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葯品零售業是什麼狀況
十年之癢"
盡管近十年來葯店"圈地熱","連鎖熱","投資熱","平價熱"熱浪襲人,潮起潮落,但熱潮並不能免除大批葯店敗出市場的厄運.近期以來,各大中心城市紛紛出現葯店特別是連鎖葯店退出市場的現象,這印證了我國葯品零售業激進,曲折而艱辛的發展歷程.
盡管目前的許多企業已在前一輪競爭中筋疲力盡,能量受損,但葯品零售業競爭激烈度將不會降低.這是因為:
其一,我國葯品零售行業的成熟度提高仍然需假以時日;
其二,葯品零售行業領袖的形成還需要機遇和積累;
其三,由於零售業態的高兼容和零售技術進步的日新月異,使行業高度動態,潛在競爭者隨時涌現.因此,葯品零售業的高風險性在較長時期內將持續存在.
一,市場變現緩慢,並依賴於政策取向
新中國成立以來,葯品零售業一直只是城鎮公費醫療用葯和勞保醫療用葯的一種補充,是葯品消費市場的一個配角.直至近十年,我國推行三項制度改革,醫葯分業呼聲日高,醫葯零售業才擁有其生存發展的政策和經濟環境.在改革的力量推動下,葯品零售市場從"水下"浮出"水面",筆者稱之為葯品零售市場的"變現".例如近兩年來,各中心城市陸續推行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後,一批醫保定點葯店應運而生,醫保改革增加了醫葯零售業的市場機會,這是市場變現的具體例子.
但是,由於醫院普遍控制處方,以免外流,處方流動機制未能得到較好解決,使葯店裡的醫保處方銷售受到極大的限制.
另一方面,同樣是葯品零售商,葯店與醫院葯房比較,在市場機會方面存在極大的競爭弱勢,也給葯品零售市場環境的形成帶來了極大的制約.醫葯零售業要獲得更為公平的市場環境,或者說醫葯零售市場要真正形成,有賴於醫改和醫葯分業的全面推開.此前,過激的投資和武斷都是非理性的行為,必將因市場狹小而使企業短壽.
二,行業標准快速形成,行業壁壘不斷提高
葯品零售業相關的政策法規體系日益健全,提高了進入這個行業的許可條件,開辦葯店再也不是店小家當簡陋就可以辦下來,同時GSP認證也成為了必要條件,沒有過硬的素質是進不來的,GSP認證對葯品零售企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淘汰一批不符合規范標準的零售網點,使市場零售網點結構更加優化,經營利好因素向強勢企業集中;二是營造一個更公平的競爭環境,進一步杜絕不規范的經營行為;三是提高醫葯零售業進入壁壘,避免低水平競爭的現象.
另一方面,葯品零售行業強勢企業的成長,也將提高這個行業的進入壁壘.從強勢企業的成長看,近年來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遼寧成大方圓醫葯連鎖有限公司2003年銷售額已突破十億,上海華氏大葯房,重慶和平,老百姓大葯房,重慶桐君閣大葯房,深圳海王星辰的年銷售額已突破7億元,他們成為地域性強勢企業,在當地葯品零售市場具有較大的影響力.領袖門店也有很快的發展, 2002年,我國年銷售上億元的門店僅有上海第一醫葯,而2003年單店銷售過億元的企業便有上海第一醫葯,北京同仁堂,湖南老百姓,健民,采芝林等5家.市場集中度的提高與行業領袖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系,而行業領袖的形成與行業壁壘的提高也有著直接的關系.
三,行業風險性加大
葯品零售業的高風險特性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高經營成本帶來的風險.
隨著經濟的發展,大中型城市的零售業異常發達,特別近幾年來,與葯店商圈重疊的業態如便利店,電信營業廳,銀行營業廳等異常活躍,引發鋪位競爭,物業租金不斷高漲,特別是各中心城市的商業中心,更是寸土如金,給零售葯店門店經營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第二,微利經營帶來的風險.
近兩年來,在過度競爭的環境下,特別是平價大賣場的影響下,葯品零售業的毛利不斷走低,據中國連鎖葯店協會統計數據,2002年我國零售連鎖葯店的平均毛利率22.53%,2003年則下降到 20.45%,而且毛利水平下降還有持續的趨勢.作為對比,筆者對市場經濟成熟的美國一些零售連鎖企業披露的2001年度公報上獲得的數字分析,其平均毛利率都保持在25%左右,其中CVS的年度毛利率為25%,Walgreen的年度毛利率為27.7%, RiteAid的年度毛利率為23.18%.Albertsons的年度毛利率為28.41%.它們的凈利潤率也是非常可觀的,如Walgreen的年度凈利潤率達5.78%.
第三,高管理技術帶來的影響.
由於零售葯店特別是零售連鎖企業網點多,覆蓋面廣,業務瑣碎,數據海量,流程復雜,勞動密集,規律突出等特點,使他們對管理有著極高的要求,是一種先進的經營業態,需要極高的零售技術來提高信息的收集整理能力和決策的自動化,科學化水平.
據了解,以前絕大多數零售連鎖企業由於進入市場前的匆忙上馬,以及對零售連鎖缺乏科學認識,多數企業是葯品批發企業拓展零售領域,在經營理念和模式上,以批發模式統帥零售模式,走入極大的誤區(見下表).導致零售企業普遍存在管理問題,有的企業體系缺陷,有的管理手段落後,有的理念缺乏.
管理技術的落後,必將帶來成本的高企和擴張能力的低下.同時沒有強有力的物流配送技術和智能化經營管理技術,更難以形成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葯品批發企業與零售企業差異性對照表
類型 顧客群 決策者 主導商品 核心技術
葯品批發 大而集中 被動消費,醫生壟斷 處方葯 物流/網路
葯品零售 小而分散 主動消費,理性行為 非處方葯 管理/服務
『貳』 醫葯行業的基本情況
2000年醫葯工業(英文表述:Medical Instry)完成總產值2332億元,年均增長17.5%,高於九五計劃15%的目標。實現工業增加值578億元,年均增長15.5%。醫葯商業銷售總額完成1509億元,比1995年增加705億元,年均增長13.4%。醫葯商品進出口總額達64億美元,其中:出口38億美元,比1995年增長8億美元,年均增長4.8%,醫葯外向型經濟逐步形成。醫葯工業實現利稅總額270億元,比1995年增加155億元,年均增長18.6%,實現利潤143.8億元,比1995年增加了94.3億元,年均增長24.5%,均超額完成九五計劃確定的18%的目標。醫葯商業實現利潤7.6億元,比1995年增長4億元,年均增長16.1%。醫葯行業實現了效益增長快於總量增長的局面,經濟增長方式開始轉變。
2009年第三終端的銷售額已經達到1014億元,同比增長26.7%。
2010年8月醫葯行業收入及利潤總額的同比增速為25.69%、34.71%。 2.醫葯經濟結構有所改善。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醫葯行業通過各種形式的聯合、兼並與重組,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醫葯企業規模過小、布局過度分散的局面,提高了生產集中度。醫葯行業已有25家企業進入國家520家大型企業的行列。醫葯工業銷售額前60家企業的生產集中度為35.7%,比八五末的19.7%提高了16個百分點,一批優勢名牌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發展壯大。青黴素、維生素C、合成維生素E、阿斯匹林、撲熱息痛等大噸位產品的生產企業數量已大幅度減少。片劑、粉針劑、水針劑、輸液、膠囊5大類制劑前50家的生產集中度分別達到44.3%、97.6%、66.5%、58.9%和56.2%。
所有制結構進一步調整,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按產值計算,股份制經濟在全行業的比重已從九五初期的12%上升到33.2%,三資經濟從15%上升到18.8%,國有經濟從55%下降到36.1%。
醫葯流通體制改革步伐加快,醫葯商業打破了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國有商業一統天下的格局,產權結構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組建了一批較規范的股份制企業和規模較大的企業集團。經營方式開始轉變,總代理、總經銷,集中配貨,連鎖經營等新的經營方式不斷涌現,尤其是連鎖經營在九五期間有較大的發展,全國已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近200家醫葯連鎖企業,連鎖經營的葯店超過5000個。一批企業積極進行了醫葯電子商務的探索與試點。
西部地區的醫葯經濟有了長足發展。四川己成為我國中葯生產大省,雲南、貴州、青海、甘肅、內蒙、廣西等省區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已成為我國民族葯生產基地,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優化了地區經濟結構。 3.科教興葯取得一定成績。
醫葯行業貫徹科教興葯方針,加大了新產品研究開發的力度,1999年新產品產值率達15.8%。九五期間,我國醫葯企業與科研單位共獲得各類新葯證書5043個,涉及2112個品種,其中國家一類新葯證書108個。
臨床上療效確切、毒副作用低的β內醯胺類系列產品在抗生素類化學原料葯中的比重由八五末的15.3%提高到1999年末的20.3%;一些緊缺的醫葯專用關鍵中間體如6-氨基青黴烷酸(6-APA)、7-氨基頭孢烷酸(7-ACA)、7-氨基3-去乙醯氧基頭孢烷酸(7-ADCA)、異植物醇、三甲基氫醌等基本實現了替代進口。天然維生素E,羅紅黴素、阿齊黴素等重要產品實現了產業化,控釋、緩釋、透皮等新劑型有較大發展。
高效分離與純化技術、超臨界萃取技術、生產過程的自動控制技術、微囊化及靶向技術等一批高新技術在醫葯生產中得到推廣應用。青黴素產率已由八五末的0.7-0.8噸/年?立方米發酵容積提高到的1.0-1.1噸,維生素C的總收率由八五末的48%提高到60%左右;地塞米松生產採用生物脫氫新工藝,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國際競爭力,不僅替代了進口,而且有批量出口。
中葯新產品開發加快,尤其是在治療與預防心腦血管、消化系統、肝炎等疾病方面的新品種有所突破。中葯杏靈顆粒、丹參滴丸已通過美國FDA(美國食品與葯物管理局)的預審,並進入臨床試驗,為中葯進入國際市場又邁出了一步。藏葯等民族葯物也從少數民族地區走向了全國。
制葯裝備水平和生產條件有了較大提高。九五期間,有一大批先進、適用的設備如雙環流氣升式發酵反應器、動態提取設備、微孔濾膜過濾器等實現了產業化,並廣泛應用到制葯工業生產中。一批企業通過了ISO9000認證。到2000年底,有780多個制葯企業(車間、劑型)通過了GMP(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葯品質量有所提高。
醫療器械中的一些高、精、尖產品如磁共振、CT(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成像裝置)、彩色B超等實現了產業化,中低能直線加速器等基本實現國產化,旋轉式伽瑪刀、數字減影成像系統、激光手術器、纖維光纖內窺鏡等能批量生產,符合國際技術標準的全中文直接數字化X線醫學影像系統在我國研製成功並投入了臨床應用,大功率二氧化碳心臟激光治療儀研製成功並獲得了國家專利。醫療器械產品標准逐漸與國際標准接軌,零部件的配套采購已開始實現國際化,有近100家企業通過了ISO9000認證。 4.對外開放取得明顯成績。
醫葯行業是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行業之一,也是利用外資比較成功的行業。世界排名前20位的制葯公司都已在中國投資建廠。醫葯商業的中外合資試點工作正在順利進行。這些三資企業的建立,不僅引進了資金,還帶來了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和新的經營方式與管理理念,對國內企業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叄』 醫葯市場調研分析報告
2005-2006年中國醫葯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報告目錄
第一部分 醫葯產業現狀
第一章 中國醫葯行業運行情況
第一節 中國醫葯行業總體運行情況
一、2002—2005年中國醫葯行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國醫葯行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國醫葯行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國醫葯行業發展指數
第二節 中國醫葯各子行業經濟對比
一、2002—2005年中國醫葯各子行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國醫葯各子行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國醫葯各子行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國醫葯各子行業發展指數
第三節 中國醫葯行業規模經濟
一、2002—2005年中國醫葯大中小企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國醫葯大中小企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國醫葯大中小企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國醫葯大中小企業發展指數
第四節 中國醫葯各產權經濟運行
一、2002—2005年中國醫葯產權經濟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國醫葯產權經濟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國醫葯產權經濟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國醫葯產權經濟發展指數
第二章 醫葯投資特性與投融環境
第一節 醫葯行業投資特性研究
一、醫葯業行業特性
二、醫葯行業地位
三、行業集中度分析
四、醫葯上下游產業鏈
五、醫葯行業壁壘
第二節 2004年醫葯行業投融資環境研究
一、產業政策
二、市場准入條件
三、行業與市場管理體制
四、相關政策環境
五、行業改革
第三節 醫葯行業投資狀況分析
一、各子行業投資價值
二、中葯類公司最具投資價值
三、上市公司投資價值
四、醫葯投資業的五處風險
第三章 我國醫葯行業熱點回顧
第一節 GMP認證分析
一、GMP認證對市場的影響
二、關注中小制葯企業GMP認證
三、GMP認證後我國醫葯行業產能整體過剩情況仍加劇
四、後GMP認證時代的營銷走向
五、制葯企業將如何鞏固和擴大GMP認證成果
第二節 並購熱潮分析
一、透視醫葯企業並購風雲
二、醫葯行業重組的動因、特徵和趨勢
三、我國醫葯行業並購浪潮成因及特點分析
四、國際醫葯企業購並動因分析及對中國的啟示
五、2004醫葯行業再掀並購、重組高潮
六、並購重組將成為中國醫葯工業快速發展的主旋律
七、對醫葯行業並購重組的預測分析
第三節 醫療改革分析
第四章 醫葯行業投資狀況分析
第一節 總體投資情況
一、新建、在建項目數量
二、投資項目的子行業分布
三、資金使用方向
四、投資資金來源
五、投資主體的所有制結構
六、投資項目完成情況
七、投資效益及存在問題分析
第二節 重點投資項目分析
一、化學原料葯企業項目
二、化學制劑企業項目
三、中葯企業項目
四、醫療器械企業項目
五、生物制葯企業項目
第二部分 全球醫葯市場分析
第五章 全球及其主要地區市場規模情況
第一節 全球醫葯市場規模情況
一、2002—2005年醫葯全球市場規模發展情況
二、2002—2005年全球醫葯市場分地區銷售情況
三、2002—2005全球主要治療種類排名及其銷售情況
四、2002—2005全球暢銷處方葯銷售額及其增長情況分析
五、2001~2002年全球十三大葯品市場銷售情況(分國別)
六、2003年及其以後新葯開發動向
第二節 世界非處方葯轉換市場分析
一、Rx向OTC轉換的總體趨勢
二、Rx向OTC轉換的驅動力
三、Rx向OTC轉換的安全機制
第三節 美國醫葯業現狀分析
一、美國醫葯市場總體狀況
二、美國醫葯市場現狀分析
三、美國現代醫葯零售管理
第四節 日本
一、日本醫葯市場總體概況
二、日本漢方葯材生產概況
三、日本醫葯市場的國際化變局
第五節 歐洲
一、歐洲醫葯市場概況
二、醫療管理制度美歐的差異性分析
三、歐洲醫葯市場分析
第六章 全球醫葯領先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第一節 全球醫葯領先企業總體情況分析
一、2003—2005年總體經營情況分析
二、研發投入情況分析
第二節 輝瑞制葯2003—2005年經營情況
一、2003—2005年總體銷售情況
二、主要產品2003—2005年銷售情況
三、新產品研發及其上市情況分析
四、企業經營問題及對策研究
第三節 羅氏制葯2003—2005年經營
第四節 百事美施貴寶2003—2005年經營
第五節 瑞士諾華制葯2003—2005年經營
第六節 默克制葯2003—2005年經營
第七節 葛蘭素史克2003—2005年經營
第八節 印度南星制葯2003—2005年經營
第九節 世界主要生物制葯公司2003—2005年經營情況
第七章 全球醫葯研發狀況分析
第一節 全球醫葯研發情況分析
一、世界醫葯開發研究現狀分析
二、世界醫葯開發研究遇到的主要問題
第二節 全球已經過期及即將過期的專利葯物情況分析
一、專利已過期或將過期的專利葯
二、1998—2007年全球過期專利暢銷葯物情況
三、全球抗病毒葯物研發情況
第三部分 化學制葯產業
第八章 化學原料葯產業
第一節 化學原料葯總體運行情況
一、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行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行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行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行業發展指數
第二節 化學原料葯規模經濟
一、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大中小企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大中小企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大中小企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大中小企業發展指數
第三節 化學原料葯產權經濟
一、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產權經濟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產權經濟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產權經濟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化學原料葯產權經濟發展指數
第四節 化學原料葯產量情況分析
一、2002—2005年產量增長情況
二、2004—2005年化學料葯分月變動情況
三、化學原料葯主要地區產量情況
第五節 化學原料葯主要地區運行情況
一、總體情況
二、河北地區化學原料葯產業運行情況
三、浙江地區化學原料葯產業運行情況
四、山東地區化學原料葯產業運行情況
五、黑龍江地區化學原料葯產業運行情況
六、江蘇地區化學原料葯產業運行情況
七、天津地區化學原料葯產業運行情況
第六節 化學原料葯領先企業運行情況
一、2003—2005年化學原料葯前十家企業運行情況分析
二、2003—2005年化學原料葯前100家企情況分析
第七節 中國化學原料葯外貿情況
一、總體情況
二、2002—2005年進口情況
三、2002—2005年出口情況
四、化學原料葯出口問題
五、化學原料葯外貿政策
第九章 化學制劑產業運行
第一節 化學制劑總體運行情況
一、2002—2005年化學制劑行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化學制劑行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化學制劑行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化學制劑行業發展指數
第二節 化學制劑規模經濟
一、2002—2005年化學制劑大中小企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化學制劑大中小企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化學制劑大中小企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化學制劑大中小企業發展指數
第三節 化學制劑產權經濟
一、2002—2005年化學制劑產權經濟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化學制劑產權經濟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化學制劑產權經濟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化學制劑產權經濟發展指數
第四節 化學制劑產量情況
一、2002—2005年產量增長情況
二、2004—2005年化學料葯分月變動情況
三、化學制劑主要地區產量情況
第五節 化學制劑主要地區運行情況
一、總體情況
二、江蘇地區化學制劑產業運行情況
三、廣東地區化學制劑產業運行情況
四、上海地區化學制劑產業運行情況
五、浙江地區化學制劑產業運行情況
六、陝西地區化學制劑產業運行情況
七、北京地區化學制劑產業運行情況
八、山東地區化學制劑產業運行情況
九、河南地區化學制劑產業運行情況
十、四川地區化學制劑產業運行情況
第六節 化學制劑領先企業運行情況
一、2003—2005年化學制劑前十家企業運行情況
二、2003—2005年化學制劑前100家企情況分析
第七節 中國化學制劑外貿情況
一、總體情況
二、2002—2005年進口情況
三、2002—2005年出口情況
四、化學制劑出口問題
五、化學制劑外貿政策
第四部分 中葯產業
第十章 中葯飲片產業分析
第一節 中葯飲片總體運行情況
一、2002—2005年中葯飲片行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葯飲片行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葯飲片行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葯飲片行業發展指數
第二節 中葯飲片規模經濟
一、2002—2005年中葯飲片大中小企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葯飲片大中小企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葯飲片大中小企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葯飲片大中小企業發展指數
第三節 中葯飲片產權經濟
一、2002—2005年中葯飲片產權經濟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葯飲片產權經濟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葯飲片產權經濟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葯飲片產權經濟發展指數
第四節 中葯飲片產量情況
一、2002—2005年產量增長情況
二、2004—2005年化學料葯分月變動情況
三、中葯飲片主要地區產量情況
第五節 中葯飲片主要地區運行情況
一、總體情況
二、廣東地區
三、廣西地區
四、四川地區
五、江蘇地區
六、吉林地區
七、浙江地區
第六節 中葯飲片領先企業運行情況
一、2003—2005年中葯飲片前十家企業運行情況分析
二、2003—2005年中葯飲片前100家企情況分析
第十一章 中成葯產業分析
第一節 中成葯總體運行情況
一、2002—2005年中成葯行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成葯行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成葯行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成葯行業發展指數
第二節 中成葯規模經濟
一、2002—2005年中成葯大中小企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成葯大中小企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成葯大中小企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成葯大中小企業發展指數
第三節 中成葯產權經濟
一、2002—2005年中成葯產權經濟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中成葯產權經濟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中成葯產權經濟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中成葯產權經濟發展指數
第四節 中成葯產量情況分析
一、2002—2005年產量增長情況
二、2004—2005年化學料葯分月變動情況
三、中成葯主要地區產量情況
第五節 中成葯主要地區運行情況
一、總體情況
二、廣東地區
三、吉林地區
四、江西地區
五、貴州地區
六、山東地區
七、四川地區
八、浙江地區
九、天津地區
十、北京地區
第六節 中成葯領先企業運行情況
一、2003—2005年中成葯前十家企業運行情況分析
二、2003—2005年中成葯前100家企情況分析
第十二章 中葯外貿及優劣勢分析
第一節 中葯與中葯材進出口情況
一、中葯與中葯材出口情況分析
二、中葯與中葯材進出口2003—2005年情況綜述
第二節 中葯產業優劣勢及發展趨勢分析
一、中葯產業行業政策分析
二、中醫葯行業技術分析
三、中葯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四、中葯行業現存問題分析
五、中葯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第五部分 生物制葯產業
第十三章 世界生物制葯產業
第一節 全球生物制葯市場規模
第二節 全球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公司情況
第三節 全球生物制葯產業發展趨勢
一、全球預測
二、國際市場現在和將來銷售最好的生物葯物
三、近期(2002年來)將投產和正在開發的暢銷葯
第四節 美國生物制葯產業情況
一、美國生物技術業2003年重現上揚
二、備受資本追捧生物技術公司成了暴發戶
第五節 日本生物醫葯業
一、日本生物制葯業情況
二、日本生物技術產業遠期規模
三、日本蛋白質結構方面的成就
第六節 德國生物制葯產業情況
第七節 世界主要生物制葯產品市場狀況
一、總體情況分析
二、世界基因工程葯物產業情況分析
三、2002-2010年全球治療性蛋白市場分析與預測
第十四章 中國生物制葯產業分析
第一節 生物制葯總體運行情況
一、2002—2005年生物制葯行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生物制葯行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生物制葯行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生物制葯行業發展指數
第二節 生物制葯規模經濟
一、2002—2005年生物制葯大中小企業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生物制葯大中小企業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生物制葯大中小企業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生物制葯大中小企業發展指數
第三節 生物制葯產權經濟
一、2002—2005年生物制葯產權經濟盈虧情況
二、2002—2005年生物制葯產權經濟產銷情況
三、2002—2005年生物制葯產權經濟效益情況
四、2002—2005年生物制葯產權經濟發展指數
第四節 生物制葯產業各地區發展情況
一、地區經濟對比情況
二、湖北生物制葯產業運行情況分析
三、浙江生物制葯產業運行情況分析
四、山東生物制葯產業運行情況分析
五、上海生物制葯產業運行情況分析
六、廣東生物制葯產業運行情況分析
七、北京生物制葯產業運行情況分析
八、天津生物制葯產業運行情況分析
九、江蘇生物制葯產業運行情況分析
第十五章 中國生物制葯細分市場
第一節 主要產品總體銷售情況分析
一、主要生物葯品銷售情況
二、基因工程葯物研製開發情況
第二節 國內干擾素市場產銷狀況
一、我們生產干擾素的主要種類
二、市場空間大
三、競爭日趨激烈
四、成長尚需時日
五、目前生產干擾素的上市公司
第三節 疫苗市場
一、我國疫苗市場蘊藏巨大商機
二、我國疫苗生產企業現狀
三、流感疫苗市場情況
四、乙肝疫苗市場
第四節 其他細分市場情況
一、人血白蛋白
二、促紅細胞生成素
三、白介素
四、集落刺激因子
五、人生長激素
六、胰島素
第十六章 中國生物制葯領先企業運行情況
第一節 生物制葯領先企業排名情況
一、2004年生物制葯銷售收入排序前10家企業銷售收入利潤情況
二、國家統計局2004年生物制葯企業銷售收入前200名企業
三、國家統計局的生物制葯企業按利潤前200名企業
四、國家經貿委監測生物制葯企業銷售收入利潤前100家企業
第二節 中國生物制葯上市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第十七章 生物制葯進出口情況分析
第一節 生物制葯2004年主要產品進口情況
第二節 生物制葯2004年主要產品出口情況
一、出口總量情況 390
二、主要產品出口國家、數量、金額情況
第六部分 醫葯終端市場分析
第十八章 消費者分析
第一節 消費者基本狀況
一、全國各地區城鄉人口構成
二、全國人民生活水平
第二節 葯品消費結構分析
一、城鄉消費結構
二、中國農村葯品市場
三、國產葯與進口葯、合資葯品的市場佔有率
第三節 消費者消費心理分析
一、消費者購葯心理分析
二、消費者對中西葯的選擇
三、病患就醫習慣
第四節 消費者常備葯品
一、家庭常備三大葯品
二、常備葯品的購買渠道
第五節 疾病發病模式變化
一、21世紀全球發病模式的變化
二、中國人口疾病發病模式
第十九章 醫葯市場銷售渠道狀況
第一節 醫葯銷售渠道現狀
一、醫葯的銷售渠道和銷售模式
二、葯品零售業的現狀
三、實現醫葯零售業規模化發展的主要運作者
四、醫葯批發市場分析
五、中國葯品零售應對挑戰
第二節 我國醫療服務現狀
一、產業組織分析
二、醫療服務現狀
第三節 醫葯連鎖經營現狀
一、醫葯連鎖經營概況
二、美國連鎖零售葯店經營模式
三、醫葯連鎖配送社會化
四、醫葯連鎖經營分析
第二十章 醫院用葯主要葯品細分市場
第一節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醫院用葯
一、抗生素各主要種類總體情況概述
二、大環內酯類葯品市場規模穩步增長
三、阿奇黴素、羅紅黴素和克拉黴素表現突出
四、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發展前景
第二節 青黴素類葯物全國醫院銷售分析
第三節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醫院用葯分析
一、醫葯用葯——增長速度明顯放緩
二、國內廠家——市場份額重新分配
三、市場份額——國葯上升洋葯下降
第四節 萬古黴素醫院用葯情況分析
一、萬古黴素總用葯金額狀況
二、萬古黴素分城市用葯情況
三、萬古黴素生產廠商銷售現狀
四、國產與進口比重
第五節 β-內醯胺酶抑制劑醫院市場分析
第六節 頭孢類葯物用葯情況分析
第七節 喹諾酮類葯重點品種分析
一、左氧氟沙星
二、環丙沙星
三、氧氟沙星
四、氟羅沙星
五、諾氟沙星
六、加替沙星
第七節 全身用激素類葯物醫院用葯情況分析
第八節 秘治療葯物醫院用葯情況
第九節 消化系統用葯醫院市場
第十節 呼吸系統用葯市場
一、2002年我國醫院市場呼吸系統用葯走勢
二、醫院市場呼吸系統用葯類別分析
三、主要品種市場情況
四、呼吸系統用葯零售市場情況分析
五、哮喘病用葯市場分析
第十一節 2003年中國皮膚科外用葯市場分析
一、2003年總體情況
二、市場特點
三、具體品牌分析
四、2002年市場情況分析
第十二節 眼科用葯市場分析
第十三節 我國主要城市植物生物鹼類抗腫瘤葯市場
『肆』 葯品批發的市場情況
要想創業最好先積累些經驗,所謂的統計數據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在實踐中是不得而知的,所以還是最好從實際中去調查比較好一些。你想怎麼做批發?也就是批發的方式也很重要的。目前國內的葯品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藏葯、苗葯也做得不錯。做批發要是進批發市場或是直接聯系經銷商學問都多了,要是能找到一些支持在付款方面能得到一些優惠就比較有利。就我知道的給你些建議,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伍』 醫葯行業的發展現狀
回顧中國醫葯行業這些年的發展情況,全國醫葯生產一直處於持續、穩定、快速發展階段。
2005年,醫葯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4459.44億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億元,同比增長26.19%;實現工業增加值1475.17億元,同比增長17.5%;新產品產值621.91億元,同比增長23.58%。累計完成化學原料葯生產123.84萬噸,同比增長36.9%,實現中成葯生產75.89萬噸,同比增長11.6%。
2006年,醫葯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5536.9億元,同比增長18.43%;實現累計工業銷售產值5267.82億元,同比增長19.41%;完成累計出口交貨值670.59億元,同比增長25.51%,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實現利潤總額413億元,同比增長11.1%。
2007年上半年,中國醫葯經濟增速加快,行業效益明顯回升。醫葯工業完成累計工業生產總值2913.2億元,同比增長21.31%;銷售收入達2677.82億元,同比增長21.75%;利潤總額達231.14億元,同比增長34.06%。
2007年1-9月份,中國醫葯商品實現進出口總額119.93億美元,同比增長14.29%。其中,進口總額為50.33億美元,同比增長15.90%;出口總額為69.60億美元,同比增長13.15%,實現貿易順差19.27億美元。
為了能夠從容應對復雜的外部環境變化,醫葯企業應留意政府在醫療衛生結構調整和農村醫療保障方面的新動向,尤其要把握好醫葯行業發展的六大趨勢——中成葯市場競爭將加劇;處方葯生命周期將會縮短;第三終端市場將更活躍;醫葯市場進一步集中,醫葯兩極分化進一步凸現;政策性降價仍將持續;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快,企業市場品種結構都將發生更大變化。
醫葯行業是一個多學科先進技術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產業群體,涉及國民健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1978年至2008年,歷經30年改革大潮洗禮的中國醫葯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異的變化。30年來,中國醫葯工業增長速度一直高於國內生產總值(GDP)。從1978年到2007年,醫葯工業產值年均遞增16.8%,成為國民經濟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
中國已經具備了比較雄厚的醫葯工業物質基礎,醫葯工業總產值佔GDP的比重為2.7%。維生素C、青黴素工業鹽、撲熱息痛等大類原料葯產量居世界第一,制劑產能居世界第一。中國葯品出口額佔全球葯品出口額的2%,但是中國葯品出口的年均增速已經達到20%以上,國際平均水平是16%。與此同時,中國葯品市場地位不斷提升,佔世界葯品市場的份額由1978年的0.88%上升到2008年的8.25%。
2009年1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2009-2011年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新一輪醫改方案正式出台。新醫改方案帶來市場擴容機會、新上市產品的增加、葯品終端需求活躍以及新一輪投資熱潮等眾多有利因素保證了中國醫葯行業的快速增長。2009年,中國醫葯行業增加值增長14.9%,同時我國醫葯外貿總體運行良好,醫葯保健品進出口逆勢增長,進出口總額達到531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今後5年世界葯品市場增長的重心將從歐美等主流市場向亞洲、澳洲、拉美、東歐等地區逐漸轉移。中國醫葯行業仍然是一個被長期看好的行業。到2013年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醫葯大國,2020年前中國也將超美國,躍居世界第一醫葯大國。
首先分析了國際國內醫葯行業的現狀,接著具體介紹了生物制葯、化學葯、中葯的發展,並對中國醫葯行業的工業統計數據進行了詳實全面的分析。然後分析了OTC葯品市場、國內農村醫葯市場的運行情況以及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隨後,報告對醫葯行業做了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分析、行業競爭格局分析、企業發展戰略分析和投資潛力分析,最後分析了醫葯行業的未來前景與發展趨勢。
『陸』 醫葯銷售行業前景好嗎有誰知道
目前,我國葯品批發企業數量有1.3萬余家,數量多,規模小,是目前醫葯批發企業的現狀。據SFDA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擁有葯品經營許可證的葯品批發企業共有13915家,平均每個省就有200多家醫葯批發企業。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5-2020年中國醫葯流通行業商業模式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了解,近年我國醫葯流通市場經歷了快速的增長,其中2006年至2013年,醫葯批發市場規模從2459億元增長到10465億元,復合增長率達23%。統計數據最新表明,2014年1-6月我國全國葯品流通直報企業主營務收入為5970億元,同比增長20%,按照往年直報企業收入占整個流通市場規模比重75%測算,上半年我國醫葯流通市場在8000億左右,而醫葯批發規模占整個醫葯流通市場的80%左右,據此可知2014年上半年醫葯批發規模約6400億元,預計全年規模將突破1.3萬億元。
『柒』 誰能幫我介紹一下:醫葯經營的現狀和趨勢
我國醫葯商業行業經營狀況分析、醫葯行業發展趨勢、醫葯行業存在的問題
目前,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50%以上的我國醫葯商業上市公司共9家,即華東醫葯、第一醫葯、美羅葯業、上海醫葯、一致葯業、海王生物、浙江震元、桐君閣和南京醫葯,本文以9家上市公司為樣本,分析我國醫葯商業行業的經營狀況。
利潤下滑資產負債率高
2004年,受宏觀經濟政策、行業競爭以及行業整合力度加大等因素的影響,醫葯商業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2%,但是行業平均凈利潤仍然處於下降趨勢,同比下降18%。
近年來,由於市場放開、葯品招標采購和平價葯房的降價風潮,醫葯商業的毛利率一路下滑。2004年,醫葯商業平均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0.58億元,但凈利潤率仍然保持1%的較低水平。自2000年以來,醫葯商業的資產負債率連年上升,2004年行業平均資產負債率已經達到66%(詳見表1)。
政策環境因素影響明顯
產生這種全行業增收不增利局面的首要根源是醫葯不分,這是制約醫葯商業發展最不利的因素。醫生一身兼兩職,既開方又賣葯,醫院拿走了葯品流通領域大部分收益,就是所謂的"以葯養醫"現象。
其次,國家發改委、衛生部於2004年10月9日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醫葯價格監管減輕社會醫葯費負擔有關問題的通知》,進一步明確繼續降低政府定價葯品價格;將醫療機構葯品采購支出80%以上的品種(中葯飲片除外)納入集中招標采購。政府希望通過葯品集中招標采購,糾正葯品購銷中的不正之風,減輕群眾醫葯費負擔,這也降低了醫葯商業公司的利潤空間。
第三,隨著商品流通體制改革的深化,流通領域的經濟主體、經營渠道、商品價格逐步放開,基本建立平等競爭、自由購銷的流通體制。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醫葯商業批發和零售業務受到制葯企業的擠壓。
成本增速高於收入增幅
9家上市公司2004年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75.22億元,比2003年上升22%,主營業務成本總計 241.83億元,比上年上升26%,意味著成本的上漲速度快於收入的上升幅度。9家公司中除美羅葯業和一致葯業外,主營業務收入均實現不同程度的增長,而第一醫葯、上海醫葯、浙江震元、海王生物、南京醫葯、桐君閣等6家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成本增長幅度快於收入增長幅度(詳見表2)。只有華東醫葯的毛利潤空間在擴大,其主營業務成本得到較好的控制,主要由於其在2003年完善了信息系統,實現零售調撥供應的兩大業務流程的調整,配送中心管理嘗試市場化運作,費用下降近百萬元。
另外,上海醫葯的主營業務收入108.15億元,佔全行業的39.3%,位居首位,但其毛利率僅10.4 2%,比2003年微增0.09%,作為行業中市場份額最大的上市公司,其毛利率卻在倒數第3位,一定程度反映了進貨量大、毛利率低這一整個醫葯商業的特點,主要是沒有建立現代醫葯物流體系,信息系統升級緩慢,運營成本高,經營效能低。
企業區域市場優勢鮮明
在9家上市公司的年報中,浙江震元和桐君閣年報列示有一定量的國外收入,其他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都來自國內,且在不同區域形成比較優勢,正逐步打造各自的勢力范圍。由於各家公司的年報地區標准不一,為了統一標准便於比較,這里將大連歸入東北地區,上海、山東、安徽和江西歸入華東地區。
通過2002~2004年的數據比較,各家公司都有自己收入的主要地區來源:上海醫葯、第一醫葯和海王生物是華東地區,桐君閣是西南地區,而美羅葯業是在東北地區。上海醫葯3年來已把業務范圍由單一的上海擴展到江西、安徽和山東,進一步加大自己在華東地區的優勢;海王生物在華東地區可謂異軍突起,2004年收入是2002年的近9倍;而美羅葯業雖然在東北地區收入有所減少,但其年報顯示來自其他地區的收入由2002年的2.2億元增長到2004年的3 .8億元。
行業面臨四大壓力
首先,醫葯分家在2002年個別試點的基礎上,數量可能會有所擴大,形式會有所創新。但是,如果沒有政策的強力突破,醫葯分家依然不可能有實質性進展,將繼續對醫葯商業帶來不利影響。
其次,預計葯品招標采購會進一步擴大招標的醫院和葯品范圍,國家對葯品價格的控制仍然不會放鬆,在競爭和政策雙重壓力下,葯品價格仍將繼續下降。
第三,醫保改革的覆蓋面將繼續擴大,同時,醫療保險基金征繳的難度也將越來越大。如果基金不到位,將會抑制葯費支出。
第四,由於醫葯商業企業必須在2004年底前完成GSP認證,而且目前葯品招標要求代理企業必須通過GS P認證,因此,未通過GSP認證的醫葯商業企業的壓力將加大。
發展呈現四種趨勢
首先,加強專業葯劑師的培養,是中國醫葯商業走向成功的關鍵。上文提到,醫葯不分是造成我國醫葯商業微利的根源,而葯劑師的匱乏又導致處方醫生只能既開方又售葯,所以必須增強葯品零售領域執業葯濟師的配備力量。
其次,完善物流系統,降低運營成本,是擴大規模、增加利潤的必經之路。物流業是利用信息和網路技術,運用現代化組織和管理方式將運輸、倉儲、裝卸、加工、配送、信息等環節進行整合,並進行一體化經營。擁有先進的物流體系已成為參與商業競爭的重要砝碼。我國的醫葯商業既要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的信息管理技術,如PSO系統、ESO系統、商業管理信息系統,又要結合自身發展水平,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構建適合自己的配送模式,真正建立科技型的商業企業。
第三,醫葯商業企業購並的規模和數量將進一步擴大,連鎖經營的大企業將漸顯優勢。隨著跨地區醫葯商業的發展,各地醫葯商業企業間的聯合、兼並、重組正在穩步進行。
第四,允許外資進入醫葯流通領域將使行業競爭更加激烈。中國加入WTO後,承諾自2004年對外資開放葯品分銷領域,外資以合資合作的方式進入醫葯流通領域的規模和數量都將逐漸增加。
『捌』 目前醫葯行業的市場分析如何
一、2014年醫葯並購新形勢
2013年醫葯上市公司並購節奏明顯加快,並購案例超過20個,2014年這種態勢繼續發酵,雙龍股份、康恩貝、南京醫葯等紛紛停牌擬並購收購。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醫葯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對2013年醫葯並購進入深入挖掘,總結了三大特點:1)從「以國資為主導」到「各方資本加入」,2)增加產品鏈、擴張產品線,甚至是進入新的領域,3)以實現協同效應為目的的戰略並購漸成主流。
1、從「以國資為主導」到「各方資本加入」
不難發現,2013年之前的資產整合基本上是國資企業進行主導,由華潤醫葯、中國醫葯集團等國資委直接控股的大型集團公司領銜,廣葯集團、上葯集團、哈葯集團、南京醫葯等地方國資委控股的集團公司參與。而2013年來,有更多的民間資本加入,例如新華醫療、仁和葯業等。
2、增加產品鏈、擴張產品線,甚至是進入新的領域
3、以實現協同效應為目的的戰略並購漸成主流
從2013年掛牌的股權交易情況看,進行戰略性「減法」,突出優勢資源亦成為一種整合趨勢。
二、醫葯並購的利與弊
並購加速對於醫葯行業是個利好消息,因為並購不僅能夠擴大企業規模、增強新產品開發能力、避免重復生產與開發、合理調整產品結構,還能增強跨國市場經營網路,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
並購對於產業結構優化以及行業競爭力的提高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大量屬於重復建設型的醫葯公司會被整合,市場集中度會大大提高,現在的分散局面會得到改觀,使市場競爭更加有序,產業結構更加合理。
另一方面,大多葯企特別中小企業缺少足夠的資金支持,新葯研發能力較弱,新葯數量少,產品科技含量偏低,自然成為並購市場中的獵物。再者,中小醫葯企業中,既懂專業知識,又能拓展市場、參與管理的復合型人才較少。人才的匱乏成為制約國內葯企發展的瓶頸之一,通過並購獲得技術人才團隊是很多葯企並購的目的之一。
然而應該注意的是,兼並重組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提高行業集中度,對於龍頭優勢企業來說是跨越發展良機;但另一方面,不少醫葯企業並購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通盤考慮,有些並購後的整合效果也不如預期。而且目前從醫葯企業的並購案例來看,普遍溢價較高,成本高昂,未來是否能順利整合以及整合後對企業經營的貢獻程度還是個未知數。
『玖』 葯品市場如何分析應該怎麼去了解各個區域的葯品銷售情況
這個比較麻煩,得多去各個葯品銷售點看看,考察人流量、人民需求、生活水平。或者咨詢一下醫葯批發企業的人員,他們經常供貨,肯定會了解各個區域葯品銷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