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批發市場如何實現轉型突破
1。傳統批發市場注入現代商業特色。在經濟發達地區,不少工業品和生產資料批發市場仿照大型購物中心的外觀形態進行改造,出現了外觀商場化的趨勢,有些還與商務樓、展示廳、專業店街、商業步行街等融合在一起,成為一種集原料采購、生活購物、休閑游覽、餐飲娛樂為一體類似於MALL的商業集聚。批發市場園區化的特徵也日趨明顯,在「劃行歸市」分區經營基礎上,不少市場開辟了展示展銷館、休閑服務區、流通加工區、小企業孵化區、倉儲物流區、信息中心、商品檢測中心、結算中心等,形成了流通綜合服務的專業化配套和園區化布局。此外,一些全國知名的市場公司如義烏小商品、深圳農產品、北京居然之家等,仿效零售業連鎖擴張模式,紛紛到外地開辟「連鎖批發市場」,而浙商在省外投資建設的規模在50畝以上的批發市場已超過2000家。
2。批發市場功能走向綜合化。早期的國內批發市場只有交易功能,而現在除交易功能外,許多市場出現功能綜合化的趨勢,其中最突出的是四項。一是會展功能。如義烏市依託商品大市場每年舉辦各類展會達50多個,其中小商品博覽會已成為繼廣交會、上交會之後外向度最高的展會,天天開門做生意的義烏國際商貿城則被稱為「永不落幕的廣交會」。二是配送及倉儲功能。許多農產品市場配備了冷庫,浙江省有的大型鮮活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冷庫庫容高達8萬噸。內設配送中心的批發市場已經十分普遍,以至於許多大型批發市場更名為物流中心(園)。大型批發市場不僅可開展市內短駁配送,而且可以實施城際配送方式和跨省長途配送。例如,浙江義烏市場與河北白溝市場實行品種調劑配送,每天有20輛大型貨車從白溝運載箱包到義烏,再從義烏裝載小商品配送到白溝,大大降低了車輛空駛率,提高了物流效率。目前義烏物流成本占當地
GDP比重僅為12%,遠低於全國17.8%的水平,與批發市場的這類高效配送方式有一定關系。三是信息化功能。許多大型批發市場建立了公共信息服務平台,為經營者提供信息服務,場內的大型電子屏幕時時顯示本場和各地商品供求及價格變化,使經營決策和場內交易建立在信息透明的基礎上。設有網站的批發市場也越來越多,許多市場開辟了網上業務。四是統一結算的功能。藉助信息化手段,政府倡導了20年的批發市場統一結算難題終於破解。如設在浙江餘姚的杭州果品交易市場的商戶和采購方全部使用IC卡刷卡統一結算,不僅實現了購銷雙方不攜帶現金、確保資金安全,還實現了有問題食品可追溯,交易統計的精確化,交易額和稅收額也大幅度增長。
3。市場中法人經營主體比重增加。尤其是在東部發達地區,批發市場中公司制的法人攤位明顯增加。主要原因是,更多的加工企業在此開設自銷窗口,藉以擴大商路並了解市場需要;經營規模較大的個體工商戶,為了提升自身在實力和信譽上的外在形象,主動尋求升級注冊為企業法人。業內人士預計,隨著蔬菜、肉類和蛋品免除了批發企業增值稅,2013年會有更多經營此類產品的個體批發大戶轉為公司制的法人實體。
4。品牌建設和國際化拓展步伐加快。一些大型工業品批發市場高度重視品牌建設,積極營造「品牌市場」形象。例如市場經營者聯合代工商,創立以市場命名的商業品牌,以及引進國內外知名專賣店進場開店或者專櫃等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批發市場兼做內外貿易,義烏市場的外向度已高達65%以上。商品交易市場也是中國最先「走出去」的商業樣式,並形成了中國在海外最大的商業存在,僅浙商在海外開辦的規模化批發市場就超過50個,成為「中國製造」和浙江地產品外銷的重要平台。
5。市場信用體系逐步建立。不少規模較大的批發市場除了對經營業戶開展誠信宣傳教育外,還積極推進市場信用制度建設。如對經營業戶建立誠信檔案,開展信用等級分類管理和信用狀況公示等,對誠信者褒獎,失信者懲戒,使市場的誠信形象和商戶的守法經營意識得以弘揚。
6。批發市場轉向郊外集聚發展。隨著城市市區的擴大,以及市區批發市場帶來的環境衛生、交通擁堵和噪音擾民問題,一些大中城市開始將市內的各處批發市場按照統一規劃遷往郊區,一般是採取市場群或園區方式進行集中建設,使其在經營上集聚發展。2008年,杭州市在城南郊區規劃新建了農產品物流中心,將市區9個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全部遷入。整體搬遷後場地和攤位增加、交通和場內設施改善,市場群集聚效應凸顯,交易量猛增,其中果品市場年交易額由搬遷前的4億多元,增長到2011年的28億元。2010年南京市在江寧區建成了眾彩農產品物流園,將主城區8個農產品批發市場整體遷入,2011年8個市場的交易額已相當於搬遷前的2.45倍。以前由於市區農產品批發市場經營面積小、攤位緊張,距離南京僅50公里的安徽和縣的蔬菜是先賣到壽光再販運到南京,現在攤位增加後可以直銷南京,節省了物流費用,降低了菜價。
對批發市場下一步的整合升級,專家保持著樂觀的心態,認為2013年在這方面各地會邁出更大的步伐,同時也提出了兩點告誡:一是提醒投資者注意,日益發展壯大的農超對接、產銷直掛、連鎖零售公司從工廠直接進貨,以及電子商務網上批發的興起,都對現貨批發市場的經營構成日益嚴峻的蠶食和擠壓。有鑒於此,在批發市場發展規模上應保持適度,在經營模式上要加快創新。二是提醒地方政府注意,規劃市場建設要把重點放在布局調整與功能優化上,而不要再追求「大手筆」、「大氣魄」的大建大上。目前許多地方的市場已經大大超過實際需要,不僅浪費了資源、降低了效率,還使許多市場都處於「吃不飽」、「活不好」的困難境地。調整布局的規劃權和重要市場的設置批准權應上收到省級政府,以便按照經濟區域和商品的合理流向重新規劃批發市場布局,確定現有市場的去留,減少盲目布點、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
⑵ 以後縣里的副食批發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會怎樣我們是往超市送貨的批發商,不知道各位老闆有何看法
會越來越規模化,同時競爭會變得線下線上同步競爭
⑶ 零售副食品店如何實現盈利
您好!
請問店鋪面積多大?店鋪商圈定位是便利店還是社區超市?
給你一些建議:
1、把你這個店「炒火」,門口有空地可以便宜租給麻辣燙、烤串或者大排檔,就算免費讓人做,對你的店也有好處。實在不行支個檯球桌也可以,又或者在門口免費給大家提供一些桌椅打牌下棋之類的,等等。讓你的店周圍看上去熱鬧一些,買東西的自然會更多。
2、既然已經到了瓶頸,那麼有沒有再想想拓展經營,比如說居民每天都要吃的雞蛋、大米、蔬菜、水果,這些都是敏感商品,只要你的價格跟市場價持平或略低就OK,。時下需求量較大的桶裝水(水站),拉卡拉,彩票等等。讓社區里的居民一有事首先就能想到你的店裡能辦。
3、你要想利潤最大化,無非是增加利潤,減少費用。費用這塊你應該很清楚店裡的實際情況,利潤這塊我覺得要從源頭也就是商品的進貨渠道做起,拿到最低的進價才有可能做到利潤最大化。然後拿到貨之後給商品一個合理的售價,按透明度定價,這個你應該理解吧。既要有錢賺還不能讓顧客感覺貴,最後要的結果是:同一種商品定不同價格一段時間下來毛利總額最大,定價就成功了。體會體會吧。。
⑷ 開個副食品批發店要怎樣的經營方式好
個人覺得B2B的經營模式,做起來後,量大穩定。
⑸ 做副食品批發應該注意哪些
先到專業市場每個品種都少量拿貨。剛開始要對銷量好的產品0利潤批發,在總經銷那邊拿貨的時候多注意他們的箱子。因為正規廠里發貨都是有多少箱的標號的。在上面你可以看出他們的月進貨量的大小。一般3個月就能把握住哪些是比較好銷產品了。然後選擇出好銷的卻是雜牌的或是小廠的產品入手,直接打電話給廠家要求合作。食品利潤不高。所以一般廠家都會答應合作的。如果是自己要把握好進貨量。如果把握不好。那前期是要虧本了。我做了7年批發的。前面至上虧了有2年。一般對保質期3個月以下。到期廠家不調換產品的東西。最好先不要做。因為剛開始做。客戶網路還沒有鋪開。沒有固定客戶的話很難做的。並且就是可以調換。但你剛開的。別人也不是很信任你的。食品一般是1箱也就賺1包的利潤。所以倉庫還要注意不要有老鼠什麼的。不然吃掉一點就是虧本了。你剛開始做。就是給廠里換。他們也不大願意的。除非做久了。像我們退貨的話。數量都是我們自己報的。他們看都不看的。
⑹ 食品行業如何進行轉型
食品行業如何轉型發展嗎?
從個人角度來說,這個也要分不同的情況來看:
1、您從事的是那一類的食品:不同類的要根據不同的類別來進行規劃;
2、轉型的方向:是自身經營方向的轉型,還是經營模式的轉型?這樣的選擇也是很重要的。
3、人員籌劃:想轉型發展,必然要有人員的調整,對人員的安排調整也要有很好的規劃。
其實總體來說,現階段的轉型升級最符合發展的依然是數字化轉型升級,對於食品行業同樣如此。當然,在現階段頭部電商平台、外賣平台占據市場高地的背景下,擠進去發展未必是好事。發展屬於自己的流量渠道和擁有自己的小而精的平台會是更好的選擇。
在這里,我也推薦一款APP :白小極。轉型升級發展的話,白小極APP裡面的智慧新零售系統應該是比較符合現階段的趨勢的。您可以去看看。
⑺ 我有一個食品批發部 因為競爭激烈 我想轉型成商貿公司 求大哥大姐出點建議
批發部 不錯 和我所涉及的行業上層
不知道 你的競爭是那方面的 是爭奪顧客 還是 價格方面的競爭
一般可以 考慮 改善 服務 不知道樓主 批發部是否使用軟體管理 批發部涉及 種類繁多 管理復雜 價格問題 打單 庫存 成本 利潤
這類東西 所涉及的是經濟學 最好從 內部開始 向外部優化
第一 使用 軟體管理
第二 優化內部 成本 批發部 特別多 負債 如 退貨的 過期的 控制好負債
第三 改善服務 提高服務質量 一般 去進貨的人 大多都是比較疲勞的 可以備 水 茶 這類的服務
第四 市場營銷 軟體一般 可以記錄 客戶點資料 聯系方式 如果在生意不佳的時候 可以進行電話營銷 通過電話 詢問 顧客 是否需要 進貨
第五 品種 要多 這里要控制好庫存 流暢的產品可以拿多點 不要壓太多的貨 這樣 資金周轉率比較快
第六 提高對員工的關心度 你是老闆 幫你工作的人是員工 也就是直接 和顧客接近 進行溝通的員工 做的好的員工可以鼓勵 最好不好使用罵的方式 對待員工 這樣 會降低 員工的執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