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向不同
零售商(Retailer)是指那些其銷售量主要來自零售的商業企業。
批發商是指向生產企業購進產品,然後轉售給零售商、產業用戶或各種非營利組織。
2、定義不同
零售商是指將商品直接銷售給最終消費者的中間商,是相對於生產者和批發商而言的,處於商品流通的最終階段。
批發商不直接服務於個人消費者的商業機構,位於商品流通的中間環節。
批發商的概念是以前對商人的一種叫法,已經逐漸趨向於被淘汰。顧名思義,批發就是一批批進貨,然後往外一批批地發。可見這樣的生意沒有什麼計劃,只是一個貨物買賣的概念,而少了管理和控制。所以"批發商",一般是企業,用來說沒有服務終端意識的坐商。
3、產品數量不同
批發商是相對於零售商來說的,零售商就是只賣一個或二個產品 ,而批發商是買大量的產品,一般為2個以上的至幾千幾萬都屬於批發商。
批發商就是批量采購上一級供應商(如工廠/代理/經銷)的貨,然後再批量賣給下一級需求者(如零售商)的經濟實體。
Ⅱ 什麼是批發零售業具體是什麼樣的
批發零售業是社會化大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決定經濟運行速度、質量和效益的引導性力量,是我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競爭最為激烈的行業之一。
目前,從宏觀經濟走勢來看,居民收入水平整體上處於較快上升階段。從長遠來看,我國居民消費無論是從總量上,還是從結構上都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這為我國批發零售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中長期宏觀環境。
零售業
①交易對象是為直接消費而購買商品的最終消費者,包括個人消費者和集團消費者。消費者從零售商處購買商品的目的不是為了用於轉賣或生產所用,而是為了自己消費。
②零售貿易的標的物不僅有商品,還有勞務,即還要為顧客提供各種服務,如送貨、安裝、維修等。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加劇,零售提供的售前、售中與售後服務已成為重要的競爭手段或領域。
③零售貿易的交易量零星分散,交易次數頻繁, 每次成交額較小,未成交次數佔有較大比重,這是零售應有的定義。正由於零售貿易平均每筆交易量少,交易次數頻繁,因此,零售商必須嚴格控制庫存量。
④零售貿易受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影響比較大。零售貿易的對象是最終消費者,大多數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表現為無計劃的沖動型或情緒型。
面對著這種隨機性購買行為明顯的消費者,零售商欲達到擴大銷售之目的,特別要注意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和需求興趣,一定要有自己的經營特色,以吸引顧客,備貨要充足,品種要豐富,花色、規格應齊全。
⑤零售貿易大多在店內進行,網點規模大小不一,分布較廣。由於消費者的廣泛性、分散性、多樣性、復雜性,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要,在一個地區,僅靠少數幾個零售點是根本不夠的。
零售網點無論從規模還是布局上都必須以滿足消費者需要為出發點,適應消費者購物、觀光、瀏覽、休閑等多種需要。
⑥零售貿易必須依靠周轉速度取勝。相對於批發貿易,零售貿易每次交易額小,因此必須注重提高成交率,提高貿易資本的周轉速度,盡可能在同一時間內使貿易資本周轉更快、更有效率,做到薄利多銷,快買快賣。
對企業來說:
(1)企業有自己的經營門店,直接售予城鄉居民生活消費的商品和社會集團用於公共消費(如辦公用品、小轎車等)的商品。
(2)企業無門店,通過網上或電話售予城鄉居民生活消費的商品和社會集團用於公共消費的商品。
(3)企業對醫院、學校等非盈利機構銷售的中西葯品、醫療器械、教學用品及設備等。總之,零售業的銷售對象是城鄉居民和社會集團,銷售的商品是以生活消費或公共消費品為主。常見的零售業有百貨店、超市、便利店、專賣店、專業店等以銷售生活消費品為主的企業。
批發業
與零售業相比較, 批發業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①批發業的交易額一般較大。批發業基本屬於資本密集型行業,對於批發業而言, 資金較勞動更為重要, 資金問題往往是決定批發商經營成敗的關鍵。
②批發業的商圈比較大。中小批發商業一般集中在地方性的中小城市, 但經營范圍會輻射到周圍地區;大型批發商業往往分布於全國性的大城市, 其經營范圍可以涵蓋整個國內市場, 有些還可以開展進出口業務, 其商業圈還可以突破國界。
③服務項目相對較少。由於批發商業其服務對象主要是組織購買者而非個人消費者, 因此相對而言, 批發業的服務項目要較零售業少, 而著重於通信、儲運、信息、融資等方面, 表現為組織對組織的服務,交易往往具有理性化。
對企業來說:
(1)企業以售給國民經濟各行業用於生產經營、勘察設計、科研試驗等商品為主。
(2)企業以售給批發和零售業、餐飲業和其他服務行業用於轉賣或經營的商品為主,包括售給外貿部門出口或加工後出口的商品。
(3)企業以直接向國(境)外出口的商品和委託外貿部門代理出口的商品為主。批發業的銷售對象是另一個生產經營或轉賣(含直接出口商品)的企業,銷售的商品有生產經營用途,也有生活消費用途。
(2)批發商和零售商屬於生產者市場嗎擴展閱讀:
從事批發零售類的客戶,在我行申請授信,除了要符合總行規定的有關條件外,還須符合以下幾項基本條件:
1.注冊從事批發、零售業務且年檢合格的企(事)業法人;
2.在本地經營期限1年以上,對經營年限不滿3年的要多加關注;
3.具有穩健的經營作風,穩定的供銷渠道和良好的經營記錄,並要提供進銷貨渠道的相關資料;
4.具有真實的銷售背景,所經營商品市場情況比較穩定;
5.最低資本金要求:項目資本金比例要達到35%及以上;
6.通過人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查詢顯示與銀行往來記錄良好,對於禁入類客戶要查明其逾期原因,其中因信用卡年費而造成逾期的客戶可酌情考慮;
7.客戶提供我行認可的擔保,目前只有自有房產抵押和租賃權抵押。
Ⅲ 消費者市場購買者行為與生產者市場購買者行為區別是什麼,請幫幫忙,謝謝。
組織市場的分類 產業市場,又叫生產者市場或企業市場。它是指一切購買產品和服務並 將之用於生產其他產品或勞務,以供銷售、出租或供應給他人的個人和組織。 通常由以下產業所組成:農業、林業、水產業;製造業;建築業;通訊業; 公用事業;銀行業、金融業和保險業;服務業等。 <br> 轉賣者市場是指那些通過購買商品和勞務以轉售或出租給他人獲取利潤 為目的的個人和組織、轉賣者不提供形式效用,而是提供時間效用、地點效 用和佔有效用。轉賣者市場由各種批發商和零售商組成。批發商是指這樣的 商業單位:它購買商品和勞務並將之轉賣給零售商和其他商人以及產業用 戶、公共機關用戶和商業用戶等,但它不把商品大量賣給最終消費者;而零 售商的主要業務則是把商品或勞務直接賣給消費者。 <br> 政府市場是指那些為執行政府的主要職能而采購或租用商品的各級政府 單位,也就是說,一個國家政府市場上的購買者是該國各級政府的采購機構。 由於各國政府通過稅收、財政預算等,掌握了相當大一部分國民收入,所以 形成了一個很大的政府市場。 [編輯本段]組織市場與消費者市場的區分 組織市場同消費者市場有著根本區別。相應地, 二者的購買行為也就不盡相同。組織市場購買行為(簡稱組織購買行為,下同)是指各類正規組織機構確定其對產品和勞務的需要,井在可供選擇的品牌與供應商之間進行識別、評價和挑選的決策過程。它與消費者市場購買行為相比存在以下幾個特點。 <br> 1.組織需求是一種派生需求。組織機構購買產品是為了滿足其顧客的 需要,也就是說,組織機構對產品的需求,歸根結底是從消費者對消費品的 需求中派生出來的。顯然,皮鞋製造商之所以購買皮革,是因為消費者要到鞋店去買鞋的緣故。 <br> 2.購買決策過程的參與者往往不只是一個人,而是由很多人組成。甚至連采購經理也很少獨立決策而不受他人影響。 <br> 3.由於購買金額較大,參與者較多,而且產品技術性能較為復雜,所以,組織購買行為過程將持續較長一段時間。幾個月甚至幾年都是可能的, 這就使企業很難判斷自己的營銷努力會給購買者帶來怎樣的反應。 <br> 4.物質產品本身並不能滿足組織購買者的全部需求。企業還必須為之。<br> 組織市場構成<br> 組織市場的類型分為三種:產業市場、中間商市場、政府市場。<br> (一)產業市場。所謂產業市場,又叫生產者市場或組織市場。通常由以下產業組成:農業、林業、水產業,製造業,建築業,通信業,公用事業,銀行業、金融業和保險業,服務業等。<br> (二)中間商市場。所謂中間商市場,是指那些通過購買商品和服務並轉售或出租給他人來獲取利潤的個人或組織。中間商不提供形式效用,而是提供時間效用、地點效用和佔有效用。<br> (三)政府市場。 二、組織市場的特點與消費者市場相比較,組織市場有具有派生需求、多人決策、過程復雜、提供服務等。<br> 二、產業市場與消費者市場的差異<br> (一)與消費都市場比較,產業市場上購買者的數量較少,規模較大。<br> (二)產業市場上的購買者往往集中在少數地區。<br> (三)產業市 <br> 場的需求是引申需求。 (四)產業市場的需求是缺乏彈性的需求。<br> (五)產業市場的需求是波動的需求。<br> 有時消費者需求只增減10%,就能使下期產業購買者需求增減200%.<br> (六)專業人員購買。 (七)直接購買。 (八)互惠。 互惠有時表現為三角形或多角形。<br> (九)產業購買者往往通過租賃方式取得產業用品。<br>
Ⅳ 批發商和零售商商業行為的區別是什麼
批發商和零售商行業行為的區別一個是按量買的零售商是走數的。
Ⅳ 批發商和零售商的區別
批發商
批發商的概念是以前對商人的一種叫法,現在已經逐漸趨向於被淘汰。顧名思義,批發就是一批批進貨,然後往外一批批地發。可見這樣的生意沒有什麼計劃,只是一個貨物買賣的概念,而少了管理和控制。所以"批發商",一般是企業,用來說沒有服務終端意識的坐商。
零售商
零售商是指將商品直接銷售給最終消費者的中間商,處於商品流通的最終階段。
零售商的基本任務是直接為最終消費者服務,它的職能包括購、銷、調、存、加工、拆零、分包、傳遞信息、提供銷售服務等。在地點、時間與服務方面,方便消費者購買,它又是聯系生產企業、批發商與消費者的橋梁,在分銷途徑中具有重要作用。
Ⅵ 批發商和零售商的區別是什麼前者更注重什麼
前者面對的是以生產或銷售為目的的客戶,而後者則面對產品的最終消費者,屬於產品渠道的最終級。
相對於零售商,批發商更注重其業務的市場份額,其控制的市場越大,利潤也就越大;2,對庫存的要求較大,或者即使沒有較大的庫存,也需要有能及時提供最低訂貨成本的庫存;3,強化市場調查,經常了解和掌握新技術、新產品動態,了解零售商、用戶、消費者的需求,使自己知道該進什麼產品以及什麼產品不該購進。
Ⅶ 零售商和代理商的區別有什麼
1、經營行為不同。
代理商是代理是代企業打理生意,不是買斷企業的產品,而是廠家給額度的一種經營行為,貨物的所有權屬於廠家,而不是商家;零售商是直接賣產品,貨物的所有權屬於零售商自己。
2、功能不同。
零售商是將商品直接銷售給最終消費者的中間商,是相對於生產者和批發商而言的,處於商品流通的最終階段。代理商是在其行業慣例范圍內接受他人委託,為他人促成或締結交易的一般代理人。
(7)批發商和零售商屬於生產者市場嗎擴展閱讀:
無店鋪零售
1、上門推銷。企業銷售人員直接上門,挨門挨戶逐個推銷。著名雅芳公司就是這種銷售方式的典範。
2、電話電視銷售。這是一種比較新穎的無店鋪零售形式。其特點是利用電話、電視作為溝通工具,向顧客傳遞商品信息,顧客通過電話直接訂貨,賣方送貨上門,整個交易過程簡單、迅速、方便。
3、自動售貨。利用自動售貨機銷售商品。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自動售貨已被大量運用在多種商品上。如香煙、糖果、報紙、飲料、化妝品等。
4、購貨服務。主要服務於學校、醫院、政府機構等大單位特定用戶。零售商憑購物證給該組織成員一定的價格折扣。
Ⅷ 批發商和零售商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批發商
批發商的概念是以前對商人的一種叫法,現在已經逐漸趨向於被淘汰。顧名思義,批發就是一批批進貨,然後往外一批批地發。可見這樣的生意沒有什麼計劃,只是一個貨物買賣的概念,而少了管理和控制。所以"批發商",一般是企業,用來說沒有服務終端意識的坐商。
零售商
零售商是指將商品直接銷售給最終消費者的中間商,處於商品流通的最終階段。
零售商的基本任務是直接為最終消費者服務,它的職能包括購、銷、調、存、加工、拆零、分包、傳遞信息、提供銷售服務等。在地點、時間與服務方面,方便消費者購買,它又是聯系生產企業、批發商與消費者的橋梁,在分銷途徑中具有重要作用。
Ⅸ 生產者市場與消費者比較有那些不同
組織市場的分類 產業市場,又叫生產者市場或企業市場。它是指一切購買產品和服務並 將之用於生產其他產品或勞務,以供銷售、出租或供應給他人的個人和組織。 通常由以下產業所組成:農業、林業、水產業;製造業;建築業;通訊業; 公用事業;銀行業、金融業和保險業;服務業等。 <br> 轉賣者市場是指那些通過購買商品和勞務以轉售或出租給他人獲取利潤 為目的的個人和組織、轉賣者不提供形式效用,而是提供時間效用、地點效 用和佔有效用。轉賣者市場由各種批發商和零售商組成。批發商是指這樣的 商業單位:它購買商品和勞務並將之轉賣給零售商和其他商人以及產業用 戶、公共機關用戶和商業用戶等,但它不把商品大量賣給最終消費者;而零 售商的主要業務則是把商品或勞務直接賣給消費者。 <br> 政府市場是指那些為執行政府的主要職能而采購或租用商品的各級政府 單位,也就是說,一個國家政府市場上的購買者是該國各級政府的采購機構。 由於各國政府通過稅收、財政預算等,掌握了相當大一部分國民收入,所以 形成了一個很大的政府市場。 [編輯本段]組織市場與消費者市場的區分 組織市場同消費者市場有著根本區別。相應地, 二者的購買行為也就不盡相同。組織市場購買行為(簡稱組織購買行為,下同)是指各類正規組織機構確定其對產品和勞務的需要,井在可供選擇的品牌與供應商之間進行識別、評價和挑選的決策過程。它與消費者市場購買行為相比存在以下幾個特點。 <br> 1.組織需求是一種派生需求。組織機構購買產品是為了滿足其顧客的 需要,也就是說,組織機構對產品的需求,歸根結底是從消費者對消費品的 需求中派生出來的。顯然,皮鞋製造商之所以購買皮革,是因為消費者要到鞋店去買鞋的緣故。 <br> 2.購買決策過程的參與者往往不只是一個人,而是由很多人組成。甚至連采購經理也很少獨立決策而不受他人影響。 <br> 3.由於購買金額較大,參與者較多,而且產品技術性能較為復雜,所以,組織購買行為過程將持續較長一段時間。幾個月甚至幾年都是可能的, 這就使企業很難判斷自己的營銷努力會給購買者帶來怎樣的反應。 <br> 4.物質產品本身並不能滿足組織購買者的全部需求。企業還必須為之。<br> 組織市場構成<br> 組織市場的類型分為三種:產業市場、中間商市場、政府市場。<br> (一)產業市場。所謂產業市場,又叫生產者市場或組織市場。通常由以下產業組成:農業、林業、水產業,製造業,建築業,通信業,公用事業,銀行業、金融業和保險業,服務業等。<br> (二)中間商市場。所謂中間商市場,是指那些通過購買商品和服務並轉售或出租給他人來獲取利潤的個人或組織。中間商不提供形式效用,而是提供時間效用、地點效用和佔有效用。<br> (三)政府市場。 二、組織市場的特點與消費者市場相比較,組織市場有具有派生需求、多人決策、過程復雜、提供服務等。<br> 二、產業市場與消費者市場的差異<br> (一)與消費都市場比較,產業市場上購買者的數量較少,規模較大。<br> (二)產業市場上的購買者往往集中在少數地區。<br> (三)產業市 <br> 場的需求是引申需求。 (四)產業市場的需求是缺乏彈性的需求。<br> (五)產業市場的需求是波動的需求。<br> 有時消費者需求只增減10%,就能使下期產業購買者需求增減200%.<br> (六)專業人員購買。 (七)直接購買。 (八)互惠。 互惠有時表現為三角形或多角形。<br> (九)產業購買者往往通過租賃方式取得產業用品
Ⅹ 批發商和零售商商業行為的區別
1.批發商是指向生產企業購進產品,然後轉售給零售商、產業用戶或各種非營利組織,不直接服務於個人消費者的商業機構,位於商品流通的中間環節。
2.批發商是相對於零售商來說的,零售商就是只賣一個或二個產品
,而批發商是買大量的產品。批發商就是批量采購上一級供應商(如工廠/代理/經銷)的貨,然後再批量賣給下一級需求者(如零售商)的經濟實體。批發商-
顯現特點批發商區別於零售商的最主要標志是一端聯結生產商,另一端聯結零售商。
3.零售商是「批發」的對稱。商品經營者或生產者把商品賣給個人消費者或社會團體消費者的交易活動。特點是:每筆商品交易的數量比較少,交易次數頻繁;出賣的商品是消費資料,個人或社會團體購買後用於生活消費;交易結束後商品即離開流通領域,進入消費領域。
4.零售商從事的活動,就是把製造商生產出來的產品及相關服務出售給最終銷售品,從而使產品和服務增值。零售商要成功地承擔起製造商、批發商及其他供應商以及最終消費者的中介作用,必須合理地安排以下活動:
(1)企業戰略規劃;
(2)組織系統設計;
(3)商店選址;
(4)商店設計;
(5)商品規劃;
(6)商品陳列;
(7)商品采購與存貨;
(8)商品定價;
(9)商品促銷;
(10)商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