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零售的发展趋势
中国零售业曾以每年翻番的门店扩张速度,开启了中国零售业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但经历一番粗放式的野蛮增长后,传统零售业遭遇瓶颈。随着电子商务的冲击,靠传统店铺物理网络布局的零售模式已经行不通了。而随着中国经济下行,零售企业扩张店铺的模式开始暴露风险,整个传统零售业呈现增速放缓、利润下滑的趋势。
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整个零售行业销售业绩下滑,不仅销售额有所下降,利润也在下滑。2012年前三季度,商业零售行业共实现营业收入4870.74亿元,同比增长13.12%,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近11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134.83亿元,同比下降15.39%。
通过对零售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前三季度仅有一半业绩增长。业绩同比下降的公司中,有六成业绩降幅在20%以上。约八成公司第三季度业绩环比下降。其中,在港交所上市的国美电器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2%;净利润亏损5亿元,1-3季度亏损增至近7亿元,与之相比,苏宁电器上半年的净利润也下滑近30%,2012年前三季度业绩继续下滑超过三成。
造成传统零售业的困境不是偶然的,分析原因,可归纳为资本对零售业的兴趣下降、电子商务的冲击、传统零售业模式弊端渐显、成本增加四个方面。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跌宕起伏,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区域一体化的逐步抬头,实体经济面临错综复杂的环境,世界经济前景难以乐观,我国经济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除成本、资金等因素外,我们面临的压力有3方面:一是项目重复建设、扎堆上马;二是需求萎缩、市场低迷;三是国际竞争对手的打压。面对严峻形势,我国必须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当前各个行业及省市都在抓紧制定转型升级战略,零售百货行业也应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培育和健全企业创新机制。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提升创新能力,重点突破制约产业价值链提升的关键环节,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标准、物流、营销等生产性服务环节,促进生产服务化和服务知识化。同时,通过“创造性破坏”,建立新的技术和生产体系,以生产效率的提升抵消、对冲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
未来五年,我国零售百货行业发展的着力点不在于追求更高的增速,而在于正确处理好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环境保护等的重大关系,改善和提升产业整体素质,着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12年1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把整个工业作为规划对象,并且由国务院发布实施的综合性中长期规划,指导未来五年我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方向。
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零售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零售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零售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零售行业中的翘楚! 一、批发市场建设开始进入一个相对的低潮。
随着超市、百货、专业店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批发市场不断受到挑战。消费升级、批发商转型,批发市场过多等等问题将进一步尖锐。批发市场的建设和发展相对进入一个停滞甚至开始萎缩。
二、百货业向超市业学习,开始走自营商品的道路。
百货业在我国远比超市业历史悠久,但是发展相对缓慢。原因有二:第一,百货业近10几年来水平不是高了,而是低了。从自营逐步转向为物业管理商,降低了百货业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和负担,从而最终降低了对于商品、市场的分析和掌控能力。第二,百货业连锁管理的能力,复制的能力,规范化管理的能力相对于超市业落后,也严重制约了百货业的发展。
从提升自我的管理水平,应对市场要求,以及规模化、连锁化、集约化运作的要求来看,百货业将不得不向超市学习,逐步开始自营商品。消费升级将成为百货业的机遇。
三、大城市超市并购加剧,小城市成为争夺重点市场。
一、二类城市因为大型超市布点过密,导致单店销售和赢利能力无法提升,最终的结果就是重新的并购和整合,优势向资金大、规模大、管理水平高的企业集中。最终可能形成几个国际品牌和极少数国内品牌占据市场的结果。
三、四级城市(沿海县级城市和内地地级或以下城市)因为还有一定的市场和赢利空间,所以会成为争夺的目标。因为其市场空间有限,中等规模(3000~7000平方米以内的超市将成为主流)。
四、便利店进入一个相对上升的阶段。
消费升级的一个特点就是人们对于性要求上升和对于价格敏感度的降低。随着收入的增加和城市交通的成本增高以及时间成本变得越来越高,便利店会相对进入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期。但是便利店经营的复杂性将成为经营中最大的障碍。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那便利店的赢利能力将受到非常大的限制。
五、专业店将进入第二个发展高潮。
类似国美、苏宁的专业店将进入第二个发展高潮。形态将更加多元化。比如服装超市、办公用品超市、食品超市、洗化用品超市等等将不断出现和壮大。他们通常将扮演“价格杀手”的形象,而且具有很强的渠道整合能力,形成对于大型综合超市和百货的强有力的挑战。新的商业巨头很可能将在专业店领域产生。
六、资本市场将更多的投资零售业。
IT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工业企业受经济不景气而更多的寻求销售渠道等等,导致零售业作为销售终端的能力进一步强化。零售终端。这个情况将进一步加剧。经历了本轮金融动荡的资本市场将更多看重稳定而具有高成长性,且有巨大现金流的零售终端。金融业、风险投资、房地产业和零售商的联合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虽然世界和我国经济目前处于一个低潮,但是零售业的发展总体将仍然保持高于GDP的速度增长。以上所述六个方向有望将成为今后5年或者更长时间零售业的发展的趋势.
2. 未来三年零售行业的趋势会如何
仲量联行华东区工业物流地产部董事姜悦表示,未来2-3年,“新零售”行业将会更加趋向于线上线下的互补融合而非竞争关系,多样化的零售渠道使消费者的购买路径更为复杂,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线上或线下消费。
3. 未来批发行业会发展成什么模式
首先你这个批发行业的概念太笼统了
什么叫批发,我们现在一般认为的批发就是所谓的渠道,就是代销商贸易商这样的概念。
换而言之你就是想问贸易商代销商的未来发展模式?
这个行业其实受政策,国际形势影响很大的。比较难预测。
总之可以看到的是贸易商分为两类比较容易发展
高利润贸易商(通常就是专利贸易,垄断贸易之类,同时也可以是高科技或者大品牌的代理)
无限需求贸易商(比如日用品,食品,消耗快,需求大)
4. 批发与零售有哪些类型未来批发与零售的发展趋势如何
批发和零售的类型有很多,未来的批发和零售的趋势都是线上销售。
5. 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零售业起步晚于美国,但发展较快。中国巨大的人口和网民基数给本身的网络购物市场带来了可观的增长空间。
经济告诉发展的今天,零售业的发展趋势什么呢?
6. 新零售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吗
新零售,是一种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7. 关于未来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方向
1、现在的零售行业正在经历洗牌,也就重组和扩张后中国市场将被十几个中国零售企业和几个外资零售企业所占据。中国加WTO后,外资零售行来加快了在中国的发展,而本国零售也为抗拒外资零售企业,也在不断加快自身的发展。地区性零售老大市场不断被全国性零售和全球性零售企业所吞噬,虽然地区性零售企业老大有区域性顾客情感支持和政府保护,但最终还是有能力者才能生存,市场经济就是不断的进行新陈代谢,淘汰弱者。
未来?太远了,说点近的,应该是近些年中国零售业将会是一个发展高峰时,因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中国经济的增长,国民的消费能力提升和消费理念的改变,必将促进中国零售行业的发展。
2、目前来说中国还不适合零售开发网上店,因中国目前电子商务存在着许许多多问题,在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同时因门店网点还未完全布好。
3、这个好比是生孩子,如果生一个健康的宝宝,那成活的机率就比较大,只看以后父母如何养,而如果孩子一生下就存在问题,那可能就随时就行夭折或抵抗能力差,随时容易生病,经不起折腾。因中国零售行业还存在很多法律法规漏洞,可以“白手起家”除了少部份固定资产是自个的,货物很多是代理商铺货,先货上架过一段时间结款(送货款)结款还时时不守时,于是就有混水捞一把着有之;试试运气者有之、洗洗钱者有之,搞不好,就撤,而还有携款潜逃者(供应商货款、员工工资);这就是有病的孩子;而现在中国的零售行业不管是国资还是民营的,其经营理念仍无法达到国际较好企业,而国资因有国家作垫背失败命运较小,而民营却麻烦,现民营企来还存在家族式,或者朋友式,想法大都是“拍脑式”一就拍就出来,没有系统式管理企业方案,故竞争力可想而之,虽然外在风光,却内在百病缠身,这就是生了一个健康的孩子,却因没有养好而后期染上了不治之症。
中国零售企业一方面加快市场的占有(外功),还须加快经营理念的转变(内功),如此方可有为之。
8. 零售行业现在发展前景怎么样
前景看好,《中国互联网+零售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网络零售规模还不到1万亿元,仅为0.75万亿元;到2015年时,我国网络零售额已增至3.2万亿元,同比增长31.6%。
新零售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电商自上而下,发挥互联网企业技术优势,整合线下零售;一种是实体零售商自下而上,自身供应链的整合和科技的运用,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可以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提高实体零售业的运营效率。对已触及天花板的电商企业来说,与线下实体零售业融合也是大势所趋。
目前来看,新零售将是实体零售业触底反弹的关键,但能否凭此摆脱困境还需等待进一步验证。无论如何,国内实体零售至少有了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