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青島哪裡有賣特色工藝品的
給你推薦個超級實惠的地方
我是中國海洋大學的,我們學校在市南區魚山路5號,大概棧橋旁邊
你可以到我們的實驗樓(大學路的二校門,一進門正對的白色大樓就是)一樓左側第一個門裡面買
我們同學放假臨回家前都是從這兒買工藝品,給家人帶的,或者還有批發回去賣的,因為這里的小東東真是太便宜了,呵呵
在那個房間里賣東西的人,應該是我們學校退休的老師(或者是校外的,誰知道呢?反正我們都管他叫老師,人很好,你去了以後會熱情給你介紹,很幽默,也不坑人,還讓你去上網啊之類的)。他說這些工藝品都是自己找材料,託人做的(你也知道,我們大學就是搞這個的,平時同學們沒事就出海弄標本回來)。我上次放假前去那裡,買了個小蝸牛殼拼成的筆筒送我妹妹,買了個大海螺哨子給同學,還有n多手機鏈、鑰匙扣、小玩具之類的,便宜到極點了,一個手機鏈就5毛錢,還有送情侶的。一堆東西才10幾塊(或者20幾塊?我記不太清了,反正不可能再多了)。而且這些東西都很精緻(要是很粗糙我就不要了,呵呵,偶要求還是比較嚴格滴,不喜歡外面那些千篇一律的地攤貨,看起來很劣質的)。那老師說給我們的都是1折,部分是2折(因為上面都有標價的)。
在青島這么久,我很喜歡出去走走看看的,知道外面的行情,所以這里東西算是非常實惠了。其它地方,我記得五四廣場那裡有整整一條街都是,東西倒是很齊全,不過太貴了,要價很高很高。棧橋旁邊也有,都差不多的東西。另外,中山路—即墨路商業圈(包括中山路地下商城),香港中路家樂福外面地下商城也有一部分。
你要當做禮品的話,要不要烤魚干、蝦干之類的,呵呵。這個也不錯,都有賣的,也可以去淘寶網上買,價格適中。不過如果網購沒經驗,就不要嘗試了,騙子較多,呵呵
還有一樣補品不錯,螺旋藻,偶們學校老師有許多自己開公司的,賣這東西,所以同學們很多買回去給長輩。這東西非常非常不錯,很有營養,有粉末狀的也有片狀的。你可以來海大的時候順便問問。
呵呵,怎麼感覺我跟一托兒似的,凈推銷自己學校的東東。不要誤會哦,偶奏是一學生,所以關注的都是實惠的東西~哦,歡迎來我校參觀!O(∩_∩)O~
㈡ 青島比較有名的小吃
頤中假日巴西燒烤,剛剛開業,無論環境、檔次、美味,都比以前王朝對面的那家好多了,午餐是48元/位,在五星級酒店中算是很便宜了。晚餐要貴些,78元/位,只是比中午多了些海鮮。
麗晶酒店的西餐自助也不錯,每周4.5.6打半價,兩個人一共99塊,還不快帶著女朋友去嘗嘗
我自己沒事的時候最喜歡去喝羊肉湯,我家住在威海路,離陶南路不遠,那裡簡直快成了羊肉湯一條街了,比較有名的有「鴻順」「諸氏」「天下第一湯」什麼的,還不錯,「諸氏」那家我常去,肉片很薄很大,味道不錯。但說起我的摯愛,卻是延安路上的一家,在一個居民樓里。在海信音像店的斜對面,雙星專賣店拐彎的一個大院,好象沒有名字,但那家的羊肉湯絕了,湯濃、味正。來一碗三塊錢的湯,再在裡面加個一塊錢的羊腦,花一塊六要兩個紅燒羊蹄,足夠你美美的吃上一頓。光形容一下,我都要流口水了,呵呵...
JUSCO二樓的那家日本拉麵不錯,大娘水餃對面,價錢也便宜,從10元-20幾元的都有。有興趣還可以要一份20幾元的定食,就連我的幾個日本朋友都說這里的味道很正
麗晶對面有一家鐵鍋魚很有名,門面很小,只有一個老太太掌勺,每天都是高朋滿座,去晚了經常會沒位子坐。我也是仰慕很久了,可一直沒時間去,所以不知道具體的位置,等我再問問朋友.
中山路附近的九龍飯庄的大腸 和紅辣椒的清水魚
台東紅唇族下面的一品香麻辣燙
四方路的馬家拉麵和上海面館的田螺
流亭的肉脂渣
中山路三角地有一家鍋貼的雞蛋湯(點名忘了)
即墨路批發市場旁邊的一家羊肉湯 有三十年歷史 點名忘了 標價特別都帶5角
滄口有一家下崗女工開的大姐店 豬下貨和大饅頭不cuo
華僑飯店的蔥暴海參不錯
AMIGO的木康布丁
閑情的竹筒飯
天祿圓的水煮肉片
台東利群旁邊有一個四川人賣的小籠包不錯
還有京九排骨米飯
石老人觀光園有一家飯店裝修條件很好,海鮮一流,院里停的車經常是寶馬、賓士一級,等等..........
㈢ 談談我國古代「文房四寶」各自的第一品牌、產地及優點
湖筆--浙江
徽墨--安徽
宣紙--安徽
端硯--廣東
硯
硯雖然在「筆墨紙硯」的排次中位居殿軍,但從某一方面來說,卻居領銜地位,所謂「四寶」硯為首,這是由於它質地堅實、能傳之百代的緣故。所以,現今社會上收藏「四寶」以硯最為多見,受人喜愛的范圍也最為廣泛。
中國最早的硯台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它和我們現在使用的硯台有何區別呢?
硯的歷史同墨一樣悠久。七十年代末,在陝西姜寨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了一套繪畫工具,其中有石硯、研棒及硯蓋,距今約7000年左右。1975年,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戰國墨硯,是用鵝卵石打磨製成。不過,那時的墨為天然礦石,因而硯還需用研棒輔助,才能將墨磨至細。硯這種附帶磨杵或研石的形制從什麼時候才開始發生改變,即取消磨杵或研石,而接近於現在的硯呢?目前所知,要直到兩漢時期。漢代由於發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硯上研磨,故不需再藉助磨杵或研石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如此看來,磨杵或研石經過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長跋涉,才逐漸消隱,盡管今天已不為所用,但其為傳播文化立下的功績仍不可沒。
古硯除了石硯外,還有用陶土燒成的陶硯,著名的唐代問世的"澄泥硯"即是陶硯中的名品;瓷硯,有南北朝時期青瓷硯,宋時的影青瓷硯、綠瓷硯、龍泉瓷硯、建窯墨瓷硯等。除此之外,還有以漢魏宮殿瓦製成的瓦硯等。
硯歷來受文人雅士的喜愛,因而也就有了"石虛中"、"即墨侯"、"萬石君"、"石鄉侯"、"鐵面尚書"等別號。
種類
石硯的品種很多,其中以端硯、歙硯最為名貴。
端硯是硯中極品,因產於端州(今廣東肇慶)而得名,大約問世於唐武德年間(618-626)。《端溪硯史》稱贊它"體重而輕,質剛而柔。摩之寂寂無纖響,按之如小兒肌膚,溫軟嫩而不滑"。它的優點是既不損筆毫,又易發墨。除此之外,端石還有著美麗的紋理,著名的有魚腦凍、蕉葉白、青花、火捺、冰紋、石眼等。端硯從最初的講求實用逐漸走向審美觀賞,加工日愈繁細,除了形式多樣的形質,還依其紋理雕刻以山水、人物、花草、鳥獸等等各種圖案。
歙硯約產生於唐開元年間(713-741),也因產地歙州(今屬江西)而得名。因硯材產於婺源龍尾山一帶溪澗中,故又稱"龍尾硯"。其石呈青灰色,質地較端溪石軟一些,發墨也遜於端硯,較易干。著名的品種有龍尾、羅紋、金星、眉子等。
除此之外,還有秦磚,漢瓦,玉硯,陶硯等。
使用要點
用時注水,不用時須洗滌干凈。洗硯宜用溫水或冷水,不可用沸水。以絲瓜絡擦之最宜。
磨墨後不可將墨放置硯上,容易傷損硯面。
選硯方法
硯的形式,不論方形圓形,一要「石理細膩」,石質能發,磨時快而細且不壞筆。二要硯心凹進,可以多貯墨汁。
紙
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在紙張發明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是採用什麼來作為記事材料的呢?
根據文獻和實物資料,最早的人們是採用結繩來記事的,遇事打個結,事畢解去。後來又在龜甲獸 骨上刻辭,所謂「甲骨文」。在青銅產生以後,又在青銅器上鑄刻銘義,即「金文」或「鍾鼎文」。再後,將字寫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稱「竹木簡」,如較寬厚的竹木片則叫「牘」。同時,有的也寫於絲織製品的嫌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記事材料外,還發現了刻於石頭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 「石鼓文」。
一般人們皆知,紙是在東漢由蔡倫發明的。紙的發明推動了世界科學文化的發展。蔡倫也因此被當代美國學者評選為對人類生活影響最大的一百位歷史人物之一。東漢劉珍等人編著的《東觀漢記》最早記載了蔡倫造紙的事跡。蔡倫造的紙以樹皮、破布、魚網為原料,翻開了植物纖維造紙的歷史。他造的紙被稱為"蔡侯紙"。
但近年的考古發掘,卻對此提出了疑問。隨著西北絲綢之路沿線考古工作的進展,許多西漢遺址和墓葬被發現,其中也不乏紙的遺物。這些紙均據其出土的地點而被冠名.這些紙不但都早於蔡倫紙,而且有些紙上還有墨跡字體,說明已用於文書的書寫。 從目前出土古紙自身的年代順序,可以分別排列為:西漢早期的放馬灘紙,西漢中期的灞橋紙、懸泉紙、馬圈灣紙、居延紙,西漢晚期的旱灘坡紙。
隋唐五代,造紙術進一步得到發展,不僅原料擴大了,產地和品種也日益增多。
影響深遠,馳名中外的宣紙,始於唐代,因產於安徽宣城而得名。主要原料為青檀樹皮,輔以砂田稻草,既堅韌又柔軟,壽命又長,有"紙中壽千年"的美譽,宜於書畫。明清時成為宮廷及官府公文用紙和書畫用紙,至今盛譽不衰,成為書畫家首選用紙。
即使在機制紙盛行的今天,某些傳統的手工紙依然體現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煥發著獨有的光彩。古紙在留傳下來的古書畫中尚能一窺其貌。
種類
宣紙品類繁多,從配料來說,可分為棉料、凈皮、特凈皮三種;從厚薄分,又有單宣、夾宣、二層貢、三層貢等;從加工製作工藝又可分為生宣、熟宣、半熟化(生宣吸水性強;熟宣是生宣加以明礬等加工而成,質硬而不吸水;半熟宣能夠吸水,但不像生宣那麼易於滲化)。
書法用紙還有毛邊紙,竹簾紙,白關紙,七都紙,六吉宣紙,虎皮宣紙,臘箋,泥金箋,高麗箋等。
使用要點
練習寫小字用毛邊紙,大字用淺黃色七都紙,書寫屏聯肚宣紙及冷金箋。
初學寫字用吸墨的毛面粗紙,練習日久,遇到純細光澤之紙,自然格外覺 得易寫。
摹帖宜用油光紙,取其紙薄透明,容易鉤摹。
臨帖宜用田字格、九宮格、回宮格紙,取其易於布置結構。
硬紙用軟筆,軟紙用硬筆,此即「弱者強之,強者弱之」剛柔相濟的中道 要訣。
選紙方法:
宣紙選擇以吸水性較好,又與筆墨配合為原則。切忌用光滑的紙,即不滲墨, 又不駐筆,更寫不出力量來.
墨
墨給人的印象似稍嫌單一,但卻是古代書寫中必不可缺的用品。藉助於這種獨創的材料,中國書畫奇幻美妙的藝術意境才能得以實現。墨的世界並不乏味,而是內涵豐富。作為一種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現於今者,當十分珍貴。
在人工制墨發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來做為書寫材料。史前的彩陶紋飾、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簡牘、縑帛書畫等到處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遺痕。文獻記載,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繩(木工所用)、墨龜(占卜)也均曾用墨。
人工制墨究竟始於何時,史料並沒有準確的記載。相傳第一個造墨的人,是周宣王時的邢夷。明羅欣《物源》上記載:"邢夷作墨,史籀始墨書於帛"。經過這段漫長的歷程,至漢代,終於開始出現了人工墨品。這種墨原料取自松煙,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後來用模製,墨質堅實。據東漢應劭《漢官儀》記載:尚書令、仆、丞、郎,月賜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愉麋在今陝西省千陽縣,靠近終南山,其山松甚多,用來燒製成墨的煙料,極為有名。從製成煙料到最後完成出品,其中還要經過入膠、和劑、蒸杵等多道工序,並有一個模壓成形的過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項重要的工序,也是一個藝術性的創造過程。
見於史書記載的第一個制墨人是三國時的韋誕(字仲將),有"仲將之墨,一點如漆"的美譽,他不僅是制墨專家,還是書法家。
制墨技術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得到改進,唐代還設有制墨官。最為著名的制墨人要數易水奚鼐、奚鼎兄弟。他們總結前人經驗,改進前人方法,以鹿角膠蒸而和之,制出的墨"豐肌膩理"、"光澤如漆"。奚氏從南唐定居安徽,南唐後主李煜因喜其墨而賜國姓李。他們所制的墨稱為"李墨",有"黃金易得,李墨難求"之說。李墨就是後來著名的"李廷珪墨"。
明代制墨業大多集中於皖南地區,形成歙縣和休寧縣兩派。歙縣派程君房創造"漆煙"制漆法,方於魯創造了"前無古人"的"九玄三極墨"。休寧縣的汪中山則是"集錦墨"的創始人,使墨除了實用外,又成為了具有藝術欣賞價值的工藝品。到了清代,墨更加註重審美性,大多圖案設計、銘文款識都精美細致,具有藝術欣賞性和收藏價值。
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長方、圓、橢圓、不規則形等。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塊組成,圓形或偶像形墨模則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內置墨劑,合緊錘砸成品。款識大多刻於側面,以便於重復使用墨模時,容易更換。墨的外表形式多樣,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邊墨。
種類
松煙墨 用松樹枝燒煙,再配以膠料、香料而成,墨色濃而無光,入水易化。
油煙墨 用油燒煙(主要是桐油,並和以麻油或豬油等),再加入膠料、麝香、冰片等製成,墨色烏黑有光澤。油煙墨以質細而輕,上硯無聲者為佳。
使用要點
磨墨時先洗凈硯中宿墨。
磨墨要有耐心 ,磨墨需用力,磨時要勻整不偏,輕重相等,疾徐有節。
磨墨須濃淡適中,過濃則筆滯,運用不靈活;過淡則易滲沁而色淺,寫出來的字缺少神采。
墨須每日新磨,磨成後,應即使用,隔日則膠煤脫離,不宜再用。
選墨方法
什麼樣的墨是上品呢。第一,質地堅細。所謂堅細是指質地緊實,磨出的顆粒細膩。第二,色澤黑亮,以黑得泛紫光為最上乘,純黑次之,青光又次之。第三,膠質適中,太重粘筆,太輕則不濃。
選墨以質地細潔,色澤光潤,膠水不重,上硯無聲者為佳。若膠重有雜質則不宜。初學寫字,為節時省事,不妨改用上等墨汁,但墨汁也要滲少許水用墨條磨一磨,以分散其渣滓。如寫宣紙屏幅,則必須磨墨,寫時可以揮灑自如,裱時亦不易漲墨。鋼筆墨水不可用。
筆
被列為文房四寶之首是毛筆。相傳毛筆是秦代大將蒙恬創造的。晉人張華的《博物志》上就有"蒙恬造筆"的記載;南朝周興嗣《千字文》中也有「恬筆倫紙」之說,都把蒙恬作為製造毛筆的始祖。近幾十年,隨著考古新發現,毛筆的產生,大約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雖然迄今尚未見有毛筆的實物,但從史前的彩陶花紋、商代的甲骨等上可覓到些許用筆的跡象。東周的竹木簡、縑帛上已廣泛使用毛筆來書寫。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發現了春秋時期的毛筆,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筆。其後,湖南省長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戰國筆,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甘肅省天水市放馬灘出土的秦筆,及長沙馬王堆、湖北省江陵縣鳳凰山、甘肅省武威、敦煌市懸泉置和馬圈灣、內蒙古古居延地區的漢筆等都有遺存的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據1975年,從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三支毛筆看,蒙恬時代的筆,製作已非常精良考究。蒙恬創筆未曾見諸正式的史書,據《史記》記載,他在做大將之前,「嘗書獄典文字」。唐韓愈《毛穎傳》中說蒙將軍南伐楚國,曾獵山兔而制筆,獻於始皇。毛筆因此有了「管城子」和「中書君」的別稱。由此,我們可以推想,蒙將軍是一位制筆專家,在工藝改革上負有盛名。
傳統的毛筆不僅是古人必備的文房用 具,而且在表達中國書法、繪畫的特殊韻味上具有與眾不同的魅力。不過由於毛筆易損,不好保存, 故留傳至今的古筆實屬鳳毛麟角。
我國毛筆產地很多,依產地和製作工藝不同,大致分為"湖筆"和"湘筆"兩個流派。浙江、江蘇、上海、安徽以至北京所產均屬"湖筆"系列;江西以南大體上屬"湘筆"系列。
種類
1.筆的大小分為:
按筆頭大小分為大、中、小三種。除一般的大、中、小楷外,再大的有京楂、斗筆、提筆、屏對等,再小的則有圭筆。
2.筆毫的原料上分為:
依據制筆的原料不同分為羊毫筆、狼毫筆、紫毫筆、兼毫筆幾種。
(1)羊毫類。筆頭是用山羊毛製成的。羊毫筆比較柔軟,吸墨量大,適於寫表現圓渾厚實的點畫。比狼毫筆經久耐用。此類筆以湖筆為多,價格比較便宜。一般常見的有大楷筆、京提(或稱提筆)、聯鋒、屏鋒、頂鋒、蓋鋒、條幅、玉筍、玉蘭蕊、京楂等。
(2)狼毫筆。筆頭是用黃鼠狼尾巴上的毛製成的。以東北產的鼠尾為最,稱"北狼毫"、"關東遼尾"。狼毫比羊毫筆力勁挺,宜書宜畫,但不如羊毫筆耐用,價格也比羊毫貴。常見的品種有蘭竹、寫意、山水、花卉、葉筋、衣紋、紅豆、小精工、鹿狼毫書畫(狼毫中加入鹿毫製成)、豹狼毫(狼毫中加入豹毛製成的)、特製長峰狼毫,超品長峰狼毫等。
(3)紫毫。筆頭是以兔毛製成的,因色澤紫黑光亮而得名。此種筆挺拔尖銳而鋒利,彈性比狼毫更強,以安微出產的野兔毛為最好。
(4)兼毫。筆頭是用兩種剛柔不同的動物毛製成的。常見的種類有羊狼兼毫、羊紫兼毫,如五紫五羊,七紫三羊等等。此種筆的優點兼具了羊狼毫筆的長處,剛柔適中,價格也適中,為書畫家常用。種類有調和式、心被式。
除此之外,還有用雞毫、山馬、鼠須、豬鬃等製成的筆。還有白羊毛、青羊毛、黃羊毛、羊須、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須、鼠 尾、虎毛、狼尾、狐毛、獺毛、猩猩毛、鵝毛、鴨毛、雞毛、雉毛、豬毛、胎發、人須、茅草等。
3.筆毛長短分為:
長鋒,中鋒,短鋒。
4.筆管的質地分為,
有水竹、雞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雞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況香木、雕漆、綠沉漆 、螺細、象牙、犀角、牛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銀、瓷等,不少屬珍貴的材料。
5.按筆的用途,還冠以雅號的有:
冰清玉潔、珠圓玉潤、右軍書法等等,此類筆多數質量較好,大小適中,有數十種之多。
性質
1.硬性之筆毛如:
鬃毛筆,紫毫筆,狼毫筆,鼠毫筆。
2.軟性之筆毛如:
羊毫筆,雞毫筆。
3.中性之筆毛如:
兼毫。(如三紫七羊毫、五紫五羊毫、七紫三羊毫。)
使用要點
寫大字用大楷羊毫,寫小字用紫毫,狼毫,及兼毫(如能用小楷羊毫寫 小楷者更好)。寫行書隸書用羊毫。
寫甲骨宜用硬毫,寫篆書隸書宜用羊毫。
用過之筆,必須隨時用清水洗凈,不可稍留宿墨。
選筆方法
以「尖、齊、圓、健」為原則。即筆毫聚攏時要尖;壓扁時要齊,書寫時四面都能鋪開,不扁不散為圓;筆毫彈性好,久寫不退為健。羊毫倘若肥鈍難寫,初學時可選筆鋒稍薄者。至於普通水筆,則絕對不能使用。
㈣ 在商場賣尾貨怎麼樣
這個也不一定是品牌哦,在江浙一帶不是很多仿運動鞋的嗎,做得也很真,一般人都看不出來以為是品牌貨。其實都是A級紡織品,像現在淘寶上面很多便宜的,其實也是。你也可以把這些收去賣啊哈哈,淘寶的話應該也很好賣的
㈤ 大家有哪些端午節的資料可以給我呀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端午節從2008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
編輯本段【端午節由來】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屈原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濤神,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龍的節日,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系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
惡日,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據《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夏小正》中記:「此日蓄葯,以蠲除毒氣。」《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以浴驅邪認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說也很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風俗通》佚文,「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論衡》的作者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 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可見從先秦以後,此日均為不吉之日。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夏至,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一)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並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中。至於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人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二)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采雜葯」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三)《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由此端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兌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
紀念女詩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鑒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並且喜歡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在策劃起義時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於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後人為敬仰她的詩,哀悼她的忠勇事跡,於是,與詩人節合並來紀念她,而詩人節又是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
紀念伍子胥: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編輯本段【端午節別稱】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 、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等等。
端陽節,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重午節,午,屬十二支,農歷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天中節,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時,陽重人中天,故稱這一天為「天中節」。
浴蘭節,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污為俗。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
解棕節,古人端午吃棕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游戲,故又有「解粽節」之稱。
女兒節,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菖蒲節,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邢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編輯本段【端午節食俗】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同時又有另一種端午節食,稱為「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為「角黍」的粽子,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食。
從《風土記》中記載的作法看來,當時的粽子是以黍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餘餡料。但在講究飲食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之下,今天能看到的粽子,不論是造型還是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錐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粽葉的材料則因地而異。南方因為盛產竹子,就地取材以竹葉來縛粽。一般人都喜歡採用新鮮竹葉,因為干竹葉綁出來的粽子,熟了以後沒有竹葉的清香。北方人則習慣用葦葉來綁粽子。葦葉的葉片細長而窄,所以要用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異甚巨,有達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餡葷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內容,則是最能突顯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約可分為三種:一種是純用糯米製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種是小棗粽,餡心以小棗、果脯為主;第三種是豆沙粽,比較少見。華北地區另有一種以黃黍代糯米的粽子,餡料用的是紅棗。蒸熟之,只見黃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紅艷艷的棗兒,有人美其名為「黃金裹瑪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質香軟,分為咸甜種。鹹的以新鮮豬肉,浸泡上等醬油,每隻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餡。甜粽以棗泥或豆沙為餡,上面加一塊豬板油,蒸熟,豬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適口。嘉興「五芳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餡料都經過專人選擇,有八寶粽、雞肉粽、豆沙粽、鮮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鹽豆粽也別具特色。先將糯米、紅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鹽及少許臘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個小時,煮熟再放在鐵絲網上用木炭烤黃。吃起來外焦里嫩,頗具風味。
廣東的中山蘆兜粽,特點是圓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兩種。甜的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鹹的有鹹肉、燒雞、蛋黃、甘貝、冬菇、綠豆、叉燒等。
閩南的粽子分鹼粽、肉粽和豆粽。鹼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鹼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軟、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漿尤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鹵肉、香菇、蛋黃、蝦米、筍乾等。以廈門的肉粽最為出名。豆粽則盛行於泉州一帶,用九月豆混合少許鹽,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撲鼻,也有人沾上白糖來吃。
編輯本段【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的佩飾
健人,舊時江浙一帶端五時婦女的一種飾物。一般用金銀絲或銅絲金箔做成,形狀為小人騎虎,亦有另加鍾、鈴、纓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婦女發髻,也用以饋送。《清嘉錄》雲:「(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銀絲制為繁纓、鍾、鈴諸狀,騎人於虎,極精細,綴小釵,貫為串,或有用銅絲金箔者,供婦女插鬢。又互相獻賚,名曰健人。」健人一說與艾人同意,只是以帛易艾,吳曼雲《江鄉節物詞·小序》雲:「杭俗,健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駱虎狀,婦人皆戴之,」似此則當有驅邪辟疫之作用;一說即古時的步搖,純為婦女裝飾品(蔡雲《吳獻》注)。
豆娘,舊時端五節婦女的頭飾。多見於江南。一些地區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說源於古代的步搖,一說即艾人的別樣形式。《清嘉錄》引《唐宋遺紀》雲:「江誰南北,五日釵頭彩勝之制,備極奇巧。凡以繒銷翦制艾葉,或攢綉仙、佛、合、烏、蟲、魚、百獸之形,八寶群花之類。縐紗蜘蛛,綺榖鳳麟,繭虎絨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蟬蠍,又葫蘆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寶蓋,綉球繁纓,鍾鈴百狀,或貫以串,名曰豆娘,不可勝紀。」
艾虎,舊時端午節驅邪辟祟之物,也作裝飾品。我國古代視虎為神獸,俗以為可以鎮祟辟邪、保佑安寧。《風俗通》雲:「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惡」。故民間多取虎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節的艾虎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編剪而成,或剪綵為虎,粘以艾葉,佩戴於發際身畔。端午節飾戴艾虎的風習已經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宋陳元規《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端午以艾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綵為小虎,粘艾葉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詩:『釵頭艾虎辟群邪,曉駕祥雲七寶車』。」又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綾羅製成小虎及粽子……以綵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系於小兒之背,古詩雲:『玉燕釵頭艾虎輕』,即此意也。」
畫額,時端午節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灑之,用塗小兒領及鼻耳間,以避毒物。」除在額頭、鼻耳塗抹外,亦可塗抹他處,用意一致。山西《河曲縣志》雲:「端午,飲雄黃酒,用塗小兒額及兩手、足心,……謂可卻病延年。」
長命縷,時端午節厭勝佩飾。亦稱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別稱「百索」、「辟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其俗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此類節物的形制大體有五:簡單的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系於臂膀;在五彩繩上綴飾金錫飾物,掛於項頸;五彩繩折成方勝,飾於胸前;五彩繩結為人像戴之;以五彩絲線綉繪日月星辰烏獸等物,敬獻尊長。此俗始於漢代。東漢應劭《風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絲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長命縷,一名辟兵紹」。以後相沿成習,直至近、現代。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記當時風俗:「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續羅製成小虎及粽子、壺盧、櫻桃、桑葚之類,以綵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系於小兒之背。」其中唐宋時,更有宮廷賜大臣此種節物之事。史載唐代宗興元元年端節,宮廷曾賜百索一軸。又《宋史·禮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縷延壽帶、彩絲續命縷分賜百官。節日戴以入。」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雞趕免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製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有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夥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誇小伙的對象心靈手巧。
端午的禳解、祛除及避五毒
如上所述,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種種節俗,如采葯,以雄黃酒灑牆壁門窗,飲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衛生活動。端午實在可算是傳統的醫葯衛生節,是人民群眾與疾病、毒蟲做斗爭的節日。今天這些衛生習俗仍然是應發展,並應弘揚傳承的。
端午的衛生習俗
①采葯。這是最古老的端午節俗之一。《夏小正》載:「此日蓄葯,以蠲除毒氣。」《歲時廣記》卷二十二「采雜葯」引《荊楚歲時記》佚文:「五月五日,競采雜葯,可治百病。」後魏《齊民要術·雜記》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記載,亦是制葯用。後來有不少地區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蘇於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製作中葯蟾酥;杭州人還給小孩子吃蛤蟆,說是可以消火清涼、夏無瘡癤。還有在五日於蛤蟆口中塞墨錠,懸掛起來晾乾,即成蛤蟆錠,塗於膿瘡上可使消散。這種捉蛤蟆制葯之俗,源於漢代「蟾蜍辟兵」之傳說。又如湖北監利於端午「采百草」,亦采葯草之俗。采葯是因端午前後草葯莖葉成熟,葯性好,才於此日形成此俗。
②沐蘭湯。端午日洗浴蘭湯是《大戴禮》記載的古俗。當時的蘭不是現在的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九歌·雲中君》亦有「浴蘭湯會沭芳」之句。《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五雜俎》記明代人因為「蘭湯不可得,則以午時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後來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廣東,則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葯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㈥ 清代的硯,大概價值多少
年代要是到清初, 尺寸不是特別大那麼市場價應該在3至5萬之間.
文房四寶不用太極於出手,升值空間相對還是較快的
㈦ 孤身下海撈到錢的進來哇..
:「什麼樣的生意最賺錢?」
毫無疑問人們會回答:房地產啊、教育啊、汽車啊、能源啊、IT數碼產品啊。顯然這樣的回答毫無意義,因為絕大多數商人既然已在船上,就不大容易改行跳上另外的賊船;何況這些「最賺錢的生意」僅僅是使從業者更有可能賺錢而已。
我們要的是這個問題的現實意義:怎樣才能讓商人在他們所從事的行業中賺到比別人更多的錢?因為,這是每個生意人的畢生夢想。
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應該是:「資金周轉快的生意最賺錢。或者說,在同行業中你的資金周轉比別人更快,你就最賺錢。」其實生意無不如此,一旦從事了某個行業,目標客戶群就固定了,此時你日思夜想、視同生命般重要的核心問題就應該是:如何將東西賣得更快?因為每周轉一次,你才能達到企業經營的根本目的——賺錢。你周轉得越快,賺的錢才越多。
快速周轉,時代使然。商品短缺時代,「囤積居奇」發大財,然而今天誰這樣做,誰就是「傻根」;在商品過剩現金為王的今天,最重要的發財手段就是在產品更新換代之前「快速出手,多多出手」,其中最有效的是:低價格。
過去,最有效的賺錢手段是賣高價——提高利潤率。今天,最顯著的賺錢手段已變成賣低價——提高周轉率。過去利潤高但是最終賺錢少,因為賣得少;今天利潤低但是最終賺錢多,因為賣得多。價格戰曾經備受責難,那是因為它損害了尚未開竅的、遵循傳統利潤模式的別的廠商的利益,但毫無疑問卻受到了鈔票最熱烈的追捧。
「轉=賺」,這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商業特徵。
「賺=轉」,是這個時代越來越多暴富者遵循的商業准則。
當然,不同行業有不同的周轉方式和周轉周期。房地產幾年才能交差,保暖內衣以一年為期,餐飲業則要求每天達到多次翻台率,以月為周期的行業更是數不清楚。你可以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加快周轉如格蘭仕;可以提高品牌含金量刺激購買實現周轉如海爾;你可以扁平化如美的;可以零庫存如戴爾;也可以像聯想用ERP。總之在這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你必須殫精竭慮,必須食不甘味,必須為改變資金周轉率有所作為。
如果說企業的本質是執行,那麼生意的本質就是周轉。事實上執行和周轉都是一種技巧,是技巧就有千變萬化。那麼,想辦法用更好的技巧讓它們轉得更快吧,美國GE的傑克.韋爾奇在思考這個問題,中國偏遠鄉鎮上賣干副瓜果的小攤小販也在為這個問題犯難。從這個角度而言,韋爾奇和小攤小販們的生意本質相同,他們有著同樣的商業才智,也面對著同樣亘古不變的商業難題。
那麼,除了低價,資金究竟怎樣才能轉得更快?
(一)
一沙一世界。
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生意,往往蘊含著商業世界最大的真理。
台灣宏碁電腦董事長施振榮在少年時代,曾經幫著母親賣鴨蛋和文具。鴨蛋3元1斤,只能賺3角,只有10%的利潤,而且容易變質,沒有及時賣出就會壞掉,造成經濟上的損失;文具的利潤高,做10元的生意至少可以賺4元,利潤超過40%,而且文具擺著不會壞。看起來賣文具比賣鴨蛋賺錢。
但事實上,施振榮後來講述經驗說,賣鴨蛋遠比賣文具賺得多。鴨蛋雖然利潤薄,但最多兩天就周轉一次;文具雖然利潤高,但有時半年甚至一年都賣不掉,不但積壓成本,利潤更早被利息腐蝕一空。鴨蛋利薄多銷,所以利潤遠遠大於周轉慢的文具。施振榮後來將賣鴨蛋的經驗運用到宏?,建立了「薄利多銷模式」,即產品售價定得比同行低,雖然利潤低,但客戶量增加,資金周轉快,庫存少,經營成本大為降低,實際獲利大於同行。
施振榮母子賣鴨蛋的門道,背後有著商業的一個普遍定理:資產收益率=利潤率×周轉率。少年施振榮的商業才智就體現在,他能夠同時考慮利潤率和周轉率。
(二)
但是許多中國人卻沒有這樣的商業才智,他們往往會問:「什麼樣的生意最賺錢?」無疑他們都把眼睛盯在了利潤率上而忽視了周轉率,即集中在了利潤空間大的項目(行業)上。但利潤率大的項目,往往會因價高而周轉較慢,此時資金一旦不能良性地、快速地周轉起來,終端零售商自己不但會被庫存壓死,而且整個產業鏈也會發生危機。
何伯權時代的樂百氏,就曾經遭遇過這樣的災難。1997年何伯權決意從果凍市場分一杯羹。8月份樂百氏果凍上市初期市場反應果真熱烈,銷售渠道一片急呼:要貨!要貨!1998年春節前後,市場似乎到了瘋狂的頂峰,一個省區往往幾十個車皮地要貨。何伯權頭腦發熱了,馬上擴大產能,生產線從2條增加到4條、6條、8條。等生產線上的48台機器全部安裝完畢投產之時——終端突然全面宣告滯銷!原有的樂百氏果凍全擁擠在渠道里,並沒有到消費者手中。正常的資金周轉沒能形成,樂百氏很快掉進了甜蜜的「果凍漩渦」,市場迅速垮掉。數億資金,血本無歸。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顯然,這是另一種版本的「啤酒游戲」。著名的「啤酒游戲」很清楚地告訴了人們,整個產業鏈上的資金,是如何被積壓在庫存里周轉不靈的:
零售商發現一種「情人啤酒」好賣,於是加大了每周一次的報給批發商的要貨量。但批發商向製造商要求增加發貨,要4周以後才能得到滿足(因製造商擴大生產需要時間)。於是,零售商在這等待的5周里,不斷地心急火燎地增加要貨。此時,批發商會誤認為終端熱銷,於是他會頭腦發熱成倍地放大向製造商的要貨量,此時製造商也會躁動不安地認為終端旺銷,於是他也極大地放大產能,擴大產量。整個產業鏈被一種逐級放大的錯誤信息刺激得熱火朝天。最後貨大量壓到終端之時,零售商才會發現市場的實際需求,竟然只有自己堆積如山的庫存的一小部分!此時他會突然停止要貨,但批發商的庫存早已多少倍地增加,而製造商還正在日夜不停地加速生產呢!
——最後的結局是,整個產業鏈上的流動資金,都變成了可怕的「沉淪資本」,變成了沒人要的「死貨」而不能周轉,廠家、商家,全都虧本。
樂百氏果凍之敗,就敗在「信息逐級放大」效應導致的庫存積壓上。
同樣的原因,使中國家電行業哀鴻遍野。2004年全國空調庫存超過800萬台,整個行業庫存沉澱的資金在120億元以上,有人由此預言,這樣的庫存必然導致大量的企業資金鏈斷裂。果不其然,2004年空調品牌比2003年減少了近90個,而且每一個倒閉的品牌背後都陪葬了大量的經銷商。所以美的信奉一句話:「寧可少賣,不多庫存。」
庫存一多,資金周轉就會減慢。
庫存再多,資金周轉就是做夢。
(三)
我們認為,不同的生意本質其實都是一樣的。對施振榮如此,對何伯權也是如此,那就是透過迷亂表象抓住周轉實質。然而大多數人對周轉又如此漠然,以至權威專家程曉華多次大聲疾呼:「這是大多數企業最容易忽視,但恰恰又是非常關鍵甚至是致命的一個問題!」
今天,資金周轉率的競爭已經成為現代商業競爭的核心,所以你必須時刻清醒地知道:第一,你有多少錢每天躺在倉庫里睡大覺?庫存資金的有效利用率是多少?第二,你的資金每年周轉多少次?每周轉一次,你的收益有多大?
一句話:怎樣才能讓你的資金周轉得更快?這已成為一個歷史性命題。
7天一次的超高速庫存周轉,使其大賺鈔票;庫存超過7天,產品立即處理掉。「IT產品永遠在跌價。如果貨物3個月沒賣掉,那就是損失;如果7天賣掉,就能賣到最好的價格、最好的利潤。」
周轉講究的是速度。陸地上速度最快的是「磁懸浮列車」。
速度,也正是宏圖三胞最為誘人的絕殺秘技。成立僅3年、總部位於南京的宏圖三胞在華東擁有35家分店,營業額高達25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IT零售賣場。2004年7月,創造了7天零售額超過1.2億元的業界奇跡!一騎絕塵,將所有傻了眼的競爭對手遠遠拋在身後。
宏圖三胞究竟以什麼樣的方法,實現了比競爭對手更快的周轉?
眾所周知,傳統電腦城遍布天下。它們都是宏圖三胞最大的競爭對手。
但是電腦城採取的模式往往是租賃制,即電腦城只提供場地,而產品和物流由租賃的經銷商自行解決。在這種模式下,單打獨斗的各個經銷商很難形成規模效應,其在物流方面也缺乏話語權。散亂的經營最終使廠商、電腦城、經銷商、消費者四方的利益,都難以得到真正滿足。
而宏圖三胞卻不一樣,它將自己定位為大型終端零售商,整個賣場自己經營。宏圖三胞選擇這樣的定位,是因為多年以來,以沃爾瑪、家樂福、國美、蘇寧為代表的強勢渠道已經成為一種質量和信譽的品牌象徵,對終端市場有著巨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同樣,IT廠商如果想要進入華東市場,就無法忽略宏圖三胞35家強勢連鎖賣場一手攬盡重點市場的巨大控制力。此時廠商已別無選擇,要進入市場,就必須進入宏圖三胞。
戰略定位不同導致規模效應不同,最終宏圖三胞獲得的規模利益是:
①廠家供貨量大、價格低。這是宏圖三胞以比競爭對手更低的價格加速周轉最重要的條件;
②更加優惠的賬期。現金持有量大大增加,現金周轉更加良性;
③產品買斷。巨大的銷售量讓廠家願意讓宏圖三胞獨家銷售其新產品;
④產品特供。由宏圖三胞向廠家定製的特有產品。
這些利益,傳統電腦城裡面的經銷商都不可能獲得,當他們的產品賣不動的時候,宏圖三胞已經不知周轉多少次了。
僅僅是因為決策者戰略定位不同,兩種業態就有了完全不同的命運。
㈧ 青島歷史名人1-2位,越詳細越好,趕緊的,學校急用。。。
我說幾個土生土長的青島人吧!
胡繹陽,青島人,祖籍青島即墨,後定居城陽流亭,是中國胡氏第17世祖先,關於胡繹陽的傳說很多,很多人稱其為青島的老神仙,守護神,著有《農牧綱鑒》等,著名的千難萬難不離嶗山就是他說的,現在流亭有胡繹陽真人廟,世代享受香火。
王懿,青島人,祖籍青島大棗園村,是現在大棗園王氏的祖先,清朝雍正皇帝的老師,雍正為了表彰其功勞,特此牌坊2座,現在是青島的重點保護文物,王懿兄弟7人皆為進士及第。
王仙坡,青島人,祖籍青島大棗園村,青島著名畫家,是國畫大師李苦禪的弟子,曾經到日本留學,現在大棗園村有王仙坡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