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鮮超市如何構建良好的蔬菜采購供應鏈
毋容質疑,蔬菜在整個生鮮超市的經營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絕大多數超市,現階段在蔬菜經營上都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管理上的難度,居高不下的物損;預期的利潤達不到,甚至虧損;應有的集客功能沒有達到等等。用句形象的話說就是,現在的蔬菜經營對於超市來講,就像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不舍。
單純從蔬菜經營的角度來講,超市蔬菜經營最直接、最根本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農貿市場、早市以及小商販。果蔬產品不同於服裝、家電等其他耐消費品,顧客會多跑幾家超市,好貨比三家。每個生鮮超市都有自己的服務半徑,為了采購的便利性,顧客一般都會就近購買。因此,由於服務半徑的影響,同行不是主要競爭對手,其他超市並構不成太大競爭。可以說,與主要競爭對手相比,超市蔬菜經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鮮度控制不好與過大的物損。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現在的超市蔬菜經營管理者,往往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生鮮課的內部考核管理上,或者採取聯營,甚至出租場地的方式,來轉嫁管理的難度與經營的風險。但是,以上方法並不是從根本上解決鮮度與物損問題的最有效途徑,因為:無論超市的指標管理做的多麼好,員工的責任心與認真程度不可能超越小商販;即使採取聯營或者場地出租,供應商或者租賃經營者的貨物來源還是批發市場。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鮮度與物損的問題,首先要認真分析出現這些問題的深層次的原因:
1、 采購渠道存在的弊端。
貨物采購的方式與質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銷售。現在超市蔬菜絕大部分的貨物來源還是批發市場,不管是超市的自采還是供應商供貨。大家都知道,批發市場批發的果蔬類生鮮產品,都是「通貨」,產品沒有經過嚴格的分級。而對於超市生鮮的零售來講,沒有經過嚴格分級的產品,在銷售過程中會產生很大的浪費。因為,在開放式的貨架銷售中,沒有那個顧客會去選擇品質、級別不好的產品,如果貨物不嚴格分級,不僅會影響到貨物的整體美觀度,而且品性不好的產品,總歸會被「揀剩」下來,耽誤了處理的最佳時機,造成巨大的浪費。如果把產品的嚴格分級由連鎖企業自己的配送中心來完成,或者轉嫁給供應商、配送商,一樣會增加成本。另外,從批發市場來的貨物,由於環節的增加,其新鮮度會大打折扣,也增加了成本。
其次,流通過程中的質量承諾機制無法建立,批發市場來的貨物,由於其產品來源的不確定性與流通的隨意性,其無公害、綠色品質很難保障。現在依託批發市場的鬆散型、不定向型的流通方式,同時形成了采購方式隨意性,無品牌、無包裝,法人不明確,責任就不明確,生產環節造成的污染在無控制地進入流通環節後,仍然會面臨二次污染的威脅,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質量判斷基本上停留在形狀、色澤、新鮮程度等為主的感官判斷上,質量追溯機制無從談起。消費者對超市銷售的產品質量有信心,從根本上講是如果采購的貨物出了問題,可以找到銷售的主體——超市,可是蔬菜出了質量問題,如果超市或者配送企業是從批發市場上隨機采購的,又去找誰來承擔責任呢?
2、 二次包裝與配送中的不合理因素。
為了便於管理與降低成本,現在規模較大的連鎖超市一般都建立了自己的生鮮品配送中心。生鮮配送中心的主要職能有(針對蔬菜類):統一采購,依靠規模采購降低采購成本與堵塞采購漏洞;對采購的蔬菜進行初步分級與加工;蔬菜的臨時保鮮儲存;根據各個門店的需求將蔬菜配送到各個門店等。可以說,生鮮配送中心的設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作用也是非常顯著的。但是,在分裝與二次配送的時候,卻不可避免的出現了沒有引起管理者足夠注意的物損的問題。在二次包裝的過程中,對蔬菜進行初加工,剔除殘次果、爛葉是必須的,但是對大部分蔬菜二次包裝,包裹保鮮膜的工序是沒有必要的無奈之舉、多此一舉。
包裹保鮮膜的主要目的是蔬菜的保鮮與防止顧客隨意挑選帶來物損。其實蔬菜本身是鮮銷產品,依靠保鮮膜來保鮮,根本就不是一個好辦法,還沒有加濕的效果好,保鮮的最好方式就是及時把蔬菜銷售出去。雖然沒有包保鮮膜,小商販的菜大都比超市的新鮮,就是一個很好的明證。另外,消費者在采購產品的時候,都有一種主動挑揀的慾望,你把產品都給他捆好了,讓他被動去消費,缺少了一種挑揀的樂趣,豈不讓他非常的不爽。有過超市促銷經驗的人都知道,對於大堆頭的隨意挑揀促銷產品,場面一般都會異常的火暴,價格是一個方面,隨意挑揀的心理因素也是一個原因。歸根結底,採取這種包裝方式主要的原因還是對自己的產品質量與管理水平沒有信心,產品如果比較統一、標准,看上去都很新鮮,銷售人員的責任心再強一點,像小商販那樣,難道還怕顧客挑選?
同時,二次包裝對蔬菜的損害是很大的。大家都知道,蔬菜非常怕摩擦與磕碰。在運輸過程中,些須的摩擦與磕碰是難免的,但是,在二次包裝的過程中,又會出現二次的磨損,甚至更大的磨損。就拿黃瓜來說,在第一次運輸過程中,瓜與瓜之間的接觸面會有輕微的壓痕,這是必然的,當在第二次包裝時,瓜與瓜之間的接觸面必然發生了變化,不可避免的又會出現第二次壓痕。更糟糕的是,當進行了二次包裝後,重新裝箱配送,裝箱一定不會緊密,會比較蓬鬆,而蔬菜運輸時最怕的就是裝箱不緊實,這樣在運輸過程的顛簸中,給蔬菜帶來的磨損是致命的。大家可以觀察農貿市場商販的蔬菜,怕磨損的蔬菜一般都是原箱包裝,販賣者會象呵護嬰兒那樣的保護蔬菜,這也是黃瓜可以保持「頂花帶刺」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另外一個方面,二次包裹保鮮膜必然會增加成本,同時,還容易出現二次污染,現在的「有毒保鮮膜」風波,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從這個角度來講,二次包裝是得不償失。
3、 偏重設施建設,忽略了與上游蔬菜供應環節的緊密聯系與協作。
連鎖超市的蔬菜經營管理,一般都會比較關注面對顧客銷售的蔬菜經營形式,包括經營品種項目、賣場布局、設備配置等。在進行蔬菜經營管理流程的設計時,也會更多地考慮蔬菜加工和經營過程本身,而對蔬菜供應上游的采購環節、來源和物流配送對銷售的影響,卻沒有認真考察與應對,實際上蔬菜流通渠道及采購配送現狀等外部因素對超市蔬菜經營的影響非常之大。
對於生鮮產品來講,商品的產品化程度越高,管理的難度就越小,例如麵食、分割冷凍肉等。如果蔬菜產品在進入流通與銷售之前已經最大限度地標准化和產品化了,超市蔬菜的經營者就會大大減少為蔬菜產品加工核算,以及損耗控制之類的問題所困擾的程度。這就要求現在的超市經營管理者,要重視與加強與上游的蔬菜供應商的協作,借鑒供應鏈管理思想與「零庫存」准時化配送思想,把蔬菜的產品化程度盡量前移,向基地化采購、加工方向發展,真正的與種植基地或者供應商形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而非單純的競價打壓政策。傳統的購買運作與現代采購戰略在觀點上的差異,可以集中歸納為致力於所有權總成本最低而不是購買價格。盡管生鮮商品的購買價格仍然直接影響著采購成本,但是這僅僅是蔬菜總成本公式中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企業還應該考慮蔬菜的二次配送、成本核算等服務成本和產品壽命周期成本。產品周期壽命成本應該對生鮮商品具有更重要的意義,例如,如果從批發市場進貨,和競爭對手處於同樣的起跑線上,如果能夠從蔬菜種植基地直接進貨,就可以節省1-2天的貨物周轉期,這1-2天的時間對蔬菜的保鮮是非常關鍵的,這樣,就具備了比競爭對手更大的優勢。
4、 價格虛高,依靠高價格彌補管理與采購供應鏈的弊端,犧牲了大批顧客群體。
超市明亮、干凈、衛生的整體形象是傳統農貿市場無法比擬的,這本來是超市經營重要的優勢所在,但幾乎所有的超市都沒有好好利用這一優勢,在經營上基本走入了一個「怪圈」。由於受場地設施分攤成本與管理成本的影響,在還沒有把顧客群體從農貿市場爭取過來,銷量還沒有上去的前提下,超市蔬菜的平均銷售成本是很高的,因此,幾乎大部分超市的價格定位都定在高端上:超市的環境好,干凈衛生,所以蔬菜的價格理應就高一點,掙的就是有錢人的錢。殊不知,這樣會趕走大部分的顧客,從而造成銷量不能在一個階段內有一個明顯的上升,銷量上不去,蔬菜不能夠及時的銷售出去,必然會不新鮮,越不新鮮越沒人買。同時,銷量小,平均銷售成本必然會居高不下,更需要用高菜價來維持成本,甚至更加逼著去走高端,出現了天價的無公害與綠色、有機蔬菜,試問:無公害與綠色、有機蔬菜的生產種植成本真有那麼高嗎?這樣,必然會造成惡性循環,把好端端的經營項目變成了「雞肋」。其實,大家都應該知道,只要降低了流通配送成本,提高必要的管理水平,把物損降下來,把銷售數量做上去,即使價格和農貿市場持平,蔬菜經營的毛利率也是非常高的。同時,蔬菜經營的銷量如果有一個明顯的上升,對其他商品的銷售,會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會提升超市的綜合經營效益。
2. 生鮮超市如何構建良好的蔬菜采購供應鏈
毋容質疑,蔬菜在整個生鮮超市的經營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絕大多數超市,現階段在蔬菜經營上都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管理上的難度,居高不下的物損;預期的利潤達不到,甚至虧損;應有的集客功能沒有達到等等。用句形象的話說就是,現在的蔬菜經營對於超市來講,就像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不舍。
單純從蔬菜經營的角度來講,超市蔬菜經營最直接、最根本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農貿市場、早市以及小商販。果蔬產品不同於服裝、家電等其他耐消費品,顧客會多跑幾家超市,好貨比三家。每個生鮮超市都有自己的服務半徑,為了采購的便利性,顧客一般都會就近購買。因此,由於服務半徑的影響,同行不是主要競爭對手,其他超市並構不成太大競爭。可以說,與主要競爭對手相比,超市蔬菜經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鮮度控制不好與過大的物損。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現在的超市蔬菜經營管理者,往往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生鮮課的內部考核管理上,或者採取聯營,甚至出租場地的方式,來轉嫁管理的難度與經營的風險。但是,以上方法並不是從根本上解決鮮度與物損問題的最有效途徑,因為:無論超市的指標管理做的多麼好,員工的責任心與認真程度不可能超越小商販;即使採取聯營或者場地出租,供應商或者租賃經營者的貨物來源還是批發市場。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鮮度與物損的問題,首先要認真分析出現這些問題的深層次的原因:
1、采購渠道存在的弊端。
貨物采購的方式與質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銷售。現在超市蔬菜絕大部分的貨物來源還是批發市場,不管是超市的自采還是供應商供貨。大家都知道,批發市場批發的果蔬類生鮮產品,都是「通貨」,產品沒有經過嚴格的分級。而對於超市生鮮的零售來講,沒有經過嚴格分級的產品,在銷售過程中會產生很大的浪費。因為,在開放式的貨架銷售中,沒有那個顧客會去選擇品質、級別不好的產品,如果貨物不嚴格分級,不僅會影響到貨物的整體美觀度,而且品性不好的產品,總歸會被「揀剩」下來,耽誤了處理的最佳時機,造成巨大的浪費。如果把產品的嚴格分級由連鎖企業自己的配送中心來完成,或者轉嫁給供應商、配送商,一樣會增加成本。另外,從批發市場來的貨物,由於環節的增加,其新鮮度會大打折扣,也增加了成本。
其次,流通過程中的質量承諾機制無法建立,批發市場來的貨物,由於其產品來源的不確定性與流通的隨意性,其無公害、綠色品質很難保障。現在依託批發市場的鬆散型、不定向型的流通方式,同時形成了采購方式隨意性,無品牌、無包裝,法人不明確,責任就不明確,生產環節造成的污染在無控制地進入流通環節後,仍然會面臨二次污染的威脅,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質量判斷基本上停留在形狀、色澤、新鮮程度等為主的感官判斷上,質量追溯機制無從談起。消費者對超市銷售的產品質量有信心,從根本上講是如果采購的貨物出了問題,可以找到銷售的主體——超市,可是蔬菜出了質量問題,如果超市或者配送企業是從批發市場上隨機采購的,又去找誰來承擔責任呢?
2、二次包裝與配送中的不合理因素。
為了便於管理與降低成本,現在規模較大的連鎖超市一般都建立了自己的生鮮品配送中心。生鮮配送中心的主要職能有(針對蔬菜類):統一采購,依靠規模采購降低采購成本與堵塞采購漏洞;對采購的蔬菜進行初步分級與加工;蔬菜的臨時保鮮儲存;根據各個門店的需求將蔬菜配送到各個門店等。可以說,生鮮配送中心的設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作用也是非常顯著的。但是,在分裝與二次配送的時候,卻不可避免的出現了沒有引起管理者足夠注意的物損的問題。在二次包裝的過程中,對蔬菜進行初加工,剔除殘次果、爛葉是必須的,但是對大部分蔬菜二次包裝,包裹保鮮膜的工序是沒有必要的無奈之舉、多此一舉。
包裹保鮮膜的主要目的是蔬菜的保鮮與防止顧客隨意挑選帶來物損。其實蔬菜本身是鮮銷產品,依靠保鮮膜來保鮮,根本就不是一個好辦法,還沒有加濕的效果好,保鮮的最好方式就是及時把蔬菜銷售出去。雖然沒有包保鮮膜,小商販的菜大都比超市的新鮮,就是一個很好的明證。另外,消費者在采購產品的時候,都有一種主動挑揀的慾望,你把產品都給他捆好了,讓他被動去消費,缺少了一種挑揀的樂趣,豈不讓他非常的不爽。有過超市促銷經驗的人都知道,對於大堆頭的隨意挑揀促銷產品,場面一般都會異常的火暴,價格是一個方面,隨意挑揀的心理因素也是一個原因。歸根結底,採取這種包裝方式主要的原因還是對自己的產品質量與管理水平沒有信心,產品如果比較統一、標准,看上去都很新鮮,銷售人員的責任心再強一點,像小商販那樣,難道還怕顧客挑選?
同時,二次包裝對蔬菜的損害是很大的。大家都知道,蔬菜非常怕摩擦與磕碰。在運輸過程中,些須的摩擦與磕碰是難免的,但是,在二次包裝的過程中,又會出現二次的磨損,甚至更大的磨損。就拿黃瓜來說,在第一次運輸過程中,瓜與瓜之間的接觸面會有輕微的壓痕,這是必然的,當在第二次包裝時,瓜與瓜之間的接觸面必然發生了變化,不可避免的又會出現第二次壓痕。更糟糕的是,當進行了二次包裝後,重新裝箱配送,裝箱一定不會緊密,會比較蓬鬆,而蔬菜運輸時最怕的就是裝箱不緊實,這樣在運輸過程的顛簸中,給蔬菜帶來的磨損是致命的。大家可以觀察農貿市場商販的蔬菜,怕磨損的蔬菜一般都是原箱包裝,販賣者會象呵護嬰兒那樣的保護蔬菜,這也是黃瓜可以保持「頂花帶刺」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另外一個方面,二次包裹保鮮膜必然會增加成本,同時,還容易出現二次污染,現在的「有毒保鮮膜」風波,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從這個角度來講,二次包裝是得不償失。
3、偏重設施建設,忽略了與上游蔬菜供應環節的緊密聯系與協作。
連鎖超市的蔬菜經營管理,一般都會比較關注面對顧客銷售的蔬菜經營形式,包括經營品種項目、賣場布局、設備配置等。在進行蔬菜經營管理流程的設計時,也會更多地考慮蔬菜加工和經營過程本身,而對蔬菜供應上游的采購環節、來源和物流配送對銷售的影響,卻沒有認真考察與應對,實際上蔬菜流通渠道及采購配送現狀等外部因素對超市蔬菜經營的影響非常之大。
對於生鮮產品來講,商品的產品化程度越高,管理的難度就越小,例如麵食、分割冷凍肉等。如果蔬菜產品在進入流通與銷售之前已經最大限度地標准化和產品化了,超市蔬菜的經營者就會大大減少為蔬菜產品加工核算,以及損耗控制之類的問題所困擾的程度。這就要求現在的超市經營管理者,要重視與加強與上游的蔬菜供應商的協作,借鑒供應鏈管理思想與「零庫存」准時化配送思想,把蔬菜的產品化程度盡量前移,向基地化采購、加工方向發展,真正的與種植基地或者供應商形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而非單純的競價打壓政策。傳統的購買運作與現代采購戰略在觀點上的差異,可以集中歸納為致力於所有權總成本最低而不是購買價格。盡管生鮮商品的購買價格仍然直接影響著采購成本,但是這僅僅是蔬菜總成本公式中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企業還應該考慮蔬菜的二次配送、成本核算等服務成本和產品壽命周期成本。產品周期壽命成本應該對生鮮商品具有更重要的意義,例如,如果從批發市場進貨,和競爭對手處於同樣的起跑線上,如果能夠從蔬菜種植基地直接進貨,就可以節省1-2天的貨物周轉期,這1-2天的時間對蔬菜的保鮮是非常關鍵的,這樣,就具備了比競爭對手更大的優勢。
4、價格虛高,依靠高價格彌補管理與采購供應鏈的弊端,犧牲了大批顧客群體。
超市明亮、干凈、衛生的整體形象是傳統農貿市場無法比擬的,這本來是超市經營重要的優勢所在,但幾乎所有的超市都沒有好好利用這一優勢,在經營上基本走入了一個「怪圈」。由於受場地設施分攤成本與管理成本的影響,在還沒有把顧客群體從農貿市場爭取過來,銷量還沒有上去的前提下,超市蔬菜的平均銷售成本是很高的,因此,幾乎大部分超市的價格定位都定在高端上:超市的環境好,干凈衛生,所以蔬菜的價格理應就高一點,掙的就是有錢人的錢。殊不知,這樣會趕走大部分的顧客,從而造成銷量不能在一個階段內有一個明顯的上升,銷量上不去,蔬菜不能夠及時的銷售出去,必然會不新鮮,越不新鮮越沒人買。同時,銷量小,平均銷售成本必然會居高不下,更需要用高菜價來維持成本,甚至更加逼著去走高端,出現了天價的無公害與綠色、有機蔬菜,試問:無公害與綠色、有機蔬菜的生產種植成本真有那麼高嗎?這樣,必然會造成惡性循環,把好端端的經營項目變成了「雞肋」。其實,大家都應該知道,只要降低了流通配送成本,提高必要的管理水平,把物損降下來,把銷售數量做上去,即使價格和農貿市場持平,蔬菜經營的毛利率也是非常高的。
3. 國內真正做生鮮食材供應鏈SAAS的公司,也就那麼幾家,那麼,要如何進行選擇呢
應該從三個方面考慮:經驗、資本和技術。
豐富的經驗,讓系統更加註重細節;有資本的支持可以保證技術的持續升級;技術團隊的背景也非常重要,一個BAT的技術團隊和一個三流背景的技術團隊,顯然前者更靠譜。
4. 生鮮超市的運營方法以及進貨渠道
(一)生鮮超市的運營方法:
整個商品管理過程包括了從收貨、庫存管理、陳列和賣場管理四部分,而針對於生鮮商品的管理來說每個部分又有其獨特性,在生鮮商品的管理中品質保證和損耗是管理的重點。
1、訂貨的重要性:
訂貨是生意的開端也是門店正常運營的前提,有效的訂貨策略將提升生鮮盈利能力
一般在國際生鮮超市的商品管理中,都有嚴格的收貨管理流程,而制定流程的核心是圍繞著如何控制商品的品質,在收貨區有嚴格的冷鏈控制標准,從溫度、運輸工具、包裝等方面嚴加控制,同時針對每個商品都有其專門的驗收標准手冊和檢驗方法,另外還應用了很多簡單而有效的管理方法,比如為了控制保質期而採用的色帶管理制度和包裝物分類管理方法等。
2、收貨的重要性
商品驗收對生鮮經營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有若咽喉一-般,負有把關的任務。整個驗收作業,必須扣牢每個環節,若任何一一個環節發生錯誤,都會導致損失。
3、商品陳列
商品陳列制定的關鍵是生鮮食品的季節性和價格敏感性,商品部門制定年度商品陳列計劃,而在一些國際生鮮超市的陳列計劃中,明確了每月一份不同的商品陳列圖。同時依據商品銷量和周轉率定期分析排面量比例,以保證排面量的合理安排,這樣保證了排面陳列的高效利用,並減少了缺貨、庫存金額和損耗。
運用「黃金陳列線」陳列:對水果來說應在陳列面的中間部分,如:可擺放上下三層塑料方盤時,就在中層可將前一日進貨或當日先上的貨放中層,上下層放新貨。顧客的選擇多在中層,那麼可使舊貨加快售完。
前提是舊貨仍保持良好鮮度。若比例過大,則水果在貨架的滯留時間長;若比例過小,則每日補貨的次數頻繁。此外,店主還要注意當前溫度、濕度下,此種水果所能維持的生命期。
4、損耗管理
賣場管理的核心是保證生鮮商品的品質和損耗,而一般在國際生鮮超市從店長到各部門經理都有詳細的每天檢查清單,檢查清單包括了陳列、品質、價格、商品結構、促銷、設備、衛生、員工、倉庫、收貨等內容,甚至在檢查清單中細致到諸如大白菜的供應、西紅柿的陳列檢查項目等,而且這些檢查項目不僅每天要逐項檢查,而且還要評分,最後匯總每月對每項檢查項目的總評分。
這樣的評分不僅是對各級經理管理做出定量的評價,關鍵是可以通過評分分析可以准確的發現每個部門出現的關鍵性問題,進而才能得以改善。
另外在賣場管理中,還應制定詳細規范,包括如何出檯面、保持檯面和收檯面,同時還要明確的規定了晚上和早晨上檯面的商品,以及晚上可以撤檯面和保留檯面的商品等,而所有這些在國際生鮮超市都需要細致到每個單品。
(二)進貨渠道:
1、自采。生鮮超市有時因為規模或距離或缺乏適當供應商等的因素,不得不採取自採的途徑。
2、供應商供貨:這是大部分超市的供貨模式,由采購選擇合適的供應商為超市提供生鮮商品,並簽定一定期間的供貨合同協議。
3、產地直供:是由生產者直接供應超市生鮮商品。目前在熟食日配組別的部 分。因為是工廠製造的產品,所以容易做到這種供貨方式。
4、配送中心供貨:是由產地、供應商、工廠等所生產的生鮮商品送到配送中心,經由配送中心、驗收、儲存、加工、包裝、貼標、揀貨、配送到店鋪的供貨方式。
以上介紹四種生鮮商品供應鏈的管理重點各超市必須以自己的規模及需求來選擇適當的供應鏈,並嚴格管理才能為公司帶來好的銷售及豐厚的毛利額。
(4)浙江生鮮果蔬批發供應鏈擴展閱讀:
生鮮保鮮方法:
1、溫度與濕度管理——防止蔬菜的散熱作用及抑制呼吸量最有效的方法。
2、冰冷水處理——利用冰冷水及碎冰覆蓋於生鮮產品上面的方法。如:冰鮮水產、蔥蒜保鮮等。
3、冰鹽水處理——提供一個鹽濃度3.5%、加上碎冰、使水溫降至0°C環境下的處理。此方法可保持生鮮商品養分不易流失、保持新鮮。如:水產。
4、強風預冷設備——利用強風預冷,使其呼吸未達到高度時就迅速下降,因而保持葉面翠綠,常用於剛採摘的葉菜。
5、冷藏蘇生——將鮮度開始減退的生鮮商品再次提高鮮度的方法,其蘇生庫房的環境在3~5°C低溫及90~95%濕度條件下,方可執行。
6、保鮮膜包裝——抑制水分的蒸發,防止失水、皺縮,以達到保鮮目的。抑制呼吸作用,防止呼吸熱的無謂消耗,以達到保鮮目的。
7、冷藏庫冷藏——將生鮮商品保持在0~5°C的低溫條件下保鮮。
8、冷凍庫冷凍——將生鮮商品保持在-18~-40°C凍溫條件下冷凍。
9、清潔、衛生條件——作業場地、設備、處理切割刀具清潔,作業員工個人衛生好、服裝干凈。
10、冷藏、冷凍的運輸設備——防止長時間的運送而產生的鮮度減退問題,是極重要的鮮度管理。運送過程中,溫度過高、風吹、無冷藏、冷庫、退溫等均需防止!
5. 小的生鮮企業做生鮮供應鏈好做嗎
准確的來說,生鮮企業的大小不能決定生鮮供應鏈的好不好做,關鍵是看企業的未來發展規劃。如果企業發展方向想趨向於做供應鏈這一塊,小的生鮮企業做生鮮供應鏈,只要有足夠的資金、合理的發展規劃、再加上一款適合自己的生鮮配送管理系統,還是不難做的。這里可以了解一下蔬東坡生鮮配送管理系統,本人也在做生鮮企業,用的就是這個系統,還是好用的。
6. 如何建立蔬菜供應鏈
單純從蔬菜經營的角度來講,超市蔬菜經營最直接、最根本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農貿市場、早市以及小商販。果蔬產品不同於服裝、家電等其他耐消費品,顧客會多跑幾家超市,好貨比三家。每個生鮮超市都有自己的服務半徑,為了采購的便利性,顧客一般都會就近購買。因此,由於服務半徑的影響,同行不是主要競爭對手,其他超市並構不成太大競爭。可以說,與主要競爭對手相比,超市蔬菜經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鮮度控制不好與過大的物損。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現在的超市蔬菜經營管理者,往往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生鮮課的內部考核管理上,或者採取聯營,甚至出租場地的方式,來轉嫁管理的難度與經營的風險。但是,以上方法並不是從根本上解決鮮度與物損問題的最有效途徑,因為:無論超市的指標管理做的多麼好,員工的責任心與認真程度不可能超越小商販;即使採取聯營或者場地出租,供應商或者租賃經營者的貨物來源還是批發市場。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鮮度與物損的問題,首先要認真分析出現這些問題的深層次的原因:
1、 采購渠道存在的弊端。
貨物采購的方式與質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銷售。現在超市蔬菜絕大部分的貨物來源還是批發市場,不管是超市的自采還是供應商供貨。大家都知道,批發市場批發的果蔬類生鮮產品,都是「通貨」,產品沒有經過嚴格的分級。而對於超市生鮮的零售來講,沒有經過嚴格分級的產品,在銷售過程中會產生很大的浪費。因為,在開放式的貨架銷售中,沒有那個顧客會去選擇品質、級別不好的產品,如果貨物不嚴格分級,不僅會影響到貨物的整體美觀度,而且品性不好的產品,總歸會被「揀剩」下來,耽誤了處理的最佳時機,造成巨大的浪費。如果把產品的嚴格分級由連鎖企業自己的配送中心來完成,或者轉嫁給供應商、配送商,一樣會增加成本。另外,從批發市場來的貨物,由於環節的增加,其新鮮度會大打折扣,也增加了成本。
其次,流通過程中的質量承諾機制無法建立,批發市場來的貨物,由於其產品來源的不確定性與流通的隨意性,其無公害、綠色品質很難保障。現在依託批發市場的鬆散型、不定向型的流通方式,同時形成了采購方式隨意性,無品牌、無包裝,法人不明確,責任就不明確,生產環節造成的污染在無控制地進入流通環節後,仍然會面臨二次污染的威脅,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質量判斷基本上停留在形狀、色澤、新鮮程度等為主的感官判斷上,質量追溯機制無從談起。消費者對超市銷售的產品質量有信心,從根本上講是如果采購的貨物出了問題,可以找到銷售的主體——超市,可是蔬菜出了質量問題,如果超市或者配送企業是從批發市場上隨機采購的,又去找誰來承擔責任呢?
2、二次包裝與配送中的不合理因素。
為了便於管理與降低成本,現在規模較大的連鎖超市一般都建立了自己的生鮮品配送中心。生鮮配送中心的主要職能有(針對蔬菜類):統一采購,依靠規模采購降低采購成本與堵塞采購漏洞;對采購的蔬菜進行初步分級與加工;蔬菜的臨時保鮮儲存;根據各個門店的需求將蔬菜配送到各個門店等。可以說,生鮮配送中心的設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作用也是非常顯著的。但是,在分裝與二次配送的時候,卻不可避免的出現了沒有引起管理者足夠注意的物損的問題。在二次包裝的過程中,對蔬菜進行初加工,剔除殘次果、爛葉是必須的,但是對大部分蔬菜二次包裝,包裹保鮮膜的工序是沒有必要的無奈之舉、多此一舉。
包裹保鮮膜的主要目的是蔬菜的保鮮與防止顧客隨意挑選帶來物損。其實蔬菜本身是鮮銷產品,依靠保鮮膜來保鮮,根本就不是一個好辦法,還沒有加濕的效果好,保鮮的最好方式就是及時把蔬菜銷售出去。雖然沒有包保鮮膜,小商販的菜大都比超市的新鮮,就是一個很好的明證。另外,消費者在采購產品的時候,都有一種主動挑揀的慾望,你把產品都給他捆好了,讓他被動去消費,缺少了一種挑揀的樂趣,豈不讓他非常的不爽。有過超市促銷經驗的人都知道,對於大堆頭的隨意挑揀促銷產品,場面一般都會異常的火暴,價格是一個方面,隨意挑揀的心理因素也是一個原因。歸根結底,採取這種包裝方式主要的原因還是對自己的產品質量與管理水平沒有信心,產品如果比較統一、標准,看上去都很新鮮,銷售人員的責任心再強一點,像小商販那樣,難道還怕顧客挑選?
同時,二次包裝對蔬菜的損害是很大的。大家都知道,蔬菜非常怕摩擦與磕碰。在運輸過程中,些須的摩擦與磕碰是難免的,但是,在二次包裝的過程中,又會出現二次的磨損,甚至更大的磨損。就拿黃瓜來說,在第一次運輸過程中,瓜與瓜之間的接觸面會有輕微的壓痕,這是必然的,當在第二次包裝時,瓜與瓜之間的接觸面必然發生了變化,不可避免的又會出現第二次壓痕。更糟糕的是,當進行了二次包裝後,重新裝箱配送,裝箱一定不會緊密,會比較蓬鬆,而蔬菜運輸時最怕的就是裝箱不緊實,這樣在運輸過程的顛簸中,給蔬菜帶來的磨損是致命的。大家可以觀察農貿市場商販的蔬菜,怕磨損的蔬菜一般都是原箱包裝,販賣者會象呵護嬰兒那樣的保護蔬菜,這也是黃瓜可以保持「頂花帶刺」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另外一個方面,二次包裹保鮮膜必然會增加成本,同時,還容易出現二次污染,現在的「有毒保鮮膜」風波,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從這個角度來講,二次包裝是得不償失。
3、偏重設施建設,忽略了與上游蔬菜供應環節的緊密聯系與協作。
連鎖超市的蔬菜經營管理,一般都會比較關注面對顧客銷售的蔬菜經營形式,包括經營品種項目、賣場布局、設備配置等。在進行蔬菜經營管理流程的設計時,也會更多地考慮蔬菜加工和經營過程本身,而對蔬菜供應上游的采購環節、來源和物流配送對銷售的影響,卻沒有認真考察與應對,實際上蔬菜流通渠道及采購配送現狀等外部因素對超市蔬菜經營的影響非常之大。
對於生鮮產品來講,商品的產品化程度越高,管理的難度就越小,例如麵食、分割冷凍肉等。如果蔬菜產品在進入流通與銷售之前已經最大限度地標准化和產品化了,超市蔬菜的經營者就會大大減少為蔬菜產品加工核算,以及損耗控制之類的問題所困擾的程度。這就要求現在的超市經營管理者,要重視與加強與上游的蔬菜供應商的協作,借鑒供應鏈管理思想與「零庫存」准時化配送思想,把蔬菜的產品化程度盡量前移,向基地化采購、加工方向發展,真正的與種植基地或者供應商形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而非單純的競價打壓政策。傳統的購買運作與現代采購戰略在觀點上的差異,可以集中歸納為致力於所有權總成本最低而不是購買價格。盡管生鮮商品的購買價格仍然直接影響著采購成本,但是這僅僅是蔬菜總成本公式中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企業還應該考慮蔬菜的二次配送、成本核算等服務成本和產品壽命周期成本。產品周期壽命成本應該對生鮮商品具有更重要的意義,例如,如果從批發市場進貨,和競爭對手處於同樣的起跑線上,如果能夠從蔬菜種植基地直接進貨,就可以節省1-2天的貨物周轉期,這1-2天的時間對蔬菜的保鮮是非常關鍵的,這樣,就具備了比競爭對手更大的優勢。
4、價格虛高,依靠高價格彌補管理與 采購供應鏈 的弊端,犧牲了大批顧客群體。
超市明亮、干凈、衛生的整體形象是傳統農貿市場無法比擬的,這本來是超市經營重要的優勢所在,但幾乎所有的超市都沒有好好利用這一優勢,在經營上基本走入了一個「怪圈」。由於受場地設施分攤成本與管理成本的影響,在還沒有把顧客群體從農貿市場爭取過來,銷量還沒有上去的前提下,超市蔬菜的平均銷售成本是很高的,因此,幾乎大部分超市的價格定位都定在高端上:超市的環境好,干凈衛生,所以蔬菜的價格理應就高一點,掙的就是有錢人的錢。殊不知,這樣會趕走大部分的顧客,從而造成銷量不能在一個階段內有一個明顯的上升,銷量上不去,蔬菜不能夠及時的銷售出去,必然會不新鮮,越不新鮮越沒人買。同時,銷量小,平均銷售成本必然會居高不下,更需要用高菜價來維持成本,甚至更加逼著去走高端,出現了天價的無公害與綠色、有機蔬菜,試問:無公害與綠色、有機蔬菜的生產種植成本真有那麼高嗎?這樣,必然會造成惡性循環,把好端端的經營項目變成了「雞肋」。其實,大家都應該知道,只要降低了流通配送成本,提高必要的管理水平,把物損降下來,把銷售數量做上去,即使價格和農貿市場持平,蔬菜經營的毛利率也是非常高的。同時,蔬菜經營的銷量如果有一個明顯的上升,對其他商品的銷售,會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會提升超市的綜合經營效益。
7. 要做生鮮批發,用什麼蔬菜供貨系統比較好
因為生鮮商品有較強的季節變化性(如水果、蔬菜等),其具有保鮮期較短、易腐易變質,對運輸和儲藏的技術有較高要求等特點,所有生鮮商品在物流配送中有以下要求:
1、要求生鮮商品以最少流通環節、最快時間進入市場 中間環節的減少,既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又可以保證生鮮商品在最短的時間進入市場,消費者可以第一時間挑選到品質優等的生鮮商品。
2、要求生鮮商品在流通過程中保證品質的穩定
如,水產品、肉製品等的配送,可採用冷藏車運送,為該類商品的運輸提供移動式倉庫,降低了商品的損耗率,使得生鮮商品能實現遠程配送。
3、要求向消費者提供的生鮮產品安全且具有多樣性 隨著人們需求的變化,消費者對生鮮商品品種的選擇愈趨多變,連鎖經營的企業應該豐富生鮮商品的種類,以供消費者選擇。
4、要求減低生鮮商品物流配送的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降低商品的物流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是每一個連鎖經營企業的追求,生鮮商品的自身價格並不高,物流配送成本占商品價格的大部分比重。
所以還是要專業蔬東坡的生鮮配送才能做到以上這些。
8. 如何尋找到合適的優質生鮮批發供應商
1、被動等待
在你裝修門店時提前懸掛出牌匾,寫上「某某超市裝修中,供應商請聯系XXX」,這個是最簡單的方法。
2、連帶推薦
當有第一家供應商上門後,叫他給你推薦供應商,供應商都會有行業交流群。
3、主動尋找
有些生鮮商品是沒有供應商上門的,所以需要去當地的農貿市場,批發市場,別看著他攤位小,它的背後可能有一個大的倉儲。
4、缺品采購
當上述途徑都用上之後,發現商品種類還是短缺,可以選擇自主采購,無論哪個省都會有一個大的集散城市,如遼寧的沈陽,吉林的長春,黑龍江的哈爾濱等,去這些地方自主選購一些缺品發貨回來賣。
5、業務員推薦
會有業務員交流群,業務員給你發布群里,會有很多業務員上門去訂貨的,前期的合同簽訂你可以約談他的老闆。
9. 我想開個生鮮店怎麼找配送供應商
那你這個是需要一整套生鮮系統的哦,線上下單+供應鏈配送+線下送貨,推薦筷雲信息,根據你的發展現狀規劃定製。選擇生鮮配送系統需要注意幾點:1)對於客戶而言,是高頻需求,每天都需要訂購,所以要注意系統的高並發;2)從產品特性來看,不易保存,希望追求零庫存,所以要注重配送效率;3)在市場行情把握上,價格隨時可能變動,因此向客戶的報價需要及時精準,所以前端和後端的系統需要中台支撐,可以隨時根據市場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