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江城子密州出獵》拼音版
哈嘍,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語,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精彩資訊分享給你。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抒發了激昂慷慨之情,蘇軾為何不投筆從戎呢?
下面我們來具體說一下。
② 中考新航線九年級語文42~43頁
九年級上:沁園春雪毛澤東故鄉(最後3段)魯迅我躺著,聽船底潺潺的水聲,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與閏土隔絕到這地步了,但我們的後輩還是一氣,宏兒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們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來……然而我又不願意他們因為要一氣,都如我的辛苦展轉而生活,也不願意他們都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願意都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了。閏土要香爐和燭台的時候,我還暗地裡笑他,以為他總是崇拜偶像,什麼時候都不忘卻。現在我所謂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願望切近,我的願望茫遠罷了。我在朦朧中,眼前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談讀書(名句)培根陳涉世家(司馬遷)唐雎不辱使命(劉向)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yuè)。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唐雎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隆中對(陳壽)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出師表(諸葛亮)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sè)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zhì)罰臧(zāng)否(pǐ),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費禕(yī)、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wèi)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bì)補闕(quē)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陣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zhǎng)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yòu)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sù)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shù)竭駑(nú)鈍,攘(rǎng)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zōu)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詞五首:望江南(溫庭筠)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mò)水悠悠。腸斷白蘋(pín)洲。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漁家傲(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武陵春(李清照)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課外古詩詞背誦(10)[觀刈麥]白居易唐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槳。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月夜]劉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商山早行]溫庭筠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卜運算元詠梅]陸游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破陣子]晏殊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原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浣溪沙]蘇軾簌簌衣襟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醉花陰]李清照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矛。坐斷江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山坡羊驪山懷古]張養浩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了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朝天子詠喇叭]王磐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裡去辨什麽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九年級下:《兩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一作「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孟子曰:「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魚我所欲也》選自《孟子》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wéi)苟得也。死亦我所惡(wù),所惡(wù)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又作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wù)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避(又作辟)(bì)患者,何不為(wéi)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又作辟)(bì)患而有不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wù)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則生,弗(fú)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爾而與之,乞人不屑(xiè)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wèi)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dé)我歟(又作與)(yú)?向(又作鄉)(xiàng)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wèi)宮室之美為(wéi)之;向(又作鄉)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wéi)之;向(又作鄉)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dé)我而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曹劌論戰》選自《左傳》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齊策》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yì)麗。朝(zhāo)服衣冠,窺(kuī)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bàng)譏於市朝(cháo),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jiàn)進;期(jī)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兩首》: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蒹葭蒹葭(jiānjiā)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sù)洄(huí)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xī)。所謂伊人,在水之湄(méi)。溯洄從之,道阻且躋(jī);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ch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zhǐ)。《詩兩首》:《我愛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鄉愁》餘光中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我用殘損的手掌》戴望舒我/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這一角/已變成灰燼,那一角/只是血和泥;這一片湖/該是我的家鄉,(春天,堤上/繁花如錦幛,嫩柳枝折斷/有奇異的芬芳)我觸到/荇藻和水的微涼;這長白山的雪峰/冷到徹骨,這黃河的水夾泥沙/在指間滑出;江南的水田,你當年/新生的禾草是那麼細,那麼軟……現在/只有蓬蒿;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盡那邊,我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無形的手掌/掠過無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陰暗,只有那遼遠的一角/依然完整,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殘損的手掌/輕撫,像/戀人的柔發,嬰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運在手掌貼在上面,寄與/愛和一切希望,因為只有那裡/是太陽,是春,將/驅逐陰暗,帶來蘇生,因為只有那裡/我們不像牲口一樣活,螻蟻一樣死……那裡,永恆的/中國!《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舒婷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我是你額上熏黑的礦燈,照你在歷史的隧洞里蝸行摸索;我是干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灘上的駁船把纖繩深深勒進你的肩膊;——祖國啊!我是貧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輩輩痛苦的希望啊,是「飛天」袖間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國啊!我是你簇新的思想,剛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是緋紅的黎明,正在噴薄;——祖國啊!我是你十億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喂養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去取得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課外古詩詞:《從軍行》楊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月下獨酌》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羌村三首》(之三)杜甫群雞正亂叫,客至雞斗爭。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登樓》杜甫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岑參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雁門太守行》李賀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王觀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別雲間》夏完淳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③ 諸城復讀學校今年需要交多少錢才能進。校長是誰,給點詳細資料。謝謝
現在比較好的一個是在老一中的那個『超然』復讀學校
諸城市超然中學2012年復讀生招生規定
一、收費標准:
1、600分以上的,免收所有學雜費;並從9月開始每月提供200元餐貼,至高考結束;
2、重本線以上的,免收所有學雜費;
3、軍檢線以上的,免收學費,雜費另交;
4、軍檢線以下到濰坊普本線的,學費計算公式為(軍檢線分—實際高考分數)× 50元;雜費另交;
5、濰坊普本線以下的,學費計算公式為:
濰坊普本線分數所交的學費+(濰坊普本線分數—實際高考分數)× 100元;最高8000元;
雜費另交;
註明:今年山東重本線文科573分,理科582分;軍檢線文科545分,理科535分;濰坊普本線下來晚,估計會比軍檢線低40分左右,可以參照往年標准與學生估算大概學費。
6、報名費200元;
雜費:
(1)住宿費:男生120元/學期,女生180元/學期;
(2)取暖費:住宿生100元;通校生50元;
(3)國家規定的其他收費項目:班費20元/學期;電教器材費16元/學期;
材料費代收,根據成本預算好再定,所有學案由老師集體備課完成,印刷形成,除英語聽力材料外,不直接購買外來學案發給學生;
二、報名時交上200元報名費與准考證;
三、7月6號---11號,為復讀生暑假學習期,6號上午報到,下午安排活動。學校在這期間做如下安排:【這幾天對復讀生非常重要,是改變人生命運的開始】
1、王校長結合衡水中學的經驗,做「提高100分,圓您重本夢」的報告與參照衡中模式的提分措施;
2、安排今年優秀復讀生為新復讀生做報告;
3、讓學生做「得失總結」,安排專人對學生一對一談話,或開小范圍的座談會,讓學生能夠反思過去,展望未來,堅信「復讀改變命運」;
4、安排講課,並布置假期作業。
諸城市超然中學
2012年6月23
④ 宋史列傳第二十 翻譯
翻譯:
李瓊字子玉,幽州人。祖父李傳正,涿州刺史。父親李英,涿州從事。李瓊自幼好學,涉獵史傳。騎馬到太原去依附唐庄宗,恰遇招募勇士,就應募,與周祖等十人結為兄弟。一天聚會飲酒,李瓊仔細觀看周祖,知道不是平常人。
因而舉杯祭告說:「我們共十個人,龍蛇混合,以後富貴了不要相互忘記,如果違背此言,神會給他降下懲罰。」都用刀刺臂出血為誓。
周祖與李瓊的友情非常親密,曾探望李瓊,見到他端坐讀書,因而問讀的是什麽書,李瓊說:「這是《閫外春秋》,所說以正守國,以奇用兵,比較存亡治亂,記錄賢愚成敗,都在這裏。」周祖讓他讀一讀,對李瓊說:「兄長應當教給我。」
從此周祖出入時常隨身攜帶,遇到空閑就閱讀,經常向李瓊詢問疑難之處,稱李瓊為老師。討伐河中時,就解除李瓊的士兵身份,讓他參與西征軍事。賊軍平定,向朝廷表奏,任朝散大夫、大理司直。年中,升為太子洗馬。周祖鎮守鄴,表奏為大名少尹。
廣順初年,任將作監,充內作坊使,賞賜金紫。連續為亳、陝二州知州,改任濟州刺史。世宗初年,升為洺州團練使,改任安州防禦使,治理州政寬厚簡易,百姓請求立碑頌揚他的功德,詔令中書舍人竇儀撰寫碑文賞賜他。
宋初,召為太子賓客。建隆三年,上奏章請求退休,改官右驍衛上將軍退休。李瓊信奉佛教,第二年四月八日,到佛寺去,得病返回,到傍晚去世,享年七十三歲,贈官太子少師。
原文:
李瓊,字子玉,幽州人。祖傳正,涿州刺史。父英,涿州從事。瓊幼好學,涉獵史傳。挾策詣太原,會唐庄宗屬募勇士,即應募,與周祖等十人約為兄弟。一日會飲,瓊熟視周祖,知非常人。因舉酒祝曰:「凡我十人,龍蛇混合,異日富貴無相忘,苟渝此言,神降之罰。」
皆刺臂出血為誓。周祖與瓊情好尤密,嘗造瓊,見其危坐讀書,因問所讀何書,瓊曰:「此《閫外春秋》,所謂以正守國,以奇用兵,較存亡治亂,記賢愚成敗,皆在此也。」
周祖令讀之,謂瓊曰:「兄當教我。」自是周祖出入常袖以自隨,遇暇輒讀,每問難瓊,謂瓊為師。及討河中,乃解瓊兵籍,令參西征軍事。賊平,表於朝,授朝散大夫、大理司直。歲中,遷太子洗馬。周祖鎮鄴,表為大名少尹。
廣順初,拜將作監,充內作坊使,賜金紫。連知亳、陝二州,改濟州刺史。世宗初,遷洺州團練使,改安州防禦使,治郡寬簡,民請立碑頌德,詔中書舍人竇儀撰文賜之。
宋初,召為太子賓客。建隆三年,上章請老,改右驍衛上將軍致仕。瓊信釋氏,明年四月八日,詣佛寺,遇疾歸,至暮卒,年七十三,贈太子少師。
此文出自元朝·脫脫《宋史列傳第二十》
寫作背景: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
《宋史》卷帙浩繁,共兩千多人的列傳,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周三臣傳》將韓通、李筠、李重進同列,橫跨五代至宋初,彌補過去新舊五代史之不足。
修撰本朝史的工作,在北宋前期由崇文院承擔;王安石變法改革官制後,主要由秘書省負責。官修的當代史有記載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記載宰相、執政議事及與皇帝問對的時政記,根據起居注、時政記等按月日編的日歷,詳細記載典章制度的會要,還有編年體的「實錄」和紀傳體的「國史」。
因此元朝修《宋史》時,擁有足夠的資料。以志來說,《宋史》共十五志,一百六十二卷,約佔全書三分之一篇幅,僅次於列傳。其例目之多,分量之大,也是二十五史所僅見。
其中的《職官志》,詳細地記述了宋朝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僚機構的組織情況,還包括職官的食邑、蔭補、俸祿等,從中可以看出宋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加強。此外,《地理志》、《職官志》、《食貨志》、《兵志》編得也比較好。《宋史》的志書基本上能反映當時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各方面的情況。
作者簡介:
脫脫(1314年-1356年1月10日),亦作托克托、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軍事家。
伯父元朝大臣伯顏,元順帝妥歡貼睦爾即位後任中書右丞相,獨秉國政達八年之久;父馬札兒台,仁宗以來即居要職,伯顏罷相後即任中書右丞相。脫脫的死使得他殫精竭慮修補元王朝統治的堤壩付諸東流,也成為元王朝走向崩潰滅亡的轉折點。脫脫自幼養於伯父伯顏家中。稍長,就學於名儒吳直方。
直方,字行可,婺江浦江(今屬浙江金華浦江)人,儒學素養很深,曾與方鳳、謝翱、吳思齊等名儒交遊過。後出遊京師,任教於周王和世琜藩邸,和世琜出走後,改任上都路學正,脫脫父馬札兒台對他的智謀大加贊賞,比之為諸葛孔明。於是延入府中教其子脫脫、也先帖木兒。
⑤ 諸城超然中學,高中各個學科都是用什麼版本的書
復讀改變命運 勤奮鑄就天才
不舍棄,不放棄,實現理想,就在明年!
山東省諸城市超然中學伴您走向輝煌
強有力的師資保障
諸城市超然中學前身是諸城市超然學校,作為專業性的復讀學校,已有四年歷史;超然中學現有教師124人,其中高級教師52人,中學一級教師67人;超然學校復讀生每年過重本線的超過800人,90%以上的學生過普本線;每年有40多名學生達到十大名牌高校錄取分數線。超然學校,已成為山東復讀名校。
「衡水中學」教育模式來到了諸城
著名的河北省衡水中學每年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有七八十名,重本過線率達85%以上,其中復讀部學生的重本過線率接近100%。衡中從一個內陸落後地區的薄弱學校發展起來,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實實在在的神話,衡中在改變著無數人的命運。如果我們有緣進入衡中,一切都有可能改變……
衡中的這一切已經來到了我們諸城考生的身邊。衡水中學原業務校長、副書記王建鵬同志從2012年6月18日起正式擔任諸城市超然中學校長,已經開始全日制主持全面工作,親自在山東再次打造一所「衡水中學」式的全國知名學校。
王建鵬校長將帶領超然中學強大的師資團隊,牽著超然學生的手,在諸城再次創造「衡水中學」的輝煌,趕超他人,改變超然學子的命運。
超然的教育、管理理念
一、不舍棄、不放棄:為實現理想而奮斗:
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幫助每一名學生設計提高分數、改變命運的方案。
二、管理措施:
封閉化嚴格管理,保證充足的有效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將學生打造出衡水中學學生的學習狀態;
三、傳統教育和個性化教育相結合,實踐「因材施教」:
1、分層次教學,讓基礎薄弱的學生在課堂上聽得懂,提高課堂收獲率,夯實基礎,扎扎實實,大幅度提分,沖擊重本;讓基礎較好的學生得到強化,沖擊名牌大學;
2、個性化輔導,對邊緣學生找出拖腿科目,予以補課提升;
3、按照衡中的教學模式,所有講義一律由學科老師集體備課完成,不購買外來講義發給學生。
四、思想狀態的提升:
1、衡中輝煌的高考成績背後是德育、勵志教育的成功,在王建鵬校長的帶領下,每一名學子每天都會精神飽滿、鬥志昂揚;
2、引入傳統文化思想教育,讓每一位學子擴大心胸,保持一顆平常心,有序復習,步步扎實,遵循快速提分的規律,從容不迫地走上考場。
教學硬體:標准教室,新配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
食 堂:學校統一管理,不,確保物美價廉。
高考政策:2013年高考政策與2012年一致;2013年復讀生高考政策與2012年一樣。
收 費:軍檢線以上免學費,軍檢線以下按分收費,收費標准比往年更加合理。
地 址:原超然復讀學校教學樓。
諸城市超然中學2012年復讀生招生規定
一、收費標准:
1、600分以上的,免收所有學雜費;並從9月開始每月提供200元餐貼,至高考結束;
2、重本線以上的,免收所有學雜費;
3、軍檢線以上的,免收學費,雜費另交;
4、軍檢線以下到濰坊普本線的,學費計算公式為(軍檢線分—實際高考分數)× 50元;雜費另交;
5、濰坊普本線以下的,學費計算公式為:
濰坊普本線分數所交的學費+(濰坊普本線分數—實際高考分數)× 100元;最高8000元;
雜費另交;
註明:今年山東重本線文科573分,理科582分;軍檢線文科545分,理科535分;濰坊普本線下來晚,估計會比軍檢線低40分左右,可以參照往年標准與學生估算大概學費。
6、報名費200元;
雜費:
(1)住宿費:男生120元/學期,女生180元/學期;
(2)取暖費:住宿生100元;通校生50元;
(3)國家規定的其他收費項目:班費20元/學期;電教器材費16元/學期;
材料費代收,根據成本預算好再定,所有學案由老師集體備課完成,印刷形成,除英語聽力材料外,不直接購買外來學案發給學生;
二、報名時交上200元報名費與准考證;
三、7月6號---11號,為復讀生暑假學習期,6號上午報到,下午安排活動。學校在這期間做如下安排:【這幾天對復讀生非常重要,是改變人生命運的開始】
1、王校長結合衡水中學的經驗,做「提高100分,圓您重本夢」的報告與參照衡中模式的提分措施;
2、安排今年優秀復讀生為新復讀生做報告;
3、讓學生做「得失總結」,安排專人對學生一對一談話,或開小范圍的座談會,讓學生能夠反思過去,展望未來,堅信「復讀改變命運」;
4、安排講課,並布置假期作業。
諸城市超然中學
2012年6月23日
⑥ 王弗的介紹
王弗(1039年~1065年)蘇軾之妻,眉州青神(今四川眉山市青神縣)人,鄉貢進士王方之女,聰明沉靜,知書達理。十六歲即與十九歲的蘇軾成婚。可惜天命無常,治平二年五月(1065年)王弗卒,年方27。所餘一子蘇邁,年僅6歲。
王弗聰明沉靜,知書達禮,剛嫁給蘇軾時,未曾說自己讀過書。婚後,每當蘇軾讀書時,她便陪伴在側,終日不去;蘇軾偶有遺忘,她便從旁提醒。蘇軾問她其它書,她都說略微知道。王弗對蘇軾關懷備至,二人情深意篤,恩愛有加。
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卒於京師開封,葬於眉州東北彭山縣安鎮鄉可龍里,距蘇洵夫婦墓西北八步。蘇軾兄弟曾在父母墓旁遍植松樹,「老翁山下玉淵回,手植青松三萬栽」。雖十年過去,他對王弗依舊一往情深,哀思深摯。
蘇軾在《亡妻王氏墓誌銘》里說:「君與軾琴瑟相和僅十年有一。軾於君亡次年悲痛作銘,題曰『亡妻王氏墓誌銘』」於平靜語氣下,寓絕大沉痛。熙寧八年(1075),東坡來到密州,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那首傳誦千古的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好一個新婚少女、十六歲,這不正是當年與蘇軾結婚之前的王弗嗎?「如娥雙眉長帶綠」,正是形容少女苦悶眉結難舒的實際境況,正是「半年眉綠未曾開」的最佳註解,蘇軾與王弗恰恰是在半年之後成婚的。十九歲的蘇軾所娶的夫人王弗若不是十六歲,以上一切考證都將變得枉然。
回過頭來再看《感舊》詞中的「明月好風閑處、是人猜」一句,向來給這首詞作注的人都避而不談,說到這兒它的意思便不言而喻:時常在「明月夜」、「清風」里結伴成行的青年男女,眼下仍要引起人們「閑」話和「猜」測,何況蘇軾與王弗生活在九百年多前呢?
這首詞不僅不會是蘇軾寫給王弗的,也不會是他寫給愛妾朝雲的,不過它可能與朝雲沾些邊兒,就是「樽前一曲為誰哉?留取曲終一拍、待君來」,可能是在朝雲唱曲兒時,蘇軾希望曲子最後那一拍不要到來,以便他能昏昏睡去,以待那位十六歲的愁眉少女能夠入夢。是啊,從詩中的「春雨」、「溫風」不難看出,這正是初春時節,說不定又是正月二十。
「半年眉綠未曾開」,意味著少女愁眉半年沒有舒展。這種情形只能用來解釋蘇軾與王弗相愛後,半年時間才過了父母這一關。眾所周知,在此之前,蘇軾的姐姐八娘稟承父母之命,嫁給了她並不愛的表哥程之才,結果備受公婆和丈夫的虐待,最後慘死在月子之中。八娘用生命的代價給弟弟的自主婚姻開了路,蘇洵在痛失愛女之後,決不忍心再去逼迫愛子與他所不愛的人成婚了。於是才有了我們上面看到的「辭親信」,於是才有王弗十六歲那年嫁到蘇家的事實。我們說正月二十日是蘇軾與王弗的定情之日,那麼半年之後他們歡天喜地地准備辦婚事,從此蘇軾再也不思念逃遁山林了,他要守著心愛的人,開始讀書,開始為自己、也為心愛的人謀出路(安心科舉)、拜門子(隨父訪問張方平)、奔前程(進京趕考),這正是蘇軾婚後的歷歷足跡。 岷江之濱有青神縣。《蜀中名勝記》載:「縣之名勝在乎三岩。三岩者,上岩、中岩、下岩也。今惟稱中岩焉。」
過岷江入中岩山門,滿眼的細草微風,耳畔澗水潺潺。行數十米,山青如黛,群花雜樹中飄著一叢叢乳白的花,細觀之,兩瓣平舉如翼,一瓣懸月如尾,一瓣如玉頸奮前,張頭尋覓,且清香馥郁。請教山中人,曰:形如飛鳳,為王弗愛物,叫飛來鳳。王弗,一個叫多情才子垂淚的女人。
北宋年間,中岩有座書院,青神鄉貢進士王方執教時,好友蘇洵送他兒子蘇軾到中岩書院讀書。蘇軾聰明好學,王方喜愛在心。
中岩下寺丹岩赤壁下,有綠水一泓,平靜如半輪明月,相傳為慈姥龍之宅。蘇軾讀書之餘常臨流觀景,想入非非中不禁大叫:「好水豈能無魚?」於是撫掌三聲,立時,岩穴中群魚翩翩游躍,皆若凌空浮翔。蘇軾大喜,便對老師王方建議:「美景當有美名。」王方於是遍邀文人學士,在綠潭前投筆競題,可惜諸多秀才的題名不是過雅,就是落俗,最後蘇軾才緩緩展出他的題名:「喚魚池」,令王方和眾人叫絕。蘇軾正得意之時,王方的女兒王弗也使丫鬟從瑞草橋家中送了題名來,紅紙怡上,躍然而出:「喚魚池」三字,更令眾人驚嘆:「不謀而合,韻成雙璧。」
後,蘇軾手書的「喚魚池」三字被刻在了赤壁上,經可三丈,秀美俊拔。王方請人做媒,將王弗許配蘇軾,是時,蘇軾19歲,王弗16歲。 喚魚聯姻的佳話背出,實是戀愛好故事。
在中岩靈秀的山岩里、澗水邊、小路旁,一叢叢飛來鳳揚著闊長的綠葉,吐露嬌柔的花蕊和幽幽清香。在家中吟詩作畫的王弗,也常常帶丫鬟從瑞草橋到中岩游山朝廟,採得一大抱飛來鳳回家,每每聽父親說起眉州少年蘇軾如何聰明機智,心中頗有好感,但又不便明顯流露,聞道蘇軾常在山水間靜思、讀書,便悄悄隱於一旁樹叢中靜觀,卻見蘇軾英氣勃勃,撫掌喚魚。
「小姐,你最喜歡的飛來鳳花開了!」丫鬟在草叢驚喜一聲。
蘇軾轉回頭來,見一少女婷婷站立在初春的綠草叢中,輕盈飄逸。王弗受驚,抬起頭來,雙眸如星,閃爍著少女的嬌態,粉臉含羞,自有一種淡墨染不出的風情……
不久,蘇軾與同窗到瑞草橋為老師王方祝壽,因生性豪放而醉倒在老師家中,睡到半夜起來,知道同窗們都已回書院,便獨自踱到翠竹掩映的後院,師妹王弗正臨窗梳頭,蘇軾從懷里摸出從山上帶來的一簇飛來鳳,輕輕地投進窗去,王弗一驚,繼而心跳不已,把那簇濃香陣陣的花苞貼在胸前……
⑦ 《宋史·侯蒙傳》的翻譯
一、譯文: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成年時,有好名聲,急義好施,有時一天揮霍千金。考中進士後,調任寶雞尉、柏鄉知縣。百姓訴訟都在縣衙判決,受罰者沒有怨意。轉運使黃聽說他的名聲,准備推薦他,召他到轉運司陳述政事,侯蒙因為要出縣境不肯前往,黃湜大怒。
後來巡視各縣,檢閱文書,想找岔治他的罪;後來沒有一處可以指責,就以賓客之禮相見,說:「你真是個能乾的官吏啊。」黃湜率領諸使聯合推薦他。徙任襄邑知縣,升為監察御史,進升殿中侍御史。
崇寧年間星象變異皇上徵求政事建議,侯蒙上書條陳十件事,分別是:去冗官,容諫臣,明嫡庶,別賢否,絕幸冀,戒濫恩,寬疲民,節妄費,外戚不要干預政事,宦官不得掌權。徽宗予以採納,有重用他之意,升任侍御史。
西邊將領高永年死在羌地,徽宗大怒,親自書寫五路將帥劉仲武等十八人姓名,令侯蒙前往秦州逮捕審訊。將出發時,任命他為給事中。
侯蒙到秦州,仲武等人穿著囚服聽候命令,侯蒙告訴他們說「:你們都是侯伯,不能讓獄吏污辱你們,依次講出實情吧。」案件還未上報,朝廷任命他為御史中丞。
侯蒙上奏說:「漢武帝殺死王恢,不如秦繆公赦免孟明;子玉被縊殺而晉侯高興,孔明死而蜀國被輕視。現在羌人殺死我國一個都護,而讓十八位將領因此而死,這是自己毀壞自己的肢體啊。要想身體不得病,可能嗎?」徽宗醒悟過來,赦免他們不予追問。
侯蒙升任刑部尚書,改任戶部尚書。這年郊祭朝廷預先辦理,尚書主管政事。這時,皇帝秘密告訴他。侯蒙回答說:「用財利討好君主而進升,我不敢這樣做。」遭母喪,守孝期滿,恢復舊官,於是任同知樞密院。進升尚書左丞、中書侍郎。
在此之前,御史中丞蔡鑊大力詆毀張商英的私事,皇帝下旨命令舉行廷辯。侯蒙說「:商英雖然有罪,但他是宰相;蔡鑊大力詆毀,雖是言官,但他是從臣。讓他們廷辯,豈不有傷國體?」皇上認為是這樣。
一天,皇上從容問侯蒙說:「蔡京這人怎麼樣?」侯蒙回答說「:假如蔡京能心術端正,即使古代賢相也無法比擬。」皇上點頭稱是,而且讓他秘密偵察蔡京的行為。蔡京聽說後怨恨他。
大錢法有弊端,朝廷准備改十為三,主藏吏來報告說「:諸府都把大錢拿到市場購物,都懷疑法令會改變。」侯蒙說:「我們府里積錢有多少?」守藏吏回答說:「八千緡。」侯蒙吼道:「怎麼會有變更而我不知道的呢?」第二天,詔令下達。
曾經又有幾件事侯蒙單獨受詔,蔡京不知道;蔡京偵察得知,告訴皇上,皇上說:「侯蒙也這樣嗎?」罷貶他為知亳州,不久加任資政殿學士。
宋江在京東作亂,侯蒙上書說:「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沒有敢抵抗的,他的才能一定過人,現在青溪賊人作亂,不如赦免宋江,讓他討伐方臘來自贖。」皇上說「:侯蒙身在地方不忘君主,是個忠臣啊。」命他任東平知府,未到任就去世,終年六十八歲。
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謚號為文穆。
二、原文: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聲,急義好施,或一日揮千金。進士及第,調寶雞尉,知柏鄉縣。民訟皆決於庭,受罰者不怨。轉運使黃湜聞其名,將推轂之,召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湜怒,他日行縣,閱理文書,欲翻致其罪;既而無一疵可指,始以賓禮見,曰:「君真能吏也。」率諸使者合薦之。徙知襄邑縣,擢監察御史,進殿中侍御史。
崇寧星變求言,蒙疏十事,曰去冗官,容諫臣,明嫡庶,別賢否,絕幸冀,戒濫恩,寬疲民,節妄費,戚里毋預事,閹寺毋假權。徽宗聽納,有大用意。遷侍御史。
西將高永年死於羌,帝怒,親書五路將帥劉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既行,拜給事中。至秦,仲武等囚服聽命,蒙曉之曰:「君輩皆侯伯,無庸以獄吏辱君,第以實對。」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漢武帝殺王恢,不如秦繆公赦孟明;子玉縊而晉侯喜,孔明亡而蜀國輕。今羌殺吾一都護,而使十八將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體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釋不問。
遷刑部尚書,改戶部。比歲郊祭先期告辦,尚書輒執政。至是,帝密諭之。對曰:「以財利要君而進,非臣所敢。」母喪,服除,歸故官,遂同知樞密院。進尚書左丞、中書侍郎。
先是,御史中丞蔡薿詆張商英私事甚力,有旨令廷辨。蒙曰:「商英雖有罪,宰相也;蔡薿雖言官,從臣也。使之廷辨,豈不傷國體乎?」帝以為然。一日,帝從容問:「蔡京何如人?」對曰:「使京能正其心術,雖古賢相何以加。」帝頷首,且使密伺京所為。京聞而銜之。
大錢法敝,朝廷議改十為三,主藏吏來告曰:「諸府悉輦大錢市物於肆,皆疑法當變。」蒙曰:「吾府之積若干?」曰:「八千緡。」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
又嘗有幾事蒙獨受旨,京不知也;京偵得之,白於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罷知亳州。旋加資政殿學士。
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
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東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文穆。
三、出處
選自《宋史》
(7)密州王一貼批發價格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宋史》的主要史料來源是宋代的國史、實錄、日歷等宋朝史官的原始記述,而這些史籍如今幾乎全部佚失了,在其他書中雖然也有引用,但取捨、詳略各不相同,加上在記載宋朝歷史的各種文獻中。
只有《宋史》比較全面、系統地反映了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狀況,內容廣泛而豐富,史料價值相當高。
二、作品賞析
《宋史》的特點是史料豐富,敘事詳盡。
兩宋時期,經濟繁榮,文化學術活躍,雕版印刷盛行,編寫的史書,便於刊布流傳。科舉制的發展,形成龐大的文官群,他們的俸祿優厚,有很好的條件著述。加之統治者重視修撰本朝史,更促成宋代史學的發達。
修撰本朝史的工作,在北宋前期由崇文院承擔;王安石變法改革官制後,主要由秘書省負責。官修的當代史有記載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記載宰相、執政議事及與皇帝問對的時政記,根據起居注、時政記等按月日編的日歷,詳細記載典章制度的會要,還有編年體的「實錄」和紀傳體的「國史」。
三、作者簡介
1、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脫脫幼養於伯顏家,從浦江吳直方學。
元朝元統二年(1334年),脫脫任同知宣政院事,遷中政使、同知樞密院事、御史大夫、中書右丞相。當時伯顏為中書右丞相,權傾朝野,向為元順帝所忌,脫脫恐受其累,與順帝密謀逼退伯顏。
至正一年(1341年)脫脫為相,大改伯顏舊政,復科舉取士。至正三年(即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
至正四年(即1344年),脫脫因病辭職,到至正九年(即1349年)復出為相,發行新鈔票「至正交鈔」,並派賈魯治理黃河,成績斐然卓著,贏得水患災民的民心,上賜號答剌罕(意謂:自在),被贊譽為「賢相」。
至正十二年(1352年)九月,脫脫親率大軍鎮壓鎮壓徐州芝麻李紅巾軍起義,執意屠城,軍事成就卓著,功封太師。
至正十四年(1354年),脫脫被派往討伐高郵(今屬江蘇)張士誠起義軍,正酣戰即將攻陷士誠之際,為朝中彈劾,功虧一簣。事因皇太子不滿「未授冊寶之禮」,而支持康里人哈麻彈劾脫脫,致使脫脫於至正十五年(1355年),革職流放雲南,後被中書平章政事哈麻假傳元順帝詔令自盡。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復官。脫脫的死使得他殫精竭慮修補元王朝統治的堤壩付諸東流,也成為元王朝走向崩潰滅亡的轉折點。
2、阿爾拉·阿魯圖
阿爾拉·阿魯圖,(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元順帝(元惠宗)孛兒只斤·妥歡貼睦爾執政時期,中書右丞相蔑里乞·脫脫於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農歷5月因病辭職,由阿爾拉·阿魯圖繼任中書右丞相。
阿爾拉·阿魯圖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
雖然在參與修纂《宋史》的人之中,阿爾拉·阿魯圖名為都總裁,但他素不識漢字,因而並沒有參與實際編修,但他在財政、管理、史料提供上給予了莫大支持,因此在元至正五年(1345年農歷10月),三史皆修成,中書右丞相阿魯圖奏進。
《宋史》在三史中雖然是最後完成,但只歷時兩年半。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盡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
⑧ 宋史 仇悆傳的古文翻譯
尹繼倫,開封浚儀人。父勛,郢州防禦使。嘗內舉繼倫以為可用,太祖以補殿直,權領虎捷指揮,預平嶺表,下金陵。太宗即位,改供奉官。從征太原,還,遷洛苑使,充北面緣邊都巡檢使。 端拱中,威虜軍糧饋不繼,契丹潛議入寇。上聞,遣李繼隆發鎮、定兵萬余,護送輜重數千乘。契丹將於越諜知之,率精銳數萬騎,將邀於路。繼倫適領兵巡徼,路與寇直。於越徑趨大軍,過繼倫軍,不顧而去。繼倫謂其麾下曰:「寇蔑視我爾。彼南出而捷,還則乘勝驅我而北,不捷亦且泄怒於我,將無遺類矣。為今日計,但當卷甲銜枚以躡之。彼銳氣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戰而勝,足以自樹。縱死猶不失為忠義,豈可泯然而死,為胡地鬼乎!」眾皆憤激從命。繼倫令軍中秣馬,俟夜,人持短兵,潛躡其後。行數十里,至唐河、徐河間。天未明,越去大軍四五里,會食訖將戰,繼隆方陣於前以待,繼倫從後急擊,殺其將皮室一人。皮室者,契丹相也。皮室既擒,眾遂驚潰。於越方食,失箸,為短兵中其臂,創甚,乘善馬先遁。寇兵隨之大潰,相蹂踐死者無數,余黨悉引去。契丹自是不敢窺邊,其平居相戒,則曰:當避「黑面大王」,以繼倫面黑故也。以功領長州刺史,仍兼巡檢。 淳化初,著作佐郎孫崇諫自契丹逃歸,太宗詢以邊事,極言徐河之戰契丹為之奪氣,故每聞繼倫名,則倉皇不知所措。於是遷繼倫尚食使,領長州團練使,以勵邊將。淳化五年,李繼隆奉詔討夏州,以繼倫為河西兵馬都監。未幾,以深州團練使領本州駐泊兵馬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