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商貿公司的月末結轉分錄,謝謝
月末結轉涉及的會計分錄:
(一)結轉收入
1、借:主營業務收入
貸:本年利潤
2、借:其他業務收入
貸:本年利潤
3、借:營業外收入
貸:本年利潤
(二)結轉費用
1、借:本年利潤
貸:管理費用
2、借:本年利潤
貸:營業費用
3、借:本年利潤
貸:財務費用
(三)結轉稅金
1、借:本年利潤
貸:經營稅金及附加
2、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
(四)結轉成本
1、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2、借:本年利潤
貸:其他業務支出
3、借:本年利潤
貸:營業外支出
還有其它需要計提的費用項。
B. 商貿公司的外賬成本怎麼結轉
外帳的小技巧等
外帳+未入帳收入-未入帳費用=內帳
一、外帳的手法
1.成本費用互化:將屬於成本項目的支出賬務處理變為費用以達到當期稅前扣除的目的,或將屬於費用項目支出成本化已達到控制稅前扣除比例及當期利潤的目的。
原因:因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製造費用組成,而直接人工、製造費用、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等容易混淆,所以是應該是該操作的漏洞。另直接材料中包含的運費及人工搬運也與管理費用較容易整合。
2.費用資本(產)互化:將屬於費用項目的賬務處理變為資產,從折舊中遞延稅前扣除;或將屬於資產類科目的支出直接確認費用,當期稅前扣除。 原因:部分資產價值本身就包含費用故將其他費用整合進入資產價值,反之亦然;另資產修理,借款費用等本身確認邊界比較人工虛擬;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確認的依據較容易虛擬。
3.費用名目轉化:將部分稅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費用超額部分轉為其他限制寬松的或沒限制的費用名目入賬,以達到全額稅前扣除的目的或減少相關稅費等。 原因:費用確認以發票為依據,發票容易虛擬。
4.費用預提/遞延/選擇性分攤:為控制當期稅前利潤大小,預提費用,以推遲納稅,或為其他目的(如股權轉讓價,當期業績)誇大當期利潤選擇遞延確認。有選擇性的將費用分攤:在個費用支出項目上分攤比例進行調節,控制因該項目造成的稅費(如調節土地增值稅)。
5.成本名目轉化:將屬於本期可結轉成本的項目轉變為其他不能結轉成本的項目,或反行之。
6.成本提前,推遲確認/選擇性分攤:本期結轉成本時多結轉,或少結轉,下期補齊,或選擇成本分攤法以達到這2個目的。 原因:成本結轉規定較模糊。
7.收入提前,推遲確認/選擇性分攤:將本期的收入多結轉或是少結轉,下期補齊,或選擇收入分攤以達到這2個目的。 原因:收入確認規定較模糊。
8.收入名目轉化:將收入總額在多種收入項目間進行調節,如把主營業務收入轉變為其他業務收入或營業外收入,以達到控制流轉稅或突出主業業績的目的。
9.收入負債化/支出資產化:將收入暫時掛賬為其他應付款,將支出暫時掛為其他應收款,達到推遲納稅或不納稅。
C. 批發兼零售的代理商如何結轉成本
你們家的會計所用的是存貨的「實地盤存制」,這種做法實際上就是:
期初庫存+本期收入-期末庫存=本期發出
對於收發比較頻繁、單位價值較小、容易損耗的物品,可以採用此方式計算成本。
肉類基本符合此要求,所以這種方法是允許的。
如果採用別的方法,工作量會很大。這個過程只要是嚴格把好商品的出入關,應該是沒問題的。
把好關,說白了就是看好門,在進貨和銷售時別丟了貨物。從理論上講,控制好這個環節,就不用盤點,因為盤點的目的大多是為了證明貨物沒有缺損。
但是,在實地盤存的前提下,為確定月末余額,那就至少每月盤點一次了。
除了採用個別計價法之外,要想讓存貨跟其進價完全相符,是不太可能的,會計上只是使用了比較合理的方法而已;用不完的款作「預付賬款」反映。
D. 公司帳每個月怎麼結轉啊
公司每個月結轉帳是按照每個月使用的費用來結轉。
E. 請問經營辦公及勞保用品的小規模批發及零售公司應採用什麼辦法結轉成本
是批發企業的建議按個別計價法或加權平均法結轉成本,
另售企業按零售價格法結轉銷售成本。
F. 怎麼提問 批發企業月末如何結轉成本
一樣的啊,根據你發出的貨物和成本做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G. 請問:我們是商貿公司一般納稅人,月底如何進行庫存商品的結轉,主營業務成本的金額是怎麼算的,謝謝各位
如果按以上例子,當月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28645。82-36324。79,小於0,為進項稅留抵,當月不交增值稅;與此相關的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等,也不必計算,全部為0;
此外,銷售合同印花稅,按規定應該交的,但印花稅的計算方法各地區有所不同,應具體咨詢當地稅務部門;計算的印花稅,可不必計提,於次月上交後,直接做,借:管理費用-印花稅,貸:銀行存款等;
主營業務成本,是根據當月銷售數量*庫存商品單位成本計算來的,以加權平均法為例,說明如下:
08年新所得稅稅法第73條規定:企業使用或者銷售的存貨的成本計算方法,可以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中選用一種。計價方法一經選用,不得隨意變更;
大多企業結轉商品銷售成本是按照加權平均法來核算的;結轉存貨發出的加權平均法舉例:某企業6月份賬面上,庫存商品A的期初余額100件,單價10元/件,金額1000元;6月10號購進200件,單價13元/件,金額2600元;6月20號又購進200件,單價12元/件,金額2400元;則在6月底,該商品的加權平均價=(1000+2600+2400)/(100+200+200)=12元/件;
假設當月銷售了300件,則本月應結轉的該商品銷售成本=300*12=3600元
結轉商品銷售成本,借:主營業務成本3600,貸:庫存商品3600;
如果當月有應交的城建稅與教育費附加,月終計提分錄:借: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貸:應交稅金——應交城建稅,貸:其他應交款(新會計准則為「應交稅費」)——教育費附加
H. 商貿醫葯批發公司如何結轉成本,如賣出100萬,入庫時價格60萬,直接結轉入庫價格求教
商貿醫葯批發公司結轉成本,如賣出100萬,入庫時價格60萬,直接結轉入庫價格。
借:主營業務成本 60萬
貸:庫存商品 60萬
擴展閱讀:
收入入賬(增值稅一般納稅人)
借:銀行存款(應收賬款等科目)100萬
貸:主營業務收入100/1.16萬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100*0.16/1.16萬
I. 貿易型的企業怎麼結轉成本的
如果是月末結轉銷售成本(以進價結轉):
統計本月銷售商品品種數量,然後按照庫存商品明細帳上記載的購入成本計算應結轉的本期銷售成本,如果是多種商品價格不一,可以求出各商品平均單價乘以本月的銷售的各種商品的數量,計算出本月總的銷售成本。
分錄:
(1)結轉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2)把銷售成本結轉到「本年利潤」中: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9)批發公司怎麼結轉擴展閱讀:
主營業務成本:是損益類帳戶,用來核算企業銷售商品產品提供勞務或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而發生的成本。它的借方登記已銷售商品產品勞務供應等的實際成本;貸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帳戶的數額,結轉後應無余額。該帳戶也應按產品類別設置明細分類帳戶。
庫存商品:是指企業庫存的各種外購商品、自製商品產品、存放在門市部准備出售的商品、發出展覽的商品,以及存放在外庫或存放在倉庫的商品等。為進行庫存商品的核算主要應設置「庫存商品」科目,實行售價金額核算的商品流通企業還應設置「商品進銷差價」科目。
本年利潤賬戶的余額表示年度內累計實現的凈利潤或凈虧損,該賬戶平時不結轉,年終一次性地轉至利潤分配一未分配利潤賬戶,借:本年利潤,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如為虧損則作相反分錄。
年終利潤分配各明細賬只有未分配利潤有餘額,需將其他明細賬轉平,借:利潤分配一未分配利潤,貸:利潤分配— 提取盈餘公積、向投資者分配利潤等。至此,所有結轉分錄可以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