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批發公司 > 醫葯批發公司發展趨勢

醫葯批發公司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2021-05-22 11:15:02

❶ 如何看待醫葯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百億級私募12月調研60股 醫葯生物行業受青睞百億級私募12月出百動調研77次,千合資本出動調研4公司12月以來,這22家百億級私募共出動調研77次。在百億級私募參與的77次公開調研當中,總共涉及的上市公司度有60家。從行業分布上看,醫葯生物行業成為這批私募調研最為密集的行業,共問有11家公司迎來百億級私募的調研。其中,景林資產在12月總共調研了5家醫葯生物公司,包括三諾生物 、爾康制葯等。鼎鋒資產和博道投資也分別在12月份調研了2家醫葯生物公司,鼎鋒資產拜訪了香雪制葯和陽普醫療答 ,博道投資則考察了華通醫葯和麗珠集團 .重陽投資在12月則重點調研了版電氣設備行業的公司,在其12月的權5次公開調研中,就有4次拜訪了電氣設備行業的公司,包括合縱科技 、新聯電子等。王亞偉旗下的千合資本12月份調研了4家上市公司,分別是中信國安 、二六三 、深圳機場和萊茵體育

❷ 醫葯商業企業將會如何轉型

新醫改形式下醫葯商業轉型趨勢解析
面對新醫改形式下的醫葯新環境,有人預測未來三年將是醫葯行業格局發生巨大變化的三年,而醫葯商業公司未來發展趨勢也不例外地將隨著醫葯環境的變化而進行適應性調整。醫葯商業公司的發展趨勢將根據自身已經逐步形成的優勢特點進行不同方向的分類發展。就總體趨勢來看,隨著葯品信息尤其是市場和價格信息公開化和透明化的增強,醫葯營銷區域市場的不斷深入和細化,醫葯商業公司的調撥功能越來越弱化,醫葯商業公司調撥的前提條件越來越不具備,以傳統醫葯商業公司調撥為主的商業公司已經意識到其調撥份額正在縮小,調撥的利潤已經到了幾乎無利可圖,醫葯商業公司的轉型時期已經來到。而相反,醫葯商業公司的純銷能力正開始逐步取代其調撥能力,成為商業公司未來醫葯環境的核心競爭力,醫葯商業公司也圍繞著其純銷能力和純銷特點開始朝著不同方向發展。
未來醫葯商業公司發展的方向和模式,可以通過我們對醫葯商業公司的類別進行分類解析。目前按照醫葯商業公司的終端銷售特點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配送型醫葯商業;二是終端銷售推廣型醫葯商業;三是配送加終端推廣型醫葯商業。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配送型醫葯商業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配送型醫葯商業又可以分為三類,第一是醫院渠道配送為主的醫葯商業公司,它是醫院葯品招標中標葯品的指定配送商業,銷售渠道以醫院配送為主。目前它主要區域市場中的主流商業公司,例如,浙江英特葯業、西安雙鶴醫葯公司等。第二是以零售葯店及第三終端渠道配送為主的醫葯商業公司,它是依託其完善的葯品配送、物流、倉儲等物流體系和區域廣覆蓋的配送能力佔領著區域市場葯品的零售市場。它的生存和發展更加市場化。例如:全國各地的九州通醫葯商業。第三是醫院和零售市場、第三終端市場兼有的配送型醫葯商業,目前這類型的醫葯商業公司均是區域市場強勢的主流醫葯商業公司,例如北京醫葯股份、廣州醫葯股份、重慶醫葯股份、華東醫葯股份等,以重慶醫葯股份為例,其下屬多家專業化分類的醫葯商業公司,有以零售、批發、第三終端市場配送為主的重慶和平物流公司,有以葯品醫院配送銷售為主的葯品科、醫貿中心等分公司,有專業進行OTC市場銷售的和平連鎖保健品分公司。
其次,從未來配送型醫葯商業公司的發展趨勢來看,整體規模化發展和精細化終端細分的配送體系的建立是這類醫葯商業公司的發展趨勢,其核心還是牢牢抓住終端市場的配送權,對於醫院市場中標葯品的配送權的獲取是其進入該市場的門檻,而手段就是其規模化的市場效應,只有規模的擴大,才能吸引更多的上游商業,以品種、品規齊全,價格合理為優勢前提,建立和完善優良服務配送體系為基礎,不斷強化醫葯商業公司自身市場競爭能力,擴大市場覆蓋配送能力,提升企業整體銷售規模和逐步強化企業區域市場的壟斷地位,增強企業盈利水平。因此,未來配送型醫葯商業公司是目前區域市場中已經初步形成配送強勢地位的醫葯商業的發展趨勢,發展關鍵點是進一步擴大企業配送規模,逐步鞏固區域市場強勢配送服務能力直至壟斷地位,緊緊吸引上游供應廠商的品種、價格等支持和其他營銷活動的扶持,並充分利用企業資金實力和規模效應,不斷兼並和並購配送盲點地區強勢的中小型醫葯商業公司,形成上游資源和市場資源的共享,增加醫葯商業公司整體市場規模效應,這是區域市場大型醫葯商業的發展趨勢。
而對於區域市場中中小型醫葯商業企業來說,未來的發展趨勢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自身市場為大型醫葯商業公司配送服務范圍的有力補充,可以通過與大型醫葯商業的橫向或縱向合作進行市場互補,其手段有兼並、重組或並購,甚至戰略性的合作。未來這類商業企業的發展關鍵點是努力將自身小區域市場的龍頭地位鞏固,以地理位置的優勢換取企業配送優勢,提高盈利水平和小區域市場的壟斷地位,增強與大型醫葯企業合作的籌碼,獲取更好的合作基礎。第二,就是目前許多非配送型的醫葯商業公司,他們配送的終端或市場一般是區域市場中的強勢終端,其配送職能並不是他們的強項而是必不可少的輔助功能。這類醫葯商業公司的特點是已經建立了一支終端產品推廣銷售職能的營銷隊伍,銷售的產品不多,但每個產品的銷售很專業,是一支專業化銷售的醫葯商業。這類醫葯公司未來發展的前景還是相當不錯的,其發展的趨勢是逐步成為某類或系列品種的專業推廣公司,其強勢的市場銷售和推廣能力會逐步被其專長銷售品類產品的上游企業所吸引,為其市場進一步深化和精細化銷售奠定基礎。他的發展方向會逐步由配送型醫葯商業向銷售推廣型商業所演變,他所銷售的品種不在於品種多而更加重視品種的專而精,例如,有些醫葯公司為當地主要進口產品或新特葯的銷售公司。
最後,從醫改新政發展方向來看,未來醫葯商業公司的發展趨勢會向著市場細分化發展,各類細分市場專業化的醫葯商業公司將誕生,醫葯商業公司在未來的醫葯市場中,要根據市場的需求定位自身企業的發展方向,配送型企業要重視配送市場范圍和規模,以及所能提供的配送服務能力,配送型醫葯商業更加重視區域內的強強合作,逐步形成區域市場的壟斷地位。而更多的醫葯商業企業尤其是區域市場中中小型醫葯商業,向專業化銷售型醫葯商業發展不失為一條光明之路,尤其是目前許多地區中的中小型醫葯商業。市場的精細化管理和專業化銷售職能的建立和完善是其發展的方向,這也符合未來市場細分的原則。
鏈接:醫葯商業還能活10年
在歐洲聯合醫葯與廣葯集團聯合之後,日本第二大的醫葯商業公司又開始了與中國第二大醫葯公司上海醫葯的合作洽談。
現在的傳統醫葯商業渠道已經非常不值錢。從聯合美華收購廣葯股份就可以看得出來:廣州醫葯作為中國華南區域性最大的醫葯商業公司,渠道不可謂不廣,網點不可謂不多,實力不可謂不強,歷史不可謂不久。但就是這家年銷售七八十億元的醫葯公司,聯合美華僅以3800萬英鎊(約5.45億元人民幣)就擁有了50%的股份。
也就是說,品牌如此之大、人員如此之多、渠道如此之廣、銷售如此之高的廣州醫葯高值僅僅≈1.5個「健胃消食片」≈3個「匯仁腎寶」的年銷售額。
商業渠道真是太不值錢了!但很多的商業公司仍然在建渠道。這也難怪一家年銷售上10億元的區域醫葯公司,能夠賣個3000萬元人民幣就已經是好價錢了。另一家區域醫葯商業公司,年銷售20多億元,但利潤僅幾百元。
最值錢的我認為是葯品網路流通渠道。如果有人能夠把葯品從制葯廠到終端的流通過程簡化到零個中間環節、並且讓上下游都產生依賴感,那這個人無疑是最有價值的人了。
但這樣的模式現實嗎?我認為是可以實現的,並且有且只有通過網路途徑來實現。其實目前已經有一家名為搜葯網的網站在做這件事。這家網站號稱要打造醫葯BtoB、BtoC為一體的新醫葯電子商務模式,就是葯廠信息發布到網站,葯店直接采購采購,有醫葯物流公司作配送,有商業銀行針對葯店的信用卡作為采購的支付現金,從而實現信息流、物流和現金流的有效結合,這就是所謂的BtoB模式。而BtoC模式則是葯店發布信息、消費者進行采購,根據葯店地圖各葯店進行配送收款。
在影響大眾這塊,傳統醫葯商業幾乎是無法做到的,它們無法很好的引導消費者。但在網路渠道上,完全可以通過互動技術實現患者對葯品的使用評價,以及醫生葯師的建議等,諸如有人使用了這種葯品,同時他又使用了另一種葯品這樣的歷史記錄顯現在網站上,這些記錄數據對葯店從葯廠采購葯品提供了非常具有價值的參考。傳統的醫葯商業公司則無法做到這些,也就是它對下游葯店的增值服務是相當有限的。
因此,傳統醫葯商業公司一方面被上游葯廠和下游葯店認為是分享利潤的群體、被大眾認為是葯價虛高的製造者,前景不容樂觀。所以,年銷售七八十億元的廣州醫葯市值就只值10.9億元了。
雖然如此,講醫葯商業公司不能存活也是沒有道理的。至少在近十年內,中國傳統型的醫葯商業公司都將繼續存在,但數量肯定將是銳減,其所佔的葯品市場銷售份額,應當遠遠低於網路醫葯電子商務的葯品銷售市場份額。

❸ 醫葯批發企業的前景和管理

一、葯品經營與管理專業就業前景
葯品經營與管理這個專業是比較偏向於市場的專業,在經營管理的這方面會學的內容會偏多,而在對葯學知識的學習要求會相對松一些,所以學校的一些實驗設備也簡單。這個專業畢業的就業前景還是非常不錯的,至於要怎麼發展還是要看個人的興趣和潛力了。
葯品經營與管理專業屬於生化與葯品類中食品葯品管理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主要是醫葯公司、制葯企業、醫院等。不過你要是家裡有門路,而且條件不錯的話,你也可以認真學習專業知識,然後開個葯店,自己當老闆。要不然找工作也永遠是給別人打工,這些都是看自己的志向了。不過剛畢業先去給別人打工,積攢點經驗也是好的,還要強調一點葯品的利潤是很寬的。
2013年本專業高校畢業人數為4000-4500人,其中男23%、女77%,2013年本專業高校招生男女比例為文科64%、理科34%、文理綜合2%,近幾年本專業的就業率分別為2011(95%-100%)、2012(95%-100%)、2013(95%-100%)。
二、葯品經營與管理專業就業方向
葯品經營與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領域包括:學生畢業後可在醫葯生產、醫葯經營、醫葯外貿及醫葯管理等企事業單位從事醫葯商品的購銷、調儲、檢測及質量控制等工作。中葯經營、醫葯經營、醫葯工業、醫葯外貿等企業部門。

❹ 醫葯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怎麼樣醫葯銷售還是以後的主題嗎

對於醫療保健的投資,先從中國宏觀經濟運行走勢談起。中國經濟正在告別過去的高增長,也不太可能再有大規模刺激政策出台,傳統周期性板塊再難有往昔的輝煌。
回到股市,雖然經濟增長有壓力,但目前上證綜指和滬深300指數的市盈率已經足夠低,尤其上證指數[0.16%]在2000點有著很強的支撐,因而當前大盤總體維持區間震盪,在市場缺乏增量資金入場的情況下,這種局面還將延續。
未來的投資方向是以新城鎮化為核心的三大主題機會,包括打造智慧城市的TMT(信息傳媒科技)產業、智慧醫療,以及環保和新能源產業。另外,軍工主題也是未來的重要方向。
由於不太可能有大的刺激政策,同時經濟下探空間有限,大盤長時間維持區間震盪的概率較大,未來市場將會呈現主題輪動局面。
《2015-2020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分析:未來幾年醫療板塊每年營收可達到20%的增長,利潤增速可達30%,在行業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可以支撐當前平均37倍的市盈率估值。
而在醫療服務市場上,民營醫院、外包服務有著很強的成長動力,尤其是民營醫院的現代化連鎖經營。中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1.65萬億,非公立醫院服務量佔比不到10%,國務院明確提出至 202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佔比要達20%。
現在市場上並購大行其道,去年醫葯上市公司並購交易金額就超過200億元,近一年以來因收購而停牌的上市公司就超過30家,持續並購對醫葯上市公司以及板塊行情都是利好。

❺ 請內行說說醫葯代理行業今後的發展趨勢.

一、2006年生物產業發展呈現「四快」特徵

一是產業規模快速增長。2006年醫葯工業實現總產值5536億元,同比增長17.9%。其中,生物製品製造業實現總產值418億元,增長21.7%;醫療設備及器械製造業產值448億元,增長27.42%。隨著國家對生物農業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轉基因棉花、生物農葯、畜禽疫苗等農業生物技術產品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日趨顯著。其中,全國生物技術棉花種植面積已超過6100萬畝,占棉花種植總面積的75%,生物技術對農業發展的支撐力增強,生物農葯年生產總量達到12萬噸。生物能源呈現迅猛發展的態勢,成為投資以及國際合作的重點。目前,我國燃料乙醇生產能力已近140萬噸。生物基材料經濟性正不斷增強,品種開發多樣化,產量迅速增長,已近10萬噸。

二是產業化與技術創新能力快速提升。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創新體系建設加快推進,重大疾病防治技術研發取得重要突破,一批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通過驗收。世界上第一個、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一類抗腫瘤新葯安柯瑞(重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治療原發性肝癌的單克隆抗體靶向葯物碘[131I]美妥昔單抗注射液等重大創新葯物獲得生產許可。H5N2禽流感滅活疫苗、H5N1基因重組病毒滅活疫苗、禽流感重組雞痘病毒活載體疫苗等一批動物疫病疫苗及診斷試劑研發取得重大突破。生物農業技術與產業化取得重要進展,水稻新品種「協優107」創水稻單產世界紀錄,推廣應用面積不斷擴大,殺蝗綠僵菌COMa102、阿維菌素等一批生物農葯新產品得到廣泛應用。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技術產業化示範快速推進。若干以木薯等非糧作物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產業化示範項目開始籌建,千噸級以上、以纖維質為原料生產酒精的示範項目開工建設,全球第一套生物酶法生產生物柴油工業化裝置(設計能力2萬噸/年)在我國建成並開工試生產。

三是國際合作加快發展步伐。生物產品出口快速增長,出口結構不斷優化。2006年,生物製品出口(以出口交貨值計)67.78億元,同比增長30.61%。醫療設備及器械製造產品出口154.61億元,增長43.16%。生物農葯出口呈快速增長趨勢。隨著跨國公司向我國的產業轉移,生物技術外包服務業迅速發展。2006年,上海生物醫葯研發外包企業從29家快速增加到42家,產業規模快速增長。生物產業國際合作積極推進,中德簽署了生物技術合作框架協議,貴州以小油桐為原料生產生物柴油等一批中德合作項目簽約。一批中古生物技術產業化合作項目開始實施。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與美國PATH(適宜衛生科技組織)簽訂了乙型腦炎項目國際合作協議,根據該協議,2006-2025年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乙型腦炎減毒活疫苗將大批量進入國際市場。

四是產業集聚加快推進。北京、上海、石家莊、長春、廣州、深圳、長沙等省市高度重視生物產業發展,紛紛出台政策措施,一批產業特色鮮明、集聚度較高、產業帶動性強的生物產業集聚地初具影響。目前,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已有40多家研究機構和企業入園。北京亦庄醫葯園聚集了80多家醫葯企業,2006年產業規模佔全市生物產業的30%左右。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聚集了葛蘭素、強生、施貴寶、羅氏、揚子江、天士力等數十家國內外著名生物醫葯企業,綜合性研發機構數量不斷擴大。深圳初步形成了以一批大企業為龍頭的高檔醫療設備、生物制葯、現代中葯、檢測儀器及診斷試劑五大產業鏈。廣州科學城聚集了115家生物企業和一批國家級生物科研機構,初步形成了從生物技術研究、中試到產業化的產業鏈條。

二、生物產業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經濟效益較低,成本上漲和葯價下降雙重壓力,使生物醫葯產業安全存在較大隱患。為遏制長期以來因流通環節費用過大造成的葯價虛高,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去年以來,國家先後實施了三次葯品降價,但實際的結果是醫葯企業成了降價的最終承擔者,在市場競爭加劇、原料等生產經營成本不斷提高等壓力下,必然導致生物醫葯行業經濟效益下降,企業虧損面擴大,將直接影響醫葯企業對創新的投入,也會迫使一些國內大型醫葯企業開始選擇走合資的道路,生物醫葯自主發展能力下降,產業安全存在重大隱患。長期看,這種狀況不利於生物醫葯產業的健康發展,也不利於從根本上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二)生物質原料供應能力低,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快速發展的原料瓶頸制約問題比較突出。近年來,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持續攀升和資源的日漸趨緊,石油供給壓力增大,生物能源產業、生物基材料產業的經濟性和環保意義日漸顯現,產業發展的內在動力不斷增強。2006年以來,各地積極要求發展生物燃料乙醇產業,建設燃料乙醇項目的熱情空前高漲,我國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產業正處在一個關鍵的發展時期。從當前看,制約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發展的主要瓶頸是原料短缺,加快培育生物質產業專用植物新品種,發展木薯、甜高粱、麻瘋樹等非糧植物,開展產業化示範,實現原料供應多元化,是當前我國生物能源、生物質產業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三)生物產品管理、政府采購、投融資與財稅政策等問題日益突出。發展生物產業的社會效益遠高於產業自身的直接經濟效益。當前,我國生物醫葯、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等一批新興產業群體正在迅速形成。這是一個好的趨勢,需要進行正確引導和扶持,特別是加快建立有利於產業化發展的投融資環境、市場環境,完善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等有關法律法規,解決新興生物產業發展面臨的融資困難、產業技術發展滯後、初期成本高等突出問題。比如,目前生物農葯、生物基材料等產品尚處於產業化初期,與傳統的化學農葯、石油基材料等產品相比,價格較高,不具有競爭力,需要在財稅、市場培育等方面制訂扶持政策措施。

三、2007年促進生物產業發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工業化進程加快,生物產品市場將會快速增長。從國際環境看,發達國家生物產業製造業和生物醫葯研發服務業將加快我國轉移。預計2007年我國生物產業工業產業將會繼續保持17%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把握當前有利時機,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出台促進生物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創造良好的有利於生物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一是要加快金融創新,大力發展創業風險投資,推動貸款擔保機構發展,著力解決生物技術企業融資難問題;二是要對以非糧作物為原料的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等產品進行適當補貼,制訂稅收優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三是要加快培育生物產品市場,完善市場競爭秩序,促進產業的快速發展;四是要加強生物產業發展的統計分析,監督生物產業發展的趨勢,促進產業的健康發展。

(二)加快組織實施生物產業重大專項,引導生物產業高水平、規模化發展。一是要圍繞提高農產品品質和效益,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超級稻、優質高產小麥、雜交玉米、轉基因棉花等農業良種產業化;開展生物農葯、生物肥料、綠色植物生長調節劑等綠色農用產品應用的示範試點和宣傳普及,切實推動生物農業的發展。二是要根據防治重大疾病和傳染病的需要,大力發展新型疫苗、診斷試劑和創新葯物,加快產業化步伐,促使生物醫葯高水平發展;三是要充分利用荒草地、鹽鹼地等邊際性土地,加快培育木薯、甘薯、甜高粱、菊芋等能源專用作物新品種;開展以非糧作物為原料的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產業化示範,為我國生物能源提供技術支撐。四是要以替代石油化工產品、降低成本為重點,通過關鍵技術突破和產業化示範,加快推進生物基高分子新材料、生物基綠色化學品、糖工程產品和新型炭質吸附材料規模化發展。

(三)加快推進醫療體制改革,完善葯品價格機制。在行政性降低葯品價格的同時,要研究解決價格虛高的根本辦法。要加快葯品壟斷經營和新葯審批改革等問題,必須從葯品生產、流通、價格等環節進行綜合治理、統籌考慮,一方面要加快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完善葯品價格形成機制。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醫葯產品,大力提高我國生物醫葯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四)關注醫葯合資企業獨資化的趨勢。當前,醫葯行業外商投資發展呈現出從簡單的加工分裝向上下游產業延伸的新特點:一是為降低生物醫葯研發成本,發達國家的跨國制葯企業在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同時,紛紛在發展中國家建立研發中心,向我國轉移研發環節的步伐明顯加快;二是外資通過合作、收購、兼並等合法的資本運作手段,攫取我國即將成熟的科研成果;三是外商投資越來越多地採用獨資方式設立企業,或通過收購中方股東的股份對原有資企業實現獨資,合資制葯企業呈現出獨資化趨勢。四是外商投資開始快速進入葯品流通領域,比如合資建立醫院。上述趨勢表明,跨國企業正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地進入我國醫葯領域,這有利於我國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加快生物醫葯產業發展。同時,也要看到,隨著國內市場的國際化,跨國企業有可能形成一個從生產、研發到流通的比較完整的體系,使我國制葯企業面臨更加嚴酷的市場競爭。

本文引自 醫葯商機在線,更多相關內容,請查看地址:http://www.yao21.com

❻ 中國醫葯市場的發展趨勢是怎麼樣

中國醫葯商業協會副會長朱長浩今天指出,盡管當前中國醫葯行業仍處於無序、無效競爭之中,行業發展受政策影響很大,醫葯市場、醫療單位強勢地位越來越突出,給行業發展和市場前景帶來許多不確定因素,但明年中國醫葯市場發展趨勢已見端倪。 朱長浩在此間召開的「醫葯企業走向共贏高層研討會」上稱,二00六年中國醫葯市場發展趨勢將有六大特點: ――醫葯經濟將保持較高發展速度,但競爭將更加激烈; ――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快,企業市場品種結構都將發生更大變化; ――醫葯市場進一步集中,醫葯兩極分化進一步凸現; ――市場葯品價格總體走低,政策性降價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區域經濟進一步快速發展,區域性龍頭公司逐步明朗化; ――農村醫葯市場將有較大發展,推動農村葯品市場仍需多管齊下。 朱長浩認為,當前整個醫葯行業已經進入微利時代全面競爭階段,營造有效競爭、有序競爭市場環境已成為中國的發展目標。為此,他提醒醫葯企業,應特別關注國家政策動向和疾病譜的變化,關注農村醫葯市場新的需求,關注和行業發展與企業發展的聯系,以促進醫葯行業發展、保護民族醫葯事業。 旨在總結跨國制葯企業對中國醫葯行業及醫療事業的影響,幫助中國醫葯企業迅速融入全球市場的「醫葯企業走向共贏高層研討會,是由中國醫葯報社、中國化學制葯工業協會聯合主辦,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葯品研製和開發行業委員會承辦的

❼ 誰能幫我介紹一下:醫葯經營的現狀和趨勢

我國醫葯商業行業經營狀況分析、醫葯行業發展趨勢、醫葯行業存在的問題

目前,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50%以上的我國醫葯商業上市公司共9家,即華東醫葯、第一醫葯、美羅葯業、上海醫葯、一致葯業、海王生物、浙江震元、桐君閣和南京醫葯,本文以9家上市公司為樣本,分析我國醫葯商業行業的經營狀況。

利潤下滑資產負債率高

2004年,受宏觀經濟政策、行業競爭以及行業整合力度加大等因素的影響,醫葯商業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2%,但是行業平均凈利潤仍然處於下降趨勢,同比下降18%。

近年來,由於市場放開、葯品招標采購和平價葯房的降價風潮,醫葯商業的毛利率一路下滑。2004年,醫葯商業平均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0.58億元,但凈利潤率仍然保持1%的較低水平。自2000年以來,醫葯商業的資產負債率連年上升,2004年行業平均資產負債率已經達到66%(詳見表1)。

政策環境因素影響明顯

產生這種全行業增收不增利局面的首要根源是醫葯不分,這是制約醫葯商業發展最不利的因素。醫生一身兼兩職,既開方又賣葯,醫院拿走了葯品流通領域大部分收益,就是所謂的"以葯養醫"現象。

其次,國家發改委、衛生部於2004年10月9日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醫葯價格監管減輕社會醫葯費負擔有關問題的通知》,進一步明確繼續降低政府定價葯品價格;將醫療機構葯品采購支出80%以上的品種(中葯飲片除外)納入集中招標采購。政府希望通過葯品集中招標采購,糾正葯品購銷中的不正之風,減輕群眾醫葯費負擔,這也降低了醫葯商業公司的利潤空間。

第三,隨著商品流通體制改革的深化,流通領域的經濟主體、經營渠道、商品價格逐步放開,基本建立平等競爭、自由購銷的流通體制。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醫葯商業批發和零售業務受到制葯企業的擠壓。

成本增速高於收入增幅

9家上市公司2004年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75.22億元,比2003年上升22%,主營業務成本總計 241.83億元,比上年上升26%,意味著成本的上漲速度快於收入的上升幅度。9家公司中除美羅葯業和一致葯業外,主營業務收入均實現不同程度的增長,而第一醫葯、上海醫葯、浙江震元、海王生物、南京醫葯、桐君閣等6家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成本增長幅度快於收入增長幅度(詳見表2)。只有華東醫葯的毛利潤空間在擴大,其主營業務成本得到較好的控制,主要由於其在2003年完善了信息系統,實現零售調撥供應的兩大業務流程的調整,配送中心管理嘗試市場化運作,費用下降近百萬元。

另外,上海醫葯的主營業務收入108.15億元,佔全行業的39.3%,位居首位,但其毛利率僅10.4 2%,比2003年微增0.09%,作為行業中市場份額最大的上市公司,其毛利率卻在倒數第3位,一定程度反映了進貨量大、毛利率低這一整個醫葯商業的特點,主要是沒有建立現代醫葯物流體系,信息系統升級緩慢,運營成本高,經營效能低。

企業區域市場優勢鮮明

在9家上市公司的年報中,浙江震元和桐君閣年報列示有一定量的國外收入,其他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都來自國內,且在不同區域形成比較優勢,正逐步打造各自的勢力范圍。由於各家公司的年報地區標准不一,為了統一標准便於比較,這里將大連歸入東北地區,上海、山東、安徽和江西歸入華東地區。

通過2002~2004年的數據比較,各家公司都有自己收入的主要地區來源:上海醫葯、第一醫葯和海王生物是華東地區,桐君閣是西南地區,而美羅葯業是在東北地區。上海醫葯3年來已把業務范圍由單一的上海擴展到江西、安徽和山東,進一步加大自己在華東地區的優勢;海王生物在華東地區可謂異軍突起,2004年收入是2002年的近9倍;而美羅葯業雖然在東北地區收入有所減少,但其年報顯示來自其他地區的收入由2002年的2.2億元增長到2004年的3 .8億元。

行業面臨四大壓力

首先,醫葯分家在2002年個別試點的基礎上,數量可能會有所擴大,形式會有所創新。但是,如果沒有政策的強力突破,醫葯分家依然不可能有實質性進展,將繼續對醫葯商業帶來不利影響。

其次,預計葯品招標采購會進一步擴大招標的醫院和葯品范圍,國家對葯品價格的控制仍然不會放鬆,在競爭和政策雙重壓力下,葯品價格仍將繼續下降。

第三,醫保改革的覆蓋面將繼續擴大,同時,醫療保險基金征繳的難度也將越來越大。如果基金不到位,將會抑制葯費支出。

第四,由於醫葯商業企業必須在2004年底前完成GSP認證,而且目前葯品招標要求代理企業必須通過GS P認證,因此,未通過GSP認證的醫葯商業企業的壓力將加大。

發展呈現四種趨勢

首先,加強專業葯劑師的培養,是中國醫葯商業走向成功的關鍵。上文提到,醫葯不分是造成我國醫葯商業微利的根源,而葯劑師的匱乏又導致處方醫生只能既開方又售葯,所以必須增強葯品零售領域執業葯濟師的配備力量。

其次,完善物流系統,降低運營成本,是擴大規模、增加利潤的必經之路。物流業是利用信息和網路技術,運用現代化組織和管理方式將運輸、倉儲、裝卸、加工、配送、信息等環節進行整合,並進行一體化經營。擁有先進的物流體系已成為參與商業競爭的重要砝碼。我國的醫葯商業既要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的信息管理技術,如PSO系統、ESO系統、商業管理信息系統,又要結合自身發展水平,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構建適合自己的配送模式,真正建立科技型的商業企業。

第三,醫葯商業企業購並的規模和數量將進一步擴大,連鎖經營的大企業將漸顯優勢。隨著跨地區醫葯商業的發展,各地醫葯商業企業間的聯合、兼並、重組正在穩步進行。

第四,允許外資進入醫葯流通領域將使行業競爭更加激烈。中國加入WTO後,承諾自2004年對外資開放葯品分銷領域,外資以合資合作的方式進入醫葯流通領域的規模和數量都將逐漸增加。

閱讀全文

與醫葯批發公司發展趨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烏批發花市場在哪裡 瀏覽:445
昆明副食品批發公司電話 瀏覽:849
去東海批發水晶便宜嗎 瀏覽:558
中大t恤布料批發價格表 瀏覽:916
義烏兒童袖套批發 瀏覽:65
找北京布鞋批發店 瀏覽:16
貴陽什麼地方批發瓷磚 瀏覽:113
河北礦棉板批發 瀏覽:711
長春市童裝批發市場 瀏覽:462
青島高頻電磁加熱批發 瀏覽:213
合肥礦用開關櫃批發 瀏覽:410
臨沂嘉興水果批發市場香蕉價格是多少 瀏覽:830
什麼水果批發可以加盟 瀏覽:597
永年螺絲批發市場地址 瀏覽:906
廣西殺菌燈工作燈廠家批發 瀏覽:506
歐妮批發商 瀏覽:538
外轉子空調風機批發商 瀏覽:297
浙江柯橋批發格子布的地方 瀏覽:728
陶瓷佛像批發廠家地址銅像 瀏覽:853
河北金鋼網鋁型材批發 瀏覽: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