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鋼鐵造假驚人最後怎麼處理
其實這個被曝光也是利益鏈條出現裂口,才被捅出。
如果不出問題,各各行各業還是一樣使用原來的鋼材,只是他們在文本上將鋼材的性能和級別更改了而已。
這些問題在我們這邊不會發生,因為情況更糟糕,很多鋼廠都是按批發商的要求煉造的,標准都是自己定。
就像賓士寶馬出現問題,大家一樣選擇它,明白了嗎。
日本不會因為這些小問題關閉該國的鋼廠,最多也是換個行頭繼續,甚至什麼都不改,還是照舊生產,他們不缺乏用戶。
⑵ 日本鋼鐵企業
日本四大鋼鐵企業經營方略
新日鐵:應對經濟環境的快速變化,以提高效益收入為中心,改善財務結構
新日鐵今年的業務計劃表示,一方面要應對多變的國際經濟環境,以提高收益和競爭力為主,對已有投資項目要100%發揮其效益,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要利用自身的市場開辟能力和技術力量,開發高檔產品,使產品與其它國家的同類產品拉開質量檔次距離,以適應新的市場需求。
新日鐵表示,還要加強與浦項制鐵和阿塞洛(Arcelor)鋼鐵集團的合作關系,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適應客戶的新需求。在電鍍鋼板生產領域,公司還將與德國的蒂森鋼鐵集團、AK鋼鐵的一家企業加強合作,共同開發優質電鍍鋼板,以擴大銷量,應對中國鋼鐵市場迅猛增長的需求。目前,公司與上海寶鋼生產汽車製造用鋼板這一新的合作項目也已經投產。
川崎制鐵:開發一流產品,加快結構調整
川崎制鐵的經營理念是要擁有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和一流產品,為社會作貢獻。今年為適應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它們提出了三項業務重點。
首先,認識開拓市場的重要性,並在此基礎上提高技術開發和新產品開發能力。強調與客戶建立相互協作關系。在開發世界上唯一產品種類方面要特別下大力氣,並不斷提高其在企業生產總量中的比例,大大提升高檔、高附加值產品比重。
其次,川崎制鐵要加快自去年以來實施的結構調整的步伐,將東西兩海岸的各一座鋼鐵廠合並重組後的效益充分發揮出來。這種重組整合的好壞標准就是用效益來衡量,因此要打下堅實的效益基礎。在結構調整過程中要集中力量,提高價格競爭力、降低成本、發揮設備集中後提高的生產效率以及設備利用率、原材料和設備共同采購降低費用支出,全方位地創出高效益。
最後,推動集團下屬各公司的結構調整。為提高企業集團和各下屬企業公司的效益和名譽,川崎要在財務結構改善方面下力氣,增加財務會計業務的透明性,消除虛賬假賬現象,全面提升企業的財務實力,在國內和國際上樹立起良好的信譽形象。在今年的經營過程中,不斷提高效益和收益是一條主線。
住友金屬工業:結構調整列為全年」重頭戲」
住友金屬工業公司的鋼鐵生產部門在日本同行中屬於虧損較重的企業,所以,今年它將結構調整列為全年的重中之重。為此,構築起企業的高效益結構和加強企業的財務實力基礎是其當務之急。為實現該目標,公司擬定了中期經營計劃,2005年要全部實現。
首先,以板材類產品為主,充分發掘生產潛力,以滿足出口需求。與此同時,該工廠要與和歌鋼廠合作,將板材類產品列為企業的重點生產項目,充分保證板材生產材料供應。
其次,和歌鋼廠共同加強與中國台灣中鋼公司(CSC)的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鋼坯供求合作關系,吸收中鋼的資金,加快同歌鋼廠的結構調整進度。現在,住友金屬在結構調整中同時謀求與新日鐵和英國的科羅斯共同合作。與新日鐵的合作項目是,爭取今年秋季將住友金屬公司的不銹鋼生產部門與新日鐵的不銹鋼生產部門合並,組建一個新的獨立企業公司,藉此利用新日鐵的資金和技術。另一方面,住友金屬的汽車製造用高級鋼板生產部門現在正與英國的科羅斯鋼鐵公司進行協商,雙方謀求在該領域聯手合作,以適應國際市場的需求。從目前的市場情況看,汽車製造企業對高級板材的需求量在迅速增加,市場需求前景看好。
神戶制鋼:將特殊高級鋼材列為企業的主要生產品種
神戶制鋼在結構調整中與新日鐵和住友金屬構築三角合作關系。它們的計劃是將企業打造成為國際著名的特殊高級鋼材生產企業形象。除與日本國內的企業聯手外,神戶制鋼還將加強與歐美國家鋼鐵企業的合作關系,加強在生產高張力汽車製造用鋼板、特殊鋼材、線材和棒鋼等領域的開發和生產力量,使神戶制鋼發展成為國際同行當中特殊鋼材、高級鋼材生產的專業化公司,在世界鋼鐵業界中樹立起神戶制鋼獨具一格的企業形象,提高企業的知名度。
日本鋼鐵企業去年底和今年初擬定的2006年計劃產量目標,相比去年都作了下向調整。他們主要預測今年日本國內經濟恢復緩慢,對鋼鐵產品的需求不振。日本企業對外出口將推行以收益為主的指導思路,即不求出口量的擴大,因為擴大出口量容易遇到國外的進口限制,而以價格為主,出口量雖然不增加或增加數量不多,但單價提高了。因此盡管出口量下降或不增,出口的收入卻增加。因此,他們不盲目追求擴大市場佔有額,而是以高檔鋼材為主要產品,以擴大出口收入為主。
⑶ 日本哪個大型大鋼鐵企業曝出造假丑聞
10月8日,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所曝出造假丑聞,汽車、飛機、軍工、高速列車等多個領域的製造商遭到波及。
這家「超級鋼企」出事前,日本製造業代表企業近年來已是頻現違規、造假、瞞報、謊報等丑聞。「日本製造」光環褪色的背後,暴露出日本企業文化乃至社會風氣的負面變化。
神戶制鋼所承認,旗下多家工廠長期篡改部分鋁、銅製品的強度、尺寸等出廠檢驗數據,以次充好。這家企業否認管理層串通造假。
日本防衛省10日說,問題製品也可能被用於生產自衛隊的飛機和制導武器。
這不是神戶制鋼所第一次曝出造假丑聞,放在整個日本企業界也不是一個孤立事件,反映出日本企業在海外競爭和產業轉型壓力下普遍存在的結構性問題。
日本拓殖大學經濟學教授朱炎認為,日本企業近年曝光的丑聞大多是有組織參與、集體隱瞞,凸顯企業缺乏內外監督機制、糾錯賞罰機制。
企業管理層為降低成本,與合作夥伴搞內幕交易,對產品質量缺乏長期監督,對原材料、零部件供應商壓價,後者也因相似壓力放鬆了品質要求。
朱炎指出,一些老牌企業存在僥幸心理,以為即便產品質量有所下降,也可以憑借過去積累的聲譽把問題控制在可控范圍內。
日本立正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苑志佳說,日本早就處在產業轉型的關口,但進展太慢。日本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勞動力成本高企等難題預示「不轉型必衰退」的前景。近年來製造業企業的丑聞只是開始而已,今後可能會不斷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