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葯品經營與管理這個專業就業前景如何
葯品經營與管理這個專業是比較偏向於市場的專業,在經營管理的這方面會學的內容會偏多,而在對葯學知識的學習要求會相對松一些,所以學校的一些實驗設備也簡單。這個專業畢業的就業前景還是非常不錯的,至於要怎麼發展還是要看個人的興趣和潛力了。
葯品經營與管理專業培養有較強實際操作能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能從事醫葯商品的購銷、調儲、檢測、養護及質量控制的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
葯品經營與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醫葯生產、醫葯經營、醫葯外貿及醫葯管理等企事業單位從事醫葯商品的購銷、調儲、檢測及質量控制等工作。中葯經營、醫葯經營、醫葯工業、醫葯外貿等企業部門。
葯品經營與管理專業畢業生從事質檢保證專員、中葯坐診醫師、葯品驗收員、葯品養護院、葯房管理員、葯品學術經理等崗位。
葯品經營與管理這個專業是比較偏向於市場的專業,在經營管理的這方面會學的內容會偏多,而在對葯學知識的學習要求會相對松一些,所以學校的一些實驗設備也簡單。
這個專業畢業的就業前景還是非常不錯的,至於要怎麼發展還是要看個人的興趣和潛力了。葯品經營與管理專業屬於生化與葯品類中食品葯品管理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主要是醫葯公司、制葯企業、醫院等,葯品的利潤是很寬的。
『貳』 醫葯批發企業的前景和管理
一、葯品經營與管理專業就業前景
葯品經營與管理這個專業是比較偏向於市場的專業,在經營管理的這方面會學的內容會偏多,而在對葯學知識的學習要求會相對松一些,所以學校的一些實驗設備也簡單。這個專業畢業的就業前景還是非常不錯的,至於要怎麼發展還是要看個人的興趣和潛力了。
葯品經營與管理專業屬於生化與葯品類中食品葯品管理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主要是醫葯公司、制葯企業、醫院等。不過你要是家裡有門路,而且條件不錯的話,你也可以認真學習專業知識,然後開個葯店,自己當老闆。要不然找工作也永遠是給別人打工,這些都是看自己的志向了。不過剛畢業先去給別人打工,積攢點經驗也是好的,還要強調一點葯品的利潤是很寬的。
2013年本專業高校畢業人數為4000-4500人,其中男23%、女77%,2013年本專業高校招生男女比例為文科64%、理科34%、文理綜合2%,近幾年本專業的就業率分別為2011(95%-100%)、2012(95%-100%)、2013(95%-100%)。
二、葯品經營與管理專業就業方向
葯品經營與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領域包括:學生畢業後可在醫葯生產、醫葯經營、醫葯外貿及醫葯管理等企事業單位從事醫葯商品的購銷、調儲、檢測及質量控制等工作。中葯經營、醫葯經營、醫葯工業、醫葯外貿等企業部門。
『叄』 醫葯商業企業將會如何轉型
新醫改形式下醫葯商業轉型趨勢解析
面對新醫改形式下的醫葯新環境,有人預測未來三年將是醫葯行業格局發生巨大變化的三年,而醫葯商業公司未來發展趨勢也不例外地將隨著醫葯環境的變化而進行適應性調整。醫葯商業公司的發展趨勢將根據自身已經逐步形成的優勢特點進行不同方向的分類發展。就總體趨勢來看,隨著葯品信息尤其是市場和價格信息公開化和透明化的增強,醫葯營銷區域市場的不斷深入和細化,醫葯商業公司的調撥功能越來越弱化,醫葯商業公司調撥的前提條件越來越不具備,以傳統醫葯商業公司調撥為主的商業公司已經意識到其調撥份額正在縮小,調撥的利潤已經到了幾乎無利可圖,醫葯商業公司的轉型時期已經來到。而相反,醫葯商業公司的純銷能力正開始逐步取代其調撥能力,成為商業公司未來醫葯環境的核心競爭力,醫葯商業公司也圍繞著其純銷能力和純銷特點開始朝著不同方向發展。
未來醫葯商業公司發展的方向和模式,可以通過我們對醫葯商業公司的類別進行分類解析。目前按照醫葯商業公司的終端銷售特點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配送型醫葯商業;二是終端銷售推廣型醫葯商業;三是配送加終端推廣型醫葯商業。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配送型醫葯商業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配送型醫葯商業又可以分為三類,第一是醫院渠道配送為主的醫葯商業公司,它是醫院葯品招標中標葯品的指定配送商業,銷售渠道以醫院配送為主。目前它主要區域市場中的主流商業公司,例如,浙江英特葯業、西安雙鶴醫葯公司等。第二是以零售葯店及第三終端渠道配送為主的醫葯商業公司,它是依託其完善的葯品配送、物流、倉儲等物流體系和區域廣覆蓋的配送能力佔領著區域市場葯品的零售市場。它的生存和發展更加市場化。例如:全國各地的九州通醫葯商業。第三是醫院和零售市場、第三終端市場兼有的配送型醫葯商業,目前這類型的醫葯商業公司均是區域市場強勢的主流醫葯商業公司,例如北京醫葯股份、廣州醫葯股份、重慶醫葯股份、華東醫葯股份等,以重慶醫葯股份為例,其下屬多家專業化分類的醫葯商業公司,有以零售、批發、第三終端市場配送為主的重慶和平物流公司,有以葯品醫院配送銷售為主的葯品科、醫貿中心等分公司,有專業進行OTC市場銷售的和平連鎖保健品分公司。
其次,從未來配送型醫葯商業公司的發展趨勢來看,整體規模化發展和精細化終端細分的配送體系的建立是這類醫葯商業公司的發展趨勢,其核心還是牢牢抓住終端市場的配送權,對於醫院市場中標葯品的配送權的獲取是其進入該市場的門檻,而手段就是其規模化的市場效應,只有規模的擴大,才能吸引更多的上游商業,以品種、品規齊全,價格合理為優勢前提,建立和完善優良服務配送體系為基礎,不斷強化醫葯商業公司自身市場競爭能力,擴大市場覆蓋配送能力,提升企業整體銷售規模和逐步強化企業區域市場的壟斷地位,增強企業盈利水平。因此,未來配送型醫葯商業公司是目前區域市場中已經初步形成配送強勢地位的醫葯商業的發展趨勢,發展關鍵點是進一步擴大企業配送規模,逐步鞏固區域市場強勢配送服務能力直至壟斷地位,緊緊吸引上游供應廠商的品種、價格等支持和其他營銷活動的扶持,並充分利用企業資金實力和規模效應,不斷兼並和並購配送盲點地區強勢的中小型醫葯商業公司,形成上游資源和市場資源的共享,增加醫葯商業公司整體市場規模效應,這是區域市場大型醫葯商業的發展趨勢。
而對於區域市場中中小型醫葯商業企業來說,未來的發展趨勢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自身市場為大型醫葯商業公司配送服務范圍的有力補充,可以通過與大型醫葯商業的橫向或縱向合作進行市場互補,其手段有兼並、重組或並購,甚至戰略性的合作。未來這類商業企業的發展關鍵點是努力將自身小區域市場的龍頭地位鞏固,以地理位置的優勢換取企業配送優勢,提高盈利水平和小區域市場的壟斷地位,增強與大型醫葯企業合作的籌碼,獲取更好的合作基礎。第二,就是目前許多非配送型的醫葯商業公司,他們配送的終端或市場一般是區域市場中的強勢終端,其配送職能並不是他們的強項而是必不可少的輔助功能。這類醫葯商業公司的特點是已經建立了一支終端產品推廣銷售職能的營銷隊伍,銷售的產品不多,但每個產品的銷售很專業,是一支專業化銷售的醫葯商業。這類醫葯公司未來發展的前景還是相當不錯的,其發展的趨勢是逐步成為某類或系列品種的專業推廣公司,其強勢的市場銷售和推廣能力會逐步被其專長銷售品類產品的上游企業所吸引,為其市場進一步深化和精細化銷售奠定基礎。他的發展方向會逐步由配送型醫葯商業向銷售推廣型商業所演變,他所銷售的品種不在於品種多而更加重視品種的專而精,例如,有些醫葯公司為當地主要進口產品或新特葯的銷售公司。
最後,從醫改新政發展方向來看,未來醫葯商業公司的發展趨勢會向著市場細分化發展,各類細分市場專業化的醫葯商業公司將誕生,醫葯商業公司在未來的醫葯市場中,要根據市場的需求定位自身企業的發展方向,配送型企業要重視配送市場范圍和規模,以及所能提供的配送服務能力,配送型醫葯商業更加重視區域內的強強合作,逐步形成區域市場的壟斷地位。而更多的醫葯商業企業尤其是區域市場中中小型醫葯商業,向專業化銷售型醫葯商業發展不失為一條光明之路,尤其是目前許多地區中的中小型醫葯商業。市場的精細化管理和專業化銷售職能的建立和完善是其發展的方向,這也符合未來市場細分的原則。
鏈接:醫葯商業還能活10年
在歐洲聯合醫葯與廣葯集團聯合之後,日本第二大的醫葯商業公司又開始了與中國第二大醫葯公司上海醫葯的合作洽談。
現在的傳統醫葯商業渠道已經非常不值錢。從聯合美華收購廣葯股份就可以看得出來:廣州醫葯作為中國華南區域性最大的醫葯商業公司,渠道不可謂不廣,網點不可謂不多,實力不可謂不強,歷史不可謂不久。但就是這家年銷售七八十億元的醫葯公司,聯合美華僅以3800萬英鎊(約5.45億元人民幣)就擁有了50%的股份。
也就是說,品牌如此之大、人員如此之多、渠道如此之廣、銷售如此之高的廣州醫葯高值僅僅≈1.5個「健胃消食片」≈3個「匯仁腎寶」的年銷售額。
商業渠道真是太不值錢了!但很多的商業公司仍然在建渠道。這也難怪一家年銷售上10億元的區域醫葯公司,能夠賣個3000萬元人民幣就已經是好價錢了。另一家區域醫葯商業公司,年銷售20多億元,但利潤僅幾百元。
最值錢的我認為是葯品網路流通渠道。如果有人能夠把葯品從制葯廠到終端的流通過程簡化到零個中間環節、並且讓上下游都產生依賴感,那這個人無疑是最有價值的人了。
但這樣的模式現實嗎?我認為是可以實現的,並且有且只有通過網路途徑來實現。其實目前已經有一家名為搜葯網的網站在做這件事。這家網站號稱要打造醫葯BtoB、BtoC為一體的新醫葯電子商務模式,就是葯廠信息發布到網站,葯店直接采購采購,有醫葯物流公司作配送,有商業銀行針對葯店的信用卡作為采購的支付現金,從而實現信息流、物流和現金流的有效結合,這就是所謂的BtoB模式。而BtoC模式則是葯店發布信息、消費者進行采購,根據葯店地圖各葯店進行配送收款。
在影響大眾這塊,傳統醫葯商業幾乎是無法做到的,它們無法很好的引導消費者。但在網路渠道上,完全可以通過互動技術實現患者對葯品的使用評價,以及醫生葯師的建議等,諸如有人使用了這種葯品,同時他又使用了另一種葯品這樣的歷史記錄顯現在網站上,這些記錄數據對葯店從葯廠采購葯品提供了非常具有價值的參考。傳統的醫葯商業公司則無法做到這些,也就是它對下游葯店的增值服務是相當有限的。
因此,傳統醫葯商業公司一方面被上游葯廠和下游葯店認為是分享利潤的群體、被大眾認為是葯價虛高的製造者,前景不容樂觀。所以,年銷售七八十億元的廣州醫葯市值就只值10.9億元了。
雖然如此,講醫葯商業公司不能存活也是沒有道理的。至少在近十年內,中國傳統型的醫葯商業公司都將繼續存在,但數量肯定將是銳減,其所佔的葯品市場銷售份額,應當遠遠低於網路醫葯電子商務的葯品銷售市場份額。
『肆』 現在醫葯行業就業前景怎樣
一、制葯專業就業前景如下: 醫葯產業已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競爭的焦點,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把建立醫葯品工業視為國家強盛的一個象徵。新葯的不斷發現和治療方法(如基因研究)的巨大進步,促使醫葯工業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因此,無論是葯品,還是過程技術都需要新型制葯工程師,這類人才掌握最新技術和交叉學科知識、具備制葯過程和產品雙向定位的知識及能力,同時了解密集的工業信息並熟悉全球和本國政策法規。正如前面已經提到的,2003年中國制葯企業共5082家,生產葯品的工業企業約3000家,生化制葯企業300餘家,其中現代生物制葯企業47家;生產中葯(包括天然葯物)產品的企業約1600家,其中專門生產中葯(包括天然葯物)產品的155家。另外,還有葯品批發企業16.7萬多家,葯品零售企業12萬家,醫療機構6萬家。這些企業都對制葯工程專業人才有較大的需求量。 二、制葯專業就業方向如下: 從事醫葯產品的生產、科技開發、應用研究和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 三、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扎實的生物技術和葯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熟練掌握現代生物技術和制葯技術的常用實驗流程,初步了解生物技術制葯企業生產和銷售環節的流程,能夠勝任現代生物技術實驗室和生物技術制葯企業崗位基本要求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技術應用型高級實用人才
『伍』 醫葯行業的發展現狀
回顧中國醫葯行業這些年的發展情況,全國醫葯生產一直處於持續、穩定、快速發展階段。
2005年,醫葯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4459.44億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億元,同比增長26.19%;實現工業增加值1475.17億元,同比增長17.5%;新產品產值621.91億元,同比增長23.58%。累計完成化學原料葯生產123.84萬噸,同比增長36.9%,實現中成葯生產75.89萬噸,同比增長11.6%。
2006年,醫葯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5536.9億元,同比增長18.43%;實現累計工業銷售產值5267.82億元,同比增長19.41%;完成累計出口交貨值670.59億元,同比增長25.51%,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實現利潤總額413億元,同比增長11.1%。
2007年上半年,中國醫葯經濟增速加快,行業效益明顯回升。醫葯工業完成累計工業生產總值2913.2億元,同比增長21.31%;銷售收入達2677.82億元,同比增長21.75%;利潤總額達231.14億元,同比增長34.06%。
2007年1-9月份,中國醫葯商品實現進出口總額119.93億美元,同比增長14.29%。其中,進口總額為50.33億美元,同比增長15.90%;出口總額為69.60億美元,同比增長13.15%,實現貿易順差19.27億美元。
為了能夠從容應對復雜的外部環境變化,醫葯企業應留意政府在醫療衛生結構調整和農村醫療保障方面的新動向,尤其要把握好醫葯行業發展的六大趨勢——中成葯市場競爭將加劇;處方葯生命周期將會縮短;第三終端市場將更活躍;醫葯市場進一步集中,醫葯兩極分化進一步凸現;政策性降價仍將持續;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快,企業市場品種結構都將發生更大變化。
醫葯行業是一個多學科先進技術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產業群體,涉及國民健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1978年至2008年,歷經30年改革大潮洗禮的中國醫葯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異的變化。30年來,中國醫葯工業增長速度一直高於國內生產總值(GDP)。從1978年到2007年,醫葯工業產值年均遞增16.8%,成為國民經濟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
中國已經具備了比較雄厚的醫葯工業物質基礎,醫葯工業總產值佔GDP的比重為2.7%。維生素C、青黴素工業鹽、撲熱息痛等大類原料葯產量居世界第一,制劑產能居世界第一。中國葯品出口額佔全球葯品出口額的2%,但是中國葯品出口的年均增速已經達到20%以上,國際平均水平是16%。與此同時,中國葯品市場地位不斷提升,佔世界葯品市場的份額由1978年的0.88%上升到2008年的8.25%。
2009年1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2009-2011年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新一輪醫改方案正式出台。新醫改方案帶來市場擴容機會、新上市產品的增加、葯品終端需求活躍以及新一輪投資熱潮等眾多有利因素保證了中國醫葯行業的快速增長。2009年,中國醫葯行業增加值增長14.9%,同時我國醫葯外貿總體運行良好,醫葯保健品進出口逆勢增長,進出口總額達到531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今後5年世界葯品市場增長的重心將從歐美等主流市場向亞洲、澳洲、拉美、東歐等地區逐漸轉移。中國醫葯行業仍然是一個被長期看好的行業。到2013年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醫葯大國,2020年前中國也將超美國,躍居世界第一醫葯大國。
首先分析了國際國內醫葯行業的現狀,接著具體介紹了生物制葯、化學葯、中葯的發展,並對中國醫葯行業的工業統計數據進行了詳實全面的分析。然後分析了OTC葯品市場、國內農村醫葯市場的運行情況以及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隨後,報告對醫葯行業做了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分析、行業競爭格局分析、企業發展戰略分析和投資潛力分析,最後分析了醫葯行業的未來前景與發展趨勢。
『陸』 醫葯銷售行業前景好嗎有誰知道
目前,我國葯品批發企業數量有1.3萬余家,數量多,規模小,是目前醫葯批發企業的現狀。據SFDA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擁有葯品經營許可證的葯品批發企業共有13915家,平均每個省就有200多家醫葯批發企業。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5-2020年中國醫葯流通行業商業模式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了解,近年我國醫葯流通市場經歷了快速的增長,其中2006年至2013年,醫葯批發市場規模從2459億元增長到10465億元,復合增長率達23%。統計數據最新表明,2014年1-6月我國全國葯品流通直報企業主營務收入為5970億元,同比增長20%,按照往年直報企業收入占整個流通市場規模比重75%測算,上半年我國醫葯流通市場在8000億左右,而醫葯批發規模占整個醫葯流通市場的80%左右,據此可知2014年上半年醫葯批發規模約6400億元,預計全年規模將突破1.3萬億元。
『柒』 目前醫葯行業的市場分析如何
一、2014年醫葯並購新形勢
2013年醫葯上市公司並購節奏明顯加快,並購案例超過20個,2014年這種態勢繼續發酵,雙龍股份、康恩貝、南京醫葯等紛紛停牌擬並購收購。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醫葯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對2013年醫葯並購進入深入挖掘,總結了三大特點:1)從「以國資為主導」到「各方資本加入」,2)增加產品鏈、擴張產品線,甚至是進入新的領域,3)以實現協同效應為目的的戰略並購漸成主流。
1、從「以國資為主導」到「各方資本加入」
不難發現,2013年之前的資產整合基本上是國資企業進行主導,由華潤醫葯、中國醫葯集團等國資委直接控股的大型集團公司領銜,廣葯集團、上葯集團、哈葯集團、南京醫葯等地方國資委控股的集團公司參與。而2013年來,有更多的民間資本加入,例如新華醫療、仁和葯業等。
2、增加產品鏈、擴張產品線,甚至是進入新的領域
3、以實現協同效應為目的的戰略並購漸成主流
從2013年掛牌的股權交易情況看,進行戰略性「減法」,突出優勢資源亦成為一種整合趨勢。
二、醫葯並購的利與弊
並購加速對於醫葯行業是個利好消息,因為並購不僅能夠擴大企業規模、增強新產品開發能力、避免重復生產與開發、合理調整產品結構,還能增強跨國市場經營網路,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
並購對於產業結構優化以及行業競爭力的提高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大量屬於重復建設型的醫葯公司會被整合,市場集中度會大大提高,現在的分散局面會得到改觀,使市場競爭更加有序,產業結構更加合理。
另一方面,大多葯企特別中小企業缺少足夠的資金支持,新葯研發能力較弱,新葯數量少,產品科技含量偏低,自然成為並購市場中的獵物。再者,中小醫葯企業中,既懂專業知識,又能拓展市場、參與管理的復合型人才較少。人才的匱乏成為制約國內葯企發展的瓶頸之一,通過並購獲得技術人才團隊是很多葯企並購的目的之一。
然而應該注意的是,兼並重組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提高行業集中度,對於龍頭優勢企業來說是跨越發展良機;但另一方面,不少醫葯企業並購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通盤考慮,有些並購後的整合效果也不如預期。而且目前從醫葯企業的並購案例來看,普遍溢價較高,成本高昂,未來是否能順利整合以及整合後對企業經營的貢獻程度還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