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康振黃的人物經歷
1920年6月1日生於山西省五台縣。
1938—1942年南京中央大學(抗日戰爭時期遷至重慶)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學習,1942年畢業。
1942—1944年任重慶中央滑翔機製造廠技術股助理工程師。
1944—1947年任中央大學航空工程系助教,重慶大學、中央工業專科學校機械繫講師。
1947—1949年美國紐約大學工學院研究生部學習,1949年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
1949—1953年任重慶大學機械繫副教授,西南工業專科學校教授、航空科主任。
1953—1954年任四川大學工學院教授、院長。
1954—1982年歷任成都工學院教授、副教務長、教務長,成都科技大學教授、力學系主任、副校長,成都市政協副主席。
1983年—任四川省副省長(至1988年),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中國力學學會理事及四川省力學學會理事長,四川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兼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四川省科技領導小組副組長,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副主席,民盟四川省委員會主任委員。
康振黃,1920年6月1日出生於山西省五台縣一個醫生家庭。少年就學於太原平民中學。他的青年時代,正值日本侵略軍大肆侵略中國、祖國大好河山慘遭踐踏的時期,特別是那時敵機的狂轟爛炸使他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動,他立志獻身於振興中華的航空事業。1938年,他考入中央大學航空工程系。1942年大學畢業後,先後擔任中央大學助教、重慶大學機械繫講師。這期間,他針對當時飛機經常由於顫振而發生事故的情況,進行了飛機翼面的飄動研究,並在1947年的中國工程師年會上發表了這一成果。從此,他初露才華,引起了航空界的重視。
1947年,他賣掉了在太原的一所住宅作路費,赴美國紐約大學攻讀。
在美國,康振黃發奮讀書,如飢似渴、兼收並蓄地學習國外先進科學技術。1949年3月,他獲得了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康振黃身在異域,心繫祖國。就在這一年,他婉言拒絕了一些朋友的挽留,於當年回到了祖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先後被聘為重慶大學機械繫副教授,重慶西南工業專科學校教授、航空科主任,四川大學工學院教授、院長,成都工學院教授、副教務長等職。這期間,他全身心地投入高等學校的航空教育事業,從事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飛行力學等方面的教學工作,並積極進行教材的編、譯工作。盡管在反右斗爭中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一家8口人擠在不到30平方米的2間小屋裡,工作條件極差,但他一直堅持工作。1959年,他出版了譯著《火箭飛行的數學原理》。
1960年12月30日,他滿懷深情地向黨組織傾訴了自己的心願,鄭重地寫了入黨申請書:「往者已矣,來日可追。在為黨的事業而奮斗中,我重新估價自己生命的意義,重新確定自己人生的任務,重新開拓新的生活……」他的這個願望盡管直到25年後的1985年1月才得以實現,但他始終按照一個共產黨員的標准來嚴格要求自己。
1969年下半年,康振黃被下放到成都科學儀器廠工作。他同廠里的工人、幹部們一起,運用流體力學知識,提出了精密天平空氣阻尼器的設計理論和計算公式,至今仍為該廠在天平設計中所應用。
回到學校後,因這時的成都工學院已無航空專業,他不得不放棄早年從事的空氣動力學的研究和教學,轉向工程流體力學,特別是流體力學和自動控制技術相結合的研究工作。他每天蹬自行車來回兩個多小時,去成都機車車輛廠進行內燃機車調速器的設計製造;後來到華北任丘油田進行研製渦輪轉速感測器,用於油井鑽桿和泥漿泵的速度檢測試驗;他還到過四川的不少縣城,指導和參加為農業服務的流控步進式全射流噴頭的研製工作。此後,他又和同事們一道為成都印染廠紡織品印染工藝解決燒毛機火口研製問題作出了貢獻。該項目由於節能效果顯著,獲國家發明三等獎。在建立流控流體力學這門新的分支學科方面,他做了開拓性工作,並組織建立了中國自動化學會檢測元件委員會流控技術學組。
自1979年以來,他轉入了生物力學和生物醫學工程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十多年來,康振黃在生物力學領域中辛勤耕耘,作出了富有創造性的貢獻,已成為中國生物力學界公認的學術帶頭人之一和國際生物力學界的知名學者。在他的倡導下,中國生物力學得到了蓬勃發展。
康振黃在心瓣流體力學的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績。他帶領的學科梯隊在天然心瓣關閉機理、人工心瓣流體力學以及雙葉翼型人工機械心瓣的設計理論等領域進行了創造性的研究,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
康振黃不僅在科學研究和教書育人方面作出了貢獻,而且還滿腔熱情地擔任了許多社會領導工作。他先後擔任成都科技大學副校長,四川省副省長,中國首屆生物力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世界生物力學委員會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兼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四川省科技領導小組副組長,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副主席、民盟四川省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四川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力學學會理事及四川省力學學會理事長等職。還擔任了《大自然探索》、《生物醫學工程叢書》的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