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服裝價格如何定位、、
一、服裝品牌定位主要包括:產品定位、市場定位及形象定位。
1、產品定位是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決定經營產品的類別和產品大類,即首先確定經營男裝、:女裝或童裝等,再決定經營職業裝、休閑裝或運動裝等等。產品定位還要考慮面、輔料的材質,服裝加工的質量要求、產品標識、包裝等。
2、價格定位是在產品定位的基礎上,結合品牌知名度、時尚流行等因素綜合考慮,附加價值越高則品牌的價格定位也越高。同時,服裝品牌價格定位還要考慮為品牌的發展留有空問,隨著品牌的成長與成熟,調整價格策略,拓展市場份額與加強市場競爭能力,提升品牌的整體經營質量。形象定位是服裝品牌的包裝與語言,完整的服裝品牌形象定位包括服裝形象、logo形象、賣場形象與宣傳形象的設定。
3、品牌形象定位以產品、價格定位為前提,依據目標消費者的消費心理與消費特徵,以視覺形象為主的形象定位表述品牌的內涵,並根據品牌發展不同階段對外部形象的不同要求,有所側重地調整品牌形象定位。
二、服裝品牌定位的差異性策略
由於市場競爭的激烈,因此准確的市場定位還必須與競爭對手的同類產品產生差別,差異化的品牌定位是服裝品牌立足市場的根本。品牌差異性策略可使品牌在競爭中保持自身的特色,這也是品牌擁有忠實消費群體的原因所在。如果沒有差異而形成與其他品牌的同質化,新的企業品牌在市場競爭方面決沒有優勢,只會落敗。在多於牛毛的品牌(有的簡直不能說是品牌,只能算是有商標)海洋里,唯有差異化才是生存之道。
三、經營渠道決定服裝品牌定位
新建企業在品牌定位時,要分析自己企業現有的渠道優勢是什麼?是批發還是專賣?是傳統銷售還是網路銷售?是全國銷售還是區域性銷售?是自營渠道還是代理渠道?這些都是決定品牌地位的因素。
四、品牌不等於商標
很多人有個誤解,以為注冊了一個商標就是做品牌。品牌是一個很大的概念,需要多方面經營。品牌的特點是要最終獲得市場認可,消費者認可;要有影響力,美譽度。新品牌首先是要在某一個狹小領域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俗稱站穩了腳,然後再加以維護品牌形象,提升關注度,知名度。
要知道羅馬不是一天就可以建成的。不可急於求成,不可朝三暮四。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扎扎實實夯實基礎。
2. 衣服如何定價
定價定天下,這是服裝企業里的一句行話,如何定價首先要確定你是廠商,批發商,還是零售商
3. 服裝店進貨價跟賣出價怎麼定位
3倍進貨價左右,
開服裝店,選好店址,這是最重要的,進到好貨源也是關鍵。您不一定選擇在批發市場進貨的,因為批發市場有地區的局限性,周邊的客戶全到附近的批發市場進貨,勢必造成撞貨的情況,而對於實體銷售來說,撞貨就意味著銷售風險,例如競爭激烈,利潤微薄等。
現在電子商務比較發達,全國的好多服裝廠家都有在網上開網站的。給您推薦好貨源a,您可以看下韓國SZ女裝的,您可以網上進貨的。,免車馬勞頓之苦,中高檔的衣服可以贏得穩定的客源, .您在網路搜索韓國sz服飾廣州格雅,可以直達廠家網站,品牌的質量,全面的售前指導,優質的售後服務,可提供上門看貨.擔保交易,有店鋪裝修效果圖,,而且有對實體店的全面指導。
4. 批發來的服裝怎麼給它定價
加25%,期中7%管理費,13稅,5%毛利
5. 服裝批發後如何確定零售價
主要根據你的經營方式來定價格,如果是議價商店,價格可根據當地當時市場情況靈活定價;如果是非議價商店,一般定價在成本兩倍略高;服裝的定價是很難說清的,有些人一件衣服可以賺到十倍甚至更多的利潤,但是無論如何,你的定價絕不能高於競爭對手!另外,奉勸一句:服裝行業如今已日趨成熟,沒有經驗最好不要輕易進軍該行業!
6. 服裝到底該如何定價
價格策略是給所有買者規定一個價格,是一個比較近代的觀念。
價格是決定公司市場份額和盈利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營銷組合中,價格是唯一能產生收入的因素。
商家面對賣者的三種主要的定價決策問題是:對第一次銷售的產品如何定價;怎樣隨時間和空間的轉移修定一個產品的價格以適應各種環境和機會的需要;怎樣調整價格和怎樣對競爭者的價格調整作出反應。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定價?
除了成本分析、競品分析和客戶群消費能力分析,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在價格制定之前需要掌握的一些必備消費心理學。
3
心理賬戶,
關於滿減、折扣、大禮包
首先假設這2種場景:
一個經典的"心理實驗":
實驗情境A:你打算去劇院看一場演出,票價是10 美元,在你到達劇院的時候,發現自己丟了一張10 美元鈔票。你是否會買票看演出?
實驗情境B:你打算去看一場演出而且花10 美元錢買了一張票。在你到達劇院的時候,發現門票丟了。如果你想看演出,必須再花10 美元,你是否會買票?
結果如何?
實驗情境A的實驗表明:88%的調查對象選擇會;12%的調查對象選擇不會。(調查對象為183 人)
實驗情境B實驗結果表明:46%的調查對象選擇會,54%的調查對象不會。(調查對象為200 人)
為什麼會這樣?從絕對值角度看,丟票與丟錢都一樣,都是損失了10美元,為什麼導致繼續花10美元就出現了巨大的行為差異。事實上,這是"心理賬戶"在作祟。
心理賬戶的定價技巧
01 滿減
買東西時,單純的支出讓人感覺不愉快,但是,如果在支出的同時還伴隨著收入,哪怕只有一點,也會沖淡買家在花錢時的愧疚感。
比如,一件標價1000的產品打8折,和滿1000減200看起來要付出的成本是一樣的,但是買家心理上卻有很大差別。
1000元的東西付出800就能買到,差異貌似沒有這么大。但是如果是滿1000減200,感覺是自己已經付出了1000塊(和800差異不大),然後又額外收獲了200元(200比起0差異很大)。
02 壞消息一起說,好消息分開說
為什麼經常看到很多賣家說買3999元電腦,送耳機、送高檔滑鼠墊、送免費1年上門維修,而不是把耳機、上門維修等價格都包在3999元裡面?
這是因為,人們對損失和收益的感知並不是線性的,假設你獲得100元能得到某種快樂,而想得到雙倍的快樂可能需要400元,而不是200元。
同樣,損失100元受到的某種痛苦,可能要損失400元才能感受到雙倍的痛苦。
所以,如果把所有的成本折到一起,給用戶一個總價,讓用戶一次支出3999,而不是感覺到多次支出(為電腦支出3000,為耳機支出200,為維修支出200……),用戶就覺得付出這些金錢沒有那麼痛苦。
所以,壞消息要一起說,而反過來,好消息則要分開說。比如贈品設置為什麼不直接說滿XX元送大禮包,而是一定要把贈品逐項羅列?
答案是,想讓買家覺得優惠很多。
另外,滿減的階梯設置多階梯也有這個效果。比如,滿100-10;滿200-30;滿500-100。
付錢的次數少,優惠的次數多,會讓買家更開心。
03 情感化設計
其實,每個產品在買家的心裡都有一個對應的心理賬戶,你想要買家付款,就要給他一個動用該賬戶資產的理由。
所以,首先,我們要分析買家可能會把這個產品的消費歸入哪一個心理賬戶,從哪個心理賬戶里支出會更加乾脆。
比如,一件標價為2000元的衣服,如果是給自己買可能會捨不得,但如果是送給心愛人的生日禮物,可能就會毫不猶豫地付款。
為什麼會這樣?
這是因為,買家把這兩類支出歸到了不同的心理帳戶,衣服買給自己的是日常消費支出,但是買給心愛人則會歸為人情或情感維系支出,顯然大多買家更捨得為後者花錢。
因此,同樣的產品定位為禮品往往比定位為消費品能獲得更高的溢價,尤其是定位為高端商務禮品的時候。
比如小罐茶。如果是買來自己喝就顯得有點兒奢侈,立頓就夠了;但如果是送領導、送客戶,小罐茶馬上顯得不那麼貴(實際上,小罐茶的主打場景確實是商務禮品)。
另外,即便是給自己買東西,也有日常消費支出和自我投資支出的區別。比如,買kindle,如果只是為了方便看書,它看起來就比較貴;但如果是為了獲取知識、提升自己,一下子就變得很超值。
所以,運營人員在撰寫產品文案的時候,與其描述產品性能,不如直接描述買家能得到的預期收益。
04
總結
價格是產品的標識,在產品銷售過程中,價格起著渲染、溝通、刺激的作用。通過價格可以為產品塑造優質的印象、凸顯產品品位。
零售行業有句話,價格是產品的生命線,但大多數公司往往更加重視推廣、流量的獲取,而在定價上非常草率,甚至會頻繁調整產品價格,殊不知這些都是非常錯誤的行為。
市場的發展永無止境,運營方法也一樣,關鍵是我們是不是在跟隨環境一起進化。
7. 批發價、代銷價、零售價之間是怎麼定位的,具體數字比例大約是多少
一般產品價格有這些部分組成,出廠價——經銷價——代理價——批發價——零售價,至於各個價格定位沒用什麼比例約束,各種產品有各種產品的價格的比例,行業不同而異吧。你說的批發價是商品的4~5折,也就是零售價是批發價的一般那樣,但是衣服或者其他飾品類的東西就不一樣了,就拿衣服來說零售價可以是衣服的3~5那樣,所以說你代銷產品的話只要不低於廠家的零售價規定就行了,廠家只是怕你擾亂市場。
8. 服裝價格如何定位
成本價乘以2.3到2.8
完了可以8折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