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草坪的綠化價格是多少(麥冬)
1、麥冬草浙江、滁洲產地價大約每市斤1-1.2元;2、一般栽植密度每平方米25-36叢,如按每叢3-4株計算,大約3-4市斤即可;3、整地費用2-3元,栽種費用按每人每個工作日栽25-30平方米計算費用,養護費用大約每年每平方米1.5-2元;4、我們安徽安慶地區稅前均價(成本)大約8.5元左右。
❷ 山東王坤種植公司生產的麥冬草可以做綠化嗎
細葉麥冬草終年長青,綠色細長的葉子宛如絲帶,一叢一叢的,有蘭花之飄逸秀挺,楚楚動人,卻樸素大方無其嬌貴,非常受人青睞。它是園林綠化地被植物的的首選品種,栽種極其廣泛,主要原因如下:
麥冬草
1、具有耐寒、耐旱、耐陰、對土壤要求不嚴、病蟲害少的優點。
2、適應性非常好,可在河坡、路邊、石縫、牆角、綠籬腳下等處正常生長,尤其是種植一、二年後長勢更強健,僅靠自然降雨即可正常生長,能很快成型,起到綠化效果。
3、細葉麥冬管理粗放簡單,無需修剪,在園林綠化中可以節約大量水資源和養護費用,完全符合國家倡導的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兩型社會」要求。
4、具有較強的分株能力,可以自繁自育,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此外,麥冬草還是一種中醫葯用植物,以塊根供葯用。具有養明清熱、潤肺止咳的功效。現代醫學認為其具有強心、利尿、抗菌的作用。主治熱病傷津、心煩、口渴、咽干、肺熱燥咳、肺結核咯血、咽喉痛等症。
麥冬草因其自身獨有的特性使得它的用途廣泛,越來越受到綠化市場的重視,近年來由於市場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呈供不應求的趨勢,在浙江、江蘇、安徽等地綠化工程均可見到,市場前景一片看好。
點擊更多了解麥冬草更多信息 參考:www.huanqiuhuamu.com/article/show-htm-itemid-6646.html
❸ 麥冬草習性
麥冬草[Ophiopogogon japonicus(L.f.)Ker-Gawl.]是百合科植物,既是中醫葯用植物,以塊根供葯用。具有養明清熱、潤肺止咳的功效。現代醫學認為麥冬具有強心、利尿、抗菌的作用。主治熱病傷津、心煩、口渴、咽干、肺熱燥咳、肺結核咯血、咽喉痛等症。也是園林綠化地被植物的的首選品種,近年來由於市場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呈供不應求的趨勢。麥冬主產浙江、四川、福建、江蘇、安徽等省,原為野生,現亦有栽培。 麥冬草-物種檔案 麥冬草始載於《神農本草經》 ,並將其列為上品。 《圖經本草》 雲:「……葉青似莎草,長及尺余,四季不凋,根黃白色有須,根如連珠形。四月開淡紅花,如紅蓼花。實碧而圓如珠……」麥冬的草根有須,像麥,它的葉似韭菜葉,冬天並不凋枯,故名麥冬。 別名:麥門冬、寸冬、寸麥冬。食之源地:生於山坡林下或溪旁。主產浙江、四川,現大量栽培。江蘇、貴州、雲南、廣西、安徽、湖北、湖南等地亦產,但多野生。 1蔥蘭麥冬草 食性物語:含多種甾體皂甙: 麥冬皂甙A、B、C、D,甙元均為假葉樹皂甙元。另含多種高黃酮類化合物,如麥冬甲基黃烷酮A、B,麥冬黃烷酮A、麥冬黃酮A、B,甲基麥冬黃酮A、B,二氫麥冬黃酮A、B,甲基二氫麥冬黃酮,6- 醛基異麥冬黃烷酮及6- 醛基異麥冬黃酮A、B。尚含有腺苷、焦谷氨酸、植物甾醇及多糖等。此外,還含有揮發油等。 文化典故:麥冬草在禹州被人民稱為「禹韭」。禹韭之名的來歷有這樣一個傳說:大禹治水成功後,地里的莊稼豐收了,老百姓產的糧食吃不完,大禹就命令把剩餘的糧食倒進河中,河中便長出了一種草,即麥冬。人們稱此草「禹余糧」,由於此草產於禹州,葉窄而細長,形似韭菜,故叫做「禹韭」、「禹霞」。此草具有「滋陰生津、潤肺止咳、清心除煩」的功效,故又被稱為「不死葯」。 麥冬草-形態特徵 麥冬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4-30厘米。根莖細長,匍匐有節,節上有白色鱗片,須根多且較堅韌,微黃色,先端或中部常膨大為肉質塊根,呈紡錘形或長橢圓形。葉叢生,狹線形,先端尖,草質,深綠色,平行脈明顯,基部綠白色並稍擴大。花莖自葉叢中抽出,直立,總狀花序,頂生,花淡紫色,罕見白色;漿果球形,成熟時深綠色或藍黑色,每苞片內著生l-3朵花,花被6,淡紫色,偶有白色,小型;雄蕊6、雌蕊1,子房半下位,3室。漿果球形,成熟時藍黑色;種子1粒,球形,藍綠色或黃褐色。花期7-8月,果期8-10月。 麥冬草-生長習性 麥冬草 習性喜溫暖、濕潤環境。雨量充沛,無霜期長,麥冬生長良好。較耐寒,在-10C氣溫下不致凍死,在南方能露地越冬。對土壤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土。過砂或過粘以及低窪積水的地方均不宜種植。忌連作,輪作期要求3-4年。 麥冬生長期較長,休眠期較短。1年發根2次:第1次在7月以前,第2次在9-11月,11月為塊根膨大期,2月底氣溫回升後,塊根膨大加快。種子有一定的休眠特性,5℃左右低溫經2-3個月能打破休眠而正常發芽。種子壽命為1年。 麥冬草-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宜選疏鬆、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鹼性砂壤土種植,積水低窪地不宜種植。忌連作。前茬以豆科植物如蠶豆、黃花苜蓿和麥類為好。每畝施農家肥3000千克,配施100千克過磷酸鈣和100千克腐熟餅肥作基肥,深耕25厘米,整細耙平,作成1.5米寬的平畦。 2.繁殖方法 以小叢分株繁殖。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栽種。選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的高壯苗,剪去塊根和須根,以及葉尖和老根莖,拍松莖基部,使其分成單株,剪出殘留的老莖節,以基部斷面出現白色放射狀花心(俗稱菊花心)、葉片不開散為度。按行距20厘米、穴距15厘米開穴,穴深5-6厘米,每穴栽苗2-3株,苗基部應對齊,垂直種下,然後兩邊用土踏緊做到地平苗正,及時澆水。每畝需種苗200-250㎡左右。 1麥冬草開花 3.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一般每年進行3-4次,宜晴天進行,最好經常除草,同時防止土壤板結。 (2)追肥。麥冬生長期長,需肥量大,一般每年5月開始,結合鬆土追肥3-4次,肥種以農家肥為主,配施少量復合肥。 (3)排灌。栽種後,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以利出苗。7-8月,可用灌水降溫保根,但不宜積水,故灌水和雨後應及時排水。 4.病蟲害防治 麥冬的病害主要有葉枯病、黑斑病,一般4月中旬始發,主要為害葉片,每畝可用1:1:150的波爾多液噴灑防治。麥冬的蟲害主要有螻蛄、地老虎、蠐螬等,每畝可用40%甲基異柳磷或50%辛硫磷乳油0.5公斤兌水750公斤灌根進行防治。 麥冬草-醫食葯理 麥冬味甘,微苦,性寒。功能滋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可用於肺熱乾咳、咽干喉痛、痰中帶血、便秘、胃痛、心煩、失眠等證的治療。現代中葯葯理學證實,麥冬含多種甾體皂苷及氨基酸、葡萄糖、維生素A 和B一谷甾醇、黏液質、鉀、鈉、鈣、鎂、鋅、鉻等。能增加冠脈流量,對心肌缺血有明顯的保護作用,改善心肌收縮,降低心肌氧耗,抗心律失常,防治心血管疾病。此外,有一定的鎮靜、降血糖作用(可保護受損的胰島細胞恢復, 增加肝糖原),還有提高機體抗飢餓的能力、增強機體免疫力、延長抗體的時間、清除體內自由基而抗衰老的作用。 食療保健:葯理實驗表明:麥冬提高小鼠在低壓缺氧條件下的耐缺氧能力,能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性損害,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臟血液動力學效應。 可預防心肌梗塞後心律失常的發生,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能量供給,抗血栓形成和改善微循環,限制心肌梗塞范圍。如與人參、五味子配合製成的生脈散,在抗休克、改善心臟功能方面有良好的療效。同時還有抗菌、祛痰鎮咳、強心利尿等效果。麥冬可協調胰島素功能,能降低血,促使胰島細胞恢復正常。此外,麥冬有一定的鎮靜作用,還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 1麥冬草盛開 食譜推薦:黨參麥冬瘦肉湯。用料:豬瘦肉500 克,黨參60 克,生地黃30 克,麥冬30 克,紅棗10 個。製法:(1)黨參、生地黃、麥冬、紅棗(去核)洗凈。(2)豬瘦肉洗凈,切塊。(3)把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煲1小時,調味食用。特點:本湯有滋養陰液潤燥之功效。湯中黨參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氣生津的作用。生地黃性味甘寒質潤,有滋陰養血潤燥的作用。麥冬性甘,味微苦,養陰生津、潤肺清心。以上3 味均屬質潤之品,配合豬瘦肉滋養潤燥,紅棗健脾益胃。合而為湯,有增液滋潤、養胃生津之功。食事求適:每次6 克~ 12 克。津傷口渴、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心煩不眠者食用更佳。食事提醒:凡脾胃虛寒泄瀉,胃有痰飲濕濁及暴感風寒咳嗽者均忌服。麥冬與黑木耳相畏,兩者忌同用。 麥冬草-治療作用 中國醫學認為,麥冬味甘、微苦, 性寒。入心、肺、胃三經。具有清心潤肺、養胃生津之功效。用於熱病傷津, 虛勞煩熱,咽干口燥,肺燥乾咳,肺癆咯血,肺癰,肺痿,消渴,腸燥便結等症。21世紀初期以來還用於治療冠心病、萎縮性胃炎等。早在三千年前的古書《爾雅》就已有記載。葯用最早見載於漢代的《神農本草經》,並列為上品,主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久服輕身不老不飢」。 《名醫別錄》認為有「止嘔吐, 愈痿蹶,強陰益精,消谷調中,保神, 定肺氣, 安五臟,令人肥健,美顏色」等功效。用來治療「身重目黃,心下支滿, 虛勞客熱,口乾煩渴」等症。 《日華子本草》 稱麥冬有安魂定魄、止咳等功效,並可治五勞七傷,時行狂熱, 頭痛。 《本草綱目》 介紹說:「麥門冬以地黃為使, 服之令人頭不白,補髓,通腎氣, 定喘促,令人肌體滑澤,除身上一切惡氣不潔之疾。」葯材是以表面淡黃色、塊根肥大、質柔、味甜、嚼之發黏者為佳。 現代葯理研究表明,麥冬內含沿階草苷甲、乙、丙、丁等多種甾體皂苷, 其中甲、乙、丁三種皂苷的苷元均為魯斯可苷元。此外, 還含有β- 谷甾醇、豆甾醇、氨基酸、葡萄糖和維生素A 樣物質。葯理作用:1 、有對抗實驗性心肌梗死的作用。2、有強心、對抗革蘭氏陰性桿菌內毒素, 提高機體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作用。3、有降低血糖的作用。4、對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有較強的抑製作用。以麥冬為主製成的中成葯有生脈飲、黃芪生脈飲、二冬膏、養陰清肺丸、補心丸、麥味地黃丸、寧嗽化痰丸等,在臨床均有廣泛的應用。 1美國二號麥冬草 1.肺痿(現代醫學的肺不張、肺纖維化、石棉肺等) 虛熱型,證見咳吐涎沫、其質較黏,咳聲不揚、氣急喘促、口乾咽燥、形體消瘦、皮毛乾枯、舌紅而干、脈虛數。治法:滋陰清熱,潤肺止咳。方葯:麥門冬湯,麥冬、人半夏、甘涼性滋草、粳米、大棗。 2.真心痛(現代醫學中的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並發症) 氣陰兩虛型,證見胸悶隱痛、遇勞加重、心慌、心悸、氣短、頭暈目眩等。治法:益氣活血、滋陰、復脈生津。方葯:生麥散,人參、麥冬、五味子。根據病情需要可加紅花、芎等活血葯。 3.腎病綜合征陰陽兩虛型,本型多見於患兒用足量激素治療後需要減量時,原有陰虛症狀未消失,而又逐漸出現陽虛症狀。證見面色恍白、神疲無力、頭暈、納減、手足心熱,或咽干口燥、舌質偏紅、苔薄白或苔少、脈弦。治法:益氣、養陰、溫腎。方葯:麥味地黃湯或丸,熟地黃、山萸肉、山葯、丹皮、澤瀉、茯苓、麥冬、五味子。也可根據症狀加黨參、補骨脂等葯。 4.糖尿病臨床症狀有大便秘結、口渴口乾者。治法:養陰生津。方葯:麥冬、生地、元參。 5.小兒夏季熱暑傷肺胃型,症狀為夏季長期發熱、口渴、多尿、少汗,或無汗、食慾不振等。治法:清熱消暑。方葯: 西瓜皮、麥冬、淡竹葉、甘草。 麥冬草-葯膳製作 1.麥冬膏麥冬、天冬各120克,五味子60克,水煎,去渣取汁,加適量蜂蜜、白糖,再煎,濃縮成膏狀,放進瓶里保存,每次1湯匙,用水調服,日服2次,有滋潤五臟、補氣強身的功效。 1細葉麥冬 2.麥冬酒麥冬、天冬各10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成1 000毫升,過濾,棄渣,取汁,加適量糯米,發酵釀酒,每次2湯匙,日服2次,適用於腎虛勞損、肺熱咳喘、胃熱便秘、血脈不調。 3.麥冬粥麥冬、生薑各20克,生地黃15克,洗凈,用剛漫過葯面的水浸泡, 待葯物吸足水後,搗碎,用干凈紗布包裹,擠壓取汁,汁少可加水再擠,共取汁300毫升。另米100克,薏苡4-50克,一齊下鍋煮粥,半熟時放進麥冬、地黃、生薑汁,煮透葯心即可,長期服用到病癒。適用於肺燥乾咳、虛勞煩熱、咽干口渴、吐血、便秘等。
❹ 陝西關中地區可以種麥冬草嗎
陝西關中地區是可以種麥冬草的。
❺ 麥冬草和蘭花草區別
蘭花草。
形態與分布:一年生草本;莖多分枝,下部匍匐,節上生根。
葉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圓鈍,兩面多少被柔毛,無柄或近無柄;葉鞘筒狀抱莖。苞片具柄、折疊、基部不連合。聚傘花序2個,每個花序1-3朵花,花略伸出苞片;萼片3片、膜質、綠色;花瓣3片,上方2片深藍色,卵形,下方1片白色;發育雄蕊3枚。子房淡綠色,蒴果長圓形,2室,每室種子2粒。分布我國至朝鮮、日本、俄羅斯和北美洲。校園常見野草,生於陰濕處。
同屬常見還有飯包草(C.benghalensisL.),主要區別是:多年生草本,苞片基部連合成漏斗狀或風帽狀,基部圓形或漸狹下延而成柄狀;花瓣3片、藍色、後方2片多少連合;子房3室,其中2室各具種子2粒,室背開裂,另一室不開裂,1粒種子。
麥冬草Ophiopogogon japonicus(L.f.)Ker-Gawl.是百合科植物,既是中醫葯用植物,以塊根供葯用。
具有養明清熱、潤肺止咳的功效。現代醫學認為麥冬具有強心、利尿、抗菌的作用。主治熱病傷津、心煩、口渴、咽干、肺熱燥咳、肺結核咯血、咽喉痛等症。
也是園林綠化地被植物的的首選品種,近年來由於市場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呈供不應求的趨勢。麥冬主產浙江、四川、福建、江蘇、安徽等省,原為野生,現已經有所栽培。
❻ 麥冬草與麥冬是否一回事
麥冬草Ophiopogogon japonicus(L.f.)Ker-Gawl.是百合科植物,既是中醫葯用植物,以塊根供葯用。具有養明清熱、潤肺止咳的功效。現代醫學認為麥冬具有強心、利尿、抗菌的作用。主治熱病傷津、心煩、口渴、咽干、肺熱燥咳、肺結核咯血、咽喉痛等症。也是園林綠化地被植物的的首選品種,近年來由於市場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呈供不應求的趨勢。麥冬主產浙江、四川、福建、江蘇、安徽等省,原為野生,現亦有栽培。
生物特性:植株高約30厘米,根細長,分枝多,有時局部彭大成紡綞型小肉塊根,有葡萄莖;葉寬細型,革質,葉邊邊緣為金黃色,邊緣內側為銀白色與翠綠色相間的豎向條紋,基生密集成叢;花紅紫色,四至五朵簇生於苞腑,排例成細長的總狀花序,長達8-16厘米,花期夏秋季節,花莖長30-90厘米,通常高出葉叢;種子球形,初期綠色,成熟時黑色。金邊麥冬性喜陰濕,忌陽光曝曬,較耐寒;適生於叢林下蔭暗處,或草地邊緣,或水景四周,不擇土壤,但又以濕潤肥沃的壤土最適於它生長;冬季葉片不凋,四月中旬新葉發芽,花期長,六月下旬至九月上荀花莖不斷抽出,種子九月中旬成熟。盆栽用土以魚塘泥曬干細碎後拌入一些園土最為理想。
應用價值:金邊麥冬是百合科麥冬屬的變種,因其葉緣金黃色,故比一般麥冬更令藝花者珍愛。金邊麥冬是我國南北園林不可多得的四季長綠耐旱,即可觀葉也可觀花,即能地栽也可上盆的新優彩葉類地被植物,是現代景硯園林中優良的林緣,草坪,水景,假山,台地修飾類彩葉地被植物。
麥冬
葉叢生於基部,狹線形,長10~30厘米,寬因品種不同粗細有異。花莖常低於葉叢,稍彎垂,花淡紫色總狀花序,花生於苞片下,每個苞片內1-2朵,花期5~8月。果藍色。該品為百合科植物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 的乾燥塊根。夏季採挖,洗凈,反復暴曬揉搓、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須根,乾燥。 已被割掉塊莖的麥冬草植株
【性狀】該品呈紡錘形,兩端略尖,長1.5~3cm,直徑0.3~0.6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白,有細縱紋。質柔韌,斷面黃白色,半透明,中柱細小。氣微香,味甘、微苦。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 【功能與主治】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於肺燥乾咳,陰虛癆嗽,喉痹咽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 麥冬[1]:為百合科植物麥冬的塊根,臨床常用品有去心與不去心之分,去心之說最早見於陶弘景《名醫別陽作仁原創麥冬花葉圖冊(20張)錄》,謂麥冬如不去心可令人心煩。然後世醫家反對者眾多,如吳鞠通每用麥冬則註明不去心,謂麥冬有心可以心入心,直清心經之熱。筆者認為似無爭論之必要,由於中國各地用葯習慣不同,可入鄉隨俗,不必苛求。如欲用其入心清熱,可用硃砂拌之,稱為辰麥冬。 清養肺胃之陰多去心用,滋陰清心多連心用。
用法用量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繁殖與栽培】 一般採用分株法繁殖,於4月上旬將母株挖起,切開塊根後分植。也可播種育苗,於10月果熟時收下即播,約50天左右可出苗,出苗率通常達80%。l~2年培育成大苗後即可用作地被栽培。播種苗長勢好,整齊繁茂。 麥冬抗性強,既可生長在陽光下,也可在陰處生長,在陰濕處生長葉面有光澤。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但亦能耐瘠薄的土壤。在種植早期應增施肥料,可加快其生長,盡早覆蓋地面。 【特色與用途】 單植株麥冬
麥冬類植物,四季常綠,生態適應性廣,陰處陽地均能生長良好,繁殖又容易,是理想的觀葉地面覆蓋植物
❼ 日本進口短麥冬草在什麼地方買方便
阿里巴巴網有批發的,挺便宜
❽ 丹麥草與麥冬草的區別是什麼
1、花葶高度的不同:丹麥草花葶通常長於或幾等長於葉,少數稍短於葉長25-65厘米,麥冬草的花葶長6-15(-27)厘米,通常比葉短得多,總狀花序長2-5厘米,或有時更長些。
2、對土壤的要求不同:丹麥草對土壤的適應性極強,但以富含有機質的沙質土壤或腐殖質土為佳,光照充足及半蔭處均能正常生長,但以光照度在50-70%時,葉色觀賞價值最佳,麥冬草對土壤條件有特殊要求,宜於土質疏鬆、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微鹼性砂質壤土。
丹麥草種植注意事項
丹麥草種子要經過低溫處理才能發芽,要挑選成熟飽滿的種子,在冬天進行低溫儲藏,在播種前還要對種子進行處理,用一些葯劑浸泡種子,然後撈出來用棉布包好,堆放在一起晾乾就可以播種了。
丹麥草種子一般是在六月份播種,這個時節的氣候環境更有利於種子發芽,所以此時種植最為適合,是要寄生在大豆或者其他植物上,吸收營養,所以別的植物要先種植,生長的要比丹麥草快。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丹麥草、網路-麥冬草
❾ 麥冬草惹蚊子
可以這么說,因為雄蚊要靠吸收植物的汁液才能活命。
麥冬草[Ophiopogogon japonicus(L.f.)Ker-Gawl.]是百合科植物,既是中醫葯用植物,以塊根供葯用。具有養明清熱、潤肺止咳的功效。現代醫學認為麥冬具有強心、利尿、抗菌的作用。主治熱病傷津、心煩、口渴、咽干、肺熱燥咳、肺結核咯血、咽喉痛等症。也是園林綠化地被植物的的首選品種,近年來由於市場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呈供不應求的趨勢。麥冬主產浙江、四川、福建、江蘇、安徽等省,原為野生,現亦有栽培。
❿ 什麼是麥冬草
【生物學特性】麥冬又名沿階草、書帶草、麥門冬,為百合科沿階草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須根較粗壯,根的頂端或中部常膨大成為紡錘狀肉質小塊。
根。葉叢生於基部,狹線形,長10—30厘米,寬因品種不同粗細有異。花莖常低於葉叢,稍彎垂,花淡紫色總狀花序,花期5—9月。果藍色。本品為百合科植物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Thunb.)Ker-Gawl. 的乾燥塊根。夏季採挖,洗凈,反復暴曬、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須根,乾燥。 麥冬
【性狀】本品呈紡錘形,兩端略尖,長1.5~3cm,直徑0.3~0.6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白,有細縱紋。質柔韌,斷面黃白色,半透明,中柱細小。氣微香,味甘、微苦。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
【功能與主治】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於肺燥乾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繁殖與栽培】
一般採用分株法繁殖,於4月上旬將母株挖起,切開塊根後分植。也可播種育苗,於10月果熟時收下即播,約50天左右可出 模式圖苗,出苗率通常達80%。 l一2年培育成大苗後即可用作地被栽培。播種苗長勢好,整齊繁茂。
麥冬抗性強,既可生長在陽光下,也可在陰處生長,在陰濕處生長葉面有光澤。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但亦能耐瘠薄的土壤。在種植早期應增施肥料,可加快其生長,盡早覆蓋地面。
【特色與用途】
麥冬類植物,四季常綠,生態適應性廣,陰處陽地均能生長良好,繁殖又容易,是理想的觀葉地面覆蓋植物。
【英文名】 RADIX OPHIOPOGONIS
【別名】麥門冬、沿階草 [編輯本段]醫學類【處方名】
----------------------------
麥門冬、麥冬、杭麥冬、浙麥冬、寸冬、寸麥冬、炙麥冬、朱麥冬、朱寸冬、辰麥冬、辰寸冬、鮮麥冬、硃砂拌麥門冬等 處方中寫麥門冬、麥冬、寸冬指生麥冬。為原葯材去雜質,洗凈曬干入葯者。 炙麥冬為凈麥冬用文火炒至微黃入葯者。減緩寒涼,養陰而不膩胃。 朱麥冬又名朱寸冬、辰麥冬、辰寸冬。為凈麥冬噴水少許微潤,將硃砂細粉撒布均勻,使硃砂粉與麥冬粘連一塊而入葯者。偏於鎮驚安神。 鮮麥冬為其鮮品洗凈入葯者。
----------------------------
【商品名】
----------------------------
浙麥冬:又名杭麥冬、筧麥冬。為產於浙江杭州筧橋一帶者,後泛指產於浙江者。品質最優,為地道葯材。主產於浙江餘姚、杭州、慈溪、蕭山等地。
川麥冬:主產於四川綿陽地區,銷全國並有出口。
連心麥冬:不抽去心者。 去心麥冬:為抽去心者。 均以個大、肥壯、半透明、質柔、色黃白、有香氣、嚼之發粘、乾燥無須根者為佳。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麥冬(沿階草)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 Ker-Gawl.的乾燥塊根。夏季採挖,洗凈,反復暴曬、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須根,乾燥。
【製法】除去雜質,洗凈,潤透,軋扁,乾燥。
【性狀】本品呈紡錘形,兩端略尖,長1.5~3cm,直徑0.3~0.6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細縱紋。質柔韌,斷面黃白色,半透明,中柱細小。氣微香,味甘、微苦。
【鑒別】
(1) 本品橫切面:表皮細胞 1列,根被為3~5列木化細胞。皮層寬廣,散有含草酸鈣針晶束的黏液細胞,有的針晶直徑至10μm; 內皮層細胞壁均勻增厚,木化,有通道細胞,外側為 1列石細胞,其內壁及側壁增厚,紋孔細密。中柱較小,韌皮部束16~22個,各位於木質部束的星角間,木質部由導管、管胞、木纖維以及內側的木化細胞連結成環層。髓小,薄壁細胞類圓形。
(2) 取本品的薄片,置紫外光燈(365nm) 下觀察,顯淺藍色熒光。
【中葯配伍】
----------------------------
1、配元參, 一清一滋,金水相生,養陰潤肺,生津止渴,用治小兒陰傷咳嗽,不食,苔花剝者有效。2、配半夏,止咳降逆,生津益胃之功悉具,宜於肺胃陰傷,氣火上炎,咳吐涎沫咽干而渴等症。3、配五味子,酸甘化陰,守陰所以留陽,陽留汗自止。功能養陰斂汗,用治陰虛汗多,心悸,肺虛久咳,少痰或痰粘不爽等。4、配沙參,肺胃同治,具有清肺涼胃,養陰生津之良好效用,用於陰虛肺燥或熱傷肺陰所致的乾咳少痰,咽喉乾燥等症。 5、配粳米,適用於熱病之後,或慢性病中出現的胃中氣陰兩傷證,具有較緩和的清補作用。 6、配烏梅,酸甘化陰,生津止渴效力顯著,外感所致的肺胃津傷渴甚或內傷而見的胃熱津傷消渴,均可選用。又烏梅能澀腸固脫而止利,合麥冬救陰以潤燥,對於久瀉久利,大腸津脫,虛火上炎之喜唾,喉干難忍,引飲無度者,尤為適合。
----------------------------
【葯性說明】
----------------------------
本品甘寒清潤,善清心肺之熱而養陰除煩,兼可清潤胃腸而止渴潤燥。抗實驗性心律失常、增加冠脈流量
----------------------------
【功效】
----------------------------
1.養陰清熱 治療陰虛內熱或熱病病傷津、心煩口渴。 2.潤肺止咳 治療燥熱傷肺所致的咳嗽、痰稠、氣逆。
----------------------------
【用途】
----------------------------
1,清心除煩:適於內熱擾心之證。 a.溫病邪熱入營,身熱夜甚,煩躁不安。 b.熱傷氣陰,心煩口渴,汗出體倦者。 c.心陰不足,心煩不眠,舌紅少苔者。 2,養陰潤肺:主治陰虛肺燥,乾咳、燥咳,勞熱咳血等證。 3,益胃生津:善治胃陰不足,舌干口渴,納呆不飢等證。此外,還可用治陰虛腸燥,大便秘結者。
----------------------------
【功能主治】
----------------------------
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於肺燥乾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
治肺燥乾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癰,虛勞煩熱,消渴,熱病津傷,咽干口燥,便秘。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2~4錢; 6~12g。或入丸、散。清養肺胃之陰多去心用,滋陰清心多連心用。
----------------------------
【臨床應用】
----------------------------
治療百日咳:麥冬、天冬各20g,鮮竹葉10g,百合15g。水煎服。(〈新編常用中草葯手冊〉第78頁)。 1.陰虛燥咳、咯血等:麥冬、天冬、川貝各9g,沙參、生地各15g,水煎服。 2.熱病心煩不安:麥冬、梔子、竹葉各9g,生地15g,蓮子心6g,水煎服。 3.糖尿病:黨參、麥冬、知母各9g,竹葉、天花粉各15g,生地12g,葛根,獲神各6g,五味子、甘草各3g,水煎服。 4.萎縮性胃炎:黨參、麥冬、沙參、玉竹、天花粉各9g,烏梅、知母、甘草各6g,水煎服。 5.陰虛內熱、津少口渴:麥冬、石斛各9g,玉竹、生地各12g,水煎服。
----------------------------
【注意事項】
----------------------------
凡脾胃虛寒泄瀉,胃有痰飲濕濁及暴感風寒咳嗽者均忌服。①《本草經集注》:「地黃、車前為之使。惡款冬、苦瓠。畏苦參、青蘘。」②《葯性論》:「惡苦YAO。畏木耳。」③《綱目》:「氣弱胃寒者必不可餌。」 1、麥冬臨床使用安全性好,動物亞急性毒性實驗證明該葯毒性很小。 2、有報道服用麥冬引起過敏表現為惡心、嘔吐、心慌、煩躁、全身紅斑、瘙癢。 3、麥冬性寒質潤,滋陰潤燥作用較好,適用於有陰虛內熱、乾咳津虧之象的病證,不宜用於脾虛運化失職引起的水濕、寒濕、痰濁及氣虛明顯的病證。臨床將麥冬當作補品補益虛損應注意辨證,用之不當會生濕生痰,出現痰多口淡、胃口欠佳等不良反應。
【性味歸經】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摘錄】《中國葯典》
【來源考證】
----------------------------
出自《神農本草經》①《吳普本草》:「麥門冬,生山谷肥地,葉如韭,肥澤叢主,采無時。實青黃。」②《別錄》:「麥門冬,葉如韭,冬夏長生,生函谷川穀及堤坂肥土石間久廢處。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陰干。」③陶弘景:「函谷即秦關,而麥門冬異於羊韭之名矣,處處有,以四月采。冬月作實如青珠,根似穬麥,故謂麥門冬,以肥大者為好。」④ 《本草拾遺》:「麥門冬,出江寧,小潤;出新安,大白。其大者苗如鹿蔥,小者如韭菜。大小有四種,功用相似,其子圓碧。」⑤《本草圖經》:「麥門冬,今所在有之。葉青似莎草,長及尺余,四季不雕,根黃白色,有須根,作連珠形,四月開淡紅花,如紅蓼花,實碧而圓如珠。」⑥《綱目》:「麥門冬,古人惟用野生者,後世所用多是種蒔而成。其法四月初采根,於黑壤肥沙地栽之,每年六月、九月、十一月三次上糞及芸灌,夏至前一日取根洗曬收之。其子亦可種,但成遲爾。浙中來者甚良,其葉似韭而多縱文,且堅韌為異。」⑦《增訂偽葯條辨》:「按麥門冬,出杭州筧橋者,色白有神,體軟性糯,細長皮光潔,心細味甜為最佳。安徽寧國、七寶,浙江餘姚出者,名花園子,肥短體重,心粗,色白帶黃,略次,近時市用,以此種最多。四川出者,色呆白短實,質重性粳,亦次。湖南衡州、耒陽縣等處亦出,名采陽子,中勻,形似川子,亦不道地。大者曰提青,中者曰青提,小者曰蘇大、曰超級大等名目,以枝頭分大小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