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啤酒游戲中批發商怎樣進行需求預測
我剛玩完,但是貌似用經濟批量也不行
『貳』 啤酒游戲的原因 和解決方案
啤酒游戲,是1960年代,MIT的Sloan管理學院所發展出來的一種類似[大富翁]的策略游戲。Sloan管理學院的學生們。各種年齡、國籍、行業背景都有,有些甚至早就經手這類的產/配銷系統業務。然而,每次玩這個游戲,相同的危機還是一再發生,得到的悲劇結果也幾乎一樣;下游零售商、中游批發商、上游製造商,起初都嚴重缺貨,後來卻嚴重積貨,然而,消費者的需求變動,卻也只有第二周那一次而已!如果成千上萬、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參加游戲,卻都產生類似的結果,其中原因必定超乎個人因素之上,這些原因必定藏在游戲本身的結構裡面。 啤酒游戲: 在這游戲里,有三種角色可讓你來扮演。從產/配銷的上游到下游體系,依序為: 1) 情人啤酒製造商 2) 啤酒批發商 3) 零售商 這三個個體之間,透過訂單/訂貨來溝通。也就是說,下游向上游下訂單,上游則向下游供貨。 游戲是這樣進行的:由一群人,分別扮演製造商、批發商和零售商三種角色,彼此只能透過訂單.送貨程序來溝通。各個角色擁有獨立自主權,可決定該向上游下多少訂單,向下游銷出多少貨物。至於終端消費者,則由游戲自動來扮演。而且,只有零售商才能直接面對消費者。 通過模擬十周的產、配、銷,您會發現當消費者需求這個蝴蝶翅膀振動了一下,經由整個系統的乘數作用將產生很大的危機:一方面是零售商大量缺貨,一方面是製造商大量囤積存貨。
『叄』 啤酒游戲怎麼玩,我要具體玩法,帶有數據的,不要分析結果!
在這游戲里,有三種角色可讓你來扮演。從產/配銷的上游到下游體系,依序為:
1.「情人啤酒」製造商
2.啤酒批發商
3.零售商
這三個個體之間,透過訂單/送貨來溝通。也就是說,下游向上游下訂單,上游則向下游供貨。
游戲是這樣進行的:由一群人,分別扮演製造商、批發商和零售商三種角色,彼此只能透過訂單/送貨程序來溝通。各個角色擁有獨立自主權,可決定該向上游下多少訂單、向下游銷出多少貨物。至於終端消費者,則由游戲自動來扮演。而且,只有零售商才能直接面對消費者。
零售商的常態:
1、銷售、庫存、進貨
2、訂貨時間約為4周
3、每次訂貨4箱啤酒
安份守己的零售商
首先,先假設你扮演的是零售商這個角色。你是個安份守己的零售商,店裡賣了許多貨品,啤酒是其中一項頗有利潤的營業項目。平均來說,每一個禮拜,上游批發商的送貨員都會過來送貨一次,順便接收一次訂單。你這個禮拜下的訂單,通常要隔 4 個禮拜才會送來。
「情人啤酒」是其中一個銷量頗固定的品牌。雖然這品牌的廠商似乎沒做什麼促銷動作,但相當規律的,每周總會固定賣掉約 4 箱的情人啤酒。顧客多半是 20 來歲的年輕人。
為了確保隨時都有足夠的情人啤酒可賣,你嘗試把庫存量保持在 12 箱。所以,每周訂貨時,你已把「訂 4 箱情人啤酒」視為反射動作。
為了方便起見,我把進貨、訂貨、售出、原本庫存量、結余庫存量這五項數字,用圖形來表示。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啤酒游戲的進行,零售商如何應對客戶的購買行為、上游的進貨行為。
零售商 1-6周
第一周:風平浪靜。第一周,一如往常,賣出 4 箱、進貨 4 箱、結余 12 箱。所以你也一如往常,向批發商訂貨 4 箱。
第二周:多賣了 4 箱。第二周比較奇怪,情人啤酒突然多賣了 4 箱,變成 8 箱。因此,店裡庫存就只剩下 8 箱。雖然你不知道為什麼會突然多賣了 4 箱,也許只是有人舉辦宴會、多買了一些啤酒吧!為了讓庫存量恢復到 12 箱,你這個禮拜向批發商多訂了 4 箱,也就是訂了 8 箱。
第三周:還是一樣。這一周跟上一周一樣,還是賣出了 8 箱。批發商的送貨員來了,送來的情人啤酒數量,正是 4 周前向他所訂的 4 箱。現在,情人啤酒的庫存量只剩 4 箱了。如果下個禮拜銷售量還是這樣的話,下個禮拜結束時,就要零庫存了!為了趕快補足庫存,你本來打算只訂 8 箱;但是,怕銷售量會再上升,為了安全起見,你多訂了一點,訂了 12 箱。
第四周:原來如此
這一周,還是跟上一周一樣,賣了 8 箱情人啤酒。有一天,你抽空問了一下買情人啤酒的客人,才知道:原來在第二周時,有個合唱團的新專輯的主打歌里,結尾是一句「我喝下最後一口情人啤酒,投向太陽」的歌詞。可能因為這樣,所以銷售量就變多了。「奇怪,如果這是啤酒製造商或批發商的促銷手段,為什麼他們沒先通知我一聲呢?」這一周進貨量為 5 箱,嗯,批發商也開始反應我增加的訂單了。你預期銷售量可能還會上升,而且庫存也只剩下 1 箱了。所以,這一次一口氣訂了 16 箱。
第五周:庫存沒了......本周,還是賣了 8 箱。進貨 7 箱,表示上游批發商真的開始響應了。不過,庫存變 0 了。望著空空的貨架,你決定跟上周一樣,訂 16 箱, 以免落得「流行啤酒沒貨」的窘狀,影響商譽。
第六周:開始欠貨。真慘!本周只到了 6 箱情人啤酒而已。還是有 8 箱啤酒的顧客需求量,但庫存已然耗盡。你只好跟兩位預約的老顧客說:下次一有貨,一定先通知你們......望著空空的貨架,想著:要是還有貨,不知道可以多賺多少筆呀......真可惜......好象在方圓百里里頭,只有你這一家才有賣情人啤酒。而且,照顧客預約的情況看來,搶手程度好象還會增加;以前可從來沒有人會預約的......。本來想再多訂一點,但,一想到前幾周多下的訂單,可能就快送過來了。於是,你抑制住沖動,還是維持原狀:訂了 16 箱。希望本周欠 2 箱的慘狀能趕快解決掉。
『肆』 啤酒游戲是什麼
啤酒游戲,是1960年代,MIT的Sloan管理學院所發展出來的一種類似[大富翁]的策略游戲。Sloan管理學院的學生們。各種年齡、國籍、行業背景都有,有些甚至早就經手這類的產/配銷系統業務。然而,每次玩這個游戲,相同的危機還是一再發生,得到的悲劇結果也幾乎一樣;下游零售商、中游批發商、上游製造商,起初都嚴重缺貨,後來卻嚴重積貨,然而,消費者的需求變動,卻也只有第二周那一次而已!如果成千上萬、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參加游戲,卻都產生類似的結果,其中原因必定超乎個人因素之上,這些原因必定藏在游戲本身的結構裡面。
啤酒游戲:
在這游戲里,有三種角色可讓你來扮演。從產/配銷的上游到下游體系,依序為:
1) 情人啤酒製造商
2) 啤酒批發商
3) 零售商
這三個個體之間,透過訂單/訂貨來溝通。也就是說,下游向上游下訂單,上游則向下游供貨。
游戲是這樣進行的:由一群人,分別扮演製造商、批發商和零售商三種角色,彼此只能透過訂單.送貨程序來溝通。各個角色擁有獨立自主權,可決定該向上游下多少訂單,向下游銷出多少貨物。至於終端消費者,則由游戲自動來扮演。而且,只有零售商才能直接面對消費者。
通過模擬十周的產、配、銷,您會發現當消費者需求這個蝴蝶翅膀振動了一下,經由整個系統的乘數作用將產生很大的危機:一方面是零售商大量缺貨,一方面是製造商大量囤積存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