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河池的人口民族
2010年全市总人口为399.19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9.40万人相比,十年间共增加19.79万人,增长5.22%,年平均增长率为0.51%。比“四普”到“五普”十年间年平均增长0.56%下降0.05个百分点。
全市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336.92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9.51万人相比,十年共减少22.59万人,减少6.28%,年平均减少0.65%。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98.83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28.16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8人减少0.46人。 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72.94万人,占51.33%;女性人口为163.98万人,占48.67%。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1.17下降为105.46。 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5.63万人,占22.45%;15-59岁人口为214.51万人,占63.67%;60岁及以上人口为46.79万人,占13.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2.86万人,占9.75%。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97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2.3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37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76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壮族最多,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82.64万人,占83.89%;汉族人口为54.28万人,占16.11%。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4.45万人,减少 7.58%;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18.14万人,减少6.03%。 教育程度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4.47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8.82万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0.9万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0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1464人上升为4296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8034人上升为8554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28731人上升为3291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46097人减少为38584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6.71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77万人,文盲率由5.7%下降为4.96%,下降0.74个百分点。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44%,总量达46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2104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5%,五年累计实现190亿元,人均财政收入1225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8%,总量达132亿元,增速比“十五”加快13个百分点。
2011年1-9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3.31亿元,同比增长5.6%;1-10月,财政收入完成41.03亿元,同比增长20.06%。
2012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97亿元,下降1.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80亿元,下降7.0%;第三产业增加值193亿元,增长3.4%。财政收入44.56亿元,下降12.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6亿元,下降36.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为294亿元和114亿元,下降24.12%和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亿元,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75元,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47元,增长12.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2%,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4%目标之内。
2013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18亿元,增长6%;财政收入50.23亿元,增长12.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0亿元,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0亿元、增加值125亿元,分别增长1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60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20元,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2.8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2%以内。
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01亿元,增长8.1%;财政收入54.67亿元,增长8.84%(不扣除不可预见的政策性退税1.98亿元,完成56.65亿元,增长1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1.6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4.33亿元、增加值137.26亿元,分别增长10.8%、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79亿元,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20元,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70元,增长11%;招商引资内资到位249.23亿元,增长8.3%,外资到位1.01亿美元,增长44.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8%。 1991-2002年,河池市国有工业企业有运输车辆厂、有色工业集团公司、水泥总厂、特种水泥厂、汽车修配总厂、糖厂、造纸厂、矿业公司、电业公司、经济贸易中心、橡塑工业总公司和工艺制品厂12 家。有8 家为生产企业,涉及行业有机械、建材、矿冶、化工、制糖、造纸、食品、服装、木器等。主要工业产品有:方向盘拖拉机、小四轮后驱动拖拉机、水泥、白砂糖、赤砂糖、酒精、白酒、铅锑精矿、锌精矿、高铅锑合金、铅锭、2 号锑、金锭、银锭、Sb2O3 塑料编织袋、服装、3 号、4 号卫生纸、80 克每平方米B 级牛皮纸、瓦楞纸、本色松木浆板、“168” 牌系列高级圆筒卫生纸、餐巾纸、木衣架等。
2011年1-10月,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9.65亿元,同比增长24.59%,其中有色金属和电力行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0.25亿元和40.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5%和0.79%。
2012年全年实施工业项目597个,完成投资60.48亿元;实施更新改造项目497个,完成投资57.41亿元。酒业、食品加工、茧丝绸产值增速分别达66.5%、24%、11%。广西有色金属产品、酒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成启用,广西茧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工建设。河池·南丹工业园区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有色金属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华锡集团、泰星公司分别成为锡多金属矿物加工、电子焊接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成立市级工业园区筹委会,优化市级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机制,筹建河池大任产业园和化工产业园,推动河池·都安临港工业园建设。全市新增微型企业1200家、广西著名商标5件。 1991-2002年,河池市每年的粮食播种面积都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以上,通过进行基地和示范片建设,改善农业设施,大力推广良种和农业科技,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行政执法,科学种植,除1994 年因遭受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而减产外,其余年份的粮食单产和总产都不同程度提高。2001年,全市粮食总产达9.41 万吨,为历史新高。同时,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出来的土地因地制宜种蔗、种果、种菜、种桑养蚕,促使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1 年的464 元上升到2002 年的1511 元,农民生活明显提高。
1995 年,河池市农业局获农业部授予“农业系统实施贫困地区‘温饱工程’ 先进单位” 称号,农业局长廖天培获农业部授予“实施贫困地区‘温饱工程’ 先进个人” 称号。1998 年,农业局干部覃炳利、吴孟星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 称号。2000 年,市农业局被评为“河池地区农业系统先进单位”,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授予“‘基点调查’ 先进单位” 称号,潘寿宝、韦美秋等11 人获自治区农业厅授予种子系统、基点调查、农技推广先进个人。
2012年落实各类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补贴资金2.45亿元。粮食总产量达100万吨以上,新增经济作物25.82万亩。桑蚕、糖料蔗等特色农业规模达288.7万亩,比上年增加20.42万亩,其中桑园面积、鲜茧产量连续7年保持全区第一。牛、山羊饲养量和出栏量、内陆大水面开发养殖面积保持全区第一。固定资产或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10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17家。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5.5万亩。耕地占补实现平衡,新增耕地面积3000公顷以上。 河池金城江机场,位于河池市西北方向的见塘山,距离河池市中心37公里。是“十一五”时期国家在西部地区布局建设的支线机场之一,机场跑道长2200米、宽45米,航站楼面积4200平方米,飞行区等级为4C。
河池金城江机场于2006年6月被列入国家西部地区新开工的12项重点工程计划,机场海拔675米,可起降CRJ200、ERJ145、B737-700、A320等多个机型。 2014年8月28日正试投入运营。 河池是桂西北区域中心,是桂、黔、川交通的重要枢纽,还是历史的“兵家喉地”。河池背靠大西南,面迎东南亚,是西南出海最便捷的通道之一。河池交通便利,金宜一级公路、宜柳高速公路、黔桂210国道、水任(金城江区水任村至南宁北)高速公路的建成,为河池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
2012年7月,六寨至河池、宜州至河池高速公路顺利建成通车,标志着河池中心城区不通高速公路历史结束。
2012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1786.858公里,其中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1262.51公里,三级公路994.883公里,四级公路7807.699公里,等外公路1721.766公里。各项公路里程指标分别为2002年管养公路总里程的1.90倍。河池基本实现了市政府通高速、县县通二级、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标。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比2002年增长69.9%;全市1499个建制村通等级公路1267个、占84.6%,比2002年增加920个,增长2.65倍。 水资源丰富,有红水河、龙江、刁江、盘阳河、清水河、澄江、大小环江、布柳河、下枧河。船运方便。
2012年,全市内河航道总里程1001公里(其中国家高等级航道Ⅳ级航道416公里),比2002年增加133公里、增长15.32%。
『贰』 砂糖橘什么价
现在的行情是四块钱左右,超市里一般都是这个价
『叁』 河池什么地方种沙糖桔沃柑最多
河池基本都种植有柑橘,非常多的。
第一是种植地的选择,这是种植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块好的土壤对于果树的生长还有后期的产量都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好的种植地会给后期的管理带来不小的帮助,所以说这个果园的选择还是要非常仔细认真的。而种植沃柑的话,我们最好选用那种土层比较厚的,土壤比较肥沃,还有就是周围能够有遮挡眼光的东西,这样可以让果树充分照射到阳光。附近最好就是有比较充足的水源,方便浇灌,然后周围不要有污染的厂房之类的建筑。
第二就是定植,在定植之前我们要先对选好的土地进行整理,对土地进行翻耕,这样可以让土壤变得疏松,而且还可以把土里面一些可能会影响果树生长的东西给除掉。翻耕的同时记得要施肥,这样可以让土壤更好的吸收肥料,给果树前期的生长会带来不小的帮助。我们翻耕的时候要注意深度,不要太浅,最好就是30公分左右,还可以弄一些弧形的垄,弄完这些就可以进行定植了,定植的时候要控制好植株之间的距离,大概有个一米的距离就可以了。
第三就是管理工作,其实在种植前有一项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对果树种植密度的管理,合适的种植密度可以让沃柑树更好的生长,直到最后收获都是有帮助的,所以种植时候的密度和最后的产量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在种植前就要根据果园的面积来计算一下种植的密度,不过一般都是用的前密后疏的方法来种植的,最开始就是两米乘一米,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果树有严格的管理。
等到第二年的时候,就需要观察果实的情况了,不过这一年我们不需要一味强求产量,因为前期还只是一个摸索的阶段,等到第三年的时候就可以把产量给提高一些了。而到第五年的时候,密植的管理就需要改变了,变到四米乘一米,再过个两年的时间,还要再进行变化。这几年密度的变化就是为了能够在以后一直有一个好的产量,所以这些工作都是一定要做的,只要做完这些工作之后,后期在密度的管理上就会方便很多了,而且每年的产量也都会非常稳定了。
种植之后,对于果树的管理也是有要求的,当幼苗长到四五公分的时候,就需要追肥了,这时候选择的肥料最好就是氮肥,施肥的次数也比较多,大概是半个月一次就需要追肥了,可以选用“沃叶水溶肥”,这样才能够加快幼苗的生长速度。然后就是当幼苗有二十公分的时候,为了让分枝能够长得更好,我们就需要进行一下摘心的工作,特别是在刚种下去的第一年,这个工作一定是不能够少的。在我们施肥的时候,记得浇水也要同时进行,这样可以让肥料更好的被土壤吸收。
沃柑的生长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而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针对树的树形来做些工作了,不要到太晚的时候来做这些工作,因为这个树形很快就会形成的,等栽完苗之后就可以进行定干了,等树干有长到三十厘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把它剪短一些了,这样就可以让分枝长得更快一些。要是发现长出来的枝干不是很整齐的话,我们可以对一些比较长的枝条进行一下处理,保证每根枝条的生长状况都是差不多的。
『肆』 四川内江有砂糖橘吗
四川内江在北山坡应该有砂糖橘。如果要批发到那里去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