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農貿市場為什麼要升級改造
農改超:思維方式的反思
農改超初期,政府把主要困難和資金補貼放在了原有農貿市場的善後清退上,忽略了生鮮超市的市場生存和環境適應能力,對農改超的困難和後續問題估計不足,當諸多現實問題撲面而來時,令各方始料不及,應接不暇;當這一輪熱潮的泡沫逐漸散去,又有些手足無措。把農改超放在現代農產品流通渠道改造的背景之下,我們不難發現農改超思維上的局限性,而這些誤區深刻地影響著農改超的走向和結果:
1、核心目的反思——為什麼要農改超?
筆者曾考察過一些農改超的生鮮超市,有些還是政府扶持的試點項目,生鮮超市賣場無論是商品保鮮、陳列方式、設備配置和管理水平遠遠達不到提供高質量農產品終端銷售的要求,面對這樣農改超,不免令人心存疑慮,什麼是農改超?如何評價農改超的實際效果呢?
「所謂『農改超』,是指通過政府政策的鼓勵支持,引導大型流通企業或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對不適應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居民消費要求的原城市農貿市場,按照超市的經營業態、經營理念對城市農貿市場進行生鮮超市化改造,使其成為經營主體組織化、經營產品標准化、經營方式超市化及服務規范化,以經營生鮮農副產品為主的超市。」(《福建省「農改超」的實踐總結與理論思考》作者陳清)關於農改超的目的,從初期農改超的有關規劃文件可以看到相關描述:一是商貿流通現代化;二是提高菜籃子產品質量為生安全水平,或者是杜絕餐桌污染。
一段時間以來,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政府、業界和消費者關注的焦點問題,而農改超作為農產品流通渠道改造的組成部分,其核心目的越來越清晰地定位於:通過優化、改造農產品流通渠道和流通方式,建立可追溯的農產品質量信息管理體系,最終解決食物安全問題。而對於農貿市場超市化改造,只是達到這個核心目的的方式之一。
無可否認,通過農改超推進了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質量提高,但是在農改超三年的熱潮中,也確有相當部分投資者為了爭取政策扶持,抱著明顯的投機心理;借農改超之名,變相炒賣商業鋪位有之;本末倒置,形似神不似的農改超更不在少數;政府未能制定出有效地農改超准入制度和評價標准,以及後續問題應對措施,對農改超過程中問題未能及時糾正;如果商家的投入和經營成本增加,盈利無望,商家難以為繼;而農改超的農產品質量和衛生水平提升有限,加價不增值,農改超的目的難以體現,消費者很難為這樣的農改超買單。
「本」之迷失,「標」將焉附,失去市場落腳點的農改超就這樣步入了尷尬的窘境。
2、模式反思——什麼是農改超?
就當前農產品的流通形式而言,農改超似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農改超是基於對原有的城市農貿市場進行超市化改造,它是農產品流通渠道改造中的一種形式;而廣義的農改超則是基於農產品流通渠道的全方位改造,它是農產品超市化經營的集合,既包括農改超,農加超,也包括各種果蔬、肉類等農產品專賣店,以及原有連鎖超市生鮮區經營,同時也不排斥通過升級改造,能夠達到農產品安全標準的農貿市場,廣義的農改超是多種模式並存,建立於多元化之上的農產品流通渠道改造。所以應把廣義的農改超進一步理解為現代農產品超市化經營。
從現代農產品營銷渠道的角度來看,多種銷售渠道會同時並存,並由於消費群體的變化,不同的渠道此消彼長,卻很難以一個銷售方式取代另一個銷售方式,即便是在發達國家中,農貿市場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而象廣州黃花肉菜市場和東川路市場,經過改造升級之後的傳統街市(農貿市場),也擁有著可觀的顧客群;而香港傳統街市的質量信息快速反應機制也十分有效,更何況農改超的生鮮超市本身也因時因地存在自我完善的過程,一些城市「農改超」試點大起大伏可清楚說明這一點。
當農改超興起之時,妄言以生鮮超市取代農貿市場,而農改超發展不順利時,又對農產品進入超市經營之路疑問多多,以狹義農改超的嘗試來評判現代農產品流通渠道改造的成敗,視野未免狹隘,觀點也有失偏頗。
從農產品流通的終端模式來看,無論是農改超,還是現代農產品超市化經營都存在著多種橫向經營模式,形式和模式不同,但對農產品經營的衡量標准則是統一的,它包括:
——食品安全管理與控制應該覆蓋食品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鏈的所有方面,並在儲運、加工、銷售過程中確保農產品和食品安全衛生,因此應具備必要的冷鏈和其它軟硬體條件;
——所有產品和原料在流通中保有它們的溯源,在需要情況下,可為有資格的機構提供溯源相關信息。當食品發現存在危害時,可以及時從市場召回,避免流入市場;
——參與農產品流通企業的市場定位和目標消費群體清晰並有利可圖。
3、思維反思——單點思維還是系統思維?
三年農改超實踐,現實令我們逐漸認識到:食品安全問題要從源頭抓起,要從整個農產品和食品供應鏈的多環節入手,齊抓共管;而農改超的成功也需要強大的上游供應鏈的支持。農改超作為整個農產品產業鏈後段零售終端的一部分,如果僅僅寄希望於農改超來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這種單一思維不免顯得有些幼稚。這種思維方式忽視了來自農產品供應鏈上游環節的影響,也正是導致農改超受挫的主因之一。
由於農產品銷售渠道改造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所以我們必須強調思維方式的更新,以系統思維代替過去的單點思維,從農產品大流通系統的角度看待農改超:
首先,農改超需要來自農產品供應鏈上游生產、加工和物流配送等多環節的協調支持;需要農戶、生產基地、批發市場和零售網點的產業規劃與綜合改造;需要政府農業、交通、商業和衛生監督的等部門協調運作;更需要新渠道建設和舊有渠道清理整頓提升並重;
其次,由於農產品經營的質量和保鮮要求的特殊性,農產品經營對冷鏈的依存度較大,缺乏冷鏈為核心的硬體環境,這是目前國內除及時有效的農產品監督監測手段之外欠賬較多的環節,而冷鏈系統建設則絕對不是一般企業能夠獨立承擔的;
第三,作為復雜系統改造的一部分,農改超應是一個漸進的渠道優化過程,如果忽視其復雜性,不考慮其中的綜合配套措施,甚至採用革命式推進手段,則勢必事倍功半。
三、農改超——未來的出路何在?
三年多之後,農改超的泡沫逐漸消散,農改超的話題已成雞肋,但是在中國農產品和食品質量問題日益受到公眾矚目的時候,作為農產品供應鏈的環節之一,農產品流通渠道改造仍然是一個無法迴避的長期課題。
現代農產品流通渠道的發展方向:不是農改超,我們在零售終端環節還有其它選擇嗎?
回顧農改超走過的路,無論是從提高農產品和食品安全保障,或是建立可追溯的農產品信息體系,還是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農改超或是農產品超市化經營的發展方向無疑是正確的。就目前中國的農產品流通渠道而言,改造提升原有農貿市場和農改超是同等重要的兩條道路。問題在於戰略上認識不夠充分,戰術上規劃漏洞百出,所以有必要在反思反省農改超的基礎上,拓寬思路,提高市場認識和運作水平,重新規劃,重振旗鼓。
2004年11月,商務部市場運行調節司副司長徐加愛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04年超市食品安全論壇上說:「要加快「農改超」和「超改連」步伐,提高生鮮食品在便民超市等現代營銷方式中的銷售比重;推行「場廠掛鉤」、「場地掛鉤」,鼓勵質量優、信譽好、品牌知名度高的食品在超市銷售,大力發展安全放心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專櫃。我們將以連鎖食品超市為切入點,力爭用五年左右時間培育出500家綠色市場。」
重新定位參與者的角色:農改超參與者應有更明確的角色分擔
政府
工作原則:應充分認識和把握好政府行政手段和市場運作規律的關系,應有所為,有所不為,切忌越俎代庖,過多的以行政推動代替市場運作,避免捨本逐末。
工作目標: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加強農改超重點環節的投入;強化政府監管職能和力度,建立農產品和食品安全保障體系。
工作重點:加強政府在農產品流通渠道以及零售行業發展的系統研究規劃;
農改超後續發展要有流通環境配套,特別城市農批市場的規范管理,農改超企業的農產品直采直配,要關注農產品流通渠道上下游之間的產業協調,鼓勵發展農產品和食品半成品加工產業;
充分考慮農產品流通渠道的多元化結構,建立農改超企業的登記審核制度,鼓勵有規模有實力的連鎖企業參與,減少投機性以確保實效;
注意農改超的試點和扶持,做好布局規劃引導,避免農改超企業之間過度競爭導致的低成活率;
在農產品加工配送等重點環節,加強政府在難點攻堅上的政策協調和投入。
企業
慎重決策:零售業的門檻低但是經營難度很大,需要較高的行業認識和專業化,因此對於每個農改超的投資者,特別是新跨入零售行業的投資者,應當注意行業風險,慎重決策,切忌盲目跟風;
准確定位:達到衛生安全標準的農產品及其經營方式,其成本會有所提高,目標消費群應以中高端顧客為主,所以農改超企業在消費群定位,超市選址和業態選型等方面要思路清晰;
管理體系:農產品經營由於行情變化快,容易出現損耗,所以在國外超市被形象地比喻為「成本部門」,農產品經營的盈利狀況有賴於嚴謹高效運作的管理體系,建立管理體系是對每個農產品經營企業的挑戰。
消費者
提高消費者健康消費的質量意識,消費者有權獲得清晰的食品質量、構成成份、營養物質含量、營養物質功用以及如何合理均衡膳食等方面的信息。法律法規、標準的修訂與執行應在公開、透明、互動的方式下進行。
未來食品市場的關注焦點:社區建設與農改超發展策略
隨著城市新建社區住宅持續性大量投放市場,農村城鎮化發展方向的確立,龐大的社區消費市場正在逐漸顯現出來,五花八門的社區消費將會不斷層次細分和具體化。而其中白領和中產階級作為消費群體越來越受到關注,他們將是食品安全體系建立最有力的支持者和消費者,在生鮮消費價格上也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農改超應從這個消費階層及其社區尋找市場落腳點,當生鮮超市脫離以低價競爭為手段的市場定位,具有品質保證的食品和農產品才會擁有能夠生存的市場空間。
http://www.ad-ren.com/forum/archive/index.php?t-22748.html
http://www.fstjj.gov.cn/fsnyjout/Web/Article/2005/04/13/0804001637C88922.aspx
請參考!
② 什麼是「八大支柱產業」
1、石油化工產業
重點方向:石油化工產業重點向石化產業集群、精細化工材料、化工與精細化工、石油儲備基地等4個方向發展。形成原油、石油煉制、清潔油品、潤滑油產業鏈;有機原料、合成材料產業鏈;特種纖維產業鏈等一批產業鏈。
2、 有色冶金產業
重點方向:有色冶金產業重點向鋁冶煉及加工產業、碳素及加工產業、鐵合金及加工產業、鋼及鋼材產業等4個方向發展。形成煤炭開采、發電、電解鋁產業鏈;煉鐵、煉鋼、鋼材、鋼板產業鏈;電解鋁、鋁合金板帶箔材、汽車輪轂產業鏈等一批產業鏈。
3、 裝備製造產業
重點方向:裝備製造業重點向風電裝備產業、汽車及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石化裝備集群、自動化信息產業集群、專用設備產業集群等5個方向發展。形成風力電機、塔架、風電葉片、風電零部件生產及成套設備產業鏈;零部件配套、整車研發、生產、工程機械、汽車產業鏈等一批產業鏈。
4、 能源和新能源產業
重點方向:重點向生物能源、水電產業、火電及煤綜合利用、熱電聯產、太陽能光伏光熱產業、核電等6個方向發展。形成生物質發電、生物質液體燃料和生物能源生產產業鏈;水電開發、電網建設、熱電聯產、智能電網產業鏈;核能供熱技術推廣、成套設備製造和配套產品生產一體化產業鏈等一批產業鏈。
5、 戰略性新興產業
重點方向:重點向信息技術產業、生物醫葯產業、新材料產業、航空航天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等5個方向發展。形成網路設備、系統集成等信息網路產業鏈;人用疫苗、治療用生物製品產業鏈;航空航天技術研究中心、研發、設計、飛控儀器航空航天產業鏈等一批產業鏈。
6、 特色農產品深加工產業
重點方向:重點向農副產品精深加工、農產品現代物流、現代創意農業、特色種植業、特色養殖業等5個方向發展。形成玫瑰、百合種植、初加工、深加工產業鏈;休閑、觀光等現代創意農業產業鏈;紅鱒魚、奶牛養殖、初加工、深加工等一批產業鏈。
7、 現代服務業
重點方向:重點向改造提升商貿服務業、現代物流業、金融服務業、新型服務業、面向民生的公用服務業、大眾服務業等6個方向發展。通過加快改造和提升批發業、零售業、餐飲業、賓館業等傳統服務業,改造提升倉儲、配送業等工作重點,形成現代服務業的各個產業鏈。
8、 文化旅遊產業
重點方向:重點向打造標志性旅遊節會品牌、黃河文化旅遊、絲路文化、民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產業等6個方向發展。通過整合全市旅遊節會資源,打造聞名全國的黃河文化旅遊品牌和沿黃經濟帶;大力發展傳媒、出版、演藝、策劃等文化產業,形成文化旅遊業的各個產業鏈。
③ 貴州省的「三塊長板」和「三塊短板」分別是什麼
三塊長板:大數據、大旅遊、大生態;三塊短板:基礎設施、教育醫療、脫貧攻堅。
2018年,貴州省與大數據相關的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比上年增長49.7%,與大旅遊相關的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投資分別增長24.5%和29.7%,與大生態相關的生態環保產業投資增長26.3%……這些數據背後,是貴州投資聚焦大數據、大旅遊、大生態「三塊長板」和基礎設施、教育醫療、脫貧攻堅「三塊短板」,提升發展後勁最直接的反映。
(3)推動批發零售業改造提升擴展閱讀:
貴州以建設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為載體,全面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截至2019年,共引進國家部委、行業及標志性企業各類數據資源45個,三大電信運營企業貴安新區數據中心正式商用,華為數據中心、騰訊數據中心等龍頭企業數據中心落戶貴州。
同時,貴州通過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增加森林植被,全省重要水源地15度至25度坡耕地主要營造茶葉、花卉苗木和精品水果,25度以上坡耕地主要營造木本糧油和木本中葯材等經果林,並加大自然的修復和保護投入。
貴州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貴州基礎設施投資比上年增長15.8%,脫貧攻堅移民搬遷項目投資比上年增長59.9%。
近年來,各類投資有效提升了貴州省的經濟發展後勁。據初步核算,2018年貴州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4806.45億元,比上年增長9.1%,增速高於全國2.5個百分點,連續8年位居全國前列。
④ 農產品零售市場為什麼會向超市、連鎖、配送方向發展
首先是保證了農產品的銷路同時也就保住了農民的收入,其次將農民盲目種植改為訂單種植,再次是降低了企業的成本。
⑤ 食品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地位和意義
一、發展基礎和發展環境
(一)發展基礎
「十五」期間,我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深化改革和結構調整為動力,持續推進「工業強市、民資外資富市、科教興市、環境優市」戰略,團結拼搏,戰勝了非典疫情和百年一遇的洪水、台風等重大自然災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外貿出口和招商引資力度,發展擴大消費市場,三大需求穩步增長,經濟發展呈現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結構優化、後勁增強」的特點。以人為本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推動城鄉生產生活環境優化美化,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績,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和「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成功創建「廣東省文明城市」。經過5年的發展,全市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城鄉面貌出現可喜變化,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進展。這些成就,標志著我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階段,為「十一五」時期更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經濟實力不斷壯大。
2005年全市生產總值達802.16億元,比2000年增長65.2%。「十五」時期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58%。第一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6%,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5%。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十五」時期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6.91%,比「十五」計劃年均增長11%的目標提高5.91個百分點。農村經濟較快發展,鎮級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7%以上。
2、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協調發展基礎得到加強。
「十五」期間,三次產業比重由13.8∶46.6∶39.6轉變為9.9:49.6:40.5,第二產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增強。工業產業結構呈高級化趨勢,輕重工業的比例由67∶33調整為58∶42。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25.5%。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加快,打造出10個國家級產業基地。第三產業發展良好,在傳統服務業發展壯大的同時,以信息服務業、房地產和旅遊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迅速發展。農業現代化水平提高,新增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名牌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基地。
3、投資需求平穩增長,基礎設施建設成績顯著。
「十五」時期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6.8%。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一批重大項目建成並發揮效益。能源建設速度加快,2005年全市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26萬千瓦,110KV及以上變電站107座,電力供應能力不斷增強。交通設施日臻完善,2005年全市公路密度達到71.6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里程達到330公里,成為全省擁有高速公路通車里程最長的地級市。港口航道建設與開發良好,水運優勢日益明顯,啟動川島深水港總體規劃。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得到提高。通信基礎設施發展迅速,2005年全市固定電話用戶達到134萬戶,行動電話用戶達到297.93萬戶。
4、經濟國際化上新水平,內源型經濟取得長足進步。
外貿出口快速增長,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十五」時期全市外貿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5.1%。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強,投資環境進一步優化。「十五」期間,實際利用外資36億美元,新增80多個超千萬美元的大型項目。對內需求穩步增長,「十五」時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1.8%。民營經濟迅速崛起,成為經濟發展重要力量。
5、各項社會事業實現新發展,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新成就。
十項民心工程穩步推進。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公共衛生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衛生執法監督體系及醫療救治體系等三大體系建設不斷加強。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市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9.17萬人,覆蓋率71.27%。基本建立起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全面發展的社保體系。教育事業有新發展,創建了江門職業技術學院,完成中小學布局調整405所,改造老區、山區學校81所,現有省一級中小學、幼兒園共77所,江門一中新校區建成啟用,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取得成效,595所學校接入江門市基礎教育信息網。文化名市建設全面啟動,成功舉辦首屆華人嘉年華活動。大力推進全民健身活動,計生人口工作得到加強,200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3.66‰,期望壽命達到74.93歲。殘疾人事業得到發展,建成殘疾綜合服務中心。
6、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城鄉人居環境不斷優化。
「十五」時期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達到15030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5366元,年均增長分別為9.8%和3.9%。2005年我市城鄉儲蓄存款余額851.93億元,比2000年增加368億元。扶貧工作取得新成效,「十五」時期全市有264條集體年純收入3萬元以下的村實現了脫貧。治安環境不斷優化,社區建設進一步加強,建成240多個「星光老年之家」。城鄉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市區飲用水源符合國家飲用水源衛生標准;空氣環境質量總體上保持國家二級標准水平;城市區域環境雜訊為55分貝,優於國家標准。
7、政府管理創新邁出新步伐,體制改革成效明顯。
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的部署,全面完成上一階段行政機構改革。探索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取得成效,率先對社會投資項目實行登記備案制。政府部門導入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提高行政服務效率和水平。穩步推進行政區劃調整,基本理順市轄區的管理體制。國企改革得到深化,新型國資管理體制初步形成。農村稅費改革成效顯著,糧食流通體制和糧食國企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財政、衛生、文化、體育事業改革工作順利進行。
8、民主法治工作有新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有新進展。
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規范各類行政執法活動,城市綜合執法體系建設有了新提高,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得到加強。基層民主進一步擴大,村民居民自治工作扎實開展。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和工商聯等人民團體作用,加強媒體宣傳,多層次開展精神文明活動,思想道德文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二)發展環境
「十一五」時期,我市既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有利我市經濟社會加快發展。
1、發展的機遇
從國內外環境看,我市的發展面臨著難得的機遇: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增強,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加快,為我市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和提高利用外資水平,發展新興產業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國政局安定,國民經濟發展進入新一輪上升期,並保持比較穩定的發展態勢,為我市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國內環境。大珠三角合作和泛珠三角經濟協作進一步深化,有利於我市進一步拓寬合作和發展空間。港珠澳大橋、廣珠鐵路和珠三角城際快速軌道的興建,江中、江肇、江珠高速公路的上馬和通車,銀洲湖和川島深水港的開發,為我市加快發展提供了資源和地緣優勢。
從我市自身來看,經濟社會發展具備較多有利條件:一是我市已形成了較好的產業基礎,綜合實力得到加強。較多工業產業集群的涌現,有利於工業結構的優化,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和新興支柱產業的形成,促進物流業的較快發展。二是我市前一階段對可持續發展的自覺探索與實踐,優化了投資環境,為今後發展贏得了較大的環境與土地資源利用空間,有利於在經濟增長方式持續轉變過程中,推進工業適度重型化和深度輕型化發展模式,增加對內外資源的吸引力。三是隨著鐵路、公路、航道建設的進一步展開和完善,有利於生產要素在我市的集聚和流動,並為我市開發利用豐富的海洋和岸線資源提供條件。四是我市市場化程度較高,社會穩定,秩序良好,有利於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2、面臨的挑戰
從國內外環境看,國際新貿易保護主義和貿易摩擦不斷增多,使對外依存度較高的我市經濟受影響的可能性增大。國際市場資源性產品價格仍將處於高位,特別是短期內造成油價攀升的因素不會很快消除。同時,國內電、煤、天然氣等資源產品價格逐步市場化,將直接導致資源價格上漲,預計「十一五」期間我省煤炭等原材料的調運依然緊張,這對要求能源及原材料大幅增加支撐大發展的我市將會產生一定的制約。周邊國家和地區、國內及珠三角各城市競相發展,將使我市在人才、市場、資本、技術、資源和重大項目引進等方面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和挑戰。隨著WTO過渡期的結束,國際市場國內化和國內市場國際化的關系更為緊密,我市將面臨發達國家和地區在經濟科技整體優勢方面的更大壓力。
從我市的現狀看,經濟社會環境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深層次問題。一是我市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不高,產品附加值較低,高新技術產業比重偏低。二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優化進展不快,產業素質不高、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產業競爭力不強等問題比較突出。三是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高,高新科技龍頭企業不多、規模偏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品牌少,專利申請和授權總量與質量相對偏低,高層次人才和技術工人短缺。四是區域發展不協調,城鄉之間、各市(區)之間發展不平衡。五是投資需求相對不足,產業鏈較短,項目帶動效益力度不夠。六是和諧江門建設亟須推進,就業、社保、教育、公共衛生、社會治安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
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們必須認清形勢,搶抓機遇,應對挑戰,開拓創新,認真解決長期積累的突出矛盾,突破瓶頸制約和體制障礙,立足科學發展,著力自主創新,完善體制機制,促進社會和諧,奮力開創我市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二、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抓好發展第一要務,繼續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民資外資富市、科教興市、環境優市四大發展戰略,大力優化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努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增強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把科學發展觀貫穿於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貫穿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各個領域,貫穿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各個階段,貫穿於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過程。
1、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握我市發展的資源承受力和環境容載力,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堅持節約資源和科學開發的原則,著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率先發展、協調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2、必須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區域和企業綜合競爭實力。
深入實施科教興市戰略,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構築自主創新平台,建立健全自主創新機制,推動產學研結合和科技成果轉化,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江門。
3、必須大力促進內外源經濟共同發展,增強國內外市場競爭力。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新形勢下,順應國內經濟國際化與國際經濟國內化的發展潮流,立足我市經濟基礎,發揮區位優勢,深入實施外資民資富市戰略,擴大對外開放,抓住國內外發達地區新一輪產業重組和產業轉移的機遇,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促進我市內外源經濟共同發展。
4、必須積極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
以全局的眼光謀劃我市城鄉區域發展格局,打破行政區劃限制,調整優化城鄉區域空間結構。統籌城鄉規劃和產業布局,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加快以中心鎮和專業鎮為核心的鎮域經濟發展,加大農村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投資,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
5、必須加快建設綠色江門,為實現生態城市目標打下良好基礎。
深入實施環境優市戰略,堅持〃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原則,在工業強市和產業選擇的過程中,建立起可持續發展決策、監督機制,營造宜居宜商環境。鞏固提高「全國環保模範城市」的成果,爭取早日實現「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和「全國生態城市」目標。
6、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讓改革開放成果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
要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從解決關繫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入手,更加重視社會發展和進步,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更加註重社會公平、民主法制,協調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構建和諧江門,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打下堅實的社會基礎。
(三)發展目標
「十一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的基礎上,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以上,2010年人均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富民強市、文化名市、和諧江門建設取得新發展。
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3%以上。
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經濟結構更趨合理,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產業和區域競爭力明顯增強,創新型江門建設取得新突破。2010年,三次產業比例達到6∶53∶41;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5%以上;信息化綜合指數達到80%。
建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格局,開放型經濟達到新水平。充分利用我市區域優勢和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基礎,進一步完善軟硬基礎設施,營造更為有利的環境,在國際新一輪產業重組和轉移的機遇中擴大對外開放;充分利用CEPA的實施,在產業、物流、運輸等方面加強與港澳合作;在推進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中進一步發揮我市作為珠三角與粵西和西南各省區的中轉站作用。「十一五」時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2%以上。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素質普遍提高。科技、文化、衛生、醫療、體育、教育等事業全面發展。全民科技創新意識進一步增強。構建覆蓋面廣、惠及全民的城鄉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網路。多元化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初步建立。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和初中毛入學率保持100%;大力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創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5%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進一步辦好五邑大學和各大中專院校,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5%,2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5年;加快教育強鎮、強縣(縣級市、區)創建步伐,2009年實現教育強市目標。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環境綜合指標達到85分,城鎮居民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2平方米以上,為創建「全國生態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礎。
就業形勢保持穩定,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寬裕型小康水平。2010年,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全市城鎮化水平達到65%,非農就業比重達到35%,社會保險綜合參保率達到9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分別達7%和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38‰以內,平均每千人口擁有醫生數為2人,期望壽命達到75.5歲。
精神文明與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進展,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狀況進一步好轉,地方安全執法體系及應急救援體系不斷健全,重大事故和職業危害得到有效控制。現代文化氛圍基本形成,法治觀念明顯增強,全民素質和文明程度明顯提高,基本形成文明法治、穩定和諧、寬容誠信的社會環境。
三、主要任務
(一)產業優化工程
1、優化結構,壯大規模,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
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行增量優選帶動存量優化、適度重型化與深度輕型化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改造提升現有支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主導產業,積極扶植未來戰略產業,實現製造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和綜合競爭力的有效提升,使工業成為我市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和支撐力,促進現代服務業相應發展。
努力把摩托車及零配件、造紙等產業提升為國內乃至世界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產業。進一步加大摩托車及零配件技術研發能力的培育,重視行業內的技術研發合作,建立區域性的行業技術研發中心。以信息化和現代物流為依託,構建「摩托城」銷售中心,提升區域的行業特質,加大行業內的產業聚集程度。造紙業重點發展中高檔產品,嚴格控制制漿比例,強化綠色造紙。在銀洲湖紙業基地建設過程中,注意引導各類造紙企業和配套產業向紙業基地的合理聚集。大力推廣工業園區熱電水冷聯供模式,努力實現企業廢物的綜合利用和園區工業用水的循環使用。
積極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全面提高紡織、金屬製品、食品、家電、建材等產業的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發展以石化產品為原材料的化纖紡織品,實施「大化纖」生產格局,重點開發差別化和功能性纖維、彈性織物、功能面料等新型紡織面料,推動滌綸直紡長絲、高強聚酯切片和錦綸6干切片等產品上規模,建成全國重要的化纖紡織生產基地。優化金屬製品產業,鼓勵發展不銹鋼製品、水龍頭、五金衛浴等重點產品。食品工業的發展以鞏固傳統產品、發展新型產品並舉為原則,推動食品工業體系的壯大升級,在保持現有醬料、餅干、糖果等優勢產品生產基礎上,重點發展特色食品、綠色食品、功能保健食品,延長農產品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打造江門品牌的綠色食品。以家電產品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為重點,提高技術產品比重,重點發展綠色智能家用電器,開發新型、高科技含量的特種家電產品,向數字化、網路技術應用等方向發展,同時做大做強知名品牌企業集團,提高我市家電產品產業競爭力。建材製造業重點發展高檔建築裝飾材料和新型包裝材料,開發具有特殊功能的平板玻璃、塗料和水泥產品。
重點培育對經濟增長帶動作用強的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新技術產業。加快電子信息工業結構調整步伐,以計算機外部設備、電子元器件等為重點和突破口,在強化現有優勢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的基礎上,重點打造汽車電子產業鏈。擴大化學原料葯品生產規模,大力推進中葯開發生產,加速發展精密醫療器械產品,積極介入基因工程領域,鞏固酶工程和發酵工程優勢,發展飼料酶、纖維素酶、酵母深加工產品和海洋生物製品。重點發展包括納米新材料、磁性工業材料、電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先進復合材料、生態環境材料、新型建築及化工新材料等。積極開發利用太陽能、生物質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結合電廠建設,把能源產業發展成為支柱產業之一。
以大規模引進為主,大力培育和加快發展石化工業、裝備製造、鋼鐵加工、汽車零配件、精細化工、精密製造等產業,逐步形成新的支柱產業群。調整優化工業產業布局,加快發展臨港工業,打造沿海石化、鋼鐵、造船產業基地。抓好崖門口石化產業基地的規劃與建設工作。充分發揮我市沿海深水港優勢,承接周邊地區提供的石化原料生產石化中下游產品,延伸石化產業鏈條,發展精細化工產品。加快發展機械製造業,利用我市機械製造業在廣東省的比較優勢,向高精度、高效率的精密製造業發展,並大力推進裝備工業發展,使機械裝備工業成為我市的新興主導產業。發展鋼鐵的下游產品加工,培育短流程的鋼鐵工業,充分藉助現代物流業的優勢,發揮鋼鐵產業與機械裝備業、汽車零配件等產業的聯動效應。充分利用現有摩托車產業的技術、人才優勢,用錯位發展理念培育汽車零配件行業。
積極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產業,建設海洋經濟大市。從廣度和深度兩個方面拓展我市的海洋產業,形成以海洋漁業、臨海工業、海洋運輸業、濱海旅遊業、海洋葯業、海洋食品業等為主體的產業群,重點發展海產品深加工產業。同時,要加強海洋資源環境保護,有效保護魚類資源,實現生態平衡和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調整優化服務業結構,促進現代服務業快速協調發展。
繼續壯大旅遊、交通運輸、批發零售等在我市具有比較優勢的服務業。充分利用我市豐富的旅遊資源,重點開拓溫泉、海洋、碉樓等品牌,完善旅遊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旅遊服務體系,爭創「中國最佳旅遊度假休閑城市」。2010年,初步建立起能力充分、組織協調、運行高效、管理上乘、服務優質、安全環保的公路水路運輸系統,與其他運輸方式共同構築布局基本協調和通暢的現代綜合運輸體系。大力發展現代流通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加快連鎖經營從傳統零售業、餐飲業向服務業的多領域滲透;鼓勵發展社區超市、折扣店、便利店、社區型購物中心等新業態;高起點、高標准建立和完善摩托車及零配件、五金製品、水暖衛浴等工業品市場以及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大力發展物流、商務和會展等生產服務業。充分利用我市沿路、沿湖、沿江、沿海的交通優勢,建立物流中心,發展物流產業。大力支持大型連鎖企業、代理批發企業、第三方物流和大型工業企業建設物流配送中心;結合我市實際,規劃發展物流倉儲基地,以第三方物流為突破口,努力構建珠三角西部重要物流基地。大力發展法律、會計、審計、稅務、咨詢、評估、廣告、策劃、調查、就業和勞務中介、經紀代理等商務服務,積極引進、培育一批能承接國際業務的優秀中介機構。加快發展具有產業和區域特色的會展業,打造和培育更多的專業會展品牌。
培育信息、金融和科技等新興服務業,積極創建國家信息化示範城市。加速信息技術向國民經濟各領域的輻射和滲透,構建現代信息服務體系和電子商務環境。加快發展金融保險業,完善地方金融體系,積極引進境內外銀行到我市設立分支機構。面向高新技術產業、優勢產業和縣(市、區)特色經濟,建設專業孵化器、生產力促進中心和公共科技信息平台。
鞏固提升居民服務和餐飲等生活服務業。建立現代社區服務體系,通過社會招標方式,把物業管理、文化娛樂、康樂保健、購物餐飲等社區服務交由各類社會服務機構承辦;引導醫療、金融、保險和商業等服務企業進入社區設點,健全社區服務網路,加強社區服務信息網路建設。
深化服務業體制改革,促進服務業市場化。加快建立服務業分類管理體制,以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為方向,建立公平、透明、規范、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推進服務業標准化和規范化建設,提高服務業管理水平,加強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導向,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現代服務業。
引導城鄉居民樹立新的消費觀念。促進個人服務消費由自給型向社會型轉變,消費方式由自我積累型向信用支持型轉變。引導居民擴大在住房、汽車、信息、旅遊、休閑、教育、體育健身等領域的消費,積極開拓農村市場,努力擴大農村消費。
3、打造產業特色經濟,與產業調整優化有機結合。
發揮產業集聚和企業集群優勢,從整合要素、共享資源、節約成本、加強環保的要求出發,以產業特別是支柱產業為龍頭,擴大並完善原有產業園區。及時調整粗放式園區發展思路,建設若干個規模大、基礎設施配套水平高、生活設施完善、綜合服務質量好、對外來投資者吸引力強的工業集中發展區;有條件的要建成帶動性強、集中度高、競爭力強的新興工業城,促進招商引資實現質的飛躍。加快推進市高新區、銀洲湖開發區、江沙工業走廊、廣海灣開發區的建設,全面提升產業集聚的規模與質量。集中有限的財政資金作為工業載體建設的引導,大力吸引外資民資參與開發。統籌發展專業鎮與園區經濟,從節約有限資源和建立節約型社會的高度,把專業鎮經濟發展與產業園區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好專業鎮和產業園區的規劃與建設。
4、大力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動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
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大力發展信息產品製造業,培育發展軟體業,加速發展信息服務業,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引進和發展信息技術含量高的新興產業,以信息技術應用為核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信息人才培養與集聚,努力營造信息化發展環境。以信息化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管理創新,提高政府執政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全面推進電子政務、電子商務、企業信息化、農業信息化、社會信息化、文件檔案信息化的發展,把我市建設為「國家信息化示範城市」。
(二)自主創新工程
1、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強重點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堅持原始性創新、集成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的原則,大力促進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鼓勵原始性創新,高度重視關鍵高新技術原始性發明的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推進產業技術跨越式發展;強化集成創新,使各種相關技術有機融合,逐步形成一批帶動性強、關聯度大、優勢資源集成度高的產品和產業,提升我市產業競爭力;加強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促進消化、吸收與再創新的協調引導,形成更多的外圍專利,促進外源技術內源化。堅持支柱和基礎產業優先、核心和關鍵技術優先的原則,抓好高新技術產業的自主創新,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重點鼓勵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葯、先進製造業、新材料等領域,研發更多達
⑥ 唐百集團屬於什麼性質
唐百集團是唐山百貨大樓的簡稱,屬於國營企業
唐山百貨大樓集團是河北商貿龍型企業,始建於1984年,2002年3月完成產權制度改革,成為大多數職工持股的股份制企業。集團下設10個分公司,8個子公司,2個專業總公司,1個物流公司。 經營面積30萬平方米,經營25萬種商品,企業總資產12億元。2009年實現銷售40億元,同比增長25%。
集團簡介
自2000年開始,企業不斷拓寬經營領域,加快發展步伐,由單一零售業態發展成為集高端百貨、大眾百貨、大型綜合超市、電器專業連鎖等多業態、大規模的經營格局。2000年利用被兼並企業的閑置資產興建了以超市、百貨綜合經營為主的八方購物廣場;2003年改建了原唐山百貨公司一號樓,組建了以大眾品牌、百姓價位為特色的東方購物廣場;2004年對原唐山市新區商業大廈進行了擴建裝修,組建了適合縣域消費特色的北方購物廣場;2005年組建了電器總公司,實施統購分銷、專業連鎖的經營模
唐山百貨大樓
式,以占市區家電市場60%市場份額,確立了唐山家電市場的強勢地位;2007年投資開發了3.7萬平方米的鳳凰購物廣場,被省商業聯合會授予「河北高端精品第一
店」。2008年又分別以合資控股的方式組建了志方購物有限責任公司,成為開平區規模最大的零售商場;以租賃的形式開發了人民購物廣場,2009年完成超級商場及八方四層擴建改造工程,新開辦了企新購物廣場、南湖購物廣場兩大萬米以上賣場,新增營業面積7萬㎡。完成了市區的戰略布局。目前,集團公司形成了西有八方、鳳凰,東有東購、企購、志方,北有北購、人民,南有南湖購物,中有條式樓和超級商場,商業網路遍布全市的經營格局,整合了唐山商業的半壁江山。
企業的強勢發展,推動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步提升,連續十幾年保持全國零售百強企業,2006年被省政府命名為商貿龍型企業。連續十幾年保持了省市級文明單位稱號,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模範職工之家」、「中國商業名牌企業」等國家、省、市級榮譽稱號幾百項。
2董事長簡介
唐山百貨大樓集團董事長、總裁兼黨委書記解仁義,中共黨員,高級職業經理人,現任,唐山市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副會長。 他自1993年擔任企業黨政主要領導以來,把全部身心投入到企業的改革與發展中,連續兼並11個虧損企業,接收了4000多名員工,承擔了兩個多億的負債。在他的領導下,通過大刀闊斧的資源整合,改造提升傳統百貨業態,實施品牌化經營,引入現代主流業態,著力發展大規模、多業態、綜合經營的運營模式,不僅逐步扭轉了被兼並企業的虧損局面,而且妥善安置了所有被兼並企業幾千名員工再就業,為維護社會穩定做出了突出貢獻。2002年企業成功實現了產權制度改革。改制七年來,企業經濟效益連年大幅攀升,連續多年銷售、利潤、利稅三項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貿易系統名列前茅,企業由一個單體經營的普通商場發展成為擁有12個萬米以上大賣場,營業面積40萬平米,集百貨、超市、電器、餐飲於一體的大型商貿集團,連續十幾年穩居全國零售百強企業之列,成為唐山乃至河北省商貿企業的龍頭。 2009年實現銷售40億元,上繳國家稅金和企業實現利潤雙雙突破億元大關。企業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貿易系統先進集體等幾百項榮譽稱號。解仁義本人也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商業服務業十大傑出人物等多項榮譽稱號。曾連續當選第九屆、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3董事長致辭
唐百大集團歷經二十多年的創業發展,以勃勃雄姿屹立在鳳凰城,成為唐山乃至河北商貿的龍頭和旗幟。輝煌的發展歷史,映照出唐百人自強不息的閃光足跡,展示了商海弄潮的風采,升華了「團結、嚴謹、創新、奮進」的企業精神。
歷史開新元,任重而道遠。我們將牢牢把握「抓創新機遇,實現新跨越,推進大發展」這個永恆主題,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駕馭市場能力和科學發展能力。在塑造現代企業形象,爭創全國一流名店的征程上,堅持文明經商、誠信經營,以良好的商德、商譽取信於消費者,取信於供應商。繼續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充分發揮規模大、功能全、信譽好、實力強的優勢,傾力創造品牌經營特色,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和企業發展後勁。不斷推進管理機制的創新,創造和諧經營環境,把唐百大集團建成外有競爭力,內有凝聚力,充滿活力的現代化企業。熱忱歡迎各界朋友與我們精誠合作,共闖市場,實現雙贏。
4所獲榮譽
25年來我們獲得過400多項獎杯獎牌獎勵
所獲榮譽
國家級獎勵(部分)
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中國零售業百強企業
中國商業名牌企業
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全國模範職工之家
全國商業服務業先進企業
商業文化建設貢獻獎
全國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
省級獎勵(部分)
河北省百強企業
河北省文明單位
河北省誠信示範單位
河北省消費者信得過單位
河北省誠信企業
河北省最具競爭力企業
引領文明服務奧運示範單位
河北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
5企業文化
企業精神: 團結、嚴謹、創新、奮進
企業理念: 顧客滿意是我們永恆的追求
6發展戰略
持續穩健的發展能力使唐百大集團不斷急積蓄做大做強的能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掌握了生存和發展的主動權。 到2013年,銷售目標100億元,門店50個,資產達到20億元。
7唐山百貨大樓集團子(總)公司編輯
八方購物廣場
鳳凰購物廣場
人民購物廣場
啟新購物廣場
東方購物廣場
志明購物廣場
南湖購物廣場
超級商場
電器總公司
鍾表總公司
銀河物流公司
財盛典當行
林西購物廣場
8唐山百貨大樓集團分公司
百貨分公司
休閑分公司
女裝分公司
男裝分公司
鞋帽分公司
食品分公司
羽絨分公司
黃金分公司
針紡分公司
百貨批發公司
⑦ 杜錦陽和物流園區
四季詩
年年歲歲有四季,
春夏秋冬相交替。
春天溫暖百花艷,
夏日秀美好河山。
金秋碩果香九天,
冬季梅花報嚴寒。
春
桃李花開化嚴寒
鳥語花香春在還
枯草根底潤春雨
萬木復甦嫩芽青
夏
烈日似火當頭照
乾熱難耐汗珠飄
忽見烏雲南天起
暴雨傾注涼意還
秋
金秋十月果飄香
收獲季節萬人忙
五穀似金堆滿倉
國民共富奔小康
冬
雪花紛飛舞滿天
高山峻嶺白地毯
北國風光青松勁
如此畫卷難收藏
寶安現代服務業規劃(修訂2006.11.6)
「十一五」期間,是我國服務業走向全面對外開放的時期,是寶安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城區奠定基礎的關鍵時期,更是寶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的良好時機,特製定《寶安區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綱要(2006-2010年)》,以指導寶安區現代服務業的穩健推進。
一、發展基礎與環境
(一)發展成就與基礎
1、服務業穩步發展,已具較大規模
隨著寶安城市化的加速發展,「十五」期間,寶安區服務業(第三產業)增加值翻了一翻多,2005年全區服務業增加值已達到了447.50億元。總體規模在全市六個區中僅次於福田區,位列第二名,比2000年的219.02億元增加了228.48億元,年均增速高達15.36%,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了38.46%。服務業內部一些主要行業也已達到了較大規模,其中,商業飲食業為135.21億元,房地產業為124.68億元,運輸郵電業增加值為71.64億元,金融保險業為16.16億元,其它服務業增加值為99.81億元。
2、服務業的發展與全市的差距在縮小
「十五」期間,寶安服務業在全市服務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差距正在逐漸縮小。首先,寶安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深圳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呈大幅增長趨勢,1999年這一比重為11.5%,2002年為13.9%,2005年為19.82%,6年提高了8.32個百分點。其次,寶安區服務業增加值占深圳市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由1999年的10.32%,2002年14.63%,增長到2005年的19.15%,6年提高了8.83個百分點。
3、新興行業快速崛起,服務業現代化水平提高
「十五」期間,寶安服務業增加值所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從2000年的36.47%到2005年只增加了不到2 個百分點,但整個服務業發展質量有了重大突破。在2000年以前寶安沒有一家現代化大型百貨商場和大型超市,而現在每個街道都有現代化大型超市或購物中心,甚至許多街道還出現了現代化鏈鎖經營方式的商業網點和配送中心。區內布局的機場物流園區、大鏟灣物流園區和觀瀾物流園區等大型設施在「十五」期間都完成了規劃,多數已啟動建設。一批新興服務業正在穩步成長,如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對寶安地方稅收的貢獻由2001年的2.126億元,增長到了2005年的5.796億元,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由2001年的1.27億元,增長到了2005年的3.72億元,房地產業由2001年的1.58億元增長到了2005年的7.54億元,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由2001年的3451萬元增長到了2005年的6567萬元。
4、已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是地方經濟的主要貢獻部門
據經濟普查,2004年末寶安區服務業的就業人員達45.5萬人,占普查就業人員總數的23.8%。其中,批發和零售業3.1萬人,佔2.1%;住宿和餐飲業,1.8萬人,佔1.2%,房地產業2.7萬人,佔1.8%;租賃和商務服務業2.7萬人,佔1.8%;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2.046萬人,佔1.3%,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2.4982萬人,佔1.6%。服務業是寶安區個體經營者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主要部門,全區服務業中個體經營戶達96693戶,佔全普查個體經營戶總數的92.74%。2005年全區一般預算地方財政收入是50.84億元,而全區服務業的地方稅收額已高達24.75億元,其規模接近區一般預算地方財政收入的一半。
5、發展的空間布局相對集中,有利於集聚效益的提高
寶安服務業的空間布局呈現相對集中的趨勢,國內外大商家、公司總部或分公司總部主要向中心城區聚集。「十五」期間先後有萬佳、新一佳、天虹、沃爾瑪、人人樂等大型商家入住寶城區一帶,近期家樂福又在新安和西鄉兩個街道分別開了一家分店。2005年,新安、西鄉兩個街道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共計達124.18億元,佔全區的44%;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74.98億元,佔全區服務業增加值的39.10%。全區僅這兩個街道的服務業增加值超過了其工業增加值,其中新安街道的服務業增加值達到了106.69億元,超過其工業增加值的2倍。寶城一帶已經發展成為寶安區服務業最集中的區域。
(二)發展機遇與有利因素
1、宏觀環境轉好。近年來,全球服務貿易增長遠高於全球實物貿易增長,全球經濟競爭的焦點逐漸轉向服務業,引發了國際服務產業的大規模轉移,引發了新一輪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的調整,成為經濟全球一體化的一個新特徵。寶安過去在承接全球製造業轉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工業化極大地促進了城市化發展。但寶安服務業的發展在全市范圍內的排名靠後,其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遠低於羅湖、福田、鹽田三個區,與龍崗和南山兩區相當。發展相對滯後的服務業明顯制約了寶安製造業檔次和水平的提升,寶安有必要牢牢抓住國際服務業轉移的機遇,使轄區內服務業的發展登上一個新的台階。
在「十一五」時期,我國為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際競爭力,保持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應對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進行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把發展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地位。這為寶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
2、區域經濟合作與政策環境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大好機遇。隨著2004年6月《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在中國加入WTO過渡期結束後,隨著CEPA的深入實施,經濟體制改革與對外開放力度必然加大,大珠三角地區合作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將進入新的階段,這為寶安發展現代服務業提供了良好的成長空間,有利於寶安加大對香港服務業的招商力度,加強在商貿、物流、商務服務、信息中介服務等方面的合作,加速寶安服務業的發展和結構優化升級。
3、珠三角為製造業配套的產業供應鏈的形成有利於寶安現代服務業發展。當前,以生產企業開展自營出口,全球或區域采購中心紛紛在珠三角地區落戶的發展態勢,客觀上對珠三角地區業已成熟的兩頭在外的外向型經濟形成一定沖擊,迫切要求對作為世界工廠或全球製造基地的珠三角生產供應鏈進行整合與創新,按照整個供應鏈減少成本和提高效率的需要來構造區域內的新型產業鏈,培育和構造為區域內生產鏈提供生產性配套的現代服務業。這說明包括寶安在內的珠三角地區客觀上已經出現為產業升級提供完善供應鏈支持的產業發展趨勢。這為寶安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了現實需求和強大動力。
4、深圳特區內外一體化發展的大趨勢是寶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有利因素。「十一五」期間,在特區內外一體化發展的背景下,特區內外發展的二元化結構將迅速縮小,在城市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管理體制,產業發展,人口發展,社會發展以及空間布局等方面將形成分工明確、統一、協調的一體化發展格局。這對處於特區外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的寶安提供了一個很好發展機遇,將極大地改善特區外服務業發展的軟硬環境,更有利於服務業高級人才在寶安安心工作。
5、城市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了經濟基礎和有利條件。一方面,深圳市委、市政府對寶安、龍崗兩區實行全面城市化的戰略措施,集體土地全部轉為國有土地,這種巨大的改變,帶來的是財富的巨大釋放和資金的快速流動。寶安全面城市化將使過去的村鎮市政設施、道路、公共活動場所以及衛生、治安環境等方面因此得到極大的改善,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必須的良好的基礎條件。另一方面,深圳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先鋒城市的目標,需要保持一定的經濟發展速度,必須在特區外尋找新的產業發展空間和人居空間,這為寶安區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口密度和服務的對象,為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巨大的客戶群。另外,寶安區工業化高度發達和規模巨大的製造業為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市場。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與不利因素
1、基礎薄弱,部分新興現代服務業發展緩慢。現代物流業在寶安區尚處於起步階段,大型基礎設施如大鏟灣海港和物流園區等正在建設中,全區尚未建成良好統一的物流信息平台,物流產業鏈尚未形成,缺乏現代物流管理和經營專業人才,物流社會成本過高。商務服務業與寶安巨大的需求不相匹配。技術轉讓中介、風險投資服務、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在寶安區基本上呈空白狀態。商業網點布局總體上分散,信息化程度和現代化管理水平較低,連鎖經營發展滯後,尚未形成合理布局的社區商業服務體系。有特色有優勢的旅遊資源少,開發經營規模小,沒有形成品牌優勢。
2、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外向型工業結構繼續制約寶安服務業的發展。寶安區製造業是以「三資」、「三來一補」從事加工貿易的企業為主體,原材料、資金、設備、技術等來源於國外或港、澳、台地區,銷售市場也在國外或港澳台地區,這種「兩頭在外」的外向型經濟實際上使寶安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加工生產基地」,造成與這些工業企業生產活動有關的購銷環節、商務談判環節、金融、法律、技術轉讓、信息中介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多落在了寶安區以外的香港或國外其它地區。
3、人口結構和消費水平短期內難以有大的改變,是制約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又一不利因素。寶安區人口結構以外來勞務工暫住人口為主,2001年末全區暫住總人口為254.86萬,2005年末為294.56萬,而與之對應年份末的全區戶籍總人口分別為27.55萬和35.49萬。戶籍人口的收入大多會在本地消費和投資,暫住人口的收入除一部分用於自己生活所需的消費外,大部分會轉移到他們的戶籍所在地去,從而造成這部分人口的消費能力和水平低下。寶安區這種現狀戶籍人口比例相對較小的人口結構,客觀上不利於服務業的發展。
此外,寶安服務業發展還存在著較高的市場准入門檻,缺乏急需要的高端管理人才和高素質專業人才,企業經營規模小和核心競爭力不強的問題。新興服務業規模弱小,如動漫和網路游戲產業還處於萌芽狀態;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起步晚,與寶安宏大的經濟總體不相匹配。
二、指導思想、發展目標與戰略選擇
1、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深圳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先鋒城市的要求,圍繞實現「平安寶安、和諧寶安、繁榮寶安」的戰略目標,抓住深圳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特區內外一體化發展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寶安的區位優勢和製造業高度發達的優勢,在資源緊約束條件下,努力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堅持「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提升消費性服務業」的原則;以創新為動力,以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為核心,突出發展現代物流業,大力培育扶持創意文化產業和信息服務業等新興服務業的發展,努力構建與現代城市發展相適應的商務服務和消費服務體系,將寶安打造成珠江東岸和珠三角地區經濟軸上重要的服務業基地,實現我區的二、三產業協調發展。
2、發展目標
積極推進全區服務業的跨越式發展,實現三大目標:一是提高服務業的現代化國際化水平,把寶安建設成為生產性服務業基地和生態旅遊基地;二是圍繞打造物流和文化兩大支柱產業,形成優勢明顯的現代服務業體系;三是推進城市化,實現寶安作為現代化國際化城區應有的綜合服務功能。
「十一五」期間,力爭全區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8%左右,到2010年服務業增加值規模超過1000億元,佔全區生產總值比重40%以上。
3、實施四大戰略
資源導向戰略。在服務業發展方向和重點項目的選擇上要充分利用寶安擁有的相對深圳其它區而言較為豐富和有特色的優勢資源,即以寶安的海港空港資源、歷史人文資源、半島海岸線資源、生態旅遊資源以及相對豐富的土地資源為導向,緊密結合寶安現代化國際化城區建設,形成寶安服務業獨特的競爭能力。
區位導向戰略。寶安地處珠江入海口東岸,深圳西部、接壤東莞,是香港到廣州的重要接點。相對於香港世界性經濟中心與廣州華南中心城市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寶安正好處於兩城之間的中間地帶,發展服務業要南承香港的輻射,並服務香港;北接廣州的輻射,並要影響東莞,服務廣州。
項目帶動戰略。立足全區現有產業基礎,積極引進和落實具有先導性、示範性的現代服務業大型龍頭項目,以這些項目產生的經濟社會效益吸引更多有條件的國內外知名服務型企業在寶安投資、開展業務;通過優化投資環境和生活環境吸引長期在寶安開展業務,有一定規模的商貿、信息、物流配送和中介咨詢等服務型企業的總部或區域總部落戶寶安,從而提高全區現代服務業的總體水平。
名牌服務戰略。通過實施名牌服務戰略,在全區服務業中形成創設、培育、發展、宣傳、保護名牌服務的氛圍。將名牌產品的范圍從注重工業產品擴展到服務產品。首先是樹立寶安政府高效服務形象;其次是全力打造生產性服務業品牌;然後是打造航空城等重點服務項目的品牌,最後,從小處著手,放眼全局,提高整個寶安區的服務業質量。
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點
抓好現代服務業產業的提升,功能和形態的建設,龍頭企業和骨幹力量的培育,重點項目的推進,努力做到:
(一)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為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提供堅實強大的基礎
1、聚焦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打造寶安優勢服務業
大力發展以倉儲配送、連鎖經營、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以及物流供應鏈整合和管理咨詢等現代物流服務業,鼓勵現代物流企業之間的合作,重點扶持大型物流企業以寶安為據點拓展物流服務領域和業務半徑,扶持為本地製造業提供物流供應鏈服務以及增強寶安產業體系根植性的物流項目或企業。做大做強寶安物流業,使之成為我區的支柱產業,把寶安區打造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物流強區。
加快大鏟灣物流園區、航空物流園區、龍華物流園區、寶安固戍配送中心和觀瀾內陸集裝箱倉儲中心的建設。以這五大物流園區為核心,盡快完善包括疏港(包括航空港、大鏟灣、福永碼頭)專用道在內的貨運道路網路,加快作為重要物流節點的西鄉綜合樞紐貨運站、新安、沙井、龍華、觀瀾、公明和松崗等寶安區內重點貨運站的建設,形成寶安高等級的物流基礎設施平台。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軟硬體系統構建寶安物流信息平台,並做好與寶安商貿信息平台建設的銜接工作。利用沿江高速公路、西部通道建設的契機,力促從福永碼頭到前海片區之間的「深圳西海岸物流帶」的盡早形成。
要用現代物流技術、服務方式改造和促進傳統運輸服務業的發展。運用信息網路技術,提升交通運輸業的現代化水平,擴大全區運輸服務的能力和服務范圍;鼓勵區內運輸企業集團化、連鎖化經營,提高運輸服務的規模效應;推進物流標准化規范管理,發展多式聯運,提高運輸效率。進一步完善連結區內外的立體交通運輸網,努力形成以國際機場、港口碼頭、現代化場站為樞紐,以公路、航道為骨架,陸海空和城市交通全面發展,物流暢通的現代化、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綜合交通運輸服務體系。
重點項目:
●航空物流園區:
航空物流園區遠期規劃規模116萬平方為。「十一五」期間,航空物流園區規劃新建規模為40萬平方米,新增物流總操作能力250萬噸/年。
●龍華物流園區:
龍華物流園區遠期規劃規模約為65萬平方米。「十一五」期間,龍華物流園區規劃新建規模為25萬平方米,新增物流總操作能力100萬噸/年。
●大鏟灣配套物流園區:
大鏟灣物流園區遠期規劃規模為283萬平方米。「十一五」期間,大鏟灣物流園區規劃新建規模約為40萬平方米,新增物流總操作能力180萬噸/年。
●觀瀾內陸集裝箱倉儲中心:
庫區位於觀瀾新田環觀南路一側,建設規模佔地面積為33平方米,規劃有倉庫面積8萬平方米,堆場佔地面積4.8萬平方米、接駁場4000平方米、裝卸場佔地面積為6.5萬平方米等,將建設成為華南地區大型物流倉儲基地。
●固戍區級配送中心:
在固戍建設以消費品的物流配送為主,集生產與流通加工、倉儲配送、物流信息處理、電子商務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以本區域配送為主、兼顧市域配送的現代化物流配送中心。
2、培育和促進商務服務業的蓬勃發展
加快寶安具有標志性作用的新中心區的總部經濟集聚區、金融集聚區等中央商務區的建設步伐,積極引導各種商務功能在這一地區的集聚發展,為國際國內大資本的進入構建高效的現代商務平台。
建設各種公共科技服務平台,健全社會化、市場化科技服務體系。在寶安推進為重點工業製造業和企業服務的集研發、設計、服務為一體的各種行業CBD(商務中心區)的建設;培育和發展區域性、行業性生產力促進機構和專業技術創新服務機構,發展產品設計、技術開發及轉移、科技信息咨詢、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讓、技術產權交易等科技服務業。
培育和完善多層次的中介服務體系。引導現有區內法律、會計、審計、國際貿易服務、調查咨詢、廣告策劃、經紀代理、就業和勞務中介等一般中介機構或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扶持有實力、有信譽、有品牌的中介機構或企業向多元化、規模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中介機構或企業落戶寶安,推動商務服務產品和方式的創新,提高寶安商務服務業的整體水平和競爭能力。
3、加快發展金融服務業
全面貫徹落實《深圳市支持金融業發展若干規定》,大力發展現代金融業。努力構築以服務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為重心,服務網點覆蓋全區各街道,服務產品和業務豐富,既能支撐和滿寶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又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區級金融服務體系。鼓勵和支持銀行、風險投資和保險等金融機構到轄區內開展相關業務和從事金融創新活動;鼓勵和支持區內的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各類優質企業爭取直接或間接融資擴大生產規模或開拓新的業務。建立區級政府與金融機構信息交流溝通機制;積極優化金融業發展的社會信用環境。為實現把深圳建成國內一流的區域性金融中心城市的目標,要按照深圳市的統一部署,在寶安新中心區規劃建設金融配套集聚區。
(二)提升城市消費服務業的素質和水平,滿足居民富裕生活的需要
1、大力發展現代商貿業
鼓勵連鎖經營。進一步提高全區商業連鎖經營水平,支持發展包括直營連鎖、加盟連鎖和志願連鎖等多種形式的經營,推動連鎖經營擴展到更多的零售業種業態和商業服務業,擴大連鎖經營的規模和覆蓋面。推動連鎖經營企業提高後台管理水平,鼓勵企業通過資本經營、戰略合作和業務重組等方式,形成一批實力雄厚的大型連鎖龍頭企業,增強連鎖經營的競爭力和經營效益。
積極發展新型業態。大力發展能提高居民生活質量需要的零售業態,能充分發揮寶安區位優勢,擴大商業輻射力的各種新型業態。重點:一是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便利店和生鮮超市;二是各類突出低價或廉價銷售的新興零售業態;三是各類購物中心,鼓勵在軌道交通一號線的重要站點或是交通樞紐站點,開發5-7萬平米的都市型購物中心。
打造一批高標準的商圈。大力整治、改造各街道中心商業街,改善商業街區、道路、停車場等市容環境,完善商業綜合配套設施建設,培育寶安標志性商業場所,樹立良好商業形象的基礎上,使全區擁有一至二個全市知名的商業中心,爭取每個街道建設一條現代商業主街區。
有序發展便利規范的社區商業。按照國家要求,堅持「政府規劃、市場運作、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的原則,發展一批國家級和市級社區商業示範區。提倡規模在1-3萬米的社區購物中心為主體的新型社區商業,改造提升傳統沿街商鋪和商住混合的社區商業,使社區商業既便民又不擾民。
大力發展現代批發業。培育和引進一批大型現代批發企業,鼓勵本地企業成為國內外知名品牌產品的總分銷商、總代理商,積極吸引擁有大宗知名品牌產品總分銷權、總代理權的企業落戶寶安;吸引大型跨國商貿流通企業在寶安設立全國性或區域性的采購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調整、提高、創新有形批發市場,通過改造、升級、市場培育和新建,形成一批高能級的專業批發市場,其方向和重點是:突顯本地產業優勢和地緣優勢的工業品批發市場,區域性的消費品分銷市場等。
推進電子商務平台建設。通過政府推動、市場引導的方式,提高電子商務在商業領域的發展水平。發展重點是:推動大中型批發市場都開通網上交易平台,實現網上訂貨、交易、支付和相關信息發布,推動企業對企業的電子商務模式的發展,促進批發市場的現代化發展;推動大中型零售企業建設企業網站,並實現網上交易,力爭使網上實現的社會消費品零售交易總額獲得較快的發展。
重點項目
●寶安中心區的都市購物中心:
位於寶安中心區的商業中心,用地面積10萬平方米,商業面積30萬平方米,與中心區地鐵出口連成一體,集百貨、品牌旗艦店、精緻生活超市、美食廣場、酒巴街、主題餐廳、星級會員俱樂部、書店等一體的大型商業綜合體。
●福永的城郊購物中心:
是深圳市「十一五」商業網點規劃的重點項目,佔地面積在30萬平方米以上,將建成一個集購物、休閑、娛樂、餐飲、旅遊、文化於一體的一站式大型消費娛樂購物公園。
●光明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
位於光明街道,擬佔地面積55萬平方米,由深圳上市公司農產品股分有限公司投資7.8億元人民幣興建,實現作為全國各省市農產品集散地及出口東南亞物流交易中心基地。
●建一批有影響的市場:
規劃建設西鄉汽車銷售專業市場,沙井電子專業市場,觀瀾體育休閑用品專業市場,公明內衣專業市場,大浪服裝專業市場,以及福永家居建材專業市場。
●商業區改造:
25區改造定位為大型綜合商業街,26區改造成為新型現代化商業中心,將22區舊工業區改造成配有較完善的社區商業服務體系的高檔商住小區。
2、穩步發展房地產業
要順應深圳房地產發展重點向特區外轉移的趨勢,配合寶安區城市化、舊村舊城改造、產業結構升級以及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城區的需要發展房地產業。針對各街道各片區的不同情況,分別採取不同的分區發展模式,兼顧發展房地產二、三級市場和中介服務業;利用地鐵線和其它基礎設施建設調整房地產業的布局和開發重點。根據寶安非戶籍低收入人口規模大的特點和《深圳住房建設規劃(2006~2010)》的安排,加大我區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規模。以新安、西鄉包括新中心城區作為寶安房地產業發展的重點片區,要圍繞美化城市環境,完善城市的居住和服務能,以舊城舊村改造為主發展房地產業。龍華和觀瀾片區要建設規模大、設計新穎、智能化、生態型現代住宅小區,以滿足深圳未來中上層人口的居住。西麗-公明快速幹道沿線的光明、公明、石岩片區房地產業要為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的白領提供高檔住宅小區;在廣深高速沿線工業聚集的福永、沙井和松崗街道辦發展為產業工人或職工居住的公寓。
3、豐富旅遊服務內容,做強旅遊業
進一步完善現代化國際化城區的休閑旅遊觀光功能。加大酒店娛樂設施、景點基礎設施和文化設施等旅遊業配套設施建設的力度,在每個街道布局建設高星級酒店;在保護好寶安地方文化遺產的基礎上,綜合治理旅遊環境,開發和組織有特色的新興旅遊產品,逐步完善未來寶安旅遊目的地的整體旅遊環境,增強旅遊目的地形象的吸引力,把寶安建設成為深圳市重要的休閑旅遊和能輻射珠江三角洲的生態旅遊基地。
大力發展休閑旅遊。重點發展小型、精緻、特色、並能適應不同文化品味和消費層次的環城休閑旅遊,豐富周末和短途休閑度假活動內容,發展近郊家庭度假和經濟型度假游,打造城郊休閑天堂以及都市人回歸田園、回歸自然的旅遊形象。要充分利用觀瀾湖高爾夫球場與龍崗新建的「奧體新城」體育公園形成東西兩翼組合匹配的有利條件,促進觀瀾湖高爾夫體育休閑旅遊區的發展。
發展生態觀光旅遊。規劃開發生態觀光旅遊產品,力爭通過加強旅遊宣傳促銷工作,使「生態觀光旅遊」成為寶安區旅遊產品或項目的重點品牌。
積極探索工業觀光旅遊。與文化產業園區和產業積聚基地的建設結合,利用寶安高度發達的選進工業製造產業群,發展現代工業旅遊項目,設計工業旅遊產品和觀光線路,向遊客展示寶安現代工業重點生產廠商、先進的工藝技術、先進的設備和管理理念,使工業觀光旅遊成為推廣擁有強大先進工業製造業的「寶安區域經濟品牌」的重要途徑。
重視發展文化旅遊。要重視寶安歷史文物古跡、地方性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旅遊開發。充分利用公明發現的「深圳第一窯」,位於觀瀾的深圳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114座古碉樓群、觀瀾老街和紅色革命遺跡等寶貴文物資源,融合突出廣府文化(沙井)、客家文化(觀瀾、龍華等)、產業移民文化和創業文化,構造寶安傳統、本土文化旅遊與現代、新本土、新民俗文化旅遊相結合的文化旅遊體系。
此外,還要探索和開發都市街區觀光和購物旅遊、地方節事旅遊、特色餐飲旅遊以及商務旅遊等其它旅遊項目和產品。
重點項目
●光明生態旅遊區:
座落於風景秀麗的吊神山腳,青山環抱,空氣清新,佔地54.6平方公里。集觀光、休閑、度假、體育健身於一體,擁有亞洲最大的觀光鴿園、現代化觀光奶牛場、萬畝荔枝園