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和尚了就沒有慾望嗎我指的是正規和尚
凈空法師談出家的含義(選摘)
佛就說這兩句話「以戒為師,以苦為師」。所以你要想成就,尤其是出家,你必須心理上要准備,第一個要持戒,第二個要吃苦。你要守不了戒又吃不了苦,在家學佛很好,一樣有成就,又何必出家?
出家的身分,人天師范,不但是人間一切人的老師(老師就是表率),你的思想言行,別人向你學習,你是代表釋迦牟尼佛的,續佛慧命,遠紹如來,想想看自己能不能做到?真能做到,好,太難得!不但釋迦牟尼佛歡喜,一切諸佛都歡喜,龍天善神哪個不保佑你!可是做不到,做不到,佛不會護念你,善神也不會保佑你,會有一些鬼神來找你,妖魔鬼怪他來找你,幫你作惡,接引你到三惡道。三惡道多半都是地獄道,這些惡鬼邪神他來護持你,讓你造業,最後把你送到阿鼻地獄。這些惡鬼邪神,我相信都是自己過去生中所結的冤孽,全是冤家債主。這就是你雖然出家,你有障礙,你沒有辦法好好的學習,無法斷惡修善,反過來遠離善法,無惡不作,那個麻煩就大。
古德常講,出有四種,家也有四種,都要清楚。你要明白之後,我如果做不到給社會大眾做好樣子,那就在家學佛。在家出家,這個好,維摩居士給我們做了好榜樣,在家出家。家有四種,第一個叫田宅家,我們現在一般人講的家,你有財產,你有土地,你有房舍,你有事業,你有妻子兒女,這是家,世俗之家。一般人講出家,離這個家,這個家並不重要,更重要的,佛給我們講的煩惱家,我們剛才講的十善,十善的反面十惡,十惡是家。你把十惡斷掉,從此以後,起心動念、言行都跟十善相應,十惡的家你超越、你出了,這個好,出煩惱家。
出也有四種,第一個是身出心沒出。身出,真的你離開你家庭,父母妻子兒女你跟他離開,你到寺院裡面去住,現出家相,可是心裏面念念五欲六塵、名聞利養沒有放下,還是搞的這些,那你就是心沒出。身出心沒出,你的障礙就大,不但沒有解脫,你造的罪業也就重。這是古大德所說的口誦不能行。念經念佛,會念做不到,表面上裝一個善人的樣子,不是真善,說得不好聽一點,自欺欺人。人可以欺騙,欺騙不了佛菩薩,欺騙不了鬼神,有沒有想到?身出心不出,你要真正了解,搞清楚、搞明白,不敢出家,誰願意造這麽重的罪業?
今天在這個環境裡面,縱然發心,發心純正出家,到哪裡去學法?哪個地方有真正的道場?這個道場是真是假?為什麽?現在這個社會偽善不少,假善,不是真的。表面上做得很好看,實際上不是這樣的。我過去在洛杉磯有個朋友是出家人,法師,他比我小幾歲,在洛杉磯遇到西藏的仁波切,非常尊敬,跟他學佛。仁波切回到西藏去,他就跟著去,大概去了三個多月,回到美國告訴我,假的。我說怎麽是假的?他說他不是仁波切,他是西藏人,住在尼泊爾。因為聽說外面對於出家人供養很多,所以他是冒充仁波切到美國,收了一大批供養回去之後,才曉得他不是的。他是個在家居士,他對佛法懂得,儀規也知道很多,冒充仁波切到美國。凡是到美國都會得一些供養回去,他可以過幾年好日子。現在這個社會無奇不有,佛門里有,其他宗教也不例外也有。這是說什麽?修道難,你到哪裡去找一個真善知識?找一個好道場?不容易。
也正因為是這個關系,所以我們老師,這老師是真的善知識,也知道現前的環境。我的老師,一個是章嘉大師,一個是李炳南老居士,兩個人都有特殊環境,我們無法跟他們一輩子。又何況章嘉大師教我三年,他就走了,我二十六歲跟他,他老人家那一年六十五歲,他六十八歲走的,我跟他三年。李老師是個特殊環境,都不能長久親近。所以李老師教導我學孟子、學蕅益大師,這是什麽意思?孟子跟蕅益大師都是古人的私淑弟子,是今人以古人為老師。孟子是以孔夫子做老師,孔子過世,不在,念孔子的書,跟孔子學,不懂的地方就向孔子的學生請教,他真的學得像孔子。你看夫子在中國稱為至聖,孟子是亞聖。夫子之道,真的是傳給孟子,不是傳給別人,孟子真的完全得到,給後人留下一個好榜樣。蕅益大師明朝末年人,他是依蓮池大師為老師。蓮池大師往生,蓮池大師的著作在,他是依蓮池大師的著作來學習,學得非常像。蓮池大師是我們凈土宗第八代祖師,蕅益是第九代祖師,依古人。
2. 材料 關於蝙蝠俠的披風。 請問現實中是否真的有如同蝙蝠俠的披風的那種材料。
看看這個
http://dvice.com/archives/2008/07/believing-batma.php
如果懂英文自己看好了,裡面有關物理的名詞我實在看不懂。
3. 我要找一部「武俠小說」,裡面有個叫心印的和尚和2件厲害的兵器:白玉披風和朱雀旗
誅神,這里有看,不過不知道全不全,不全的話直接回個書評告訴管理員就好了,管理員很勤快的,一會就更新完整了
http://www.bkshu.com/files/article/info/15/15372.htm
4. 求男主是和尚僧人的小說,如不負如來不負卿,免費的,最好是百度雲資源,不要只是名字,謝謝
1、袍:長衣。行軍者日以當衣,夜以當被。就是今之披風,或名斗篷。「同袍」是友愛之辭。
2、於:語助詞,猶「曰」或「聿」。興師:出兵。秦國常和西戎交兵。秦穆公伐戎,開地千里。當時戎族是周的敵人,和戎人打仗也就是為周王征伐,秦國伐戎必然打起「王命」的旗號。
3、戈、矛:都是長柄的兵器,戈平頭而旁有枝,矛頭尖銳。
4、仇:《吳越春秋》引作「讐」。「讐」與「仇」同義。與子同仇:等於說你的讐敵就是我的讐敵。
5. 帽子種類有哪些僧人的帽子種類有哪些
職業裝 帽子種類很多,按用途分,有風雪帽、雨帽、太陽帽、安全帽、防塵帽、睡帽、工作帽、旅遊帽、禮帽等。 帽子種類很多,接使用對象和式樣分,有男帽、女帽、童帽、少數民族帽、情侶帽、牛仔帽、水手帽、軍帽、警帽、職業帽等。 帽子種類很多,按製作材料分,有皮帽、氈帽、毛呢帽、長毛紱帽、絨絨帽、草帽、竹斗笠等。 帽子種類很多,按款式特點分,有貝蕾帽、鴨舌帽、鍾型帽、三角尖帽、前進帽、青年帽、披巾帽、無邊女帽、龍江帽、京式帽、山西帽、棉耳帽、八角帽、瓜皮帽、虎頭帽等等 和尚的帽子種類主要是緊隨頭型的便帽和上大下小的平頂帽,冬季的老年僧人多戴披風帽,俗稱“觀音兜”。濟公和尚所戴那種前後起翹狀如元寶的“芙蓉帽”,現在很少有人戴了;另有天冠、寶冠、毗盧冠等“法冠”,一般僧人不能戴,只有大法師在“放焰口”儀式或重大法會上才能戴。 這么多帽子種類不管哪一種類,一般帽子的大小以“號”來表示。帽子的標號部位是帽下口內圈,用皮尺測量帽下口內圈周長,所得數據即為帽號。“號”是以頭圍尺寸為基礎制定的。帽的取號方法是用皮尺圍量頭部(過前額和頭後部最突出部位)一周,皮尺稍能轉動,此時的頭部周長為頭圍尺寸。根據頭圍尺寸確定帽號。我國帽子的規格從46號開始,46~56號為童帽,55~60號為成人帽,60號以上為特大號帽。號間等差為1cm,組成系列。
6. 注塑機abs尾端走不滿膠、料頭披風啊。怎麼調啊。 。急!!!!!
ABS樹脂是一種共混物,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英文名Acrylonitrile-butadine-styrene(簡稱ABS),這三者的比例為20:30:50(熔點為175℃)。只要改變其三者的比例、化合方法、顆粒的尺寸,便可以生產出一系列具有不同沖擊強度、流動特性的品種,如把丁二烯的成份增加,則其沖擊強度會得到提高,但是硬度和流動性就會降低,強度和耐熱性變會減少。
二、ABS的成型工藝 ABS是吸水的塑料,於室溫下,24小時可吸收0.2%-0.35%水分,雖然這種水分會計師不至於對機械性能構成重大影響,但注塑時若濕度超過0.2%,塑料表面會受大的影響,所以對ABS進行成型加工時,一定要事先乾燥,而且乾燥後的水分含量應小於0.2%。改性ABS
ABS樹脂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英文名Acrylonitrile-butadine-styrene(簡稱ABS),是大宗通用樹脂,經過改性(加添加劑或合金等方法)提高性能後的ABS屬工程塑料,ABS合金產量大,種類多,應用廣,是主要的改性塑料。
ABS為淺黃色粒狀或珠狀不透明樹脂,無毒、無味、吸水率低,具有良好的綜合物理機械性能,如優良的電性能、耐磨性,尺寸穩定性、耐化學性和表面光澤等,且易於加工成型。缺點是耐候性,耐熱性差,且易燃。
物化性能
ABS是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種化學單體合成。每種單體都具有不同特性:丙烯腈有高強度、熱穩定性及化學穩定性;丁二烯具有堅韌性、抗沖擊特性;苯乙烯具有易加工、高光潔度及高強度。從形態上看,ABS是非結晶性材料。中單體的聚合產生了具有兩相的三元共聚物,一個是苯乙烯-丙烯腈的連續相,另一個是聚丁二烯橡膠分散相。ABS的特性主要取決於三種單體的比率以及兩相中的分子結構。這就可以在產品設計上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並且由此產生了市場上上百種不同品質的ABS材料。這些不同品質的材料提供了不同的特性,例如從中等到高等的抗沖擊性,從低到高的光潔度和高溫扭曲特性等。ABS材料具有超強的易加工性,外觀特性,低蠕變性和優異的尺寸穩定性以及很高的抗沖擊強度。
ABS是一種綜合性能十分良好的樹脂,無毒,微黃色,在比較寬廣的溫度范圍內具有較高的沖擊強度,熱變形溫度比PA、PVC高,尺寸穩定性好,收縮率在0.4%-0.8%范圍內,若經玻纖增強後可以減少到0.2%-0.4%,而且絕少出現塑後收縮。
ABS具有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製品表面光潔度高,且具有良好的塗裝性和染色性,可電鍍成多種色澤。
ABS尚具有良好的配混性,可與多種樹脂配混成合金(共混物),如PC/ABS、ABS/PC、ABS/PVC、PA/ABS、PBT/ABS等,使之具有新的性能和新的應用領域,ABS若與MMA摻混可製成透明ABS,透光率可達80%。
注塑工藝
乾燥處理:ABS材料具有吸濕性,要求在加工之前進行乾燥處理。建議乾燥條件為80~90C下最少乾燥2小時。材料溫度應保證小於0.1%。
熔化溫度:210~280C;建議溫度:245C。
模具溫度:25~70C。(模具溫度將影響塑件光潔度,溫度較低則導致光潔度較低)。
注射壓力:500~1000bar。 注射速度:中高速度。
特殊復合ABS材料注塑工藝參考
Typical Injection
Molding Conditions
一般射出成型條件
English
英制
SI Metric
公制
Temperature 溫度
Rear zone 後段 390 - 410 °F 199 - 210 °C
Center zone 中段 400 - 430 °F 204 - 221 °C
Front zone 前段 410 - 450 °F 210 - 232 °C
Melt 熔化溫度 400 - 460 °F 204 - 238 °C
Mold 模具溫度 145 - 185 °F 63 - 85 °C
Pressures 壓力
Injection 射壓 10000 - 15000 psi 69 - 103 MPa
Hold 保壓 5000 - 10000 psi 34 - 69 MPa
Back 背壓 50 - 100 psi 0.34 - 0.69 MPa
Speeds 速度
Fill 填充速度 1 - 2 in/sec 25 - 51 mm/sec
Screw 螺桿轉速 60 - 90 rpm 60 - 90 rpm
Drying 烘乾條件
Time & Temperature
時間 & 溫度 2 Hrs @ 180 °F 2 Hrs @ 82 °C
Dew Point 露點 0.0 °F -18 °C
Moisture Content
濕度含量 0.10 % 0.10 %
永久抗靜電復合ABS材料注塑工藝參考
Typical Injection
Molding Conditions
一般射出成型條件
English
英制
SI Metric
公制
Temperature 溫度
Rear zone 後段 380 - 420 °F 193 - 216 °C
Center zone 中段 390 - 430 °F 199 - 221 °C
Front zone 前段 410 - 450 °F 210 - 232 °C
Melt 熔化溫度 390 - 460 °F 199 - 238 °C
Mold 模具溫度 120 - 200 °F 49 - 93 °C
Pressures 壓力
Injection 射壓 10000 - 15000 psi 69 - 103 MPa
Hold 保壓 5000 - 10000 psi 34 - 69 MPa
Back 背壓 50 - 100 psi 0.34 - 0.69 MPa
Speeds 速度
Fill 填充速度 1 - 2 in/sec 25 - 51 mm/sec
Screw 螺桿轉速 60 - 90 rpm 60 - 90 rpm
Drying 烘乾條件
Time & Temperature
時間 & 溫度 2 Hrs @ 180 °F 2 Hrs @ 82 °C
Dew Point 露點 0.0 °F -18 °C
Moisture Content
濕度含量 0.10 % 0.10 %
EMI遮蔽ABS復合材料注塑工藝參考
Typical Injection
Molding Conditions
一般射出成型條件
English
英制
SI Metric
公制
Temperature 溫度
Rear zone 後段 430 - 460 °F 221 - 238 °C
Center zone 中段 420 - 450 °F 216 - 232 °C
Front zone 前段 410 - 440 °F 210 - 227 °C
Melt 熔化溫度 400 - 475 °F 204 - 246 °C
Mold 模具溫度 150 - 180 °F 66 - 82 °C
Pressures 壓力
Injection 射壓 10000 - 15000 psi 69 - 103 MPa
Hold 保壓 5000 - 10000 psi 34 - 69 MPa
Back 背壓 50 - 100 psi 0.34 - 0.69 MPa
Speeds 速度
Fill 填充速度 1 - 2 in/sec 25 - 51 mm/sec
Screw 螺桿轉速 30 - 60 rpm 30 - 60 rpm
Drying 烘乾條件
Time & Temperature
時間 & 溫度 2 Hrs @ 180 °F 2 Hrs @ 82 °C
Dew Point 露點 0.0 °F -18 °C
Moisture Content
濕度含量 0.10 % 0.10 %
配色助劑
添加抗靜電劑的永久抗靜電性牌號用途有:復印機、傳真機等的傳遞紙張機構、IC片支座、錄像和高級音頻磁帶等;另外還有ABS/PSU、ABS/EVA、ABS/PVC/PET、ABS/EPDM、ABS/CPE、ABS/PU等合金。
高光澤ABS用於吸塵器、電扇、空調器、電話機等家電製品,*控制ABS中橡膠粒徑尺寸(較小)來達到,低光澤ABS用於儀表盤、儀表罩、柱狀物等汽車內飾件,用填加粗填料方法使表面微觀收縮,降低表面光澤。
ABS/PC合金是為改進ABS阻燃性,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韌性和阻燃性,用於建材,汽車和電子工業,如做電視機、辦公自動化設備外殼和電話機。ABS/PC合金中PC貢獻耐熱性、韌性、沖擊和強度『強度阻燃性、ABS優點為良好的加工性、表觀質量和低密度,以汽車工業零部件為應用重點。
ABS/PA合金是耐沖擊、耐化學品、良好流動性和耐熱性材料,用於汽車內裝飾,電動工具、運動器具、割草機和吹雪機等工業部件,辦公室設備外殼等;
ABS/PBT合金有良好的耐熱性、強度、耐化學品性和流動性、適於做汽車內飾件,摩托車外裝件等;
應用范圍
ABS雖未列入五大通用塑料(因為HDT=80左右,未大於100℃),但是它的使用量遠遠超過五大類通用工程塑料中任何一種。1998年全世界的消費量已達到342.7萬噸,1998年我國的消費量達到114萬噸,佔全球總消費量的33%,所以一般把ABS稱作亞工程塑料。 一、ABS的應用領域 由於ABS具有綜合的良好性能以及良好的成型加工性,所以在廣泛的應用領域中都有它的足跡,擇要介紹下:
1、汽車工業
汽車工業中有眾多零件是用ABS或ABS合金製造的,如上海的桑塔納轎車,每輛車用ABS11kg,占汽車中所用塑料位列第三。在其它車輛中,ABS的使用量也頗驚人。2000年我國就汽車用ABS的量就達到3.5萬噸,預測到2010年,此值將達到6萬噸,轎車中主要零部件使用ABS的就有儀錶板用PC/ABS作骨架,表面再復以PVC/ABS製成的薄膜。此外,車內裝飾件大量使用了ABS,如手套箱、雜物箱總成是用耐熱ABS製成,門檻上下飾件、水箱面罩用ABS製成,尚有其它零件也是使用ABS製作。
2、辦公室機器
辦公室設備機器需要有漂亮的外觀,有良好的手感,如電話機外殼、存儲器外殼以及計算機、傳真機、復印機中都大量使用了ABS製作的零件。
3、家用電器
由於ABS有高的光澤和易成型性,塑後低的收縮率,所以在家電和小家電中更有著廣泛著的市場,如電視機,有些廠家大屏幕電視機的前後殼體使用阻燃ABS製成,家用傳真機、音響、VCD中也大量使用,電風扇、空調、冷氣機、吸塵器中也使用了很多ABS製作的零件,廚房用具也大量使用了ABS製作的零件。
4、玩具
許多漂亮的玩具、組合式的智力開發玩具也可使用ABS來製作,此外通訊、廣播事業中也有ABS的市場。
常見問題
溢料飛邊、氣泡、縮痕、熔接痕、燒焦及黑紋、銀絲及斑紋、表面劃痕、表面霧狀及花紋、燒焦變色及雜質、燒黑、光澤不良
7. 披風的披可以組什麼詞
披組詞 :披甲、披露、披風、披肩、披靡、雨披、披閱、披覽、披掛、橫披、披拂、披紅、紛披、披霜、披展、披帛、披麻、披頭、披沙、披覆
一、披的拼音:pī
二、披的部首:扌
三、披的筆順:橫、豎鉤、提、橫撇/橫鉤、撇、豎、橫撇/橫鉤、捺
四、披的釋義
1、覆蓋或搭在肩背上:~著斗篷。~星戴月。
2、打開;散開:~卷。紛~。
3、(竹木等)裂開:這根竹竿~了。
五、披的字形演變
一、披紅[ pī hóng ]
把紅綢披在人的身上或物體上,表示喜慶或光榮:~戴花。
文學作品示例:《新華月報》1977年第5期:「這些在各自的崗位上立了功勛的英雄模範,披紅戴花,興高采烈地等待著幸福時刻的到來。」特指舊俗結婚時新人及贊禮人等身披紅帛。
二、披閱[ pī yuè ]
披覽;閱讀:~文稿。
文學作品示例:秋白 《餓鄉紀程》十一:「所得如《俄羅斯共產主義黨綱》,如第三國際之雜志《共產國際》,《社會主義史》等,披閱一過,才稍稍知道 俄 共產黨的理論。」
三、披靡[ pī mǐ ]
1、草木隨風散亂地倒下。
2、軍隊潰散:望風~。靡(mǐ)。
文學作品示例: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不久就主持《民報》……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
四、披風[ pī fēng ]
泛指斗篷式的外套。
文學作品示例: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 呼韓邪從錦帳中緩步走出,身穿披風。」
五、披露[ pī lù ]
1、發表;公布:全文~。~會談內容。
2、表露:~心跡。~真情。
文學作品示例:茅盾 《無題》三:「報館里消息也真靈通,我剛剛脫稿,他們就給披露了。」
8. 唐朝道家和佛家服裝有些什麼特色
道教服飾,可以分為道巾、道冠、道袍、鞋襪、佩飾等五個部分。
一、道巾
道巾指道教徒戴的帽子。俗言「道有九巾」,但是九巾的名目並不固定。清代閔小艮《清規玄妙》記載的九巾,為唐巾、沖和巾、浩然巾、逍遙巾、紫陽巾、一字巾、綸巾、三教巾和九陽巾。清末至今,變化較大,現在流行的九巾為;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浩然巾、逍遙巾、荷葉巾、太陽巾、一字巾、包巾等九種。
混元巾:又稱「冠巾」。圓形,硬殼,帽頂有洞,可以露出發髻。後上部稍高起,以示超脫。混元巾是道教最正式的頭巾,規定舉行「冠巾」儀式拜師之後的道士方可戴用,現在這一限制逐漸打破,未經冠巾戴用此巾的道士不在少數。全真派高功在舉行齋醮科儀時均用此巾,並在露出的發髻上面別以道冠。正一派道士今日已無蓄發傳統,為了方便,就將混元巾和道冠縫在一起戴用,有的帽頂還折出方角,成為混元巾的一種變體,台灣道士稱為「網巾」,又名「角冠」。
莊子巾:又稱「南華巾」。帽底圓形,頂坡而平。帽頂向後上方高起,以示超脫。帽前正中飾有「帽正」(見後介紹)。多在秋冬天氣戴用,道士不蓄發者或年老脫發者喜戴此巾。
純陽巾:亦稱「樂天巾」、「華陽巾」、「紫陽巾」、「九陽巾」或「九梁巾」。帽底圓形,頂坡而平。帽頂向後上方高起,以示超脫。帽前上方有九道梁垂下,「九」為純陽之數,代表道教「九轉還丹」之意。帽前正中鑲有帽正。現在的正一派道士多戴此巾。
浩然巾:即「風帽」。裡面絮以棉花,以為御風擋寒之用。北方的道士(尤其老年道士),冬日風雪天氣可用此巾。
逍遙巾:乃是一塊方形(亦有圓形)巾料,包於發髻之上,繫上兩根長長的劍頭飄帶,稱為逍遙巾。另有一種是用莊子巾或純陽巾,飾以美觀的雲頭圖案,帽後綴上兩根長長的劍頭飄帶,亦稱逍遙巾(古稱「雷巾」)。年輕道士喜戴此巾,行動之間,飄帶搖拽,顯得瀟灑自如。但有些道觀的老道長認為戴用此巾有失莊重,而廢止之。
荷葉巾:外形類似莊子巾,帽底圓形,頂坡而平。帽頂向後上方高起,以示超脫。帽前正中鑲有帽正。帽子有褶如同荷葉,故名。
太陽巾:即草帽或棕笠。道士夏季在烈日下勞作,可戴此巾。有的道士為了和社會上有所區別,就在帽頂掏洞露出發髻,或在帽沿上繪以八卦、太極等道教圖案,或者寫上自己所住道觀的名字。
一字巾:即一根束發用的帶子,兩端各綴一片帽正,兩片帽正相疊扣在一起,就能戴在頭上。這是所有道巾之中,最為簡便的一種。道教規定,不可光頭進入殿堂,必須戴有道巾,若無其他道巾,紮上這根帶子也可頂替。
包巾:又稱「扎巾」。乃是一塊方形布料,四角綴有帶子,可以勒在頭上。帽前正中可飾帽正,但多數不用帽正。包巾是道教最不正式的一種頭巾,初入道門尚未拜師者即戴此巾,也有人認為不應列於九巾之內。《三才圖會》:「幅巾古賤者之服也,漢末始為士人之服。」不過現在有的正式道士也戴此巾。
道教雖有「九巾」之名,但是一般道士只取少數幾種日常戴用。現在全真派道士日常多用混元巾、莊子巾和一字巾,正一派道士多用純陽巾和網巾。
二、道冠
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為木製,近世也有塑料製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為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等五種。
黃冠:又稱「月牙冠」或「堰月冠」,俗稱「冠子」。月牙狀,下沿有相對兩孔,穿過木簪,可以別在發髻上面。這是全真派道士常用的道冠,冠巾拜師之後即可戴此。冠頂兩端,各刻一道指甲掐痕。傳說全真祖師丘處機掌教之時,元代皇帝曾賜給他一塊金子和一塊玉石,要他戴在頭上,丘處機當即運用道家內功,調動體內二味真火,在手心把金子揉捏成月牙冠,又把玉石掐捏成簪子,用指甲掐著戴在頭上,驚得皇帝目瞪口呆,丘處機從此成為掐金斷玉的金玉兩行的祖師爺。後來的全真弟子為了紀念丘處機,就在黃冠上留下這兩道印痕。
五嶽冠:又稱「五嶽真形冠」或「五嶽靈圖冠」。覆斗形,上刻「五嶽真形圖」。受過三壇大戒的道士,方可戴用。
星冠:又稱「五斗冠」。覆斗形,上刻東西南北中五方斗宿圖案。道士拜斗時戴用此冠。
蓮花冠:又稱「上清冠」。狀似蓮花式畫頂插有如意頭。做道場時,高功戴用此冠。
五老冠:乃圍戴頭部之冠。無頂,蓮瓣形,五片蓮瓣上繪有「五方五老」的神像。兩邊垂有兩條劍頭長帶,上有神像圖案或「太乙救苦天尊」字樣。一般在做施食道場時,高功戴用此冠。
以上各種道冠,均在參加宗教活動時才可戴用,其他非正式場合,則須摘下。
三、道袍
道袍指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長袍。可以分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種。
大褂: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四寸,袖長隨身。是最普通的一種道袍,道教徒日常穿用。另有長及於膝者,稱為「中褂」。現在多為窄袖,以便日常作務。皆為藍色,代表法天之意。《大明會典》雲:「道士常服青」。
得羅:藍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八寸以上,袖長隨身。冠巾之後成為正式道士,方可著用此衣,為參加宗教活動之禮服。
戒衣:黃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二尺四寸以上,袖長隨身。黃色屬土,土可化育萬物,戒衣採用黃色,除了示以莊重之外,寓有「道化萬物,參贊化育」之意。惟有受戒道士,方可著用此衣。從前道教傳戒制有「三衣」,以供領受初真戒、中極戒和天仙大戒的道士分別著用。現在傳戒是一次授完,所以僅用此種戒衣。
法衣:又稱「天仙洞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有金絲銀線綉的各種道教吉祥圖案,如郁羅蕭台、日月星辰、八卦、寶塔、龍鳳、仙鶴、麒麟等。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道場為主的高功身著此衣。方丈在舉行隆重祀典時穿著此衣,則為紫色。傳言道祖老子騎牛出關時「紫氣東來」,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唐宋以來的皇帝,亦多賜給名道高真以紫色道服。
花衣:又稱「班衣」。亦屬法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面亦有各種綉花圖案,但較天仙洞衣顯得簡潔,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眾經師著用此衣。也有紅色或黃色不帶圖案者,為做一般道場的經師穿用,稱為「經衣」。
衲衣:亦稱「衲頭」。大襟,長及小腿。多層粗布縫制,顯得笨拙厚重。過去雲游的道士野外打坐時穿用,以御風寒。今日道士多已不用,少數道士還保存著過去代代相傳的衲衣。
以上服裝,均取肥大寬松,以寓包藏乾坤、隔斷塵凡之意。又取直領,以示瀟散。
四、鞋襪
道教徒所穿的鞋襪,有常見的幾種樣式。
圓口鞋:黑色,鞋口深,圓口。為一般道士日常穿用。
雙臉鞋:黑色,圓口,鞋臉中間有兩條突起的梁子,將鞋臉一分為二,故名。有的還在鞋幫部位飾以雲頭圖案,顯得超脫出俗。這是較為正式的一種道士鞋。
十方鞋:鞋口圓,鞋幫為黑白相間的條形圖案。還有一種,是在鞋幫上面相間開洞,適宜夏天穿用。
麻鞋:古雲「履」或「麻履」。是用麻繩編制的鞋,適宜夏天或下雨天氣穿用。現在穿此鞋者較為少見。
以上幾種鞋,在道教並無嚴格規定。現在道士,平時亦有穿用社會上出售的布鞋或運動鞋者。
雲履:也叫「朝鞋」。鞋底較厚,鞋幫上襯以雲頭圖案。為齋醮法壇上高功所穿。
高筒襪子:又稱「高靿襪子」,俗稱「白襪子」。白色,襪筒裹至膝下,用帶子扎系。白色代表白雲,象徵遨遊天界。道教規定,進入殿堂必須穿上此襪,如果沒有,也必須把褲腳扎住才行。
另外,近年出現一種「筒子襪」,屬於高筒襪子的一種變體,即把高筒襪子的襪腳部分去掉、只用其襪筒部分。外觀上與高筒襪子差不多,尤為適合夏天穿用。
五、佩飾
佩飾指道教徒佩戴的各種飾物用品。
道簪:俗稱「簪子」。為道士盤別發髻之用。一般用黃楊木或玉石、金屬製成。條狀,略呈彎曲,亦有直形,有些後端還刻有太極、八卦圖案或葫蘆形狀。
帽正:多為玉制。方形,鑲在帽前正中。除了作為裝飾之外,還有檢查道巾是否戴正的作用。
慧劍:是道袍上的一種裝飾。為兩條劍形長帶,縫於道袍的紐扣部位。唐末道人呂洞賓改劍術為「一斷煩惱,二斷色慾,三斷貪慎」,慧劍的寓意即在於此。
佩劍:即道士佩帶的寶劍。中國古人即有佩劍之風,《道書援神契》說「古之士大夫皆佩劍」。
道教多為雌雄雙劍,相並背於身後。現在道士佩劍者並不多見,除了偶爾看到雲游道士有佩劍者以外,一般是懸掛在住室之內,以為辟邪除魔之用。
葫蘆:八仙之中的李鐵拐即帶有葫蘆,裡面盛放仙丹。道士佩帶葫蘆,一般盛放道教丹葯,以為舍葯療疾之用,在雲游道士中較為多見。
魚鼓:又作「漁鼓」。打擊樂器,在長竹筒的一頭蒙上薄皮,用手敲打。從前道士演唱道教神仙故事的曲子 (即「道情」),以此伴奏。現在道教中已經絕跡。
單瓢:又稱「緣瓢」。是用硬木刻制的瓢狀器皿。為過去雲游道士必備之物,在外面化緣盛放飯食之用。今日道士已不用此物。
拂塵:乃為木製或金屬做成的柄,柄端扎有棕絲或馬尾。可作拂掃塵埃或驅除蚊蠅之用。道士手持拂塵,意在掃除心靈的污垢,清靜身心。
陰陽環:乃為連在一起的兩個圓環,可以拿在手中來回轉動,代表「陰陽循環,周而復始」之意。一般為木製或玉制。亦有三環相套者,稱為「三才環」或「三環套月」。老年道士尤喜玩此,以為活動指腕之用。
佛教僧人的服裝與在家人的服裝有著明顯的區別。這除了宗教上的原因外,還有歷史、地域、民族、風尚等諸多方面的原因。佛教傳入中國已近兩千年,在漢、藏、傣等民族間存在著不同的佛教系統,因此各族的僧人服裝也不盡相同。特別是漢地佛教,流傳時間久遠,區域廣闊,加之漢族服裝在各時代中變化很大,以致影響到漢族僧人。他們的服裝在顏色和形制上也變得復雜起來,與印度原始的僧人服裝的差別就更大了。
1.僧服顏色
根據印度佛教舊制,僧服的顏色是有嚴格規定的。
《毗尼母經》卷八中說:「諸比丘衣色脫,佛聽用十種色。十種色者:一泥、二陀婆樹皮、三婆陀樹皮、四非草、五乾陀、六胡桃根、七阿摩勒葉、八亻去陀樹皮、九施設婆樹皮、十種種雜和用染。如是等所應染者此十種色。是衣三點作凈法,一用泥、二用青、三用不均色,用此三種三點凈衣。」
《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八中說:衣不得用黃赤青黑的五上色。又有純色,如黃藍、鬱金、落沙、青黛及一切青者不得著用。
《十誦律》卷十五中說:比丘得新衣,如青衣、泥衣、茜衣、黃衣、赤衣、白衣者,應以青、泥、茜三種色隨一壞是衣色。
《摩訶僧祗律》卷二十八中說:「比丘不聽著上色衣,應用根染、葉染、花染、樹皮染、下至巨磨汁染。」
以上的文字說明兩點:一、僧服的顏色不許用上色或純色:二、所有新衣必須有一處點上另一種顏色,以破壞衣色的整齊而免除貪著,這叫作「壞色」或「點凈」。
在佛教律制中,雖然禁止用上色、純色的僧服,但是染僧服也有多種不同的顏色可用,用得最多的是赤色。例如《大唐西域記》卷二中說,釋迦如來的袈裟色黃赤;《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二十九說,佛的姨母大世主著赤色僧伽胝衣。《善見律毗婆沙》卷二中說,阿育王時,大德末闡提身著赤衣。
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僧人還是披赤衣的。《弘明集》轉引《理惑論》說:「今沙門被赤布。」但在一段時間的小范圍內,僧人袈裟的顏色曾發生過紊亂現象,自從唐武後依唐代三品以上官員服紫的規定,賜給沙門法朗等九人紫袈裟,在唐宋時代一直都以賜紫衣為沙門的榮耀。因而引起忽視戒律的規定,隨意選用袈裟的顏色,這在後來得到了糾正。當然,從漢代到現在,佛教僧人的袈裟還是以赤色為主,但太執著於「赤色」,而以朱紅袈裟為最普遍。殊不知朱紅色是戒律中所不允許的上色和純色,而古代印度僧人所披的赤衣乃是紅而兼黑或紅而兼黃的。
由於漢地天氣寒冷,中國的僧人們僅靠袈裟是不能禦寒的。即使是西來的大德高僧,只披袈裟也過不了冬季,必須添著其他衣服。到了東晉時,便出現了不同於袈裟的僧服「緇衣」。宋贊寧《大宋僧史略》卷上引《考工記》雲:「問:緇衣者色何狀貌?答:紫而淺黑,非正色也。」黑色的緇衣在僧人間很快風行,如南朝·宋時,孔凱稱慧琳為「黑衣宰相」;齊初,荊州竹林寺僧慧與玄暢被稱為「黑衣二傑」。
酈道元《水經注》卷六束水注中,稱道家采葯之輩為「紹服思玄之土」,可見紹色本是中國古代宗教服色,因而佛教僧人在常服上也選用此色。佛道之分只在用冠、用巾之不同,結果黃冠成為道士的專稱,緇衣成為僧人的別號。其後僧人增多,穿緇衣的也就更多,道士不得不改變他們的服色。從此,緇衣便成為僧人的專稱,而緇衣和白衣即成為僧人、俗入的對稱。但據《僧史略》載,北周武帝禁沙門服緇,令改服黃色,從此,僧人常服的顏色便多樣起來了。中國文化的發展,在北方偏於保守,所以在唐末宋初時,並部幽州還保持續衣之舊而尚黑色。
明代洪武初年,朝廷正式制定了僧人的服色。明《禮部志稿》雲:「洪武十四年令,比僧道服色,禪僧茶褐常服、青絛、五色袈裟;講僧玉色常服、綠絛、淺色紅袈裟;教僧皂常服、黑絛,淺紅袈裟。」現在僧人的常服太多是褐、黃、黑、灰四色,在北方有黃綠色。在此五色中,又各任意深淺不一,已不成其一定的規制了。
2.僧服型制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五世紀的古代印度,由於教義、風俗、氣候等原因,僧服的型制只有「三衣」和「五衣」,統稱為法衣。佛教傳入中國後,情況在發生變化,根據佛制「許蓄百一長物」的規定,在法衣之外增加了常服。因此,漢地僧服的型制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法衣,僧人在佛事和法會期間穿著的服裝;一類是常服,僧人日常穿著的服裝。
僧人的法衣有以下幾種:
三衣 指僧人所穿的三件僧衣,總稱為架緩。「三衣」分別為五條衣、七條衣和大衣。
五條衣;梵語叫安陀會,意譯為下衣、內衣、中著衣。它由五條布縫成,每條一長一短,共計十隔。此衣襯體而著,穿在最裡面。
七條衣,梵語叫郁多羅僧,意譯為上衣。它由七條布縫成,每條兩長一短,共計二十一隔。此衣穿在 五條衣之上。
大衣,梵語叫僧伽服,意譯為復衣、聚眾時衣。它由九條到二十五條布縫成。此衣穿在最外面,是僧人的禮服。凡說法、見尊長、進王宮、乞討布施時必須穿著,故稱祖衣。此衣分為三品九種:下品三種分別為九條、十一條、十三條,每條皆兩長一短;中品三種分別為十五條、十七條、十九條,皆三長一短;上品三種分別為二十一條、二十三條、二十五條,每條四長一短。大衣的隔數,從九條衣的二十七隔到二十五條衣的一百二十七隔不等。條數、隔數越多,著衣者的身份越高貴。
「三衣」的剪裁縫合都作長方和正方的水田形狀,又名田相衣、水田衣、割截衣。關於田相衣的緣起,載於《僧抵律》:「佛住王舍城,帝釋石窟前經行,見稻田畦畔分明,語阿難言:過去諸佛,衣相如是,從今依此作衣相。」《增輝記》也說:「田畦貯水,生長嘉苗,以養形命;衣法之田,潤以四利之水,增其三善之苗,以養法身慧命也。」
「三衣」是由許多碎布片補綴合成,又名百袖衣、袖衣,因而僧人自稱袖衣人、衲子。據《十誦律》所載,袖衣又得名於五袖衣:一有施主衣、二無施主衣、三往還衣、四死人衣、五類掃衣。又說,佛初度五比丘時就提倡著五袖衣。此衣有十利:一在粗衣數,二少所求索,三隨意可坐,四隨意可卧,五浣濯易,六少蟲壞,七染易,八難壞,九更不余衣,十不失求道。
「三衣」即是袈裟,原譯為加沙,東晉的葛洪撰《字苑》,下方添衣,改作袈裟。袈裟除上述名稱外,根據其宗教意義,還叫做離染服、離塵服、出世服、去穢衣、無垢衣、蓮花衣、消瘦衣、忍辱鎧等等。漢地僧人的袈裟只穿三件中的一件,搭在常服外面。並且,要受了「三壇大戒」的僧人才能搭七條衣和祖衣。
原始的袈裟是沒有裝配衣鉤的。據《四分律》第四十說:「佛弟子舍利弗入白衣家,深恐風吹袈裟,脫肩落地。」由此,佛陀聽許弟子在左肩胸前袈裟領邊,穿釘鉤紐,系牢袈裟。後來,演變成如意形的衣鉤和衣環。
五衣
僧服除了「三衣」以外,還有兩種衣,合稱為「五衣」。一種是僧祗支,意思為覆膊衣或掩腋衣,是一種長方形衣片,袒右肩覆左肩掩兩腋;一種是涅盤僧,意譯為「禪裙」,是系於腰部的腰衣,它像浴巾一樣圍在腰問,掖在腹部。這兩種衣是熱帶亞熱帶人的貼身便衣,好像現代的背心褲衩,這與中國氣候和民族習慣不合,漢族僧人沒有採用。為什麼僧人著衣件數為三、五,縫衣的布條為五、七、九……等奇數呢?因佛教認為,奇數屬陽,陽能生萬物,三衣;九條等表示能生萬善。
縵衣
梵名缽吒,也譯作縵條,用兩幅布做成。縵者,漫也,通貫而無田相約非正規袈裟,多為黃褐色,沙彌、沙彌尼未受具足戒時穿用,比丘、比丘尼也可以穿。在家的佛門弟子優婆塞、優婆夷,也可以有一件縵衣,但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穿,只有在作佛事、禮拜、懺悔時才能穿,故又名「禮懺衣」。
卧具
梵語叫尼師壇,意譯為卧具、坐具、敷具、隨坐衣,是佛所制定的服具之一。它原來的作用,據《五分律》說:「為護身、護衣、護僧床褥故,蓄坐具。」若行路時,須長疊、中疊放衣囊中;回本住處,應敷而坐。現在,僧人主要將其用於佛事和法會禮儀上,作為禮佛拜僧所用的敷具,已失去坐卧功能,故專稱為「具」。它的大小,律制規定為「長佛二拃手,廣一拃手半」,合現在長四尺八寸,寬三尺六寸。它的質料,應使用舊布或粗布,若不得不使用新布時,當在上面縫貼一塊舊布,以破壞其美觀。現在的「具」,是用兩重黃褐色布料復疊一起,四邊縫貼青色布條製成。這樣的「具」反而更美觀了。
僧人的常服有以下幾種:
海青 「海青」是我國漢地僧人的主要常服,它的款式為寬腰闊袖、圓領方襟,比所有衣服肥大得多,因此,通常把它叫做大袍、方袍,簡稱袍。
「海青」的得名,據明人鄭明選《秕言》卷一中說:「吳中方言稱衣之廣袖者謂之『海青』。按太白詩雲:『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蓋東海有俊鵑名海東青,白言翩翩廣袖之舞如海東青也。」因此,後來把鳥名借作僧袍名。
「海青」來源於我國漢唐服式,雖然不是佛陀古制,但早已為佛教所用,形成了佛教的特色。它的衣領用重疊的三層布做成,叫「三寶領」;領上扎有五十三行藍色線條,喻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它的袖口是縫合起來的,這也是僧袍和俗袍的區別。海青使僧人的儀容整肅、道風庄嚴,它雖然不屬於法衣,但除了袈裟以外,當是最聖潔的僧服。穿著「海青」,大都是在禮誦、聽經、會賓、議事以及晉見長老等重要的場合。
「海青」的顏色,多根據寺內傳統習慣,普通僧人以青灰色、木蘭色為主,長老法師則以黃褐色為主。
衫、褂
佛教叢林寺廟自唐代百丈禪師倡導農禪制度以後,僧人都要「出』坡」或參與寺內雜務,穿著「海青」不方便,於是出現了衫和褂。衫的款式是採用「三寶領」和旗袍的腰身襟袖搭配而製成,紐扣在腋下的右襟邊沿。衫的種類有長及腳背的長衫,長僅過膝的二衫,長未及膝的短衫。褂的款式是「三寶領」的對襟短褂,有袖或無袖。本世紀三十年代,太虛大師還倡導一種新式的對襟褂「太虛褂」,即現在「羅漢褂」。衫和褂的顏色,以灰色、褐色、木蘭色最為普遍。
帽、冠
僧人都是光頭,一般不戴帽。但在冬季或部分老年僧人,也有不少戴帽的。僧帽主要是緊隨頭型的便帽和上大下小的平頂帽,冬季的老年僧人多戴披風帽,俗稱「觀音兜」。濟公和尚所戴那種前後起翹狀如元寶的「芙蓉帽」,現在很少有人戴了;另有天冠、寶冠、毗盧冠等「法冠」,一般僧人不能戴,只有大法師在「放焰口」儀式或重大法會上才能戴。
鞋、襪
我國漢地僧人都必須穿鞋、襪,在《救修清規》、《月用軌范》等典籍里都有明確規制。鞋有三種類型:一是芒鞋,用草類織成,又叫草鞋。二是羅漢鞋,用布料做成,鞋面為三片布條縫牢,鞋幫綴留一些方孔。三是僧鞋,用布料做成,鞋面中間有硬梁,全身無孔。羅漢鞋多為灰色、褐色,僧鞋多為黃褐色。襪子為長筒布襪,實際上就是我國漢唐以來布襪的式樣,習稱為羅漢襪。羅漢襪上齊膝蓋,褲管孔在襪內,不但可以冬季禦寒,夏季防範蟲蛇,並且可以庄嚴威儀。襪的顏色以灰色為主。
9. 和尚吃肉嗎(不吃會營養不良哦~!)
現在都講吃素好的嘛!
俺身邊有很多例子,每天吃素也可以過得紅光滿面精神熠熠的
佛家講,吃肉是要殺生的,會曾長「業力」,再者,世人皆知肉食鮮美,常吃肉會有貪欲,故戒肉
補充一下,其實韭菜,大蒜,蔥之類也在葷戒之中,原因是此類吃過後,口中有異味,影響他人
關於:
錯的,信佛佛在心中即可如果只吃素會造成營養不良,缺少維生素的後果
回答者:翡翠披風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11-25 19:29
只能說。。。語了。。。
Amway的營養課講人身要有七大必攝取的營養要素:
1.蛋白質,2.脂肪3.碳水化合物,4.維他命,5.礦物質,6.纖維素,7.水
其中123為能量類營養,1主要從動物上攝取,2大家好像都不太喜歡嘛?
3就是綻粉啊,說是不同的營養,其實做用是相同的,進入人體都會轉為糖類或其他類能量,能量類可以主要從植物上攝取3就可以了,好像中國自古就是如此嘛
而45為微調節類營養,說白了就是吃多了你吸收不了,吃不到呢,你就會渾身不自在,但大多可以通過素類食品攝取到
67其實不算「營養」,但都是必須的要素,幫助身體運行,纖維素完全可以通過植物類攝取,水嘛,沒聽說要戒水的,哈哈
另,近日天干,多飲水對身體好,西方已經提出過「飲水治百病」的理論
可以防治大多的身體不適症,說得通俗點,水就是人體內的搬運工和運輸車
飲水也有學問的,少量多次,每晨一大杯,後每大約兩小時補水一次較好
另:據傳,因隋末少林助秦王李世民平亂,故太宗即位後,崇尚佛教,還訓練僧兵,並特許少林僧人為五葷和尚,即可以不受酒肉之戒。詳見電影少林寺
---源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