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深圳企業行業類別製造業改成批發業,在網上哪個網站更改可以給我網址嗎
http://www.szmqs.gov.cn/
工商網
http://www.sztax.gov.cn/
稅務網
『貳』 公司為製造業,增加批發零售的經營范圍怎麼辦理
採取新的銷售模式 比如網路營銷 小弟 就是做網路營銷和電子商務的
也就了解這個了. 只要你的產品有競爭力 就不怕銷售不出去的
『叄』 銷售公司可以轉為製造業公司嗎
這么說吧,我只是有個建議,你如果是自己開的單純銷售的公司的話,可以直接去和單純生產的企業去談合作,或者是合並,這樣是雙贏的效果. 當然方方面面都要做好計劃,但是在周密也會產生問題,這個到時候再解決不遲!如果你方勢力大,可以收購一個單純生產製造的企業.合並么!因為眼下正好我們也在做這樣的事情,所以給你個建議.有事再問哈
『肆』 中國傳統製造業如何轉型
傳統製造業是中國私營企業內居於主導地位的產業,特別是沿海的浙江、廣東、福建省,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傳統製造業是改革開放後私營企業快速發展的基礎。中國加入WTO後,製造業和加工工業中的紡織、服裝、鞋襪、中小型器械工具、食品加工等,成為私營企業出口創匯的主體,並獲得了快速增長。
現存的問題主要是以下方面:
其一,勞動者權益保護體制正在形成,工人工資的標准隨之上升,私企老闆已預知今後幾年工資成本的大幅上升;
其二,對傳統製造業和加工工業來講,對經過原始積累階段但缺乏現代公司運作知識的企業家們來講,創新就好像是葉公好龍,這也恰恰在中國企業家身上驗證了美國哈佛大學的一句名言:「企業不創新是要死的,但創新可能死得更快」。這是因為,對傳統製造業和加工工業企業而言,創新不僅需要技術和資本,更需要新的企業管理制度和新的市場,創新需要超額利潤。在這點上,中小型私營企業在相當程度上會在「創新」競爭中,成為壟斷公司和大型專業公司口中的小魚,中小企業要想獲得超額潤,只有在同業大鱷們打盹的時候才能完成。
其三,中國的資本市場發展嚴重滯後,對中小企業發展的創業基金尚且不足,因此,對民營企業的創新資本更不要指望資本市場的支持。而傳統製造業和加工工業的現金流盡管在表面上看較為充分,但若轉型或在新的領域投入資本,將隨時可能發生舊產業資本的資本鏈扭曲,而新產業資本頭重腳輕的局面,甚至可能最終引發企業的資本鏈斷裂。
由此,我們就需要換一種思維方式看待中國企業的轉型,簡言之,我認為傳統產業的轉型不應是對舊產業的革命,而應是穩定存量並逐漸優化存量,在新興產業上下功夫,新興產業作為新的增量,可謀求其高開高走,力爭緊跟甚至超越國際市場步伐。
客觀認識中國國情後,我們將發現:
第一,中國作為世界的製造中心不是什麼壞事,這是中國的國情。中國有大量勞動力,有加工工業所需的資源,有能源的供給(盡管不充分),有可形成龐大產品生產能力的基礎,有為製造業和加工工業發展提供支持的配套產業,有提升製造業和加工工業產業升級的技術實力。這些,在其他國家、其他區域都很難匹配得如此齊全,所以,作為製造中心也是要有資格和條件的。對此,中國要當仁不讓。
第二,傳統製造業的轉型,決不是要削弱製造業的規模,也不是不再作世界的製造中心,而是在國家經濟整體發展上,重點發展新興產業及新興產業在整體產業中的規模。與此同時,提升傳統產業的製造能力、技術水平、管理能力。在轉型內容上,科學把握供需市場的變動規律,逐步抬高在國際市場的產品價格平台。
也就是說,國家要對傳統產業的轉型加以政策干預和引導。有效地控制傳統產業,主要是控制出口加工型產業的數量,抓出口總額、控制企業數量。因為,如果中國加工產品的出口總量下降10%,我估計全球加工產品的價格就會上升5%以上(當然,這還需要認真推算,我僅是估算),中國加工品出口總量減少30%,我估計全球加工品價格的升幅完全有可能上升30%以上。這種價格空間的變化,足以使中國的出口加工型企業完成一次次的優存劣汰。而政府要做的就是制定產業准入門坎,阻止或限制劣質公司的進入和生存,維護「Made in China」的全球價格。
『伍』 新政策說製造業稅率降低到13%,那工廠製造業的下屬的批發銷售分公司降稅嗎
「將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
「等行業」
說明16%的稅率調整為13%
一般納稅人的銷售增值稅稅率也是如此
『陸』 製造業和批發零售業有什麼區別要做企業行業分類表示分不太清……
製造業的領域很多的,只要你想生產都是製造。自己生產的都是製造、這樣的話你的市場信任要多,要廣,你也可以開個銷售公司,比如貿易公司。商貿公司。等等,
『柒』 傳統製造業改如何轉型
其實你可以試試上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統,如MES,以前都是靠人去計劃,去排產,去管理,現在可以機械為主,人工為輔,讓整個車間看起來更有條有理,可以大大的增加交付率,減少刀具成本,提高質量。
『捌』 如何界定批發企業為大形企業
中小企業不僅僅是一個概念問題,而且是一個如何界定企業規模的實踐問題;中小企業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而是一個相對大企業而言的概念。中小企業還是一個合成詞,是中型企業與小型企業的合稱,是近幾年來才出現的片語。我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中期提出的是大中型企業和小企業,直到九十年代後期才提出中小企業。
2003年2月,國家四部門下發了《中小型企業標准暫行規定》,廢止了工業企業以生產能力或生產用固定資產作為劃分企業規模的標准,建立了以年末從業人員人數、資產總計及全年產品銷售收入為指標的新標准。
中小企業標准暫行規定
(國經貿中小企[2003]143號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制定本規定。
二、中小企業標准根據企業職工人數、銷售額、資產總額等指標,結合行業特點制定。
三、本規定適用於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其中,工業包括采礦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本標准以外其他行業的中小企業標准另行制定。
四、中小企業標准為:
工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2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為4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3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資產總額4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
建築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3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4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6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資產總額4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
批發和零售業,零售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500人以下,或銷售額15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100人及以上,銷售額1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批發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2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1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
交通運輸和郵政業,交通運輸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3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5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郵政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1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4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
住宿和餐飲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800人以下,或銷售額15000萬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4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
五、本規定中,職工人數以現行統計制度中的年末從業人員數代替;工業企業的銷售額以現行統計制度中的年產品銷售收入代替;建築業企業的銷售額以現行統計制度中的年工程結算收入代替;批發和零售業以現行統計制度中的年銷售額代替;交通運輸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企業的銷售額以現行統計制度中的年營業收入代替;資產總額以現行統計制度中的資產合計代替。
六、本規定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各類所有制和各種組織形式的企業。
七、企業類型的確認以國家統計部門的法定統計數據為依據,不再沿用企業申請、政府審核的方式。
八、本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國家經委等五部委1988年公布的《大中小型工業企業劃分標准》及1992年公布的該標準的補充標准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