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要在安徽開書店。。但教輔書在什麼地方進貨了
書店進貨有以下幾種方式。
1、出版社直接發貨,出版社包括民營和國有的。也就相當於直接從廠家進貨。
2、在安徽就從安徽大市場進貨。裡面的書店都是做批發的,全省批發,那邊書全,選書就在那選。
3、你所在地方的市區也有做批發的書店。比如潁上,就可以從阜陽進貨,好像集中在阜陽龍門商場。
4、可以從同城的書店進貨。比如你在安慶懷寧,也可以從私人書店批發一些(適合少量的)。
『貳』 有哪些圖書公司是做教輔類圖書的 主要是組稿、審稿、選題策劃,請大家幫忙推薦比較好的公司謝謝!
江蘇春雨教育集團。。專門做教輔的,從小學到高中都很齊全。。質量不錯,速度也可以。。
『叄』 阜陽市有什麼好點的公司嗎
自己加盟一個甜品店在阜陽很有前途的,上海的克莉斯汀的連鎖就很牛!可以考慮下。
個人覺得常規的路子不會很有前途,可能做了很多年仍然不會有大的起色,一定要有創意,充分考慮後做個可行的計劃!
『肆』 本人想開一家中小學生教輔資料的書店,請各位行家推薦幾個大型全面的教輔批發市場
武漢圖書大世界 長沙定王台圖書批發市場 北京甜水園
『伍』 在安徽或阜陽有沒有大型的圖書批發市場
安徽和阜陽是包含與被包含關系,你的說法有些問題吧?阜陽地方我比較熟悉,阜陽的在鼓樓就是。兩一個你說的是安徽合肥吧,在大市場。
『陸』 ·阜陽有沒有書籍批發市場,希望大家能幫助我。萬分感謝。
阜陽有書籍批發市場在瑤海大市場~
市內坐公交 14 16 路到瑤海下 就可以了
就在瑤海裝飾城旁邊~
『柒』 全國最大的教輔圖書批發市場在什麼地方
北定州等周邊地區,山西運城及周邊地區
『捌』 做教輔圖書的現在有多少有實力的公司
國內的圖書市場好像沒有可以稱得上品牌的圖書。
品牌,按照漢語的字面講就是商品的名號,與「品牌」這個詞對應的英語單詞brand的意思是「商標,牌子,烙印」。但在商品營銷學中,品牌這個概念的含義比字面意義更豐富一些。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菲利普·科特勒認為:品牌是一種名稱、名詞、標記、符號或設計,或是它們的組合運用,其目的是籍以辨認某個銷售者或某群銷售者的產品或勞務,並使之同競爭對手的產品和勞務區別開來。簡單地說,品牌是加在商品或服務上的一個標記,這個標記使這種商品或服務區別與同類商品或服務。
品牌對於企業來說代表企業的精神,代表企業對消費者的承諾,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對於消費者來說是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對於競爭對手來說是企業的競爭手段。
在現代普通商品生產和銷售中,品牌的重要性無須多說。一個聲譽卓著的品牌,會得到消費者的青睞,給生產廠家和經銷商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一個品牌的創立,固然需要依賴廣告宣傳擴大影響,但品牌的根本是上乘的質量和良好的信譽。假如沒有後者的支撐,無論廣告宣傳如何天花亂墜,都無法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反倒有欺騙消費者之嫌,最終會失去消費者。1996年秦池在中央電視台廣告招標中以6666萬元奪得頭標,秦池酒名揚海內。1997年秦池再次以3.212118億元奪得頭標,但巨額廣告支出和標王的榮耀並沒能給秦池帶來滾滾財源,而是苦酒一杯。巨額資金的支出使得秦池在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時捉襟見肘,生產線不夠,便采購川酒勾兌。怎料東窗事發,秦池名聲掃地,產品大量積壓,廣告費無從著落,「標王」終於悄然退場。
圖書也是商品,從這個角度講,圖書也應該有品牌。問題在於構成圖書品牌的是什麼?加在圖書上的哪些標記使一種書區別於另一種同類的書?
首先需要考慮的是書名和作者。假如拋開版本差異,可以說同一作者的同名著作,無論是手寫還是印刷,無論由哪家出版社出版,其內容都是相同的。書名和作者並不能把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同一種書區別開,因此書名和作者並非構成圖書品牌的要素。
其次需要考慮的是編者、注釋者和譯者。同樣的材料,由不同的編者來處理,其結果可能有巨大差異。編者的趣味、見識、學問都體現在其編纂的作品中。注釋者的情況與編者類似。同一部著作,經過不同的注釋者解釋,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意義。譯者是兩種語言的溝通者,在翻譯作品中體現著譯者對原作的理解,譯者對翻譯的態度以及譯者的語言風格。同一部著作,由不同的編者、注釋者和譯者來處理,必定造成差異。因此,編者、注釋者和譯者是構成圖書品牌的一個要素。
第三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出版者。出版者對圖書的選擇有自己的原則和品味,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會形成自己的風格。出版者的名字代表一種精神,代表一定的編輯實力,代表一定風格的裝幀、印刷和裝訂。
第四個需要考慮的圖書系列或叢書。一套叢書,有一定的選題原則和設計風格,選題原則決定入選的圖書,使一套叢書區別於同類的其他叢書;設計風格服從於選題原則,也使一套叢書在外觀上區別於其他叢書。叢書名就代表這些東西,它也是加在一種圖書上的特殊標記。
從以上的簡單考察,可以看出構成圖書品牌的主要是三個要素:1. 編者、注釋者和譯者;2. 出版者;3. 叢書。
改革開放前,我國的圖書出版業是一個分工細致、控制嚴格的壟斷行業。出版社可以出版的圖書種類,每年出版的圖書品種數量都是由政府部門嚴格控制的。在計劃控制下,構成圖書品牌的那些要素並不能發揮作用。隨著改革開放,政府對出版業的控制逐漸放鬆,各出版社之間才開始有了一定程度的競爭。原來的國家級大出版社由於歷史的優勢,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圖書品牌。自解放初期各出版企業重組和調整以來,人民出版社負責出版政治書籍和革命導師、領袖著作,商務印書館負責出版外國學術名著和外語詞典及教材,中華書局負責出版中國古籍,人民文學出版社負責出版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中國現代文學作品、外國文學翻譯作品。這些出版社由於編輯力量雄厚,風格嚴謹,出版的各種書籍質量上乘,它們的名字就是很好的品牌,在改革開放初期,成為讀者購書的首選。1978年成立的上海譯文出版社憑借「外國文學名著叢書」、「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叢書」,1986年恢復獨立建制的三聯書店,憑借其歷史聲譽和新推出的「西方現代學術文庫」、「學術前沿」、「文化生活譯叢」也逐漸有了自己的品牌。
但從八十年代後期開始,一些國家級大出版社並沒有好好利用自己的優勢,沒有積極開拓新產品,有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只是翻印舊書,對已有的品牌也不加珍惜,甚至丟棄了自己的品牌。人民文學出版社和上海譯文出版社共同出版的「外國文學名著叢書」、「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叢書」無疾而終;商務印書館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從書」只是舊書換新皮,很少新品種。最糟糕的是中華書局,不僅沒有利用自己的優勢,積極整理出版中國古籍,在對圖書市場缺乏認真研究的條件下,花費大量資金盲目推出教輔類圖書和旅遊讀物,出版價格昂貴的白話二十四史,造成大量圖書積壓,使自己陷入了困境。
而一些在八十年代中後期新成立的小出版社,在國家級大出版社的夾縫中,憑借敏銳的眼光和魄力,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品牌,發展壯大起來。其中有兩個出版社值得一提,一是廣西的灕江出版社,一是江蘇的譯林出版社。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才成立的灕江出版社,最初憑借「外國文學名著」從書嶄露頭角。這套小從書有意避免與人民文學出版社和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外國文學名著叢書」重復,選擇了一些被「外國文學名著叢書」遺漏的外國文學名著,對譯者的選擇也很嚴格,其中不少是研究外國文學的專家。這套小叢書中的文學名著篇幅不大,用小開本印刷,價格低廉,頗受歡迎。隨後推出「獲諾貝爾文學獎從書」,系統介紹二十世紀各國文學。可以說,正是這套大型叢書奠定了灕江出版社在中國出版業的地位。
「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叢書」最初的選題頗為保守,其定位雖然是二十世紀外國文學,但真正能夠代表二十世紀外國文學的一些經典之作卻被排斥在外,譬如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1988年成立的譯林出版社,針對廣大讀者了解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的迫切願望,不失時機,於1989年推出普魯斯特的主要作品《追憶似水年華》第1冊《在斯萬家那邊》,1991年出版最後一冊《重現的時光》,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將這部巨著全部出齊了。為了盡快推出這部巨著,出版社選擇了十幾位譯者分工合作翻譯。這雖然不是很好的辦法,但出版社對譯者的選擇還是比較嚴格的,這些譯者多半是高等學校的法語教師,在此之前已有翻譯作品出版。更重要的是這些譯者對這部巨著的翻譯都非常認真。責任編輯韓滬麟本人就是研究、翻譯法國文學的學者,這也是翻譯質量的一重保障。
在成功推出普魯斯特的的巨著之後,1994年,譯林出版社又用半年多的時間出版了蕭乾、文潔若翻譯的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上中下三卷)。這兩位著名的翻譯家不僅把這部令人費解的巨著翻譯成了中文,為了便於讀者理解,還添加了很多注釋。
這兩套巨著的翻譯出版,為譯林出版社帶來了良好的聲譽。隨後又推出「世界文學名著」叢書,這套叢書到現在已經出版近200種,成為國內同類叢書中最大的一套。如今的譯林,已經不是出版業的小老弟,每年出版圖書近500種,大多數還不斷再版,每年出書總碼洋超億元。
出版社要在讀者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必須堅持不懈地為讀者提供好書、新書。創造一個圖書品牌不容易,要把它保持下去,發揚光大,也許更難。人民文學出版社和上海譯文出版社共同編輯出版的「外國文學名著叢書」、「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叢書」這兩套叢書沒有能夠生存下來,實在令人遺憾。更令人遺憾的是這兩家出版社對圖書市場的反應非常遲鈍,對很多讀者迫切需要而又早已絕版的書不予再版,以至被其他出版社搶走出版權。譬如,羅念生翻譯的希臘悲劇和喜劇,多半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羅念生和周啟明(作人)共同翻譯的三卷《歐里庇得斯悲劇集》也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但這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版的不可多得的翻譯精品中,只有6種在1979年再版過,其中大部分沒有再版。《歐里庇得斯悲劇集》中周作人翻譯的13部,由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購得出版權,仍以《歐里庇得斯悲劇集》的名字在2003年作為「苦雨齋譯叢」中的一種出版。羅念生去世後,其翻譯作品的出版權被上海人民出版社購得,2004年出版了《羅念生全集》。草嬰獨自翻譯的12卷《托爾斯泰文集》原本是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名牌產品,1997年卻由外文出版社和上海遠東出版社出版,2004年又以《托爾斯泰小說全集》之名,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這兩家出版社對自己的品牌不加珍惜,對自己出版過的優秀作品不予再版,聽任其版權流失,卻熱中於出版無甚價值的英美暢銷書,簡直愚不可及。
圖書業界有識之士已陸續發表高見,闡述了「品牌戰略是出版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圖書品牌化是21世紀中國書業的必然選擇」等鮮明的觀點。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等老牌出版社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強勢地位,不僅在於它們有悠久的企業發展歷史,更在於它們有眾多的不可替代的品牌圖書作為依託。
大凡成功的企業經過了產品經營、資本經營到品牌經營幾個階段,品牌經營可以說是成功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最高層次。據有關資料表明,當今世界生產的著名品牌在整個產品中所佔比例不足3%,但其擁有的市場份額則高達40%以上,銷售額超過50%。由此可見,誰擁有品牌產品,誰就擁有消費者,誰就贏得市場。清華大學出版社的計算機圖書、北京大學出版社的學術類圖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考研和社科類圖書等,都已成為一種品牌為廣大讀者所接受。其成功的原因就在於,這幾家出版社根據自身的專業經驗、優勢特色、規模大小、資金實力、編輯水平等准確設計自身的市場定位,並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有選擇有側重地營造主導品牌圖書,樹立起恆定的品牌形象,擁有廣大而穩定的目標讀者群,最終贏得了極高的市場佔有率。這說明,出版企業應把營造品牌圖書作為應對市場競爭的必然選擇。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有相同的感受:在眼花繚亂的同類商品面前,我們更願意選擇那些知名度、信譽度高的品牌產品,即使價格昂貴也在所不惜,因為它更能使消費者滿意、放心。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品牌效應,圖書亦如此。讀者對於品牌圖書的認同心理直接形成了一種購書定勢。比如:要買典籍類圖書會去找中華書局,要買工具類圖書會去找商務印書館,要買文學名著會去找人民文學出版社,要買外語類圖書會去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農民朋友要買農業實用科技類圖書會去找金盾出版社。由此可以看出,出版社在締造品牌圖書的過程中,也成功地把自己推上了品牌出版社的位置。具有這樣的品牌形象還可帶動本社其他圖書的銷售,獲取圖書出版的最大效益。遺憾的是,我國出版業目前擁有的品牌還寥若晨星,現在已到了張揚品牌意識和呼喚出版品牌誕生的時候了,讓我們張開熱情的雙臂擁抱品牌吧。
(作者單位:山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