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商业零售业如何结转成本
你所有的开支,减去毛收入,再减去纯收入,就是你的结转成本。
结转成本;主营业务成本:是损益类帐户,用来核算企业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成本。它的借方登记已销售商品\产品\劳务供应等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帐户的数额,结转后应无余额。该帐户也应按产品类别设置明细分类帐户。
Ⅱ 零售企业一般用什么方法核算成本
材料成本核算方法有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
原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原材料具体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一)采用实际成本核算
1.科目设置
“原材料”科目用于核算库存各种材料的收发与结存情况。在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时,本科目的借方登记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在途物资”科目用于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贷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物资(即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本科目应按供应单位和物资品种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的借方登记企业购入的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2.账务处理
(1)购入材料
由于支付方式不同,原材料入库的时间与付款的时间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在会计处理上也有所不同。
(二)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1.设置的科目: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
2.账务处理
差异率=差异额/计划成本
(1)采购时,按实际成本付款,记入“材料采购”账户借方;
(2)验收入库时,按计划成本记入“原材料”的借方,“材料采购”账户贷方;
(3)期末结转,验收入库材料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节约差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
(4)平时发出材料时,一律用计划成本。
(5)期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原材料实际成本=“原材料”科目借方余额+“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余额(-“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方余额)。
Ⅲ 已销售的产品成本如何结转
已销售的产品按照买价结转成本,会计工作中重要的具体业务,通常它是把一个会计科目的发生额和余额转移到该科目或另一个会计科目的做法,这个做法叫结转。结转的目的大体有四个:其一是为了结出本会计科目的余额;
其二是为了计算本报告期的成本;三是为了计算当期的损益和利润的实现情况;其四是为了保持会计工作的连续性,一定要把本会计年度末的余额转到下个会计年度。
本年利润账户的余额表示年度内累计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该账户平时不结转,年终一次性地转至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账户,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为亏损则作相反分录。年终利润分配各明细账只有未分配利润有余额,需将其他明细账转平,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贷:利润分配— 提取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
Ⅳ 商业批发零售业的成本核算用什么方法最好
最简单的方法,是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据此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毛利率)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Ⅳ 零售业期末成本怎么结转
零售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结转成本分录如下。
结转售出商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结转本月应交税金和商品成本:
借:本年利润
贷:应交营业税及附加
主营业务成本
结转本月销售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结转本月三项费用: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
营业费用
财务费用
如果赢利,即本年利润贷方余额,结转利润分配: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在“未分配利润 ”栏目)
如果亏损,即本年利润借方余额,结转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Ⅵ 商贸企业如何结转成本
一、商业核算的是商品的购进、销售、结存,没有生产过程的核算。所以,不需要完工产品成本计算表。
二、商业会计核算
(1)购进商品时
借:库存商品
借: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2)销售时
借: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金--增值税(销项税额)
(3)结转销售成本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三、商品进销差价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二)本科目可按商品类别或实物管理负责人进行明细核算。(三)商品进销差价的主要账务处理。
1、企业购入、加工收回以及销售退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商品进价,贷记“银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按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贷记本科目。
2、期(月)末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按以下公式计算:商品进销差价率=期末分摊前本科目余额÷(“库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发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商品进销差价率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期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期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期的商品进销差价。年度终了,应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四)本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商品的商品进销差价。
Ⅶ 批发兼零售的代理商如何结转成本
你们家的会计所用的是存货的“实地盘存制”,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
期初库存+本期收入-期末库存=本期发出
对于收发比较频繁、单位价值较小、容易损耗的物品,可以采用此方式计算成本。
肉类基本符合此要求,所以这种方法是允许的。
如果采用别的方法,工作量会很大。这个过程只要是严格把好商品的出入关,应该是没问题的。
把好关,说白了就是看好门,在进货和销售时别丢了货物。从理论上讲,控制好这个环节,就不用盘点,因为盘点的目的大多是为了证明货物没有缺损。
但是,在实地盘存的前提下,为确定月末余额,那就至少每月盘点一次了。
除了采用个别计价法之外,要想让存货跟其进价完全相符,是不太可能的,会计上只是使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而已;用不完的款作“预付账款”反映。
Ⅷ 关于批发零售行业的库存成本处理
你做了无票收入 就是为了交税才做的,你们是零售业 哪就是相当于虚作收入,这样是不可以的,隐瞒不过去的。你没有库存不能做收入,如果没有商品入库,可以考虑暂估入库,但以后必须开进来发票,以后开票的时候冲减无票收入,否则税务会认为隐瞒收入,帐实不符,没有进来的你怎么能卖出去呢,你存货要出红字了,有销售就要结转成本呀!先暂估入库,但以后一定要想办法取的发票,最好年内取得,不要跨年度。
Ⅸ 批发销售行业成本核算问题~该用什么方法合理
2008年新所得税税法第73条规定:企业使用或者销售的存货的成本计算方法,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选用一种。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
大多数企业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是按照加权平均法来核算的;结转存货发出的加权平均法举例:
某企业6月份账面上,库存商品A的期初余额100件,单价10元/件,金额1000元;6月10号购进200件,单价13元/件,金额2600元;6月20号又购进200件,单价12元/件,金额2400元;则在6月底,该商品的加权平均价=(1000+2600+2400)/(100+200+200)=12元/件;
假设当月销售了300件,则本月应结转的该商品销售成本=300*12=3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