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綿陽周邊哪裡有大口鯰魚苗
松埡有一個賣魚苗的地方就有,在三江大橋過去朝松埡方向的第一個公交車站,有一個廣告牌很顯眼的。
『貳』 大口鯰魚苗白須白尾要如何治療
是不是白化苗?
『叄』 大口鯰魚苗幾月份上市
1月到10月
『肆』 大口鯰魚種的培育技術是什麼
1.魚苗培育
(1)水花投放:南方大口鯰魚苗培育以小水體精養為好。每年4月份當自然水溫穩定在18℃以上時,可從苗種場購回純正的南方大口鯰水花。放養密度為1000~1500尾/(具體數量以養殖條件定),放苗時水溫差不能超過3℃。
(2)餌料投喂:
魚苗體長在8cm以前主要攝食水蚤。水蚤可以從天然水體中撈取。隨著魚苗生長,水蚤需要量逐漸增加。但在實踐生產中,往往撈取量不足。為此,應人工培育水蚤,具體方法是:在水花購進前半個月,選擇10~30、水深0.5~1米的土池,注入新鮮水,並保持水溫在18~25℃。每平方米水面施放糞肥2.0千克,以後每隔兩天施肥1次,每次每平方米水面施肥0.8~1千克,當池水達到一定肥度,每立方米水體引入蚤種20~30克,5~10天水蚤便大量繁殖,布滿全池。此時可撈取水蚤投喂魚苗。
魚苗在水溫比較穩定,餌料充足的條件下,經過10天左右培育可達到3厘米以上。
2.魚種培育
當南方大口鯰魚苗長到8cm以上,攝食量增大,單純依靠水蚤量不能滿足其需要,可用魚漿、水蚯蚓培育。
(1)魚漿培育法:當魚苗長到3cm以上時,可將魚肉、蚯蚓打成漿,並按0.2%~0.3%拌入魚用誘食劑(甘氨酸三甲脂),投入水體中,使其慢慢攝食魚糜,以後逐漸增加魚糜量,直至完全吃食魚糜。
(2)水蚯蚓培育法:在魚苗長到3cm時,逐漸減少水蚤投喂量,增加水蚯蚓量,直至完全吃食水蚯蚓。
水蚯蚓可從野外土壤腐殖質豐富有微流水的淺水溝中撈取。亦可採用人工培育方法獲得。培育方法是:面積大小不拘,在池底鋪上一層淤泥,厚8~10cm,水深30~40cm,然後引入少許蚓種,用發酵的麥麩、米糠作飼料,每3~4d投飼1次,每次250克/平方米,當達到一定數量即可撈取投喂。採用此法每日每平方米水面可生產8~26克水蚯蚓。
3.日常管理
(1)溶氧:南方大口鯰養殖池溶氧要求在3毫克/升以上,低至2毫克/升時則出現浮頭。在生產中一般每3~5天注水1次,注意水溫差不能超過3℃,保持水質嫩綠色,有條件的可採用微流水養殖。
(2)水溫:南方大口鯰生存適溫在38℃以下,最適生長水溫18℃~32℃。在魚苗、魚種培育階段,如果自然界水溫偏低,且變化頻繁,水溫不穩定,要及時注意水體保溫工作。在生產實踐中可採用薄膜覆蓋,以提高水溫。
(3)餌料:投喂方法:餌料投喂要堅持「定時、定點、定質、定量」。每天投喂2次,上午9:00~10:00,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40%,下午18:00~20:00,占日投喂量的60%,日投喂總量為魚體重的6%~8%。
(4)分級培育:南方大口鯰在魚苗培育階段生長不均勻,當達到3厘米水以上,個體生長速度差異大,有自相殘殺習性,往往大吃小,因此要適時分級分池飼養,並嚴格控制密度。
『伍』 大口鯰魚苗哪有賣的
大口鯰要到每年3-9月份才有 現在在湖南嶽陽已經形成規模養殖 具體的時間要看天氣
『陸』 養殖魚,漁場經營,大口鯰魚,黑魚,相關問題請大俠們進來幫忙
東北我大概給你介紹一下,遼寧現在主要是精養,吉林黑龍江多為大水面養殖,遼寧地區的經濟養殖主要是以黃磉 烏鱧 鯰魚為主。(要求當地要有雞腸或海川丁的供應)現在烏鱧也可以吃膨化料 但效果不很好。黃桑主要是上色問題 裂頭問題。您也沒有說你具體是在東北哪裡 我實在不太好給你介意。不過最好是找當地有銷路的產品。否則銷路很麻煩. 適合東北地區的幾個品種介紹如下。 1 澎澤鯽 又名蘆花鯽,為廣溫、雜食性的魚類,營底棲生活,喜在底質較肥沃且水草繁茂的淺水區棲息和攝食。彭澤鯽對不良環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能在各種水體中生長,抗高溫,水溫達38℃時也不影響它的生存,耐嚴寒和低氧,即使在冰封的水下,彭澤鯽亦能較好地生活。在東北地區生長期為5~10月,其中6~9月生長最快。 澎澤鯽為雜食性的大型鯽魚,食物來源廣泛,在天然水域中以生長快、個體大而著稱,目前發現的最大一尾達6.5kg。在池塘養殖中,一般情況下,當年繁殖的彭澤鯽魚苗,經6個月左右的養殖平均個體可達19cm以上,體重可達200g,成魚常見的個體重多在400~500g左右。這種較快的體重增長速度是其他魚類養殖品種中所不多見的。 該品種在生產中表現出優良的生長特性,而且適應能力和抗病力強。近年來東北地區的養殖面積不斷擴大,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2 東北六須鯰 東北六須鯰,又稱東北大口鯰,土名懷子、懷頭,主要分布在我國黑龍江、松花江、嫩江等河流中,喜棲息於水流平緩,水質清新的江河水域,白天隱居於水色深暗的底層,夜晚活動攝食。它的生存水溫是0~38℃,最適水溫是25~28℃,較不耐低氧,在水中溶氧3mg/L以上時正常生長,低於2mg/L則出現浮頭,低於1mg/L就會導致缺氧死亡。 東北六須鯰是兇猛的肉食性魚類,魚苗階段攝食輪蟲、水蚤、搖蚊幼蟲及野生魚苗;成魚階段攝食底魚、蝦、青蛙、蝌蚪,也吞食畜禽內臟等下腳料,甚至吃動物腐屍,在食物缺乏的情況下,同類相殘現象較嚴重。冬季食量減少或停食。東北六須鯰生長速度極快,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1齡魚重可達1~2kg;2齡魚可達1.5~2.5kg;3齡魚體重可達3~5kg;3齡以上魚生長減慢。 池塘主養東北六須鯰具有投資小、見效快、產量高、效益大的特點,是目前養殖東北六須鯰的主要推廣模式。 3 烏鱧 烏鱧,又名烏魚、黑魚等。烏鱧喜棲息於水草茂盛且易混濁的泥底水體中,常潛伏於光線暗淡的水底。水體溶氧低時,可離水靠鰓腔內的鰓上器官呼吸,因此烏鱧生存能力很強,在無水的潮濕環境中也能維持生命。生活的水溫為0~41℃,最適水溫為16~30℃。 烏鱧是一種兇猛型肉食性魚類,以動物性餌料為主,魚蝦以及水生昆蟲都是它喜愛的食物。烏鱧的生長速度非常快。在自然條件下,1齡的體長為19~40cm,體重110~753g;2齡的體長為40~47cm,體重625~1395g;3齡的體長為47~60cm,體重在2kg左右,最大個體可達5kg以上。 烏鱧是東北近年來新興的養殖品種,它適應性強,生長快、易飼養,肉質細嫩、具有滋補保健功能。 4 黃顙魚 黃顙魚,俗名嗄牙子、嗄魚、黃鰭魚,黃姑等。在東北分布較廣,特別是嫩江流域及附屬的湖泊和水庫中廣泛分布。黃顙魚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在江河、湖泊、水庫、溝渠等水域中都能生存。它喜棲息於靜水緩流中,營底棲生活。白天棲息於水底層,夜間則游到上層覓食。生存水溫0~38℃,較耐低氧。 黃顙魚是一種廣譜的肉食性的中小型魚類。天然水域中,一般1冬齡魚體重15~40g,2冬齡體重100g以上。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當年體重達30g以上;第二年100g以上。 該魚肉質細嫩、肉味鮮美、肌間刺少、營養豐富,是我國優質名貴魚類之一,也是一種適合養殖、垂釣的優良品種,近年市場需求大,在東北池塘養殖取得很高的效益。 5 鱖魚 鱖魚,俗稱桂花魚、鰲花魚等,在我國南北各大水系都有分布,尤以長江水域出產的鱖魚久負盛名。鱖魚喜歡在水草豐富、生物餌料豐富的江河湖泊中生活,棲息於光線暗弱的水體底層,鱖魚白天很少活動,夜晚覓食活躍。對水質要求較高,不耐低氧。 鱖魚是典型的肉食性魚類,終生以活魚蝦為餌,寧肯餓死,也不吃其他食物。鱖魚的生長速度較快。當年仔魚可長到100g;二齡魚可達300g,三齡可長到1kg左右。在人工養殖條件下,最大者可長至5kg。鱖魚是享譽海內外的淡水珍品,價格穩定,是名優水產的代表,畝產效益高,在東北已有一定的友展。 6 泥鰍 泥鰍為溫水性魚類,分布廣,適應性強。適宜水溫10~30℃,喜棲息於底層腐殖質淤泥的表層。水溫在5℃以下或在34℃以上時,潛居於泥底深10~30cm處。 泥鰍為雜食性魚類,吃浮游生物,小型甲殼類,昆蟲,水生植物碎屑,藻類等,有時也吃水底腐殖質。 泥鰍肉質肥美、營養豐富,是消費者喜愛的水產食品,也是外貿出口的重要水產品之一,且因易飼養、效益高,養殖泥鰍一直是南北水產養殖的一個好項目。
『柒』 我去旅遊時買了一條鯰魚苗,請問怎麼飼養。
鯰魚為肉食性魚類,且吃腐食,不可與小魚小蝦混養!
你買得是觀賞類鯰魚吧,如:反游貓、耳斑鯰、虎頭鯊、虎皮鴨嘴、紅尾貓、鬍子鯰等等。
鯰魚類視力弱,喜晝伏夜出,憑胡須和嗅覺獵食。特別貪吃鯰魚屬雜食性魚類,性貪食,因此要正確掌握投飼量,做到塘內有多少魚投多少料,防止盲目投餌。同時,要實行分點投喂,撒餌均勻,少量多餐,投足喂飽,防止飢飽不均,而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同時,在魚苗培育初期,應以動物性飼料為主,進行強化培育,隨著魚體生長,逐步轉投一些植物性飼料,做到動植物飼料相結合。日投餌量應控制在魚體總重量的5~8%左右,每隔1周或半個月須調整1次投喂量,使投餌量更趨合理。
(1)水質和水溫:喜生於20~25℃的水中。由於多數的鯰科魚類生活於水流湍急的水域之中,所以對於水中的溶氧量相當敏感,且鯰科屬底棲性魚種,故一定要多留心水槽底部的溶氧量是否充足。再者,其多屬肉食性魚種,過度的投喂與殘餌,往往會成為水質惡化的重要原因,故強而有力的過濾器與勤換水都是維持水質干凈的方法。先前提及鯰科多棲息於急流中,故富有水流的缸子,能讓他們充分展現其體色及最佳狀況。
(2)水槽:飼養大型鯰魚需准備大型水槽,在造景時由於其屬底棲性魚種,因此要盡量維持缸底水層的空間。避免缸中尖銳物品造成魚受外傷。造景時也可以利用沉木及水草等素材來營造可供其躲藏的空間,使其不至於太受外界干擾。
(3)餌料:絕大多數大型鯰科屬肉食性魚種,但其對人工飼料的接受度也頗高。活餌方面不妨選擇朱文錦、溪蝦等投喂。另外,冷凍生鮮餌料,如豐年蝦、赤蟲等也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