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仿古铜器的历史
青铜器的制造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的历史。古代“国之大事,在祭与戎”,进行祭祀、征讨等国家大事需要大量的青铜器。先秦青铜器不仅与我国的历史、冶金、文字都有着重要的联系,还为工艺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仿古青铜器的出现是人们出于复古宣传传统礼教之目的,或出于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与爱好。仿造先秦青铜器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至宋代,当时金石学兴起,公私以收藏商周青铜器为乐事,宫廷曾据内府所藏商周青铜礼乐器大量仿制,以为郊庙之用。宋代王黼奉宋徽宗之命于宣和年间(1119——1125年)编纂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宣和博古图》,其中著录了宋代皇室所藏自商至唐的青铜器的精华。此书图文并茂,分18类,每类皆有总说,收器凡839件,对后世青铜器的造型艺术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政和年间,宋徽宗酷喜古物,常命良工仿制新得之古器,故所制尤多(见翟耆年《榴史》)。 作为满族贵族建立的清王朝,从入主中原至清中晚期,经历了一个从生活方式、语言文字、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全方位吸收汉文化的过程。清王朝建立后,面对汉族高度发达的封建文化,清廷逐渐认识到,武力征服只能奏效于一时,人心归附才能得益于长久。以康熙帝独尊理学为标志,清廷确立了“崇儒重道”的基本国策。雍正帝为摆脱帝位合法性危机的阴影,也从中国传统的思想武库中找出“天人感应”的武器,并利用佛教、道教,力图将政权和神权结合起来,对儒、释、道三家采取了并行不悖、各取所需的政策。乾隆时期,疆域一统,海宇又安,经济发展,清王朝处于全盛时期。乾隆帝大力提倡文治,“帝王敷治,文教是先”。乾隆年间仿《宣和博古图》编纂宫廷收藏古器1436件为《西清古鉴》四十卷,复出《西清续鉴》二卷,后又出《宁寿鉴古》十六卷,这三部书对于推动宫廷和达官显贵的青铜器收藏起了很大的作用。
清代铜器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无论在用途上,还是性质上都截然不同。商周时期,青铜器是贵族世家的标志,贵族为了弘扬祖德、刻纪功烈,铸造铜器并记录在铭文中。礼器使用的多寡,更是体现贵族等级制度上下尊卑的象征。到了清代,铜器已失去了这些意义,它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种器皿,或是人们手中赏玩的艺术品。清代铜器主要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实用器,如香炉、鼎、瓶、壶、龟、鹤、羊、鹿等,主要用于生活、祭祀及各种仪式中。这部分铜器在造型方面与原器相似,具有商周青铜器的风格,在装饰上,没有严格仿造商周青铜器的纹饰,而是使用了龙纹、卷云纹、浪花纹、花卉纹、变形兽面纹、变形夔纹、回纹等纹饰。有些器物上的兽面纹,已不是兽面纹,倒像是蝙蝠。青铜器中的斝、簋、爵、觚、鼎、壶均是礼器。
清代宫廷中先后设立了铜作和炉作,大量制造各种铜器,以为内廷陈设、佛堂供奉、太庙郊坛等使用。尤以乾隆朝宫廷仿古器最盛,这当然与乾隆帝博雅好古的性格与情怀有关。清宫铸造铜器运用的是古代的失蜡法,到了清代,这一铸造技艺已达炉火纯青,能够制作出各种复杂的造型,而且形体规范,端庄精致。装饰方法亦多种多样,有錾刻、镂空、烧古、鎏金银、嵌金银丝、洒金等,在继承的同时又力求发展。在器物的皮色方面更是变化多端,造办处档案记载的就有石青斑、石绿斑、朱砂斑、猪肝色、铜绿色、茶叶末色、翡翠绿、蟹壳青及鳝鱼黄等。这些生动的色泽柔和温润,宝色内涵,珠光外显。从中可以领略清代宫廷铜器的精美考究,以及古意盎然的韵味。
清代仿古铜器的特征:一是常铸有铭文,表明是仿制品,宫廷所仿多铸有本朝年款,如“大清乾隆年制”铭文。二是仿品在形制与气韵上多与原器有差异。外形有商周青铜器的部分特征,但往往对局部加以多方面的改造,如“清仿古花觚”。下面从故宫藏品中遴选部分代表性的仿古器物略作介绍
清仿四足方斝,高9.5厘米,宽10.8厘米。体方,深腹。腹侧有一兽首鋬,侈口,束颈,平底,底下有四足。颈饰三兽首及变形的夔纹,腹饰蕉叶纹。商代的斝,一般器型是三尖足或是四尖足(也有柱足的斝),足较高,且外撇,口上有二伞形柱。而此斝型体小,四足类似明清家具的足,这在商代青铜器中尚未见到,造型与商周的斝相差较远,夔纹已变成像鸟纹了。
清仿鎏金凤纹簋,高11.6厘米,宽15.2厘米。体圆,深腹。双兽耳,圈足,有盖,盖上一圆握。盖、颈、足均饰凤鸟纹。通体鎏金。盖内、器内底有铭文。此簋的造型及纹饰均仿造商周的簋,但凤鸟纹已变形,鸟体臃肿,尾部短小,纹饰粗糙,失去了商周凤鸟纹的风格。商周鎏金的簋,目前尚未见到。
清仿古花觚,高27.9厘米,宽15.7厘米。体圆,呈喇叭状。侈口,圈足。以雷纹为地纹,颈饰蕉叶纹,腹饰兽面纹,腹部有四凸棱,足饰变形兽面纹及四凸棱。足内无底,上下相通。此觚无底,没有实用性,只能供观赏,而商周的觚是酒器。造型虽与商周觚相似,但纹饰差别很大,雷纹松散呆板,尤其是兽面纹,已严重变形。
清乾隆款仿雷纹四足方鼎,高14.8厘米,宽13.3厘米。长方体,方口沿,口上有双立耳,平底,四柱足。腹部饰雷纹,雷纹中间饰直纹。外底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书。商周的方鼎为直颈、直口,口沿外折,雷纹紧凑流畅。此鼎棱角分明,造型呆板,口下内收,器内有烟熏的痕迹,已由早期的鼎演变为香炉。
清乾隆款燕螺纹小壶,高18.8厘米,宽9.8厘米。体圆,鼓腹,肩部有四环,圈足,肩部及腹下饰蕉叶纹,腹饰浪花状纹二道。足外底有“乾隆年制”四字。该壶铜质细腻,铸造精良,应为清宫造办处所造。
❷ 网上买的仿古青铜器,摆了两年了,其表面上不均匀地起了一些白色粉末状物质,请问这是什么物质及其成因。
它那种白色的粉末 化学成分应该是氯化亚铜,其成分对铜腐蚀性非常强,危害也很大,如不及时处理3-5年铜就会被腐蚀透。所以在青铜器养护上面主要是处理白色粉末状锈,而且这种白色粉末状锈还会传染到其他铜器上。在器物上不容易除去,所以一般复仿制的青铜器在出厂前都要经过灭菌消毒的处理,已防止产生这种白色的粉末状锈。
白色粉末状的成因有多种因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个体小作坊在制作时大量的使用了尿素,来处理锈色导致氯离子含量较高,从而产生了氯化亚铜。只有改变化学处理方式减少多于的氯离子才能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氯离子的减少会使得铜的腐蚀速度较慢上锈时间较长,所以现在的小作坊为了达到快速生锈的效果不愿意改用其他方式,而使用较为便宜生锈速度较快的尿素。
第二种生成的原因是因为在工艺上,要使用氯化铵做为模壳固化剂,所以在铸造后必须用碱水高温将其煮掉,但因为他们没有清理干净导致氯化铵有残留,从而过多的氯离子形成了氯化亚铜。还有一些受材质、环境、工艺、等其他的诱因较为专业,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我,来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❸ 仿古铜器制作
制作艺术盛行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商朝后期的司母戊大方“鼎举世闻名”,另外“四羊方尊”和战国时期的“嵌错赏乐铜壶”,也是古代青铜器的精品。所谓仿古铜器。就是艺人们采取一种特殊的工艺手段,使铸造与绘画、雕刻、镶嵌相结合,仿制古代散见于世、为数甚少的青铜文物,供人们鉴赏和珍藏。潍坊仿青铜器制作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产品主要是仿制爵、鼎、盘、炉以及佛像、鸟兽和人物等。当时一个名叫胥伦的农民,生性聪敏,巧于手工制作,并擅长书画。为了糊口,他铸造假汉印和古代造像,冒充真品,卖给当时著名的金石收藏家陈介祺。当陈介祺发现是冒牌假货后,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尽出个人所藏三代青铜器、六朝佛造像、印章等文物,与他共同研讨,以求仿制。经过协作,采用拔腊翻砂法仿制,制品惟妙惟肖,几乎乱真。从此胥伦名扬四方,因其技艺精湛,晚年赴京为国子祭酒王懿荣等铸印,很受器重。此后,仿古铜器在潍坊广为传播。新中国成立后,仿古铜工艺迅速发展,品种已由过去的几个增加到现在几十个,且在质量上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上锈工艺,在原来一两种的基础上,增加到出士锈、家藏锈、黑漆锈、鎏银等六种技法,使制品上的斑锈逼真,色泽肖似天成。长保存,颜色不变。现在潍坊已成为全国重点仿古铜器产地之一。其代表作有“长信宫灯”、“毛公鼎”等,“毛公鼎”原件是清朝同治年间在陕西出土的西同青铜器,曾被当时潍坊金石学家陈介祺收藏,后流失国外。为使这件真品重现,解放后老艺人靠手头上的拓片和其他资料的借鉴,着手研究和复制工作,终于在1982年复制成功。这只仿制的毛公鼎,内壁铸有铭文497字,保持了原件的风貌和神采。“长信宫灯”是本世纪六十年代末在河北满城出土的西汉文物,也是一件艺术水平极高的 珍品。其造型是一位面目清秀的坐状宫女,手托圆筒带罩的灯台,灯台底部可以盛水。点燃油灯、时,油烟可以通过连接灯罩和宫女手臂、身躯及盛水底座的圆管而渐渐消失,起到了很好的消烟除尘作用此外,“马踏飞燕”“文王鼎”、“鸡鱼炉”,以及那些小巧玲珑古朴精一致的“观世音”.“笑面神佛”等,都仿制逼真,畅销国内外。现在潍坊已经把仿古铜艺术和木器嵌银工艺相给合。制作出更多的产品。如“四扇博古挂屏”。
❹ 制作仿古青铜器的地方在哪
制作仿古青铜器的地方,这个可以在网上也可以查得到的,而且都是非常透明的青铜器制作,质量还是相当好的。
❺ 有没有塑料制的仿古青铜器
有树脂仿制的青铜器。
仿青铜编钟按照出土编钟尺寸外观一比一精心仿制仿铜器皿坚固不变形的树脂制作表面喷涂金属漆在进行做旧做锈处理与实物一摸一样http://www.dqgyms.com/upphoto/20097110290746.jpg
http://www.dqgyms.com/upphoto/200971102659746.jpg
利用树脂制作的青铜器重量轻价格低廉外观还非常逼真是作为影视道具表演道具的理想产品同时还生产其他品种的影视道具表演道具有盔甲盾牌马具仿真青铜器兵器弓弩可按照你的要求定做加工不同大小不同材质的影视道具电影道具舞台道具表演道具
http://www.dqgyms.com/upphoto/2009524232611746.jpg
❻ 帮忙取个店名 店里主要卖仿古铜器和工艺品的
《忆古惜今》店,或《忆古惜今专卖》店。该名称囊括你所经营所有品种。店两边可以立对联说明店里经营什么东西:忆古之智慧,惜今之精华。既有仿古的精品又有今天名品。
❼ 最近喜欢上了青铜器,问一下大家,家里摆上仿古青铜器好不好
当然可以了,家里摆上青铜器特别能体现主人的修养、品味和档次。不过青铜选择要慎重,一定要选择好的生产厂家哦!同时摆放也有讲究。前两天无意中走到中山国文物陈列馆,发现那里有个青铜作坊,看着还挺不错,可以进去选选。
❽ 仿古青铜器是如何制作的呢
失蜡法。(1) 母模制作:制作好的青铜器, 必须有完美的母模,这是青铜器制作最关键的步骤。如果是复制,就需要用青铜器专业去锈法把古器物清理干净再翻制模具;如果是仿制, 就需要雕刻出一件与原古器物一样的母范。母模制作方法是:根据图片或原古物,用模具石蜡或经过处理的石膏塑造出与古器物相似的形状, 古器物形状塑造得是否准确, 可再进一步雕刻纹饰时加以修改, 依据图片作塑造、 雕刻时, 由于存在视觉差, 无法确定原纹饰的具体位置及大小, 我们以古器物的对称中线作起点,根据古器物的尺寸及照片的尺寸, 计算出粗花和回纹的位置、 大小。 然后把花纹雕刻在塑好的器形上。 出现差异时, 调整已塑好的器形, 直至花纹均匀分布在器形表面为止。 在雕刻纹饰时, 纹饰底子要平整, 线条要流畅, 花纹雕刻深度必须与原古物一致。 按照这种方法, 如果能把古器物上的花纹均匀刻在已经塑造好的器形上,母模的制作基本完成。 母模制作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用模具蜡做材质易出现毛边及圆阳花纹。古代是在泥范上雕刻花纹的,阳纹表面平整见方。
(2) 翻制模具:过去用石膏翻制模具, 由于石膏凝固以后,质脆、疏松,所以做出模具的纹饰,立体感不强、线条不够流畅、利用率不高,往往修整后,纹饰变形、 失去原古物的韵味。 现在模具翻制, 一般采用温室硫化硅橡胶, 不仅方法简单, 而且制作的模具效果非常好。 尤其是在原古物上翻制的模具, 可以把原古物的外形、 花纹、 神韵, 毫不走形地翻制出来。这种方法的不足是:整个形状比原古物稍有收缩, 但比例很小, 如果不与原古物在一起比较, 用肉眼很难辨别有缩小的感觉。
(3) 模壳制作及铸造打磨:现在一般都采用失蜡铸造, 这种方法简单快捷, 而且能够不失原器形的韵味,可铸造出来工艺特别复杂的青铜器。不足之处是:器形胎壁厚薄不均匀。 用硅橡胶模具倒出失蜡模壳,一定要进行内外修整。外部要保证蜡壳表面平整、 不变形;内部修正尽量使其厚薄均匀、 棱角分明、光滑平整。 底部范线、 垫片制作规范。 铸造采用精密铸造法, 这里不再详述。 铸出的器物要经过精细打磨抛光处理。打磨时一定保护铜胎原有形状、花纹,尽力使纹饰清晰自然,精美流畅。最后就是铜胎做旧。
❾ 铜器如何做旧
注意:不要轻易尝试。
做旧都有那些常用的手段,电解、电镀真水银浸、盐酸或硫酸、锈粘、尿泡等。
如何让铜出红或绿色的包浆。
首先不能做得太过了,因为铜器、铜板的年代不是很久远的,锈色一过就太假了。具体做法是,用盐酸或硫酸,擦铜器一定要均匀,然后晾晒直制出绿锈色。用火烧煅,烧透后浸入冷水,变带红色的锈色。然后用油布反复的擦,直到把表面的锈色全部擦掉,在用蜡反复的擦,就可以出来非常漂亮的包浆了。保养的时候就用干布经常的擦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