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營銷渠道的含義,渠道的類型有哪些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營銷渠道是指某種貨物或勞務從生產者向消費者移動時,取得這種貨物或勞務所有權或幫助轉移其所有權的所有企業或個人。簡單地說,營銷渠道就是商品和服務從生產者向消費者轉移過程的具體通道或路徑。
營銷渠道的特徵:
1.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消費者(生活消費)和用戶(生產消費)
2.參與者是商品流通過程中各種類型的中間商
3.前提是商品所有權的轉移
4.系統性
渠道的類型
一、批發商
二、零售商(無店鋪零售、店鋪零售)
三、代理商
渠道結構
營銷渠道的結構,可以分為長度結構,即層級結構;寬度結構以及廣度結構三種類型。三種渠道結構構成了渠道設計的三大要素或稱為渠道變數。進一步說,渠道結構中的長度變數、寬度變數及廣度變數完整地描述了一個三維立體的渠道系統。
1、 長度結構(層級結構)
營銷渠道的長度結構,又稱為層級結構,是指按照其包含的渠道中間商(購銷環節),即渠道層級數量的多少來定義的一種渠道結構。通常情況下,根據包含渠道層級的多少,可以將一條營銷渠道分為零級、一級、二級和三級渠道等。
零級渠道,又稱為直接渠道(direct channel),是指沒有渠道中間商參與的一種渠道結構。零級渠道,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分銷渠道結構的特殊情況。在零級渠道中,產品或服務直接由生產者銷售給消費者。零級渠道是大型或貴重產品以及技術復雜、需要提供專門服務的產品銷售採取的主要渠道。在IT產業鏈中,一些國內外知名IT企業,比如聯想、 IBM、HP等公司設立的大客戶部或行業客戶部等就屬於零級渠道。另外,DELL的直銷模式,更是一種典型的零級渠道。
一級渠道包括一個渠道中間商。在工業品市場上,這個渠道中間商通常是一個代理商、傭金商或經銷商;而在消費品市場上,這個渠道中間商則通常是零售商。
二級渠道包括兩個渠道中間商。在工業品市場上,這兩個渠道中間商通常是代理商及批發商;而在消費品市場上,這兩個渠道中間商則通常是批發商和零售商。
三級渠道包括三個渠道中間商。這類渠道主要出現在消費面較寬的日用品中,比如肉食品及包裝方便麵等。在IT產業鏈中,一些小型的零售商通常不是大型代理商的服務對象,因此,便在大型代理商和小型零售商之間衍生出一級專業性經銷商,從而出現了三級渠道結構。
2、 寬度結構
渠道的寬度結構,是根據每一層級渠道中間商的數量的多少來定義的一種渠道結構。渠道的寬度結構受產品的性質、市場特徵、用戶分布以及企業分銷戰略等因素的影響。渠道的寬度結構分成如下三種類型。
密集型分銷渠道(intensive distribution channel),也稱為廣泛型分銷渠道,就是指製造商在同一渠道層級上選用盡可能多的渠道中間商來經銷自己的產品的一種渠道類型。密集型分銷渠道,多見於消費品領域中的便利品,比如牙膏、牙刷、飲料等。
選擇性分銷渠道(selective distribution channel),是指在某一渠道層級上選擇少量的渠道中間商來進行商品分銷的一種渠道類型。在IT產業鏈中,許多產品都採用選擇性分銷渠道。
獨家分銷渠道(exclusive distribution channel),是指在某一渠道層級上選用惟一的一家渠道中間商的一種渠道類型。在IT產業鏈中,這種渠道結構多出現在總代理或總分銷一級。同時,許多新品的推出也多選擇獨家分銷的模式,當市場廣泛接受該產品之後,許多公司就從獨家分銷渠道模式向選擇性分銷渠道模式轉移。比如東芝的筆記本產品渠道、三星的筆記本產品渠道等就如此。
3、 廣度結構
渠道的廣度結構,實際上是渠道的一種多元化選擇。也就是說許多公司實際上使用了多種渠道的組合,即採用了混合渠道模式來進行銷售。比如,有的公司針對大的行業客戶,公司內部成立大客戶部直接銷售;針對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用戶,採用廣泛的分銷渠道;針對一些偏遠地區的消費者,則可能採用郵購等方式來復蓋。
概括地說,渠道結構可以籠統地分為直銷和分銷兩個大類。其中直銷又可以細分為幾種,比如製造商直接設立的大客戶部、行業客戶部或製造商直接成立的銷售公司及其分支機構等。此外,還包括直接郵購、電話銷售、公司網上銷售等等。分銷則可以進一步細分為代理和經銷兩類。代理和經銷均可能選擇密集型、選擇性和獨家等方式。圖3形象地勾勒出了營銷渠道的結構類型。
❷ 分銷渠道的起點是什麼終點是什麼
起點肯定是 生產廠家,終點 就是消費者了!
❸ 一級、二級、三級批發商是什麼意思
一級批發商:是全國或某地區的總代理,直接從廠家進貨,享受最低的折扣,進貨量最大,但通常有一定的任務指標。
二級批發商:相對一級是小區域的代理,從一級批發那裡進貨分銷,進貨價格會略高一些,因為一級要有利潤。
三級批發商:最小的批發商,從二級批發進貨,直接向零售終端進貨或直接零售。進貨價格再次抬高。
(3)營銷渠道的起點是一級批發商擴展閱讀:
批發商是指向生產企業購進產品,然後轉售給零售商、產業用戶或各種非營利組織,不直接服務於個人消費者的商業機構,位於商品流通的中間環節。
批發商的概念是以前對商人的一種叫法,已經逐漸趨向於被淘汰。顧名思義,批發就是一批批進貨,然後往外一批批地發。可見這樣的生意沒有什麼計劃,只是一個貨物買賣的概念,而少了管理和控制。所以"批發商",一般是企業,用來說沒有服務終端意識的坐商。
批發商是相對於零售商來說的,零售商就是只賣一個或二個產品,而批發商是買大量的產品,一般為2個以上的至幾千幾萬都屬於批發商。
批發商就是批量采購上一級供應商(如工廠、代理、經銷)的貨,然後再批量賣給下一級需求者(如零售商)的經濟實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批發商
❹ 一級二級三級經銷商有什麼區別
一級二級三級經銷商有什麼區別:
1、收入來源不同
一級經銷商的收入主要來源於廠家返點,根據經銷量上下有所浮動;二級經銷商主要掙差價,從一級經銷商手中低價收貨,然後再提價賣給三級經銷商;三級經銷商的收入就是銷售額和成本價之間的差值,這就是三級經銷商的凈利潤。
2、面對對象不同
一個一級經銷商負責一個廠家,下家是全部二級經銷商;每個地區只有一個二級經銷商,二級經銷商通過一級經銷商拿貨;三級經銷商數量眾多,從二級經銷商處拿貨。
3、貨品價格不同
一級經銷商因為沒有中間商的原因,它的貨品價格是最低的,其次就是二級經銷商,價格最高的是三級經銷商。
❺ 一級渠道,二級渠道,三級渠道指的是什麼
1、一級渠道(one-level channel) 是指在製造商和消費者(或用戶) 之間,只通過一層中間環節。這個環節在消費品市場是指零售商,在業務市場通常是指代理商或經紀人。
2、二級渠道( two-level channel )是指在製造商和消費者(或用戶) 之間經過兩層中間環節。這兩層環節在消費品市場是指批發商和零售商,在商務市場則可能是指銷售代理商與批發商。
3、三級渠道(three-levelchannel)是指在批發商和零售商之間,再加上一道批因為小零售商一般不可能直接從大批發商進貨。此外,可能還有層次更多的渠道形式。
渠道(英文為channel)通常指水渠、溝渠,是水流的通道。但現被引入到商業領域,全稱為分銷渠道(place),引申意為商品銷售路線,是商品的流通路線,所指為廠家的商品通向一定的社會網路或代理商而賣向不同的區域,以達到銷售的目的。
渠道,在商業領域,是由一些獨立經營而又互相依賴的組織組成的增值鏈。產品和服務經過渠道的增值變得更具吸引力和可用性,能更好的滿足用戶的需求,使得最終用戶得以滿意的接收。
渠道,在保險領域,可以包括營銷、直銷、銀郵、後援、營運等渠道。
渠道的特點有——與公司相關、獨立經營;在公司所製造的產品送達消費者的過程中發揮某種作用的經濟組織。
(5)營銷渠道的起點是一級批發商擴展閱讀
由於分銷渠道的設計是渠道成員在不同角度、不同利益和不同方法等多因素的影響下完成的,因此,渠道沖突是不可避免的。
渠道的沖突是利益之爭,都是為了維持市場份額,保持競爭優勢,爭奪渠道控制權的結果。其產生的原因可能是渠道體系設計存在缺陷、渠道成員之間缺乏信息溝通,也可能是渠道成員的個體化差異造成的。
1、製造商與製造商之間的沖突。快速消費品(FMCG),尤其是食品、日化等產品所要求的技術含量低,製造成本低,行業易人性強,產品可替代性強。
2、製造商與渠道中間商之間的沖突,也就是製造商與其下游渠道成員之問的沖突,它主要體現為縱向沖突。
3、渠道中間商之間的沖突,即在同一渠道系統內在不同層面的各級中間商之間產生的一種沖突。
重要性
1、僅僅是通過技術領先和創新保持,企業在市場中維持其競爭力已變得越來越難。
2、營銷渠道系統創造的資源對製造商的發展有彌補作用。
發展趨勢
1、渠道運作:以終端市場建設為中心
2、渠道支持:由機械化轉向全方位化
3、渠道格局:由單一化轉向多元化
4、渠道結構扁平化
❻ 市場營銷中的渠道層次具體是
根據中間商介入的層次,將分銷渠道按級數來進行劃分,如零級渠道、一級渠道、二級渠道、三級渠道。 一般而言,渠道越長、越多,企業的產品市場的擴展可能性就越大,但與此同時,企業對產品銷售的控制能力和信息反饋的清晰度也越低。渠道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收益與發展。
零級渠道是大型或貴重產品、技術復雜所以需要提供專門服務的產品的主要銷售渠道。零級渠道中,產品或服務直接由生產者銷售給消費者。
營銷渠道(Marketing channels)是指產品或服務轉移所經過的路徑,由參與產品或服務轉移活動以使產品或服務便於使用或消費的所有組織構成。營銷渠道可以根據主導成員的不同,分成——以製造商為主導、以零售商為主導、以服務提供者為主導的營銷渠道,以及其他形式的營銷渠道。營銷渠道的根本任務,就是把生產經營者與消費者或用戶聯系起來,使生產經營者生產的產品或是提供的服務能夠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以恰當的形式、送給恰當的人。 現代渠道理論已從原來的長線渠道變得逐漸扁平化——傳統渠道由經銷商,一級批發商、二級批發商、終端店組成,利潤被渠道所瓜分。在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企業舍棄的一級批發商和二級批發商,直接對終端進行掌控,這樣有利於產品的分銷。適度在渠道上狙擊對手,控制渠道可以說是做好營銷的必要手段,甚至有渠道為王的說法。
❼ 什麼是營銷渠道,以及營銷渠道的選擇
營銷渠道是傳統上的流通規劃任務,就是在適當的時間,把適量產品送到適當的銷售點,並以適當的陳列方式,將產品呈現在目標市場的消費者眼前,以方便消費者選購。包括四大部分:
(1)商流:泛指商品的買賣活動
(2)物流:指商品買賣活動帶來的物品流動。
(3)信息流:商品流動所伴隨的情報資訊,如周轉最快的商品是什麼?哪些產品最能引起客戶的興趣每日、每月的商品銷售量……等等。
(4)資金流通:指金融體系在流通過程中的配合應用,如信用卡、銀行轉帳……等。
大多數的生產廠商都不是直接將產品售給最終消費者,在生產者與最終消費者之間,有批發商與零售買入商品,取得所有權後再轉售出去,還有經紀商、製造商業代表以及銷售代理人負責尋找顧客。
營銷渠道決策是企業的重要決策之一,會影響到其他的營銷決策,如訂價會隨著採用大型經銷商或高水準委託的變化而不同。公司的直接銷售人員,也根據渠道的強弱而配備不同的人數。此外,公司的營銷渠道決策是一項對其他公司的長期承諾而必須遵守,例如,營銷區域經銷授權後,必須遵守當初的協議。
營銷渠道是靠外部力量的結合,要投入大量的時間才能建立起來,它代表公司與中間商之間的長期承諾,也代表著公司的一項營銷組合策略的選擇,因此,我們在選擇營銷渠道時,必須要注意營銷環境的趨勢變化,以長期的眼光來規劃企業的營銷渠道。
(一)財務評估法
財務法(FinancialApproach)是蘭伯特(Lambeit)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一種方法,他指出,財政因素才是決定選擇何種渠道結構的最重要的因素,這種決策包括使用不同的渠道結構所要求的資本成本,以得出的資本受益來決定最大利潤的渠道。
(二)交易成本評估法
交易成本分析(TCA,Transaction Cost Analysis),最早由威廉姆森(Williamson)提出,該方法的重點在於企業要完成其營銷渠道任務所需的交易成本,從根本上講,交易成本與完成者的信息收集、治談、監督表現等任務所關聯,在TCA方法中,威痛姆森將傳統的經濟分析與行為科學概念以及由組織行為產生的結果綜合起來,考慮渠道結構的選擇問題。
(三)經驗評估法
1、權重因素記分法
由科特勒提出的「權重因素法」是一種更精確的選擇渠道結構的直接定性方法。基本步驟:
列出影響渠道選擇的相關因素。
每項決策因素的重要性用百分數表示。
每個渠道選擇依各項決策因素按1~100的分數打分
通過權重(A)與因素分數(B)相乘得出每個渠道選擇的總權重因素分數(總分)
將備選的渠道結構總分排序,獲得最高分的渠道選擇方案即為最佳選擇。
2、直接定性判定法
進行渠道設計選擇時,直接定性判定法是最粗糙但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3、營銷渠道成本比較法
把各個渠道模式的成本與收益作為最主要的評估因素,通過對投入和收益的比較選擇成本低收益大的渠道結構。
(四)營銷渠道評估數學模型
1、營銷渠道成本比較模型
2、營銷渠道利益比較模型
3、投資報酬率比較模型
❽ 銷售渠道的起點是批發,終點是零售對還是錯
這句話是錯誤的。
銷售渠道的特徵:
1、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消費者(生活消費)和用戶(生活消費)。
2、參與者是商品流通過程中各種類型的中間商。
3、前提是商品所有權的轉移。
(8)營銷渠道的起點是一級批發商擴展閱讀
批發與零售都屬於銷售渠道的中間環節,而不是起點和終點,因為銷售渠道指產品從生產者向消費者轉移所經過的通道或途徑,它是由一系列相互依賴的組織機構組成的商業機構。即產品由生產者到用戶的流通過程中所經歷的各個環節連接起來形成的通道。
因此銷售渠道的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用戶,而中間環節則包括各種批發商、零售商、商業服務機構(如經紀人、交易市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