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湘雲鯽的養殖方式
湘雲鯽是湖南湘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應用細胞工程和有性雜交相結合的高新技術培育出的新型三倍體鯽魚,肉質細嫩,營養價值高,其蛋白質含量比其他普通鯽魚高10%以上。該魚屬廣溫性底棲吃食魚類,具有食性廣、體型好、生長快、抗病力強、耐低溫和低溶氧、起捕率高、自身不育等特點,是淡水養殖的優良品種。在魚價持續低迷的情況下,養殖超大規格的湘雲鯽將獨具優勢,其價格看好,銷路廣,經濟效益高。現根據沅江市多年生產實踐所積累的經驗,將湘雲鯽集約化養殖技術總結如下,以供參考。
1 苗種培育
1.1 池塘條件
魚苗池面積以1 000~1 500m2,水深1.0~1.2m,長方形為好;魚種池面積以2 000~3 335m2,水深1.5~2.0m為宜。要求池底平坦,池埂堅固不漏水,進排水條件良好,且進排水口安裝過慮防逃網。以四周有水泥板或紅磚護坡的苗種培育池最佳。
1.2 夏花培育
1.2.1清塘培水魚苗下池前30天排乾池水,清除池塘內雜草和於泥,讓池底充分曝曬。放苗前10~15天,保持池水深6~10cm,用生石灰100kg/畝消毒。放養前5~7天,注水深60~70cm,施發酵過的牛、豬糞200~300kg/畝,培養浮游生物,為魚苗提供適口餌料。
1.2.2 魚苗放養選擇晴天投放,放苗時將裝水花的氧氣袋放入池水中浸泡20~30分鍾,待袋內外水溫基本一致時方可放苗。湘雲鯽性情溫和,不宜與其他品種的鯽魚混養,且宜稀不宜密,水花放養量一般為8~10萬尾/畝。
1.2.3 飼養管理
魚苗下塘後需補喂黃豆漿,每天上午8時和下午2時各喂1次,每次10萬尾魚苗用0.5~1.0kg黃豆浸泡後磨成漿全池潑灑。飼養12~15天後適量補充麥、餅類等粉末飼料,每天每畝投喂3~5kg,分3~4次投喂,以滿足其食性轉化的需要。培育期間要經常向池塘加註新水,保持良好水質,水體透明度掌握在25~30cm。一般每隔3~5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深5~10cm,並逐漸將池塘水位提高到1.0~1.2m。堅持早晚巡塘,觀察魚類活動和水質變化情況,及時撈出池中污物,保持池塘清潔衛生。從魚苗飼養至夏花,成活率一般可達80%以上。
1.3 春片培育
湘雲鯽除夏花直接養成商品魚外,還可由夏花培育成春片,再由春片飼養成商品成魚。春片主要培育方式如下:
1.3.1 單養池塘清塘培水,可參照夏花培育方法。單養池塘,每畝可放養湘雲鯽夏花6 000~8 000尾、搭配鰱鱅魚夏花200~300尾和草、鯿魚夏花50尾。堅持「四定」投餌,投喂粗蛋白質含量30%的顆粒飼料。魚種下塘初期,每天投喂2~3次,投喂量為魚體重的3%~5%;7~8月份每天投喂3~4次,投喂量為5%左右;9月份以後日投喂量為1%~3%。飼養期要加強水質管理,魚種下塘初期池水深保持0.8~1.0m;6月底加深至1.5~2.0m;7~9月注意經常加註新水,每次注水深10~20m。一般每畝可產規格50~100g/尾的湘雲鯽魚種400kg以上,其他魚種100kg左右。
1.3.2 混養一般的家魚種培育池,只要不投放其他鯽魚,均可混養湘雲鯽。每畝投放湘雲鯽夏花500~1 000尾,可凈增產量50~100kg,出池規格100g/尾以上,成活率90%左右。
1.3.3 網箱培育網箱應設置於較大水面,能避風浪,水質清新無污染,有微流水效果更好。網目大小與魚種規格配套,以中小型網箱為宜,面積多為8~15m2,箱底距水底1m以上。每平方米網箱投放湘雲鯽夏花400~600尾,每天定時、多次、少量投餌,堅持勤查箱洗箱,做好防逃防害防病等工作。一般每平方米網箱可產魚種30~40kg,成活率90%以上。
2 成魚養殖
2.1 池塘養殖
2.1.1 池塘要求池塘面積10畝以下,池底平坦,淤泥厚10cm左右,水深2m,水源充足,水質清潔無污染,進排水方便,安裝增氧機。放養前10~15天排乾池水,用生石灰100kg/畝消毒;5~7天後注水深0.8~1.0m,施發酵過的豬、牛糞等有機肥300kg和過磷酸鈣10kg/畝,培肥水質,為魚種提供豐富的浮游生物等適口餌料。
2.1.2 魚種放養放養方式分兩種:當年苗直接養成商品魚,4月份購入湘雲鯽早繁苗,經1個月左右飼養,5月下旬篩選規格為200尾/kg的大魚種,再經半個月強化培育後放入成魚塘中,每畝投放1 500~2 000尾,7月份放鰱鱅夏花魚種200尾;春片魚種養成商品魚,在冬季或翌年春,每畝放尾重50~100g的湘雲鯽魚種1 200~1 500尾,另搭配10%的鰱鱅魚種。魚種要求體質健壯,規格整齊,放養時用3%~5%食鹽水浸洗5~10分鍾。
2.1.3 飼料投喂主要投喂配合顆料飼料,粒徑為2~4mm。魚種入池2天後開始馴化投喂,先製造響聲,使魚產生條件反射,再將飼料呈扇型潑撒,投餌面積掌握在1m2左右,且速度要慢,每天投喂3~4次,每次30~40分鍾,一般經1周左右馴化,魚基本可形成上浮集中搶食習慣。進入正常投飼後,按照「四定」和「四看」方法投喂,並合理調整投喂量。一般在天氣正常,水溫10~20℃時,每天投喂3~4次,投喂量為3.5%~6.0%,每次投喂讓魚吃到「八成飽」為宜。
2.1.4 日常管理定期加註新水,飼養前期每10~15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深10~15cm;高溫期每5~7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深15~20cm,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5~30cm。合理使用增氧機,7~9月每天開機2~3次,每次30~40分鍾,悶熱天適當增加。堅持早、中、晚巡塘,觀察魚攝食、活動和水質變化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貫徹「以防為主」的方針,做好魚病防治工作。預防寄生蟲病,可全池潑灑晶體敵百蟲葯液,每次用量為0.2~0.4g/m3;預防細菌性病,可每月用強氯精0.2~0.3g/m3、生石灰15~20g/m3交替化水全池潑灑1次,同時每半月在飼料中添加1‰大蒜素或2‰土黴素連喂3~6天。池塘主養湘雲鯽,一般每畝產量可達700~1 000kg,規格500g/尾以上。
2.2 網箱養殖
2.2.1 網箱結構網箱面積以15~25m2為宜,箱高2.5m,網目3cm。箱底鋪設100目左右的膠絲布,其面積占箱底的1/4~1/3,以防飼料漏出箱體。網箱提前15天浸泡於水中,以免網線粗糙擦傷魚體。
2.2.2 設置場地設置網箱的水域,要求水質清新無污染,水面開闊或有微流水,水深不低於4m,晝夜水位變化不大,水體透明度較高,溶氧4mg/L以上。
2.2.3 放養 魚種在2月底前投放完畢,要求體質健壯,大小勻稱,規格以75~100g/尾為宜,放養密度150~200尾/m2。魚種放養時用3%~5%食鹽水浸洗消毒。
2.2.4 投餌每天投喂3~6次,水溫達到10℃時第1、2天投喂量為魚體重的0.5%~1.0%,第3、4天為1.0%~1.5%,第5、6天為1.5%~2.0%,日投喂3~4次,每次30分鍾左右;自第7天起,如魚群已養成上浮集中爭食的習慣,則可進行正常的投喂。以後隨著水溫升高,採取少量、多次的方法投餌,一般每天投喂4~6次,視魚的攝食、天氣和水溫變化等情況合理調整投喂量,防止魚吃不飽或浪費飼料。
2.2.5 管理採用掛簍方法預防魚病,箱內按4~6m2掛簍1隻,每簍放漂白粉100g。經常查箱洗箱,每天傍晚和次日早晨認真檢查,以免水老鼠咬破網衣或人為偷盜造成逃逸事故,遇到暴雨、大風等災害性天氣時,要在發生前、後及時檢查網箱及相關的附屬設施。定期拉網檢查魚群,觀察魚的活動情況,發現魚病及時治療,掌握魚的生長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投餌率。一般每平方米網箱可產湘雲鯽70~100kg,體重400~600g。
2.3 稻田養殖
2.3.1 稻田要求要求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排灌暢通,無旱無澇,田埂牢固。養魚稻田,一般宜連片開發,以便統一管理水源、施肥和撒葯等。
2.3.2 田間設施培高加固田埂,田埂高50cm,面寬1m,並夯實,防止滲漏。沿田四周開挖圍溝為魚溜,根據田塊大小在田中挖「十」字或「井」字溝,溝寬40cm、深30cm,溝與溝相連,魚溜與溝相通,面積大小和數量依據田的大小和形狀而定,主要是方便魚的集中而進行稻田施葯、曬田和投喂飼料。魚溜深度以稻田的水全部放干至田面時魚溜內仍有0.5m左右水深為准,魚溝和魚溜面積占稻田面積的10%左右。建好攔魚設施,進、排水口安裝用鐵絲或竹片製成的攔柵,以防逃魚。進行嚴格消毒,放魚前7~10天,用生石灰60kg/畝化水全田潑灑。
2.3.3魚種放養稻田養魚生長季節相對較短,為使商品魚達到較大規格,要掌握合理的放養密度。一般規格3~4cm的夏花魚種放養量為200~300尾/畝,在插秧後7~10天投放;體重100g左右的春片魚種放養量為100~150尾/畝,在插秧後10~15天投放,以免影響秧苗的正常生長。
2.3.4 飼養管理根據天氣、水溫和魚的攝食情況掌握和調整投餌量,在水溫高於10℃時視情況每天投喂量為魚體重的1%~3%,分1~2次投喂,養殖前期可投喂糠餅、菜餅、麥麩等,中後期投喂配合顆粒飼料。適時注換新水,調節水質,高溫季節每7~10天換水1次,每月每畝用生石灰10~20kg化水潑灑1次,保證水質達到肥、活、嫩、爽。合理施肥用葯,多施有機肥少施化肥,選用高效低毒農葯,施肥用葯前須先將稻田灌足新水再降低水位,使魚進入溝、溜,葯水盡量噴霧在禾苗葉片上,減少葯物入水量,避免魚類中毒。堅持巡田,檢查進排水口攔柵等設施,防止逃魚,特別是在暴雨、山洪等季節要及時挖溝泄洪,防止沖毀田埂。稻田養殖,一般每畝可產水稻500kg左右,湘雲鯽30~60kg。
B. 池塘一畝最多養多少鯽魚
8000-12000尾,請參考這個:
(一)放養密度
1、池塘培育鯽魚魚種,畝放鯽魚夏花8000-12000尾,養成規格50-60克。
2、在池塘進行鯽成魚養殖,畝放鯽魚種1500-1800尾,平均規格50-60克/尾,養成規格350-400克。當然可以根據池塘面積大小、管理狀況和魚種仙格大小進行增減。
(二)品種搭配
1、鰱鱅比例應占所養鯽魚的10%左右,鰱鱅魚放養時間會影響鯽魚馴化時間,投入過早,尤其是鱅魚會影響鯽魚馴化。
2、禁止搭配鯉、草魚等膽大、上浮搶食時間短、搶食兇猛的魚類,它除了影響鯽魚馴化,還會影響鯽魚的全年攝食。
(三)馴化
1、在飼料里添加適量誘食劑,可縮短馴化時間,增加鯽魚攝食麵積和數量。
2、搭配口徑、搶食速度與鯽魚相當的魴魚,可以提高馴化成功率,縮短馴化時間。
3、密度大,群體數量大易於馴化,反之馴化時間長且上浮搶食的百分比低。在密度確定時可以降低水位,相對增加密度,即利於馴化,又脂提高水溫,促進生長。
4、鰱鱅魚投放最佳時間在主養鯽魚上浮搶食習慣形成之後。
(四)生長速度
1、品種差異。目前主養鯽魚主要以異銀鯽、澎澤鯽、工程鯽(湘雲鯽)為主。實踐表明:工程鯽生長最快,其次為異銀鯽,最後為澎澤鯽,但澎澤鯽外觀優於其它品種,出口仍以澎澤鯽為主。
2、全年生長速度。在不同月份鯽魚生長速度不同。理論上應在7-8月份為最佳生長期,但實際上並不如此。鯽魚最佳生長溫度為25-29℃,7-8月份往往有一個高溫期水溫超過30℃,正值水體負荷較大,因此生長上不如9-10月上旬。
(五)飼料使用
成魚養殖中規格50-100克採用友誼魚種料,規格100-200克採用友誼鯽魚特號料,200克以上採用友誼鯽魚料,如此投飼方法,即可以保持鯽魚正常體形,又可以降低飼料系數,保證成魚商品規格。
C. 東至縣升金湖的螃蟹什麼時候吃好,價格怎麼樣
中國十大湖泊[圖文]
zhong guo shi da hu po
中國的湖泊(lakes in China) 中國是多湖泊國家,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即達2800多個,總面積約8萬平方公里,其中淡水湖泊面積為3.6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45%左右。
中國湖泊根據各地民族語言的譯音和習慣稱謂共約有30種。一般在太湖流域稱盪、漾、塘和氿;松遼地區稱泡或咸泡子;內蒙古稱諾爾、淖或海子;新疆稱庫爾或庫勒;西藏稱錯或茶卡。
分布和形態特徵中國湖泊分布范圍廣而不均勻,東起東經132°20』的興凱湖(中、俄界湖),西至東經78°50』的班公錯;北自北緯48°57』的呼倫湖,南到北緯23°25』的大屯海。東部平原和青藏高原形成2大稠密湖群。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柴達木盆地和准噶爾盆地湖泊分布亦多。但長江上游、珠江流域和浙閩丘陵等地區湖泊寥寥無幾。按湖泊的地理位置,可將中國湖泊分為東北、(內)蒙(古)新(疆)、青藏、東部和雲貴5大湖區。
中國絕大部分湖泊屬中、小型。面積大於1000平方公里的共11個(見表)。最大淡水湖泊為鄱陽湖,最大鹹水湖是青海湖,最大鹽湖是察爾汗鹽湖。藏北的青蛙湖湖面海拔5644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鹹水湖,海拔5386米的森里錯,則為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海拔最低的湖泊是新疆吐魯番盆地的艾丁湖、湖底海拔-155米。青藏湖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區。中國最深湖泊是位於長白山主峰白頭山上的天池,湖水深度最大達312.7米,也是中、朝兩國的界湖。
構造差異中國東部平原屬地殼下沉地區,區內淡水湖泊較集中,分布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和巢湖等中國著名5大淡水湖泊。湖盆多呈碟狀,平均水深約3米,為典型的淺水型吞吐湖泊。一般均具有調節江、河洪枯的能力。河流泥沙對湖泊演變影響顯著;西部青藏湖區為強烈的地殼隆起區,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區內湖泊類型多樣,以沿構造斷裂帶形成的構造湖為主,並有冰川湖、岩熔湖及堰塞湖等。湖泊水深多在數十米以上,呈封閉性或半封閉性孤立分布,主要靠冰雪融化和降水補給。近期變遷表現為干化和退縮及大量山地碎屑物質的充填,湖水清澈,許多大湖透明度均在10米以上;東北湖區則多火山堰塞湖;蒙新湖區多風蝕窪地湖;
而雲貴湖區則多構造斷陷湖。
地帶性中國湖泊分布具有地帶性特色。東部平原湖區入湖河流源遠流長,湖泊補給水源豐富,且河、湖水量交換強烈,湖水礦化度低,大部分小於200毫克/升,個別湖泊甚僅有30~40毫克/升,主要屬重碳酸鈣型水。青藏、蒙新湖區氣候乾燥,湖泊大多為內陸河流的尾閭。湖水礦化度大多在1~2克/升,如青海湖為12.94克/升。
個別湖泊甚可達400~500克/升,因此成為中國鹽湖(包括鹹水湖)最集中區域;同時,由於一些湖泊入湖河流的變遷改道,游移性湖泊在這2個湖區亦有零星分布,如新疆的瑪納斯湖即屬此例。
資源中國湖泊的自然資源極為豐富。東部湖區富於灌溉、航運、養殖之利和灘地資源。湖泊水生動、植物種多量大,水生維管束植物即達90種以上,產量高,用途廠泛。中國湖泊中魚類有200種以上,具有經濟價值的魚類有110餘種。鯉、鯽是最常見或最主要的魚類。青、草、鯉、鱅魚是中國特有的經濟魚類,在淡水湖泊中分布廣泛。魴、鯿、鮊、鱖、銀魚等是中國東部平原地區湖泊中的名貴魚類,產量甚豐。青藏地區湖泊中的裸鯉,東北地區湖泊中的狗魚、銀鯽及雲貴地區湖泊中的金線魚、弓魚等,亦均屬上等魚類或名貴魚類,產量均佔一定比重。此外,湖泊中棲息的水禽和淡水湖泊中盛產的蝦、蟹、貝類,
中國主要湖泊形態特徵
亦為經濟價值較大的資源。西部青藏、蒙新湖區的鹹水湖和鹽湖,占湖泊總面積的一半以上,蘊藏豐富的鹽類礦產資源。區內鹽湖除蘊藏大量食鹽、芒硝、石膏、天然鹼等固體鹽礦原料外,甚或富集有硼、鋰、鉀、鎂等多種液體礦床,銣、銫、溴、碘等元素亦具相當數量。有些高原與山區的湖泊蘊藏極大水力資源,滇池和鏡泊湖的水能早已開發,興建中的雲南洱海發電站,發電能力超過上述兩湖之總和。台灣省日月潭的發電能力亦在幾萬千瓦以上。西藏自治區的羊卓雍錯與雅魯藏布江的直線距離僅8~10公里,但湖面高出江面840餘米,無疑為水力資源開發潛力很大的湖泊。此外,有不少湖泊風景秀麗,如西湖、太湖、洱海和天池等。
(一)青海湖,是我國第一大內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它浩瀚縹緲,波瀾壯闊,是大自然賜與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寶鏡。
青海湖,古代稱為「西海」,又稱「鮮水」或「鮮海」。藏語叫做「錯溫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語稱它為「庫庫諾爾」,即「藍色的海洋」。由於青海湖一帶早先屬於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漢代也有人稱它為「仙海」。從北魏起才更名為「青海」。
青海湖面積達4456平方公里,環湖周長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還要多。湖面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楊樹葉。青海湖水平均深約19米多,最大水深為28米,蓄水量達1050億立方米,湖面海拔為3260米,比兩個東岳泰山還要高。由於這里地勢高,氣候十分涼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氣溫也只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勝地。
青海湖中有5個小島,其中以鳥島最為著名。鳥島的面積只有0.27 km2,島上生活著數不清的鳥,主要有斑頭雁、棕頭鷗、魚鷗、鸕鶿、燕鷗、黑頸鶴、天鵝、赤麻鴨等十多種,尤其以前四種最多,約佔全島鳥群總數的70%。有人估計,每年大約有十萬只鳥在島上繁殖育雛。人若登上鳥島,鋪天蓋地而來的鳥群會使人產生無立足之地的感覺。
青海湖地處青海高原的東北部,這里地域遼闊,草原廣袤,河流眾多,水草豐美,環境幽靜。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環抱:北面是崇宏壯麗的大通山,東面是巍峨雄偉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綿綿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崢嶸嵯峨的橡皮山。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間。舉目環顧,猶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將青海湖緊緊環抱其中。從山下到湖畔,則是廣袤平坦、蒼茫無際的千里草原,而煙波浩淼、碧波連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盞巨大的翡翠玉盤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間,構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壯美風光和綺麗景色。
(二)江西鄱陽湖是世界上七個重要濕地之一和我國最大的吞吐性淡水湖,對生物多樣性保護、長江洪水的調蓄和長江水資源的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都陽湖的濕地破壞是長期人類活動綜合作用的結果。1998年發生歷史性的大水災後,鄱陽湖地區實施了「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移民建鎮」等濕地恢復政策。在國家移民建鎮資金的支持下,湖區農民解決了住房問題。但是,由於他們全部或部分失去了賴以生存的耕地(主要是水田),傳統的水稻種植為主的生產方式已難以為繼,出現了嚴重的生計問題。同時為鞏固退田還湖帶來的濕地恢復成果,在退田還湖地區發展替代產業極為迫切和必要。
鄱陽湖位於北緯28°22′至29°45′,東經115°47′至116°45′。地處江西省的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鄱陽湖以松門山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面為入江水道,長40公里,寬3至5公里,最窄處約2.8公里;南面為主湖體,長133公里,最寬處達74公里。(可插入相關圖片)
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泊。
鄱陽湖南北長173公里,東西最寬處達74公里,平均寬16.9公里,湖岸線長1200公里,湖體面積3283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平均水深8.4米,最深處25.1米左右,容積約276億立方米,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泊。它承納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河。經調蓄後,由湖口注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是一個季節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陽湖水系流域面積16.22萬km2,約占江西省流域面積的97%,占長江流域面積的9%:其水系年均徑流量為1525億立方米,約占長江流域年均徑流量的16.3%。
(三)洞庭湖位於荊江南岸,湖南省的北部,界湘鄂兩省之間,面積遼闊,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洞庭湖北有三口與長江相通,南有湘、資、沅、澧四水匯入。這是湖南地理特徵之三。洞庭湖像一個巨大的水庫,容納湖南四水的水量並起著吞吐長江洪水的作用。湖南境內所指的洞庭湖區,習慣上把湘、資、沅、澧四水尾閭受堤防保護的地區都計算在內,因此,就行政范圍來說,它包括19個縣、7個市、15個國營農場的全部或一部,其中,純湖區包括有常德、漢壽、華容、望城等12個縣,常德、益陽、岳陽、津市4個市和15個國營農場。據1985年統計,洞庭湖區面積佔全省的1/14,人口佔全省的1/9,耕地佔全省的1/6,糧食產量佔全省的1/6,棉花產量佔全省的4/5,水產品佔全省的1/3,油料、麻類、湘蓮、生豬、家禽的產量也都占較大比重。洞庭湖區是湖南商品糧生產基地,在全省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現在洞庭湖區的范圍,北至荊江,西至澧縣、常德,南至沅江、漢壽、益陽,東至湘陰、汩羅、岳陽,面積約為18780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天然湖泊面積約為2691平方公里(元明到清代中期面積為6270km2,1949年為4700km2),洪水時期,一片汪洋,枯水時期,洲灘畢露。據自然形態劃分為東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及其他小湖泊。洞庭湖區北通長江,內聯「四水」,湖泊星羅棋布,河渠縱橫交錯,干支流相連成為湖南省水運的中心。洞庭湖水系的補給多以雨水為主。長江水量經三口分流入湖;湘、資、沅、澧四水水量充沛,對湖泊的補給量也大。其水量平衡的特點是:出入湖泊徑流量所佔比重很大,洞庭湖的入湖徑流量與出湖徑流量均分別佔全湖水量總收支的90%以上,湖面降水與蒸發所佔比例相對很少。另一個特點是:兩者數量幾乎相近,即出口水量與入湖水量為1.04:1.15,說明湖泊吞吐量接近。
日落太湖之美景
(四)太湖古稱震澤,又名五湖,為我國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000多平方公 里,有大小島嶼48個,峰72座。這里山水相依,層次豐富,形成一幅"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自然畫卷。在觀賞這"秀色可餐的太湖風景同時,還可游覽江財名山、名園,探考歷史。
太湖東、北、西沿岸和湖中諸島,為吳越文化發源地,有大批文物古跡遺存,如春秋時期的闔閭城越城遺址、隋代大運河、唐代寶帶橋、宋代紫金庵、元代天池書屋、明代揚彎一條街、宜興三洞、無錫三山和蘇州東、西洞庭山等。
太湖流域行政區劃分屬江蘇、浙江、上海、安徽三省一市,其中江蘇19399平方公里,佔52.6%;浙江12093平方公里,佔32.8%;上海5178平方公里,佔14%;安徽225平方公里,佔0.6%。流域內分布有特大城市上海市,江蘇省的蘇州、無錫、常州、鎮江4個地級市,浙江省的杭州、嘉興、湖州3個地級市,共有30縣(市)。有500萬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座,100~500萬人口的大城市1座,50~100萬人口城市3座,20~50萬人口城市9座。至1997年止流域內共有人口3611萬人,約佔全國人口2.9%,其中農業人口1844萬人,非農業人口1767萬人,城市化水平達49%。流域內有耕地2266萬畝,比1985年減少384萬畝,主要用於建設用地。其中水田1856萬畝,旱地410萬畝,復種指數200%。流域用地狀況,耕地佔41%,水域15%,建設用地18%,其他用地26%。
洪澤湖水產早市
(五)美麗富饒的洪澤湖畔哺育著淮安的四區(清河、青浦、楚州、淮陰) 四縣(漣水、洪澤、盱眙、金湖) , 宿遷的二區(宿城區、宿豫區)三縣(沭陽、泗陽、泗洪)。洪澤湖位於江蘇省洪澤縣西部,發育在淮河中游的沖積平原上,原是泄水不暢的窪地,後瀦水成許多小湖。在我國秦漢時代,它們被稱為"富陵"諸湖。其中以洪澤湖最大,面積2069平方公里,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中的第四大淡水湖。
洪澤湖古稱破釜塘。公元616年,隋煬帝下江南,其時正值大旱,行舟十分困難。當龍舟經過破釜塘時,突然天降大雨,水漲船高,舟行順暢。煬帝大喜,自以為洪福齊天,恩澤浩盪,於是便把破釜塘改名為洪澤浦。唐代開始名洪澤湖。 洪澤湖的整個形狀很像一隻昂首展翅欲飛的天鵝。由於洪澤湖發育在沖積平原的窪地上,故湖底淺平,岸坡低緩,湖底高出東部蘇北平原4-8米,成為一個"懸湖"。在治淮以前,洪澤湖汪洋一片,既無固定湖岸,又無一定形狀。參照對淮河的治理,對洪澤湖也進行了整治。現在湖區的東部大堤寬50米,全長67公里,幾乎全用玄武岩的條石砌成。遠遠望去,宛如一座橫亘在湖邊的水上長城。這條長堤不僅保護著下游地區的萬頃良田和千百座村鎮,而且攔蓄的豐富水源為航運、發電、灌溉提供了便利。
洪澤湖是一個淺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內,最大水深5.5米。湖水的來源,除大氣降水外,主要靠河流來水。流注洪澤湖的河流集中在湖的西部,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出湖河道中三河和蘇北灌溉總渠是洪澤湖分泄入長江和入海的主要河道。
洪澤湖水生資源豐富,湖內有魚類近百種,以鯉、鯽、鱅、青、草、鰱等為主;洪澤湖的螃蟹也是遠近馳名的。此外,洪澤湖的水生植物非常著名。蘆葦幾乎遍布全湖,繁茂處連船隻也難以航行。蓮藕、芡實、菱角在歷史上即素享盛名,曾有"雞頭、菱角半年糧"的說法。
(六)內蒙古呼倫湖呼倫湖方圓八百里,碧波萬頃,象一顆晶瑩碩大的明珠,鑲嵌在呼倫貝爾草原上。
呼倫湖也稱呼倫池、達賚湖,是中國第五大湖,也是內蒙古第一大湖。位於呼倫貝爾草原西部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和滿洲里市之間,東經117°00′10〃~117°41′40〃,北緯48°30′40〃~49°20′40〃,呈不規則斜長方形,長軸為西南至東北方向。湖長93公里,最大寬度為41公里,平均寬度為32公里,周長為447公里。當湖水位在545.33米時,湖水為233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為5.7米,最大水深8米左右,蓄水量為138.5億立方米。
「呼倫」是由蒙古語「哈溜」音轉而來,意為「水獺」;「貝爾」蒙語意為「雄水獺」。古代這兩個大湖盛產水獺,生活在湖邊的蒙古人便以動、植物名稱命山、河、湖、泉名稱的古老習慣為兩湖命名。清初,游牧在湖邊的蒙古人開始稱呼倫湖為「達賚諾爾」。「達賚」蒙古語意為「海」,「諾爾」意為「湖」,「達賚諾爾」意為「海一樣的湖」。
呼倫湖水的補給除大氣降水和地下水外,主要來自發源於蒙古國東部的克魯倫河,以及連接貝爾湖和呼倫湖的烏爾遜河。湖東北部的達蘭鄂羅木河是一個吞吐性河流,海拉爾河水大時,順該河流入呼倫湖,呼倫湖水大時又順此河流向額爾古納河。
呼倫湖還以「大、活、肥、潔」著稱全國。「大」是湖的面積2339平方公里,為中國北方第一大湖,相當於呼倫貝爾盟1988年耕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活」是湖內有烏爾遜河、克魯倫河和水大時的達蘭鄂羅木河注入,不是死水湖;「肥」是湖面和注入湖中的各河流位於牧區,湖畔和河岸牧草繁茂,牲畜的糞便多流入湖中,是魚類的天然餌料;「潔」是湖區各河流基本沒有污染,是少有的一池碧水。
(七)納木措湖
納木措湖位於西藏當雄縣與班戈縣之間,湖面面積1940平方公里,湖面海撥4718米,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納木措還是西藏著名的佛教聖地,是西藏三大「聖湖」之一。藏歷羊年是藏傳佛教傳統的朝拜納木措,到納木措轉湖的年頭。從2003年羊年正月開始,從青藏高原各藏區趕往納木措轉湖的藏族群眾就絡繹不絕。到2003年6月中旬,即藏歷四月十五期間,前往納木措朝拜「聖湖」的人高達好幾萬。在美麗的納木措湖畔,信徒們圍著著名的扎西島不停地轉經,在湖邊和陡峭的山崖上掛上五色經幡,他們還成群結隊地湧向湖邊,用聖水洗滌身體和衣物。在青藏高原燎人的驕陽下,在漫天的暴風雪中,他們尤如一群群移動的雕像,用他們信念的步履丈量著腳下神聖的土地,祈禱著萬物眾生,一步步走向理想的境地
(八)色林錯湖
它是藏北草原僅次於納木錯的第二大鹹水湖,面積有1800多平方公里,這里也是申扎、尼瑪、班戈三縣的交界處。遠遠望去,湖面碧藍,遠處山形若隱若現。公路就在離湖邊十幾公里的地方,想接近她卻已無路可走。湖邊沼澤地多,不敢冒險,直到下午日落時分,我們才有幸在湖畔的草原上歇息,也許是因她的美麗才停下匆忙的腳步。金色的草原、藍藍的湖水、夕陽映紅的雪山讓我們忘卻了草原傍晚時分的寒冷,貪婪地拍攝著她的美妙,草原上成群結隊的黃羊、藏羚羊也在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的寧靜。看著這湖光山色和湖畔野生動物追逐覓食的情景,我們很自然地想到離拉薩很近的納木錯——十七、八年前的納木錯也是這番情景,湖邊不時有成群的藏羚羊出沒,其它的野生動物也很多,簡直就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後來隨著遊人的大量進入,那裡已很難再見到野生動物的蹤影了。色林錯至今仍保持著如此好的原生態,我們真的為她感到慶幸。
炎炎盛夏,位於博斯滕湖畔的新疆和碩縣金沙灘迎來了又一個旅遊旺季。博斯滕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古稱西湖,湖面煙波浩淼,四周葦草叢密,棲息著各種水鳥。泛舟其中,自有佳趣。和碩縣金沙灘景區因其優質的湖水,細密干凈的沙灘,成為遊客前往度假避暑的勝地。
新疆博斯滕湖黃金沙灘帶動黃金旅遊
(九)博斯滕湖
博斯騰湖
古稱「西海」,唐謂「魚海」,清代中期定名為博斯騰湖,位於焉耆盆地東南面博湖縣境內,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吞吐湖。博斯騰淖爾,蒙古語意為「站立」,因三道湖心山屹立於湖中而得名。博斯騰湖距博湖縣城14公里,距焉耆縣城24公里,湖面海撥1048米,東西長55公里,南北寬25公里,略呈三角形,大湖面積988平方公里。大湖西南部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數十個小湖區,小湖區有較大的湖泊,總面積為240平方公里,湖水西東深,最深16米,最淺0.8--2米,平均深度約10米左右。總面積1228平方公里的博斯騰湖與雪山、湖光、綠州、沙漠、奇禽、異獸同生共榮,互相映襯,組成豐富多彩的風景畫卷。大湖水域遼闊,煙波浩淼,天水一色,被譽為沙漠瀚海中的一顆明珠。小湖區,葦翠荷香,曲徑邃深,被譽為「世外桃園」。
(十)南四湖
南四湖 為昭陽、獨山、南陽、微山湖四湖的總稱,位於蘇魯交界處,南四湖南北總長約120 km,東西平均寬5.2 km,流域面積31700 km2 。上級湖一般湖低高程32.5m,正常蓄水位34.5m,蓄水面積600 km2,設計洪水位36.5m,相應容積23.1億m3。下級湖一般湖低高程31.0m,正常蓄水位32.5m,蓄水面積585 km2,設計洪水位36.0m,相應容積30.78億m3. 南四湖的洪水經韓庄閘、伊家河閘和藺家壩閘分別流入韓庄運河、伊家河和不牢河,再先後匯入中運河。我省徐州市豐縣、沛縣、銅山縣280萬畝農田排澇入湖,湖西及不牢河沿岸200萬畝農田引湖水灌溉。 南四湖湖西大堤全長131.5km,其中我省北起蘇魯省界處的姚樓河口,南至銅山縣張谷山,長80.1km。二級壩以上的上級湖堤長21.86km;二級壩以下的下級湖堤長58.24km。湖西大提的防洪安全直接關繫到京杭運河、津浦、隴海鐵路和豐沛礦區、徐州市區工礦企業及數百萬群眾的安全。 沿湖西有姚樓河、大沙河等6條港河,湖西大堤上共興建了大屯、挖工庄、韓壩、八段、五段、岱海閘及岱海涵洞等7座穿堤建築物。 1957年沂沭泗大洪水,上級湖南陽站水位36.48m,下級湖微山站水位36.28m,為歷史最高記錄。
D. 養殖鯽魚的養殖條件是
背風向陽、不滲漏等。
池塘以3-20畝、深2-3米最佳,背風向陽、不滲漏、注排水方便和池底平坦。確定主養模式、優良品種從目前狀況看,最具經濟效益的模式是池塘主養鯽魚模式「80:20」模式,即收獲時,產量的80%為銀鯽,20%是為其服務的「肥水性」魚類。
魚種一次放足,可保證每次出塘魚的規格整齊,便於集約化養殖和出售。水溫穩定在10℃以上時即可放養鯽魚魚種,若是在暫養池中的魚,最好在水溫15℃左右分池。放養前1-2天,應該停止投喂飼料。
(4)湘鯽塘口批發價格擴展閱讀:
鯽魚養殖的相關要求規定:
1、巡池、增氧機管理 魚種投放後,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觀察水質變化、魚的活動和攝食情況,及時調整飼料投喂量。
2、控制水質 保持水質達到「肥、活、嫩、爽」的要求,保持池水透明度25-30cm,pH值7.5-8.3。
3、清除池內雜物,保持池內清潔衛生;發現死魚、病魚,及時撈起掩埋,並如實填寫記錄。根據天氣、魚的活動情況,適時開啟增氧機。
E. 鯽魚有幾個品種
1、土鯽魚
土鯽魚在市場上是比較少見的,所以它的價格比較貴,但是吃起來的口感是絕對的比其他鯽魚好吃。土鯽魚身體的顏色呈青灰色,是一種自然長大的鯽魚,也就是它們可以在水庫或者是池塘裡面進行自然繁殖,可以算是最正宗的野生鯽魚了。土鯽魚的野性非常大,身體稍微的偏瘦一點,並且非常明顯的呈紡錐形,它肚子里的腸子又細又長。這種的土鯽魚最大的特點就是長得快、抗病的能力非常強、泛食性還有就是容易捕撈。其生命力非常強,它離開水一小時之內是不會死掉的,不和其他的魚一樣。
2、工程鯽
工程鯽又被叫做湘雲鯽魚,它的外觀和普通的鯽魚沒有什麼兩樣,背部也是呈青灰色的,但是它的個頭比較小,內臟少,所以它的腹部也是比其它的鯽魚相對來說小一點。自然界中本來是沒有工程鯽這個品種的,但是經過人工長時間的培育,由鯽魚和鯉魚相交而出新型品種,所以說工程鯽的本身是沒有繁殖能力的。其特點就是長得快,可以輕輕鬆鬆的過近,生長的速度也是其它鯽魚的3倍,不過吃起來並不是那麼好吃。工程鯽的抗病能力非常強,不管是在池塘還是在河溝裡面都沒有出現過疾病還有大量死亡的情況。
3、高背鯽
高背鯽魚就是因為其背部比較高而得名,並且也是鯽魚種類裡面最大的鯽魚,它的背部是銀灰色,背部是黑色越往下顏色越淺,直到腹部呈白色。主要吃的是水裡面的水草、苔、腐殖質等,對人體有一定的凈化作用。高背鯽具有生長快、抗病能力強、繁殖能力強等特點,個頭比較大,有利於更好的養殖。
F. 一畝魚塘一年能養多少斤鯽魚
8000-12000尾,請參考這個:
(一)放養密度
1、池塘培育鯽魚魚種,畝放鯽魚夏花8000-12000尾,養成規格50-60克。
2、在池塘進行鯽成魚養殖,畝放鯽魚種1500-1800尾,平均規格50-60克/尾,養成規格350-400克。當然可以根據池塘面積大小、管理狀況和魚種仙格大小進行增減。
(二)品種搭配
1、鰱鱅比例應占所養鯽魚的10%左右,鰱鱅魚放養時間會影響鯽魚馴化時間,投入過早,尤其是鱅魚會影響鯽魚馴化。
2、禁止搭配鯉、草魚等膽大、上浮搶食時間短、搶食兇猛的魚類,它除了影響鯽魚馴化,還會影響鯽魚的全年攝食。
(三)馴化
1、在飼料里添加適量誘食劑,可縮短馴化時間,增加鯽魚攝食麵積和數量。
2、搭配口徑、搶食速度與鯽魚相當的魴魚,可以提高馴化成功率,縮短馴化時間。
3、密度大,群體數量大易於馴化,反之馴化時間長且上浮搶食的百分比低。在密度確定時可以降低水位,相對增加密度,即利於馴化,又脂提高水溫,促進生長。
4、鰱鱅魚投放最佳時間在主養鯽魚上浮搶食習慣形成之後。
(四)生長速度
1、品種差異。目前主養鯽魚主要以異銀鯽、澎澤鯽、工程鯽(湘雲鯽)為主。實踐表明:工程鯽生長最快,其次為異銀鯽,最後為澎澤鯽,但澎澤鯽外觀優於其它品種,出口仍以澎澤鯽為主。
2、全年生長速度。在不同月份鯽魚生長速度不同。理論上應在7-8月份為最佳生長期,但實際上並不如此。鯽魚最佳生長溫度為25-29℃,7-8月份往往有一個高溫期水溫超過30℃,正值水體負荷較大,因此生長上不如9-10月上旬。
(五)飼料使用
成魚養殖中規格50-100克採用友誼魚種料,規格100-200克採用友誼鯽魚特號料,200克以上採用友誼鯽魚料,如此投飼方法,即可以保持鯽魚正常體形,又可以降低飼料系數,保證成魚商品規格。
G. 一畝魚塘能養多少湘鯽魚
8000-12000尾,只能參考一下:
(一)放養密度
1、池塘培育鯽魚魚種,畝放鯽魚夏花8000-12000尾,養成規格50-60克。
2、在池塘進行鯽成魚養殖,畝放鯽魚種1500-1800尾,平均規格50-60克/尾,養成規格350-400克。當然可以根據池塘面積大小、管理狀況和魚種仙格大小進行增減。
(二)品種搭配
1、鰱鱅比例應占所養鯽魚的10%左右,鰱鱅魚放養時間會影響鯽魚馴化時間,投入過早,尤其是鱅魚會影響鯽魚馴化。
2、禁止搭配鯉、草魚等膽大、上浮搶食時間短、搶食兇猛的魚類,它除了影響鯽魚馴化,還會影響鯽魚的全年攝食。
(三)馴化
1、在飼料里添加適量誘食劑,可縮短馴化時間,增加鯽魚攝食麵積和數量。
2、搭配口徑、搶食速度與鯽魚相當的魴魚,可以提高馴化成功率,縮短馴化時間。
3、密度大,群體數量大易於馴化,反之馴化時間長且上浮搶食的百分比低。在密度確定時可以降低水位,相對增加密度,即利於馴化,又脂提高水溫,促進生長。
4、鰱鱅魚投放最佳時間在主養鯽魚上浮搶食習慣形成之後。
(四)生長速度
1、品種差異。目前主養鯽魚主要以異銀鯽、澎澤鯽、工程鯽(湘雲鯽)為主。實踐表明:工程鯽生長最快,其次為異銀鯽,最後為澎澤鯽,但澎澤鯽外觀優於其它品種,出口仍以澎澤鯽為主。
2、全年生長速度。在不同月份鯽魚生長速度不同。理論上應在7-8月份為最佳生長期,但實際上並不如此。鯽魚最佳生長溫度為25-29℃,7-8月份往往有一個高溫期水溫超過30℃,正值水體負荷較大,因此生長上不如9-10月上旬。
(五)飼料使用
成魚養殖中規格50-100克採用友誼魚種料,規格100-200克採用友誼鯽魚特號料,200克以上採用友誼鯽魚料,如此投飼方法,即可以保持鯽魚正常體形,又可以降低飼料系數,保證成魚商品規格。
H. 湘雲鯽喜歡吃什麼餌料百度網站排名
面對黑坑的工程鯽,採用拉餌帶散炮來作釣,首先應開散炮來誘魚,用到的是「完爆黑坑系列」餌。要針對黑坑的大鯽魚作釣,因此餌料味型應該盡量選擇偏本味或者香甜的味型。原塘顆粒是以貝類和螺肉為主要原料,味型偏本味,是黑坑首選的基礎餌;黑糖味型加入了黑糖成份,是偏甜味的餌料,對大魚有很好的誘魚效果;而薯香味型,顆粒偏粗,粗顆粒的餌料對大魚的適口性很好,並且餌料中還含有片狀物,漂浮在水中能起到誘魚的作用。作釣大工程鯽,選用這幾款「完爆黑坑系列」可以說是黑坑必備。
3、魚體上浮,與搓餌相比,拉餌有何優勢
作釣工程鯽,選用拉餌而不是搓餌,首先是因為拉餌的霧化性要優於搓餌。工程鯽容易上浮,所以要求餌料具有一定的霧化,餌料的比重需要相對較輕。也由於魚兒上浮,導致了魚層的不穩定,因此開的拉餌中,狀態餌「四季」以及「輕麩」都是必不可少的。「四季」狀態餌中含有較多的片狀物,而片狀物越多,餌球在水中漂浮的時間就越長,因此能在各個魚層都起到誘魚作用。而「輕麩」的比重極輕,是打浮和釣快魚的首選, 所以二者結合才能在減輕餌料比重的同時,讓拉餌達到良好的霧化效果,起到快速聚魚誘魚的作用。同時,拉餌的上餌速度較快,因為工程鯽吃食量大,快速上餌可以使得拋投頻率更快,因此結合以上兩點,相較於搓餌,拉餌更適宜應對吃口兇猛的工程鯽。
I. 什麼時候的東江魚最好吃嗎
上網查查或者問下當地人
J. 池塘養魚放養密度
一般來講,放養密度的高低取決於水源、地理環境、池塘結構、魚種的來源、機械設備、飼料的來源、地方消費習慣、自身的養殖水平、管理能力、自身的經濟實力等。通過多年的水產經歷來看,實質上,作為農村小規模養魚,放養密度主要取決於自身的經濟實力。
常言道:有多少錢辦多少事。養魚也莫過於此。下面以畝產800斤為例作一下分析。
按一般農村飼料、肥料、魚種等的易得性,花白鰱畝產量(下同)定在350斤,吃食魚的產量定在450斤,明細為:白鰱300斤,2斤/尾;花鰱50斤,3.5斤/尾;草魚300斤,6斤/尾;鯿魚50斤,1斤/尾;白鰱300斤,2斤/尾;鯽魚100斤,0.8斤/尾。總收入測算為:300×2.5+50×4.5+450×5=3225元。以此推測(以畝為單位下同),應投放:白鰱34斤,0.2斤/尾,170尾;花鰱3斤,0.2斤/尾,15尾;草魚52.5斤,0.7斤/尾,75尾;鯿魚5.5斤,0.1斤/尾55尾;鯽魚14斤,0.1斤/尾,140尾。總投為:花白鰱37斤,吃食魚72斤,合計109斤。年終花白鰱凈增重313斤,吃食魚凈增重378斤。按今年魚種的價格計算,魚種投入為:34×1.6+3×2.8+52.5×5.5+5.5×5+14×4=435.05元。按市面上優質的飼料(如通威等)和肥料(如龍登漁肥等)來推算,全年需投飼料756斤,1200元,肥料281.7斤,281.7元。按一般規律,葯物70元/畝,水電費50元/畝。每畝總計需投入魚種、飼料、肥料、葯物、水電等費用2036.75元,投資回投率60℅左右。若結合科學投喂一定的青草、小麥等,科學施放一定量的低價雞糞等,其效益則更高。以上事例的總體規律是:以產量推算投入,從投入看經濟效益。————————中國農業推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