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跪求过去庆祝春节的方式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中国人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温州人有去自己的信教虔诚祈祷,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里,与家人一起获得幸福。其中,多为佛教。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庚寅年新年贺图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过春节,燃放爆竹,在门窗上张贴字画祈福、装点居所,是这个节日最普遍的习俗。
2. 华铃空竹帆布包价格
华玲空竹帆布包价格一般是100到200左右,具体的它外观还是还蛮漂亮的,还而且耐用,装的东西很多。一般情况下,旅游的时候可以备用。
3. 人们总是在春节前夜庆祝春节英文倒装
六十年春节风俗的变迁九十年代的春节看看春节期间商家的广告词就知道百姓过年有多忙了,“打个电话拜个年,欢天喜地大团圆”、“包饺子贴窗花欢乐在农家,看焰火放鞭炮京郊真热闹”、“春节不在家,假日列车游天下”。总之,围在家里包饺子看晚会是老皇历了,过节也要过出个性过出新意来。这让北京人过春节也开始犯难:出游订不上团,在超市购物交款排大队,打保龄球球道爆满,想租个车到郊区转转,车早就预订一空。春节的乐事多了,品戏、看电影、听音乐会,连电视频道也“春运”——节目太多,挤破门槛。想求新求异也不是容易事。不夸张地说,正月过后,就要计划明年的春节怎么过了,因为动作慢了计划跟不上,只能过一个遗憾的春节。百姓过节的方式是一天天变了,休闲度假的意识也一天天强了,春节在人们的心目中从一个团圆佳节渐渐变成一个度假的好机会,提高生活品质从这个最传统的节日开始了。年饭家宴挪到酒楼吃半数以上的人家不自己包饺子,速冻饺子出现断货现象。辛辛苦苦一年了,过春节该享享口福了,家家户户为年夜饭张罗,这是每年过节的传统想法。可越是吃得好了越想在过年的时候吃点省事的、吃点清淡的。老百姓的心思早被商家琢磨到了,1992年,西单菜市场推出五种家庭套餐,每套50元至70元,回家简单一加工就是丰盛的年夜饭。按老礼儿,京城的馆子到春节差不多都关门上板了,家家户户都忙着在家里炒菜,谁还会光顾餐馆?可到1994年,春节期间最常见的大红纸“春节休息”见不到了。家宴设在餐馆酒楼成了时尚。与其在家一通忙活还不如在餐馆里踏踏实实吃一顿呢。而商家也看准了这一点,为了有个好买卖,为了有个好商缘,都比着赛不关门,加班加点纷纷摆出家宴擂台。1996年,北京城摆起了年夜饭,百店家宴热热闹闹。到了1997年,年夜饭也要预订,订晚了就剩回家煮冻饺子了。1990年前后,时兴涮火锅、涮羊肉,之后是烤鸭、粤菜、川菜、上海菜、湘菜相继而至,中间还穿插着红焖羊肉、家常菜,各家餐厅为了年夜饭也绞尽脑汁变换花样,到了1996年,连饺子城也火爆起来。“破五的饺子”,北京的老风俗还被很多人记挂着,只是初五热了冻饺子。北京已经有半数以上的人家不自己包饺子了,速冻饺子出现了断货现象,就连做饺子皮也成了“新兴产业”,一个小商贩春节期间能卖出去三四十斤饺子皮。年货鸡鸭鱼肉成配角食品的花费还不到春节花费的1/5,而1/3的钱被用来交朋友了。到了90年代,正月临近的日子里,很难见到被大包小包的“吃物”压得难于行走的人了,“平日里也是吃海参鱿鱼,干吗非要赶到春节?”粮店里挺金贵的菜籽油也开始被冷落了,1992年的春节,尽管张贴了“春节期间每人优惠10斤”,仍没有达到促销的目的。因为北京人知道,更好的“绿宝”、“骆驼唛”之类有的是,根本不用囤积。尽管民以食为天,但在1994年的一项调查统计中发现:虽然过年几乎各家各户都要购买食品,但食品的花费还不到春节花费的1/5,而1/3的钱被用来交朋友了,吃,已经不是北京人过年的主旋律了,人们把的精力和钱用在了自身建设和交往娱乐上了。会吃了会玩儿了,北京人过年也更实惠了,开始时兴批发过年。去水产市场批海产品,到大钟寺批发水果,当然,还有批发鲜花。去年春节,北京销售鲜花超过30万盆,销售额近1500万元,和一个大中型商场的效益差不多。1995年,必备年货是金童玉女财神爷和大大的福字。1995年的年货里还有一样小东西:欢乐球。这是“禁放”之后春节欢乐产品的主唱。上亿只欢乐球在那个春节爆响:既安全又声色兼备。吉祥物也是置的年货,1996年小老鼠随处可见,1998年,虎行天下。年乐旅游过年成时尚春节,从旅游淡季变为“黄金季节”,机票优惠已成为历史。1992年的年三十,五个结伴前往哈尔滨看冰灯的年轻人是新闻人物,过个团圆年的观念正在被悄悄改变。这一年,春节机票优惠50%的做法已成为历史。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节晚会的日子也已经过去。1996年的春节迎来最长的公休假,从初一到初七整整一周,机票价格开始上浮。春节,从旅游的淡季变为“黄金季节”。到1997年旅游过年有钱也难,还在1996年12月,东南亚以及海南、昆明、西双版纳、厦门、武夷山等国内路线已经爆满。据统计,1997年北京春节旅游过年的人数在10万人上下。1997年开始,留在北京过春节的人包饺子看晚会之后又多了一个节目:看灯。北京城打扮得火树银花,每天有几十万人上街看灯。出租车司机都愿意在街上多转转:亮堂堂的心里痛快。春节里,各个体育场馆打开大门,从保龄球、轮滑、羽毛球到室内攀岩,64项体育活动把大约10万以上人次的北京人从麻将桌和酒桌旁拉走。1997年的春节,5万人奔了体育场馆。1997年贺岁片登场,《编辑部的故事》续集《万事如意》除夕之夜在全国30多家省级电视台同时登场。有人发出询问:还看晚会吗?全城同做一件事的情景不复存在。从这一年开始,贺岁片年年如约而至。年话身体健康排第一调查显示,“身体健康”是1998年最流行的拜年话。电话铃声传问候,打开电脑接贺卡,贺词传进寻呼机。北京半数以上的人电话拜年。这是九十年代北京人的拜年方式。拜年,不再是两盒点心跑一天。先是贺年卡贺年的方式流行起来,贺年卡不是学生专利,已经被全社会接受了,1992年春节前分拣量达到250万件。尽管邮件量比平日高了近1/4,但增长速度还是放慢了,因为电信发展快了。北京最早的寻呼台是126台,1992年春节每小时寻呼1万次以上。1997年已经有寻呼台推出预约拜年,北京有寻呼机用户上百万。1995年,1/5的北京人打长途拜年。1983年,北京近一半的长途电话需要话务员人工接转,用户挂一个长途电话需要等几十分钟。而如今,北京长途电话可以直拨全国2000多个城市、县,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拨比例可在99%以上。1998年流行的拜年话是“身体健康”,在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的调查显示:“身体健康”是人们排名第一的愿望。而在1995年左右,人们的祝福大多是“恭喜发财”。进入1999年,贺卡成为落后的形式,因为使用大量纸张,不利于环境保护,电子贺卡在今年流行。每天中国电信网上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轻轻一点,祝福可以传出万里之外。六十年代的春节紧日子里过出好兴致,60年代的春节因此令人难忘。平日里粗粮细做难见荤腥,除夕夜的富强粉肉饺子显得分外香;平日里没有零花钱,春节里糊个纸灯笼,买个风车,哪怕是逛趟厂甸什么也不买,都能让孩子大人高兴一年;平日里父母儿女被隔离,能吃上一顿团圆饭,哪怕只是萝卜白菜,都是平生之幸事。年饭过节好处是解馋春节菜谱里,主妇们用大白菜变出的花样差不多能摆一个白菜席。“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年饭可不是一天做出来的。春节最大的好处是“解馋”。每到春节,北京居民每人多给半斤油、半斤肉,每户的购货本上还能多二斤富强粉、一斤黄豆、二斤绿豆、几斤小站稻和五斤鱼,勤快的主妇们全凭巧心思腾挪全家过年的一日三餐:腊月二十八发好面(标准粉),二十九开始炸各种面果子,平日里舍不得用油,现在甜的、咸的、又酥又香的胡萝卜丝丸子、白薯丸子和排叉装得满盆满钵,馋嘴又心急的孩子们趁妈妈不注意,抓上两把就往外跑,和院子里的小伙伴换着尝新。蒸馒头,包豆包,年三十之前要把过年的主食准备好。除夕的年饭分两顿,先是晚上五六点钟吃米饭炒菜,平常的机米换成小站稻,加上烧带鱼、沙锅豆腐、狮子头或四喜丸子、豆芽菜,这是一年里最重要、最丰盛的一顿饭,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家吃,而且菜里一定要有鱼,取“年年有余”的吉利;夜里12点,全家还要一起吃饺子,饺子用富强粉包,比日常吃的标准粉白得多,一般是猪肉白菜馅,有时是酸菜馅。吃饺子的风俗使得竹具店每年春节前都要加班加点赶制竹笊篱。大白菜是百姓的当家菜,春节菜谱里主妇们用它变出的花样差不多能摆一个白菜席:芥末白菜墩、菜心拌凉菜、五香辣白菜、腌白菜、醋熘白菜、炒酸菜或炖酸菜、油泼梅干菜等。年货家里添个新玩具过年添个新玩具是年货的家长们的小秘密。到了腊月二十七八,年货的人把街上挤得热热闹闹,国营的副食店都在店门口支块木板在当街卖。过年的票证上还印着两个喜庆的大红灯笼,二三斤一大块肉,比起平常二两半斤地买舒心畅快多了。长途岛的带鱼、图门的明泰鱼、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的淡水鱼、渤海湾的海杂鱼,每户都要多少买一些做年饭的主菜。“糖瓜儿祭灶,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个新毡帽。”除北京传统春节食品关东糖外,市场上有了小娃娃、小花篮、小宝塔、小鸡、小鸭形状的块糖,饼干除了什味、橘子和大方外,1963年新出了酥松可口的“63”,包装上还附有当年的美术年历。姑娘们喜欢的头花和襟花有菊花、牡丹、玫瑰、芍药、剑兰等花样,鲜花店里的梅花、碧桃、茶花、迎春、一品红、文竹、瓜叶菊、四季海棠、水仙、仙客来等盆花也常令她们情不自禁地掏腰包。过年添个新玩具是年货的家长们的小秘密,给8—12岁的孩子买个小攒钱罐,给2—4岁的孩子买个小鼓,给六七岁的孩子买个空竹或风筝。木刀枪、腰边鼓、大摆球、积木塔、铁鸣蝉、毛毽、脸谱,还有“老鼠滚蛋”、“斗鸡”等新玩具,紧攥着钱包,家长们心里盘算着挑哪个最划算。买个月份牌,添几张写春联的梅红纸,扎一只红纱灯,新一年的向往就在挑挑拣拣中开始了。年话老礼全都放一边不少单位在大年初二组织团拜,领导们倡议“四要四不要”“爸爸同志,妈妈同志,春节好!”时钟敲过除夕夜12点,有工作的子女常常这样给父母拜年。按照风俗,除夕和初一全家团圆不出门,到了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探望父母,大家也出门给亲戚朋友拜年。鞠躬拱手的老礼不时兴了,“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不时兴了,见面只是互相点点头道声“过年好”或“春节好”。小辈儿人给长辈磕头拜年的规矩也不时兴了,一般都是提着半斤蛋糕或点心盒子,或送张改良的新年画。不少单位在大年初二组织团拜。大家坐在一起开个茶话会,领导们倡议“要讲科学,不要封建迷信;要勤俭持家,不要铺张浪费;要参加正当文娱活动,不要到处游荡;要坚持生产工作,不要班前喝酒”的春节“四要四不要”,散会后还能用小手绢包回点儿花生瓜子给孩子。买张图画纸或道林纸,用彩笔画些风景花草,写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工作好,学习好,身体好”等字样,一张标准的贺卡就做好了,送给老师或要好的朋友,大家都珍惜得不得了。年乐红红小鞭论个放一挂100响,从初一放到十五,每次只舍得揣10个出来过过瘾。“穿新衣,放花炮”,春节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攒了一年的布票变成红色、蓝色的灯心绒或小碎花布,再忙碌、再手笨的妈妈也要踩着缝纫机“嗒嗒嗒嗒”地干到深夜。初一早晨醒来,孩子们的枕头边保准都平平整整地放着一套新衣。平时的衣服都是老大穿小了老二穿,过年了,多困难的家庭都要想法给每个孩子做身新衣裳,哪怕是旧衣服翻改的也好。穿好新衣服,等不及吃早饭,孩子们就跑到院子里撒欢了。左手举一小截土香,右手忙着从兜里往外掏小鞭。红红的半寸来长的小鞭可是宝贝,家里统共给买了一挂100响,从初一放到十五,每次只舍得揣10个出来过过瘾。藏在家里的小鞭如果被兄弟姐妹发现了“偷”走几个,父母们就成了难断家务事的糊涂官,只有许诺“再买一挂”才能安抚孩子们的哭声。到了晚上,全院子的人都出来看放花,孩子们手上提的小灯笼有五角星的,也有宫灯式的,星星点点煞是好看。你家的“老头乐”喷出满天花雨,我家的“火树银花”也不逊色,他家的“螺丝转”、“耗子屎”蹿进人丛,激起一阵阵笑闹声。劳动人民文化宫、北海、陶然亭等公园里熙熙攘攘,免费开放三天使人们游兴大发,故宫、自然博物馆、动物园,要逛的地方真不少。买得起票或单位发票的人们还可以到大华电影院看立体电影,去工人体育场看马戏。如果有兴致,厂甸也是个热闹的去处。八十年代的春节1983年,第一届现场直播的春节晚会一炮打响,收到观众来信16万封。当年给观众留下印象最深的节目当属王景愚绕着桌子“吃鸡”,而李谷一一口气唱了《乡恋》等七首歌曲。1984年是陈佩斯和朱时茂第一次参加春节晚会,“吃面条”的成功使小品成了气候,一曲《我的中国心》全国传唱,《难忘今宵》几乎成了后来每届晚会的结束曲……大年三十儿,一家人一边包团圆饺子吃年饭,一边看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与荧屏上的影、视、歌、曲艺明星同喜同乐———80年代,中国百姓渐渐约定俗成了这样一种独特的过节方式,学者称之为“新民俗”。一台晚会,不仅把一家人聚在一块儿,而且造就了小品等一些文艺形式,更为如黄宏、宋丹丹、赵本山、巩汉林、蔡明、郭达等一大批笑星的茁壮成长提供了土壤。年饭票证淡出菜市场平时想吃什么就买,弄得人们反倒不知道过年该吃点什么好了。1980年,由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北京分公司试制的猪肉白菜馅速冻饺子开始在东单等六大菜市场出售。1981年,北京居民春节每户供应4~8元一斤的花茶二两,大料、黄花、木耳各一包,大白菜20斤,一斤粮票豆腐及一斤粮票豆制品。部分小吃店增添了平时不供应的“蜜三刀”等小吃。1983年,春节所在的二月份城镇居民每人供应富强粉三斤、小杂豆一斤、江米一斤、花生油4两、香油一两、花生半斤、瓜子三两、麻酱一两、鱼两斤(定量内每人保证半斤黄鱼)。1984年,全市11个副食店出售不凭本豆腐。1985年,低度酒、补酒热销。多家西餐厅爆满,新侨饭店等为家宴提供罐装、袋装西式名菜。1989年,26种调味品、14种豆制品、35种酱菜大展销,北京人过年再不为米、面、鱼、肉奔忙了。俗话说,过年过在嘴上。生活在80年代的人们,饭桌日渐丰富起来,开始是定量供应的品种增加,接着是集贸市场恢复。平时想吃什么,到市场上就买,弄得人们反倒不知道过年该吃点什么好了。年货新三大件快步来家庭主妇再不用为过年大洗腰酸背痛,再不用为肉变质发愁。1980年,各大商场从外地组织的一批电镀桌椅、简易沙发、一头沉、搪瓷盆陆续投放节日市场;1981年,尼龙绸夹克、线绨被面供不应求,有人利用反复排队和托人代买等手段套购,仅新新服装店节前便抓获“投机倒把者”46人;1984年,14英寸彩电节日供应量比上年增长42倍;1985年,腊月二十八起向个人预售进口相机,每人限购一架,半年内付货,牌号有柯尼卡、亚西卡两种;1987年,羽绒服受宠、裘皮帽走俏;1988年,一种名叫马海毛的安哥拉山羊毛流行……春节穿新衣,80年代,北京人开始走出黑灰蓝服装的包裹,西服、夹克、牛仔、羊绒衫、防寒服、皮大衣流动成一股彩色的风。与此同时,作为礼品,风行一时的暖瓶、脸盆、枕巾、台布,到80年代问津者日少,年礼的文化味渐浓,明信片、贺年片、挂历流行起来。80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这新三大件快步向人们走来,家庭主妇们再不用为过年大浣洗累得腰酸背痛,再不用为早早炖好的猪、牛、羊肉变质而发愁。年话春联贴进单元楼词句洋溢着时代气息:“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过年总要求吉利图喜庆,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贴春联,大拜年,80年代都有新特色。先说春联,过去多是农家小院才贴,词句也无非是“岁岁平安日年年如意春”之类的老句陈辞。80年代大不同了,春联不仅贴进了城里的单元楼,词句也洋溢着时代气息:“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富国安邦人欢财旺移风易俗送旧迎新”。一个倒贴在单元门上的大大的“福”字将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表露无遗。从城市到乡村,人们渴望用这种最传统的形式表达对时代最深的欣喜。初一亲朋好友一见面,先递上一声“您过年好”,接着便聊上几句。上了点年纪的关心:“春节您家的‘加油’(定量之外供应的食用油)买了没呢?今年的油比去年强,没什么油烟子”。一些年轻人这年春节刚刚相互询问:“买没买邓丽君、刘文正新出的带子?”转过年来便已对崔健崇拜得无以复加:“初三都去我家,昨儿我刚置了一个架子鼓”。孩子的父母们相互抱怨着:“我们家这个‘小皇帝’春节非让带着去吃‘肯德基’,店里人那个多,队都排到了前门大街上。”先行一步“下海”的老板们仍忘不了借这个难得相聚的机会沟通信息:“你手里还有多少台洗衣机,我全要了,冰箱也行。”80年代,听人们拜年聊天,听不到为衣食犯愁,听不到忌讳与掩饰,人与人之间似乎更近了,人们的话题更广了,心气更高了。一句普普通通的“您过年好啊”,含意是那样丰富。年乐贪看晚会洋相多打赵忠祥一露面,炉子上水壶开了没人提,想上厕所的忍了又忍。年年春节都高兴,80年代乐。不知是有了现场直播的春节晚会,市场上的彩电才紧张,还是家有彩电的人多了,春节晚会才愈发火爆,反正节前“抢购”彩电可称得上80年代一景儿。从1984年进口彩电紧张开始,彩电就成了人们心中的紧俏货。1986年下半年起,商店里宣告彩电无货,同时出现彩电票。那阵子,节前能买上一台18英寸彩电可是件大乐事,七姑八姨都要通知到:“他舅舅,家里新买了电视,春节来看呀。”更乐的还在后面:三十儿晚上一家人早早吃完年饭,预备好记录晚会公布的谜语的纸和笔,为谁坐在离电视最近的位置争执一番之后各就各位。这一晚上,自打赵忠祥一露面,炉子上水壶开了没人愿去提,想上厕所的忍了又忍,怕错过了马季的相声、费翔的歌,更怕错过了节目间穿插公布的有奖谜语。一番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之后,已是大年初一的清晨,第一件事便是寄答案。苦盼中央电视台的佳音之余,又该琢磨着去哪儿逛庙会了。80年代,龙潭湖、地坛、白云观、大观园、大钟寺,到处是庙会。小吃吃腻了,买便宜百货,工艺品看惯了,花会大赛又开锣,传统的赏心乐事未减,晶莹剔透的冰灯又朝人招手。从三十儿直到正月十五,一家人总是闲不住,乐不够。人们开始品味改革开放刚刚富起来的滋味。keyileba
4. 如何抖空竹
1 抖空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曹植写过一首诗《空竹赋》;宋朝时期,宋江写过一首七言四句诗:"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宵,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漫徒劳。";明代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卷二中记述了空钟(空竹)的制作方法及玩法。清代坐观老人在《清代野记》中写到:"京师儿童玩具,有所谓空钟者,即外省之地铃。两头以竹筒为之,中贯以柱,以绳拉之作声。唯京师(指北京)之空钟,其形圆而扁,加一轴,贯两车轮,其音较外省所制,清越而长。"抖动时姿势多变,使绳索翻花,做出"过桥"、"对扔"、"串绕"、"抢高"等动作,也有以壶盖等器具代替单轴空竹而游戏的。抖空竹的技巧颇多,有"仙人跳"、"鸡上架"、"放捻转"、"满天飞"等诸般名目。抖空竹是我国汉族民间传统的杂艺游戏活动,流行全国各地,尤其北方为盛行。
2 从目前空竹的结构、规格、功能以及原材料有所不同,其分类如下:
(一)按空竹的结构来分,其种类如下:
1、单头空竹--一个轴连接一个发声轮;
2、双头空竹--在一个轴的两端各连接一个发声轮;
3、双轴空竹--在发声轮的中心两侧各连接一个轴;
4、楼子空竹--无论是单头空竹、双头空竹或是双轴空竹,凡是连接多个发声轮(2个以上),均为楼子空竹,如:单轴楼子(目前最多加到九层);双头楼子(目前最多加到12层):双轴楼子(目前最多3层)。
5、地轴空竹--一个发声轮中心贯穿一根棍,另配有一根线绳及-个打孔的竹板。
(二)按规格来分:大小尺寸有几百种规格,其最小的直径才有2公分,最大的可达40公分以上,但经常用的空竹(练习或表演)一般都用10公分至13公分的。过小的空竹可练技巧;过大的空竹可练臂力,练腰劲,练腿劲。 (三)按制作的原材料来分,种类如下:
1、竹木结构空竹:是用粗竹杆裁割与木材相组合成的,这是最传统的做法。其优点:发出来的声音悦耳好听,其缺点;强度差,易损坏。
2、塑钢、塑木结构空竹: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新材料,如用ABS工程塑料注塑而成,然后再与金属轴或木轴连接,其优点:质量基本一致:使用寿命是竹木结构宁竹的3倍左右。
3、玻璃钢(环氧树脂+玻璃丝布)与木材结构空竹:
其优点:声音宏亮,强度高,韧性好,使用寿命长,一般是竹木结构空竹的3倍至5倍。
4、塑胶+金属结构空竹:是利用橡胶或是改性塑料制成与金属轴连接,其优点: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但无声(国外生产的),国内生产的虽然有声但很小
(四)按功能来分:
l、练习表演空竹:即是一般规格的空竹。
2、工艺品空竹:具有两种功能,即可以抖着玩,又可以观赏收藏。
3、电子空竹:抖起来即有彩色灯光,又有音乐。
5. 求2000字北京史感想
驰名全国的同仁堂药店 都一处烧麦馆 正阳楼饭馆 一条龙羊肉馆 烤鸭正宗——焖炉烤鸭店便宜坊 挂炉烤鸭店全聚德 炒肝老店会仙居和天兴居 月盛斋马家老铺 通三益干果海味店 享誉京城的正明斋饽饽铺 祥聚公清真糕点铺 六必居老酱园 驰名中国北方的张一元茶庄 历史悠久的森泰茶庄 福建庆林春茶庄 万庆和五金商店 驰名京城的内联升鞋店 天成斋鞋店 “黑猴儿”毡帽店 马聚源帽店 王府井大街的盛锡福帽店 瑞蚨祥绸布店 天蕙斋鼻烟铺 亿兆百货商店 大北照相馆 亨得利钟表店的今昔 天合成绒线铺 龙顺成桌椅柜箱铺 美白理发馆 阜顺喜轿铺 京剧界著名的把子许 敬记纸庄 通盛当铺 第二辑行业篇 造纸行 毛笔行 制墨行 制砚行 钟表行 眼镜行 布匹行 茶叶行 酒行 花炮行 纸花行 中医行 中药行 成衣行 靴鞋行 托运行 铁锅行 化妆品行 曲艺行 梨园行 西金行 剧场行 茶房行 保险行 钱行 拍卖行 剪刀行 皮货行 北京的旧货行 南药王庙百货批发市场 旧北京的出租汽车行 旧京的靛行 旧京电铃公司 旧京锦匣铺 旧京拔牙和镶牙者 胡盐牙粉 旧京冷布庄 大和恒的小米面 代写书信者 旧京存款的店铺 木版印刷术 朝阳门糖市 旧京“五子行” 红桥农贸市场与红桥 旧北京的假头发店铺 前门箭楼的国货陈列 永茂盔头铺 二妙堂咖啡冷食店 享誉京城的钢刀王 天福号猪肉铺 挂货屋子 凉烂肉面 夏日美食水晶肉 福云楼的酱猪头肉 复顺斋的五香酱牛肉 罗兴泰钻石店 老北京的搭棚工 旧北京的大碗茶 胭脂饼和窝头粉 冰核与土冰棍 会贤堂的四鲜冰碗 四大恒 “雪花酪”和汽水 旧北京的大车铺 旧京刮地皮的人 黑白铁行 顺义县的草帽辫 石窝村的石工 西安市场 青山居旧玉器市场 旧北京的卤虾店 忆北京的有轨电车 旧京的香蜡铺 北京的望火楼 第三辑街巷篇 里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 古老繁华的前门大街 北京的大栅栏 北京最早的一条新式商业街——王府井大街 繁华的东四牌楼 东、西兴隆街 龙须沟与龙潭湖 北京十字坡 几条古老街巷的来历 灯市口和灯市 东、西便门忆旧 架松王爷坟忆旧 喜鹊胡同与电报局 鼓楼附近是闹市 清正蓝旗营房 工人体育场北路旧貌 幸福大街的今昔 朝外大街和朝阳路的变迁 永安路一带的变迁 体育馆路的过去 京城东郊大北窑今昔 双井巨变话当年 迎门冲 隆福寺街 菊儿胡同的变迁 丰台体育场、馆 北京国际网球中心 朝阳体育馆 绣花街 著名渔乡朝阳区高碑店 过街楼 忠实里今昔 老虎洞的变迁 北京的纺织城 壮哉,亚运城 十里河 抽分厂不是臭粪场 最早神木厂在花市大街 南营房与朝阳市场 腊竹胡同今昔 南磨房小区 北河沿大街 东单的头条胡同 广兴园戏院 “老段府”和“吉兆” 第四辑胜迹篇 燕墩和北京城 北京内城东南角楼 地坛 北京城的铁路洞子门 正阳桥疏渠记方碑 东、西安门为何不相对 马家堡 旧京一步三座庙 燃灯佛塔 都城隍庙 南药王庙 白云观的窝风桥 白云观的瓷儿山 白云观的“特” 长营清真寺 先农坛和先农坛体育场 龙潭湖里的袁督师庙 天津会馆 长沙会馆 汀州会馆 沙皇俄国在北京早期的侵略据点 ——“北馆”和“南馆” 二闸 丰台芍药甲天下 御河两岸夏季乘凉的好地方 广渠门内万柳堂 私人园林——可园 第五辑历史篇 宁死不屈的文天祥 姚广孝退居双塔寺 于谦和于谦祠 刘墉及其故居 和珅倒,嘉庆饱 金石学家王懿荣 闻名世界的葡萄常氏 大刀王五和源顺镖局 张自忠将军和张自忠路 抗日爱国将领赵登禹 谭鑫培喜养蛐蛐 龙须沟畔藏龙卧虎 “架冬瓜”和滑稽大鼓 四大名医课徒办学 阎述诗和《五月的鲜花》 大兵黄和天桥八大怪 天桥“马连良” 李多奎刻苦吊嗓子 中山公园保卫和平石牌坊的来历 天安门前西侧华表修补过 北京三抢当铺 土膏店和白面儿房子 日伪在北京实施的五次强化治安运动 几次轰动北京全城的抗日斗争 混合面导致霍乱流行 爱国心打败奴化教育 抗日标语满街贴 冒死支援八路军 布店争卖“爱国布” 日伪到处圈地拆房 “献铜铁运动”的真相 第六辑民俗篇 旧北京节日风俗 嫁娶喜庆风俗 旧京病葬陋俗 “放生”和“粥场” 年三十,栖流所的哭泣 灯节“打灯虎” 串字房的 科班学生上园子 旧京的花样摊 旧京的煤火炉 不怕三红,就怕一黑 拆炕搭炕肥土 三月三瓦木匠上了天 旧京店铺的牌匾 旧京除夕爆竹成灾 旧京居民贴窗花 旧京捡破烂的 堆泥匠不信佛——心中有数 子弟花会 北京的滑冰运动 “主心骨”一词的来源 清茶圣会 铸铜佛的 旧年关澡堂当铺忙 老北京的“四” “避难馆”与煮饽饽 小雪下工以后 “小鸡不懂事”——骗人的鬼话 地摊上的膏药——找病 年三十,教养院里的悲哀 四不时兴与四大时兴 关于“不开眼的房山县” 京郊农民告别“土坯楼” 第七辑娱乐篇 打麻将牌 抖空竹 放风筝 养蛐蛐 善哨的鸟 打弹、叼旗练玩艺的鸟 观赏鸟 燃放烟火 养金鱼为乐 养鸽子 种花 跑车跑马 踢毽子 好肥骡子,好热车 掏苇柞子 逮蜻蜓 掏蛐蛐 逮“猴儿” 粘知了 招蝴蝶 下老虎棋 摔跤 骑马打仗 捉迷藏 跳绳 磕泥饽饽 住家拜姐妹 踢小皮球 跳猴皮筋 弹球 雪天逮家雀儿 拉家雀 扇洋画 丢手帕 扔杠 跳间 瞎子逮跛子 堆雪人 打雪仗 蒙老瞎 抓子 第八辑辨诈篇 黑白钱 卖“过街烂”的 卖假人参的 卖“老虎”皮袄的 算卦 相面 巫婆 卖假首饰的 卖假眼镜的 追小钱的 念喜歌的 绑票的 推牌九 宝局 勾栏院 “盐店的秤——没星” 巫婆打嚏喷——下神啦 旧京摆棋式的 旧京的“高买” 当票局子和印子钱 旧北京的菜霸 旧京拉“掠车”的 南北章客的假石堤 粪霸·水霸 第九辑小议篇 清代北京的教育 旧北京的商会和同业公会 会馆为何多在外城 北京会馆何以衰败 屈指四十载,京华变化多 旧京民营手工业大本营 应是“驴年马月” 三里河考 是阳平会馆,还是平阳会馆? 应该保护老字号 历史档案澄清了万全堂的店史 万全堂的告老养老制度 从万全堂店史想到的 谦祥益旧址在何处 再谈谦祥益旧址问题 整顿胡同地名是解放后北京一项巨大工程 崇文区街巷胡同的特点和演变 饭庄·饭馆·饭店·饭铺 外城工商业和教育何以不一致 企盼北京编出高质量的地方志来 后记 后记: 后记 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建城已有3000余年历史。从金代贞 元元年(1153年),定都中都起,北京历经金、元、明、清四朝 800多年,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6. 有没朋友知道罗源做辣菜饼是用什么菜做的还有罗源的彭彭冻是怎么做的离家三十年,好想念这两种食物
六十年代的春节
紧日子里过出好兴致,60年代的春节因此令人难忘。平日里粗粮细做难见荤腥,除夕夜的富强粉肉饺子显得分外香;平日里没有零花钱,春节里糊个纸灯笼,买个风车,哪怕是逛趟厂甸什么也不买,都能让孩子大人高兴一年;平日里父母儿女被隔离,能吃上一顿团圆饭,哪怕只是萝卜白菜,都是平生之幸事。
年饭 过节好处是解馋
春节菜谱里,主妇们用大白菜变出的花样差不多能摆一个白菜席。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年饭可不是一天做出来的。春节最大的好处是“解馋”。每到春节,北京居民每人多给半斤油、半斤肉,每户的购货本上还能多二斤富强粉、一斤黄豆、二斤绿豆、几斤小站稻和五斤鱼,勤快的主妇们全凭巧心思腾挪全家过年的一日三餐:腊月二十八发好面(标准粉),二十九开始炸各种面果子,平日里舍不得用油,现在甜的、咸的、又酥又香的胡萝卜丝丸子、白薯丸子和排叉装得满盆满钵,馋嘴又心急的孩子们趁妈妈不注意,抓上两把就往外跑,和院子里的小伙伴换着尝新。蒸馒头,包豆包,年三十之前要把过年的主食准备好。除夕的年饭分两顿,先是晚上五六点钟吃米饭炒菜,平常的机米换成小站稻,加上烧带鱼、沙锅豆腐、狮子头或四喜丸子、豆芽菜,这是一年里最重要、最丰盛的一顿饭,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家吃,而且菜里一定要有鱼,取“年年有余”的吉利;夜里12点,全家还要一起吃饺子,饺子用富强粉包,比日常吃的标准粉白得多,一般是猪肉白菜馅,有时是酸菜馅。吃饺子的风俗使得竹具店每年春节前都要加班加点赶制竹笊篱。大白菜是百姓的当家菜,春节菜谱里主妇们用它变出的花样差不多能摆一个白菜席:芥末白菜墩、菜心拌凉菜、五香辣白菜、腌白菜、醋熘白菜、炒酸菜或炖酸菜、油泼梅干菜等。
年货 家里添个新玩具
过年添个新玩具是办年货的家长们的小秘密。
到了腊月二十七八,办年货的人把街上挤得热热闹闹,国营的副食店都在店门口支块木板在当街卖。过年的票证上还印着两个喜庆的大红灯笼,二三斤一大块肉,比起平常二两半斤地买舒心畅快多了。长途岛的带鱼、图门的明泰鱼、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的淡水鱼、渤海湾的海杂鱼,每户都要多少买一些做年饭的主菜。
“糖瓜儿祭灶,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个新毡帽。”除北京传统春节食品关东糖外,市场上有了小娃娃、小花篮、小宝塔、小鸡、小鸭形状的块糖,饼干除了什味、橘子和大方外,1963年新出了酥松可口的“63”,包装上还附有当年的美术年历。姑娘们喜欢的头花和襟花有菊花、牡丹、玫瑰、芍药、剑兰等花样,鲜花店里的梅花、碧桃、茶花、迎春、一品红、文竹、瓜叶菊、四季海棠、水仙、仙客来等盆花也常令她们情不自禁地掏腰包。过年添个新玩具是办年货的家长们的小秘密,给8—12岁的孩子买个小攒钱罐,给2—4岁的孩子买个小鼓,给六七岁的孩子买个空竹或风筝。木刀枪、腰边鼓、大摆球、积木塔、铁鸣蝉、毛毽、脸谱,还有“老鼠滚蛋”、“斗鸡”等新玩具,紧攥着钱包,家长们心里盘算着挑哪个最划算。
买个月份牌,添几张写春联的梅红纸,扎一只红纱灯,新一年的向往就在挑挑拣拣中开始了。
年话 老礼全都放一边
不少单位在大年初二组织团拜,领导们倡议“四要四不要”
“爸爸同志,妈妈同志,春节好!”时钟敲过除夕夜12点,有工作的子女常常这样给父母拜年。
按照风俗,除夕和初一全家团圆不出门,到了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探望父母,大家也出门给亲戚朋友拜年。
鞠躬拱手的老礼不时兴了,“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不时兴了,见面只是互相点点头道声“过年好”或“春节好”。
小辈儿人给长辈磕头拜年的规矩也不时兴了,一般都是提着半斤蛋糕或点心盒子,或送张改良的新年画。
不少单位在大年初二组织团拜。大家坐在一起开个茶话会,领导们倡议“要讲科学,不要封建迷信;要勤俭持家,不要铺张浪费;要参加正当文娱活动,不要到处游荡;要坚持生产工作,不要班前喝酒”的春节“四要四不要”,散会后还能用小手绢包回点儿花生瓜子给孩子。
买张图画纸或道林纸,用彩笔画些风景花草,写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工作好,学习好,身体好”等字样,一张标准的贺卡就做好了,送给老师或要好的朋友,大家都珍惜得不得了。
年乐 红红小鞭论个放
一挂100响,从初一放到十五,每次只舍得揣10个出来过过瘾。
“穿新衣,放花炮”,春节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攒了一年的布票变成红色、蓝色的灯心绒或小碎花布,再忙碌、再手笨的妈妈也要踩着缝纫机“嗒嗒嗒嗒”地干到深夜。初一早晨醒来,孩子们的枕头边保准都平平整整地放着一套新衣。平时的衣服都是老大穿小了老二穿,过年了,多困难的家庭都要想办法给每个孩子做身新衣裳,哪怕是旧衣服翻改的也好。
穿好新衣服,等不及吃早饭,孩子们就跑到院子里撒欢了。左手举一小截土香,右手忙着从兜里往外掏小鞭。红红的半寸来长的小鞭可是宝贝,家里统共给买了一挂100响,从初一放到十五,每次只舍得揣10个出来过过瘾。藏在家里的小鞭如果被兄弟姐妹发现了“偷”走几个,父母们就成了难断家务事的糊涂官,只有许诺“再买一挂”才能安抚孩子们的哭声。到了晚上,全院子的人都出来看放花,孩子们手上提的小灯笼有五角星的,也有宫灯式的,星星点点煞是好看。你家的“老头乐”喷出满天花雨,我家的“火树银花”也不逊色,他家的“螺丝转”、“耗子屎”蹿进人丛,激起一阵阵笑闹声。劳动人民文化宫、北海、陶然亭等公园里熙熙攘攘,免费开放三天使人们游兴大发,故宫、自然博物馆、动物园,要逛的地方真不少。买得起票或单位发票的人们还可以到大华电影院看立体电影,去工人体育场看马戏。如果有兴致,厂甸也是个热闹的去处。
八十年代的春节
1983年,第一届现场直播的春节晚会一炮打响,收到观众来信16万封。当年给观众留下印象最深的节目当属王景愚绕着桌子“吃鸡”,而李谷一一口气唱了《乡恋》等七首歌曲。1984年是陈佩斯和朱时茂第一次参加春节晚会,“吃面条”的成功使小品成了气候,一曲《我的中国心》全国传唱,《难忘今宵》几乎成了后来每届晚会的结束曲……大年三十儿,一家人一边包团圆饺子吃年饭,一边看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与荧屏上的影、视、歌、曲艺明星同喜同乐———80年代,中国百姓渐渐约定俗成了这样一种独特的过节方式,学者称之为“新民俗”。一台晚会,不仅把一家人聚在一块儿,而且造就了小品等一些文艺形式,更为如黄宏、宋丹丹、赵本山、巩汉林、蔡明、郭达等一大批笑星的茁壮成长提供了土壤。
年饭 票证淡出菜市场
平时想吃什么就买,弄得人们反倒不知道过年该吃点什么好了。
1980年,由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北京分公司试制的猪肉白菜馅速冻饺子开始在东单等六大菜市场出售。
1981年,北京居民春节每户供应4~8元一斤的花茶二两,大料、黄花、木耳各一包,大白菜20斤,一斤粮票豆腐及一斤粮票豆制品。部分小吃店增添了平时不供应的“蜜三刀”等小吃。
1983年,春节所在的二月份城镇居民每人供应富强粉三斤、小杂豆一斤、江米一斤、花生油4两、香油一两、花生半斤、瓜子三两、麻酱一两、鱼两斤(定量内每人保证半斤黄鱼)。
1984年,全市11个副食店出售不凭本豆腐。
1985年,低度酒、补酒热销。多家西餐厅爆满,新侨饭店等为家宴提供罐装、袋装西式名菜。
1989年,26种调味品、14种豆制品、35种酱菜大展销,北京人过年再不为米、面、鱼、肉奔忙了。
俗话说,过年过在嘴上。生活在80年代的人们,饭桌日渐丰富起来,开始是定量供应的品种增加,接着是集贸市场恢复。平时想吃什么,到市场上就买,弄得人们反倒不知道过年该吃点什么好了。
年货 新三大件快步来
家庭主妇再不用为过年大洗腰酸背痛,再不用为肉变质发愁。
1980年,各大商场从外地组织的一批电镀桌椅、简易沙发、一头沉、搪瓷盆陆续投放节日市场;1981年,尼龙绸夹克、线绨被面供不应求,有人利用反复排队和托人代买等手段套购,仅新新服装店节前便抓获“投机倒把者”46人;1984年,14英寸彩电节日供应量比上年增长42倍;1985年,腊月二十八起向个人预售进口相机,每人限购一架,半年内付货,牌号有柯尼卡、亚西卡两种;1987年,羽绒服受宠、裘皮帽走俏;1988年,一种名叫马海毛的安哥拉山羊毛流行……春节穿新衣,80年代,北京人开始走出黑灰蓝服装的包裹,西服、夹克、牛仔、羊绒衫、防寒服、皮大衣流动成一股彩色的风。与此同时,作为礼品,风行一时的暖瓶、脸盆、枕巾、台布,到80年代问津者日少,年礼的文化味渐浓,明信片、贺年片、挂历流行起来。
80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这新三大件快步向人们走来,家庭主妇们再不用为过年大浣洗累得腰酸背痛,再不用为早早炖好的猪、牛、羊肉变质而发愁。
年话 春联贴进单元楼
词句洋溢着时代气息:“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过年总要求吉利图喜庆,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贴春联,大拜年,80年代都有新特色。先说春联,过去多是农家小院才贴,词句也无非是“岁岁平安日年年如意春”之类的老句陈辞。80年代大不同了,春联不仅贴进了城里的单元楼,词句也洋溢着时代气息:“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富国安邦人欢财旺移风易俗送旧迎新”。一个倒贴在单元门上的大大的“福”字将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表露无遗。从城市到乡村,人们渴望用这种最传统的形式表达对时代最深的欣喜。初一亲朋好友一见面,先递上一声“您过年好”,接着便聊上几句。上了点年纪的关心:“春节您家的‘加油’(定量之外供应的食用油)买了没呢?今年的油比去年强,没什么油烟子”。一些年轻人这年春节刚刚相互询问:“买没买邓丽君、刘文正新出的带子?”转过年来便已对崔健崇拜得无以复加:“初三都去我家,昨儿我刚置了一个架子鼓”。孩子的父母们相互抱怨着:“我们家这个‘小皇帝’春节非让带着去吃‘肯德基’,店里人那个多,队都排到了前门大街上。”
先行一步“下海”的老板们仍忘不了借这个难得相聚的机会沟通信息:“你手里还有多少台洗衣机,我全要了,冰箱也行。”
80年代,听人们拜年聊天,听不到为衣食犯愁,听不到忌讳与掩饰,人与人之间似乎更近了,人们的话题更广了,心气更高了。一句普普通通的“您过年好啊”,含意是那样丰富。
年乐 贪看晚会洋相多
打赵忠祥一露面,炉子上水壶开了没人提,想上厕所的忍了又忍。
年年春节都高兴,80年代乐更多。
不知是有了现场直播的春节晚会,市场上的彩电才紧张,还是家有彩电的人多了,春节晚会才愈发火爆,反正节前“抢购”彩电可称得上80年代一景儿。从1984年进口彩电紧张开始,彩电就成了人们心中的紧俏货。1986年下半年起,商店里宣告彩电无货,同时出现彩电票。那阵子,节前能买上一台18英寸彩电可是件大乐事,七姑八姨都要通知到:“他舅舅,家里新买了电视,春节来看呀。”更乐的还在后面:三十儿晚上一家人早早吃完年饭,预备好记录晚会公布的谜语的纸和笔,为谁坐在离电视最近的位置争执一番之后各就各位。这一晚上,自打赵忠祥一露面,炉子上水壶开了没人愿去提,想上厕所的忍了又忍,怕错过了马季的相声、费翔的歌,更怕错过了节目间穿插公布的有奖谜语。一番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之后,已是大年初一的清晨,第一件事便是寄答案。苦盼中央电视台的佳音之余,又该琢磨着去哪儿逛庙会了。80年代,龙潭湖、地坛、白云观、大观园、大钟寺,到处是庙会。小吃吃腻了,买便宜百货,工艺品看惯了,花会大赛又开锣,传统的赏心乐事未减,晶莹剔透的冰灯又朝人招手。从三十儿直到正月十五,一家人总是闲不住,乐不够。人们开始品味改革开放刚刚富起来的滋味。
九十年代的春节
看看春节期间商家的广告词就知道百姓过年有多忙了,“打个电话拜个年,欢天喜地大团圆”、“包饺子贴窗花欢乐在农家,看焰火放鞭炮京郊真热闹”、“春节不在家,假日列车游天下”。总之,围在家里包饺子看晚会是老皇历了,过节也要过出个性过出新意来。这让北京人过春节也开始犯难:出游订不上团,在超市购物交款排大队,打保龄球球道爆满,想租个车到郊区转转,车早就预订一空。春节的乐事多了,品戏、看电影、听音乐会,连电视频道也“春运”——节目太多,挤破门槛。想求新求异也不是容易事。不夸张地说,正月过后,就要计划明年的春节怎么过了,因为动作慢了计划跟不上,只能过一个遗憾的春节。
百姓过节的方式是一天天变了,休闲度假的意识也一天天强了,春节在人们的心目中从一个团圆佳节渐渐变成一个度假的好机会,提高生活品质从这个最传统的节日开始了。
年饭 家宴挪到酒楼吃
半数以上的人家不自己包饺子,速冻饺子出现断货现象。
辛辛苦苦一年了,过春节该享享口福了,家家户户为年夜饭张罗,这是每年过节的传统想法。可越是吃得好了越想在过年的时候吃点省事的、吃点清淡的。老百姓的心思早被商家琢磨到了,1992年,西单菜市场推出五种家庭套餐,每套50元至70元,回家简单一加工就是丰盛的年夜饭。
按老礼儿,京城的馆子到春节差不多都关门上板了,家家户户都忙着在家里炒菜,谁还会光顾餐馆?可到1994年,春节期间最常见的大红纸“春节休息”见不到了。家宴设在餐馆酒楼成了时尚。与其在家一通忙活还不如在餐馆里踏踏实实吃一顿呢。而商家也看准了这一点,为了有个好买卖,为了有个好商缘,都比着赛不关门,加班加点纷纷摆出家宴擂台。1996年,北京城摆起了年夜饭,百店家宴热热闹闹。到了1997年,年夜饭也要预订,订晚了就剩回家煮冻饺子了。
1990年前后,时兴涮火锅、涮羊肉,之后是烤鸭、粤菜、川菜、上海菜、湘菜相继而至,中间还穿插着红焖羊肉、家常菜,各家餐厅为了年夜饭也绞尽脑汁变换花样,到了1996年,连饺子城也火爆起来。
“破五的饺子”,北京的老风俗还被很多人记挂着,只是初五热了冻饺子。北京已经有半数以上的人家不自己包饺子了,速冻饺子出现了断货现象,就连做饺子皮也成了“新兴产业”,一个小商贩春节期间能卖出去三四十斤饺子皮。
年货 鸡鸭鱼肉成配角
食品的花费还不到春节花费的1/5,而1/3的钱被用来交朋友了。
到了90年代,正月临近的日子里,很难见到被大包小包的“吃物”压得难于行走的人了,“平日里也是吃海参鱿鱼,干吗非要赶到春节?”粮店里挺金贵的菜籽油也开始被冷落了,1992年的春节,尽管张贴了“春节期间每人优惠10斤”,仍没有达到促销的目的。因为北京人知道,更好的“绿宝”、“骆驼唛”之类有的是,根本不用囤积。
尽管民以食为天,但在1994年的一项调查统计中发现:虽然过年几乎各家各户都要购买食品,但食品的花费还不到春节花费的1/5,而1/3的钱被用来交朋友了,吃,已经不是北京人过年的主旋律了,人们把更多的精力和钱用在了自身建设和交往娱乐上了。
会吃了会玩儿了,北京人过年也更实惠了,开始时兴批发过年。去水产市场批海产品,到大钟寺批发水果,当然,还有批发鲜花。去年春节,北京销售鲜花超过30万盆,销售额近1500万元,和一个大中型商场的效益差不多。
1995年,必备年货是金童玉女财神爷和大大的福字。1995年的年货里还有一样小东西:欢乐球。这是“禁放”之后春节欢乐产品的主唱。上亿只欢乐球在那个春节爆响:既安全又声色兼备。
吉祥物也是置办的年货,1996年小老鼠随处可见,1998年,虎行天下。
年乐 旅游过年成时尚
春节,从旅游淡季变为“黄金季节”,机票优惠已成为历史。
1992年的年三十,五个结伴前往哈尔滨看冰灯的年轻人是新闻人物,过个团圆年的观念正在被悄悄改变。这一年,春节机票优惠50%的做法已成为历史。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节晚会的日子也已经过去。
1996年的春节迎来最长的公休假,从初一到初七整整一周,机票价格开始上浮。春节,从旅游的淡季变为“黄金季节”。
到1997年旅游过年有钱也难,还在1996年12月,东南亚以及海南、昆明、西双版纳、厦门、武夷山等国内路线已经爆满。据统计,1997年北京春节旅游过年的人数在10万人上下。
1997年开始,留在北京过春节的人包饺子看晚会之后又多了一个节目:看灯。北京城打扮得火树银花,每天有几十万人上街看灯。出租车司机都愿意在街上多转转:亮堂堂的心里痛快。
春节里,各个体育场馆打开大门,从保龄球、轮滑、羽毛球到室内攀岩,64项体育活动把大约10万以上人次的北京人从麻将桌和酒桌旁拉走。1997年的春节,5万人奔了体育场馆。
1997年贺岁片登场,《编辑部的故事》续集《万事如意》除夕之夜在全国30多家省级电视台同时登场。有人发出询问:还看晚会吗?全城同做一件事的情景不复存在。从这一年开始,贺岁片年年如约而至。
年话 身体健康排第一
调查显示,“身体健康”是1998年最流行的拜年话。
电话铃声传问候,打开电脑接贺卡,贺词传进寻呼机。北京半数以上的人电话拜年。这是九十年代北京人的拜年方式。
拜年,不再是两盒点心跑一天。先是贺年卡贺年的方式流行起来,贺年卡不是学生专利,已经被全社会接受了,1992年春节前分拣量达到250万件。尽管邮件量比平日高了近1/4,但增长速度还是放慢了,因为电信发展快了。
北京最早的寻呼台是126台,1992年春节每小时寻呼1万次以上。1997年已经有寻呼台推出预约拜年,北京有寻呼机用户上百万。1995年,1/5的北京人打长途拜年。1983年,北京近一半的长途电话需要话务员人工接转,用户挂一个长途电话需要等几十分钟。而如今,北京长途电话可以直拨全国2000多个城市、县,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拨比例可在99%以上。
1998年流行的拜年话是“身体健康”,在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的调查显示:“身体健康”是人们排名第一的愿望。而在1995年左右,人们的祝福大多是“恭喜发财”。
进入1999年,贺卡成为落后的形式,因为使用大量纸张,不利于环境保护,电子贺卡在今年流行。每天中国电信网上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轻轻一点,祝福可以传出万里之外。
7. 空竹有哪些名牌
空竹,古称胡敲、空钟、空筝,俗称嗡子、响铃、转铃、老牛、闷葫芦、
风葫芦、响葫芦、天雷公公等,。典型的空竹有单轮和双轮之分,双轮的空竹形如腰鼓,以竹或木制成,两头为两只扁平状的圆轮,轮内空心,轮上挖有四五个小孔,孔内放置竹笛,两轮间有轴相连;单轮的空竹则形如陀螺,一侧有轮。因其轮内空心而有竹笛,故名“空竹”。
买空竹选牌子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确定选择那种样式的,因为空竹的种类不少,样式繁多,档次不一样,网友推荐日定乾旋风5、定乾风速3、顺华玄武、顺华水晶透明空竹。
8. 怎么写游乐园一日游
《游乐园作文》 3篇,仅供参考
游乐园作文(一):
游乐园
今年寒假我和乐乐去外婆家玩。到了外婆家外公给了我们几张游乐园票。
走进游乐园,里面的人可多了,玩的东西也很多有:拉空竹、台式足球、沙画、大头贴、
最搞笑的是迷宫了,我们走进去一看,啊!里面原先是原始森林还有许多陷井呢!我和乐
最难的要数玩空竹了,我把空竹放在一根绳子的中间,轻轻提起两端来,空竹就掉了下来,
猜谜语也很好玩,我还猜出了一道题(但是是在爸爸的提示下才猜出来的)。题目是:日
人气最多的是大头贴了,里三层外三层,我们挤也挤不进去就只好放下了。
走出游乐园时,我们每人手里捧着一个吉祥兔,这但是奖品噢!
游乐园作文(二):
游乐园
暑假的一天,天空晴朗,我和妈妈来到游乐园。
游乐园里热闹非凡,有的在玩激流勇进,有的在玩疯狂老鼠,有的在勇探十八层地狱,有
过了一会,我又看见了一个好玩的游戏,激流勇进。我立刻冲上去。车子慢慢开动起来,
游乐园真好玩,我依依不舍得离开了游乐园。
游乐园作文(三):
游乐园
星期六,我和姐姐等人来到了游乐园。(话外音,那么大还去玩游乐园)在玩游乐园后,
一叹:
来到游乐园门口,从外向里远远望去绿树丛中,一座座银白、淡绿、棕红色的建筑,凹凸
二叹:
在游乐园的游戏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应是鬼屋一个骷髅跳到我们的面前啊!我和姐姐扯
三叹:
好倒霉哦!居然,我最想坐的翻滚列车,因为修理而停止游玩,我的天哦!
这次来到游乐园,让我有不少的收获,让我学会了勇敢,但是有一些笑笑的遗憾,下次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