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財務報表要從哪些方面進行分析
進行財務報表分析時,根據分析任務的不同,一般要經過以下步驟:確立分析標准,確定分析目標,制定分析方案,收集數據信息,核實並整理信息資料,分析現狀,作出分析結論,反饋。
(1)確立分析標准。
這一步驟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站在何種立場進行分析,二是以何種標准進行分析比較。財務報表使用者因為立場不同,所以分析目的也各有差異。沒有比較,就不能稱其為分析,因此財務報表分析注重比較。對企業財務報表進行比較時,必須有一個客觀的標准,並以此為標准來衡量企業財務報表中的有關資料,從而較為客觀地確定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2)確定分析目標。
財務報表分析目標,依分析類型的不同而不同:信用分析目標,主要是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和支付能力;投資分析目標,主要是分析投資的安全性和盈利性;經營決策分析目標,是為企業產品、生產結構和發展戰略方面的重大調整服務;稅務分析目標,主要分析企業的收入和支出情況。
從分析形式來說,有:日常經營分析,主要分析實際完成情況及其與企業目標偏離的情況;總結分析,要對企業當期的生產經營及財務狀況進行全面分析;預測分析,要弄清企業的發展前景;檢查分析,要進行專題分析研究。
(3)制定分析方案。
分析目標確定之後,要根據分析量的大小和分析問題的難易程度制定出分析方案。例如是全面分析還是重點分析,是協作進行還是分工負責。要列出分析項目,安排工作進度,確定分析的內容、標准和時間。
(4)收集數據信息。
分析方案確定後,根據分析任務,收集分析所需數據資料。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都與內外部環境的變化相關聯,會計信息只反映經濟活動在某一時期的結果,並不反映經濟活動發生發展的全過程;財務報表能部分地反映產生當前結果的原因,但不能全面揭示所分析的問題。因此,需要分析者收集相關資料信息。
信息收集內容一般包括:宏觀經濟形勢信息;行業情況信息;企業內部數據,如企業產品市場佔有率、銷售政策、產品品種、有關預測數據等。
信息收集可通過查找資料、專題調研、座談會或相關會議等多種渠道。
(5)核實並整理信息資料。
首先核對和明確財務報表是否反映了真實情況,是否與所收集到的資料有較大出入。作為企業內部分析,如發現資料、數據不真實、不全面,可進一步查對,尋求真實情況。但對企業外部分析者來說,就比較困難。
對於具體資料的整理,首先要將資料分類,例如可以分成經濟、產業和個別公司企業等三大類,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資料分類後,對於重復的、過時的、矛盾的資料予以剔除,從而減少不必要的負擔,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企業概況整理。因為習慣上必須在分析報表的前言部分對所分析企業的概況作一個介紹,所以扼要整理諸如企業歷史、業務范圍、股東人數、職工人數、研究發展等資料,可以便於以後撰寫報告。
(6)分析現狀。
分析現狀是指根據分析目標和內容,評價所收集的資料,尋找數據間的因果關系,聯系企業客觀環境情況,解釋形成現狀的原因,揭示經營失誤,暴露存在的問題,提出分析意見,探討改進的辦法和途徑。
(7)作出分析結論。
由於企業經濟活動的復雜性和企業外部環境的多變性,要求我們撰寫財務報表分析報告時遵守一定的原則。這些原則一般都是實踐經驗的總結。下面我們僅列出幾條,更多的分析原則應該來自於讀者自身的實踐經驗。
①盡可能地收集所需資料,掌握真實情況。
財務報表分析的依據是所掌握的信息資料。由於各項財務報表分析目標之間具有相關性,所以我們在進行分析前,既要掌握分析目標所需指標的資料,又要了解相關指標的因果關系;既要收集企業內部的報表資料,又要掌握企業環境的變化情況;既要有客觀數據資料,又要有文字意見材料。只有充分地佔有信息資料,才能作出正確的分析結論。一個新情況、新信息的出現,有可能改變分析結論。
②指標對比,綜合判斷。
企業的經濟業務是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的,指標數值也具有相對性。同一指標數值,在不同的情況下反映不同的問題,要通過指標對比、指標綜合來分析問題、揭露矛盾。比如,企業擁有大量銀行存款,這可能是企業銷售量劇增的結果,也可能是企業無事可做,不善於利用資金的反映。要通過指標聯系,綜合分析判斷,得出分析結論。
③點面結合,抓住重點。
在進行財務報表分析時,往往一兩個指標不能說明問題,既要對指標本身的數值作出分析解釋,又要對該指標數值對其他方面所產生的影響作出解釋,要通過一個指標的變化,追溯到其他指標的變化。要既見樹木又見森林,不能就指標論指標。比如,企業資金結構的惡化,要同企業實現利潤情況、企業資金增減情況結合分析,看是否會導致企業財務狀況惡化,通過分析,抓住關鍵和本質。
④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
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財務報表分析也是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由於現代企業面臨復雜而多變的外部環境,而這些外部環境有時很難定量,但環境的變化卻對企業的產業發展、投資目標的實現以及企業銷售情況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在定量分析的同時,要作出定性判斷,在定性判斷的基礎上,再進一步進行定量分析和判斷。
⑤靜態與動態相結合。
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我們所收集到的信息資料,一般是過去情況的反映。在新的形勢下,同樣的投入可能會有不同的產出。因此,要時刻注意數值的時間性,在弄清過去情況的基礎上,分析在當前情況下的可能結果。要聯系企業和投資者、決策者的實際情況,靜態和動態相結合,對指標值的含義作出判斷,以便為決策服務。不結合實際情況,就不可能提出建設性的分析意見。
(8)反饋。
反饋強調將新資料投入下一個資料處理系統,希望能改善產出,並且使分析結果及決策更為准確。由於經濟的發展充滿不確定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資料產生了,原來重要的資料可能已變得次要,原來次要的或受忽略的資料,卻變得非常重要。因此,財務報表分析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新資料的反饋工作不可忽視。例如,今年所做的財務分析,等到明年再分析時,應補充今年增加的資料,並剔除不合時宜的舊的資料。
Ⅱ 公司財務報表應包含哪些內容
財務報表主要是三張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
一、資產負債表根據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或股東權益,下同)之間的勾稽關系,按照一定的分類標准和順序,把企業一定日期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各項目予以適當排列。它反映的是企業資產、負責、所有者權益的總體規模和結構。即,資產有多少;資產中,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各有多少;流動資產中,貨幣資金有多少,應收賬款有多少,存貨有多少,等等。所有者權益有多少;所有者權益中,實收資本(或股本,下同)有多少,資本公積有多少,盈餘公積有多少,未分配利潤有多少,等等。
二、利潤表中,企業通常接各項收入、費用以及構成利潤的各個項目分類分項列示。也就是說收入按其重要性進行列示,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費用按其性質進行列示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其他業務支出營業外支出、所得稅等;利潤按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等利潤的構成分類分項列示
三、現金流量表中,以三大項列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項目下包括銷售商品勞務、受到稅費返還、其他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等於生產經營有關的項目。
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包括收回投資所受到的現金、取得投資收益所受到的現金、處置固定資產等收回的現金凈額。
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包括吸收投資所受到的現金、借款收到的現金
除以上三項外,第四項:匯率變動對現金的影響。第五項: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
上市公司現金流量表的分析向來是難點。
Ⅲ 開一家公司需要做哪些財務報表
需要做財務負債表和損益表,有的企業還要做現金流量表,向稅務局報送的表,一般稅務局都有現成的表,不需要自製。都有固定的格式
Ⅳ 公司財務上要做哪些表格
公司財務上要做的表格有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得稅報表。
資產負債表為會計、商業會計或簿記實務上的財務報表之一,與購銷損益帳、現金流量表、股東權益變動表並列企業四大常用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利用會計平衡原則,將合乎會計原則的資產、負債、股東權益交易科目分為「資產」和「負債及股東權益」兩大區塊,在經過分錄、轉帳、分類帳、試算、調整等等會計程序後,以特定日期的靜態企業情況為基準,濃縮成一張報表。其報表功用除了企業內部除錯、經營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讓所有閱讀者於最短時間了解企業經營狀況。
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的報表由於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間的情況,所以,又稱為動態報表。有時,利潤表也稱為損益表、收益表。
現金流量表是財務報表的三個基本報告之一,所表達的是在一固定期間(通常是每月或每季)內,一家機構的現金(包含銀行存款)的增減變動情形。
Ⅳ 做財務報表年報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現代企業要寫出一份高質量的財務分析報告並非易事。撰寫財務報告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1.要清楚明白地知道報告閱讀的對象及報告分析的范圍。
報告閱讀對象不同,報告的寫作應因人而異。
比如,提供給財務部領導可以專業化一些,而提供給其它部門領導尤其對本專業相當陌生的領導的報告則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時提供給不同層次閱讀對象的分析報告,則要求分析人員在寫作時准確把握好報告的框架結構和分析層次,以滿足不同閱讀者的需要。
再如,報告分析的范圍若是某一部門或二級公司,分析的內容可以稍細、具體一些;而分析的對象若是整個集團公司,則文字的分析要力求精練,不能對所有問題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幾個重點問題進行分析即可。
2.了解讀者對信息的需求,充分領會領導所需要的信息是什麼。
記得有一次與業務部門領導溝通,他深有感觸地談到:你們給我的財務分析報告,內容很多,寫得也很長,應該說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遺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獲得的信息卻太少。寫好財務分析報告的前提是財務分析人員要盡可能地多與領導溝通,捕獲他們「真正了解的信息」。
3.報告寫作前,一定要有一個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
財務分析報告的框架具體如下:報告目錄―重要提示―報告摘要―具體分析―問題重點綜述及相應的改進措施。
「報告目錄」告訴閱讀者本報告所分析的內容及所在頁碼;
「重要提示」主要是針對本期報告在新增的內容或須加以重大關注的問題事先做出說明,旨在引起領導高度重視;
「報告摘要」是對本期報告內容的高度濃縮,一定要言簡意賅,點到為止。
無論是「重要提示」,還是「報告摘要」,都應在其後標明具體分析所在頁碼,以便領導及時查閱相應分析內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讓領導們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對報告的整體性認識以及本期報告中將告知的重大事項。
「問題重點綜述及相應的改進措施」一方面是對上期報告中問題執行情況的跟蹤匯報,同時對本期報告「具體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點問題進行集中闡述,旨在將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給領導留下深刻印象。
「具體分析」部分,是報告分析的核心內容。「具體分析」部分的寫作如何,關鍵性地決定了本報告的分析質量和檔次。要想使這一部分寫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個好的分析思路。例如:某集團公司下設四個二級公司,且都為製造公司。財務報告的分析思路是:總體指標分析―集團總部情況分析―各二級公司情況分析;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計分析展開;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銷售情況分析―成本控制情況分析展開。如此層層分解,環環相扣,各部分間及每部分內部都存在著緊密的勾稽關系。
4.財務分析報告一定要與公司經營業務緊密結合,深刻領會財務數據背後的業務背景,切實揭示業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財務人員在做分析報告時,由於不了解業務,往往閉門造車,並由此陷入就數據論數據的被動局面,得出來的分析結論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有必要強調的一點是:各種財務數據並不僅僅地通常意義上數字的簡單拼湊和加總。每一個財務數據背後都寓示著非常生動的增減、費用的發生、負債的償還等。財務分析人員通過對業務的了解和明察,並具備對財務數據敏感性的職業判斷,即可判斷經濟業務發生的合理性、合規性,由此寫出來的分析報告也就能真正為業務部門提供有用的決策信息。財務數據畢竟只是一個中介,因而財務數據為對象的分析報告就數據論數據,報告的重要質量特徵「相關性」受挫,對決策的「有用性」自然就難以談起
Ⅵ 財務報表主要看哪些數據
財務報表可以從六個方面來看,以發現問題或作出判斷。
1、看利潤表
對比相鄰兩年收入的增長是否在合理的范圍內。
2、看企業的壞賬准備
有些企業的產品銷售出去,但款項收不回來,但在賬面上卻不計提或提取不足,這樣的收入和利潤就是不實的。
3、看長期投資是否正常
有些企業在主營業務之外會有一些其他投資,看這種投資是否與其主營業務相關聯,如果不相關聯,那麼,這種投資的風險就很大。
4、看其他應收款是否清晰
有些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上,其他應收款很亂,許多陳年老賬都放在裡面,有很多是收不回來的。
5、看是否有關聯交易
尤其注意年中大股東向上市公司借錢,到年底再利用銀行借款還錢,從而在年底報表上無法體現大股東借款的做法。
6、看現金流量表是否能正常地反映資金的流向
注意今後現金注入和流出的原因和事項。
(6)批發公司財務報表需要考慮哪些擴展閱讀:
財務報表分析注意事項:
1、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談
財務分析重在揭露問題,查找原因,提出建議。所以分析內容應當突出當期財務情況的重點,抓住問題的本質,找出影響當期指標變動的主要因素,重點剖析變化較大指標的主、客觀原因。
2、忌千篇一律,文章格式化
每一個時期的財務分析無論是形式和內容都應有自己的特色。內容上的突出重點、有的放矢,形式上的靈活、新穎、多樣,是財務分析具有強大生命力的首要條件。形式呆板,千篇一律,甚至抽換上期指標數據搞「填空題」似的八股文章,是財務分析之大忌。
3、忌淺嘗輒止,停留於表面現象
往往表面良好的指標後面隱藏著個別嚴重的缺點、漏洞和隱患,或若干難能可貴的某些優點被某些缺點所沖淡。這就要求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而要善於深入調查研究,善於捕捉事物發展變化偶然中的必然,去偽存真的加工、分析,才會得出對企業財務狀況客觀、公正的評價。
Ⅶ 財務報表要關注哪幾項
所謂財務報表分析,就是以財務報表為主要依據,採用科學的評價標准和適用的分析方法,遵循規范的分析程序,通過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重要指標的比較分析,從而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情況及其經營業績做出判斷、評價和預測的一項經濟管理活動。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主要是為信息使用人提供其需要的更為直觀的信息,同時對不同的信息使用人,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也不相同。筆者在本文中對財務報表分析的要點進行了具體闡述。
一、財務報表分析的解讀
所謂財務報表分析,就是以財務報表為主要依據,採用科學的評價標准和適用的分析方法,遵循規范的分析程序,通過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重要指標的比較分析,從而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情況及其經營業績做出判斷、評價和預測的一項經濟管理活動。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主要是為信息使用人提供其需要的更為直觀的信息,同時對不同的信息使用人,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也不相同。對於投資人而言,可以以分析企業的資產和盈利能力來決定是否投資;對於債權人而言,從分析貸款的風險、報酬以決定是否向企業貸款,從分析資產流動狀況和盈利能力來了解其短期與長期償債能力;對於經營者而言,為改善財務決策、經營狀況、提高經營業績進行財務分析。由於財務報表分析目的的差別,決定了不同的分析目的可能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側重不同的考核數據指標。
二、閱讀財務報表時我們應著重關注的科目
1.應收賬款與其他應收款的增減關系。如果是對同一單位的同一筆金額由應收賬款調整到其他應收款,則表明有操縱利潤的可能。
2.應收賬款與長期投資的增減關系。如果對一個單位的應收賬款減少而產生了對該單位的長期投資增加,且增減金額接近,則表明存在利潤操縱的可能。
3.待攤費用與待處理財產損失的數額。如果待攤費用與待處理財產損失數額較大,有可能存在拖延費用列入損益表的問題。
4.借款、其他應收款與財務費用的比較。如果公司有對關聯單位的大額其他應付款,同時財務費用較低,說明有利用關聯單位降低財務費用的可能。
三、財務報表中的重點指標分析
1、償債能力指標分析
企業償債能力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能力的重要標志,償債能力是企業償還到期債務的承受能力或保證程度,包括償還短期和中長期債務的能力。一般而言,企業債務償付的壓力主要有如下兩個方面:一是一般性債務本息的償還,如各種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和各種短期結算債務等;二是具有剛性的各種應付稅款,企業必須償付。企業償債能力主要財務指標有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等。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是評價企業用流動資產償還流動負債能力的指標,流動比率過低,企業可能面臨清償到期債務的困難;流動比率過高,表明企業資產利用率低,存貨積壓,周轉緩慢。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反映了企業的資產對債務的保障程度。比率越小,說明企業的償債能力越強。一般認為資產負債率應小於50%,即負債應小於所有者權益,該比率針對不同的行業標准有所不同。
實例分析:假設上市公司A資產總額中的債權已經佔了資產總額的75%,而其債權總額中,應收母公司款項就已經達到了80%以上。2000年7月,A公司的母公司由於嚴重的資不抵債而面臨破產清算的危險。那麼此時應如何對A公司存在的債權質量以及對A公司未來的影響做出評價。
實例分析:A公司的債權佔了資產總額的75%,而其中應收母公司款項達到80%以上,即A公司應收母公司債權超過了其總資產的75%×80%=60%。而目前A公司的母公司面臨破產清算,A公司總資產的60%存在壞賬風險,故其債權質量極差。
2、獲利能力指標分析
企業必須能夠獲利才有存在的價值,建立企業的目的是贏利,增加盈利是最具綜合能力的目標。作為投資人,主要關注的是企業投資的回報率。而對於一般投資者而言,關心的是企業股息、紅利的發放問題,對於擁有企業控制權的投資者,則會更多地考慮如何增強企業競爭力,擴大市場佔有率,追求長期利益的持續、穩定增長。衡量企業獲利能力的指標主要有銷售毛利率和資本金利潤率。銷售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收入)指標反映每1元銷售收入扣除銷售成本後,能有多少錢可以用於各項期間費用和形成利潤。一般來說,銷售毛利率越高,反映主營業務獲利能力越強,主營業務的市場競爭力越強。資本金利潤率(利潤總額/資本金總額)可以衡量資產的使用效益,從總體上反映投資效果。一個企業的資產獲利能力如果高於社會的平均資產利潤率和行業平均資產利潤率,企業就會更容易的吸收投資,企業的發展就會處於更有利的位置。
3、營運能力指標分析
營運能力的作用表現為對各項經濟資源的價值即資產周轉率與周轉額的貢獻上,然後通過這種作用而對增值目標的實現產生影響。從這種意義上講,營運能力不僅決定著公司的償債能力與獲利能力,而且是整個財務分析工作的核心所在。通過營運能力的分析,不但可以評價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也可判斷其是否具有獲利的能力。衡量營運能力的指標主要有流動資產周轉速度指標和固定資產周轉指標。其中反映企業流動資產周轉速度的指標有:流動資產周轉率和流動資產周轉天數指標。前者是企業一定時期內營業收入凈額同平均流動資產余額的比值,即企業本年度內應收賬款轉為現金的平均次數;後者是用時間表示的周轉速度,稱為平均流動資產回收期。流動資產周轉率指標為正指標。一般情況下,該比率越高,表明收賬迅速,賬齡較短;資產流動性強,短期償債能力強。流動資產周轉天數為反指標,一般情況下,該指標數值越低越好。反映企業固定資產周轉情況的主要指標是固定資產周轉率,它是企業一定時期營業收入凈額同平均固定資產凈值的比值,是用以衡量固定資產利用效率的一項指標。該指標為正指標,一般情況下,該比率越高,表明以相同的固定資產完成的周轉額較多,固定資產利用效果較好。
4、發展能力指標分析
發展能力是指企業未來年度的發展前景及潛力。反映企業發展能力的指標主要有:營業收入增長率和三年利潤平均增長率等。營業收入增長率是指企業本期營業收入增長額同上年營業收入總額的比率,它反映企業銷售收入的增減變動情況,是評價企業成長情況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該指標若大於0,表示企業本年營業收入有所增長,指標值越高,表明增長速度越快,企業市場前景越好;該指標若小於0,表示企業產品不適銷對路、質次價高、市場份額萎縮。三年利潤平均增長率表明企業利潤連續三年的增長情況與效益穩定的程度。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積累越多,企業的持續發展能力越強。
財務報表分析還要看報表的附註,關注企業的歷史及主營業務,關注會計處理方法變更對利潤的影響,分析附屬企業和關聯方對利潤的影響,以便全面了解掌握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效果。同時會計報表分析質量也受到分析者經驗與業務能力的影響。
Ⅷ 財務報表中應該重點看什麼啊
要讀懂財務報表,除了要有基本的財務會計知識外,還應掌握以下方面以看清隱藏在財務報表背後的企業玄機:
● 瀏覽報表,探測企業是否有重大的財務方面的問題
拿到企業的報表,首先不是做一些復雜的比率計算或統計分析,而是通讀三張報表,即利潤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看看是否有異常科目或異常金額的科目,或從表中不同科目金額的分布來看是否異常。比如,在國內會計實務中,「應收、應付是個筐,什麼東西都可以往裡裝」。其他應收款過大往往意味著本企業的資金被其他企業或人佔用、甚至長期佔用,這種佔用要麼可能不計利息,要麼可能變為壞賬。在分析和評價中應剔除應收款可能變為壞賬的部分並將其反映為當期的壞賬費用以調低利潤。
● 研究企業財務指標的歷史長期趨勢,以辨別有無問題
一家連續贏利的公司業績一般來講要比一家前3年虧損,本期卻贏利豐厚的企業業績來得可靠。我們對國內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一家上市公司的業績必須看滿5年以上才基本上能看清楚,如果以股東權益報酬率作為績效指標來考核上市公司,那麼會出現一個規律,即上市公司上市當年的該項指標相對於其上市前3年的平均水平下跌50%以上,以後的年份再也不可能恢復到上市前的水平。解釋只有一個:企業上市前的報表「包裝」得太厲害。
● 比較企業的利潤水平是否與其現金流量水平一致
有些企業在利潤表上反映了很高的經營利潤水平,而在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方面卻表現貧乏,那麼我們就應提出這樣的問題:「利潤為什麼沒有轉化為現金?利潤的質量是否有問題?」銀廣夏在其被暴光前一年的贏利能力遠遠超過同業的平均水平,但是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卻相對於經營利潤水平貧乏,事後證明該公司系以其在天津的全資進出口子公司虛做海關報關單,然後在會計上虛增應收賬款和銷售收入的方式吹起利潤的「氣球」。而這些子虛烏有的所謂應收賬款是永遠不可能轉化為經營的現金的,這也就難怪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如此貧乏。
● 將企業與同業比較
將企業的業績與同行業指標的標准進行比較也許會給我們帶來更深闊的企業畫面:一家企業與自己比較也許進步已經相當快了,比如銷售增長了20%,但是放在整個行業的水平上來看,可能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如果行業平均的銷售增長水平是50%,那麼低於此速度的、跑得慢的企業最終將敗給自己的競爭對手。
小心報表中的「粉飾」
財務報表中粉飾報表、製造泡沫的一些手法,對企業決策績效的評估容易產生偏差甚至完全出錯現象。
● 以非經常性業務利潤來掩飾主營業務利潤的不足或虧損狀況
非經常性業務利潤是指企業不經常發生或偶然發生的業務活動產生的利潤,通常出現於投資收益、補貼收入和營業外收入等科目中。如果我們分析中發現企業扣除非經常性業務損益後的凈利潤遠低於企業凈利潤的總額,比如不到50%,那麼我們可以肯定企業的利潤主要不是來源於其主營的產品或服務,而是來源於不經常發生或偶然發生的業務,這樣的利潤水平是無法持續的,也並不反映企業經理人在經營和管理方面提高的結果。
● 將收益性支出或期間費用資本化以高估利潤
這是中外企業「粉飾」利潤的慣用手法,比如將本應列支為本期費用的利潤表項目反映為待攤費用或長期待攤費用的資產負債表項目。在國內房地產開發行業中,我們可以經常地看到企業將房地產項目開發期間發生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利息支出任意地和長時間地「掛賬」於長期待攤費用科目,這樣這些企業的利潤便被嚴重地高估。
● 以關聯交易方式「改善」經營業績
採用這一手法的經典例子是目前已經不存在的「瓊民源」公司。為了掩蓋虧損的局面不惜採用向其子公司出售土地以實現當期利潤,而下一年再從該子公司買回土地的伎倆,後來「東窗事發」,遭到財政部和證監會的嚴厲懲處。所以,我們在分析中應關注企業關聯方交易的情況,研究其占企業總的銷售、采購、借款以及利潤的比例,並應審查這些交易的價格是否有失公允。
● 通過企業兼並「增加」利潤
某些企業在產品或服務已經尚失贏利能力的情況下,採用兼並其他贏利企業的手段來「增加」其合並報表的利潤。這些企業的會計高手利用國內尚未有合並會計報表的會計准則和目前合並報表暫行規定中的「漏洞」,將被兼並企業全年的利潤不合適地並入合並報表中。在分析中應特別注意企業的收購日期,收購前被兼並企業的利潤水平,在合並利潤表的利潤總額和凈利潤之間有無除所得稅和少數股東收益以外的異常科目出現。
● 通過內部往來資金粉飾現金流量
有的企業在供、產、銷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不足,便採用向關聯企業內部融通資金,並把這些資金的流入列為「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的手法使現金流量表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看起來更好。
不誇大財務報表的作用
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有助於我們全面地把握公司的財務情況和評估決策績效,但是也應清醒地認識到財務報表分析的局限性:
首先,企業的資產以及利潤表中的產品銷售成本是按資產或存貨獲得時所支付的金額記錄的,因此資產和銷售成本不是按資產或存貨現行價值反映的。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有可能引起資產報酬率或權益報酬率的高估。另外,歷史成本的原則還導致同業新老企業比較的困難。比如,假設甲、乙兩家企業生產完全同樣的產品,生產能力一樣,本年銷售收入也完全一樣,都是1億元,甲企業是10年前成立的企業,由於固定資產購建比較早,因此當初的成本比較便宜,再由於使用中折舊的緣故,故其固定資產的賬面值較低,僅為2000萬元;而乙企業是剛成立3年的企業,固定資產的購建成本較高,累計提取的折舊較少,所以其賬面值較高,為6000萬元。我們計算甲、乙兩家企業的固定資產周轉率可得:甲企業為10000/2000=5(次),而乙企業為10000/6000=1.67(次)。若我們將兩家企業的周轉率相比,則會得到乙企業的周轉率僅僅為甲企業的1/3,乙企業的資產管理效率似乎遠遠不如甲企業的結論。但是,這樣的結論顯然是有失公允的。解決這一局限性的方法是在企業內部考核中採用資產的現行價值來計量資產的價值,比如甲乙企業的對比中,我們可以按固定資產重新購建的成本——重置成本來替換其賬面值。
其次,會計方法選擇和會計估計的普遍存在。財務會計准則和制度中常常允許對相同的業務採取多個可選擇的方法之一,即使對同類固定資產都採用直線法折舊,不同企業對資產的使用年限、使用年限未能夠在市場上可變賣的價值(殘值)的估計也可能是不一樣的。克服這些問題的方法有:其一,在企業集團內部的績效考核之前,應該按行業統一企業會計制度,盡可能地減少或甚至禁止對同一類經濟業務的不同會計處理方法。其二,作為分析人員,應採用一些剔除由於會計政策不一致對財務指標的影響。
另外,財務指標也具有局限性。企業的內部控製程序是否有效以及企業作為組織的創新和學習能力怎樣等是財務指標所不能反映或不能完全反映的,必須藉助於其他的非財務指標,甚至是難以量化的指標來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