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的產品與服務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主要提供信息服務和咨詢服務。
其主要信息產品為各類研究報告、數據及自主研發的專業農業資料庫,其中研究報告涵蓋:糧食、油料、棉花、乳品、木材、飼料、糖料、化肥、飲料、蔬菜、水果、農葯等大農業及食品范疇各個領域, 既有常規周報、月報、年報, 也有針對市場熱點進行的專項研究報告。艾格農業資料庫包括16個農業子行業的基礎行業數據、貿易數據及企業數據,致力於打造專業、系統的農業數據分析服務平台。據此,艾格農業資料庫將從特色平衡表的制定,進出口數據、行業數據、企業數據的分析及AG-Market等多方面為資料庫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數據服務。
其咨詢服務主要具有如下特點:
「個性化」
東方艾格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設計研究課題、提供研究報告。內容包括行業調查、策略建議、品牌推廣、戰略咨詢、市場研究、產品調查、投資咨詢、財務顧問以及大農業范疇的各重要行業的產業政策、產業環境、產業結構、產業組織、產業重組、產業競爭的現狀及趨勢研究。
「一站式」
東方艾格與其戰略合作機構一道為企業提供國企改制、上市咨詢、戰略投資與管理、資產重組、收購兼並、管理者收購等一站式咨詢服務。
多年來已為多家著名企業提供過各個行業的咨詢服務:
1、乳業飲料類
v2000年為瑞典利樂公司提供了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的企業、城市和政府的專題調查和策略建議,幫助利樂公司成為學生奶設備和包裝的主要供應商。
v2005年為河北長城乳業成功實施其全系列乳製品在河北地區的市場調研。
v2007年為愛爾蘭乳品企業開展中國奶粉企業並購項目
v2008年為國投中魯果汁股份有限公司開展戰略咨詢項目,從企業所在的行業環境、宏觀環境,市場環境、競爭結構及競爭對手等的分析,以及對蘋果汁價值鏈的分析,結合企業的資源與能力,判斷企業在價值鏈中所處的地位,制定戰略目標。
v2008年為某芬蘭公司上海代表處開展中國乳清粉行業研究,通過訪問乳基配料供應商、進口貿易商等,研究國內有關脫鹽乳清粉及其應用。
v2008年為DAIRYGOLD公司開展中國奶油乳酪市場調研,進行奶油乳酪市場相關的宏觀環境調研與分析、中國奶油乳酪產品進口商、貿易商(批發商)等中間商的調查與分析、中國奶油乳酪產品工業購買者的調查與分析、中國奶油乳酪產品主要生產企業的調查與分析。
2、畜牧飼料類
v2000年為農業部開展1998-1999年度中國10家大型飼料集團調查。
v2005年為北京靠山居集團成功實施其進入柴雞蛋養殖、銷售市場前的調研分析。
v2006年為法國梅里亞集團(MERIAL) 成功實施中國10省市動物保健市場調研
v2009年為某日本商業有限公司調查豬肉加工市場情況及具體肉製品企業情況。
v2010年為某英國公司開展河南、湖南兩省生豬養殖及飼料代理商調研項目,幫助客戶了解河南、湖南兩省生豬存出欄情況及飼料代理商情況。
v2010年為某世界前三動保集團開展豬圓環疫苗經銷商調研,對豬圓環疫苗的銷售渠道狀況和經銷商利潤分配進行調研。同時調查100家規模豬廠對豬圓環疫苗的使用情況和選擇標准。
v2011年為某韓國公司開展中國家禽沙門氏菌調查,推出預防沙門氏菌產品可行性研究。
3、糧油類
v2004年為CJ 集團開展中國玉米油以及相關產品發展研究
v2007年成功為泰國政府部門實施中國木薯澱粉市場調研項目
v2008年為德意志銀行開展中國馬鈴薯種薯市場研究,對中國馬鈴薯種薯的生產、研發、供需情況進行分析及預測,並分析了馬鈴薯產業現狀及消費趨勢。
v08年為韓國貿易商展調查中國米糠油和芝麻油市場
v2010為四大糧商之一開展中國玉米貿易策略研究,預測未來10年玉米進口量及委託方應該採取的貿易策略。
v2010年為日本貿易公司調查玉米/大豆/水稻/大米在東北主要港口吞吐量、物流方式
v2011年為某德國公司開展針對中國亞熱帶與熱帶玉米種子產量、農場概況、生物技術、分銷等情況的研究。
4、農資類
v2004年為杜邦農葯開展霜脲氰原葯及其制劑霜脲錳鋅生產企業調查。
v2005年為日本明治制果株式會社北京事務所,就國內硫酸粘菌素原葯生產企業2004年中國銷售量、出口量及生產能力進行調研。
v2006年為氣巴成功實施可降解農膜中國市場評估項目。
v2007年為力拓公司做過鉀肥市場調查和鉀礦資源調研項目
v2009年為某國際公司針對中國主要硝酸鈉廠家的生產能力與市場情況進行調研。
v2009年為某國際公司成功實施尿素及復合肥企業生產成本調查項目。
v2009年為某國際公司成功簽署中國化肥市場年度調查服務協議
v2010年為某國際公司提供鉀肥數據服務項目,對鉀肥前20家企業概況、鉀肥產量等情況進行調研。
5、食品原料類:
v2003年為嘉吉(中國)投資公司提供蔗糖生產企業調研,幫助其確定中國糖類生產企業整合方案。
v2006年為韓國CJ集團實施中國功能性糖市場調研項目。
v2010年為某知名糖業公司開展中國澱粉糖行業研究。
v2005年為德意志(香港)銀行實施中國蘋果和葡萄概況以及中國果蔬保鮮劑市場調研項目。
v2007年為羅門哈斯開展中國梨、哈密瓜、獼猴桃、柿子等作物生產、貯、運及市場商業運作研究。
v2008年為美國孟山都.聖尼斯公司開展加工番茄市場研究,對加工番茄市場、種植、運輸/流通、加工、消費、種子市場等情況進行了調研,並對中國加工番茄市場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
v2002年為全球最大的巧克力和寵物飼料的製造商美國瑪氏公司提供了中國巧克力和寵物食品的市場咨詢服務,幫助其新產品迅速佔領目標市場。
v2004年為美國寶隆洋行成功實施其豆奶粉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前的市場調研。
v2005年為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香港)公司成功實施中國葡萄酒市場調研。
v2010年為某日本公司開展中國食品市場研究項目,主要研究中國方便麵、果凍、飲料、香腸與火腿、冷凍食品等5個行業Top10生產企業的生產、銷售等情況,以及聚乙烯包裝的應用情況。
v2002年為六盤水市政府開展農業優勢特色產業開發規劃(2003-2010)
v2004為浙江政府提供浙江桐鄉生態農業園規劃可行性研究(2005-2010)
v2007年為北京誠年兆豐科貿有限公司提供阿爾及利亞農業項目發展規劃(十年)建議。
v2010年為江西高安政府提供農業博覽園創意策劃方案
v2010年為江西政府提供X市城鄉統籌國際合作先行區—--大城示範鎮戰略定位研究
v2004年為順鑫農業股份公司提供「優質農產品供應平台」物流供應平台項目解決方案,幫助其參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食品供應體系.
v2004年為湖南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戰略咨詢服務。
v2006年為中國糧食貿易公司提供2007-2011年戰略規劃咨詢服務。
v2009年為河南雛鷹農牧股份有限公司編寫了企業上市前後的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及超募資金使用投向可行性研究報告(四期)
v2010年為某養殖企業開展年出欄80萬頭生豬產業化項目可行性研究
v2010年開展關於控股XXXX公司投產有機肥和海藻精粉項目的可行性研究。
v2011年為某農資企業開展營銷體系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
v2011年為某知名企業撰寫年產8000噸薯類加工新產品項目商業計劃書。
『貳』 米線是什麼做的
米線,是選用優質大米經過發酵、磨漿、澄濾、蒸粉、擠壓、煮制等工序而成的線狀。米線細長,潔白,柔韌,吃法多樣。雲南米線可分兩大類,一類是大米經過發酵後磨粉製成的,俗稱「酸漿米線」,工藝復雜,生產周期長。特點:米線筋骨好,滑爽回甜,有大米的清香味,是傳統的製作方法。另一類是大米磨粉後直接放到機器中擠壓成型,靠摩擦的熱度使大米糊化成型,稱為「干漿米線」。干漿米線曬干後即為「干米線」,方便攜帶和貯藏。食用時,再蒸煮漲發。干漿米線筋骨硬,咬口,線長,但缺乏大米的清香味。」
『叄』 彝族的資料和鋪米族的資料
彝 族
yi zu
Yi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為7762286人。
民族概況
彝族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諾蘇、納蘇、羅武、米撒潑、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稱。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貴州三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北部。其分布形式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聚居區有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貴州畢節地區和六盤水地區。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彝族人口數為7762286。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分為6個方言。原有一種表意文字,史稱囊文,也有人認為它是音節文字;1975年制定四川《彝文規范試行方案》,確定819個規范彝字,並開始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推行使用。
彝族是古羌人南下在長期發展過程中與西南土著部落不斷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在六七千年前,居住在我國西北河湟地區的古羌人,開始向四面發展,其中有一支向祖國的西南方向游弋。到3000多年前,這支向西南遊弋的古羌人以民族部落為單位,在祖國的西南地區形成「六夷」、「七羌」、「九氐」,即史書中常出現的所謂「越嵩夷」、「青羌」、『『侮」、「昆明」、「勞浸」、「靡莫」等部族。當古羌人游弋到西南時,西南地區已有與其先後到達的兩大古老族群——百濮族群了百越族群。古羌人到西南後,他們了百濮、百越長期相處、互相融合,並吸收和百濮、百越的南方文化。魏晉以後,昆明人與焚(濮)的融合發展為對僚人的融合。漢至六朝,漢文史籍把雲南東部、貴州西部、四川南部的主要居民稱為叟人,有時則以叟、濮並列。
隋唐以來,彝族先民地區有烏蠻與白蠻的分化,烏蠻系由昆明部落發展而成,白蠻系以叟、濮為主體,並與其他民族融合而成。
彝族先民在長期形成與發展中,活動范圍曾遍及今雲南、四川、貴州三省腹心地帶及廣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區應是三省毗連的廣大地區。
彝族歷史上一個重要特徵,是長時期保持著奴隸佔有制度。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及其以前,彝族先民社會已出現游牧部落與定居農業部落的分化。東漢至魏晉時期,各彝族先民地區繼續分化出一批叟帥、夷王,表明在征服濮人等部落的基礎上,昆明部落已基本完成從原始部落向奴隸佔有制度的過渡。
8世紀30年代,蒙舍詔統一六詔,雲南彝族、白族先民聯合各族上層建立了南詔奴隸制政權,統治中心在今雲南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帶,統治范圍達到今雲南東部、貴州西部與四川南部,基本上控制了彝族先民的主要分布地區。
南詔奴隸制王朝曾長期統治彝族先民地區,不能不對當地奴隸制的存在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唐天復二年(902),南詔奴隸制王朝的覆滅,不意味著彝族先民地區奴隸制隨之消亡。兩宋300多年中,戎(宜賓)、瀘(瀘縣)、黎(漢原)3州的彝族先民,處在宋王朝與大理政權的相互爭取之中,出現了奴隸制經濟相對繁榮的局面。與之相配合,奴隸制生產關系出現了強大部落奴役小部落的情況。
蒙古蒙哥汗三年(1253),蒙古騎兵自四川分三道進攻雲南,經彝族地區,促使處於分裂狀態的各彝族地區出現比較鬆散的反蒙古聯合,開始統一於羅羅族稱之下。與之相對應,蒙古貴族加強了對各地彝族茲莫即土長的爭取工作,發展為在部分邊疆民族地區分封各族首領世襲官職以統治當地人民的土司制度。自1263~1287年,相繼在今越西、西昌、屏山、大方、昭通、威寧等地設立彝族土司。
明代276年間,地跨雲、貴、川三省的水西(大方),烏撤(威寧)、烏蒙(昭通)、芒部(鎮雄)、東川(會澤)、永寧(敘永)、馬湖(屏山)、建昌(西昌)等地各彝族土司(茲莫)連成一片,相互支援,保持著基本上相同的奴隸制度,與低下的社會生產力相適應,各彝族地區基本上可以劃分為土司及黑骨、白骨與家奴3個等級。在上述等級關系的基礎上,明代水西、建昌、烏蒙等地彝族的土司制度仍然是奴隸制的上層建築。
康熙、雍正年間,清王朝在彝族地區推行「改土歸流」,給土司、土目、奴隸主勢力以沉重打擊。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部分地區比較迅速地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
社會經濟
新中國成立前,包括雲南大部、貴州部分以及廣西的全部彝族地區,以土地個體私有為基礎的封建地主經濟早已佔著絕對統治的地位,實物地租是地主對佃農最主要的剝削方式。此外,對佃農一般還進行額外勞役剝削,僱工與高利貸剝削也十分普遍。部分地區由於某種歷史原因,土司仍得到保存,或在「改土歸流」時保全了大量的土目與中小奴隸主,因而向封建制過渡的時期較長。如在乾隆初年,貴州威寧地區的彝族群眾仍然「半為夷目家奴」。及至建國以前,所屬百姓仍然保留某些農奴的特點,奴隸主的剝削雖以實物地租為主,仍不同程度地殘存著奴隸制的痕跡。雲南武定、祿勸以及紅河南岸等地當時也保存不少大小彝族土司,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地主經濟已有取代領主經濟的發展趨勢。
農業是廣大彝族地區的主要經濟部門,農作物主要有玉米、蕎麥、土豆、小麥、水稻、大麥、燕麥、元根等。農具主要有犁、耙、條鋤與板鋤。在高原地區,人口稀少,牧草豐富,適宜於畜牧業的發展,主要牧養牛、馬、豬、羊等。山地森林資源、山貨資源十分豐富。河流湖泊中有各種魚類和水產。狩獵,採集葯材、木耳,捕魚等成為群眾經濟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手工業基本上作為家庭副業而存在,主要採取定期趕集的形式進行商品交換。
彝族的社會生產力長期處於落後狀態,自給自足的經濟佔主導地位。商品經濟極不發達,尤其是在聚居區內一直保持著「以物易物』』的交換形式,僅用少量的牲畜、糧食、山貨去換取針、線、鹽之類的生活必需品。「恥於經商』』的觀念一直統治著人們的思想,在彝族人民的觀念中,牛羊是最有價值的東西,是衡量貧富的標准,也是衡量一個人(或一家人)能幹與不能幹、強與弱的標准。擁有百頭牛羊是一般彝人的追求目標。
新中國成立後,彝族人民經過40多年的開發建設,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發展。目前已經建起了鋼材、生鐵、煤碳、采礦、發電、伐木、化肥、農機、食品加工等輕、重工業部門,形成了一支本民族的產業隊伍。雲南個舊的雲錫公司,已成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的一個重要企業,貴州西部的六盤水特區,已發展成為著名的煤炭工業基地,四川渡口也成為著名的新興鋼鐵工業城市。交通運輸也得到了較大改善,各地普遍修建了公路,成昆、貴昆鐵路干線也通過了彝族地區。政府還在各地設立了一些貿易機構和集市,使商品經濟有了較大發展。尤其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經濟上實行搞活的政策,彝族的城鄉商品經濟有了飛躍發展,彝人中建企業、經商者逐年增多,落後的自然經濟正受到嚴重沖擊。
文化藝術
彝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源遠流長、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各地彝族流傳許多記載本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彝文手抄本,已發現的有上千種之多,現已陸續翻譯、整理出版,內容涉及哲學、史學、文學、宗教學等方面。還有一些彝文鑄銅、碑刻及豐富多彩的民間口頭文學。在醫葯學方面,彝文著作中也保存了豐富的資料。彝族普遍採用夏歷。近年來,也有人認為古代彝族先民使用過十月歷。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彝族民間有各種各樣的傳統曲調,諸如爬山調、進門調、迎客調、吃酒調、娶親調、哭喪調等。有的曲調有固定的詞,有的沒有,是臨時即興填詞。山歌分男女聲調,各地山歌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彝族樂器有葫蘆笙、馬布、巴烏、口弦、月琴、笛、三弦、編鍾、銅鼓、大扁鼓等。彝族舞蹈也頗具特色,分集體舞和獨舞兩類,其中多為集體舞,如「跳歌」、「跳樂」、「跳月」、「打歌舞」和「鍋庄舞」等。動作歡快,節奏感強,通常由笛子、月琴、三弦伴奏。
彝族傳統工藝美術有漆繪、刺綉、銀飾、雕刻、繪畫等。漆繪主要多施於碗、盤、壺、杯、盔甲、護腕、盾牌、箭筒、馬鞍、馬籠頭、月琴、口弦之上,顏色以黑、紅、黃三種色彩為主。刺綉為彝族婦女所善長,常綉在頭帕、擦爾瓦、衣袖、衣大襟、褲腳、掛帶、煙荷包、腰帶等上。
風俗習慣
彝族服飾,各地不盡相同。涼山、黔西一帶,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寬褲腳長褲,有的地區穿小褲腳長褲,並在頭前部正中蓄小綹長發頭帕,右方扎一鉗形結。婦女較多地保留民族特點,通常頭上纏包頭,有圍腰和腰帶;一些地方的婦女有穿長裙的習慣。男女外出時身披擦爾瓦。首飾有耳墜、手鐲、戒指、領排花等,多用金銀及玉石做成。
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地區是玉米,次為蕎麥、大米、土豆、小麥和燕麥等。肉食主要有牛肉、豬肉、羊肉、雞肉等,喜歡切成大塊大塊(拳頭大小)煮食,漢族稱之為「砣砣肉」。大、小涼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馬肉及蛙蛇之類的肉。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禮節。酒為解決各類糾紛,結交朋友、婚喪嫁娶等各種場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彝族的房屋結構有的地區和周圍漢族相同,涼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頂、土牆;廣西和雲南東部彝區有形似「干欄」的住宅。
各地彝族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幼子往往和父母住在一起。婦女地位較低。遺產由諸子平分,絕業一般歸近親所有。彝族歷史上盛行父子連名,此俗在涼山彝族居民中一直繼續到建國前。一夫一妻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制度,娶媳需付較高的聘金,交錯從表婚比較流行,夫死實行轉房。建國前雲南部分彝族地區還保持著公房制度,涼山彝族保持著嚴格的等級內婚。歷史上彝族多實行火葬,建國前,涼山及雲南沿金沙江一帶居民仍行此葬俗。其他地區自明、清以來逐漸改為上葬。
宗教信仰與重要節日
彝族宗教具有濃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對精靈和鬼魂的信仰。人們認為大自然中許多沒有生命的東西都附有精靈,一個家庭中凡是祖先遺留下的一切東西如衣服、首飾、銀子、用具,都可附上精靈「吉爾」,認為它具有保護家人的魔力。由於歷史上長時期的民族文化交流,佛教傳入彝族區已有長久歷史。清代初年,道教在一些彝族地區盛行。隨著帝國主義勢力的侵入,天主教與基督教也於19世紀末年先後傳入彝族地區。
彝族的節日主要有「火把節」、「彝族年」、「拜本主會」、「密枝節」、「跳歌節」等。「火把節」是彝族地區最普遍而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一般多在夏歷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每到火把節,彝族男女老少,身穿節日盛裝,打牲畜祭獻靈牌,盡情跳舞唱歌、賽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轉繞住宅和田間,然後相聚一地燒起篝火,翩翩起舞。
彝族的虎圖騰崇拜
在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時期,人們出於對動植物的一種特殊的親近感,把某種動物或植物作為崇拜的對象。他們以自己信奉的圖騰,作為本氏族的標志,甚至將其作為本民族的祖先。中國雲南的彝族人,對虎的崇拜就是源於這種古老的圖騰信仰。
據彝族的民間史詩《梅葛》記載,天神在創世之初,派了他的五個兒子去造天。天造好了之後,便用雷電來試天,結果天裂開了,用什麼補天呢?天神們認為世界上的東西虎最威猛,於是天神又派五個兒子去將虎制服了,然後他們用虎的一根大骨做撐天柱,這樣天就穩定下來了。他們又用虎頭做天頭,虎尾做地尾,虎鼻做天鼻,虎耳做天耳,左眼做太陽,右眼做月亮,虎須做陽光,虎牙做星星,虎油做雲彩,虎氣做霧氣,虎心做天心地膽,虎肚做大海,虎血做海水,大腸做成江,小腸做成河,虎肋做道路,虎皮做地皮,硬毛做樹林,軟毛做青草,細毛做秩苗……於是便有了今天的世間萬物。
黑虎氏族是彝族的遠古先民,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崇黑尚虎,即以黑虎為圖騰,並且一直保持到現在。彝族人稱虎為羅,許多地方的彝族人至今自稱羅羅,即意為虎族。他們自認為是虎的民族,每年都要過虎節,日期從農歷正月初八的接虎祖開始,到正月十五日的送虎祖結束。虎節期間,全族人共同歡樂,跳老虎笙、祭虎祖,以祈福消災。他們在舉行祭祖儀式時,用畫有虎頭的葫蘆瓢來象徵自己的祖先。
許多彝族人認為自己是虎人。有的村寨至今還流傳著"人死一頭虎,虎死一隻花"的俗語。在他們的姓氏中,常見的羅就表示他們是虎的後代。男人自稱羅羅濮或羅頗,意思是雄虎;女人則自稱羅羅摩,意思是母虎。彝族人過去就通行火葬,他們認為遺體火化之後便可返祖為虎了。在彝族人聚居的地方,還有許多以虎稱呼的山崗、水流和村寨,因為虎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就應以虎來為其命名。
虎被中國人視為百獸之王。它是力量和威嚴的象徵,被彝族先民敬奉為原始圖騰,成為吉祥與幸福的象徵。由於虎被他們奉為祖先,因而在一些彝族人家中的神龕上供奉虎形祖靈,大門上掛著虎形辟邪,牆壁上掛著虎圖騰壁掛,在村寨路口設有形狀像虎的石虎神。彝族人稱虎神為羅尼,這是他們心中最靈驗最崇高的神。虎神可以為他們消災驅邪,可以保佑他們稱心如意、吉祥平安。他們把自己、家庭、家族的幸福,都寄託在虎神的護佑之下。
(摘自《民族工作大全》千里原主編)
國家民委網站
普米族
人口為33600人。
民族概況
我國的普米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的蘭坪、麗江、維西、永勝等縣和寧蒗彝族自治縣,還有一部分居住在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縣和鹽源縣。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普米族人口數為33600。使用普米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木里和寧蒗的普米族曾使用過一種用藏文拼寫的文字,但流行不廣。現在通用漢文。
各地普米族有不同的自稱,雲南省蘭坪、麗江、維西、永勝的自稱「普英米」,寧蒗的自稱「普日米」或「培米」,都是白人的意思。漢族的歷史文獻上稱普米族為「西蕃」或「巴苴」。根據本民族傳說和歷史記載,普米族原來聚居於青藏高原,系青海、甘肅、四川邊沿一帶的游牧部落,後來逐漸從高寒地帶沿橫斷山脈向溫暖和水草豐茂的地區遷徙。大約在公元七世紀以前,他們已居住於現在四川的越西、冕寧、漢源、九龍和石棉等地,是當時西昌地區的主要民族之一。《宋史》記載,當時,有人「入西番求良馬以中市」,說明普米族先民和漢族以及其他兄弟民族已有密切往來。至元代,四川邛部州(越西)一帶,有「六番」居住。蒙古進軍大理時,原居西昌地區的普米族一支由其部落首領率領加入蒙古軍,進入雲南的寧蒗、麗江、維西、蘭坪、永勝一帶定居下來。居於雲南地區的普米族,元朝時屬麗江路軍民總管府(後罷府置宣撫司)的總管(或宣撫) 的統治。明代屬於麗江、永寧府土官知府統治。清雍正年間,麗江世襲土知府改為流官知府,世襲土官知府改為土通判。四川的普米族則受鹽源木里的土司和本民族的頭人統治。
文化藝術
普米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婚喪節日,都舉行「對歌」,形式多為敘事歌,另有短調,內容以青年愛情生活為主。普米族人平時也愛唱納西、白和漢族的山歌。民間流傳有許多傳說故事。舞蹈多反映耕作、狩獵、紡織等生產勞動,用葫蘆笙、笛子等伴奏,舞步剛健明快。
風俗習慣
普米族的服飾,男子各地大同小異,上著麻布短衣,下穿寬大長褲,披白羊皮坎肩。較為闊綽的人,穿氆氌和呢質大衣,以毛布裹腿,腰間佩刀。婦女服裝各地區則不盡相同。永勝、寧蒗地區的普米族婦女愛包大頭帕,著大襟衣、百褶長裙,用寬大而染有紅、綠、藍、黃的綵帶束腰,背披羊皮。蘭坪、維西一帶的婦女,愛穿青、藍、白色大襟短衣,外著坎肩,穿長褲,腰系綉有花邊的圍腰布,耳墜銀環,手飾鐲圈等物。普米族群眾主食玉米,輔以大米、小麥、青稞、燕麥、養子、稗子等。喜食用豬肉做成的「琵琶肉」,也常食牛、羊和獸肉,喜飲茶,嗜煙酒。普米族的房屋為木結構,牆壁用圓木重疊垛成,用木板蓋頂,四角豎圓柱,中央立一大方柱,普米族群眾稱之為「擎天柱」,認為是「神靈」所在的地方。一般住宅為二層,樓上住人,樓下關牲畜。屋內設火塘(鍋庄),中支鐵三角架,後方置神龕。火塘是家庭活動中心。室外掛牛、羊頭顱,以示財富。
寧蒗、永勝地區的普米族群眾實行大家庭制,數代同堂。蘭坪、維西的普米族家庭兩三代人即分家。實行男子財產繼承製,諸子平分,盛行轉房、傳幼子的習慣。親屬稱謂尊長房,即伯父的子女不論年齡大小,一律都稱兄姊,叔父的子女皆稱弟妹。寧蒗地區少數保留母權制殘余的普米族群眾以主婦為家長,女子不僅有財產繼承權,而且在社會上有較高的地位。婚姻多行一夫一妻制,選擇配偶由父母作主,盛行姑舅表優先婚配。早婚。婚後婦女有「不落夫家」和兄死弟妻寡嫂的習俗。喪葬習俗,寧蒗地區的普米族群眾實行火葬;蘭坪、永勝地區的實行土葬;維西地區的兼行火葬和土葬。
宗教信仰與重要節日
普米族群眾崇拜多神,祭祀祖先。蘭坪稱巫師為「師畢」,寧蒗稱為「諱規」。各地有請巫師祭山神、龍潭和鍋庄神堂的宗教儀式。還有信仰喇嘛和道教的。
普米族的節日主要有大過年、大十五節、嘗新節等,有些地方也過清明節、端午節等節日。大過年即過春節,屆時,同一氏族的各家要祭「鍋庄」。吃年飯,舉行賽馬、打靶等各種游藝活動。寧蒗普米族群眾於舊歷臘月十四日過大十五節,人們身著新裝,上山露營,舉行篝火晚會。嘗新節,即每到大小春收獲季節,人們用新糧釀酒、煮飯祭祀祖先,宴請親友,慶祝豐收。
(摘自《民族工作大全》千里原主編)
國家民委網站
『肆』 尋找屬於我的米姓家譜
姓米雲南/養/文正德萬開、朝廷君臣貢
『伍』 北京市順義區趙全營鎮兆豐產業基地有幾個東營路19號啊
一個。標准廠房n座。
『陸』 歐盟為什麼禁運伊朗石油
中國扶貧基金會緊急救援後援聯盟 「有你,我們更溫暖——中國扶貧基金會緊急救援行動」正式啟動 道路冰滑、交通堵塞、水管凍爆、停電停運、物資緊缺……雪災、滑坡、泥石流、旱災、洪澇,是2008年至今最頻繁出現的字眼。 1月中旬以來,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遭遇五十年不遇的低溫、雨雪和冰凍天氣,極端天氣給交通運輸、食品供應和移動通信等方面造成的嚴重影響。截至28日14時,1月10日以來的雨雪天氣過程已造成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14個省(區、市)7786.2萬人受災,因災死亡24人,因災直接經濟損失220.9億元。 為救助處於生命邊緣的貧困災民,幫助他們度過難關,把社會關愛和溫暖送給這些最需要幫助的貧困災民,1月29日中國扶貧基金會緊急救援後援聯盟向災區緊急捐贈近55萬元的救災資金和物資,支持安徽雪災災區貧困災民。為呼籲社會各界更多的關注和捐贈支持雪災中的貧困災民,抗擊雪災,中國扶貧基金會緊急救援後援聯盟與新浪網於當日共同啟動「有你,我們更溫暖——中國扶貧基金會緊急救援行動」,旨在凝聚媒體力量,釋放和諧聲音,激發社會良知和愛心,響應雪災貧困災民對生命的呼喚,通過新聞宣傳和輿論倡導,動員社會力量籌集救災物資及資金,及時開展向雪災災區提供緊急援助,減輕貧困災民的疾苦與不安。 在1月29日—2月29期間,中國扶貧基金會緊急救援後援聯盟與媒體將共同開展災區災情調查、了解災民需求、籌集救災資金和物資、現場采買並發放救災物資、報道救災中感人的事跡。截至發稿時,中國扶貧基金會已開始與安徽、湖北等雪災重災區取得聯系,了解當地受災情況,中國扶貧基金會將先期向安徽重災區捐贈5萬元救災資金和價值近50萬元的1000多件羽絨服、500床毛線被等救災物資將為數千名貧困災民提供直接生活必需品的救助。 中國扶貧基金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扶貧基金會近期一直在關注我國雪災災情,啟動災情信息監控。看到暴雪成災,嚴重災情已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時,中國扶貧基金會立即行動,啟動災害救助應急響應並先期捐贈55萬元的救災資金和物資。中國扶貧基金會將會通過媒體發布災區災民需求,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抗擊雪災,救助災民的行動;同時,中國扶貧基金會向社會承諾,一定將善款和救災物資及時送到災民手中,將社會各界的愛心傳遞給貧困災民,在寒冬里溫暖他們的心。 捐贈標准: 1、 救災資金標准為每個災民500元人民幣,進行現場救災物資采買,為其提供災後一個月的食品、飲水、被服的救助(為保證救災物資順利地發放到災民手中,將從捐贈資金中列支10%作為救災物資的倉儲、運輸、發放等工作); 2、 救災物資:以食品、飲水、禦寒被服為主,目前暫不接受舊衣物的捐贈;中國扶貧基金會將與當地相關機構協調,提供個人物資捐贈的接收方式和物資郵寄地址。 捐贈方式: 2、郵局匯款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雙榆樹西里36號南樓五層 3、 中國扶貧基金會緊急救援項目簡介 1997年以來,中國扶貧基金會開始各種救災捐助。2003年,中國扶貧基金會正式啟動緊急救援項目,關注水災等自然災害造成的弱勢群體,通過災害響應、物資救援和災後重建,減輕災民的疾苦與不安,提升災害響應的及時性與針對性。同時,緊急救援項目倡導和推動救援機構和受災社區的災害救援網路建設和能力建設,聯合政府部門和多家NGO共同致力於提升我國特別是貧困地區的備災與災害救援能力。 2003年以來,中國扶貧基金會緊急救援項目積極向國際組織、境內外企業與社會公眾籌募救災物資與資金,到2007年底,累計籌集物資價值2億元人民幣,籌集救災資金300餘萬元人民幣;累計投入價值1.8億元的物資和300萬資金用於救助貧困災民。 項目受益地區包括新疆、寧夏、內蒙古、陝西、遼寧、黑龍江、安徽、青海、江西、湖南、四川、重慶、雲南、福建、北京、廣西、廣東17省(直轄市)的200多個災害易發縣,項目直接受益人口達110多萬人。 中國扶貧基金會緊急救援後援聯盟簡介 2007年4月23日,中國扶貧基金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緊急救援後援聯盟啟動暨合作簽字儀式」。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顧秀蓮作為聯盟名譽主席宣布緊急救援後援聯盟正式啟動並為聯盟啟動揭幕。 我國是世界上災害頻發、受災面廣、災害損失嚴重的國家,自然災害損失已位居世界第三,常年受災人口在2億人次以上。為提升緊急救援項目的響應速度,提升對貧困災民救助的有效性,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政府及行業協會、國際組織、中國發展門戶網等新聞媒體及企業等64家社會各界愛心力量共同成立發起「緊急救援後援聯盟」,旨在搭建社會各界在災害救援領域交流與合作的平台。該聯盟既關注災區民眾的生命、生存和發展,又聚集社會良知和愛心,動員社會力量給予及時的人道主義援助,減輕貧困災民的疾苦與不安。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文章來源: 中國網 責任編輯: 鈕東昊 現場捐款: 地 址:北京海淀區雙榆樹西里36號南樓4-5層 中國扶貧基金會 。
[快報]接受捐贈及救援工作最新進展報告 2011-2-1 接受捐贈最新進展 截止2011年2月1日19時整,中國扶貧基金會接受愛心企業認捐及公眾捐贈善款善物共計8991919元人民幣,250000元港幣。 1.現金認捐明細(單位:人民幣元) 殼牌(中國)有限公司100000 慈福行動50000 北京首創期貨經紀有限責任公司5270 北京中機聯供硅鋼科技發展有限公司50000 深圳市伊天行技術有限公司6080 中國高爾夫頻道產業公司600000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100000 碧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460000 公眾捐款101569人民幣;250000港幣 現金總計:1472919人民幣;250000港幣。 2.物資認捐明細(單位:人民幣元) 耐克體育(中國)有限公司4000000(服裝) 嘉實多(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540000(防凍液) 浙江三弘集團有限公司2500000(5000條棉被) 江蘇夢蘭集團有限公司33600(200條棉被) 雅芳婷布藝實業(深圳)有限公司85400(200條棉被) 深圳市富安娜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100000(500條棉被) 山東省藝達有限公司52000(200條棉被) 江蘇堂皇集團有限公司76000(200條棉被) 福建佳麗斯家紡有限公司76000(200條棉被) 山東雲龍集團公司56000(200條棉被) 物資總計7519000 救援工作最新進展 截至2月1日,中國扶貧基金會已經有價值364多萬元的物資和資金開始向安徽、湖南、貴州三省起運,其中用於物資現場采購的資金為70萬元。 安徽:中國扶貧基金會向受災嚴重的國家重點扶貧工作開發重點縣金寨、太湖的價值20萬元77噸的大米,已經開始發放到災民手中。 湖南:中國扶貧基金會向湖南省重災區湘西自治州捐贈的價值20萬元的大米也開始陸續發放到災民手中。 貴州:中國扶貧基金會向貴陽市捐贈價值20萬的棉被以及用於化冰的工業鹽開始發放到在貴陽的農民工手中,今天將發放900床棉被;向雷山縣捐贈價值10萬元的大米,也在陸續發放到災民手中。
『柒』 雲南都有什麼特產.或者是特產
1 雲子(雲南)
古稱永子。始於唐宋,盛於明清。《徐霞客游記》中有「棋子出雲南,以永昌者為上」的記載。特點是堅而不脆,永不褪色,折光柔和,不刺眼目。白子晶瑩似玉,且呈翠綠;黑子烏中有藍,藍里透綠。雲子沉重扁圓,著盤聲堅,冬暖夏涼。由雲南圍棋廠批量生產,出口日本等國家。
2 羊肚菌(雲南)
羊肚菌又名竹蓀,是雲南特有的一種名貴食用菌,雲南的羊肚菌主產於滇西北麗江、迪慶等地,多長在海拔2000多米的針闊林地或林緣草叢中。它有深綠色的菌帽,雪白色的菌柄,粉紅色的菌托,在菌柄頂端生著一圈細致潔白的網狀裙,因形似羊肚而得名。
據測定,羊肚菌含粗蛋白20%、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38.1%,還含有多種氨基酸,特別是谷氨酸含量高達1.76 %,是營養豐富的儀器和調味品。它不僅是高級筵上的名貴菜餚,對高血壓、膽固醇過高及腹壁脂肪過厚等疾病都有較好的療效。羊肚菌是雲南眾多食用菌中最先生長的,春末夏初即可採收。近年來,麗江山區人民積極採收羊肚菌供應出口,使之成為一條增收創匯的新門路。
3 程海魚(雲南)
程海魚,種類多,主要有大鯉魚、白鰷魚、壓鰷魚、紅翅魚、丁鉤魚,以及近來引進的銀魚。
大鯉魚體大膘肥,頭部油脂特別豐盈,肉質細嫩,在海邊舀來程海之水,待鍋內水沸時,放入鮮魚,再加蔥、姜、辣椒花椒等佐料食之,其味異常鮮美可口。
白鰷魚雙眼猶如紅珠瑪瑙,魚體圓長,鱗甲柔嫩,營養豐富,對久病初愈者有很好的滋補強身功用。每當雨季,白鰷魚喜迎山溪洪水逆游而上,人們便在溝里挖塘設卡捕捉,得到的魚稱為「水口白鰷」。
近年來壓鰷魚幾乎絕種,紅翅魚竟然繁衍昌盛起來,它吃了程海養殖的銀魚、海藻,一條條長得體頭碩大,膘氣十足。這種魚無論烹煮油煎,味道都佳。
程海銀魚,原為太湖短吻銀魚種,1990年引入,肉質細嫩,乳白無刺,蛋白質高脂肪低,還含多種微量元素和鈣質,是營養價值較高的魚種。
程海魚因水質純凈無污染,各種魚均是招待賓客的上等佳餚,不但在永勝各地市場成了搶手貨,還遠銷到麗江、寧蒗、華坪、渡口等地。程海銀魚年產900噸左右,成為當地出口創匯的一大特產。
4 扎染布(雲南)
扎染布是大理周城鎮白族人民生產的傳統染織品。它以當地土靛為染料,把原色白色,經過人工紮成「八卦圖」、「蝴碟」、「三塔倒影」、「梅花」等各種花樣,放到染液中冷染十一次一展開即得藍底白花圖案。其特色是花色樸素大方,不易變色。制用服裝、室內窗、門簾、檯布、壁掛等裝飾用料、還可製作紀念袋、紀念巾等多種旅遊紀念品,深受國內外歡迎。
5 蘇理瑪酒(雲南)
這是一種度數低、味道清香酸甜的飲料,寧蒗摩梭人和普米族稱其為「蘇理瑪酒」。其酒精度為10度左右,色淺黃,內含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維他命等多種營養物質。
它的製作工藝簡單,先把青稞或高梁放入一個大鐵鍋內用微火煮熟,就倒進一個大簸箕里散熱冷卻,然後拌上用本地中草葯配製的酒粬,再倒進一個草編大囤子里發酵兩三天後,放進一個土製大陶罐內封存起來,擺在離火塘較近有適當溫度的地方,到十天半月左右,便在罐口封存處鑿洞,摻進涼開水,過幾天後用管子將壇內涼水吸出,就成了香醇可口的蘇理瑪酒。
這種水酒,既可提神健胃,增進食慾,又有生津解熱之功效,是普米、摩梭人民最愛喝的飲料。
6 青刺果油(雲南特產)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美籍奧地利著名植物學家約瑟夫·洛克博士在麗江蟄居的27年間,向西方世界介紹「世外桃園」——香格里拉和東巴文化的同時,驚喜地發現在麗江玉龍雪山和瀘沽湖畔的深山峽谷中,在寒冷的冬季萬物凋謝時,唯有一種奇特的植物——青刺果(Prinsepia utilis Royle),綻放出美麗的花朵,向世人展示出「萬物皆眠,唯我獨醒」的非凡生命特徵,是世界木本油料中的一朵奇葩。
青刺果油是麗江地區糧油貿易公司採用生長在寧蒗縣海拔2000至3000米山坡地帶的野生青刺果榨取而成,色澤金黃,味道清香,是一種良好的天然營養植物油。
當地少數民族凡長期食用青刺果油的都能夠長壽,八十歲以上還能參加勞動或狩獵,並把青刺果視為神物加以崇拜。純天然青刺果高級食用油進入人們的生活,在國內外尚屬首次。現代科學研究證實,青刺果油不含對人體有害的芥酸,而含豐富的維生素E、維生素A和對人體健康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其組成與人體脂類非常接近,營養學家譽之為「可以吃的化妝品」和「人類補充必需脂肪酸的新來源」。長期食用對治療高血脂、降低膽固醇、防止心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能使用健康長壽。
此外,盛夏蚊蟲叮咬引起皮膚潰爛發炎,用青刺果油擦抹,有較好的消炎作用;冬季用青刺果油塗抹能使皮膚潤澤嫩滑,並能有效地防止凍瘡產生。
7 烏木春茶(雲南特產)
烏木春綠茶,是華坪縣永興僳僳族鄉茶廠生產的各茶。它採用植於高山雲霧中的烏木河畔的大葉種茶精製面成。經雲南省茶葉研究部門抽樣鑒定,其各種成份含量為:水份5.87%,水浸出物44.42%, 兒茶素133.21mg%,茶金酚32.01%,氨基酸3052.96mg%,加啡鹼4.01%,所含氨酚量比同類產品高。
華坪烏木河畔地勢較高,氣候溫暖濕潤,「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加上又有富含有機質的肥沃土壤,特別適於茶樹生長,並且能提高茶葉中的各種有效成分的含量,因而其品質臻於上乘。「烏木春」茶具有色澤綠潤、條索肥實、回味甘甜、飲後回味悠長的特點,曾獲省級銀纓獎。
8 東巴掛毯(雲南特產)
東巴掛毯,系麗江毛紡廠的工藝產品,它採用當地優質的細羊毛,精編細織而成,大多採用黃白色羊毛為底色,圖案為黑色羊毛繪制,以納西古老的東巴字畫和富有吉祥美好寓意的圖案構成,此項產品獲得外觀設計專利。
除掛毯外,該廠還有地毯、粗紡呢絨、格花毛毯、高級防蟲蛀純羊毛被等優質產品,精緻耐用,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深愛中外客商青睞,該廠現已具有年產10萬米粗紡呢絨生產線,並有年產3至5千平方米純羊毛東巴文組畫手工地毯的生產能力。
9 酥油茶(雲南)
酥油茶是麗江納西族、摩梭人、普米族主要的飲茶方式,每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燒開水,打酥油茶,這已成了他們飲食之一大特色。
酥油是從牛奶中提煉出來的,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酥油茶即是以酥油為主要原料的飲品。其製作工序是,首先家庭主婦將早晨從姐牛身上擠來鮮奶集中在一個木桶內,然後分幾次倒入高約1米左右的細長木桶內,再用木製的拌和器使勁攪拌,直至奶脂脫離奶渣浮於表層,再將奶脂撈出來,放入另一個盛有清水的木盆內使勁搓揉,待將奶脂搓揉凝結成餅,就按一斤一餅的份量包裝起來。食用時,先用茶罐煨煮茶葉,然後將酥油切一小索放入一個長約1米、直徑約10厘米的木質桶內,加上食鹽、麻籽、花生、核桃、雞蛋等佐料,倒入煨好的茶水,用一根頂端裝有帶孔木塞片的棍子一提一壓反復沖擊,待到茶水、酥油和香料溶合在一起時,便可以倒入茶碗內喝了。
酥油茶色澤乳白,香味濃郁,清晨三碗下肚,精神頓爽,寒氣即消。初學喝者,第一口異味難忍,第二口醇香可口,第三口終生難忘。
10 白族三道茶(雲南)
白族三道茶,白族稱它為「紹道兆」。這是一種賓主抒發感情,祝願美好,並富於戲劇色彩的飲茶方式。喝三道茶,當初只是白族用來作為求學、學藝、經商、婚嫁時,長輩對晚輩的一種祝願。如今,應用范圍已日益擴大,成了白族人民喜慶迎賓時的飲茶習俗。
白族三道茶,以前,一般由家中或族中長輩親自司茶。現今,也有小輩向長輩敬茶的。製作三道茶時,每道茶的製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樣的。
第一道茶,稱之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業,先要吃苦」。
第二道茶,稱之為「甜茶」。當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後,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與此同時,還得在茶盅內放入少許紅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湯傾入八分滿為止。
第三道茶,稱之不「回味茶」。其煮茶方法雖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換成適量蜂蜜,少許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為六七分滿。飲第三道茶時,一般是一邊晃動茶盅,使茶湯和佐料均勻混合;一邊口中「呼呼」作響,趁熱飲下。這杯茶,喝起來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無窮。它告誡人們,凡事要多「回味」,切記「先苦後甜」的哲理。
11 過橋米線(雲南)
米線,廣東叫米粉,廣西叫線粉、粉干。米線,是選用優質大米經過發酵、磨漿、澄濾、蒸粉、擠壓、煮制等工序而成的線狀。米線細長,潔白,柔韌,吃法多樣。
「過橋米線」,是雲南風味小吃之一。滋味鮮美,吃法獨特,素負盛名。
雲南米線可分兩大類,一類是大米經過發酵後磨粉製成的,俗稱「酸漿米線」,工藝復雜,生產周期長。特點:米線筋骨好,滑爽回甜,有大米的清香味,是傳統的製作方法。另一類是大米磨粉後直接放到機器中擠壓成型,靠摩擦的熱度使大米糊化成型,稱為「干漿米線」。干漿米線曬干後即為「干米線」,方便攜帶和貯藏。食用時,再蒸煮漲發。干漿米線筋骨硬,咬口,線長,但缺乏大米的清香味。
過橋米線,以其制湯考究,吃法特異,滋味鮮甜清香,鹹淡相宜而成為雲南特有風味小吃。過橋米線主要以湯、肉片、米線再加佐料做成。湯用肥雞、豬筒子骨等熬制,以清澈透亮為佳;將雞脯、豬裡脊、肝、腰花、鮮魚等切成薄片,擺入小碟;米線則以細白、有韌性者為好;同時備有豌豆尖、黃芽韭菜、嫩菠菜等。吃時,以大「海碗」盛湯,加味精、胡椒、熟雞油,湯滾油厚,碗中不冒一絲熱氣。湯上桌後,將鴿蛋搕入碗內,繼將肉片氽入湯中,輕輕一攪,霎時變得玉蘭片似的雪白、細嫩。然後放入鮮菜、米線,配上辣椒油、芝麻油等,便可食用。碗中紅白黃綠相交輝映,奇香沁人,使人胃口大開。
過橋米線之名,一說是吃米線時,米線在兩碗之間搭成一座不斷線的「橋」,因而得名;一主則是個饒有風趣的傳說:古時有位秀才在蒙自南湖中的小島上攻讀,他賢惠的妻子為他送飯,路遠,常涼了。一天,她提了一罐雞湯去,到那裡還熱乎乎的。原來厚厚的雞油把熱氣保護住了。她由此受到啟發,常用雞湯燙米線給丈夫吃。她送飯時進入湖心要過橋,因而有人就稱為「過橋米線」,一時傳為美談。
『捌』 雲南最近天氣怎麼樣想近期去旅遊.
現在這個季節去最好了,再等些日子去就熱了。那裡日照比較強啊
、
1.雲南小吃
過橋米線
米線
廣東叫米粉,廣西叫線粉、粉干。米線,是選用優質大米經過發酵、磨漿、澄濾、蒸粉、擠壓、煮制等工序而成的線狀。米線細長,潔白,柔韌,吃法多樣。 雲南米線可分兩大類,一類是大米經過發酵後磨粉製成的,俗稱「酸漿米線」,工藝復雜,生產周期長。特點:米線筋骨好,滑爽回甜,有大米的清香味,是傳統的製作方法。另一類是大米磨粉後直接放到機器中擠壓成型,*摩擦的熱度使大米糊化成型,稱為「干漿米線」。干漿米線曬干後即為「干米線」,方便攜帶和貯藏。食用時,再蒸煮漲發。干漿米線筋骨硬,咬口,線長,但缺乏大米的清香味。 過橋米線,以其制湯考究,吃法特異,滋味鮮甜清香,鹹淡相宜而成為雲南特有風味小吃。吃時,用大湯碗盛雞、豬骨熬成的濃湯,湯表面有一層厚油,作用是保持湯汁高溫,然後將切的極薄的豬脊肉片,、豬肝片、魷魚片、鯉魚片等放入湯內,用筷子輕輕攪動,使之燙熟,再放入豌豆尖、韭菜、豆腐皮等,最後放入米線。 雲南蒙自米線吃起來湯汁豐濃,肉片鮮嫩、味道佳美無比
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產於雲南省的宣威縣,距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其外形端正,個大骨小,肥瘦適中,肉質細嫩,吃起來清香撲鼻,它以獨特的風味蜚聲中外,早在二十世紀初就行銷國內外,並多次在國際上得獎。現在當地還用宣威火腿加工成各種食品,主要有:雲腿罐頭、雲腿午餐肉、雲腿月餅及雲腿奶糖等。
汽鍋雞
汽鍋雞是雲南獨有的高級風味菜,它以烹制特殊,雞肉滋嫩、湯汁鮮美、原汁原味,芳香撲鼻、富於營養而廣為流傳,在國內外均享盛譽。 早在清代乾隆年間,汽鍋雞就在滇南地區民間流傳,距今已有二百來年。滇南地區建水縣所產陶器歷史悠久,式樣古樸、特殊。當地人楊瀝利用建水陶,獨出心裁地研製出特殊的中心有嘴的蒸鍋,名曰「汽鍋」。在汽鍋下放一盛滿水的湯鍋,然後把雞塊放入汽鍋內,純由蒸汽將雞蒸熟。此菜湯汁為蒸汽凝成,保持了原汁原味,肉嫩香,湯清鮮,實為人贊嘆。此後汽鍋雞漸傳漸遠,膾炙人口。 1947年昆明福照街開設了一家專門經營汽鍋雞的飲食店。為了招徠顧客,這家飲食店極力改進烹制方法,在汽鍋雞中配加雲南特產的名貴葯材「田七」、「蟲草」、「天麻」等,使雞湯更加味美鮮甜,既增加了營養和醫療作用,又別具一種風味,發揮了汽鍋雞營養豐富,滋補強身的優點。此後,田七汽鍋雞、蟲草汽鍋雞、天麻汽鍋雞,成為雲南獨特風味的滋補名菜。這家汽鍋雞飲食店就取名為「培養正氣」 館。解放後,「培養正氣」館改建為「東風餐廳」,專門供應各種汽鍋雞。 汽鍋雞烹飪方法特殊,做工講究,要求認真掌握好選料、製作、葯材的炮製配伍三個重要五一節,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選用著名的武定壯母雞或閹雞,宰殺去毛洗凈,切塊,同時加入精鹽、薑片、蔥結,放入汽鍋。然後,用能盛五公斤清水的砂鍋一隻(在砂鍋內能放一些豬筒子骨更好),把汽鍋安放在砂鍋上,接觸處用白棉紙和面漿封好,避免漏氣,將砂鍋置於旺火上烹四小時,至肉扒骨離,揀去蔥結和薑片即為可口美味之餚,入席食用。 製作「田七」、「蟲草」、「天麻」汽鍋雞必須掌握好葯材的炮製和用法。「田七」是雲南特產名貴葯材,內在成分與人參相近,不僅具滋補作用,而且對於冠心病有良好的療效。田七汽鍋雞的吃法是將田七用油炮製後,舂成細面,用汽鍋雞湯吞吃,效果最為顯著。也可於汽鍋雞烹熟時,在湯里放上適量的熟田七粉,再上桌取食。「蟲草」也是雲南出產的名貴中葯材。用它來烹制汽鍋雞,首先用清水淘洗涼干,放入油鍋中微炸後再放入汽鍋內與雞肉同時烹熟。食味清香回甜,食後補益人體,有潤肺補腎,治虛癆咳血和老人虛弱盆血之效。汽鍋雞內還可配上天麻、淮山葯等補益中葯材,成為效用各別的滋補佳餚。
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白族稱它為「紹道兆」。這是一種賓主抒發感情,祝願美好,並富於戲劇色彩的飲茶方式。喝三道茶,當初只是白族用來作為求學、學藝、經商、婚嫁時,長輩對晚輩的一種祝願。如今,應用范圍已日益擴大,成了白族人民喜慶迎賓時的飲茶習俗。 白族三道茶,以前,一般由家中或族中長輩親自司茶。現今,也有小輩向長輩敬茶的。製作三道茶時,每道茶的製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樣的。第一道茶,稱之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業,先要吃苦」。 第二道茶,稱之為「甜茶」。當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後,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與此同時,還得在茶盅內放入少許紅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湯傾入八分滿為止。 第三道茶,稱之不「回味茶」。其煮茶方法雖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換成適量蜂蜜,少許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為六七分滿。飲第三道茶時,一般是一邊晃動茶盅,使茶湯和佐料均勻混合;一邊口中「呼呼」作響,趁熱飲下。這杯茶,喝起來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無窮。它告誡人們,凡事要多「回味」,切記「先苦後甜」的哲理
雲南春卷
雲南春卷是一個比較普及的大眾小吃。全國各地皆有不同的春卷製作方法和口味特點。雲南春卷是雲南人民在長期的飲食實踐中,總結和創新出來的一個品種,有別於我國其它地區的春卷口味,突出了雲南地方特色。 雲南春卷的餡料調制精細,選料講究而刀蠛細膩,統一要切成如末大小的丁。皮坯攤制要薄,炸好後要酥、香、脆,色澤要求金黃均勻。口感外脆內嫩,微有鹵汁,咸甜適中,鮮香可口。
包穀粑粑
雲南俗稱玉米為包穀。玉米的故鄉在墨西哥和秘魯,大約十六世紀傳入我國,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就有了關於玉米的記載。玉米中的脂肪是一種良好葯物、亞油酸含量高達60%,還含有卵磷脂、維生素A、E等,可降低血中膽固醇並柔化動脈血管,是動脈硬化症、冠心病、高血壓、脂肪肝的理想食品。國外資料報道,在非洲、義大利、西班牙、巴西等國癌症的發病率較低,是因為他們以玉米為主糧,世界長壽地區如高加索,也是以食玉米為主。 包穀粑粑是每年玉米成熟的季節用鮮嫩的玉米製作的一種風味小吃。製作簡單,口味清新,尤以鮮甜而富含營養見佳。
餌塊
餌塊是一種風味食品,大理一帶的餌塊更是別有風味。清早走在大街上,你隨時可以看到一個個小攤,一個火盆上放置著張鐵絲網,下面是紅紅的栗炭火。攤主正在翻烤著一塊塊白色的園餅,餅比較薄,一會兒就烤熟了,聞起來有點香,這就是餌塊餅。隨後,攤主將餌塊餅放在一個盤子里遞給食客,由食客隨需放上佐料。有的喜歡在餌塊中裹上一根油條,有的則喜歡將燒餌塊掰成小片後放到熱豆粉湯里吃,這就是大理街頭常見的早點———燒餌塊。 餌塊也可以製作成絲狀,叫餌塊絲。有兩種煮餌絲比較出名,一種叫扒肉餌線,另一種叫脆香餌絲。扒肉餌絲是先將雞胸肉或豬腿肉煮扒至肉泥狀,剔骨後備用。用雞湯作輔料,放入煮熱的扒肉,再加上蔥、芫荽、辣椒、酸菜等佐料,然後將煮熟的餌絲撈進碗中。扒肉餌絲吃起來綿軟香爽,富有營養而又不油膩。脆香餌絲製作工序較復雜,先用臘豬頭熬湯作輔料,佐料用煎雞蛋絲、油炸豬皮脆丁、油炸洋芋丁、沸水中氽過的苦菜絲、沸水煮過的豆芽、瘦臘肉絲等,再加適量蔥花芫荽、辣椒油等,然後將蒸熟的餌絲放入湯碗中即可。 來大理一定要吃大理餌絲噢。
雲腿豆燜飯
豆燜飯,是雲民間傳統時鮮風味飯品。每年春夏兩季,各家各戶都要吃上幾次豆燜飯。屆時,農家摘取碧綠欲滴的蠶豆與臘肉炒制後,再與大米合烹成飯。因它製作簡便,有飯有菜,既葷又素,故被廚師加以改進,進入市場乃至上了筵席。席點豆燜飯,選用有名的宣威火腿,配上碧綠的菜豌豆米。成品色澤紅、綠、白相映,滋味香、咸、甜、糯並存。
宜良燒鴨
宜良燒鴨是別具一格的美味佳品,尤以狗街燒鴨為佳。早在60多年前就在滇中一帶享有盛名了。宜良燒鴨製作考究。先將「湯褪」干凈的鴨,從腋下開洞,剔棄內臟和腳爪,配以佐料,在鴨的皮肉間吹氣,把鴨身吹鼓,再用鐵絲鉤吊住鴨脖將鴨掛於爐壁內側慢慢燒烤。烘烤時,以松毛結為燃料,待其燃到煙盡,適時翻轉鴨身,塗沫蜂蜜水、豬油和鴨唷撲於表皮。這樣烤出的鴨,皮黃脆不焦,肉酥鬆軟,甜嫩離骨,色鮮味美,香氣四溢,非常可口。 燒鴨又分仔鴨和肥鴨兩種:仔鴨,肉質細嫩,食味香甜;肥鴨油脂較多,肉質老香,若配以蔥白、花椒或醬製品食用,那更是別具風味。
酸 竹 菜
酸竹菜是山裡生長的一種青嫩的竹筍,夏初挖出,削皮切成片狀晾曬成乾菜(獨龍語稱「美皓」),食前以熱水浸泡,常用來炒肉食和做湯料,味鮮美爽口。製成的酸筍是將鮮筍剁碎,舂打至綿軟,密封在竹筒里,用笆蕉葉封口,放在有細小泉溪處淋滴,數天後發酵變酸,取出晾乾做酸竹湯,去暑解渴,是夏季適宜的湯食。
燒 豆 腐
石屏燒豆腐,據縣志記載:明朝初年即有生產,清末選為貢品。石屏豆腐用其方形豆腐或長形豆腐烘烤後蘸調味品而吃,以其細膩滑潤,嚼之有勁,香味異常,富有鄉土氣息而著稱。現每年昆明年貨銜,售賣石屏燒豆腐常常是攤前排隊等候。迤南、迤東、滇中交通沿線均成名食、特別是夜晚,隨處可聞豆腐香。 原料: 主料:石屏豆腐(扁平長形或小方形均可)。 調料:菜籽油、甜醬油、咸醬油、鹵腐汁、糊辣子面、花椒油、小段香菜、薄荷、椒鹽,干辣子面各入盛器。 製法: (1)燒制:將栗炭放入火盆燒燃,架上鐵條網架,架熱後抹上菜油,擺上豆腐,邊烘邊翻動(有的在翻動時一面在豆腐上抹點鴨油,因豆腐受熱油易浸,食時更為香糯),待烤制呈金黃色即成。 (2)食法:甜、咸醬油,鹵腐汁,花椒油,香菜,薄荷,糊辣子(即將干辣辣子在 炭火上烤香糊,然後搓細),兌成汁。一種吃法是,取方塊豆腐邊蘸調味汁而食。亦有的是用烤熟的豆腐、蘸吃花椒鹽與辣子面。調味料可按各人的愛好兌制,吃多吃少,由客自定,一般是以10塊正方豆腐為起點
洋芋粑粑
洋芋的學名叫馬鈴薯,俗稱土豆。中醫認為土豆性平,有和胃、調中、健脾、益氣的功效,適用於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疼、習慣性便秘、皮膚濕疹等症。 將洋芋洗凈、煮熟、剝皮、搗呈泥狀,加入適量麵粉製成糊,放在勺中浸泡在油鍋里炸至焦黃、定型,取出後即成一圓勺狀,邊上較薄,中間稍厚,上面撒上椒鹽和辣椒面,吃起來清香可口、微辣、兼有花椒的香味。這就是昆明街頭巷尾常見的小吃攤上的洋芋粑粑。
2.主要景點
昆明——雲南省省會,地處雲貴高原,海拔1891米,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四季如春,氣候宜人,是極負盛名的「春城」,全省26個民族在昆明都有居住,是個發展中的旅遊城市。
世博園——位於昆明市金殿風景區,距市中心7公里。園內共移有樹木竹類1500種,約20萬株。有來自熱帶、溫帶、高寒地區的珍稀植物達2000種,有400多種常用、珍稀葯用植物。園內有五大展館、七大專題園、四大廣場,濃縮了多種獨特的中外建築,體現了世界各國園藝風格及發展水平。
大理——大理古城位居風光亮麗的蒼山腳下,城樓雄偉,風光優美。一條貫穿南北的大街,有各種大理石製品、扎染、草編等特產出售和風味十足的白族飲食店,家家都有在庭院內養花種草的習慣。
蝴蝶泉——位於蒼山雲弄峰下,泉水清澈如鏡,每年農歷四月十五,成千上萬的蝴蝶從四面八方飛來,在泉邊漫天飛舞,蝶大如掌,小如銅錢,無數還鉤足連須,首尾相銜,一串串從大合歡樹上垂掛至水面,五彩斑斕,蔚為奇觀,這就是有名的「蝴蝶會」。
石林——昆明市東路南石縣境內,有大片怪石拔地而起,重重疊疊,如柱如筍,林,蔚然成林,是世界級的風景石林,置身其中如在迷宮。在小石林里有一座石峰,頂峰呈粉紅色,宛如一位身材苗條的少女,這便是著名的「阿詩瑪」石峰,其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為人共知。
麗江地區——該地區處於雲南省西北部,境內群山起伏,山地面積佔95%。由於麗江是寒、溫、熱兼存的立體氣候,因而動植物繁多,其豐富的植物資源引來歐美發達國家眾多學者來此採集研究。這里的納西古樂被稱為「中國古典音樂活化石」。
香格里拉——「香格里拉」一說來源於一部由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於1933年所著《失去的地平線》所寫到的地方,書中描繪了在中國西南部的一片神奇之地,這里安寧、祥和,有神奇的雪山、茂密的森林、碧綠的草地,有篤信藏傳佛教的藏族居民,後據專家學者們的考證,就是在中甸地區的迪慶一帶。
西雙版納——位於雲南省的最南端,這里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被譽為動植物王國。擁有許多珍稀、古老、奇特的動植物,因而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全國重點保護的26種樹種中,西雙版納就有7種,佔四分之一。野象是西雙版納重點保護動物,它們成群結隊地一起生活,互不侵犯,互不幹擾。在原始森林裡,還生活著懶猴、長臂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