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歌曲<小背簍>寫的是哪個少數民族
我想應該是苗族,<小背簍>是宋祖英的,她是苗族人!
⑵ 我們都是壞孩子里小艾的生日party最炫民族風後面的背景英文歌是神么
Keri Hilson - I Like
⑶ 古時朝鮮族婦女是怎麼背孩子的
古代,朝鮮婦女應該是可以直接用後背背帶直接被孩子走路或者是。
⑷ 土家族的生活習慣,民族風俗
土家族人愛吃鼎罐飯,在火坑裡三腳架上煮熟。土家族過年比漢族提前一天。農歷臘月月大是二十九日,臘月月小是二十八日。據說,過趕年習俗始於明代嘉靖年間土家將士抗倭。土家族人非常好客。客人落坐以後,立即給客人倒茶,然後給客人泡一碗團饊。土家族招待客人要炒大塊肉,敬大碗酒。土家族人有一些獨特的禁忌:姑娘及產婦不能在堂屋門檻上坐,不能扛鋤頭、穿蓑衣、擔空水桶進屋,不許腳踏火坑及三角架,遇戌日不動土,吉日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不準用腳踩灶或將衣鞋等臟物放在灶上,在屋內不能吹口哨和打嗚呼,不準面向別人背後吃飯,客人不能與少婦坐在一起,但可以與姑娘坐在一條長凳上,祭神不能聞貓聲以及死者停靈地方不能讓貓去等等。正月初三到十七日、四月十八日、五月十五日大端午、六月六、七月十五都是較大的節日。節日里都要祭土王,不少村寨都設有「擺手堂」,以供奉彭公爵主、向大官人、田好漢等。 土家族建築多為吊腳樓式,依山傍水而居,同姓十戶或數十戶聚居於一村或一寨。原為「木杈房」,現多為一正兩廂,中間的一間為堂屋,作祭祖先、迎賓客和辦理婚、喪事之用。堂屋左右兩間為「人間」是住人的。不論大小房屋都有板樓和條樓,卧房上面是板樓,用木板鋪的樓板,是放各種物件和裝糧食的櫃子、桶子的。伙房上面是條樓,用木條或竹條鋪成有間隙的條樓。有的在正屋兩頭轉個「馬屁股」,一頭按了偏屋。廂房樓上是姑娘樓、客房、書房等。土家族居民主要從事丘陵地區的農業生產,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土家族擁有了一大批獨具特色的生產生活用具。譬如爬行崎嶇山路所需的蓑衣,家家戶戶都有用來做米豆腐用的小石磨,腳踩的舂米器具等。
⑸ 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
1、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灣省境內少數民族的統稱,包括十多個族群。「高山族」這個名稱是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對台灣省民族的總稱。高山族地區森林覆蓋面積大,素有「森林寶庫」 的美譽。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獲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2、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蒙古族將「9」視為吉數。
3、赫哲族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繁衍生息。歷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 等不同名稱。新中國成立後,統一族名為赫哲,意為居住在「東方」及江「下游」的人們。河燈節是赫哲族的民間傳統節日,世世代代靠捕魚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農歷的7月15放河燈、祭河神,以此來祈禱、祝福族人平安、捕魚豐收。
4、怒族
怒族是雲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雲南省,怒族自稱「怒蘇」、「阿怒」和「阿龍」。與僳僳族、獨龍族、藏族、白族、漢族、納西族等民族交錯雜居。怒族傳統節日有過年、鮮花節和祭穀神、祭山林節,其中以過年的節日氣氛最濃,既隆重又古樸。仙女節是雲南省貢山縣一帶怒族人民的民間傳統節日。當地又稱鮮花節,於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舉行。
5、藏族
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西藏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里的藏族自稱「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30多萬人口中,藏族佔95%,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歷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歷正月初一的藏歷年。除夕那天,人們穿上艷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夥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祥水」,預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1、民族風俗。說個人,就是指一個人的性格;說族群,就是風俗。或民族或族群或集體的生活習慣,風俗習慣指個人或的傳統風尚、禮節、習性。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范。風俗由於一種歷 史形成的,它對社會成員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行為制約作用。風俗是社會道德與法律的基礎和相輔部分。主要包括民族風俗、節日習俗、傳統禮儀等等。
2、壯族人喜歡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魚片為佳餚,婦女有嚼檳榔的習慣。壯族人信仰多神,除祭祀祖先外,最早還膜拜巨石、高山、土地和龍蛇等。壯族人有歌圩的習俗,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日,大家聚集到山坡上,搭起賽歌台,參加唱山歌的男女青年們先唱「見面歌」、「迎客歌」。唱過山歌之後,就開始拋綉球、碰彩蛋、搶花炮等娛樂活動。
⑹ 少數民族背孩子的腰帶要多少錢
你好,你所說的少數民族應該是廣西和雲南的壯族,他們背孩子的背帶秀有壯錦圖案 ,有兩條長長的帶,這種背小孩的背帶在市場上一般都能買得到,價格在五十元左右。
⑺ 《小背簍》是屬於什麼類型的新民歌。
是典型的湘西「邊城」風光的山歌。
1988年,當時在電視台工作的歐陽常林創作了《小背簍》的歌詞,在考慮曲作者時,歐陽常林很快想到白誠仁。白誠仁在為《小背簍》譜曲時正好在湘西采風,他的創作靈感源自路上碰到的一群把冰棒放在背簍里的苗家大媽,背簍、吊腳樓、深山、溪水、趕場、河灘、賽龍舟……這一連串的意象不正是勾勒出了典型的湘西「邊城」風光嗎。於是,他把在這里學到的山歌調譜到了曲子里.
⑻ 關於各民族的民風民俗
1、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歷新年,蒙古語為「查干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3、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4、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5、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歷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歷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里,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