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想賣古代漢服哪有批發
古代與漢服還是有區別的。。。另外漢服應是沒有批發的,漢服量身定做的才行,所以沒有批發的吧~
⑵ 在哪裡可以批發到外貿兒童服裝
如果你想買到幾塊錢一件或者一包的,只能找一些外貿工廠,因為他們沒有多餘的時間處理一些有點小問題但不影響穿著的童裝,網上幾乎不可能,他們有那個時間弄到網上,那就可以自己賣了,不用等您了。
⑶ 關於湖州
湖州有許多獨具特色的小吃,如周生記的餛飩,那是在紅旗路和衣裳街的路口.諸老大的豆沙棕,紅旗路上有專賣店.丁蓮芳的千張包,也是在紅旗路上,就是湖州飯店的對面.還有震遠同的冷飲,紅旗路上有有的賣.那都是很有名的啊.
湖州素有「絲綢之府、魚米之鄉、文化之邦」的美譽。建城歷史2300多年,是世界絲綢文化發祥地之一,也是歷代列為「文房四寶」之首的湖筆的故鄉。湖州向以山水清遠而著稱,自然風光秀美。人傑地靈的湖州歷代人才輩出,主要有:
湖州市域總面積5817平方公里,地貌結構為「五山一水四分田」。
湖州的地形,西倚勢若奔馬的天目山脈,境內重崗復嶺,群山逶迤,異峰突起,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5座,其中龍王山高1587米,比在臨安境內的天目山主峰還高出80米,山勢磅礴,奇峰異石與懸崖陡壁相間,有仙人橋、龍門瀑布、龍門坎等自然景觀。周圍雲霧變幻,溪谷深切,水流湍急,疊瀑壯觀,覆蓋著生態完好的原始森林。在700米以上森林呈現出黃紅相間的暖溫帶夏綠林景觀,森林面積達2063平方公里,素有「極目千里秀,林木十里深」之稱,此乃上海黃浦江之源頭。
天目山向湖州東北延伸,與杭州為鄰,有座秀麗挺拔的山峰,與廬山、北戴河、雞石山並稱為中國四大避暑勝地的莫干山,周圍4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20.2米,山以竹海流泉、煙嵐雲霧為勝,形成獨特的「清涼世界」。陳毅元帥曾高歌一首《莫干好》,詞曰「夾道萬桿成綠海,百尋澗底望高樓。」「飛瀑劍池滌俗慮,塔山遠景足高歌。」
天目山余脈一直延伸到湖州城西郊、太湖南岸。北宋元豐二年曾任湖州太守的著名詞人蘇軾有詩曰:「道場山頂何山麓,上徹雲峰下幽谷。」「具區吞滅三州界,浩浩盪盪納千派。」
最高峰龍王山海拔1587米。
龍王山
龍王山位於安吉縣南端,西天目山北側,浙皖兩省,安吉、臨安、寧縣三縣的交界處,主峰海拔為1587.4米,屬天目山脈的主要山峰之一比西天目山主峰遍8米,整個保護區總面積為12平方公里,龍王山地勢險峻,多懸崖峭壁、山澗瀑流、河谷幽深,但整個保護區生態良好,物種豐富,氣候適度,雨量充沛,森林覆蓋率為90%以上,是浙北地區保護較好的植被基因之一,有「綠色寶庫」、「浙北綠色珍珠」等美稱。
龍王山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植物138科、406屬、668種,其中:蕨類植物有19科、28屬、39種;裸子植物有6科、13屬、16種;雙子葉植物有101科、315屬、542種;單子植物有12科、50屬、71種。龍王山還擁有多種稀有珍貴樹種,有屬國家一級保護的銀縷梅;屬國家二、三級保護的銀杏、金錢松、鵝掌揪、杜件、天目蘭花、銀鵲樹等十三種。動物在至今發現200多種,兩面三刀棲類、爬行類、蛙類等種類均有出沒,有東方蠑螈,還有龍王山特有的「安吉小鯢」(俗稱小蛙蛙魚)有屬國家一級保護的雲豹、金錢豹、黑蝶、立灰蝶等,現已採集的蝶類標本近千號,共116種。
龍王山年平均溫度為19.9度,平均濕度為78。84%。因此,是得天獨厚的清涼世界,避暑勝地。
京杭大運河和源於天目山麓的東、西苕溪縱穿橫貫湖州全境。苕溪東經由頁塘(申湖航道,稱「中國萊茵河」),流於黃浦江,北經56條溇港注入煙波浩渺的太湖。境內水系密如蛛網,交織一起,形成江南水鄉。
苕溪又名雨言溪,在浙江省北部,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支流,由東、西二苕溪組成,因兩條溪大小想仿,又稱姐妹溪。
東苕溪,又名龍溪、仇溪、余不溪,上源由南、中、北三個支流組成,在浙江省東北部,而以南苕溪為正源。源出東天目山北部平頂山南麓,山峰海拔1166.8米,南流折東流,與中、北苕溪會合後,流至瓶窖稱東苕溪。瓶窖以下至全村,左有安溪匯入,至德清縣城,左有湘溪、余英溪匯入。德清至湖州左有埭溪匯入。解放後建東苕溪導流工程,自虎墩山沿導流經橫山、鮑山,至湖州市西的杭長橋與西苕溪匯合。
東苕溪杭長橋以上有流域面積2267平方千米,幹流長165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8.7立方米/秒,年徑流量15.4億立方米,自然落差524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54億立方米,可能開發裝機容量0.35萬千瓦。已建成水電站2座,總裝機容量0.27萬千瓦。
西苕溪,又名龍溪港,因在湖州城區以西,故名。上游有南溪、西溪兩源,西溪為正源,源於浙江安吉和安徽寧國兩縣交界的天目山北側南北龍山之間的天錦堂,山峰海拔1415米,東北流至安吉縣塘浦鄉會合南溪後始稱西苕溪。
兩源合流後,水分兩支,其中北支系西苕溪故道,清同治年間原為西苕溪幹流,後遇大水,幹流改道,逐漸淤小。1954年在南支塘浦村上游建烏象壩,故道成為該壩的灌溉總渠,沿故道已有黃金壩等8條引水灌溉堰壩。故道東北流至安城,復與南支匯合。
南支原系一小溝,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遇大水被沖開成為西苕溪幹流。從塘浦村東流至姚家橋附近,侵佔原大溪下遊河段,至洪渚渡,有許溪、遞溪合流之水從右岸匯入。至安城鎮西苕溪由山溪性河道變為平原河道,故道從左岸匯入,主流北流至小溪口經石路村,東流經胥倉橋、徐家雨言門、土斗水橋,至湖州市與東苕溪匯合。
幹流總長145千米,流域面積227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52.0立方米/秒,自然落差297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38萬千瓦,年徑流量22.6億立方米。為浙江省重要的北部通航河流。
東、西苕溪在湖州合流後,向北流15千米,歧分為數十條港婁,分別經由環城河、小梅港、新塘港、長兜港、大錢港、橫港諸道注入太湖。
苕溪上游流經浙西低山丘陵區,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洪水暴漲暴落,具有山溪性河流特徵。天目山區是浙江省暴雨中心之一,徑流豐富,苕溪年徑流量達39億立方米。下游進入杭嘉湖平原,水流平穩,河道曲折,支流發育,河段寬80—160米,水深約7—8米。昔日流域內水患災害頻繁,1949年以來,在東西苕溪上游營建大型水庫多座,1957—1960年,又先後完成東苕溪導游工程和東西苕溪分流入湖工程,基本上控制了水患,並兼有航運、灌溉之利。
苕溪的得名,是由於流域內沿河各地盛長蘆葦,進入秋天,蘆花飄散水上如飛雪,引人注目,當地居民稱蘆花為「苕」,故名苕溪。
湖州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濕潤,全年平均溫度為16℃,年平均降雨量在 1200mm左右,年平均日照時間長,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
湖州旅遊四季皆宜,但以春暖花開或秋風送爽之時為佳。
湖州自然資源豐富,全市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37.18億立方米,可供發展淡水漁業的水面2.2萬公頃。礦藏已發現47種,經初勘的23種,以非金屬礦藏為主,主要有建築石、石灰岩、膨潤土、硅灰石、方解石、螢石、石英砂岩、煤、石煤、黃砂等。木本植物主要有竹、松、杉、茶、桑、果樹等,安吉縣居全國十大「毛竹之鄉」之首。陸生脊椎動物約300種,珍稀動物有揚子鱷、金錢豹、梅花鹿,畜禽飼養品種有50餘種。淡水魚是境內動物資源的重點,有102種。
湖州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化,楚春申君黃歇築下菰城至今已有近2300年歷史,下菰城牆至今保存完好,為國內罕見的古城遺址。千金鎮塔地遺址是一個良渚文化、馬僑文化和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及更晚的周代印紋陶文化的文化堆積深厚的古代大型聚落遺址。湖州是世界絲綢文化發祥地之一,市郊錢山漾遺址出土的蠶絲織物有4700多年的歷史,人傑地靈的湖州歷代人才輩出,吳昌碩、俞平伯,孟郊、趟孟頫、陸羽等在中國乃至世界藝術史上留下了深遠的影響。這些連同綢文化、筆文化、茶文化、飲食文化等共同構成了湖州獨具魅力的人文資源。
湖州西倚天目山脈、北瀕太湖,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除豐富的人文古跡,自然景觀尤以「山水清遠」著稱,風光獨特,景色秀美,山、水、湖、泉、洞五類俱全,既有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又有蒼山、竹海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既有小橋流水的吳越風情,又有高山大川、森林竹誨和浩渺煙波的太湖風光,景色如畫。
「太湖、名山、竹鄉、古鎮」是湖州四大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旅遊品牌。
商貿業繁榮興旺,市場發達,初步形成了消費晶市場、生產資料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相互配套的大流通格局。商品交易市場穩步發展,全市擁有商品交易市場191個,市場成交額403億元,其中億元以上水平交易市場31個。其中綜合性特大型專業批發市場有全國最大的膠合板以及包括傢具、五金,建陶、燈具和地板等所有裝飾裝潢材料的南潯建材市場和和全國最大的童裝批發市場織裏童裝市場。
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66)湖州地屬吳國。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越滅吳,地屬越國。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楚滅越,地屬楚圍。湖州又一名稱菰城,就源自建於23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的下菰城,乃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楚春申君黃歇所建,這是湖州年紀最大的古城,其遺址今天仍保存在湖州市郊雲巢鄉窯頭村的稻田、毛竹和桑樹之中。 公元前206年,項羽在吳中(今湖州)起兵,自立西楚霸王,在湖城中心建「項王城」,其南城牆原址在今天的福來福大酒店,解放前還留有兩個石獅子,後移到人民公園里去了,「項王城」也終於淹沒在鬧市之中;另有「項王井」,原址在今天的浙北大酒店北面100米處。項羽起兵前後的許多活動都是在湖州進行的,《史記》記載,項羽與叔叔項梁「避仇於吳中」,唐顏真卿在《項王廟碑陰述》中說得很清楚:「吳中,蓋今之湖州也。」避仇期間,恰逢秦始皇東巡經過湖州,項羽就是在湖州城邊東北8公里的掩浦偷看秦皇輿並放言「彼可取而代之」的。第二年9月,項羽便就地起兵反秦。所舉之兵都是他在烏程的賓客及弟子和附近各縣收得的,即所謂八千「江東子弟」。部隊號「烏程兵」,烏程就是湖州。起兵後在下菰城北建城,這就是項王城,兵屯於今湖州弁山。方誌記載,湖州出西北之門又叫霸王門,弁山則有項王走馬埒、飲馬池、系馬木、磨劍石等古跡。過去,在湖州城內和弁山等處都有項王廟,後被毀。湖州的主山是弁山,項羽被江東父老封為弁山之神。
■特色湖州
湖州是全國著名的蠶鄉,也是世界絲綢文明的發祥地之一。1958年,在湖州南郊的錢山漾出土了一批絲線、絲帶和沒有碳化的絹片。經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測定,確定絹的年代為距今47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早期,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並已確定的最早的絲綢織物成品。它的發現使湖州絲綢的歷史往前推至4700年,成為世界絲綢最老的壽星。它的發現同時也推翻了黃帝元妃嫘祖(約公元前2550年)發明養蠶的神話傳說。現在,這些絹片已成為浙江絲綢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湖州是湖筆的產地。 中國歷史上就有「湖穎之技甲天」的說法,所謂「穎」指的是筆頭尖端一段齊而透明的鋒穎,業內人稱之為「黑子」。秦朝名將蒙恬來到湖州善璉後,對毛筆做了重大的改革,「納穎於管」,既把筆毛納進竹管內,以披柱法改進毛筆。因為這個傳說,蒙恬被尊為中國制筆業的始祖。
湖州是世界茶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茶聖陸羽在湖州寫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專著《茶經》,據考證,三國時期,東吳已成為當時茶業傳播的主要地區,但消費還局限於上層社會,唐朝時茶葉的產銷中心轉移到浙江和江蘇,湖州茶業開始特供朝廷,名揚天下,成為世界茶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我國古代貢茶分兩種形式:一種是由地方官員選送,稱為土貢;另一種是由朝廷指定生產,稱貢焙。湖州,就是唐朝廷設立的歷史上第一個專門採制宮廷用茶的貢焙院所在地,可見當時湖州茶葉的品質和名氣。唐張文規曾作《湖州貢焙新茶》詩雲:「鳳輦尋春半醉歸,仙娥進水御簾開。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湖州紫筍來。」詩中的「湖州紫筍」指的就是湖州長興顧渚山的紫筍貢茶。飲茶之風一起,文人墨客便將茶淋人詩詞,「茶道」一詞也出現了,它最早發現於唐代著名詩僧、茶僧皎然的茶詩《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中,這比日本使用茶道一詞早了八百多年。皎然俗姓謝,名晝,湖州人,是南朝謝靈運的第十世孫。其實,日本茶道源於中國,早已是不爭的事實。最早把中國天台山茶籽帶到日本、播種在京都比睿山麓的是日本的最澄和尚,時間是公元805年。次年,日本空海和尚又從中國帶回茶籽,獻給嵯峨天皇。在天皇倡導下,中國唐代的餅茶煮飲法在日本弘仁年間得到發揚光大,形成「弘仁茶風」。到了南宋,日本榮西和尚帶回南宋的制茶法和飲茶法,使南宋的蒸清散茶在日本普及開來,被推崇為日本茶祖。到了清朝,福建的煎茶法傳到日本,同時傳去的還有中國紫砂茶具,到18、19世紀,日本的茶道即煎茶道才逐漸形成。
湖州是中國綠茶的重要產區,茶葉品種很多,但最著名的除了紫筍茶,還數獨產於安吉的白茶。白茶歸類為綠茶,顏色其實也為略透明的淡綠色,因芽葉上有一層細細的白絨毛而得名。其珍奇之處在於,在數百年裡,白茶都處於野生狀態,而且寥若晨星。現在的安吉白茶的母本系孤茶一株,長在海拔800米的大溪山深山嶴中,已歷盡150年風霜,被稱為「白茶王」,是古今中外茶中極品,被譽為「中華一絕」。早在宋代宋徽的《大觀茶論》中就有評價:「點茶之色以純白為上」,「御賜白茶遂為第一」。據中國農業部專家檢測,白茶的氨基酸含量特別高,達10.6%,比普通綠茶高出一到兩倍,茶多酚含量相對偏低,是綠茶一絕,被市場極為推崇,曾先後在第二屆、第三屆國際名茶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湖州美食很多。這里有諸老大的粽子,被譽為「粽子狀元」,有丁蓮芳的千張包子,有周生記餛飩,有震遠同「茶食三珍」,有泗安酥糖,有雙林姑嫂餅,南潯定勝糕,有讓世人驚詫的「百魚宴」,有佳餚爛糊鱔絲、太湖熗白蝦,練市醬羊肉、雙林板羊肉,花鰱頭滾豆腐、雨後地滑苔(菌),有田螺嵌肉,有芽麥塌餅、綉花錦菜,有清汁筍、蒓菜,有名酒箬下春和烏程酒等
■旅遊湖州
湖州風光獨特,東部小橋流水人家的風情,西部中國竹鄉林海飛瀑高山草甸的風韻,孕育了「太湖、竹鄉、名山、濕地、大宅門、古生態」六大旅遊品牌。中心城市的飛英塔,以塔中有塔而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鐵佛寺中的鐵觀音,以東方維納斯的美譽而名播海外;中國竹鄉安吉,黃浦江源頭的龍王山,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全國面積最大、竹種齊全的中國竹子博覽園,彷佛是長江三角洲的一條綠色長廊,伴著竹樂清純的旋律,向遊客展示著「綠色生態」的旅遊定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清涼世界德清莫干山,與廬山、北戴河、雞公山並稱為中國四大避暑勝地;德清的下渚湖是江南最大的濕地風景區,這是新開發的一個自然生態景區;江南大宅門南潯,以堪稱世界文化遺產的內涵,與德清的千年古鎮新市一起成為水鄉古鎮的標志;位於江浙皖三省交界處的長興,以十里古銀杏長廊、「活化石」揚子鱷、第二冰川期遺址金釘子和唐代貢茶紫筍茶而成為古生態的見證。
湖州主要旅遊景點:大漢七十二峰 ·藏龍百瀑 ·南潯 ·莫干山 ·中南百草園·安吉竹博園 ·安吉 ·中國大竹海 ·湖州太湖 ·顧渚山茶園 ·天荒坪電站 ·下渚湖濕地·天下銀坑 ·嘉業堂藏書樓 ·鐵佛寺·龍王山 ·百間樓 ·張石銘舊居 ·飛英塔 ·天賦湖 ·芙蓉谷 ·白茶谷九龍峽·含山旅遊區 ·華廳
吳均(469—520),南北朝梁代文學家、史學家。字叔庠,吳興故鄣(今安吉縣)人。他出生貧寒,好學,有俊才,通史學。梁初,柳惲任吳興太守時,召為主簿,常與賦詩,後為建安王記室,又遷國侍郎,入為奉朝請。他為人耿直,寫《齊春秋》時,不顧梁武帝蕭衍的忌諱,如實地記錄了齊、梁間的歷史,梁武帝惡其實錄,免其職,焚其稿,而遭迫害。後又奉詔撰寫《通史》,皇自三始,迄於齊代,未成而卒。曾注范曄《後漢書》,著《廟記》、《十二州記》、《錢塘先賢傳》等百餘卷,都散佚。散文以寫景見長,文體清拔,時人或仿效之,稱為「吳均體」。如《與朱元思書》、《與施從事書》、《與顧章書》等,皆工於寫景,清新秀逸,藝術成就較高,為六朝駢文之名作。詩亦剛健清新,富有感情,明人輯有《吳朝請集》。他還寫有志怪小說《續齊諧記》等。
吳昌碩先生(1844—1927年),名俊卿,字昌碩,號缶廬、苦鐵、大聾,安吉縣鄣吳村人。他是我國近代具有高深造詣的全能藝術大師,對當代藝壇影響很大,在國外也享有極高的評價。
吳昌碩先生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金石書畫詩文,無所不精。他的詩作,清新淳樸,曠逸縱橫;他的書法,筆力遒勁,氣勢磅礴;他的篆刻,古樸蒼勁;他的繪畫,創造性地繼承了祖國藝術的優良傳統,用詩書篆刻的意趣和技法溶鑄到畫里,凝成一種獨特的風格。吳老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是他謙虛好學、刻苦鑽研的結果。他從小就愛讀書、寫字和刻印。因鄣吳村是個山村,遠離縣城,交通閉塞。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手不釋書,堅持學習,無論寒暑,從不間斷。成人後,為了長進,離開家鄉,先後到杭州、蘇州和上海等地尋師訪友。他專心藝事,幾十年如一日,直到逝世前三日的晚上,還作了一幀墨蘭。
為了研究和學習吳昌碩的創作方法和作品,促進文化藝術交流,在安吉成立了吳昌碩紀念館。館內陳列吳昌碩的石膏像和巨幅照片,陳列吳昌碩的部分親筆畫、書法、篆刻和茶壺等實物,同時還展出沈尹默、沙孟海等全國各地書畫家為《吳昌碩紀念館》作的書畫。
沈約(441—513),南北朝時梁代著名文學家、詩律學家。字休文,吳興武康(今德清縣)人,歷仕宋、齊、梁三代,後助梁武帝登位,為尚書僕射,封建昌縣侯,後至尚書令,卒謚隱。他也是齊、 梁文壇的領袖,學問淵博,精通音律,與周禺等創四聲八病之說,要求以平、上、去、入四聲相互調節的方法應用於詩文,避免八病,這為當時韻文的創作開辟了新境界。其詩與王融諸人的詩皆注重聲律、對仗,時號「永明體」,是從比較自由的古體詩走向格律嚴整的近體詩的一個重要過渡階段。這些詩詞藻綺麗,偏於雕飾,對當時的文風很有影響,但內容狹隘平庸,走入了形式主義的歧途。著作有《宋書》、《沈隱侯集》輯本二卷。又曾著《四聲譜》、《齊紀》等,已佚。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吳興人。著名書法家、詩人。早年留學日本,解放前曾任北京大學文學系教授、北平大學校長。解放後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上海市人民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五四運動時,從事新文化運動,為《新青年》編輯之一,發表過一些白話詩。舊體詩詞功力亦深。工正行草書,尤以行書著名。初學褚遂良,後遍習晉唐諸名家,晚年融會蘇(軾)、米(芾)。精於用筆,清圓秀潤中有勁健遒逸之姿。倡導以腕行筆,不主張模擬結構,於筆法、筆勢多所闡發。著有《歷代名家書法經驗談輯要釋義》、《二王書法管窺》等。
沈譜琴,名毓麟,吳興竹墩人。家資雄厚,在吳興城內擁有不少房地產,熱心辦教育。
光緒三十一年(1905)冬,沈譜琴由日本留學回國不久,湖州府中、小學堂因前監督、堂長不諳新教育原理,學級不分,辦法欠善,學生銳減至三十餘人,年糜經費萬余銀元。於是,旅滬、旅杭兩同鄉會聯合公舉沈譜琴和潘芸生(名澄鑒,湖州人,留學日本,曾任上海南洋公學、務本女塾教員)兩人回里負責中、小學堂的改革。是年冬,經公開招生,投考者竟有千餘人(均是男生),遂按程度和年齡分為四類:國文程度稍優、年齡較大的入湖州師范傳習所(後稱師范學堂);學科程度平常、年齡稍次的入府中學堂;十二歲以上、文字略通的入程安高等小學堂;七歲以上十一歲以下的就近入城東南西北四所由蒙學堂改辦的初等小學堂。師范傳學所和程安高等小學設在愛山書院舊址,府中學堂遷移三賢祠。沈譜琴擔任師范學堂、府中學堂監督和程安高等小學堂堂長。與此同時,沈譜琴為提倡女學,在東街兩處私宅籌設一所吳興女學堂,招收女學生百餘人,分設師范科、手工科和小學部;請潘芸生任女學堂監督,聘湯國黎、村越信子(日本人,工藝美術教員)等人執教。女學堂開辦經費和常年經費均由沈譜琴獨立承擔。
光緒三十四年(1908),沈譜琴因忙於師范學堂、 府中學堂及吳興女學堂校務,遂將程安高等小學堂的校務委託曹礪金接辦。同年,將府中學堂遷回愛山書院舊址,程安高等小學堂遷回三賢祠舊址。是年,沈譜琴已為吳興女學堂捐資銀洋一萬二千七百餘元。清廷定例,捐資千兩以上准予建坊。宣統元年(1909),浙江巡撫上奏朝廷,為熱心捐資辦學的沈譜琴請將建坊旌表。吳興女學堂辦學七年內,沈譜琴共捐款四五萬銀元,連同她對其它學堂的捐資,至民國初期,累計捐款達十餘萬銀元。
沈括(1030—1094),字存中,武康人。宋朝人,曾任昭文館編校、翰林學士、提舉司天監等職。熙寧八年出使於遼,元豐三年知延州。此後脫離仕途。元 元年在今江蘇鎮江修建夢溪園。《夢溪筆談》等著作寫成於此時。
沈括是我國古代傑出的科學家,博學多能,於天文、方誌、律歷、音樂、醫葯、卜算,無所不通。他曾出使契丹國,將足歷山川道路,用木材製成立體模型,稱《使契丹圖鈔》。為皇帝所贊賞,即命邊疆各州仿效。這立體地圖,是我國歷史上的首創,比西歐早六百多年。他對指南針也有研究,磁偏角存在的發現,為世界上最早的紀錄。「石油」這一名稱,始於《夢溪筆談》,一直沿用至今。他的寫作態度極為嚴謹,著書甚多。除《夢溪筆談》文集、《長興集》殘本十九卷和部分醫方書外,均已失傳。《夢溪筆談》是他的代表作,是一部綜合性的隨筆雜記,迄今在國內外仍保持很高的評價。
沈家本(1840—1913),字子敦 ,別號寄簃 ,浙江歸安(今湖州)人。歷任刑部侍郎、大理寺正卿、法部侍郎等職。光緒二十八年四月,沈家本受命修律後,即著手遴選熟諳中西律例的司員充任纂輯,三十年(1904)延聘歸國留學生擔任翻譯。修訂法律館正式開館後,著手進行《大清現行刑律》的刪天除工作,三十一年(1905)三月二十日,他向清廷上了著名的《刪除律例內重法折》。
在這個奏件中,沈家本明確指出,法律應隨世運為轉移,不可膠柱而鼓瑟,「刑法之當改重為輕,固今日仁政之要務,而即修訂之宗旨也。」他充分發揮自己熟諳中西古今法律的特長,甄采中外,酌古御今,嚴厲抨擊封建刑法中最野蠻、最落後的凌遲、梟首、戮屍、緣坐、刺字諸刑既不仁道,也難收懲凶戒眾的功效,認為對這些前人議其殘苛、各國廢棄不用的「不仁」、「不德」、的酷刑應立予變通,「擬請將凌遲、梟首、戮屍三項一概刪除,死罪至斬決而止」。
這個建議得到光緒帝的贊同。當時清廷正在搞預備立憲,為與國際法規接軌,也為緩和國內矛盾,肯定了沈家本的奏議,並且正式下諭宣布:「嗣後凡死罪至斬決而止,凌遲及梟首、戮屍三項,著即永遠刪除。所有現行律例內凌遲、斬梟各項,俱改為斬決。」 至此,慘酷至極、駭人聽聞的凌遲刑終於被遂出清律條文,而沈家本這位浙江先賢在晚清引進西法、推進中國法律近代化的「法學泰斗」的歷史功績則永載史冊。
⑷ 鄭州女裝哪裡進貨 鄭州女裝批發市場有哪些
.
.
.
.
.
再欄位使用用戶變數賦值濾掉需要導入資料庫欄位寫(加入文本兩欄位資料庫表欄位要第二欄位導入資料庫表):
load data infile 'test.txt' into table table_name (@a,column1);
假我txt文件共10列c1c10
現我想導入奇數列,c1 c3 c5 c7 c9
我創建數據表5列
需要列直接用@濾掉(使用同變數名比@a或者使用我面同變數名加@符號)
load data infile 'test.txt' into table table_name (c1@2, c3@4, c5@6 c7 @8c9@10);
⑸ 湖州是什麼
雷到了
湖州市地處浙江省北部,東鄰上海,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瀕太湖,與無錫、蘇州隔湖相望,是環太湖地區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2008年末戶籍人口258.5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108萬,面積581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達到55.1%,中心城市建成區68平方公里(2008年),南潯13.5平方公里。
湖州有較好的區位條件。距杭州75公里、上海130公里、南京220公里。南北走向的104國道、杭寧高速公路、宣杭鐵路和東西走向的318國道、被譽為「東方小萊茵河」的長湖申航道、申蘇浙皖高速公路、申嘉湖杭高速公路、已經開工建設的寧杭客運專線和即將開工的滬蘇湖城際鐵路貫穿湖州全境。新長鐵路和即將修建的湖乍鐵路使湖州分別與隴海、滬杭兩大鐵路干線連通。湖州還擁有全國一流的內河鐵路、公路、水運中轉港。
湖州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和眾多的歷史人文景觀。市內的唐代飛英塔、千年古剎鐵佛寺、江南水鄉古鎮南潯、德清莫干山、安吉境內世界上種類最多的竹種園和世界級的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南太湖旅遊休閑和水上娛樂勝地,都風景宜人,各具特色。湖州還是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浙江省文明城市。已成功舉辦四屆全國極限運動大賽和三屆湖筆文化節,被譽為「中國極限運動之都」和「中國毛筆之都」。
湖州是以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先行規劃、先行發展」的14個重點城市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全市國有、城鄉集體企業改制任務已基本完成。產業結構從原來的傳統絲綢、建材業為主,形成了以新型紡織、新型建材、醫葯化工、特色機電四大特色優勢產業為支柱、電子信息和環保產業快速發展的格局,先進製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0%。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區號:0572
汽號:浙E
郵編:313000
區劃:轄吳興和南潯2個建制區和德清、長興、安吉3個縣。
行政區劃一覽 面積、人口根據《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湖州市 面積5794平方千米,人口257萬人。轄2個市轄區、3個縣,7個街道、48個鎮、19個鄉。
◆吳興區 面積 872平方千米,人口57萬人。郵編313000。區人民政府駐湖東路。
◆南潯區 面積 716平方千米,人口51萬人。郵編313009。區人民政府駐南潯鎮人瑞路。
◆長興縣 面積1388平方千米,人口62萬人。郵編313100。縣人民政府駐雉城鎮龍山大道行政中心。
◆德清縣 面積 936平方千米,人口42萬人。郵編313200。縣人民政府駐武康鎮永安街158號。
◆安吉縣 面積1882平方千米,人口45萬人。郵編313300。縣人民政府駐遞鋪鎮靈芝西路1號。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湖州市位於東經119度14分––120度29分、北緯30度22分––31度11分之間,東西長度126公里,南北寬度90公里,處於浙江北部,太湖南岸,緊鄰江蘇、安徽兩省。 現轄德清、長興、安吉三縣和南潯、吳興兩區,總面積5817平方公里,人口257.21萬,東部為水鄉平原,西部以山地、丘陵為主,俗稱「五山一水四分田」。
湖州秦代稱烏程,後因地濱太湖而得今名,行政區劃屢經沿革,今為浙江省轄市。全市地勢大致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西部多山,最高峰龍王山海拔1587米。東部為平原水網區,平均海拔僅3米左右。有東苕溪、西苕溪等眾多河流。本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2—16.1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約1300毫米;無霜期224~240天。有煤、鐵、石灰石等礦藏,與安徽省交界處的長廣煤礦是省內最大的原煤基地。
湖州的地形,西倚勢若奔馬的天目山脈,境內重崗復嶺,群山逶迤,異峰突起,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5座,其中龍王山高1587米,比在臨安境內的天目山主峰還高出80米,山勢磅礴,奇峰異石與懸崖陡壁相間,有仙人橋、龍門瀑布、龍門坎等自然景觀。周圍雲霧變幻,溪谷深切,水流湍急,疊瀑壯觀,覆蓋著生態完好的原始森林。在700米以上森林呈現出黃紅相間的暖溫帶夏綠林景觀,森林面積達2063平方公里,素有「極目千里秀,林木十里深」之稱,此乃上海黃浦江之源頭。
天目山向湖州東北延伸,與杭州為鄰,有座秀麗挺拔的山峰,與廬山、北戴河、雞石山並稱為中國四大避暑勝地的莫干山,周圍4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20.2米,山以竹海流泉、煙嵐雲霧為勝,形成獨特的「清涼世界」。陳毅元帥曾高歌一首《莫干好》,詞曰「夾道萬桿成綠海,百尋澗底望高樓。」「飛瀑劍池滌俗慮,塔山遠景足高歌。」
天目山余脈一直延伸到湖州城西郊、太湖南岸。北宋元豐二年曾任湖州太守的著名詞人蘇軾有詩曰:「道場山頂何山麓,上徹雲峰下幽谷。」「具區吞滅三州界,浩浩盪盪納千派。」
最高峰龍王山海拔1587米。
龍王山
龍王山位於安吉縣南端,西天目山北側,浙皖兩省,安吉、臨安、寧縣三縣的交界處,主峰海拔為1587.4米,屬天目山脈的主要山峰之一比西天目山主峰遍8米,整個保護區總面積為12平方公里,龍王山地勢險峻,多懸崖峭壁、山澗瀑流、河谷幽深,但整個保護區生態良好,物種豐富,氣候適度,雨量充沛,森林覆蓋率為90%以上,是浙北地區保護較好的植被基因之一,有「綠色寶庫」、「浙北綠色珍珠」等美稱。
龍王山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植物138科、406屬、668種,其中:蕨類植物有19科、28屬、39種;裸子植物有6科、13屬、16種;雙子葉植物有101科、315屬、542種;單子植物有12科、50屬、71種。龍王山還擁有多種稀有珍貴樹種,有屬國家一級保護的銀縷梅;屬國家二、三級保護的銀杏、金錢松、鵝掌揪、杜仲、天目蘭花、銀鵲樹等十三種。動物在至今發現200多種,兩面三刀棲類、爬行類、蛙類等種類均有出沒,有東方蠑螈,還有龍王山特有的「安吉小鯢」(俗稱小蛙蛙魚)有屬國家一級保護的雲豹、金錢豹、黑蝶、立灰蝶等,現已採集的蝶類標本近千號,共116種。
龍王山年平均溫度為19.9度,平均濕度為78。84%。因此,是得天獨厚的清涼世界,避暑勝地。
京杭大運河和源於天目山麓的東、西苕溪縱穿橫貫湖州全境。苕溪東經由頁塘(申湖航道,稱「中國萊茵河」),流於黃浦江,北經56條溇港注入煙波浩渺的太湖。境內水系密如蛛網,交織一起,形成江南水鄉。
苕溪又名雨言溪,在浙江省北部,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支流,由東、西二苕溪組成,因兩條溪大小想仿,又稱姐妹溪。
東苕溪,又名龍溪、仇溪、余不溪,上源由南、中、北三個支流組成,在浙江省東北部,而以南苕溪為正源。源出東天目山北部平頂山南麓,山峰海拔1166.8米,南流折東流,與中、北苕溪會合後,流至瓶窖稱東苕溪。瓶窖以下至全村,左有安溪匯入,至德清縣城,左有湘溪、余英溪匯入。德清至湖州左有埭溪匯入。解放後建東苕溪導流工程,自虎墩山沿導流經橫山、鮑山,至湖州市西的杭長橋與西苕溪匯合。
東苕溪杭長橋以上有流域面積2267平方千米,幹流長165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8.7立方米/秒,年徑流量15.4億立方米,自然落差524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54億立方米,可能開發裝機容量0.35萬千瓦。已建成水電站2座,總裝機容量0.27萬千瓦。
西苕溪,又名龍溪港,因在湖州城區以西,故名。上游有南溪、西溪兩源,西溪為正源,源於浙江安吉和安徽寧國兩縣交界的天目山北側南北龍山之間的天錦堂,山峰海拔1415米,東北流至安吉縣塘浦鄉會合南溪後始稱西苕溪。
兩源合流後,水分兩支,其中北支系西苕溪故道,清同治年間原為西苕溪幹流,後遇大水,幹流改道,逐漸淤小。1954年在南支塘浦村上游建烏象壩,故道成為該壩的灌溉總渠,沿故道已有黃金壩等8條引水灌溉堰壩。故道東北流至安城,復與南支匯合。
南支原系一小溝,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遇大水被沖開成為西苕溪幹流。從塘浦村東流至姚家橋附近,侵佔原大溪下遊河段,至洪渚渡,有許溪、遞溪合流之水從右岸匯入。至安城鎮西苕溪由山溪性河道變為平原河道,故道從左岸匯入,主流北流至小溪口經石路村,東流經胥倉橋、徐家雨言門、土斗水橋,至湖州市與東苕溪匯合。
幹流總長145千米,流域面積227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52.0立方米/秒,自然落差297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38萬千瓦,年徑流量22.6億立方米。為浙江省重要的北部通航河流。
東、西苕溪在湖州合流後,向北流15千米,歧分為數十條港婁,分別經由環城河、小梅港、新塘港、長兜港、大錢港、橫港諸道注入太湖。
苕溪上游流經浙西低山丘陵區,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洪水暴漲暴落,具有山溪性河流特徵。天目山區是浙江省暴雨中心之一,徑流豐富,苕溪年徑流量達39億立方米。下游進入杭嘉湖平原,水流平穩,河道曲折,支流發育,河段寬80—160米,水深約7—8米。昔日流域內水患災害頻繁,1949年以來,在東西苕溪上游營建大型水庫多座,1957—1960年,又先後完成東苕溪導游工程和東西苕溪分流入湖工程,基本上控制了水患,並兼有航運、灌溉之利。
苕溪的得名,是由於流域內沿河各地盛長蘆葦,進入秋天,蘆花飄散水上如飛雪,引人注目,當地居民稱蘆花為「苕」,故名苕溪。
湖州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濕潤,全年平均溫度為16℃,年平均降雨量在 1200mm左右,年平均日照時間長,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
湖州旅遊四季皆宜,但以春暖花開或秋風送爽之時為佳。
湖州自然資源豐富,全市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37.18億立方米,可供發展淡水漁業的水面2.2萬公頃。礦藏已發現47種,經初勘的23種,以非金屬礦藏為主,主要有建築石、石灰岩、膨潤土、硅灰石、方解石、螢石、石英砂岩、煤、石煤、黃砂等。木本植物主要有竹、松、杉、茶、桑、果樹等,安吉縣居全國十大「毛竹之鄉」之首。陸生脊椎動物約300種,珍稀動物有揚子鱷、金錢豹、梅花鹿,畜禽飼養品種有50餘種。淡水魚是境內動物資源的重點,有102種。
湖州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化,楚春申君黃歇築下菰城至今已有近2300年歷史,下菰城牆至今保存完好,為國內罕見的古城遺址。千金鎮塔地遺址是一個良渚文化、馬僑文化和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及更晚的周代印紋陶文化的文化堆積深厚的古代大型聚落遺址。湖州是世界絲綢文化發祥地之一,市郊錢山漾遺址出土的蠶絲織物有4700多年的歷史,人傑地靈的湖州歷代人才輩出,吳昌碩、俞平伯,孟郊、趙孟頫、陸羽等在中國乃至世界藝術史上留下了深遠的影響。這些連同綢文化、筆文化、茶文化、飲食文化等共同構成了湖州獨具魅力的人文資源。
湖州西倚天目山脈、北瀕太湖,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除豐富的人文古跡,自然景觀尤以「山水清遠」著稱,風光獨特,景色秀美,山、水、湖、泉、洞五類俱全,既有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又有蒼山、竹海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既有小橋流水的吳越風情,又有高山大川、森林竹誨和浩渺煙波的太湖風光,景色如畫。
「太湖、名山、竹鄉、古鎮」是湖州四大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旅遊品牌。
商貿業繁榮興旺,市場發達,初步形成了消費品市場、生產資料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相互配套的大流通格局。商品交易市場穩步發展,全市擁有商品交易市場191個,市場成交額403億元,其中億元以上水平交易市場31個。其中綜合性特大型專業批發市場有全國最大的膠合板以及包括傢具、五金,建陶、燈具和地板等所有裝飾裝潢材料的南潯建材市場和和全國最大的童裝批發市場織裏童裝市場。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湖州建城至今已有2300多年歷史,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江南古城。 春秋為吳越地。
公元前334年,楚滅越,湖州屬楚。
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春申君黃歇徙封於此,在此築城,名「菰城」(以澤多菰草而名)。
公元前223年,秦滅楚,改「菰城」為「烏程」,以烏巾、程林兩氏善釀得名。置烏程縣,屬會稽郡。
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分原會稽郡的浙江(錢塘江)以西部分設吳郡,烏程屬吳郡。
公元266年(三國東吳孫皓寶鼎元年),置吳興郡,烏程屬吳興郡。
公元602年(隋仁壽二年),置州治,名湖州,因地濱太湖而名,湖州之名從此而始。
明、清時,設府治,一直沿稱「湖州府」。
1912年(民國元年)廢湖州府,把烏程、歸安二縣合為吳興縣。
1949年4月27日,湖州解放,分設湖州市和吳興縣,至1983年曾幾度分合;湖州又是解放後浙江省第一專區、嘉興專區和嘉興地區行政中心所在地。
1983年7月,撤地建市,撤銷嘉興地區,分設湖州、嘉興兩市,實行市管縣體制。湖州作為地級省轄市,下轄城、郊兩區和德清、長興、安吉三縣。1988年撤銷城、郊兩區建制,1993年又設城區、南潯、菱湖三區。
2003年1月,撤銷城區、南潯、菱湖三區,新設立吳興區、南潯區兩個行政區。現湖州市行政區域轄2區3縣。
[編輯本段]■人口民族
根據國務院的決定,我國於2005年11月1日進行了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工作。這次調查以全國為總體,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為次總體,採取分層、多階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樣方法。最終樣本單位為調查小區。湖州市這次調查的常住人口為2.45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0.9%。
一、全市常住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時,湖州市的常住人口為271.68萬人,與2000年11月1日零時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262.58萬人相比,增加了9.11萬人,增長3.47%;年平均增加1.82萬人,年平均增長0.68%。2005年底全市常住人口為271.80萬人。
二、城鄉構成
全市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164.36萬人,占總人口的60.5%;居住在鄉村的人口107.32萬人,占總人口的39.5%。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1.77個百分點。
三、性別構成
全市人口中,男性為136.30萬人,占總人口的50.17%;女性為135.38萬人,占總人口的49.83%。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0.68。
四、年齡構成
全市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41.57萬人,占總人口的15.3%;15-64歲的人口為201.51萬人,占總人口的74.17%;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8.61萬人,占總人口的10.53%。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21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65個百分點。
五、民族構成
全市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68.96萬人,占總人口的99%;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72萬人,占總人口的1%。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7.57萬人,增長了2.9%;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1.53萬人,增長了129.35%。
六、受教育程度
全市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程度的人口為7.86萬人,高中程度的人口為27.03萬人,初中程度的人口為95.99萬人,小學程度的人口為99.29萬人。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大學程度的人口增加2.44萬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65萬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9.71萬人,小學程度的人口減少7.92萬人。
七、家庭戶人口
全市共有家庭戶87.72萬戶,家庭戶人口為267.51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05人,集體戶人口為4.17萬人。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減少了0.3人。城鎮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02人,農村為3.09人。
2008年末全市戶籍人口258.50萬人,其中男性129.67萬人,女性128.83萬人;非農人口80.75萬人,比上年增加1.14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91萬人,出生率為7.4%。;死亡人口1.86萬人,死亡率為7.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2%。;計劃生育率為98.2%。全年新增城鎮就業5.73萬人,幫扶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16萬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5438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3%。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全市經濟總量突破「千億元」大關。經初步核算,2008年我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34.8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為82.63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593.56億元,增長10.7%,其中工業增加值534.98億元,增長11.4%;第三產業增加值358.70億元,增長11.8%。三次產業比例為8.0:57.3:34.7。按戶籍人口計算的人均GDP為40089元,增長10.5%,摺合5772美元;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GDP為36764元,增長9.4%,摺合5294美元。
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133.78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1.6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7.3%和16.1%。財政總收入佔GDP的比重為12.9%。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兩千億元」大關,達到2138.50億元,比上年增長22.1%。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25.24億元,比上年增長14.6%。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2.11億元,比上年增長19.7%,其中批發零售業332.95億元,增長19.4%;住宿餐飲業43.76億元,增長23.8%。
全年接待國內外旅遊人數1972.8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6.9%,其中國內旅遊人數1948.43萬人次,增長16.9%,入境旅遊人數24.37萬人次,增長25.0%;實現旅遊總收入131.72億元,增長29.1%,其中國內旅遊收入125.69億元,增長28.4%,旅遊外匯收入8688萬美元,增長27.9%。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55.8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1.1%,其中出口49.01億美元、進口6.87億美元,分別增長33.4%、16.6%。
全年新批准及增減資利用外資項目421個,其中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73家,批准增資項目164個。合同外資18.03億美元,比上年下降9.2%。實到外資8.02億美元,下降4.9%。
全市年末戶籍人口258.50萬人,其中男性129.67萬人,女性128.83萬人;非農人口80.75萬人,比上年增加1.14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91萬人,出生率為7.4%。;死亡人口1.86萬人,死亡率為7.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2%。;計劃生育率為98.2%。全年新增城鎮就業5.73萬人,幫扶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16萬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5438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3%。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兩萬元」,達到21604元,比上年增長9.9%。全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0751元,增長12.7%。
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68平方公里,比上年擴大4.4平方公里。
[編輯本段]■歷史湖州
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66)湖州地屬吳國。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越滅吳,地屬越國。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楚滅越,地屬楚圍。湖州又一名稱菰城,就源自建於23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的下菰城,乃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楚春申君黃歇所建,這是湖州年紀最大的古城,其遺址今天仍保存在湖州市郊雲巢鄉窯頭村的稻田、毛竹和桑樹之中。 公元前206年,項羽在吳中(今湖州)起兵,自立西楚霸王,在湖城中心建「項王城」,其南城牆原址在今天的福來福大酒店,解放前還留有兩個石獅子,後移到人民公園里去了,「項王城」也終於淹沒在鬧市之中;另有「項王井」,原址在今天的浙北大酒店北面100米處。項羽起兵前後的許多活動都是在湖州進行的,《史記》記載,項羽與叔叔項梁「避仇於吳中」,唐顏真卿在《項王廟碑陰述》中說得很清楚:「吳中,蓋今之湖州也。」避仇期間,恰逢秦始皇東巡經過湖州,項羽就是在湖州城邊東北8公里的掩浦偷看秦皇輿並放言「彼可取而代之」的。第二年9月,項羽便就地起兵反秦。所舉之兵都是他在烏程的賓客及弟子和附近各縣收得的,即所謂八千「江東子弟」。部隊號「烏程兵」,烏程就是湖州。起兵後在下菰城北建城,這就是項王城,兵屯於今湖州弁山。方誌記載,湖州出西北之門又叫霸王門,弁山則有項王走馬埒、飲馬池、系馬木、磨劍石等古跡。過去,在湖州城內和弁山等處都有項王廟,後被毀。湖州的主山是弁山,項羽被江東父老封為弁山之神。
作為一個湖州人,我!~~~跟你講講
⑹ 最便宜的兒童古代服裝
便宜童裝批發
⑺ 鄭州銀基商貿城附近有哪些批發市場
這個城市裡有很多標志性的東西,比如
鄭州銀基商貿城
,比如京廣線,比如鄭州地一大道服裝批發市場,比如匯豐園的、的燴面
鄭州這個城市,說實話,這幾年的發展是迅速的,鄭州是京廣線和隴海線的交匯處,中國古代有靠山吃山,靠水是水的說法,鄭州靠的是什麼?最早考的是鐵路的樞紐,現在靠的是高度的物流體系。短短 10 年的時間,鄭州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南學廣州,上海,北學北京,鄭州正是匯聚了粵派、海派、京派的長出,讓這個城市得到了中中和!古語雲,得中原得天下!此話放在今天依舊成立。
一、中原地區首位服裝批發市場、服飾批發市場鄭州銀基服裝批發市場
銀基服裝批發
鄭州銀基商貿城
,是國內目前檔次最高、市場知名度最好、服務齊全、面積最大、購物環境最優、年交易量最多、創稅收最多、服務功能最完善,的外貿服裝批發市場。也是日訪客流量最多,服裝批發氛圍濃厚,最具市場潛力的服裝批發市場之一。
二、鄭州世貿服裝批發市場 鄭州世貿服裝批發商城
位於鄭州服裝批發市場核心位置的喬家門路與隴海路交叉,建設與兩千另零年,服裝批發市場佔地 50 余畝,市場建築總面積近二十萬平方米。 也是大型的服裝批發物流中心之一, 匯集有2000家服裝批發商戶、 5000 多個服裝批發品牌, 世貿商城著力打造國內頂級服裝批發商城, 是中原最大 的 羽絨服服裝批發、內衣家居服服裝批發、童裝及中老年女裝的服裝批發基地。 (河南)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全面擔綱運營,對外進行持續廣告投入,統一資源整合宣傳 。 06 年,世貿商城頂級版四期 : 世貿 M 區,面積 10 萬多平方米,主樓共 30 層高 100 米 , 世貿 M 區 及 大戶中心 建成後, 臨喬家門路、西三馬路、一馬路、隴海路形成統一環型布局, 中國中部地區最大的服裝集散地之一。世貿商城將成為鄭州服裝批發商圈的中樞。
三、鄭州地一大道服裝批發市場
大概的情況也就介紹了這么多,說實話傳統的鄭州服裝批發市場,鄭州外貿服裝批發市場,是根本滿足了現有的河南外貿服裝店的外貿服裝貨源的,經常為出現,統一個城市不同的店,賣相同東西的實踐發生,這樣導致了外貿服裝店之間的惡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