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蜂療的蜂療騙術
蜂療也就是蜂蜜療法,蜂療是目前治療風濕疾病效果中公認的一種最為有效的輔助治療風濕骨痛,以及類風濕、包括強直性脊柱炎等免疫系統方面疾病的最好的治療方法,但是就多數的風濕病患者來講,蜂療主要是起的是身體輔助作用,但是並不能達到完全根治的作用。
三、蜂療有哪些害處?
1、蜂療的副作用就是患者有可能對蜂毒過敏,蜂毒中毒患者會出現身體渾身起疙瘩、皮膚瘙癢、皮膚紅腫,還會出現惡心、嘔吐、大小便失禁、嚴重患者還會出現休克現象。
2、蜂毒患者會出現身體皮膚紅腫、皮膚奇癢、皮疹、以及支氣管痙攣、惡心脹氣、嘔吐、腹瀉、頭暈眼花、心悸、乏力、發熱等全身反應,一旦出現身體惡性反應的,就應該及時用葯治療。
目前來講蜂療是治療類風濕最好的療法,蜂療更加安全,只要不是對蜂毒過敏的患者用蜂療治療可以擺脫激素類葯物對人體的損傷,並且還能夠防止其它並發症的產生。
Ⅱ 工作壓力大頭暈頭痛的,漢夫草醫療器械的蜂療灸比按摩精油好用嗎
爸媽年齡大了後有各種頸肩腰關節等問題,就給他們買了漢夫草的蜂療灸試試蜂毒療法,倒一滴在肩膀上用手掌捂十秒左右放開,能很明顯的感覺疼痛減緩,爸媽都說東西不錯。
Ⅲ 蜂療學的蜂毒的醫療作用及其發展
蜂針療法(bee venom therapy) 是利用蜜蜂尾部蜇針運用針灸原理蜇刺人體穴位,是一種自然療法(Naturopathpy),在世界部分國家應用已經超過1200年之久,在中國、韓國、和蘇聯有臨床上廣泛的使用。蜂針療法主要應用於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病、腰椎頸椎病、強直性脊椎炎、腫瘤、癌症、硬皮病、哮喘、神經痛、神經炎、心臟血管疾病、和多發性硬化症等疾病。
民間蜂螫治病經驗與針灸醫術相結合發展而成的蜂針療法,兼有針、葯、灸3種作用。
「針」:指蜂的尾刺似針,能刺激人體的經絡、皮部,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葯」:指蜂針中的蜂針液輸入人體,發揮了蜂針液的一系列葯理功效;「灸」:是蜂針刺後,局部充血紅腫,皮溫升高,似有溫灸效應,可起到溫經通絡,扶正祛邪的作用。 蜂針循經散刺法屬輕刺激,經穴直刺法為中等刺激,活蜂螫刺法是強刺激,視個體反應辨證施治。以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的蜂針療法提高了原始蜂螫法的療效。使用活蜂蜂針,將蜂針液中揮發性成分注入人體,這是蜂針液葯劑所無法代替的。
蜂針是蜜蜂的自衛器官,當蜜蜂感受到生命受到其他生物的威脅時,會執行蜇刺的動作,而在針刺的同時,蜜蜂會從蜂針注射一種液體,其中所含的化學成分對於被針蜇的生物會產生局部或全身反應,我們將蜜蜂針刺所產生的液體稱為蜂針液。
蜂針液味辛、苦,性平。功能袪風通絡,化瘀止痛,抗過敏,降血壓。實驗研究知道,蜂針液含十一種勝䎬、五種⺳、三種生理活性胺、糖類、脂肪、各種氨基酸,以及卵磷脂、組胺、膽鹼、甘油、磷酸、蟻酸、脂肪酸。另含磷、碳、硫、鎂、銅、鈣、鉀等元素。在勝䎬中,最重要的有melittin,apamine,mast cell degranulating peptide和adolapin。整體來說,它們有著全身性的作用:抗發炎、抗細菌、抗黴菌、抗發熱、刺激血管通透性、刺激acth。⺳類(磷酸脂⺳a、透明質酸⺳、鹼性磷酸⺳、酸性磷酸⺳等),作用於心臟血管系統,或局部作用於蜂針液施用點。從諸多文獻中知道,蜂針液可作用在免疫系統,並抑制免疫失調。類固醇能治療的疾病,蜂針液一樣也可以治療,但是蜂針液有一個較類固醇為佳的優點,就是蜂針液沒有類固醇的副作用。這是它難能可貴的地方。蜂針液具有極強的溶血作用,它還有抗凝血作用,無論在體內還在體外,均可延長血液的凝固時間。蜂針液有抗發炎及抗菌作用,所含apamine、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具有直接抑制炎症的作用,另一些成分melittin則對腦下腺-腎上腺皮質系統有明顯的刺激作用,還有些成分本身既能刺激腎上腺皮質,又能直接抑制炎症過程。對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均有抑制和殺滅作用。此外,蜂針液還有免疫抑制、抗輻射及鎮痛作用,能抑制多種植物及動物腫瘤組織的生長。
蜂針液取得不容易,1g的蜂針液結晶至少需只10000隻工蜂才能收集完成,而且常溫下的天然蜂針液不太穩定,有2/3會揮發,其主成份為乙酸戊酯,為蜜蜂的警報費落蒙,僅殘餘1/3的蜂針液結晶。由於得來不易,因此蜂針液是十分昂貴的葯物,2001年在宜蘭武荖坑所舉辦的綠色博覽會曾經展出國外進口的蜂針液,每瓶只有0.1g,卻叫價3500元,換言之,每公斤的蜂針液價格高達3500萬元,可說價值連城。 根據出土的文物記載,古埃及、印度、羅馬、和中國都曾經以蜂針治療風濕病,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文獻也記載蓋倫曾經用蜂針治療風濕病的案例,蜂針療法後來甚至還傳入俄國,為歷代沙皇所採用。
19世紀末開始有了關於蜂針療法系統性的臨床研究,1888年維也納醫師特爾(Terc),曾用蜂蜇治療風濕病173個病例,由於相當成功,這種療法逐漸流傳到整個歐洲。一直到20世紀新大陸才有較多蜂針療法用於風濕病,1935年美國的貝克(Beck)出版蜂針療法的專論,可謂集各家之大成。1936年中國也開展全國性大規模的研究,而到1950年代世界各國已經開始進行蜂針液成分的研究,以期更加了解蜂針液,並建立更詳細的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