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經銷商的十大因素
投機、暴利、虛情假意,這些擺不到桌面上的行為仍然存在於國內IT經銷商的發展過程中。
一些經銷商為了適應這樣的環境,會在與客戶協調、溝通時做些忽悠人的事情。事實上,最後吃虧的多是這些自以為是的」精明人「。欺騙了顧客一次,那麼第二次呢?要花多大的代價才能彌補?這就是許多好品牌在某個經銷商手中越做越差的原因。
對經銷商來講,在企業管理中必須要有一股崇尚正氣、尊重人情、體現信譽、傳播正確價值觀的文化內涵。套到一筆貨或者騙到一筆錢就宣布企業倒閉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經銷商必須用心去培育消費市場,他們的發展才能順利、省心、省力。 重視人才、尊重員工是當今經銷商喊出的相當響亮的口號,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在江西,如四平、南方等家電代理商的業務員們年薪五六萬元是普遍現象,高的能得到十幾萬甚至二十萬元,但也時常出現人才流失的情況。
對於經銷商來講,產品、人才、網路是他們生存的根本,人才的不穩定往往會造成銷售網路暫時或局部的癱瘓,這在營銷界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個體老闆的霸權主義、企業內部的個人英雄主義、管理的不平衡,都是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 國內經銷商的發展歷程可以用3句話概括:20世紀80年代靠膽識,90年代靠資本,21世紀靠管理。經銷商必須擁有屬於自己的先進的營銷管理系統,嚴格掌控執行力與執行過程的連貫性、合理性、制度性、系統性。
例如:財務部門不僅要負責資金運作,更要做好賬期管理,協助銷售;商務部不僅要做好客戶管理,還要做好訂貨管理、品項管理;倉儲部不僅要做好暢銷品、滯銷品、殘損品的庫存管理,還要及時歸納反饋;物流部不僅要負責配送工作,還要懂得訂單規劃。
雖然從表面上看,每個部門是相互獨立的。但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及時溝通、相互協助,這樣才有機會由原來的中轉運營商轉型為營銷運營商,為製造商、下游網點提供專業服務體系,成為市場的管理者和主導者。 許多經銷商都渴望代理更多的好品牌產品,或者擁有更大區域代理權,但為什麼從不考慮自己的資金安排、人員安置是否能到位,是否能滿足廠家的要求呢?
有的代理商,可能考慮到經營成本、利潤空間的問題吧,想方設法增加了幾個牌子的代理權。在他們看來,這樣可以節省更多的倉儲、差旅、工資等方面的費用,而且多個牌子多點利潤,可以東方不亮西方亮。誰知搞來搞去,倉庫增加了幾個,業務添加了幾個,效益卻沒有增加多少,反而造成資金無法快速周轉、庫存積壓不平衡、暢銷品牌無錢進貨的結果,差點喪失代理資格,不得不以房產、轎車等抵押來維持資金周轉。
並不是攤子越大利潤就越高。許多知名企業的沒落,正是由於不切實際地瘋狂延伸、擴張,造成自己本來的主打產品薄弱,在市場競爭中影響力下降。經銷商應先把自己所主力經營的產品做精、做細、做強、做大,然後再圖謀更大的發展。 還有不少經銷商的財務管理僅停留在日進日出的簡單記賬上,經營開支隨意支出、手續不全,所以其產品的實際銷售狀況不能通過財務賬面體現出來。
在許多經銷商心目中,自己掙的錢可以隨意支配,唯一的審批人員可能就是老婆、老媽等親人。而這些審批者在多數時候僅僅充當著財務總監的角色,至於公司員工各自的工資標准、報銷標准、購物標准、招待標准等往往沒有考量,更沒有一個健全的手續和制度來調控。因而,許多經銷商有時候難免納悶:「我平時掙得錢不少,除去那些雜七雜八的開支,怎麼年底一算就沒多少了?」所以,經銷商一定要建立健全自己的財務管理制度,每月銷售、損益、資產負債等都要有明細數據體現出來。只有這樣,才能知道自己賺了多少,虧了多少,需要從哪些方面降低經營成本,扭虧為盈。 在經銷商的管理模式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人多用、一人多職的現象最為普遍。責權不明往往會導致績效不佳、遇事相互推諉的現象。
在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經銷商要建立一支素質過硬的營銷隊伍,對每個人員須充分明確其責、權、利——誰銷售、誰送貨等要落實到具體個人;對於交叉工作、身兼數職的人又該如何考核等,要全面形成制度化。
為了有效調動銷售人員的積極性,可嘗試將市場政策下放,讓員工有更多的市場操作空間,執行區域市場責、權掛鉤,使其真正擺脫打工者的心態,從經營者角度運作管理市場,從而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廠家最看重銷量,經銷商最看重利潤,這是雙方矛盾的焦點所在。部分經銷商常常為了蠅頭小利忽視規模利潤,寧可多賺幾元錢,也不願薄利多銷。
廠家與商家相輔相成,不會為了擴大銷量而剝離經銷商太多利潤,更不會為了銷量去做殺雞取卵的事情。廠家為什麼出台月返、年返等銷售策略呢?這既是一種激勵,更是為了保護經銷商的利潤,讓雙方的合作關系更融洽。
② 影響市場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人口及其構成
包括總人口的多少,人口地理分布狀況,人口的性別年齡結構,居民的社會成分、家庭數及家庭人口構成等。
消費者需求
2、收入水平
在存在商品生產的條件下,僅僅有消費願望並不能在市場上實現消費需求。只有既有消費願望,又具備購買力才能成為現實的市場需求。因此,人均國民收入的高低及其增長速度,人均個人收入水平等對市場需求總量的大小和需求結構的變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3、商品價格的高低
在購買力不變的情況下,價格總水平的上升就意味著同樣多的貨幣只能買到較少的商品;相反,價格水平的降低,花同樣多的貨幣可以買到較多的商品。此外某一類商品或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還會引起購買力的轉移,從而使市場需求結構發生變化。
4、商品供應情況的變化
某些商品供應量的增加或減少,新商品的出現,商品質量的變化等,都會引起商品需求的增加或減少,並在商品之間轉移購買力。
5、政治法律和需求觀念的變化
黨和國家在一定時期制定的有關經濟發展方向、發展規模、發展重點和增長速度等方面的方針政策,直接關繫到社會購買力的提高和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政府的法令、條例,特別是有關經濟的立法,對市場需求的形成和實現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某種消費習慣的形成,不僅受自然經濟條件的影響,也同社會道德觀念和消費者的精神境界密切相關。而且,消費方式也會通過各種渠道在國際間傳播,引起消費習慣的改變。因此,通過精神文明的建設以及提高消費者的文化教育水平,樹立好的道德風尚對消費需求的健康發展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以上影響市場需求的基本因素,對不同商品需求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而且各個時期還是經常變化的。例如,對基本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人口因素的影響程度較大,而對某些高檔消費品的需求則收入水平的影響程度較大。
③ 影響市場的因素有哪些
這是一個有關企業核心能力的問題。總的來說,企業可以在五個方面表現出核心的競爭優勢:成本、質量、時間效率、靈活性、創新能力。從企業所處的行業角度來說,影響行業競爭結構及競爭強度的因素有五個:行業內現有競爭者、潛在競爭者、替代品製造商、供應商、顧客。核心能力的三大核心特徵:1.價值特徵:核心能力的價值特徵表現在三個方面: (1)核心能力在企業創造價值和降低成本方面具有核心地位,核心能力應當能顯著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 (2)核心能力能實現顧客所特別注重的價值,一項能力之所以是核心的,它給消費者帶來的好處應是關鍵的。 (3)核心能力是企業異於競爭對手的原因,也是企業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好的原因。因此核心能力對企業、顧客具有獨特的價值,對企業贏得和保持競爭優勢具有特殊的貢獻。 2.資產特徵:對企業核心能力的投資是不可還原性投資,因此核心能力可以看作是企業的一種專門資產,具有「資產專用性」的特徵。核心能力的專用性還體現在積累的自然屬性,因為核心能力具有歷史依存性,是企業積累性學習的結果,也即企業的「管理遺產」,它使仿製者處於時間劣勢,即使仿製者知道核心能力,也由於資源的積累需要一段時間而無法參與競爭(福斯、哈姆森,1998)。核心能力的資產專用性特徵對外面的潛在進入者構成一種進入壁壘,以保護壟斷利潤的獲得;同時又對企業本身構成了一種退出壁壘,這種退出壁壘對企業產生一種推動作用,激勵企業員工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3.知識特徵:知識可以分為兩大類: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具有信息特徵的顯性知識很容易被仿製,而具有方法論特徵的知識則相對來說較難仿製。如果核心能力必須是異質的,必須是完全不能仿製和替代的,那麼核心能力必須是以隱性知識為主。正因為隱性知識不公開、內容模糊、無法傳授、使用中難以覺察、復余而又自成體系的緣故(Winter,1987),核心能力才具有「普遍模糊」的特點。因此,「核心能力可以被認為是關於如何協調企業各種資源用途的知識形式」。
④ 影響商品需求數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響某種商品需求的因素,除了其自身的價格以外,還有下述一些主要因素:
(一)消費者的收入。一般來說,在其它條件不變的的情況下,消費者的收入越高,對商品的需求越多。但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需求結構會發生變化,即隨著收入的提高,對有些商品的需求會增加,而對有些商品的需求會減少。經濟學把需求數量的變動與消費者收入同方向變化的物品稱為正常品,把需求數量的變動與消費者收入反方向變化的物品稱為劣等品。
(二)消費者的偏好。當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強時,對該商品的需求數量就會增加。相反,當偏好程度減弱時,需求數量就會減少。人們的偏好一般與所處的社會環境及當時當地的社會風俗習慣等因素有關。
(三)相關商品的價格。當一種商品本身的價格不變,而和它相關的其它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化時,這種商品的需求數量也會發生變化。如果其他商品和被考察的商品是替代品,如牛肉和豬肉、蘋果和梨子等。由於它們在消費中可以相互替代以滿足消費者的某種慾望,故一種商品的需求與它的替代品價格成同方向變化,即替代品價格的提高將引起該商品需求的增加,替代品價格的降低將引起該商品需求的減少。如果其它商品和被考察的商品是互補品,如汽車與汽油、影碟與影碟機等,由於它們必須相互結合才能滿足消費者的某種慾望,故一種商品的需求與它的互補品的價格成反方向變化,即互補品價格的提高將引起該商品需求的降低,互補品價格的下降將引起該商品需求的增加。
(四)消費者對商品價格的預期。當消費者預期某種商品的價格在將來某一時期會上升時,就會增加目前的需求,當消費者預期某商品的價格在將來某一時期會下降時,就會減少對該商品的現期需求。
此外,還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商品的需求,如人口的數量、結構和年齡,政府的消費政策等。
⑤ 影響商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商品需求量的因素有5個:
1.價格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一商品的價格越低,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量越大;而商品的價格越高,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則越小。這就是經濟學所說的需求法則。商品的價格是影響商品市場需求的最重要因素。
2.偏好 這里所說的偏好,既與消費者的個人愛好和個性有關,也與整個社會風俗、傳統習慣、流行時尚有關。一些時效性較強的商品(如流行時裝、音樂唱片)的需求對社會偏好十分敏感,即
使價格不變,由於社會時尚的改變,流行時髦的變遷,需求量也會有急劇的變化。
3.收入 一般說來,收入與需求是正相關的,即別的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收入越高,對商品的需求越多,這是因為較高的收入代表了較高的購買能力和支付能力,而需求是受支付能力的約束的。
4.相關商品價格 需求不僅取決了商品自身的價格,也在相當程度上受其他商品價格的影響。在其他商品中,有兩類兩品的價格影響最大。
一是替代品,即在消費中相當程度上可互相代替的商品,一般說來,某種商品的替代品價格越高,就顯得這種商品相對便宜,因而對這種商品的需求會增加,反之則相反。二是互補品,即經常放在一起消費的商品,當某種商品的互補品價上漲時,這種商品的需求也會隨之減少。
5.預期 這里說的預期,不是指消費者的個人預期,而是指對商品需求產生影響的是社會的群體預期,無論這種預期正確與否。
如果人們普遍預期某一商品未來價格會顯著上漲,則會增加現時的消費,或多購買一些貯存起來。預期效應有時會帶來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大的反常現象,這是因為人們普遍有「買漲不買跌」的心理。
(5)影響批發商支持的兩個因素擴展閱讀:
特點:
1 可變性
商品需求是對具體、現實商品的需要,不僅有量的要求,還有質的要求;不僅有時間的要求;而且有空間的要求;不僅有花色品種的要求,還有規格型號的要求,這些要求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變化的。
2 多樣性
由於人們的生活條件、收入水平、文化程度、性別年齡、民族信仰、職業活動、居住條件、風俗習慣等不同,會有多種多樣的需求,因而人們的消費會呈現出多樣性、多變性和個性化。同時,在不同的地點、時間和條件下,不同的消費者,都存在著不同的需求,而且這些需要都在變化和發展,這些都導致商品需求的復雜、多樣和多變。
3 社會性
人們的社會需求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存在和發展變化的,因而社會性是需求的又一特點,並且這種社會性還帶有時代的特色,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同時,消費方式隨生產力的發展而逐步高級化和多樣化。
4 層次性
由於人們收入水平的不同,追求的消費目標也不一樣,構成了多層次的消費群體,形成多層次的商品需求。
5 逐波性
由於我國國土遼闊,地區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新的品種和式樣的商品,像波浪一樣逐波發展,由國外進入國內,由沿海到內地,先大城市後小城鎮,先城市後農村。當然,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這種逐波式的產品傳播的時間是越來越短了。
6 替代性
由於社會商品的類別繁多及許多商品的用途一致,導致消費者購買商品時,會量入為出地購買適合自己生活水平的商品。在各大類商品中都有可以互相替代的同用途商品。
7 差異性
由於消費受多種因素的制約,收入水平、氣候條件、消費觀念、心理素質、商品需求等因素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消費階層之間、年度和季節之間都存在著極不平衡的現象,導致商品需求存在著差異性、差別性和地域性。
8 趨高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消費需求的層次也必然逐漸提高,吃的講營養,穿的講漂亮,住的講寬敞,用的講高檔,這已成為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
⑥ 企業選擇批發商應該考慮什麼因素
1.
貨物品質
2。價錢
3。運輸(如果批發商離企業太遠,運輸費用提高=成本提高,貨物新鮮度
受影響,視是什麼貨物)
4。退貨程序
5。付款期限
6。從下單到收到貨物需花多少時間
7。批發商名譽
8。售後服務
⑦ 影響商品需求(供給)的因素有那些
影響需求的因素是:
價格:(3種)
1)商品價格;2)相關商品(替代品、互補品)價格; 3)預期價格
消費者:(3種)
1)消費者數量;2)消費者偏好;3)消費者數量
市場:(2種)
1)某種商品的市場飽和程度;2)廣告費用
其他
影響供給的因素是:
價格:(4種)
商品價格;2)相關商品(替代品、互補品)價格;3)生產要素價格;4)生產者預期價格
外部環境:(2種)
生產技術水平;2)政府的稅收政策
⑧ 影響市場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1、價格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一商品的價格越低,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量越大;而商品的價格越高,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則越小。這就是經濟學所說的需求法則。商品的價格是影響商品市場需求的最重要因素。
2、偏好 這里所說的偏好,既與消費者的個人愛好和個性有關,也與整個社會風俗、傳統習慣、流行時尚有關。一些時效性較強的商品(如流行時裝、音樂唱片)的需求對社會偏好十分敏感,即使價格不變,由於社會時尚的改變,流行時髦的變遷,需求量也會有急劇的變化
3.收入 一般說來,收入與需求是正相關的,即別的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收入越高,對商品的需求越多,這是因為較高的收入代表了較高的購買能力和支付能力,而需求是受支付能力的約束的。
4.相關商品價格 需求不僅取決了商品自身的價格,也在相當程度上受其他商品價格的影響。在其他商品中,有兩類兩品的價格影響最大。一是替代品,即在消費中相當程度上可互相代替的商品,如豬肉與牛肉,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等,一般說來,某種商品的替代品價格越高,就顯得這種商品相對便宜,因而對這種商品的需求會增加,反之則相反。例如,如果豬肉的價格上漲,牛肉的價格相對豬肉來說會顯得較為便宜,人們就會用牛肉去替代豬肉,從而增加對牛肉的需求。二是互補品,即經常放在一起消費的商品,如鋼筆與墨水,汽車與汽油等,顯然,如果汽油價格暴漲,使用汽車就會變得昂貴,因而對汽車的需求會下降。因此,當某種商品的互補品價上漲時,這種商品的需求也會隨之減少。
5.預期 這里說的預期,不是指消費者的個人預期,而是指對商品需求產生影響的是社會的群體預期,無論這種預期正確與否。如果人們普遍預期某一商品未來價格會顯著上漲,則會增加現時的消費,或多購買一些貯存起來。預期效應有時會帶來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大的反常現象,這是因為人們普遍有「買漲不買跌」的心理。
(8)影響批發商支持的兩個因素擴展閱讀:
一個人對某種商品的需求的惟一普遍規律就是:如果其他情況不變,他對此商品的需求會隨著對其擁有量的增加而遞減。這種遞減也許緩慢也許迅速。如果緩慢,那麼他對此商品所出的價格,就不會因為他對此商品的擁有量的大量增加而大幅度下降;而且價格的小幅度下降會使他的購買量大幅度增加。
市場需求也是如此,市場中需求彈性(或感應性)的大小,是由需求量在價格的一定程度的下跌時增加多少以及在價格的一定程度的上漲時減少的多少而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