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最终消费支出和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联系和别是什么
网上有这个比较
有本书叫《中国主要统计指标诠释》,这个里面也有,十分权威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华侨、台湾同胞和外国驻华使领馆人员的消费品,最终消费不包括这些消费品,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它们包括在货物和服务的出口中。
2.最终消费包括我国临时离境人员和我国驻外使领馆人员在国外购买的消费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这部分消费品。
3.最终消费包括服务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相应的服务价值。
4.最终消费包括虚拟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这部分内容。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居民的建造房屋用的建筑材料,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这类建筑材料属于建筑活动的中间消耗,不属于最终消费。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对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等非政府单位的商品零售额,最终消费中不包括这部分商品的价值。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政府单位的小轿车、面包车、工具车、卡车等交通工具和电讯设备、电影器材等机器设备,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这些交通工具和机器设备的购买属于固定资本形成,不属于最终消费。
8.最终消费包括政府单位提供的公共服务的全部价值,即,不仅包括政府单位在从事公共服务活动时所购买的货物(固定资产除外)价值,而且包括政府单位从事上述活动时所购买的服务、支付的劳动报酬和固定资产的虚拟折旧价值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只包括其中的货物价值。
『贰』 如何理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网上零售额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已经是零零后了,生活过得很安逸很舒适,衣来张口饭来伸手不必为了金钱而忙绿奔波。可是,摆在我们眼前的是大学生就业难,负债压力大。
如果我们不提前走出舒适区,经济独立实现财务自由将来就会很被动。有些大学生想实现财务自由可苦于无门,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三种可以让大学生实现财务自由的方法。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一、网络写作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写作能力人人都有,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写得引人注目写得精彩。如果你有这种能力,网络写作这个方式就非常的适合你。一般来说,一篇稿子的价格在几十到几百不等,写得好的可以去专门的网站上面投稿,或者去一些微信公众号上投稿。
一般来说,比较推荐去微信公众号上投稿,通过的几率大。虽然说刚开始可能价格不会太高,但是这足以证明你在写作这方面是有天赋的,这就是对自身的一个巨大的肯定,只要你持之以恒写作能力就会越来越好,文章的价格也会随之越来越高。
二、声音变现
没有错,你没有看错声音也可以赚钱。没想到吧,在如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衍生出了很多新兴媒体行业,上个方法适合有写作天赋和有写作想法的大学生,这个方法则适合声音条件比较出众的大学生。如果你的嗓音条件较好,歌声婉转动听,那么你就可以选择去用声音直播变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这在当代年轻人中很常见,既可以让大众听到自己的作品,还可以在唱作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又能赚钱。简直是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呢?再来就是有些大学生唱歌功底可能不太行,但是胜在声音好听,是为大众所喜爱和接受的类型。那么这类大学生就可以选择去“读书”。此读非彼读,读书就是把别人写好的文章用声音读出来。现在在各种图书有关的app平台上面有了听书功能,这是最近一两年才冒出来的新兴职业,大学生可以在空暇时间录一小段音频上传到平台就可以实现变现了,如果能得到听者的青睐还会有额外的打赏。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三、视频剪辑
说起这个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像我们刷的抖音、哔哩哔哩和头条等里面的视频都经过剪辑才投的稿。那么,视频剪辑又是如何赚钱的呢?一般来说,平台会根据你发布视频的点赞数和浏览量来确定你这个视频值多少钱。简单来说就是只要你视频的点赞数越高,这个视频就越火,就意味着你发布的这个视频更有价值了。
但是,不是每条剪辑视频都能火的,找准大众的喜好下手才会事半功倍。一般来说,大热的题材有电影类、小品类、生活小妙招和电视剧的精彩剪辑,找准这些素材就不怕自己的视频没有热度啦。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平台,你还可以去闲鱼等平台接单,又赚一小笔。当你熟练掌握了pr等工具,这说不定将会对你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变。
其实合适大学生实现财务自由的工作太多了,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尝试去开始。希望大家都能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实现财务自由的方式,实现得越早,就会多一份独立。
『叁』 零售额什么意思与销售额有什么不同.通俗的
零售额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这个指标反映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来满足他们生活需要,是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货币流通等问题的重要指标。
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
应答时间:2021-03-2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肆』 “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以相互代替吗
居民消费是指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支出,政府消费是指政府在公共服务上的支出和政府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居民提供消费货物和服务所承担的净支出。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是在商业统计中经常使用的概念,它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两部分组成。 由于目前我国尚未进行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季度核算,因而在进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时,人们往往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最终消费”的替代指标。这样做是否合适呢?实际上,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可作为参考但不能相互替代。二者的区别如下: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华侨、台湾同胞和外国驻华使领馆人员的消费品,最终消费不包括这些消费品,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它们包括在货物和服务的出口中。 2.最终消费包括我国临时离境人员和我国驻外使领馆人员在国外购买的消费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这部分消费品。 3.最终消费包括服务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相应的服务价值。 4.最终消费包括虚拟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这部分内容。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居民的建造房屋用的建筑材料,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这类建筑材料属于建筑活动的中间消耗,不属于最终消费。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对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等非政府单位的商品零售额,最终消费中不包括这部分商品的价值。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政府单位的小轿车、面包车、工具车、卡车等交通工具和电讯设备、电影器材等机器设备,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这些交通工具和机器设备的购买属于固定资本形成,不属于最终消费。
『伍』 社会消费总额和社会消费零售品总额有区别吗
有区别呀。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包括售给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不包括住房)和售给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和城市街道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用公款购买的用作非生产、非经营使用的消费品。
这个指标反映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生活消费品来满足他们生活需要的情况,是研究人民 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货币流通等问题的重要指标。
『陆』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什么意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国民经济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消费品总额。简单地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 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以及农民售给非农业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如果按销售对象划分,可以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划分为两大部分,即: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针对售给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针对企业、事业和行政等各种类型单 位用公款购买的用作非生产、非经营用的消费品。
其中,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与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居民消费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前者中的大部分直接构成居民消费,是计算居民消费的主要资料来源之一。
『柒』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怎么统计
在每个统计局都有一个商业.服务业这个专业,规模以上的是经常性报表也就是每个月都要报,而规模以下的一般就是采用抽样调查这的方法来获取数据
『捌』 这几年中国零售业的销售总额是多少
中国零售业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流通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动下,中国零售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到2003年,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达到37693亿元,比1991年增长5.5倍,年平均增长15%;到2003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842亿元,比1991年增长了近5倍。在行业规模迅速提升的同时,中国零售业的业态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单一的百货商店为主导的业态结构,发展为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仓储商店、专业商店并存的多元化业态结构。自2004年12月11日开始,我国零售业市场全面开放,这也使得外资零售企业大量进入我国,这直接影响着中国零售企业积极引进、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使中国零售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具体看来,中国零售业的特点表现为:
零售业规模迅速提升
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842亿元,比1991年增长了近5倍。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9777亿元,年均增长1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6065亿元,增长1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7693亿元,增长15%;餐饮业零售额6066亿元,增长123%;其他行业零售额2083亿元,增长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部分商品的零售额增长十分迅猛,成为零售市场上的一些亮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8.5%,通信器材类增长70.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3%,家具类增长28.2%。
从零售百强企业来看,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的平均规模快速增长。与2001年的相比,2002年百强零售企业的商品销售总额增长23.6%,商品零售额增长26.8%,零售增长速度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6.3%。2002年零售企业百强平均每家企业商品销售总额为28.95元人民币,零售额为24.13亿元,比2001年分别高5.53亿元和5.1亿元。
新旧业态并存发展
对外开放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达到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2003年零售企业百强中,以超级市场、专业商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为主的零售企业已占47%,其商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42.2%,比以百货店业态为主的零售企业的增速高24.4%。
尽管受到新型零售业态的巨大冲击,百货商店并没有消失,而是进入了一个调整和转型期,并继续保持着中国零售市场的主要业态地位。百货店将原有的中低档商品和五金家电等商品会分流出去,专注做精品化、品牌化、高毛利、低周转的百货,体现百货公司的层次感、时尚感,引领时尚变化的潮流。百货零售企业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仍在稳步增加,其发展的绝对速度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在2003年中国零售百强企业中,百货类企业仍占53%,百货商店仍然是中国零售业的重要力量。
市场集中度提高
对外开放以来,中国零售百强企业迅速成长,市场份额逐步向优势企业集中。2001年,零售百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5.06%,2002年提高了0.87个百分点,达到5.93%。2003年中国零售百强企业实现销售额达4129.8亿元,比2002年提高56.2%,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比2002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2002年排名前十位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总额占零售企业百强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为38.8%,比2001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零售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不仅发挥了稳定市场的作用,还将带来工业、商业、消费者三者关系的调整。
零售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近年来,中国零售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除了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零售业态发展较快外,更重要的是先进流通经营与管理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推广先进流通经营与管理技术,发展现代流通,大中型商场90%以上都建立了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50%以上大中型商场应用了条形码技术,一大批零售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MIS),积极应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互联网(INTERNET)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水平,降低了流通费用。一批现代化水平较高的零售企业应运而生。
外资大举进入
据统计,从1992年开始,截至2003年9月,全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约30亿美元,批准设立外资商业企业264家,分店2200多个,分布在国内20多个省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世界前50名大型零售商大多数已在中国占领了一席之地,知名的零售业巨头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已经逐步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1998年,外资零售企业的零售额占全国零售总额的比重大约为1.5%,2000年增长至3%左右。
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
在零售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现,表现为:
企业规模偏小
从零售结构整体来看,中国的零售结构以小规模的商店居多,特别是个体商店的比重高达92%,每个个体商店的平均从业人员只有1.75人。即使是大型零售企业,其组织规模仍然偏小。2001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平均规模为94人,而同期国内外资企业的平均规模超过了220人。将中国的零售企业上海华联与沃尔玛相比,其经营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都与之有相当的差距。从连锁经营看,以连锁经营发展最快的美国来说,其连锁经营已占全国零售额的80%以上,而我国这一比重仅为25%左右。这种零售企业的小规模经营,严重阻碍了零售业规模经营优势的发挥。
出现快速膨胀式扩张
中国零售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快速膨胀式扩张,主要表现为在扩张布点的同时,轻视了单个店铺和单位面积经营的效益增长。比较家乐福和联华近几年的扩张业绩,可以看出:家乐福销售额1998年至2000年年均增速高达77%,新店开张速度仅为年均24%,每店销售收入年均增速高达28%左右;联华在1995年至2000年期间,销售收入增长尽管也高达年均69%,但其开店的平均速度却高达89%,这也意味着每家新店平均销售额年均减少10%以上。这表明在一个总的高速增长市场环境中,单店收入潜在的同步增长效应似乎已经完全被新开店潜在的平均收入下降抵消了。在对外开放条件下,这样的盲目扩张将制约零售企业的成长。
经济效益欠佳
在中国零售业市场规模快速膨胀的同时,零售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没有保持同步增长。从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盈利情况来看,1998年实现利润总额达到谷底,全行业净亏损0.3亿元,2002年利润总额有所回升,达到54.3亿元,但企业的盈利仍没有恢复到90年代中期以前的水平。纵观企业的盈利水平,差距更为明显。2002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0.84%,尚低于1996年0.9%的水平,而企业效益较好的1994年则为2.25%。效益欠佳的问题成为制约零售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区域差距扩大
受政策、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区域差距仍在扩大。2002年,东部地区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为17481.6亿元,比1995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率为11.3%,占全国的比重为61.8%,比重比1995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7487.6亿元,比1995年增长1倍,年均增长率为10.6%,占全国的比重为26.5%,比重比1995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为3329.1亿元,比1995年增长79.3%,年均增长率为8.7%,占全国的比重为11.8%,比重比1995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
从不同经济地带零售企业的效益情况看,2002年东部地区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0亿元,占全国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92.1%,比重比1994年上升了13.6个百分点;而中部地区则为净亏损;西部地区实现利润总额4.7亿元,占全国的6.7%,比重比1994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可见东部地区零售企业的盈利能力仍强于其他两个地区。
中国零售业发展趋势
走规模化经营道路
目前,中国零售企业的规模与发达国家零售企业存在一定差距,而零售行业实现“低成本、高利润”运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施规模化经营。世界零售百强企业都是规模化发展的典范,位居前10位的企业店铺数都超过1000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连锁企业沃尔玛公司,目前在全球共拥有4150间门店,2001年以销售收入2178亿美元的成绩荣登《财富》500强冠军宝座。
纵观世界零售百强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走联合经营、连锁经营的道路,是实现企业规模化的一条捷径。由于中国政府正在酝酿出台《城市商业网点条例》,加上中国很多大型城市零售店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新增店铺必然激化区域竞争,因此,兼并收购将成为中国零售市场重要的扩张方式。同时,全球著名的大型零售企业几乎全部采取连锁经营方式。由于大多数零售业态都可以以连锁经营的形式存在,因此连锁经营将成为零售业新的发展趋势。
新型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发展
大型综合超市、以食品为主的超市、专业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发展,折扣店、无店铺销售等将悄然兴起。虽然大型综合超市业态在中国一二类城市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但今后几年大型综合超市在中西部经济较发达、地方产品较丰富的城市,将呈快速增长趋势。以销售生鲜商品、加工食品为主的超市,今后1000平方米以上的店铺有增加发展的趋势。在专业店中,除家电专业店、建材专业店、医药专业店、眼镜专业店外,办公用品专业店、家居饰品专业店、体育用品专业店等都将有大发展。折扣店业态,对一些有实力的连锁企业或有品牌的食品加工企业、食品批发企业等,是一种极有吸引的新型业态,尤其在新型零售业态不太发达的地方或中小城市更具发展潜力。无店铺销售业态将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中国营销技术的提高出现发展态势。
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成为核心
世界零售百强大多采用先进的技术,实现商业管理自动化。零售企业广泛使用电子商务系统,如商业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形成以信息处理为手段的商业自动化管理模式。商业管理自动化渗透到企业的购销、存储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而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世界零售百强企业的经验表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技术代表了现代零售业发展的方向。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在未来几年内,科学管理将成为中国零售企业发展的主要手段。
外资份额继续扩大
自1992年中国实施零售业的对外开放以来,外资零售企业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在中国的战略部署,并夺取了一定的市场份额。2004年12月11日中国将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进一步扩大商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届时外资大举进入,凭借其战略管理优势、流程管理优势、零售业态优势,将继续扩大在中国的零售市场份额。
2004年消费品零售市场总量稳定增长,全年的零售总额达到53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2%。城乡间和区域间的结构差距继续扩大。2004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5573亿元,增长14.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8377亿元,增长10.7%。
2005年上半年,中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势头,完成商品销售总额879.8亿元,同比增长17.5%,完成零售额736亿元,同比增长18.3%。在所统计的二十八大类商品中,共有二十四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加,且二十一类商品零售额增长幅度都在百分之十以上。
『玖』 什么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它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其中,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是指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金额;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是指售给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公款购买的用作非生产、非经营使用的公共消费的商品金额。理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有四点需要注意:(1)它反映的是生活性消费而非生产性消费;(2)它是一个商品销售金额的概念,不包括自给性消费和服务消费;(3)它不仅包括居民生活用消费还包括社会集团用作非生产、非经营使用的公共消费;(4)它是全社会口径的指标,反映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生活消费品来满足他们生活需要,是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货币流通等问题的重要指标。目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由各级政府统计部门按照国家统计制度规定组织统计调查取得数据。本指标由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其他行业零售额三个部分构成。计算省级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资料来源: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施全面调查,对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企业实施抽样调查;对住宿和餐饮企业实施全面调查。个体经营户零售额通过抽样调查方法取得。其他行业零售额:由省、市、县各级以经济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为基础,分别根据一定的比例推算确定。批发和零售这两个指标的划分,社会上存在有很多误解,如:购买量大就是批发,购买量小就是零售;批发价购买就是批发,以零售价购买就是零售;单位购买就是批发、个人购买就是零售等等。统计频率:月度数据来源: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