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陝西秦嶺農副產品上市公司有哪些
及其里能不產品上市公司有很多,你想知道可以到網路上去尋找。
『貳』 我國目前最大的以農產品為主的上市公司是那家
我國目前最大的以農產品為主的上市公司,應該是伊利股份,總實質是1067億,其次是雙匯發展了,總市值是685億元。還有新希望,總市值341億元。
『叄』 農產品加工企業上市公司有哪些
做農產品加工類的企業很多,你問得不具體,我按我的想法給你回答吧:
1、做糧油加工類的上市公司:有
北大荒600598
金健米業:600127
豐原生化:000930
做種子類的上市公司:
豐樂種業000713
禾嘉股份600009
隆平高科000998
華冠科技600371
敦煌種業600354
登海種業002041
萬向德家600371
做飼料家禽飼養加工的上市公司
大江股份600695
康達爾000048
正虹科技000702
新希望000876
通威股份600438
新五豐600975
福成五豐600966
天邦股分002124
正邦科技002157
高金食品002143
聖農發展002299
果蔬生產加工的上市公司
ST九發600180
新中基000972
海通集團600537
其他綜合類農業的上市公司
新疆屯河600737
亞盛集團600108
羅牛山000735
順鑫農業000860
新農開發600359
新賽股份600540
綠大地002200
『肆』 農業類上市公司都有哪些
1、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3月29日9時26分,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A股30000萬股股票在亞洲最大的證券交易市場——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股票代碼為 600598),標志著在中國資本市場上也有了「北大荒」的一席之地。
2、甘肅省敦煌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各類農作物種子的研發、繁育、加工、儲藏、銷售;棉花及其它各類農副產品的收購、加工和銷售。公司於2004年初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並擁有自營進出口權,公司總部位於甘肅省酒泉市,現有14家分公司、11家子公司。
3、ST中農 中墾農業資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8月13日。公司經營范圍,油料作物、蔬菜、花卉、劍麻、水果的種植、加工銷售;糧食種植、水產品養殖、加工、銷售;農業高新技術及產品的開發、技術轉讓、技術服務;種子加工設備、檢驗儀器的銷售、安裝;飼料及飼料添加劑、針紡織品及服裝、皮革製品的生產、銷售;貨物倉儲服務;農作物種子經營 。證券代碼: 600313
4、新農開發。公司已於1998年4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商行政管理局辦妥公司名稱預先核准手續。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行黨政軍合一的領導體制,是執行屯墾戍邊歷史使命的特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組織,於1990年在國家實行計劃單列。兵團農一師位於新疆阿克蘇地區,總公司是農一師所屬的全民所有制企業,成立於1994年1月。股票代碼 600359
5、大北農: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幣普通股股票於2010年4月9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證券簡稱為「大北農」,證券代碼為「002385」。公司人民幣普通股股份總數為400,800,000股,其中首次上網定價公開發行的48,640,000股股票自上市之日起開始上市交易。
『伍』 糧食生產上市公司有哪些
國務院決定:出台十項措施,進一步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扶持力度。糧食生產上市公司得益於國家近幾年來對糧食生產的重視,並不斷的加大對糧食生產的資金投入,糧食產量連年上升,主要原因是糧食播種面積和單產水平逐年增加,高產作物在糧食種植結構中所佔比重提高,農業投入力度加大,科技含量提高,氣象整體條件較好。此外,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種糧大縣獎勵機制、糧食保護價格政策等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實施。 糧食生產上市公司一覽: 北大荒(600598) :水稻、小麥、大豆、玉米等糧食作物生產銷售 榮華實業 (600311):澱粉及其副產品的批發零售;農業種植養殖 金健米業(600127 ): 開發、生產、銷售糧油及其製品。 新農開 (600359 ): 農業種植、農產品、畜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 隆平高科 (000998): 水稻種子的生產和銷售 新希望 (000876 ): 飼料、原料添加劑、農副產品食品的生產和銷售 登海種業 (002041): 米種子生產、自育種子銷售 亞盛集團 (600108): 高科技農業新技術新產品開發,農副產品種植
『陸』 中國在國際上需求最大的農副產品有哪些
人物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經濟發展部市場處處長王珏 全國城市農貿中心(批發市場)聯合會常務副會長馬增俊 北京商業投資服務中心副主任楊保京 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顧兆學 錦綉大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常務副總經理賈增華 現狀 記者:在目前開放的市場環境下,我國初步形成了以批發市場為主要網點的農副產品流通體系。現在的「農批」經營狀況處在一個什麼樣的層面上? 馬增俊:80年代中期,國家和地方政府摒棄了定產包銷的流通機制,採用開放的政策和民間資本有效融合,從而推動我國農副產品流通體系初步形成了三層金字塔結構:上層期貨市場,中間層批發市場,底層是大量的農貿市場和連鎖超市。其中,期貨市場有3家,分布在上海、鄭州和大連,向全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輻射;農批分布在城鄉結合部,產地批發市場和銷地批發市場成為連接農民和消費者、農副產品和菜籃子的中樞,向上游聯系種植、養殖、加工、檢疫、運輸等環節,向下游聯系采購、配送、零售、消費等環節,構成完整的流通產業鏈;大小農貿中心在全國有2.6萬個,分布在廣闊的農村地區,連鎖超市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區,全國的超市總量不下5萬家。 截止到2002年底,全國有各類農副產品批發市場5000多個,年總成交額12410.2億元,相當於全國各類商品市場成交總額24949.4億元的50%,相當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595.2億元的33%。大中城市消費鮮活農副產品的50%-70%是批發市場提供的。 我們在承擔北京市商委組織的改造流通體系調研中發現,北京農批的建設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多到少的變化,基本上是沿著國營菜站糧店、農貿市場、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超市(由大的批發商配送)這個順序發展的。 楊保京:目前,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還是調節城市居民菜籃子的主要手段,是比較適合中國國情的事物。首先,它綜合成本低,投入的人工費用也低。國家用較少的投資,或是在當地企業自發的組織下,就能運作起來。滾動發展是農批的主要途徑,目前北京的農批基本上都是靠自己的力量,從小到大建立起來的。 顧兆學:新發地市場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產兒。從1988年建場起就嚴格執行統一領導、統一管理、統一收費標准、統一票據、統一統計口徑的規定,由一座15畝地、15個人、15萬元資金的小型農貿市場發展為擁有佔地480畝、資產1億元的農業部、(原)內貿局定點的國家級批發市場。新發地經營農副產品、日用百貨等十幾大類3000多個品種。商品輻射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其中蔬菜交易量已佔到全北京市蔬菜交易總量的65%,水果交易量連續兩年佔北京市交易量的35%。2003年的成交量達到了41.5億公斤。成為了我國北方地區重要的農產品集散中心。 賈增華:「錦綉大地」是新興的市場。2003年4月才開始建立。主要商戶來源於原來北京大鍾寺市場。現代化的物流管理、連鎖經營的嶄新理念、高標準的經營起點是這個市場最大的特色。現在佔地350畝,15個交易大廳,固定商戶2000多家。經營農副產品及廚具百貨等12大類商品。 王珏:供銷合作社系統是在1995年後發展批發市場的,目前已經發展到6000多家,其中專業市場占絕對優勢,大約佔40%左右。交易量相對是穩定的,單個市場的平均交易量也在增加。 提升 記者:和過去的農貿市場相比,現在的「農批」更多的融入了現代化管理的理念,服務功能在不斷延伸,社會職能在逐步提升,不再是簡單的農副產品交易。那麼除了批發交易量整合以外,還有什麼新的特色? 馬增俊:隨著「農批」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許多市場不斷加強軟體、硬體配套設施的建設,擴大服務范圍,完善服務功能。它們不僅加強交易場地的管理,還逐步開展農副產品包裝、貯藏、運輸以及信息傳遞、代理結算等配套服務。有的還建立了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和加工配送中心,開辦連鎖經營網點,真正實現產銷一體化的產業化管理運作;有的建立了全國范圍的信息網路,搜集農副產品信息,指導物流供應;有的引入國外拍賣交易的方式,採用經紀人制度,使價格機制更加靈活高效。 我國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數量僅占年交易額億元以上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0.2%,而年交易額億元以上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又只佔全國所有各類農副產品交易市場的17%。從總體上看,絕大部分批發市場還處在交易量小、管理和設施不完善、抵禦市場風險能力不足的初級發展階段。 賈增華:錦綉大地集團公司總裁於洋提出市場服務的概念,為商戶提供全過程的服務,是人性化管理的一部分,要一絲不苟的執行,這才會構成企業聲譽。 我們市場的商務辦公系統配有農產品檢測中心、銀行、郵電、餐飲等設施。同時配有4萬平方米的客戶公寓和4萬平方米的倉儲區。我們提出的全過程服務還包括為客戶准備的托兒所、小學、小醫院,這些都將於今年3月開始啟動。 顧兆學:我們一開始就提出「以道德經濟發展市場」,其中人性化地為商戶服務是我們要做好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市場內設有郵電所、信用社、招待所、停車場、加油站、地磅、廣播站以及水等設施。投資70多萬元的電子監控中心,為客戶創造了安全、寬松的交易環境。 「新發地市場農產品信息網」除把市場內的交易情況及時向外界發布外,還及時向市場經營戶傳遞農副產品的價格動態、市場分析、政策法規等情況,向周邊農戶推介農業新技術、新品種,引導農民種什麼、怎麼種,目前又加強了與政府部門聯網工作,給進場農民和販運專業戶提供可靠的參考。 記者:農葯殘留檢測關乎食品安全大計,而由於我國農產品生產大多仍處於單戶生產的階段,生產標准化很難做到,農產品安全檢測的難度可想而知,現在這方面工作進行得如何? 王珏:批發市場在農殘檢測方面的投入是很大的。農業部調查結果顯示,從事蔬菜批發業務的農業部定點市場中,98%的市場開展了農葯殘留檢測工作。比如河北青縣部分市場注冊了蔬菜商標,「青青」、「春陽」等品牌蔬菜均由市場出具無公害檢測報告;長沙馬王堆、常德甘露寺等市場每天24小時對蔬菜進行抽檢。南昌、深圳農產品批發市場檢測中心每天抽檢50個樣品,每片農殘檢測試紙2元,僅此一項市場每年就支出約4萬元,加上農殘檢測人員的工資,市場每年支出10多萬元,這還不包括各種設備設施的投入。 楊保京:「農批」是抓食品安全的結點,它既可以堵截,也可以引導標准化生產。目前,北京市21個鮮肉批發市場和378個零售市場全部實現了「場廠、場地掛鉤」或「批零掛鉤」,90%的食品經營企業建立了「索證索票」等進貨檢查驗收制度,市場准入已從豬肉、蔬菜擴大到糧食、食用油、桶裝水等40類食品,並對47876個食品種類進行了備案。今後外埠進入北京的農產品都要經過一級批發市場。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將通過監管一級批發市場農產品的質量達到控制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目的。 顧兆學:北京市已將新發地確定為兩個特大型一級批發市場之一。我們於2001年6月,聯合六家市級定點屠宰廠,成立了以市場方、定點屠宰廠、政府監管方為主的全市首家跨區、縣豬肉產銷聯合體。市場作為經營戶的監督方,要求每一個經營戶必須向消費者出具「購物信譽單」,購物單上面寫明經營戶姓名、攤位號、銷售日期等。 同時市場通過統一的結算方式,每天建立經營戶和廠家業務員的台賬,上面清楚地記載著什麼時間從哪個攤位進了哪個廠家業務員銷售的多少斤肉,並將業務員的胸牌號刻成章印在豬肉上。這樣一來,一旦消費者買到蓋有「新發地市場鮮肉復檢章」的豬肉出現了問題,就可以將責任一查到底。在這個基礎上,又成立了「熟肉製品、豆製品產銷聯合體」,從源頭上保證了肉類食品的安全供應。 從2002年7月起,新發地市場與河北、山東、海南等蔬菜生產大省的217家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簽訂了「場地掛鉤」協議書。如果協議基地的蔬菜在抽測中發現問題,市場將函告產地政府,多次出現問題將解除協議。同時,在豐台工商分局的監管下,市場又和市內一些大型零售超市簽訂了「蔬菜批零掛鉤」協議書,形成了無公害蔬菜從產地到餐桌一條龍式的專用綠色服務通道。市場在配送中心設置檢測設備,對配送出的水果、蔬菜進行檢測,不合格的絕不讓其流入消費領域。 賈增華:為了加強食品衛生安全的管理,我們集團拿出120萬元作為基金,作為檢測費的補貼,保證市場商品的達標。這筆錢沒有直接利潤,但產生的社會效益,不是用價錢可以抵消的。 我們自己的高科技園區出品的蔬菜都有一份檢測報告。這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好的企業不知道社會責任就不知道發展。應該說我們的投入是長期行為,是經過考證的,也應該是有回報的。規范的市場行為,可以贏得消費者,市場的牌子樹起來了,就會得到更多商戶的信任。 記者:農副產品通過配送中心,最終在超市銷售的呼聲越來越高,「農批」如何實現與超市、配送中心對接? 王珏:農業龍頭企業名優產品展銷暨超市采購洽談會上,江蘇省供銷社系統9大超市拋出了價值38億元的農副產品大訂單,引得急欲殺進超市的農產品生產企業和基地垂涎欲滴。 要想進超市,前提是確保農產品質量與安全,這是最起碼的條件。企業或基地只有亮出權威的生產、技術條件等方面的認證,才能得到超市的信任。比如,「無公害食品」要進超市,得出示《無公害食品證書》,「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也一樣。應該說超市門檻高,主要是對消費者負責。 作為新型零售業態,大型連鎖超市對商品具有大量采購、均衡供應、常年銷售的顯著特點,這與目前小規模生產、易受季節和氣候等因素影響的農產品來說,是一對矛盾。因此,農產品要想進超市,企業或基地必須具備規模化生產和長年供應的實力。超市靠規模化經營樹立價格優勢、贏得利潤,所以十分重視供應鏈的建設,特別希望農產品企業提高組織化程度,有較大的規模和產量,供貨穩定。事實證明,規模偏小的農產品企業運營成本相對較高,履約程度則相對較低,等於自己為產品進入超市設置了「門檻」。江蘇省供銷社辦的蘇果超市今後將用企業、基地取代大戶和經紀人。對於被選中的生鮮類產品,超市將不收一分錢進場費。 馬增俊:我國加入WTO後,國際物流企業將搶灘中國,他們憑借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將瓜分走一部分農副產品物流市場的蛋糕。另一方面隨著農副產品商品化的完善,農副產品流通格局將發生深刻變化,連鎖超市這一農副產品流通領域的最接近消費者的環節,將因其龐大的連鎖網點,受到農副產品生產企業的青睞,最終不經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直接向連鎖超市配送商品。在美國,農副產品的流通模式就是如此。 顧兆學:北京市新發地農產品有限公司配送分公司在試營業的2個多月時間里,已簽約4家大型快餐配送公司和賓館酒店等,每天送貨量達2000多公斤,其中蔬菜比例佔2/3,肉類佔1/3。全國政協賓館後勤部的負責人說,他們就是相信新發地市場的配送分公司。因為他們對蔬菜和肉類的無公害要求很高,並要求進貨及時。而在這些方面,新發地市場的配送分公司做得很好。 我們與華聯超市以及宏輝、首鋼等40多個配送中心合建的大型菜果加工、配送中心,將研究擴大菜果配送范圍,把市場的蔬菜、水果送往京城各大超市、飯店、菜店、社區。 記者:隨著現代物流的發展,農產品批發市場面臨外部競爭的壓力也逐漸增大。我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有什麼樣的解決辦法? 顧兆學:15年來,我們沒用國家投資和貸款,自力更生,滾動發展,年年把部分收入作投入,年年擴大場地,年年增加設施。現在我們市場升級改造資金估算約需8.95億元。資金來源主要由市場通過招商引資、股份制籌集和企業自籌等方式解決。 除了資金問題外,我們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用地不足。如果年交易量達到 670萬噸時,約需佔地1200畝。盡管前幾年北京市為了支持新發地建設批准用地1152畝,扣除房地產開發、市政佔地、綠化隔離帶、中央批發市場等用地,現新發地市場可規劃用地只有幾百畝。 馬增俊:當前我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從總量上來說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但大多數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服務功能簡單,更談不上具有自己的服務品牌。有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軟體設施不配套,加之部分管理人員素質比較低,管理鬆散,重收費,輕管理,造成衛生條件差,嚴重的還會損害消費者利益。政府方面也存在多個部委對「農批」都有一定的管理職能,但彼此卻無法協調配合的問題。 楊保京:「農批」的升級改造,需要有規劃、標准和一定的步驟。這是個公益事業,屬於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應該從實際上支持批發市場的建設,包括長期規劃中的批發市場用地、資金和貸款上的扶持力度。目前,北京商業投資服務中心就可以採取投資入股的方式,給批發市場注入資金。 趨勢 記者:去年,北京市商委按照全市推進流通現代化工作會議確定的指導思想,提出要用3—5年的時間在全市建立起符合國際大都市要求的現代化農產品批發體系。這個方針會加快促成北京「農批」升級改造。那麼就現在各市場的狀況來看,應該向什麼樣的方向發展? 王珏:過去的批發市場布局主要是在銷地,現在國家的政策同時在引導產地市場。由於目前農民生產規模比較小,產品主要靠中間商營銷,農民無法得到及時的種植信息,使得其勞作方向也是滯後的。產地批發市場的建立可以讓農民直接進入市場,獲得最及時的種養信息。對銷地市場,隨著城市的規劃建設變化,也要改變臟亂的環境,向現代化交易方式發展。採取統一結算、建立快速檢測中心等方式。 賈增華:批發市場的方向就是專業化、大規模化,也就是批零分開。農副產品先集中到「農批」再向超市、社區流通。交易方式甚至都可以發展到遠期交易。最後其配送的產品就是凈菜和配菜。 這就要求硬體(大棚、密封、冷藏、道路規劃、場地、外部環境、排污)、管理(結算、規范化、稅收、制度、信譽提升)都要升級。質量上升後,價格將不再是批發市場惟一的競爭力。錦綉大地沒有走以前農貿市場的路,完全採取市場化的規范管理形式,每一步,甚至投入廣告,都經過嚴格的測算和縝密的策劃,做到小投入、大產出。 我們從一開始在市場的投入上就是超前的、高標準的,因為我們認為,3到5年後「農批」一定會面臨超市化,硬體條件會被要求達到一定標准,如果到時候再改造,就預示著商戶的大量流失。集團公司的戰略目標,是應對國外零售企業,佔領國內市場,在2年時間內,向外拓展,在一些地區的中心城鎮,以連鎖、獨資、壟斷、投資經營等多種方式輸出管理理念。 顧兆學:北京市政府從2003年開始正式啟動「食品放心工程」,重點是加強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監管,從流通環節上嚴格把關。新發地市場不在交易方式、管理手段、基礎設施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提檔升級,就無法找到食品安全治本之策。 我們將大力推進市場現代化企業制度,並使之逐步具備投融資功能,最終成為上市公司。升級改造後要從露天交易改為室內交易;綠化面積要達到24萬平方米,綜合綠化率達30%;將建成6萬噸的低溫庫和4萬噸的恆溫庫;提升的市場功能還包括:實施入場商戶資格審定製度,落實市場交易產品的「三化標准」,建立全程可追溯制度,改進交易方式、結算方式,建立穩定的經紀人隊伍。 馬增俊:我國農副產品流通業當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在許多發達國家都曾經出現過,近幾年,發達國家的批發業形態發生了如下的變化:批發業在流通領域的主導權易位;批發商分化的步伐加快;規模化、大型化、連鎖化已成為世界批發業發展的基本趨勢;批發商向零售延伸的步伐加快。 在美國,農副產品市場體系的特點是:農副產品流通以直銷為主要模式;糧食類期貨市場發達,果蔬類產地直銷佔80%以上,經由批發市場渠道銷售的不到20%。 在歐盟地區,隨著零售業和連鎖經營的快速發展,逐漸形成了大型連鎖集團,並建立了統一的購貨配送中心,使農副產品直銷比例不斷增大。但由於生產者的組織化程度高,批發市場的發展比較穩定。 日本、韓國以及我國的台灣,是以批發市場為主渠道,以拍賣制為特徵的農副產品市場體系。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特點是,人多地少和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規模農業生產;主要糧食流通實行政府控制、統一管理;蔬菜、水果、畜產品、水產品等鮮活產品實行自由流通,批發市場是鮮活產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在日本,果蔬類商品60%由批發市場銷售;畜產品、禽、蛋、奶等的流通由農副產品加工業壟斷資本控制,加工程度高。在日本,中央批發市場的開設必須是地方政府或公共團體,不允許企業或私人以營利為目的開辦市場。 從國際農副產品流通行業的發展狀況可以看出,直銷模式已成為主流。今後我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將成為國際物流的中心,農副產品國際采購的窗口。我們現有的差距,無疑正迫切地要求我們盡快地尋求批發市場大發展的途徑。 我們可以借鑒日本的經驗,以省市為單位,合理布局產地中央批發市場和銷地中央批發市場,利用當地的交通條件,向產地專業批發市場和銷地專業批發市場輻射。設立基金,扶植農副產品生產發達、交通比較方便、但缺少資金建設批發市場的地區建設設施完整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我國應盡快建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法》和《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標准》。借鑒國外法律法規,對我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市場規則、市場准入制度、軟硬體設施管理以及違規處罰等問題做出明確規定,將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 各個「農批」也要下大力量完善信息、結算和價格形成功能,建立現代的電子報價、電子信息發布和電子統一結算的網路。通過信息網路向農村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延伸,因地制宜地發展農副產品生產;通過信息網路向連鎖超市延伸,結合資本運作,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經營。有了對各地消費者需求的了解,就可以面向全國農副產品生產基地開展「訂單農業」。 從國際同類行業發展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產業化升級包括:交易的時間從商品的即時交易向期貨交易升級,交易的地點從批發市場向虛擬升級,交易的方式從面對面對手交易向拍賣交易升級,交易結算的形式從現金和支票向電子貨市升級,交易的管理從有人向無人升級。網上拍賣交易方式在發達國家的批發市場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它可以有效地規范批發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加強交易的安全性;發揮資源配置功能,不受地域交通的限制。我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可以充分地採用多種交易方式經營,大力推行拍賣制,發展現代物流配送體系,探索批發市場的電子商務模式。 結束語:據記者了解,針對檢測費用高、處罰難度大等問題,2004年農業部將會同各省廳,繼續跟蹤檢查各定點市場的檢測情況,為定點市場中經營蔬菜的市場配置檢測儀器,並爭取資金為市場開展農葯殘留檢測工作給予適當的經費支持。農業部還計劃選擇一部分農產品,制定市場流通方面的分級標准,為農產品分級分類銷售、實現優質優價,提升我國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打基礎。對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業態的發展,農業部將及時跟蹤和總結在這方面的經驗,並提出有關的政策措施。 對農業部定點批發市場建設會實行「三個轉變」,這將代表著「農批」在近期內的發展方向。也就是說,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要重點由「外延擴張」向「內強素質」轉變,即由注重數量擴張向增強功能、提高市場主體的營銷促銷能力轉變;二是市場調節方式由「自發型」向「市場+調控型」轉變,即從過去依賴市場的自發調節向既注重市場機製作用的發揮又重視強化政府宏觀調控功能轉變;三是市場運行目的由「重量」向「重質」轉變,即由重在關注農產品的數量供給同關注農產品質量的提高轉變,把好市場准入關。 中華合作時報記者 張弛 劉一新
『柒』 糧食生產上市公司有哪些
600598 北大荒 56510.17 0.175 水稻、小麥、大豆、玉米等糧食作物生產銷售
600311 榮華實業 57408 0.013 澱粉及其副產品的批發零售;農業種植養殖
600127 金健米業 41533.13 0.0095 開發、生產、銷售糧油及其製品。
600359 新農開 19005 -0.016 農業種植、農產品、畜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
000998 隆平高科 18859.88 0.3283 水稻種子的生產和銷售
000876 新希望 41040.11 0.2495 飼料、原料添加劑、農副產品食品的生產和銷售
002041 登海種業 8796.55 0.284 米種子生產、自育種子銷售
600108 亞盛集團 121760.1 0.0124 高科技農業新技術新產品開發,農副產品種植
『捌』 與中糧齊名的企業,生產農副產品的企業是哪些呢
能跟中糧齊名的基本沒有,畢竟世界五百強,央企大哥大,涉及的產業太多太廣,上市公司都有7個。生產農產品有實力的企業有金龍魚的益海嘉里、北大荒,這兩個都是有實力而且能狙擊中糧糧油的企業
『玖』 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的市場特色
糧油電子競價交易系統情況
2005年按照上海市糧食局的指示,上農批用了近5個月的時間,研製開發了「網上、現場交易相結合,以現場交易為主」的糧食電子競價交易系統,並制定了《糧食電子競價交易管理規則》和《操作規程》。到2006年末,成功舉辦三次市級儲備糧電子競價交易會,參加交易的客戶達600多人次,共銷售儲備糧13.1萬噸,成交價與當時現貨交易市場價基本持平,充分體現了「公開、公平、公正」的要求。為改善交易環境,2006年初對交易大廳進行了大規模更新改造。改造後的交易大廳,座位寬敞、舒適,設施齊全完備,可容納160人同時參與競價。
國家儲備糧網上競價交易情況
國家糧油交易中心作為國家糧食局的信息中心,負責國家每年近3000萬儲備糧網上競價交易工作,其網上競價交易總部設在安徽省合肥市,此次,在國家糧食局的統籌安排下,准備在全國糧食主銷區設立10個定點分部,來進一步拓展國家儲備糧網上競價交易的輻射面。經上海市糧食局推薦,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網路運行處的林永妹處長於2007年9月19日和10月9日,分別兩次來我市場進行考察,察看了市場內的競價大廳與網路情況,對公司的硬體設施表示滿意,並同意讓公司參加近幾次的國家儲備糧網上競價交易。 「上農批(S∧P)」品牌發展簡介 「上農批(S∧P)」品牌,是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申請注冊的商標。 「上農批」公司,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成為《上海市食品農產品安全示範市場》、2006、2007、2008年,「上農批(S∧P)」品牌,榮獲上海市食用農產品「品牌建設示範市場」、「上農批品牌肉優質暢銷品牌」。 「上農批」公司,2008年成交額62.8億元,成交量103萬噸,其中肉類年成交11萬頭。「上農批(S∧P)」品牌,在配合市區政府「標准化菜市場」改造工程中,以最大限度滿足廣大市民需求為目標,輔助政府工作為基礎,大力發展「上農批(S∧P)」品牌。在品牌推廣中,我們緊緊抓牢食用農產品安全體系建設,嚴格按照操作程序,對入市豬肉進行檢疫、蓋章、發證。遵循「標准化」、「規范化」,保證「上農批(S∧P)」品牌肉「天天新鮮、天天平價」。建立和健全農產品流通體系「追溯制」,並向社會承諾實行先行賠償。 「上農批(S∧P)」品牌豬肉專櫃,經過三年多的艱苦運作,截至2008年底,已發展至上海市十個區:浦東新區、黃浦區、靜安區、閘北區、盧灣區、徐匯區、楊浦區、閔行區、奉賢區、南匯區;進入153個標准化菜市場,共814個專賣店(櫃)。其銷售額上升,經濟收益提高,市場的佔有率擴大。 依據市場的經營發展趨勢,今年,「上農批(S∧P)」品牌,將在水果、精品蔬菜兩類商品上逐步推行,使「上農批(S∧P)」品牌茁長成長,向多元化發展。 「上農批(S∧P)」品牌豬肉由安信農業保險公司承擔,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各環節的保障,讓經營戶的風險降到最低。 「上農批」公司為求雙贏,對參加「上農批(S∧P)」品牌肉專賣店(櫃)的客戶採取優惠政策,對於加盟經營戶以零資費、無風險、全保證為宗旨,全力輔助加盟者取得盈利。
『拾』 農產品龍頭股有哪些
1、宏輝果蔬(603336):公司在1992年成立,並且在2016年11月24日在上交所成功掛牌上市,宏輝果蔬是一家集采後收購、種植管理、預選分級、產地預冷、加工包裝、冷鏈配送、冷凍倉儲等為一體的專業的農產品服務商。
2、傲農生物(603363):在2011年成立,是一家以產業化、標准化、集約化以及規范化為導向的高科技農牧企業,傲農生物主要經營業務包括了育種、農業互聯網、飼料、原料貿易、動保等產業,並且在2017年9月正式在上交所成功掛牌上市。
3、敦煌種業:甘肅省敦煌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為搭建融資平台,加快區內優勢產業發展而整合、重組酒泉境內的國有種子公司和棉花公司所設立的股份制企業,
公司於1998年底經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2003年12月29日公開發行7500萬A股股票,2004年1月15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4、登海種業: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是著名玉米育種和栽培專家李登海研究員為首創建的農業高科技上市企業,位居中國種業五十強第三位,是"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玉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國家玉米新品種技術研究推廣中心"和"國家首批創新型試點企業"。
5、大北農: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一家綜合性農業高科技企業。本公司的主營業務是飼料產品生產、銷售和農作物種子培育、推廣,上述兩類主營業務分別圍繞養殖業和種植業展開。
6、隆平高科:隆平高科是由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等發起設立、以科研單位為依託的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於1999年6月,是一家以光大袁隆平偉大事業,用科技改造農業,造福世界人民的農業高新技術企業,成立之初注冊資本1.05億元。
7、荃銀高科: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是集農作物種子科研、生產、加工、國內外營銷等業務於一體的高科技種業企業,於2010年5月26日在創業板上市,系我國首家登陸創業板的種業公司,股票簡稱:荃銀高科,股票代碼:300087。
8、豐樂種業:豐樂種業是中國種子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被譽為「中國種業第一股」,股票代碼:000713,注冊資本2.25億元,凈資本4.9億元。
公司是一家以種業為主導,跨地區、跨行業的綜合性公司,綜合實力與規模居中國種子行業前列。公司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企業。
9、萬向德農:萬向德農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9月,為黑龍江省農業高科技上市企業(股票代碼600371),控股股東為萬向三農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1.55億元人民幣。
自成立以來,萬向德農立足農業產業化,始終堅持同心、多元化的發展戰略,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拓寬業務領域,現已形成以種業、復合肥及玉米深加工為主的產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