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企業常見的涉稅風險有哪些
企業常見的涉稅風險有:
1、公司出資購買房屋、汽車,權利人卻寫成股東,而不是付出資金的單位;
2、帳面上列示股東的應收賬款或其他應收款;
3、成本費用中公司費用與股東個人消費混雜在一起不能劃分清楚;
按照《個人所得稅法》及國家稅務總局的有關規定,上述事項視同為股東從公司分得了股利,必須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相關費用不得計入公司成本費用,從而給公司帶來額外的稅負。
4、外資企業仍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計提應付福利費,且年末帳面保留余額;
5、未成立工會組織的,仍按工資總額一定比例計提工會經費,支出時也未取得工會組織開具的專用單據。
(1)手機批發公司涉稅風險擴展閱讀:
涉稅風險原因分析:
1、稅收行政執法不規范以及稅收政策多變性導致的風險 由於中國目前稅務行政執法主體多元,主要包括海關、財政、國稅、地稅等多個政府部門,各部門之間在稅務行政執法上常常重疊。
2、另外,法律、法規、規章中賦予行政機關過多的自由裁量權,納稅人即使具有較為充分的理由,稅務機關也可以利用「稅法解釋權歸稅務機關」輕易加以否定,從而使納稅人的稅務風險大大增加。
3、由於中國正處於經濟變革時期,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稅務法規變化過快,朝令夕改,稅收政策的變化比較頻繁、不夠穩定,加之信息傳輸渠道不暢通,難以讓納稅人及時准確掌握。如果企業不及時跟進調整自己的涉稅業務,就會使自己的納稅行為由合法轉變為不合法,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
『貳』 企業納稅的常見風險有哪些
1、公司出資購買房屋、汽車,權利人卻寫成股東,而不是付出資金的單位;
2、帳面上列示股東的應收賬款或其他應收款;
3、成本費用中公司費用與股東個人消費混雜在一起不能劃分清楚;
按照《個人所得稅法》及國家稅務總局的有關規定,上述事項視同為股東從公司分得了股利,必須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相關費用不得計入公司成本費用,從而給公司帶來額外的稅負。
4、外資企業仍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計提應付福利費,且年末帳面保留余額;
5、未成立工會組織的,仍按工資總額一定比例計提工會經費,支出時也未取得工會組織開具的專用單據;
6、不按《計稅標准》規定的標准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在申報企業所得稅時又未做納稅調整,有的公司存在跨納稅年度補提折舊(根據相關稅法的規定成本費用不得跨期列支);
7、生產性企業在計算成品成本、生產成本時,記帳憑證後未附料、工費耗用清單,無計算依據;
8、計算產品(商品)銷售成本時,未附銷售成本計算表;
9、在以現金方式支付員工工資時,無員工簽領確認的工資單,工資單與用工合同、社保清單三者均不能有效銜接;
10、開辦費用在取得收入的當年全額計入當期成本費用,未做納稅調整;
11、未按權責發生制的原則,沒有依據的隨意計提期間費用;或在年末預提無合理依據的費用;
12、商業保險計入當期費用,未做納稅調整;
13、生產性企業原材料暫估入庫,把相關的進項稅額也暫估在內,若該批材料當年耗用,對當年的銷售成本造成影響;
14、員工以發票定額報銷,或採用過期票、連號票或稅法限額(如餐票等)報銷的發票。造成這些費用不能稅前列支;
15、應付款項掛帳多年,如超過三年未償還應納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但企業未做納稅調整;
上述4-15項均涉及企業所得稅未按《企業所得稅條例》及國家稅務總局的相關規定計征,在稅務稽查時會帶來補稅、罰稅加收滯納金的風險。
16、增值稅的核算不規范,未按規定的產品分項分欄目記帳,造成增值稅核算混亂,給稅務檢查時核實應納稅款帶來麻煩;
17、運用「發出商品」科目核算發出的存貨,引起繳納增值稅時間上的混亂,按照增值稅條例規定,商品(產品)發出後,即負有納稅義務(不論是否開具發票);
18、非正常損耗原材料,原材料所負擔的進項稅額並沒有做轉出處理;
19、銷售廢料,沒有計提並繳納增值稅;
20、對外捐贈原材料、產成品沒有分解為按公允價值對外銷售及對外捐贈兩項業務處理。
上述16-20項均涉及企業增值稅未按《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國家稅務總局的相關規定計提銷項稅、進行進項稅轉出及有關增值稅的其他核算,在稅務稽查時會帶來補稅、罰款及加收滯納金的風險。
21、公司組織員工旅遊,直接作為公司費用支出,未合並入工資總額計提並繳納個人所得稅。
22、很多公司財務人員忽視了印花稅的申報(如資本印花稅、運輸、租賃、購銷合同的印花稅等),印花稅的征管特點是輕稅重罰。
23、很多公司財務人員忽視了房產稅的申報,關聯方提供辦公場地、生產場地給企業使用,未按規定申報房產稅,在稅務稽查時會帶來補稅、罰款及加收滯納金的風險。
『叄』 公司有稅務風險怎麼辦
1、完善企業內控制度。
為避免稅務風險,企業財務工作者須把握財務會計與稅法規定之間的差異,盡量做到正確納稅,這一客觀要求具體表現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即企業應致力於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風險意識的增強,在嚴格把握傳統財務內控手段的前提下,對現代化知識技術充分利用,建立一套操作性強、便於控制的內部財務報告組織信息系統。
2、加強信息管理建設。
企業應建立稅務風險管理的信息與溝通制度,明確稅務相關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遞程序,建立和完善稅法的收集和更新系統,及時匯編企業適用的稅法並定期更新。企業可以利用計算機系統和網路技術建立內、外部的信息管理系統,確保企業內、外部信息通暢,將信息技術應用於稅務風險管理的各項工作,建立涵蓋風險管理基本流程和內部控制系統各環節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
3、優化外部環境。
一是強化納稅服務,營造和諧征納氛圍,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納稅服務意識,保障納稅人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完 善納稅人與稅務機關發生爭議的稅務行政復議制度。二是認真開展稅法宣傳,提高納稅人的稅法遵從度,稅收宣傳的目的是讓人們知法、懂法、守法,而只有在知法、懂法的前提下才能談到守法。三是做好行政協調工作,逐步建立起以「政府領導、稅務主管、部門配合、司法保障、社會參與」為主要內容的社會綜合治稅體系。
4、營造良好的稅企關系。
國家稅收具有財政收入職能和經濟調控職能,我國制定不同類型的且具有相當大彈性空間的稅收政策、而且由於全國各地具體的稅收征管方式不同,稅務執法機關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企業進行稅務籌劃的合法性還需要稅務行政執法部門的確認。這種情況下,企業需要注重對稅務機關工作程序的了解,隨時關注當地稅務機關稅收征管的特點和具體方法,經常與稅務機關保持友好聯系,加強聯系和溝通,爭取在稅法的理解上與稅務機關取得一致,特別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處理得到稅務機關的認可,從而避免稅務風險。在進行稅務籌劃時,一定要針對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企業的風險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風險防範措施,為稅務籌劃的成功實施做到未雨綢繆。
5、管理人員應提高稅務風險意識。
作為企業管理層,應該高度重視納稅風險的管理,不但要體現在制度上,更要體現在領導者管理意識中。由於稅務籌劃具有特殊目的,其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面對風險企業領導者應時刻保持警惕,針對風險產生的原因,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預防和減少風險的發生。
6、加強對政策的學習,准確把握稅收政策。
成功的稅務籌劃應充分考慮企業所處外部環境條件的變遷、未來經濟環境的發展趨勢、國家政策的變動、稅法與稅率的可能變動趨勢、國家規定非稅收因素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影響,綜合衡量稅務籌劃方案,處理好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為企業增加效益。我國稅收政策變化較快,許多稅收優惠政策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和區域性,這就要求企業在准確把握現行稅收政策精神的同時關注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經營效益的影響。通過稅收政策的學習,密切關注稅收法律政策變動,審時度勢,正確利用國家稅收政策,降低不必要的納稅成本。
『肆』 涉稅風險的概念
企業涉稅風險包括:
● 未按照稅法規定承擔納稅義務而導致的現存或潛在的稅務處罰風險;
● 因未主動利用稅法安排業務流程導致的應享受稅收利益的喪失。
『伍』 企業的稅務風險有哪些
企業稅務風險主要包括兩方面:
一方面是企業的納稅行為不符合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應納稅而未納稅、少納稅,從而面臨補稅、罰款、加收滯納金、刑罰處罰以及聲譽損害等風險。
另一方面是企業經營行為適用稅法不準確,沒有用足有關優惠政策,多繳納了稅款,承擔了不必要稅收負擔。
一般認為,企業稅務風險是指企業的涉稅行為因未能正確有效地遵守稅法規定,而導致企業未來利益的可能損失。
(5)手機批發公司涉稅風險擴展閱讀
稅務風險幾乎是所有納稅人都會面臨的問題,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相比,由於經濟規模大,業務范圍廣,重大事項多,社會關注度高等原因,其潛在的稅務風險更多,風險爆發的可能性更高,造成的損失更大。
第一,用企業管理代替稅務管理。大企業在管理過程中,由於上級公司對下級公司絕對控股或全資持股,在股權、財產、經營等方面,有很大的影響力,不自覺地把具有法人地位的不同公司,當作一個企業看待,在並購重組、資產劃轉等方面,習慣採用無償劃轉等方式。
盡管在企業管理上可以將不同的法人企業作為一個企業對待,但在稅務管理上,不同的法人企業,甚至不同的分公司之間,都可能是一個個獨立的納稅人,相互之間的經濟往來。
應該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往來收取價款、支付費用,稅法一般不承認無償劃轉。企業統一管理和稅務區別管理的矛盾,導致許多潛在的風險。
第二,用情理觀念代替稅法規定。在處理某些具體問題時,很多大企業往往首先從情與理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從稅法的規定出發。情與法之間,理與法之間,經常發生矛盾,合情合理的做法,不一定合法。
比如,企業自稅務機關取得的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手續費,雖然實踐中可能存在不征的現象,但嚴格來講,應該徵收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稅務機關之所以給企業支付部分費用,是因為企業給稅務機關提供代理服務了。
一些納稅人從情理的角度出發,認為稅務機關支付的手續費不應征稅,稅務風險由此產生。涉稅問題的處理,首先應該從稅法的規定出發,將稅法作為判定是否應該納稅的統一尺度,在執法和司法的過程中,法大於情,法大於理。當然,不合情、不合理的規定,也應適當調整。
第三,觀念更新落後於征管的進步。稅務機關不斷從制度建設、技術手段、思想觀念等方面強化依法征稅,征管的環境已經發生很大變化。隨著金稅工程的實施,稅務機關已經建立一套完整嚴密的征管系統,新的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更是要求納稅人將更多的涉稅信息提交給稅務機關。
同時,稅務機關不斷完善依法征稅的制度建設,稅務人員隨意執法的現象已經明顯減少。與征管環境的變化相比,有的納稅人的觀念,還停留在以往的習慣,遇到涉稅問題,不是分析原因。
避免再犯,而是通過傳統的找人「擺平」的方式,盡管可能暫時平息事態,但以後還是難免再次爆發,導致更大的損失。
『陸』 稅收風險提醒函中5199其他未列明批發行業稅收風險模型什麼意思
這個你不用管他,模型只是稅務機關用來稅收管理一種方式。
稅法遵從風險是一種違反稅法的可能性,並不意味著您一定存在涉稅違法行為,也不意味著稅務機關對您立即開展稅務檢查。為了降低您的稅法遵從風險,接到本函後,請您根據所列異常情況對照相關稅收法律法規逐一進行自查。
通過自查,如您認為確實存在問題,請自行調整賬務處理,辦理補充納稅申報,並填寫《稅收風險提示提醒反饋表》,寄送至本函所列回函地址。您自查自糾後的補充申報,我們將視為您自主履行稅法義務的行為。請務必保存好賬務調整、納稅申報及稅款繳納的憑據和相關資料。以上資料在稅務機關檢查時,可作為已申報納稅的證明材料。
通過自查,如您認為已經依法如實履行申報納稅義務,不存在涉稅違法問題,無需反饋自查結果。但是,上述異常情況仍會作為今後稅務機關檢查的內容,如有問題,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等法律法規進行處理,您可能會承受行政處罰等不利法律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