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有那些下屬的研究院(所)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簡稱「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前身為1956年組建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的歷史沿革。1999年7月,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成立,2001年7月正式更名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航天科工目前擁有7個研究院、2個科研生產基地、6家上市公司、600餘戶企事業單位,遍布全國各地,職工10餘萬人,專業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近50%,先後有1599名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擁有「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名。從集團公司走出的兩院院士有21位,現有8位。2008年,資產總額突破1000億元,主要經營業績指標進入中央企業A類行列。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現任總經理:許達哲
2.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的央企風采
航天科工研製出新型定位電子腕帶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706所成功研製出新型定位電子腕帶產品,該電子腕帶產品採用CSS線性調頻擴頻通訊技術、AES安全加密技術和TDOA演算法,可以實現人員的自動識別與定位,具有功耗低、定位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安全保密性好等特點,定位精度達到1-3米,遠高於市場上同類產品,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即將投入市場。
該產品申請的腕帶防拆國家專利技術,可提供在押人員逃脫霎時報警功能,充分滿足監獄等場所特殊人員監管的要求。同時具備集成溫濕度、振動等多種感測器的擴展功能,可廣泛適應在司法、礦井、特殊人群看護等不同行業的需求。
航天科工毫米波測雲雷達占據國內市場領先地位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三所成功中標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毫米波測雲雷達項目,這是該所首次為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提供產品。毫米波測雲雷達是一種新體制的氣象雷達,代表著氣象雷達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2006年二十三所研製出國內第一部機動式多普勒雙偏振毫米波測雲雷達,截至目前國內僅生產8部左右,其中二十三所就承製了4部,分別為國家氣象局、中科院服務及出口韓國,穩穩占據國內市場領先地位。
毫米波測雲雷達是隨著雷達技術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的雷達應用。2006年,二十三所在沒有任何技術可借鑒的情況下,為中國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院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研製了國內第一部機動式多普勒雙偏振毫米波測雲雷達,打破了國外壟斷,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交付並參加了華南中尺度暴雨外場試驗,引起國內有關氣象部門領導和專家的廣泛關注,為後續的市場開拓打下堅實的基礎。2012年中國氣象局再次和二十三所簽訂了一部毫米波測雲雷達項目。2013 年3 月,二十三所研製的毫米波測雲雷達邁入國際市場,在與德國、美國的有關公司競標中,贏得了韓國氣象局整套合同。該雷達已經抵達韓國,在韓國氣象局重大災害天氣研究所(NIMR)寶城郡氣象站正式投入試運行。
毫米波氣象雷達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體制雷達,利用毫米波波長短的特性,可以探測出雷達上空高度15 公里內,范圍約3000 平方公里內的雲和霧的特徵。可以分析雲量大小、雲內含水量、雲內水滴活動趨勢(是否具備下雨條件,為人工降雨提供決策依據)、是否含有冰雹(為人工消雹提供決策依據)、雲內含水的溫度(出現低於零度的過冷水時,飛機在飛過該雲時將會在機翼上結冰)、霧的特性(可以判斷霧的發展趨勢、霧團大小、范圍)等一系列的特徵,可為大氣科學研究、雲自動化觀測、人工影響天氣、機場氣象、軍事氣象等提供保障。
航天科工成功研製耐高溫二氧化硅電纜組件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3所成功研製了耐高溫二氧化硅電纜組件,該電纜組件能夠承受1000℃高溫,產品性能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該電纜組件的成功研製,填補了國內耐1000℃高溫電纜組件的空白,產品性能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同時,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今後,203所會將該類產品系列化,更好地滿足用戶不同層次的需求,更好地服務於國防經濟建設。
3.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總經理許達哲是什麼級別,待遇怎麼樣和天津市副市長哪個大
正部長級別,i副市長副部級,比副市長高一級,而且許是是中央委員,很多省長都不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