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艾葉糍粑怎麼做不苦的做法
不苦的艾葉糍粑做法
每年3-5月份,是艾草生長最好的季節,這個時候的艾草嫩綠,最適合摘回來做艾糍粑吃了。第一步就是採摘艾草的嫩芽。
清洗艾草,然後放入鍋中加水煮開,煮到可以用手捏碎艾草即可。然後冷水沖洗後瀝干水分。
把煮熟的艾草用刀剁碎,或者用榨汁機打碎。媽媽家沒有榨汁機,只好手工剁,沒想到還挺耗費體力的,忙活好久才把艾葉剁碎。
用干凈的盆,放入艾草,加入適量糯米粉,加入適量白糖水一起和面(我用的是開水)。如果面團水分多,再加些糯米粉,直至加到合適,可以把面團揉成光滑的面胚。
准備一口乾凈的鍋,將洗過的芝麻倒入鍋中炒一炒。炒芝麻是個技術活,活力掌控不好,芝麻很容易糊,所以,炒芝麻的時候,要不停翻炒,火開小一點。炒好的芝麻香噴噴的。
炒好芝麻後,用工具碾碎,這樣可以充分釋放芝麻的營養和香氣。芝麻碾碎後加入紅糖調成餡料。(想吃花生餡、豆沙餡的可以根據洗好做)
面團揉好了,餡料也准備齊全了,就可以包糍粑啦。取一個面團,從中間壓扁做成一個碗狀,放入芝麻,收口弄成圓形。
用芭蕉葉,剪成小塊,將包好的艾糍粑放在上面。放到鍋里隔水蒸10-15分鍾,就可以吃了。除了蒸,還可以煎都很好吃。
當~當~當~當~艾葉糍粑出鍋了,看著口水直流,是不是很想吃~今年在娘家、婆家,廣州,都做了一次艾草糍粑,很過癮~很享受做糍粑的過程,以及分享給家人、同事們並得到稱贊。
⑵ 艾草做糍粑的做法大全
原料:艾草、糯米粉、麵粉、白糖、花生。
做法步驟:
第9步、出鍋~~刷上油,開吃。
⑶ 艾葉糍粑怎麼做好吃,艾葉糍粑正宗的做法 艾葉
艾葉糍粑做的好吃的關鍵在於把艾葉處理好,加入白糖剁碎攪拌,然後和麵粉混合成面團,最後蒸熟,下面具體來介紹一下。
准備原料:糯米粉500克、生粉100克、艾草400克、白糖300克、花生300克、芝麻200克。
1、先把糯米粉和涼開水(加入白糖)攪和一起搓然後加入一點生粉(適量)。
⑷ 原生態艾葉糍粑的做法步驟圖,怎麼做好吃
用料
艾果 適量
糯米粉 適量
價格 18元
重量 250
運費 6元
原生態艾葉糍粑的做法
嫩艾葉
洗艾葉
米粉和煮好了的艾葉一起拌
做成糍粑開始蒸
蒸好了的艾葉糍粑
⑸ 艾草糍粑怎麼做
【主料】:
艾草1000KG 糯米粉1000kg
【輔料】:
花生500kg 白糖500kg
菠蘿樹葉若干
【艾草糍粑的做法步驟】
1. 首先去摘艾草葉,只要最上面嫩的部分,因為老了難嚼不好吃。
2. 摘回來之後洗干凈,多洗幾次,然後放進鍋里煮,煮到用指甲掐,變軟為止。之後把葉子捏干水,再放冷水進去泡一個晚上,一定要泡一個晚上,這樣苦味才會消失。然後第二天再把葉子洗幾次,洗了之後再捏干水
3. 准備餡料
花生跟芝麻不放油,直接小火炒香香的,然後放進保鮮袋,用瓶子攆碎。
4. 捏干水的艾草葉
5. 花生和芝麻攆碎之後撈白糖,ok了
6. 把捏干水的艾草葉剁細細小小的
7. 朵好的艾草葉和白糖一起煮,知道白糖全部融化
8. 白糖跟艾草葉融化在 一起了
9. 把糯米粉和艾草葉和在一起
10. 和好之後就是這樣
11. 把摘回來的菠蘿葉洗干凈待用
12. 自己看圖吧,老媽親自示範
13. 第一個完成
14. 半個小時後的成果。嘻嘻!
15. 上鍋隔水蒸40分鍾後就可以吃了。
⑹ 正宗艾糍(艾草青團)怎麼做
材料:
外皮:新鮮艾草、糯米粉200g、粘米粉100g、白糖。
餡料:花生米、白芝麻、白糖、豬油。
花生米和白芝麻的准備請參考金薯芝香糖不甩1~11步。花生米、白芝麻、適量白糖、豬油混合成餡料備用。
1、新鮮艾草葉,留葉去柄,開水中汆燙後撈起。
2、切成小段,加入適量的水料理機打成糊。
3、准備好糯米粉、粘米粉置入大盆中。
4、加入艾草糊和適量的白糖水(白糖加水煮溶後待涼)。
5、搓成光滑面團。
6、搓成長條。
7、小刀切成均等的小劑子。
8、取一個捏成圓形,包入餡料。
9、收口捏圓做成生胚。
10、放於荷葉片。
11、面上蘸水,點上炒香的黑芝麻。
12、置於出汽的蒸鍋15分鍾即可。
⑺ 艾草糍粑的做法,如何做艾草糍粑
艾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於亞洲及歐洲地區。一般用於針灸術的「灸」。所謂針灸其實分成兩個部分。「針」就是拿針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點燃之後去熏、燙穴道,穴道受熱固然有刺激,但並不是任何紙或草點燃了都能作為「灸」使用。艾草的氣味肯定也同時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中國民間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療風濕病時,以艾草作為燃料效果更佳。艾草糍粑的做法 艾草也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有一種糍粑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參見艾糍)。即:用清明前後鮮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餡料(部分地區會加上綠豆蓉),再將之蒸熟即可。在廣東東江流域,當地人在冬季和春季採摘鮮嫩的艾草葉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於家中以「避邪」,乾枯後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 《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葯,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現在台灣正流行的「葯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關於艾葉的性能,《本草》載:「艾葉能灸百病。」 《本草從新》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說明用艾草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現代葯理發現,艾葉揮發油含量多,1.8-桉葉素(佔50%以上),其他有α-側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風干葉含礦物質10.13%,脂肪2.59%,蛋白質 25.85%,以及維生素A、B1、B2、C等。灸用艾葉,一般以越陳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說法。
⑻ 正宗艾葉糍粑做法是什麼
准備材料:艾草葉汁150克、糯米粉100克、紅豆沙35克、白砂糖10克、澄粉15克、色拉油適量、豬油5克、沸水適量、熟白芝麻適量
1、首先准備好需要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