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零售商和代理商的区别有什么
1、经营行为不同。
代理商是代理是代企业打理生意,不是买断企业的产品,而是厂家给额度的一种经营行为,货物的所有权属于厂家,而不是商家;零售商是直接卖产品,货物的所有权属于零售商自己。
2、功能不同。
零售商是将商品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中间商,是相对于生产者和批发商而言的,处于商品流通的最终阶段。代理商是在其行业惯例范围内接受他人委托,为他人促成或缔结交易的一般代理人。
(1)批发零售鲜活供应商扩展阅读:
无店铺零售
1、上门推销。企业销售人员直接上门,挨门挨户逐个推销。著名雅芳公司就是这种销售方式的典范。
2、电话电视销售。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无店铺零售形式。其特点是利用电话、电视作为沟通工具,向顾客传递商品信息,顾客通过电话直接订货,卖方送货上门,整个交易过程简单、迅速、方便。
3、自动售货。利用自动售货机销售商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自动售货已被大量运用在多种商品上。如香烟、糖果、报纸、饮料、化妆品等。
4、购货服务。主要服务于学校、医院、政府机构等大单位特定用户。零售商凭购物证给该组织成员一定的价格折扣。
② 进货如何区别批发商和零售商
1、指向不同
零售商(Retailer)是指那些其销售量主要来自零售的商业企业。
批发商是指向生产企业购进产品,然后转售给零售商、产业用户或各种非营利组织。
2、定义不同
零售商是指将商品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中间商,是相对于生产者和批发商而言的,处于商品流通的最终阶段。
批发商不直接服务于个人消费者的商业机构,位于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
批发商的概念是以前对商人的一种叫法,已经逐渐趋向于被淘汰。顾名思义,批发就是一批批进货,然后往外一批批地发。可见这样的生意没有什么计划,只是一个货物买卖的概念,而少了管理和控制。所以"批发商",一般是企业,用来说没有服务终端意识的坐商。
3、产品数量不同
批发商是相对于零售商来说的,零售商就是只卖一个或二个产品 ,而批发商是买大量的产品,一般为2个以上的至几千几万都属于批发商。
批发商就是批量采购上一级供应商(如工厂/代理/经销)的货,然后再批量卖给下一级需求者(如零售商)的经济实体。
③ 批发零售业的风险分析
授信风险点主要考虑了客户额度授信环节须考虑或可能存在的风险,其中包括了客户信用风险在内的几类风险因素。 由于行业门槛低,企业素质薄弱良莠不齐,客户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资信较差,缺少履约能力或意愿。此行业的客户基本缺乏专业人才和市场营销能力,规模偏小,经营稳定性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经营不规范,存在着报表欠真实,不能反映企业真实财务状况;企业信息透明度低,使银行难以了解客户经营的真实状况;公司股权较混乱,虽然由几名成员注册的有限公司,但实际可能是由一名成员全部出资的情况。
信用风险的控制措施:
①关注借款人征信报告中的信用记录情况。征信报告能反映客户的信用卡消费情况和借贷情况,以此反映客户的信用水平和月还款情况。但是因为时限或者联网的情况,有些客户的贷款记录并没有在上面反映出来。之前有一个做皮草生意的客户,其家庭资产很大,但月日常支出达到了13万元,信用记录中并没有显示其有贷款,这么大的日常支出就有些不正常。合规性审查提出这个疑问,信贷员在调查时并没有注意。后来信贷员与客户联系,客户称其刚买了一套房产,月供6万余元。客户提供了月还款的证明,这样就可以解释其高额支出的问题。另外,对于信用记录中禁入或者关注类的客户,应该谨慎对待,详细了解客户产生逾期的原因,如果属于恶意拖欠的话应严格按照制度来执行。
②利用合理数据来反映客户的经营能力。中小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不能反映客户真实的财务情况,更多的则是根本不会做财务报表,只有现金日记账情况。很多客户并不会充分利用其开立的对公账户,而是对公和个人账户交替使用,现金流状况无法反映其经营情况。在缴税方面,许多批发零售的客户也是将每月利润做得很低以达到避税的目的,这使我们在核实客户收入的时候遇到很大困难。因此,信贷员在调查批发零售客户的时候,应要求客户提供相关的进销货单据以反映其进货、存货和销售情况,要求客户提供相关的代理和销售合同来证明其有稳固的进货和销货渠道等。对于其现金流情况,如果客户称其对公账户不怎么用,那么要求客户提供主要利用的个人账户现金流情况。
③关注客户企业股权情况。一般客户注册的小规模有限公司股权结构相对混乱,要仔细分析其公司章程。如果客户公司有几名股东共同出资组建,则按照借款人占股情况对其有效资产和净利润进行分割;也有客户称为了注册股份有限公司必须要两人以上共同出资,因此找亲戚或朋友一起,实际是由他自己出资注册的,这样需要另外的合伙人提供证明,否则应对客户按占股情况对其有效资产和净利润进行分割;还有客户夫妻或者家人分别开公司,则要重点了解几个公司的关系,是否有关联交易存在,关注客户贷款用途。 客户的市场风险与经营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成正比。产品市场价格上下波动越大,银行所承受的风险越大,市场价格波动将引起产品滞销或严重亏损,从而影响到客户的支付能力和现金流的还贷能力。客户风险偏好不同,其经营的风险也不同。风险偏好型客户热衷经营价格起伏较大的产品,依靠低位囤货高位出货获利,其风险相对较大。另外,在金融海啸的袭击下“触礁”的香港零售企业已上升到7家。其中,2000年11月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佑威国际、泳衣及便服生产零售商德发集团在9月被清盘,“二战”后于香港建立的最早期的电器店之一泰林无线电行、香港玩具生产商合俊集团旗下两家工厂、成立于1983年的香港手表制造及零售商宜进利深圳工厂在10月先后倒闭。小家电百灵达公司深圳工厂随后宣布停止运营,而“金至尊”陷入财务困境。这些案例一方面说明了再优质的企业也难逃被经济危机吞噬的厄运,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开始向实体经济蔓延,全球经济危机现在迫使生产企业、经销商要快速回笼资金,以弥补生产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通胀等种种因素的影响;零售企业不得不及时或缩短供应商应付款的账期,从而导致资金链吃紧的情况非常严重。
市场风险的控制措施:
①应关注客户的风险偏好,对投机类客户风险应引起重视。对产品所属行业、市场走势、价格中长期走势等有所了解,根据客户经营方式和产品流通特性对其市场风险程度做出判断。
②我们在选择目标客户的时候,最好选择经营产品价格稳定、供应渠道稳定、销售稳定的客户。锁定产品原则上以大宗、高流动性、价格稳定的原材料以及耐用的产成品等,以及对保存条件要求不高、便于移动和控制的产品为主。从目前形势来看,纺织品、玩具、化工产品、钢铁等产品价格目前波动较大,对于从事相关行业销售的客户要谨慎对待,认真调查其日常经营情况。
③关注有鲜活保质期货物的风险。一旦出现贸易纠纷或者周转不灵,期间货权存在自行灭失,银行失去第一还款来源;对价格变动较大的产品要进行重点关注,并根据市场情况采取动态管理;对生产型企业的进口应根据企业的销售订单确定合理的原料进口额度。 批发零售行业进入的门槛较低,经营者的素质参差不齐,拥有的客户资源不同,经营的效果也不一样。经营风险主要体现在客户的自身能力能否保证企业的正常持续经营,从上游来讲即客户能否与供货商签订进货合同,从下游来讲能否拥有稳定的销货渠道,保持经营的持续性;第二是该行业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货款金额较大,由于客户下家违约,应收账款形成坏账,造成企业第一还款来源落空,导致客户发生逾期;第三是存货以及存货周转率的风险,经营批发零售的客户一般会选择旺季来临之时抓紧备货,以便扩大其销售规模,因此会囤积大量的商品,我们要重点考虑存货的价格风险和周转情况。
经营风险的控制措施:
①要认真分析客户的经营能力和战略资源。信贷员在调查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客户经营的财务数据和抵押物情况,还要在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客户的经营期限,分析客户对市场竞争和企业前景的把握。之前做过一个在天意市场经营化妆包的客户,他的商品利润率并不高,但这个客户是在天意市场刚建成的时候就开始在那里做生意,经营期限较长,周围没有经营类似产品的商户,拥有稳定的进货和销货渠道、市场竞争较小,因此这个客户的经营能力没有问题。还有一个客户是与几个朋友合伙成立公司,做塑料倒模生意的,来我行贷款是想再成立一个公司单做。客户的经营能力和产品的销量遭到审批人质疑,信贷员解释该客户与进货公司有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他正是凭借这种关系入股,该公司全年的货源均是他来提供的。并且,产品的销路很稳定,国内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也很旺盛。因此,像这种拥有进货或销货资源在手的客户,其经营能力也没有问题。
②要关注应收账款账期和回收情况。我们做过的好多客户资产负债表做得非常简单,应收应付均没有体现。其实客户在日常经营中,肯定会有很多的应收款和应付款,这是批发零售行业的特点。客户从厂家进货时一般是付全款,付款后货物到达之前,这笔钱算作预付款。在批发行业中,客户向超市、饭店等供货,总有一个账期,短则一个月,长的能达到几个月甚至一年。这未结的货款就是应收款。产品的销售收入是客户第一收入来源,如果货款结不回来会对他的日常经营周转造成影响。因此,在调查客户经营情况时,要详细了解客户应收款情况,了解其以往是否能及时将货款收回来。另外,也要了解其下游客户,选择做上下游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客户。
③关注客户企业的存货规模以及历史的存货周转情况,如果发现存货因过季、价格变动受市场影响加大的,须谨慎关注。另外,关注客户产品的行业情况,对客户管理能力、产品成本、销售市场竞争力等综合分析。之前做过一个从事粮油批发的客户,他以前在粮食局工作,对粮食市场行情非常了解,并且关注粮食期货的价格,以便随时调整自己的库存。他有五个销售点,分布非常科学,在北京市的周围,以便很容易的将产品发送给下游客户。目前国际粮价在不断上涨,因此他想贷款再囤一些粮食。像这样对产品市场行情有把握的客户,他的经营情况应该是非常好的。
④ 供应商还零售商有什么区别
供应商与零售商的区别:
供应商
《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规定:供应商是指直接向零售商提供商品及相应服务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个体工商户,包括制造商、经销商和其他中介商。
或称为“厂商”,即供应商品的个人或法人。一个门店的供应商以500~700家为宜。供应商过少则供应链受垄断,容易产生弊端,不利于新一佳;但供应商过多则采购量分散,采购价格没有优势,且订单处理程序复杂,流通费用过高,同样不利于新一佳。供应商可以是农民、生产基地、制造商、代理商、批发商(限一级)、进口商等,应避免太多中间环节的供应商,例如:二级批发商、经销商、皮包公司(倒爷)、或亲友所开的公司。
什么是零售商?
零售商是指将商品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中间商,处于商品流通的最终阶段。
零售商的基本任务是直接为最终消费者服务,它的职能包括购、销、调、存、加工、拆零、分包、传递信息、提供销售服务等。在地点、时间与服务方面,方便消费者购买,它又是联系生产企业、批发商与消费者的桥梁,在分销途径中具有重要作用。
零售商是分销渠道的最终环节。面对个人消费者市场,是分销渠道系统的终端,直接联结消费者,完成产品最终实现价值的任务。零售商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零售商业种类繁多、经营方式变化快,构成了多样的、动态的零售分销系统。
零售商的形式
(一)零售商店
1、百货商店。指综合各类商品品种的零售商店
2、专业商店。指专门经营某一类商品或某一类商品中的某一品牌的商店。
3、超级市场。是以主、副食及家庭日用商品为主要经营范围,实行敞开式售货,顾客自我服务的零售商店。
4、便利商店。接近居民生活区的小型商店。营业时间长,以经营方便品、应急品等周转快的商品为主,并提供优质服务。
5、折扣商店。以低价、薄利多销的方式销售商品的商店。
6、仓储商店。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在我国出现的一种折扣商店,
等。。。。
⑤ 商品供应商是什么意思
给客户,商店提供商品的商家
⑥ 与主要批发 零售商合作方式有哪些
一般分为购销、代销、联营三种方式。
购销:购销:也称为“经销”,即由商家正式下订单采购,货款到帐期时,由商家支付给供应商。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要求供应商补一些损耗,或做一些退换货的安排,以降低风险。
代销:代销的全称:网店代销,又名网店代理。网店代销基本上分虚拟物品代销和实物代销两种。代销是指某些提供网上批发服务的网站或者能提供批发货源的销售商与想做网店代销的人达成协议,为其提供商品图片等数据,而不是实物,并以代销价格提供给网店代销人销售。
联营:这种方式就是你在超市租个摊位,自己请人销售,租金是按照销售额多少进行扣款,存在问题就是货物丢失频繁,全由自己承担。
(6)批发零售鲜活供应商扩展阅读
零售新业态
1、连锁商业。指众多的、分散的、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零售企业,在核心企业(连锁总部)的领导下,以经济利益为连接纽带,统一领导,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销售,通过规范化经营管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现代流通组织形式。
2、连锁超市。是连锁商业形式和超级市场业态两者的有机结合。它是我国现代零售业主流,在发展中进一步细分和完善。如大型综合连锁超市(GMS),主要经营大众商品,其中70%是百货,30%是食品。又如仓储式会员店连锁超市,以零售方式运作批发,采用会员制。
3、特许经营。是一种根据合同进行的商业活动,体现互利合作关系。一般是由特许授予人(简称特许人)按照合同要求,约束条件给予被授予人(简称受许人,亦称加盟者)的一种权利,允许受许人使用特许人已开发出的企业象征(如商标、商号)和经营技术、诀窍及其他工业产权。
⑦ 你好:能告诉我鲜活水产品零售批发的全套财务处理吗谢谢
全套帐务处理?这个怎么说呢。自产的还是购进再卖的。如果是购进再买的,就是商业性质的。 首先:购进 借:库存商品(商品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 贷:银行存款 入库,(这一步是缓冲,是冲减前面的商品采购科目的) 借:库存商品 贷:商品采购 其次,销售 借:银行存款(现金)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结转利润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盈利 借:本年利润 贷:本年利润-未分配利润 缴纳税金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还有其他费用,我这里没有做,比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如果是你们自己养殖的,就属于工业性质的了,非常麻烦,首先,你买的种鱼,属于生产性生物资产,要建立相应的会计科目,其次繁殖小鱼,这期间要投入各种料工,第三,成长后再卖。这个时候,与前面的销售就差不多了。 整个过程是如此,特别详细的我没有,不过,在以后实际工作的时候,出现什么问题,还可以随时,继续交流。
⑧ 零售商,代理商,分别什么意思,另外还有什么商。
一、零售商(Retailer)
是指将商品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中间商,是相对于生产者和批发商而言的,处于商品流通的最终阶段。 零售商的基本任务是直接为最终消费者服务,它的职能包括购、销、调、存、加工、拆零、分包、传递信息、提供销售服务等。在地点、时间与服务方面,方便消费者购买,它又是联系生产企业、批发商与消费者的桥梁,在分销途径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代销商(Agency)
代销,是指一个企业为另一个企业或个人代理销售商品的一种交易方式。代销商品的主体就是委托方。在代销活动中,代理商与委托人只是委托代理关系,而没有发生商品所在权的转移。代理商只有在代理期间有商品的处理权,并且得以委托方的名义来进行,通过代销获得成交金额一定比例的代销费,即代销报酬。代销双方通常要签订协议。代销方不承担风险,其主要职责是促成交易。因此,代销商或代理商,属于居间商(Mediator)的一种。
三、经销商(Trade)
经销,亦称定约销售。它是指由生产厂商或出口商与经销商签订经销协议,按协议的规定范围经销商品。按西方商品流通理论而论,经销商(Ttrader,也称为商人、中间人)包括批发商(Wholesaler)与零售商(Retailer)两类商人。他们拥有商品的所有权,承担经营风险。经销以经销权是否具有排它性,可分为多头经销、独家经销与总经销(或叫包销)3种形式。其共同特点是厂商或出口商与经销商之间已实际发生买卖关系,商品所有权已发生转移,通过差价获得利润。经销商通过经销形式可以得到厂商或出口商的优惠条件。对于独家经销、总经销而言,还可以享有特定地区范围内商品专营的权利。
四、批发商
批发商是指向生产企业购进产品,然后转售给零售商、产业用户或各种非营利组织,不直接服务于个人消费者的商业机构,位于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
批发商的概念是以前对商人的一种叫法,现在已经逐渐趋向于被淘汰。顾名思 批发商
义,批发就是一批批进货,然后往外一批批地发。可见这样的生意没有什么计划,只是一个货物买卖的概念,而少了管理和控制。所以"批发商",一般是企业,用来说没有服务终端意识的坐商
批发商是相对于零售商来说的,零售商就是只卖一个或二个产品,而批发商是买大量的产品,一般为2个以上的至几千几万都属于批发商。 批发商就是批量采购上一级供应商(如工厂/代理/经销)的货,然后再批量卖给下一级需求者(如零售商)的经济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