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批發公司 > 宜賓雄黃批發公司

宜賓雄黃批發公司

發布時間:2021-06-28 05:50:35

Ⅰ 宜賓到張家界自駕游

宜賓縣位於中國西南、四川盆地南緣,長江上游和金沙江、岷江下游「金三角」地區,地處川、滇、黔三省邊界地區經濟開發的腹心地帶,縣城柏溪鎮距宜賓市三江口城區13千米,全縣幅員面積2945.83平方千米,轄26個鄉鎮、535個村委會、5437個村民小組、41個社區居委會。縣境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氣候宜人,雨量充沛。2004年年均氣溫18.4℃,較歷年平均氣溫17.6℃偏高0.8℃,年降水量765.1毫米,較歷年平均降水1129.3毫米偏少30%,年日照時數1050.2小時,較歷年平均日照1128.2小時偏少7% 。宜賓縣位於四川盆地南緣,地處川、滇結合部,東接翠屏區、自貢市富順縣,西鄰屏山、沐川和犍為縣,南倚高縣和雲南省水富縣,北連自貢市榮縣

5.爬山時最好少帶行囊,你得背著包一路玩過來。帶上瓶裝飲料水(減少旅途開支,山上買太貴),登山前注意天氣預報,最好帶上傘或在當地買一次性的雨衣,幾元錢1件。夏天一定要帶好指數為40的防曬用品、"蚊不叮"、墨鏡、遮陽帽以及至少三套替換的內衣及襪子,一些紙巾和消毒用的濕紙巾;鞋子要穿厚底防滑的運動鞋,當地買太貴;還要備一些創可貼、消炎片、止瀉片等簡單葯品。

Ⅱ 從湖北黃石到四川宜賓要多久

從黃石坐汽車到武漢(30元左右)

車次 出發站 開車時間 到達站 到達時間 用時 里程 硬座 軟座 硬卧 軟卧
T246/T247 武昌 17:45 成都 10:35 16小時50分 1375 170 0 300 472
2003 成都 10:06 宜賓 16:43 6小時37分 337 21 0 44 73
2639 成都 14:48 宜賓 21:21 6小時33分 337 22 0 45 74
5605 成都 23:15 宜賓 06:25 7小時10分 337 25 0 65 0
N764/N765 成都 16:56 宜賓 23:39 6小時43分 337 26 0 50 0

Ⅲ 端午節這幾天哪些明星來宜賓鼎人國際了啊

端午節習俗:
佩豆娘
舊時端五節婦女的頭飾。多見於江南。一些地區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說源於古代的步搖,一說即艾人的別樣形式。《清嘉錄》引《唐宋遺紀》雲:「江誰南北,五日釵頭彩勝之制,備極奇巧。凡以繒銷翦制艾葉,或攢綉仙、佛、合、烏、蟲、魚、百獸之形,八寶群花之類。縐紗蜘蛛,綺榖鳳麟,繭虎絨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蟬蠍,又葫蘆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寶蓋,綉球繁纓,鍾鈴百狀,或貫以串,名曰豆娘,不可勝紀。」
掛艾虎
舊時端午節驅邪辟祟之物,也作裝飾品。中國古代視虎為神獸,俗以為可以鎮祟辟邪、保佑安寧。《風俗通》雲:「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惡」。故民間多取虎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節的艾虎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編剪而成,或剪綵為虎,粘以艾葉,佩戴於發際身畔。端午節飾戴艾虎的風習已經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宋陳元規《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端午以艾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綵為小虎,粘艾葉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詩:『釵頭艾虎辟群邪,曉駕祥雲七寶車』。」又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綾羅製成小虎及粽子……以綵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系於小兒之背,古詩雲:『玉燕釵頭艾虎輕』,即此意也。」

畫額
端午節時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灑之,用塗小兒領及鼻耳間,以避毒物。」除在額頭、鼻耳塗抹外,亦可塗抹他處,用意一致。山西《河曲縣志》雲:「端午,飲雄黃酒,用塗小兒額及兩手、足心,……謂可卻病延年。」
佩長命縷
端午節時厭勝佩飾。亦稱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百索、辟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其俗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此類節物的形制大體有五:簡單的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系於臂膀;在五彩繩上綴飾金錫飾物,掛於項頸;五彩繩折成方勝,飾於胸前;五彩繩結為人像戴之;以五彩絲線綉繪日月星辰烏獸等物,敬獻尊長。此俗始於漢代。東漢應劭《風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絲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長命縷,一名辟兵紹」。以後相沿成習,直至近、現代。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記當時風俗:「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續羅製成小虎及粽子、壺盧、櫻桃、桑葚之類,以綵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系於小兒之背。」其中唐宋時,更有宮廷賜大臣此種節物之事。史載唐代宗興元元年端節,宮廷曾賜百索一軸。又《宋史·禮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縷延壽帶、彩絲續命縷分賜百官。節日戴以入。」
荷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雞趕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製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在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夥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誇小伙的對象心靈手巧。
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

這是最古老的端午節俗之一。《夏小正》載:「此日蓄,以蠲除毒氣。」《歲時廣記》卷二十二「采雜」引《荊楚歲時記》佚文:「五月五日,競采雜,可治百病。」後魏《齊民要術·雜記》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記載,亦是制用。後來有不少地區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蘇於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製作中蟾酥;杭州人還給小孩子吃蛤蟆,說是可以消火清涼、夏無瘡癤。還有在五日於蛤蟆口中塞墨錠,懸掛起來晾乾,即成蛤蟆錠,塗於膿瘡上可使消散。這種捉蛤蟆制之俗,源於漢代「蟾蜍辟兵」之傳說。又如湖北監利於端午「采百草」,亦采草之俗。采是因端午前後草莖葉成熟,性好,才於此日形成此俗。
沐蘭湯
端午日洗浴蘭湯是《大戴禮》記載的古俗。但文中的蘭不是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九歌·雲中君》亦有「浴蘭湯會沭芳」之句。《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五雜俎》記明代人因為「蘭湯不可得,則以午時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後來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廣東,則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飲蒲酒、雄黃酒、硃砂酒
飲蒲酒、雄黃、硃砂酒,以酒灑噴。《荊楚歲時記》:「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地下有淡紅色根莖,葉子形狀像劍,肉穗花序。根莖可做香料,也可入)或鏤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後來又在酒中加入雄黃、硃砂等。明謝肇淛《五雜咀》:「飲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黃入酒飲之。」明馮應京《月令廣義》:「五日用硃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額胸手足心,無會虺(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蛇之患。又以灑牆壁門窗,以避毒蟲。」此俗流傳較廣。至今,如廣西賓陽,逢端午時便有一包包的料出售,包括雄黃、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葉等,人們浸入酒後再用菖蒲艾蓬蘸灑牆壁角落、門窗、床下等,再用酒塗小兒耳鼻、肚臍,以驅毒蟲,求小兒平安。另外有的地區還用雄黃酒末在小孩額上畫「王」字,使小孩帶有虎的印記,以用虎辟邪。這些活動,從衛生角度來看,還是有科學道理的。雄黃加水和酒灑於室內可消毒殺菌,飲蒲灑也頗有益。
採茶、制涼茶
北方一些地區,喜於端午采嫩樹葉、野菜葉蒸晾,製成茶葉。廣東潮州一帶,人們去郊外山野采草,熬涼茶喝。這對健康也有好處。
掛草
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沐蘭節」,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采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有的還將艾草紮成虎形,再粘貼艾葉於其上。艾與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們和蒜一樣都有殺菌作用。端午期間,時近夏至,正是寒氣暑氣交互轉換之時,從飲食到穿衣、行動都得注意。寶山縣有諺語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於是,端午節這天,人們以菖蒲作寶劍,以艾作鞭子,以蒜頭作錘子,又稱為「三種武器」,認為可以退蛇、蟲、病菌,斬除妖魔。
也有地方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志》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躲端午
是端午節習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歸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陸游《豐歲》詩有「羊腔酒擔爭迎婦,遣鼓龍船共賽神」之句。《嘉靖隆慶志》亦記雲:「已嫁之女召還過節」。又,《灤州志》:「女之新嫁者,於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
端午雨
時民間歲時占驗習俗。俗信端午節下雨,不吉;反之則吉。此種俗信在很久以前即已存在。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提要錄》雲:「五月五日哨,人曝,歲無災。雨則鬼曝,人多病。此閩中諺語。」又許月卿《次韻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雲:「臨川人謂端午日雨,鬼旺人災。清趙懷玉詩自注亦引有「端陽無雨是豐年」的諺語。
劃龍舟
龍舟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預《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湘君》即描寫湘人馭駕龍舟,將玉佩沉入江中(與拋粽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歷史人物之詩。這即與「魂舟」暗合,與楚國《人物御龍帛畫》之像暗合,可互為印證。《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是日,競渡,競采雜。」

Ⅳ 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人的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習俗:
佩豆娘
舊時端五節婦女的頭飾。多見於江南。一些地區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說源於古代的步搖,一說即艾人的別樣形式。《清嘉錄》引《唐宋遺紀》雲:「江誰南北,五日釵頭彩勝之制,備極奇巧。凡以繒銷翦制艾葉,或攢綉仙、佛、合、烏、蟲、魚、百獸之形,八寶群花之類。縐紗蜘蛛,綺榖鳳麟,繭虎絨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蟬蠍,又葫蘆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寶蓋,綉球繁纓,鍾鈴百狀,或貫以串,名曰豆娘,不可勝紀。」
掛艾虎
舊時端午節驅邪辟祟之物,也作裝飾品。中國古代視虎為神獸,俗以為可以鎮祟辟邪、保佑安寧。《風俗通》雲:「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惡」。故民間多取虎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節的艾虎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編剪而成,或剪綵為虎,粘以艾葉,佩戴於發際身畔。端午節飾戴艾虎的風習已經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宋陳元規《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端午以艾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綵為小虎,粘艾葉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詩:『釵頭艾虎辟群邪,曉駕祥雲七寶車』。」又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綾羅製成小虎及粽子……以綵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系於小兒之背,古詩雲:『玉燕釵頭艾虎輕』,即此意也。」

畫額
端午節時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灑之,用塗小兒領及鼻耳間,以避毒物。」除在額頭、鼻耳塗抹外,亦可塗抹他處,用意一致。山西《河曲縣志》雲:「端午,飲雄黃酒,用塗小兒額及兩手、足心,……謂可卻病延年。」
佩長命縷
端午節時厭勝佩飾。亦稱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百索、辟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其俗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此類節物的形制大體有五:簡單的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系於臂膀;在五彩繩上綴飾金錫飾物,掛於項頸;五彩繩折成方勝,飾於胸前;五彩繩結為人像戴之;以五彩絲線綉繪日月星辰烏獸等物,敬獻尊長。此俗始於漢代。東漢應劭《風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絲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長命縷,一名辟兵紹」。以後相沿成習,直至近、現代。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記當時風俗:「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續羅製成小虎及粽子、壺盧、櫻桃、桑葚之類,以綵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系於小兒之背。」其中唐宋時,更有宮廷賜大臣此種節物之事。史載唐代宗興元元年端節,宮廷曾賜百索一軸。又《宋史·禮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縷延壽帶、彩絲續命縷分賜百官。節日戴以入。」
荷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雞趕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製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在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夥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誇小伙的對象心靈手巧。
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
采葯
這是最古老的端午節俗之一。《夏小正》載:「此日蓄葯,以蠲除毒氣。」《歲時廣記》卷二十二「采雜葯」引《荊楚歲時記》佚文:「五月五日,競采雜葯,可治百病。」後魏《齊民要術·雜記》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記載,亦是制葯用。後來有不少地區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蘇於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製作中葯蟾酥;杭州人還給小孩子吃蛤蟆,說是可以消火清涼、夏無瘡癤。還有在五日於蛤蟆口中塞墨錠,懸掛起來晾乾,即成蛤蟆錠,塗於膿瘡上可使消散。這種捉蛤蟆制葯之俗,源於漢代「蟾蜍辟兵」之傳說。又如湖北監利於端午「采百草」,亦采葯草之俗。采葯是因端午前後草葯莖葉成熟,葯性好,才於此日形成此俗。
沐蘭湯
端午日洗浴蘭湯是《大戴禮》記載的古俗。但文中的蘭不是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九歌·雲中君》亦有「浴蘭湯會沭芳」之句。《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五雜俎》記明代人因為「蘭湯不可得,則以午時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後來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廣東,則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葯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飲蒲酒、雄黃酒、硃砂酒
飲蒲酒、雄黃、硃砂酒,以酒灑噴。《荊楚歲時記》:「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地下有淡紅色根莖,葉子形狀像劍,肉穗花序。根莖可做香料,也可入葯)或鏤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後來又在酒中加入雄黃、硃砂等。明謝肇淛《五雜咀》:「飲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黃入酒飲之。」明馮應京《月令廣義》:「五日用硃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額胸手足心,無會虺(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蛇之患。又以灑牆壁門窗,以避毒蟲。」此俗流傳較廣。至今,如廣西賓陽,逢端午時便有一包包的葯料出售,包括雄黃、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葉等,人們浸入酒後再用菖蒲艾蓬蘸灑牆壁角落、門窗、床下等,再用酒塗小兒耳鼻、肚臍,以驅毒蟲,求小兒平安。另外有的地區還用雄黃酒末在小孩額上畫「王」字,使小孩帶有虎的印記,以用虎辟邪。這些活動,從衛生角度來看,還是有科學道理的。雄黃加水和酒灑於室內可消毒殺菌,飲蒲灑也頗有益。
採茶、制涼茶
北方一些地區,喜於端午采嫩樹葉、野菜葉蒸晾,製成茶葉。廣東潮州一帶,人們去郊外山野采草葯,熬涼茶喝。這對健康也有好處。
掛草葯
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沐蘭節」,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采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有的還將艾草紮成虎形,再粘貼艾葉於其上。艾與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們和蒜一樣都有殺菌作用。端午期間,時近夏至,正是寒氣暑氣交互轉換之時,從飲食到穿衣、行動都得注意。寶山縣有諺語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於是,端午節這天,人們以菖蒲作寶劍,以艾作鞭子,以蒜頭作錘子,又稱為「三種武器」,認為可以退蛇、蟲、病菌,斬除妖魔。
也有地方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志》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躲端午
是端午節習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歸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陸游《豐歲》詩有「羊腔酒擔爭迎婦,遣鼓龍船共賽神」之句。《嘉靖隆慶志》亦記雲:「已嫁之女召還過節」。又,《灤州志》:「女之新嫁者,於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
端午雨
時民間歲時占驗習俗。俗信端午節下雨,不吉;反之則吉。此種俗信在很久以前即已存在。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提要錄》雲:「五月五日哨,人曝葯,歲無災。雨則鬼曝葯,人多病。此閩中諺語。」又許月卿《次韻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雲:「臨川人謂端午日雨,鬼旺人災。清趙懷玉詩自注亦引有「端陽無雨是豐年」的諺語。
劃龍舟
龍舟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預《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湘君》即描寫湘人馭駕龍舟,將玉佩沉入江中(與拋粽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歷史人物之詩。這即與「魂舟」暗合,與楚國《人物御龍帛畫》之像暗合,可互為印證。《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是日,競渡,競采雜葯。」

Ⅳ 四川內江有什麼特產

資中冬尖地理標志產品


四川內江特產資中冬尖已獲國家質檢總局批准進行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資中冬尖用資中特有的枇杷葉青菜(又叫冬菜)為原料,採用傳統工藝腌制窖儲發酵而成。資中冬尖製作歷史悠久,久負盛名,早在清代道光年間即已馳名全國。資中冬尖馨香四溢,風味獨特,可作餃子、包子、餛飩的餡兒,也可作蒸肉、咸燒白的底菜或者調湯,均美味可口,深受人們喜愛。資中冬尖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以四川省資中縣人民政府《關於報送資中冬尖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區域有關情況的函》(資中府函〔2007〕51號)提出的范圍為准,為四川省資中縣現轄行政區域。

推薦2

資中鯰魚地理標志產品


「資中球溪鯰魚」是川菜系中一道名聲最為響亮的名菜之一,享譽世界,鯰魚餐飲產業年產值超過十億元。四川資中鯰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專家審查會在京召開。審查會上,與會專家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對四川省資中縣資中鯰魚申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名稱、保護范圍、產品質量特色及其與當地自然、人文因素的關聯性等方面進行了審查和討論。與會者認為:資中縣申報的鯰魚保護區是資中鯰魚的地道產區,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符合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原料:鯰魚、鮮紅椒、花椒、芹菜、小蔥、郫縣豆瓣、料酒、鹽、油、醬油、雞汁

推薦3

永安白烏魚地理標志產品


白烏魚是四川省內江市的一種特色經濟魚類,主要分布於內江市中.區境內烏龍河,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人工養殖和繁殖。2004年,內江市中區0在永安建設集白烏魚繁殖、養殖為一體的省級水產良原種場,取名為「永安白烏魚」。白烏魚養殖在內江市中區逐步形成了規模化生產,形成了一條魚帶動一個產業的良好發展形勢。2010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以2010年第134號公告,批准對內江市中區「永安白烏魚」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這是內江市中區獲得的首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永安白烏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產地范圍為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永安鎮

內江熱點特產:

資中枇杷
資中縣種植面積約3萬畝,常年總產量約2萬噸。資中甘露枇杷色澤金黃,核小肉豐,細嫩甘甜,清心潤肺。產品遠銷全國各地,產值達5600萬元。資中枇杷產地范圍為四川省資中縣現轄行政區域。資中縣枇杷協會所

新店七星椒
七星椒為威遠縣新店鎮歷史悠久的特產,具有皮薄肉厚、色鮮味美、辣味醇厚的特點。曾遠銷韓國、斯里蘭卡、菲律賓、新加坡、香港等地。1995年在全國第二屆農業食品博覽會上榮獲全國優質農產品稱號,並取得GB

復立茶
復立雪芽為威遠縣茶葉公司生產的綠色健康食品,系採用高山無公害茶園早春優質獨芽,精心製作而成,其外形挺秀翠綠、香氣濃郁持久、湯色淡綠清流、滋味鮮醇味甘、葉底嫩綠明亮。長飲此茶能起到清心、解渴,助消化

資中血橙
塔羅科血橙果實大,單果重200~250克,是血橙中最大的品系。其果面較光滑,皮薄。果肉汁多味濃,細嫩化渣。種子極少或無。可溶性固形物達12.8%,品質上等。塔羅科血橙是血橙中的優良品系。果實成熟時

資中羅泉豆腐
資中羅泉豆腐,是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羅泉鎮的著名特產,該品是羅泉人用優質山泉水和黃豆一起經石磨磨製而成,並採用傳統的工藝用鹵水點制而成,它具有細、白、嫩、綿的特點。資中羅泉豆腐,是當地人將優質黃豆與

內江豬
內-產於四川省的內江市和內江縣(現東興區),以內江市東興鎮一帶為中心產區,歷史上曾稱「東鄉豬」。內-產區位於四川盆地中部沱江流域,境內河渠縱橫,淺丘起伏,海拔400-600米,氣候溫和多雨,年平均

鎮西白蘿卜
白蘿卜素以其消食除膩的保健功能為世人所喜愛。威遠縣鎮西鎮盛產白蘿卜,以其個大質白、肉嫩化渣而聞名。具有地方特色的「鎮西醬蘿卜」加工由來已久,從三十年代利用傳統工藝製作,至今已有60多年歷史。

永福生薑
東興區永福鄉是內江市著名的生薑之鄉,地處四川盆地中部,清流河貫穿全境,一年四季陽光充足,氣候溫和,主要地形為淺丘,土壤多為紫色土,礦物質元素含量豐富。如此獨特的氣候條件和肥沃優質的土壤為永福生

隆昌素蘭花
地域范圍四川省內江市隆昌縣金鵝鎮、雲頂鎮、響石鎮、黃家鎮、山川鎮、聖燈鎮、雙鳳鎮、龍市鎮、界市鎮、石碾鎮、胡家鎮、石燕橋鎮、周興鎮、迎祥鎮、漁箭鎮、李市鎮、普潤鄉、桂花井鄉
特定品質隆昌素是

塔羅科血橙
塔羅科血橙塔羅科血橙果實大,單果重200~250克,是血橙中最大的品系。其果面較光滑,皮薄。果肉汁多味濃,細嫩化渣。種子極少或無。可溶性固形物達12.8%,品質上等。塔羅科血橙是血橙中的優良品系。

隆昌土陶
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隆昌土陶,已有幾百年歷史。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隆昌土陶以其特有的風韻獨領1。隆昌土陶產地范圍為四川省隆昌縣現轄行政區域。一、主要原料陶泥產自隆昌縣石燕橋鎮、李市鎮、山

不知火
「不知火」是1972年由日本農水省以青見和碰柑雜交育成,「不知火」食用方便、酸甜適度、脆嫩發渣、如口即化,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果大、可溶性固形物高、無核或少核、化渣、肉質脆嫩、風味濃郁、品質極優等

紅燒兔肉
隆昌人喜食兔肉,紅燒兔肉為隆昌人一大名菜,其色澤醬紅,味香肉爛,咸甜酸辣。原料兔肉500克,罐頭竹筍50克,松蘑25克,澱粉5克,油共50克,雞湯750毫升,精鹽2克,醬油15克,香醋25克,鮮姜

資中葉脈畫
葉脈畫最早可追溯到東漢時期的貝葉畫。貝葉1、貝葉佛像隨佛教流傳中國。葉脈畫是採摘菩提葉或者野生闊葉,經過腐蝕、乾燥、漂洗等傳統工藝處理,製作成葉脈,再用傳統繪畫技法,手工勾線起稿、上色、描金,歷經

田家紫皮大蒜
內江市東興區田家鎮是中國新聞巨匠范長江的故里,地處四川盆地中部,河流貫穿全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獨特的氣候條件和肥沃優質的土壤為田家紫皮大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使其具有質脆、味濃等特點。

東興椒
東興區的白合天府海椒城,是四川省最大的海椒批發市場,東興椒以色紅、香辣、可口享譽全川及周邊省、市

隆昌糍粑
糍粑,是當地人用當地優質糯米經水泡後,放進飯甑蒸熟後倒進石臼,一人用木杵舂,一人翻動,一下一下,直舂到米飯粘稠如泥狀,挑起不斷為止,民間俗稱「打糍」。然後裝進盆里,加香油點潤,用手搓成塊,搓成丸

干燒魚
干燒魚主料:鯉魚一尾配料:豬肉丁、辣椒丁、香菇丁、筍丁調料:豆瓣醬、辣椒油、蔥薑末、醬油、香油、鹽、味精、白糖、料理方法:將魚初步加工後,兩面打上雙十字花刀,入油鍋炸至兩面發硬。另起鍋下底油,投…….[詳細]

周蘿卜
周蘿卜白蘿卜素以其消食除膩的保健功能為世人所喜愛。威遠縣鎮西鎮盛產白蘿卜,以其個大質白、肉嫩化渣而聞名。具有地方特色的「鎮西醬蘿卜」加工由來已久,從三十年代利用傳統工藝製作,至今已有60多年歷史。

隆昌豆花
豆花是隆昌人民喜歡的大眾化食品。豆花細嫩綿軟,白出凝脂,色香味都十分誘人。

八卦鴛鴦酒
八卦鴛鴦酒,是以牡蠣、桂圓、蓮子等多味中葯,採用道家傳統制丹浸釀工藝精釀而成。八卦鴛鴦酒口感清爽綿甜、柔香醇厚、天然紅寶石色澤,飲後不燥熱、不頭痛、不口乾。八卦鴛鴦酒以其玄秘的道家文化底蘊,傳統清

白豬
天府隆昌盛產白豬,海內外馳名。那裡自然條件和人們的飼養方法比較好,豬的肉質色澤就很優越。加上民間歷來講究烹調技巧,肉制產品往往營養適度,香嫩可口。這真是聞名遐邇,口碑良好。

麻辣側耳根
側耳根是一種野生菜,學名魚腥草,俗名豬鼻拱。春夏採集側耳根,洗凈碼鹽,然後再拌以糊辣椒、花椒、醬油等調料。側耳根嫩脆,麻辣味濃。

家常鱔魚
鱔魚去骨和頭尾,洗凈血污,用刀宰成小段,再以旺火熱油煸干水分,佐以干辣椒、花椒、胡椒、郫縣豆瓣煸炒後再摻湯,改用中火烹燒而成。成菜後色澤紅亮,鱔魚細嫩,味濃鮮香,帶有濃厚地地方家常風味。

珊瑚肉丸
將胡蘿卜用小刀刮成茸泥,然後配以豬肉茸、雞蛋,經過炸、燒烹製成菜。其成菜色如珊瑚,酥軟味美,爽口化渣,具有鮮明的鄉土風味特點。

獨頭蒜燉干貝
用四川獨頭蒜一枚放入盅中,上放五六粒發過洗凈之干貝,高湯燉四五小時,食時棄干貝而食蒜。因蒜多作配料,故此菜的「反客為主」頗有幾分新意。據傳,此菜由張大千創制。

Ⅵ 配雄黃酒,雄黃兌白酒多少比例最佳

雄黃酒的泡製比例一般為10克雄黃配半斤左右的黃酒。用量因人多少而定,一般家庭知用量有10m1白酒和5一10g雄黃。

主要用於端午節給兒童耳朵,鼻道孔,肛門,肚臍上抹上雄黃酒,目的是起到驅邪,防蚊蟲等功效。中醫葯學認為,雄黃外用治療疥癬惡瘡、蛇蟲咬傷等,效果較好。內服微量,可治驚癇、瘡毒等症。但由於雄黃毒性太大,極少用於內服。一般內服多入丸、散劑。


(6)宜賓雄黃批發公司擴展閱讀:

雄黃酒使用注意事項:

雄黃酒不宜飲用,雄黃的主要化學成分是有毒的二硫化二砷,加熱後經化學反應變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眾所周知,砷是劇毒物質,毒性極大。

人如果誤服,5~50mg即可引起急性砷中毒,中毒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或水樣大便,便中帶血,同時伴有肝、脾、腎功能損害,血壓下降和循環衰竭,甚至出現中樞神經系統麻痹、意識模糊、昏迷等。

Ⅶ 江西有沒有葯材批發市場

有著一千八百多年歷史的「葯都」樟樹,抓住難得的市場機遇,以產業化、現代化、國際化為目標,大興「葯市、葯地、葯業」, 開始了葯業經濟的新跨越。 樟樹葯市源遠流長。遠古時代,這里的先民就開創了原始醫葯活動。三國時代,樟樹鎮便有葯材攤販擺攤賣葯,懸壺施診;唐代辟有葯墟,宋代形成葯市;明有葯碼頭之稱,清為南北川廣葯材總匯之所,素有「葯不到樟樹不齊,葯不過樟樹不靈」之美譽。鴉片戰爭之後樟樹葯市逐漸衰落,但新中國成立之後又得到振興。從樟樹葯市的興衰可見華夏醫葯發展之一斑。 1、懸壺施診的葯攤。 祖國醫葯事業的發展是醫與葯同源,醫葯一體的。三國時期,樟樹一帶民間的醫葯活動,經葛玄等道學家、丹術家、醫葯家的推動,有了很大發展。閣皂山的山民經過長期實踐,漸漸積累和豐富了認葯、采葯和行醫看病的知識。當時,山下贛江、袁河兩岸水患頻仍,瘟疫流行,於是,一些懂醫識葯的閣皂山人便到淦陽擺攤賣葯,懸壺施診。 漢晉年間,在樟樹行醫賣葯的人沒有固定的落腳點。他們或采葯於山林,或巡診於鄉村,或到淦陽古鎮席地擺攤。擺攤的時間也不固定,采了葯來,賣完就走。病人多就多住,病人少就少住。有如現在的游醫和草葯郎中。古時行醫賣葯的人,開初只是兼業。他們既種田地、養禽家、捕魚打獵,又兼采葯治病。後來,一些醫葯技術漸精、獲利較大的人,便漸漸開始專門從事醫葯業了。 南北朝時,樟樹鎮一帶從事醫葯業的人逐漸增多,開始有了初步分工。樟樹不僅有葯攤,而且出現了兼醫帶葯的葯材開始進入樟樹交易。 2、葯墟和葯市的形成。 唐代,葯材的交流日益頻繁,樟樹鎮的葯材集散初具規模。開初,本地出產的枳殼、枳實、陳皮、蘇葉、荊三棱、黃梔子、前胡、白前等有較大批量的外銷。鄰近州縣的地道葯材也開始在樟樹集中轉運。兩粵、蜀、鄂、湘等地的葯材經大庾嶺路和贛江、袁河,陸續運到樟樹鎮交易。於是,樟樹鎮便設有專門進行葯材交易的葯墟。墟場上曾立一石碑,上書「葯墟」二字。葯墟的開辟使葯材交易有了固定的場所,也有了固定的時間。葯材攤販、葯材商人逢墟日趕集。樟樹鎮的葯商在葯墟修建起店面,前櫃看病、賣葯,後櫃制葯,謂之「前店後坊」。 五代十國迄宋元,中原動盪,富紳方伎大量南徙,形成南北文化合流,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和醫葯業的繁榮。這一時期,樟樹醫葯事業空前繁榮,出現了許多名醫生、制葯專家和醫學理論家。南宋偏安江南,使樟樹中葯交易的規模進一步擴大,成為南方主要的葯材集散地。宋寶佑六年(1258年),樟樹鎮早已是葯攤遍布、葯店林立,逢墟而集已遠不能滿足葯材交易的需要,於是便改為每日集市的葯市。 3、繁華的葯碼頭。 明代在醫葯學上頗有成效。這一時期,樟樹醫葯事業也迅速發展。明成化年間,贛江改道,樟樹遂成為袁河與贛江的交匯處,這加強了她的港口地位,使葯材集散規模更趨擴大。各地葯材,尤其是川、廣葯材大量運到樟樹。這樣,兩粵出產的藿香、桂枝、桂子、肉桂、山奈、八角、茴香等,蜀、鄂出產的附子、川芎、黨參、茯苓等,湖南出產的硃砂、雄黃等,安徽出產的棗皮、生曬等,中原出產的黃芪、生地、條芩、柴胡、防風等;鄭和下西洋、熊化出使朝鮮,使中醫葯與外國醫葯的交流擴大,一些「舶來」的葯材也開始進入樟樹交易,如豆蔻、砂仁、乳香、沒葯、西洋參等葯材,大批運到樟樹。樟樹經營葯業的人大量增加,外地葯商雲集樟樹。明崇禎《清江縣志》回憶說:「樟濱故商賈湊沓之地也」,「(葯)有自粵、蜀來者,集於樟鎮,遂有『葯碼頭』之號」,「帆檣櫛比皆葯物」。</P<> 樟樹葯業界的經營隨著葯材集散規模的變化而變化,從以零售為主,發展到以批發為主,開始出現專事批發的葯材號。外籍葯商在樟樹定居落戶開業經營的也逐漸多起來。 4、江南葯材之總匯。 清代,葯材生產的發展和炮製技藝的進步,吸引了各地的葯材商人。他們紛至沓來,將各地的葯材源源不斷運到樟樹加工、交流。四川的附片客、河南的地黃客、湖北的茯苓客、安徽的棗皮客,浙江的白術客、湖南的雄黃客,福建的澤瀉客,廣東的陳皮客,多在葯材收獲時成批采購,運到樟樹銷售,成群結伙,終年不斷。這時,樟樹碼頭終年千帆林立;茶樓酒肆竟日座無虛席。 大批外地客商涌來交易,需要經紀人,葯材貯運則需要棧房。於是,以代客買賣、貯存、轉動的葯材行棧便應運而生。在葯材行代客買賣,收取傭金的基礎上,一些葯商為謀取更大利潤,就自營葯號,專事批發。樟樹鎮當時有專營廣浙所產葯材和參茸燕桂以及國外的豆蔻、砂仁、乳香、沒葯、西洋參等名貴葯材的廣浙號;有專營川、陝、冀、豫等地所產葯材的西北號;有專營某一種葯材的小伙字型大小,如黨參號、附片號、雄黃號、茯苓號等。道光(1821-1850年)初年,樟樹鎮有葯材行、棧、號、店200餘家,樟樹終成為「南北川廣葯材之總匯」, 由於各地葯材雲集樟樹,樟樹葯材應有盡有,因而「葯不到樟樹不齊,葯不過樟樹不靈」之說在業界家喻戶曉。 樟樹人創造了耀眼的榮光,樟樹不僅僅是一個城市的名稱,更是一種文化的名稱。穿過時光遂道,超過歷史峰巒,滄海桑田,幾多變遷,這個江南小城始終沒有改變的是那淡淡的親切的葯味。 建國初期,樟樹葯市就被國務院認定為全國十大中葯材市場之一,1996年經國家批准,樟樹中葯材專業市場成為全國l7家中葯材專業市場之一,也是江西省唯一的國家級中葯材專業市場,於1991年5月興建。隨著葯商的增加,交易量的擴大,原葯市的規模、設施、交通等逐漸成為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為滿足現代葯市的發展需要,樟樹市委、市政府果斷決定,重新規劃建設一個檔次高、規模大、軟硬體設施屬全國一流的新中葯材專業市場。 2001年醞釀籌備10個月之久的新樟樹市葯材專業市場,在各方的努力下,終於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新葯市位於樟樹城區西側,沿105國道500米布局,向縱深規劃發展。時年2月15日,當時的樟樹市中葯材管理局與樟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正式鑒定了委託開發合同書。該項目一期工程佔地257畝,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投資1.5億元,並在12個月內完成。2月16日,承建單位進駐現場施工,這標志著樟樹市最大的投資項目--樟樹中葯材專業市場建設正式啟動。2003年初市場一期工程基本完成,2003年5月6日市場正式投入使用。 樟樹市場站國際化、道地化、科學化、現代化平台,展中華葯都、葯材、葯品、葯技風貌,融中華葯業信息、研發、生產、交易於一體,創中華葯業齊、靈、廉、實之一流。在市場整體搬遷後,一流的硬體設施為葯市的發展提供了必備的條件,剛建成的大型仿古青銅制碾槽雕塑已成為葯市的標志性建築,大大提高了葯市的整體形象。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對樟樹中葯材專業市場非常重視,多次前來考察,局領導還曾兩次專門為樟樹葯市場詞:「質量第一」、「品質求精」。隨著國家對葯品加強監管,樟樹中葯材專業市場也加強了規范管理。一是積極執行國家和省有關部門的政策法規措施,聯合葯監、工商、葯業等相關部門對中葯材市場進行專項整治,打擊違法行為,規范市場經營;二是政府出台相關優惠措施,鼓勵市場內的葯商組建公司進行規范經營,支持配合大型的醫葯流通企業吸納葯商進行合法經營。三是加強同全國各醫葯企業的橫向聯系,出台鼓勵措施,吸引各地醫葯企業到樟樹設點銷售產品,逐漸將葯市進行轉型過渡,使之成為醫葯用品的集散地。 在國內眾多的中葯材專業市場中,樟樹葯市將後發爭先,並在全國同類市場中力創兩大特色:一是葯市「信息化」,融政策信息、科技信息、市場信息於一體,與全國各大葯市聯網,及時向葯商發布國家中醫葯政策、科技及國內外市場供求等方面的信息,形成全國中葯材交易的信息港。二是葯材「道地化」。注重吸引外地葯市、葯材經營大戶到樟開設分支機構,或落戶樟樹市場經營;吸引道地中葯材產地葯商到樟樹設立專賣點,引導本地葯商進行各類道地葯材區域專賣代理,形成「買全國道地葯材,賣全國道地葯材」的特色,真正實現現代意義的「葯不到樟樹不齊,葯不過樟樹不靈」。樟樹中葯材專業市場將帶動全省中葯材產業的飛速發展。</P<> 樟樹葯業發展的春天已經到來!千年葯都以她的寬厚和深沉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葯都人,在時代和葯業之間續寫著灼灼華章。

閱讀全文

與宜賓雄黃批發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烏批發花市場在哪裡 瀏覽:445
昆明副食品批發公司電話 瀏覽:849
去東海批發水晶便宜嗎 瀏覽:558
中大t恤布料批發價格表 瀏覽:916
義烏兒童袖套批發 瀏覽:65
找北京布鞋批發店 瀏覽:16
貴陽什麼地方批發瓷磚 瀏覽:113
河北礦棉板批發 瀏覽:711
長春市童裝批發市場 瀏覽:462
青島高頻電磁加熱批發 瀏覽:213
合肥礦用開關櫃批發 瀏覽:410
臨沂嘉興水果批發市場香蕉價格是多少 瀏覽:830
什麼水果批發可以加盟 瀏覽:597
永年螺絲批發市場地址 瀏覽:906
廣西殺菌燈工作燈廠家批發 瀏覽:506
歐妮批發商 瀏覽:538
外轉子空調風機批發商 瀏覽:297
浙江柯橋批發格子布的地方 瀏覽:728
陶瓷佛像批發廠家地址銅像 瀏覽:853
河北金鋼網鋁型材批發 瀏覽: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