列一般尚可进一步划分为钙碱性系列和拉斑玄武岩系列。故此将上述属于亚碱性系列的样品投入AFM图解中(Irvine&Baragar,1971)以进一步确定其属性。投图结果表明(图1-1-3),总体属于钙碱性系列。因此本区的岩墙岩石总体属于亚碱性系列,具有钙碱性系列化学成分特征。
表1-1-1 阔克苏塔格基性岩墙群样品的常量元素分析结果(wB/%)
注:表中1~6由地质矿产部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测试;7~9引自(新疆地矿局,1993)。
图1-1-2(Na2O+K2O)-SiO2岩浆岩系列判别图
(据Irvine&Baragar,1971)
Alk—碱性系列;Sub-Alk—亚碱性系列
图1-1-3 FeO*-(Na2O+K2O)-MgO岩浆系列判别图
(据Irvine&Baragar,1971)
Th—拉斑玄武岩系列;Ca—钙碱性系列
三、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
岩墙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列于表1-1-2。由分析结果可知,在阔克苏塔格地区的辉绿岩中,Sr、Ba、Ce、Zr、Sm等元素无论是相对于球粒陨石(Boynton,1984)还是N型MORB(Pearce,1984)均较富集,而P、Ti、Y、Yb等相对于N型MORB略高或略低,Sc、Cr等相对亏损,尤其是Cr的亏损非常明显,与板内玄武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图1-1-4)。
表1-1-2 岩墙群岩石的微量和稀土元素丰度表(wB/10-6)
注:表中数据由原地质矿产部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测试。
所有样品的REE丰度及其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型式显示出LREE明显富集型(La/Yb)N=2.44~32.99,一般在4~6之间;除了TG38-6和TG38-7外,其他样品具有轻度的Eu亏损(δEu=0.71~0.84),一般来说,表明原始岩浆经受了以斜长石为主要结晶相的分离结晶作用。表现出典型的碱性或钙碱性玄武岩的稀土配分特点。
图1-1-4 阔克苏塔格基性岩墙群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型式图
四、形成时代
测钾和测氩用同一样品,用缩分法取样,以尽量保证样品的一致性。钾是在锂内标和钠缓冲的溶液中使用火焰光度计测量,重复测定的重现性很好,相对误差一般小于1%。
测Ar用同位素稀释法。样品装入去气的钼坩埚,置入萃取Ar的系统,抽真空并在200℃条件下恒温过夜烘烤,释放的气体由分子筛吸附。整个萃取系统烘烤至450℃,扩散泵抽真空。用高频感应加热系统熔样,并用Pertersen公司生产的钛海绵炉、Cu-CuO炉和沸石纯化。氩同位素组成用VSS公司生产的RGA10型质谱计测量,配有分子泵抽真空。真空条件:系统真空为(6~7)×10-7Pa,质谱计真空(4~5)×10-7Pa。本底水平:40Ar=(1.7~3.5)×10-13mols,38Ar=(2.7~5.4)×10-14mols,36Ar=(5.4~10.7)×10-14mols。其分析流程和实验参数与穆治国(1990)采用的一致,年龄计算中使用的常数为国际地科联推荐值(Curtis,1981)。测试结果列于表1-1-3。
表1-1-3 辉绿岩墙K-Ar等时线定年结果
注:分析者:北京大学地质学系K-Ar同位素分析室;样品质量指用于测氩的样品质量。
本区的岩墙群侵入于前寒武系地质体中,其形成时代的地质状况无直接证据,因此选择了四个蚀变作用较弱的样品进行常规K-Ar定年工作,其表观年龄较分散。利用K-Ar等时线技术(穆治国,1990)得到一条线性相关系数为0.9851的较好的等时线(图1-15),等时线年龄为282.35Ma,40Ar/36Ar初始比为507.1。利用ISOPLOT程序对分析数据进行了处理,等时线年龄为(282±15)Ma,置信度为95%;40Ar/36Ar初始值为508.1。初始值与现代大气值(295.5)相差甚远,这就导致了以现代大气值进行校正计算的表观年龄偏离,导致表观年龄为455.2~673.1Ma。这也与其产于深层次地质体的地质事实相符,即侵位时深度较大,同时形成岩墙的岩浆来源较深,这就造成了过剩氩的存在,使得表观年龄明显大于其真实侵位年龄。
图1-1-5 阔克苏塔格地区辉绿岩墙全岩的(40Ar/36Ar)—(40K/36Ar)等时图解
等时线年龄代表岩石达到氩封闭体系以来所经历的时间。基性岩对于氩的封闭温度较高,而且该处岩脉厚度小,普遍存在冷凝边,表明岩浆入侵后冷却速度较快,因此,从岩浆入侵到冷凝结晶,直至对氩封闭所经历的时间不长,K-Ar等时年龄可以作为岩石形成年龄。
五、He、Ar同位素特征
He同位素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惰性气体同位素研究室测定,分析方法可参见有关文献(李延河等,1997)。用于He同位素分析的辉绿岩均为新鲜的全岩样品,样品碎至6mm左右的小颗粒,每件样品重500~800mg。样品于200℃加热去气30min,1500℃熔样40min,使样品完全熔融分解。释放出的气体经海绵钛泵、活性炭冷阱4次纯化,H2、N2、O2、CO2、CH4、H2O、有机质等活性气体被冷冻、吸附。纯净的 He、Ne进入分析系统。随He、Ne进入分析系统的微量H2、Ar等杂质气体经加液氮的钛升华泵再次纯化去掉。He同位素用乌克兰生产的MI-12001 IG惰性气体质谱计测量。4He用法拉第杯接收,3He用电子倍增器接收。倍增器的分辨率调至1200,使3He与HD+H3峰完全分开,无须HD+H3校正。分析样品之前先测量标准气体,并根据标准气体的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工作标准为北京的大气,3He/4He值为1.40×10-6。4He的空白值为2.129×10-11cm3STP,一般不需要4He的空白值校正。样品的测量精度为1%~10%。结果列入表1-1-4。
新疆库鲁克塔格阔克苏地区辉绿岩的3He/4He值变化不大,介于(2.03~7.1)×10-7。明显大于放射性成因的3He/4He值,远远小于地幔的3He/4He值,这说明岩石中的He同位素不是单一放射成因的。3He值变化也不大,介于(2.40~9.30)×10-12,4He值变化更小,为(1.09~1.41)×10-5(图1-1-6)。本区辉绿岩3He、4He同位素浓度总体低于阿尔泰地区的He同位素浓度,不过3He/4He值两者相近。
表1-1-4 基性岩脉He、Ar测试结果
注:Ar同位素由北京大学K-Ar同位素研究室刘玉琳测定;He同位素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惰性气体同位素实验室宋鹤彬、李延河、李金城测定。
图1-1-6 辉绿岩的氦同位素组成图
P—原始氦;M—地幔氦;R—放射性成因氦;☆—阿尔泰辉绿岩;○—本区结果
表1-1-4中所示的40Ar/39Ar值范围为803~1214,表现出明显的相对于空气的40Ar过剩。36Ar变化不大,介于(1.60~3.29)×10-8,40Ar浓度具有相似的特点,为(1.94~3.58)×10-5。由此结果,可以排除分析过程中空气污染的影响。
本区辉绿岩中3He/36Ar值很低,分布在(0.88~3.60)×10-4的范围内,与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二辉橄榄岩包体的3He/36Ar值[(0.14~1.24)×10-4](徐胜等,1997)相近。3He/36Ar值被认为是原始同位素,地幔中非放射性成因的稀有气体是地球物质聚集过程中圈闭的原始气体。地球各圈层的3He/36Ar值变化较大,尚无定值,这与地球脱气、稀有气体起源等有关。库鲁克塔格地区辉绿岩3He/36Ar值很低,比推测的地幔的3He/36Ar值(为1)(O’Nions et al.,1994)小得多,这可能是辉绿岩形成后期改造优先丢失3He造成的。4He和40Ar是放射性成因的,目前很难给出地幔的4He/40Ar特征值。库鲁克塔格辉绿岩的4He/40Ar值为0.40~0.63,接近于估算的上地幔4He/40Ar值2~3(O’Nions et al.,1994)。
在(3He/4He)-(40Ar/36Ar)图(图1-1-7)中,可以看到He、Ar同位素特征是原始地幔和放射性成因源的混合结果,这是因为数据点基本分布在P-R混合线附近。
图1-1-7(3He/4He)-(40Ar/36Ar)关系图
P—地幔柱;A—空气;M—洋中脊地幔;R—放射性成因;C—地壳;○—本区结果
库鲁克塔格地区辉绿岩的He、Ar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表明其岩浆来源于地幔。现今He同位素组成表明为地幔来源He与放射性成因He或地壳He的混合物。氩同位素初始值还较少被关注,主要原因:一是初始氩的存在得到承认的时间较晚;二是氩初始值的变化范围很大。Kaneoka&Takaoka(1985)对不同源区物质的40Ar/36Ar和3He/4He初始值进行了研究,区分了四种来源: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地幔热柱(Plume)、陆壳和大气。并给出四种端元组分的3He/4He、40Ar/36Ar参考值分别为1.1×10-5、2×104;6×10-5、350;4×10-7、1500;1.4×10-6、295.5。
库鲁克塔格地区基性岩脉的40Ar/36Ar初始值为507,与地幔热柱的值最接近,可能是地幔热柱成因的岩浆在上侵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初始值有所提高。
根据岩石样品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及其稀土元素的特征分析(Zhang Zhicheng,et al.,1998),本地区的基性岩墙群为钙碱性系列玄武岩,具有低Al2O3,高FeO*、CaO等的特点,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富集,而部分过渡金属元素发生亏损。也反映有大量的陆壳物质熔融加入。
综上所述,库鲁克塔格基性岩墙群具有地幔热柱成因,它可能与塔里木、天山构造带发育的早二叠世裂谷作用有关。同时也暗示,上述地区的裂谷作用可能受到更深层次构造活动的控制,也许是壳幔边界活动影响的结果。
六、大地构造意义
根据岩石样品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及其稀土元素的特征分析,本地区的基性岩墙群为钙碱性系列玄武岩,具有低Al2O3,高FeO*、CaO等的特点,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富集,而部分过渡金属元素发生亏损。
辉绿岩的3He/4He值变化不大,介于(2.03~7.1)×10-7。明显大于放射性成因的3He/4He值,远远小于地幔的3He/4He值,这说明岩石中的He同位素不是单一放射成因的。岩墙群的40Ar/36Ar值变化范围为803~1214,表现出明显的相对于空气的40Ar过剩。36Ar变化不大,介于(1.60~3.29)×10-8,40Ar浓度具有相似的特点,为(1.94~3.58)×10-5,40Ar/36Ar初始比为507。较高的40Ar/36Ar初始比值,明显高于大气氩,高于地幔羽型(P型),低于MORB型(M型),反映了深源氩的信息(Kaneoka&Takaoka,1985),由此揭示出基性岩墙群岩浆可能源自地幔。库鲁克塔格地区辉绿岩He、Ar同位素特征是原始地幔和放射性成因源或地壳源的混合结果,它可能与塔里木、天山构造带发育的早二叠世裂谷作用有关。同时也暗示,上述地区的裂谷作用可能受到更深层次的构造活动的控制。
基性岩墙群是大规模伸展构造作用的产物(Fahrig,1987;陈孝德等,1994),固结深度一般在5~15km(陈孝德等,1983),也就是中地壳,并且严格受构造应力场的控制。早二叠世基性岩墙群的确定,反映了本区二叠纪初期大规模的伸展构造作用的存在。也与这一时期塔里木盆地其他地区的基性火山岩和岩墙群的发育时间相一致(杨树锋等,1996)。说明整个塔里木盆地的北部地区,在晚古生代末期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伸展作用。这一时期的伸展作用可能与古生代末天山造山作用隆升背景下的后伸展作用有关。同时也说明二叠纪初期至今库鲁克塔格地区隆起上升5~15km,这与本地区广泛出露前寒武系基底的地质证据相吻合。
参考文献
陈孝德,史兰斌.1983.五台-太行辉绿岩墙群的初步研究.科学通报,28(16):1002~1005
陈孝德,史兰斌.1994.伸展构造中的基性岩墙群.见:钱祥麟主编.伸展构造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71~74
杜建国,张建珍,孙明良等.1998.大别山榴辉岩氦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J].科学通报,43(4):431~434
李延河,李金城,宋鹤彬等.1997.大别-苏鲁地区榴辉岩地He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球学报,18(Sup):77~79
刘文汇,孙明良,徐永昌.2001.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稀有气体同位素特征及气源示踪[J].科学通报,46(22):1902~1905
刘玉琳,张志诚,郭召杰等.1999.库鲁克塔格基性岩墙群K-Ar等时年龄测定及其有关问题讨论[J].高校地质学报,5(1):54~58
穆治国.1990.K-Ar等时线定年法及其应用.地质科学,25(4):367~376
孙明良,叶先仁,杜建国.1997.大别山榴辉岩的单矿物中He、Ar同位素特征[J].地球学报,18(Sup.):80~82
王登红,陈毓川,李红阳等.1998.阿尔泰造山带地幔脱气的氦同位素研究[J].科学通报,43(23):2541~254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20
徐胜,刘丛强.1997.中国东部地幔包体的氦同位素组成及其地幔地球化学演化模式[J].科学通报,42(11):1190~1193
徐士进,方中,松本拓也等.2003.女山和英峰岭地幔巨晶矿物中He和Ar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科学通报,48(10):1087~1091
杨树锋,陈汉林,董传万等.1996.塔里木盆地晚古生代火山岩的分布与油气演化的关系.见:童晓光,梁狄刚,贾承造主编.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研究新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150~158
Anderson D L.1998.The helium paradoxes.Geophysics,95(9):4822~4827
Boynton W V.1984.Cosmochemistry of the rare earth elements:meteorite studies.In:Henderson P(ed),Rare Earth Element Geochemistry.Elsevier,91
Curtis G H.1981.A guide to dating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last time of faults.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Washintong,93~114
Fahrig W F.1987.The tectonic setting of continental mafic dykes swarms:failed arm and early passive margin.In:Halls H C&Fahrig W F(eds),Mafic Dyke Swarms.Geol.Assoc.Can.Spec.Paper 34,331~348
Hanan B B,Graham D W.1996.Lead and Helium isotopic evidence from oceanic basalts for a common deep source of mantal plumes.Science,272(5264):991~995
Harper Jr,Stein B et al..1996.Noble gases and Earth′s accretion.Science,273(5283):1814~1818
Hilton D R,Hammerschmidt K,Loock G et al..1993.Helium and argon isotope systematics of the central Lau Basin and Valu Fa Ridge:Evidence of crust/mantle interactions in a back~arc basin[J].Ge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57(12):2819~2841
Hilton D R,Hammerschmidt,Teufel S et al..1993.Helium isotope characteristics of Andean geothermal fluids and lavas[J].Earth Planet.Sci.Lett.,120:265~282
Irine T N&Baragar W R N.1971.A guide to the chemic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mmon volcanic rocks.Can.J.Earth Sci.,8:523~548
Kamijo K,Hashizume K and Matsuda J I.1998.Noble gas constraint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atmosphere-mantle system[J].Geochimica et Cosmoschimica Acta,62(13):2311~2322
Kaneoka I&Takaoka N.1985.Noble-gas state in the earth′s interior-some constraints on the present state.Chemical Geology(Isotope Geoscience Section),52:75~95
Li B and Manull O K.1994.A noble gas technique for the identificant of mantle and crustal material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Kuroko deposits[J].Geochem.J.,28:47~69
Marty B,Upton B G J,Ellam R M.1998.Helium isotopes in early Tertiary basalts,northeast Greenland:Evidence for 58Ma plume activity in the North Atlantic~Iceland volcanic province[J].Geology,26(5):407~410
O′Nions R K,Tolstihin I N.1994.Behavior and residence times of lithophile and rare tracers in the upper mantle[J].EPSL,124(1/4):131~138
Pearce J A.1984.玄武岩判别图“使用指南”.国外地质,(11):1~12
Zhang Zhicheng,Guo Zhaojie,Liu Shuwen.1998.Age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the mafic dyke swarm in the Kuruktag region,Xinjiang[J].Acta Geologica Sinica,72(1):29~36
(张志诚 郭召杰 刘树文 刘玉林)
Ⅹ 驼奶哪个牌子靠谱
驼奶的牌子有很多,其中旺源/wangyuan、骆甘霖、沙漠白金、依巴特、武优乐等这几个牌子挺好,挺靠谱的,想要选择驼奶的朋友可以做一个参考。
1、旺源/wangyuan
成立于2007年中国新疆,隶属于新疆旺源驼奶实业有限公司,被誉为“沙漠软白金”和“长寿奶”的旺源驼奶,选用新疆阿勒泰有机骆驼生鲜奶,经现代工艺生产,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驼乳中特有的营养成分,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属纯天然绿色乳品。
5、武优乐
成立于2018年中国新疆,隶属于新疆武优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主营纯骆驼奶粉,纯山羊奶粉,坚果燕麦片等等产品。驼奶具有安眠入睡、调理经期、提亮肤色、抗老美体等功效,武优乐驼奶不仅价格亲民,功效也是十足厉害,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