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批發和零售業怎麼填
是填銷售額。
Ⅱ 在國家統計局國家年鑒裡面查數據,在國內貿易裡面有個限額以上零售企業情況,這個限額以上是什麼意思
根據統計制度規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這個指標涉及四類企業的數據採集:批發企業、零售企業、住宿企業和餐飲企業。限額以上的起點,零售企業為年主營業務收入在500萬元以上,批發企業為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住宿、餐飲企業為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萬元。限額以上企業實施全面調查,限額以下企業實施抽樣調查,兩方面數據匯總就形成全社會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這個指標的內容。
Ⅲ 中國統計年鑒上對服務業分為哪14類
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2、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
3、批發和零售業
4、住宿和餐飲業
5、金融業
6、房地產業
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8、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9、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10、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11、教育
12、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13、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14、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Ⅳ 中國知網年鑒數據中一共有多少個行業大類
中國知網年鑒數據按照行業劃分,共有21個大類。如下圖所示。
這21個大類分別是:
1--農、林、牧、漁業;2--采礦業;3--製造業;4--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5--建築業;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7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8--批發和零售業;9--住宿和餐飲業;10--金融業;11--房地產業;12--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3--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14--水利、環境和公共設置管理業;15--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16--教育;17--衛生管理;18--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19--文化、體育和娛樂業;20--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21--國際組織。
中國年鑒網路出版總庫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連續更新的動態年鑒資源全文資料庫。內容覆蓋基本國情、地理歷史、政治軍事外交、法律、經濟、科學技術、教育、文化體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生活、人物、統計資料、文件標准與法律法規等各個領域。
Ⅳ 批發零售業增加值
怎麼,聽起來像是個專家在提問呢,呵呵,都答不上業呢
Ⅵ 中國統計年鑒中批發零售業有沒有統計電子商務數據
有專門批發零售的年鑒,樓主需要的話可以去數據圈論壇上下載
Ⅶ 我想在統計年鑒上查貨物和服務凈流出和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購進總額兩個指標,能在哪個目錄下找到
可直接查統計年鑒 每個省市都有各自的 我是在網路文庫里下的
Ⅷ 限額以上零售業和限額以下零售業是怎麼分的
限額以上零售業和限額以下零售業的區分主要是依據銷售(營業)額。
限額以上零售業主要包括:
1、批發業(包括外貿企業):年商品銷售總額在2000萬元以上(包括2000萬元,下同);
2、零售業:年商品銷售總額在500萬元以上;
3、住宿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以上;
4、餐飲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以上。
對於限額以上的規定企業主要是對納入定期統計報表范圍的批發企業、零售企業以及住宿餐飲企業的銷售(營業)額及從業人員標准作出規定,所以統計年鑒上的數據都是限額以上的。
限額以上就是指在有額度限制之上的企業,限額以下就是指在額度限制之下的企業。
統計年鑒上分的標准就是相關的銷售(營業)額的規定。
(8)批發零售行業年鑒擴展閱讀:
零售業的發展模式:
1、連鎖商業。
指眾多的、分散的、經營同類商品或服務的零售企業,在核心企業(連鎖總部)的領導下,以經濟利益為連接紐帶,統一領導,實行集中采購和分散銷售,通過規范化經營管理,實現規模經濟效益的現代流通組織形式。
2、連鎖超市。
是連鎖商業形式和超級市場業態兩者的有機結合。它是我國現代零售業主流,在發展中進一步細分和完善。如大型綜合連鎖超市(GMS),主要經營大眾商品,其中70%是百貨,30%是食品。又如倉儲式會員店連鎖超市,以零售方式運作批發,採用會員制。
3、特許經營。
是一種根據合同進行的商業活動,體現互利合作關系。一般是由特許授予人(簡稱特許人)按照合同要求,約束條件給予被授予人(簡稱受許人,亦稱加盟者)的一種權利,允許受許人使用特許人已開發出的企業象徵(如商標、商號)和經營技術、訣竅及其他工業產權。特許經營分為:
(1)商品商標型特許經營。
(2)經營模式特許經營。
(3)轉換特許經營。
4、商業街。
由經營同類的或異類的商品的多家獨立零售商店集合在一個地區,形成的零售商店集中區,也有集購物、休閑、娛樂綜合功能的商業街。
Ⅸ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統計年鑒哪裡
統計年鑒里的第十八大項里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可以查到,望採納!
Ⅹ 統計年鑒通常情況下有哪些方面的數據
國家統計年鑒的內容有:
年鑒正文內容分為25個篇章,即:1.綜合;
2.國民經濟核算;
3.人口;
4.就業人員和職工工資;
5.固定資產投資;
6.對外經濟貿易;7.能源;
8.財政;
9.價格指數;
10.人民生活;
11.城市概況;
12.資源和環境;13.農業;
14.工業;
15.建築業;
16.運輸和郵電;
17.批發和零售業;
18.住宿、餐飲業和旅遊業;19.金融業;
20.教育和科技;
21.衛生和社會服務;
22.
文化和體育;
23.
公共管理及其他;24.香港特別行政區主要社會經濟指標;
25.澳門特別行政區主要社會經濟指標。同時附錄兩個篇章:台灣省主要社會經濟指標;我國經濟、社會統計指標同世界主要國家比較。
省、地區統計年鑒的內容有所差別,但1-23項基本應該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